回收瓶级PET和PC的共混改性材料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82662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2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00664.7

申请日:

2008.09.27

公开号:

CN101684193A

公开日:

2010.03.3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8L 67/02申请公布日:2010033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67/02申请日:20080927|||公开

IPC分类号:

C08L67/02; C08L51/06; B29C47/92; C08L69/00(2006.01)N

主分类号:

C08L67/02

申请人:

华东理工大学

发明人:

宋治乾; 许海燕; 刘勇军; 张 梁; 张 玥; 汪 峰; 郭卫红; 吴驰飞

地址:

200237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白益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双酚A型聚碳酸酯(PC)的共混改性材料组合物,其中包含如下重量组分: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0~80重量份;双酚A型聚碳酸酯5~45重量份;以及官能团化增韧剂5~20重量份;所述的官能团化增韧剂选自熔融指数为0.5~10g/10min的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本发明的共混改性材料组合物可以由回收瓶级PET废料出发来制备易加工、高抗冲、耐热性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从而既能减轻了PET瓶级废料对环境造成的沉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制备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双酚A型聚碳酸酯(PC)的共混改性材料的组合物,其包含如下组分:
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40~80重量份;
双酚A型聚碳酸酯                            5~45重量份;和
官能团化增韧剂                             5~20重量份;
所述官能团化增韧剂的熔融指数为0.5~10g/10min,且选自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特性黏度为0.50~0.80dl/g,优选0.65~0.75dl/g。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8~30g/10min,优选8~18g/10min。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中,
所述反应性单体选自可以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端基反应的单体;
优选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或其组合。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中,
所述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选自乙烯-1-辛烯共聚物。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接枝率为0.5~3.0mol%。

7.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所制得的共混改性材料,其中,所述共混改性材料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将40~80重量份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45重量份双酚A型聚碳酸酯;和5~20重量份官能团化增韧剂混合,得到的预混物低温固相挤出,得到所述共混改性材料。

8.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混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40~80重量份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45重量份双酚A型聚碳酸酯;和5~20重量份官能团化增韧剂混合,得到的预混物低温固相挤出,得到所述共混改性材料。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低温固相挤出步骤中,挤出温度为120~245℃,停留时间为1~3min,压力为1~30MPa。

10.
  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混改性材料所制得的制品。

说明书

回收瓶级PET和PC的共混改性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官能团化增韧剂改性的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简称PET)和双酚A型聚碳酸酯(以下简称PC)的共混物。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缩聚而成,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种,分子链中大量的苯环赋予了其高强度、高刚性、良好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和耐化学药品性,使PET被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和薄膜生产,尤其是饮料瓶的生产近年来蓬勃发展,同时随之而产生的PET瓶级废料给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对工程塑料的需要日益增加,工程塑料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但是工程塑料对材料的要求较高,需要满足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模量等各方面的要求。
虽然近年来国内对PET瓶的回收已经成为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真正利用瓶级PET成功制备工程塑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是因为二次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和水解引起了PET黏度下降,大大降低了使用性能,成为了PET瓶再生利用最大的难题。通常,回收瓶级PET的性能指标为:冲击强度<6kJ/m2。从其出发而回收制备得到的工程塑料的性能不足表现在增韧剂添加量较大,加工温度较高,这就造成了材料韧性提高的同时其他性能如弯曲性能和耐热性明显下降。
在中国专利申请02125655.1中提出一种高聚合物塑粒,其成份主要是由宝特瓶(PET)、塑胶料(PC)、可塑剂、碳酸钙、硬酯塑酯、OB荧光剂及有色颜料所组成,以宝特瓶原料和塑胶料两组分的组成作为100份计算,其特征在于:宝特瓶原料(PET)的数量在占10-80%;塑胶料(PC)的数量占90-20%,可塑剂(DINP或DBP)、碳酸钙、硬酯塑酯,依PET及PC混合后的数量决定欲加入的数量,OB荧光剂,其乃依制品所需亮度来决定欲加入的数量,有色颜料,其乃依个别需要而取其所需的颜色加入适量的颜料混合。PET∶PC的最佳值为60∶40。但是所述高聚合物不适用于工程塑料。
中国专利申请200710019829.6涉及一种PC/PET合金材料制造方法,属于塑料成型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PC/PET合金材料成型工艺。将磨粉的PC粒料、PET切片和润滑剂混合后,经预结晶、干燥、混炼塑化、口模成型、冷却压光制成。本发明生产出的PC/PET合金材料耐热性能好、强度佳,透明度及尺寸稳定性好,厚度偏差小,是理想的电气开关膜、汽车仪表面板以及汽车玻璃的理想替代用品,且制造方法体现了低成本、高效率。但是所述合金材料的原料必需采用特定的磨粉的PC粒料和一定目数的磨粉PET切片,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从回收瓶级PET制得工程塑料。
中国专利申请200710074569.2公开了一种PC/PET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按重量配比为(%):PC 65-87%;PET5-20%;增韧剂6-10%;相容剂1-3%;抗氧剂0.2-0.6%;其它助剂0.1-2%。本发明材料具有高冲击强度、高模量、高刚性、高的表面光泽度和较低的密度,改善了PC的耐溶剂性、耐磨损性、耐应力开裂和加工流动性。该塑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首先将原料按上述比例混合,然后进入塑料挤出机中,温度控制在245~280℃,再进行造粒,得到PC/PET合金。但是所述合金的原料大部分采用PC,因此该方法对PET的回收量较少,所以成本较高,不适合回收大量的PET瓶。
此外,为了解决PET作为工程塑料时质脆的问题,专利US 5,283,285中在PET/PC二元共混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氨基改性的橡胶(如NBR等),制备了高抗冲的PET合金,并且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后仍然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但是所述合金的体系中采用PC为主要组分,并且为了获得较高的冲击强度,添加了大量的改性橡胶,这样势必以较高的成本和其他性能下降为代价,限制了材料的使用范围。专利US 5,814,712中提高了一种冲击改性的热塑性塑料的制备方法:先制备PC/缩水甘油酯改性的聚酯冲击改性剂,然后加入PET中获得了高抗冲、光泽度高的合金材料:但是所述方法中,需要先制备改性PC增韧剂,再与聚酯进行共混,工艺复杂,不适合规模化生产。
综上所述,本领域缺乏一种由PET回收瓶级废料出发制得的易加工、高抗冲、耐热性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从而既能减轻了PET瓶级废料对环境造成的沉重压力,同时又缓解了国内对于工程塑料供不应求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由PET回收瓶级废料出发制得的易加工、高抗冲、耐热性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从而既能减轻了PET瓶级废料对环境造成的沉重压力,同时又缓解了国内对于工程塑料供不应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由PET回收瓶级废料出发制得的易加工、高抗冲、耐热性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由PET回收瓶级废料出发制得的易加工、高抗冲、耐热性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由PET回收瓶级废料出发制得的易加工、高抗冲、耐热性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获得缺乏一种由PET回收瓶级废料出发制得的易加工、高抗冲、耐热性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制品。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双酚A型聚碳酸酯(PC)的共混改性材料组合物,其中包含如下重量组分:
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40~80重量份;
双酚A型聚碳酸酯                    5~45重量份;和
官能团化增韧剂                     5~20重量份;
所述官能团化增韧剂的熔融指数为0.5~10g/10min,且选自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所制得的共混改性材料,其中,所述共混改性材料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将40~80重量份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45重量份双酚A型聚碳酸酯;和5~20重量份官能团化增韧剂混合,得到的预混物低温固相挤出,得到所述共混改性材料。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本发明所述的共混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40~80重量份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45重量份双酚A型聚碳酸酯;和5~20重量份官能团化增韧剂混合,得到的预混物低温固相挤出,得到所述共混改性材料。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本发明所述的共混改性材料所制得的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改进制备工艺,获得了一种由PET回收瓶级废料出发制得的易加工、高抗冲、耐热性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从而既能减轻了PET瓶级废料对环境造成的沉重压力,同时又缓解了国内对于工程塑料供不应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如本文所用,所述的“回收瓶级”PET,是指:用于饮料、食用油、包装材料等PET瓶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通常回收瓶级PET的特性黏度在0.50~0.80dl/g,优选0.65~0.75dl/g,以GB17931-2003测定。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在于:
为了提高PET的冲击韧性,本发明加入官能团化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增韧剂,同时官能团化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的接枝单体中的反应性官能团在共混过程中起到反应性增容的作用,提高组分间的界面粘结强度,为制备高抗冲的回收瓶级PET/PC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下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进行详述:
共混改性材料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种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双酚A型聚碳酸酯(PC)的共混改性材料组合物,其中包含如下重量组分:
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40~80重量份;
双酚A型聚碳酸酯                 5~45重量份;以及
官能团化增韧剂                  5~20重量份;
所述官能团化增韧剂的熔融指数为0.5~10g/10min,且选自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本发明所述的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传统的市售产品,具体地例如用于饮料、食用油、包装材料等PET瓶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其性能参数没有具体限制,只要不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产生限制即可。
具体地,所述的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优选采用特性黏度为0.50~0.80dl/g的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优选0.65~0.75dl/g,以GB17931-2003测定。
所述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粘均分子量没有具体限制,只要不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产生限制即可。优选地,本发明的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粘均分子量使得其特性黏度达到所需的要求即可。具体地例如,所述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所需特性黏度下的粘均分子量为22000~40000,优选25000~30000。
所述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分子量分布没有具体限制,只要不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产生限制即可。优选地,本发明的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分子量分布使得其特性黏度达到所需的要求即可。
所述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熔点和密度没有具体限制,只要不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产生限制即可。
所述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用量根据所需材料的性能而确定,通常为40~80重量份;优选30-60重量份。
双酚A型聚碳酸酯
本发明所述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没有具体限制,只要不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产生限制即可。具体地例如,采用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8~30g/10min,优选8~18g/10min,以GB/T3682-2000测定。
所述双酚A型聚碳酸酯(PC)的分子量没有具体限制,只要不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产生限制即可。优选地,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分子量使得其熔融指数达到所需的范围即可。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粘均分子量为25000~40000,优选30000~35000。
所述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用量根据所需材料的性能而确定,通常为5~45重量份,优选10-30重量份。
官能团化增韧剂
本发明的所述官能团化增韧剂的熔融指数为0.5~10g/10min,且所述官能团化增韧剂选自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熔融指数以GB/T3682-2000测定。
所述的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中,所述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包括各种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只要其玻璃化温度<-30℃并且经过接枝改性后的熔融指数达到所需值。所述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可以采用市售或传统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具体地例如,所述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选自乙烯-1-辛烯共聚物(市售)。所述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摩尔比例优选为乙烯∶辛烯=(75∶(25±5))。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性,所述乙烯-1-辛烯共聚物为茂金属催化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具体地,所述茂金属催化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聚合物单体之间摩尔比例为乙烯∶辛烯为(75∶25±5)。所述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还可以是本领域其它传统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通常,所述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的数均分子量包括但不限于2万~20万,优选4万~12万。
所述的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中,所述反应性单体选自可以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端基反应的单体。所述反应通常为化学反应。优选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或其组合。
所述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包括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其组合。
发明人发现官能团化增韧剂中的反应性基团可以提高PET和PC之间的相容性,解决了挤出过程中的出口膨胀现象,改善了加工特性。
所述的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中,所述反应性单体的接枝率优选0.5~3.0mol%,更优选1.0~2.0mol%,以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的总摩尔数计算。
例如,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官能团化增韧剂选自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改性的茂金属催化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以下简称mPOE),其中,所述mPOE的熔融指数为8±2g/10min,辛烯含量为25±5%,GMA接枝率为1.2±0.1mol%。
所述官能团化增韧剂的分子量没有具体限制,只要使得熔融指数达到所需数值即可。具体地,所述官能团化增韧剂的数均分子量包括2万~20万,优选4~12万。
所述官能团化增韧剂的用量可以在5~20重量份之间;优选10~15重量份。
其它组分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其它共混改性中可以接受的组分,只要不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产生限制即可。例如,脱模剂、抗氧化剂、颜料、光稳定剂或其组合。
另外,共混改性中可以接受的组分还可以是本发明所述的增韧剂以外的其它种类的增韧剂,只要不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产生限制即可。具体的例如特定目数的碳酸钙、蒙脱土、滑石粉或其组合。
所述共混改性中可以接受的组分的含量没有具体限制,只要不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产生限制即可。具体地例如为0~20重量份。
共混改性材料
本发明的组合物所制得的共混改性材料,其中,所述共混改性材料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将本发明所需的组分混和,得到的混合物低温固相挤出,得到所述共混改性材料。
本发明得到的共混改性材料性能优异。例如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共混改性材料的常温缺口冲击强度为20-50kJ/m2(GB/T9341-2000)。
混合
所述组分进行混合的过程没有具体限制,只要使得各个组分能够均匀混合即可。例如采用高混机预混后挤出造粒的共混程序。
挤出
所述混合物进行挤出的过程没有具体限制,只要使得所述材料的性能参数达到所需值即可。为了使得性能更加优异,发明人采用了低温固相挤出法。在一优选例中,所述低温固相挤出步骤中,挤出温度为120~245℃,停留时间为1~3min,压力为1~30MPa。
本发明的挤出装置可以采用各种本领域传统的挤出装置。在一优选例中,所述低温固相挤出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的优点在于:共混过程中剪切力较大,组分之间能够宏观上均匀混合,能够制备出比单螺杆挤出机性能更加优良的塑料母粒。
制备方法
一种本发明所述的共混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各个组分混和,得到的混合物低温固相挤出,得到所述共混改性材料。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低温固相挤出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低温固相挤出步骤中,挤出温度为120~245℃,停留时间为1~3min,压力为1~30MPa。
发明人发现:本发明以低温固相挤出加工的方法制备回收瓶级PET共混物时,也即挤出温度为120~245℃,在PET的熔点(260℃)以下进行加工,可以避免加工过程中由于的氧化降解和热机械降解引起的PET分子链断裂和黏度降低,保持了材料本身的刚性和耐溶剂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步骤:
先将回收瓶级PET和双酚A型PC在热风烘箱中于115℃干燥5h,官能团化增韧剂在真空烘箱中于60℃干燥2h,将干燥好的原料以组分配比为:回收瓶级PET为40~80wt%,双酚A型PC为5~45wt%,官能团化增韧剂为5~20wt%(原料组分总量为100wt%),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进行预混,然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低温固相反应挤出,挤出温度为120~245℃,停留时间为1~3min,造粒后得到本发明所述的回收瓶级PET/PC共混物。
制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本发明所述的共混改性材料所制得的制品。
本发明的制品没有具体限制,只要本发明的共混改性材料能达到其所需的性能指标。
优选地,所述制品选自汽车排风格栅、开关面板、空调外罩或其组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以回收瓶级PET为主要原料,通过低温固相反应挤出的加工方法,制备出易加工、高抗冲、耐热性好、低成本的复合材料,既减轻了PET瓶级废料对环境造成的沉重压力,同时又缓解了国内对于工程塑料供不应求的问题。
(2)采用回收瓶级PET作为主要原料,还能使材料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减轻了环境压力。
(3)本发明所述的共混物具有易加工、高抗冲、耐热性好、低成本等优点,可以开发其在汽车部件、电子器件、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4)易加工,可塑性好,工艺简单,通过双螺杆挤出即可制备性能优良的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5)力学性能优良,特别是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达到20~50KJ/m2(GB1043-1993),而且冰箱中放置24h仍为韧性材料;断裂伸长率>300%(GB/T1040-1992,50mm/min),±180°耐折具次数>30次,可以像金属一样进行塑性加工,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6)热变形温度>100℃,耐热性好。
(7)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
发明人发现本发明以低温固相挤出加工的方法制备回收瓶级PET共混物时,也即挤出温度为120~245℃,在PET的熔点(260℃)以下进行加工,可以避免加工过程中由于的氧化降解和热机械降解引起的PET分子链断裂和黏度降低,保持了材料本身的刚性和耐溶剂性;
发明人还发现PC的加入可以提高共混物的耐热性和缺口冲击强度和耐热性;
发明人并发现官能团化增韧剂中的反应性基团可以提高PET和PC之间的相容性,解决了挤出过程中的出口膨胀现象,进一步改善了加工特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市售原料和传统化学转化方式合成。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由于本文的公开内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其中,本发明的特性黏度根据GB17931-2003测定,熔融指数根据GB/T3682-2000测定,缺口冲击强度根据GB/T9341-2000测定。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进行。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所有的份数为重量份,所有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对比例1~4和实施例1~7
(1)在对比例1~3和实施例1~7中,采用以下原料:
回收瓶级PET粉碎成1cm大小的碎片,密度为1.35~1.38g/cm3,熔点为255~260℃,特性黏度为0.50~0.80dl/g;
在实施例1~5和对比例1~3中,所用PC的熔融指数为8g/min,编号为双酚A型PC-1,在实施例6和7中,编号为双酚A型PC-2和双酚A型PC-3的熔融指数分别为12g/min和30g/min。
官能团化增韧剂为:(1)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改性的茂金属催化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以下简称mPOE),熔融指数为8g/10min,辛烯含量为25%,GMA接枝率为1.2mol%(购自埃克森·美孚公司)或(2)马来酸酐改性(MAH)的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下简称mSEBS),苯乙烯含量为30%,MAH接枝率为1.84mol%,壳(Shell)公司产品。
(2)测定方法:
在实施例中,注塑好的样条放置24h后进行测试。拉伸性能按GB/T1040-1992进行,拉伸速度为50mm/min;弯曲性能按GB/T9341-2000进行,弯曲速度为2mm/min;简支梁冲击强度按GB/T9341-2000进行,样条尺寸为80×10×40mm3,缺口深度为0.8mm;热变形温度按GB/T1634-7进行,施加负荷为1.82MPa;熔体流动速率按GB/T3682-2000进行,测试温度条件为260℃/2.16kg.
(3)样品处理步骤:
在实施例中,PET和PC分别在热风烘箱中于115℃干燥5h,mPOE和mSEBS分别在真空烘箱中于60℃干燥2h,样品厚度均不超过2cm,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预混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造粒,挤出温度为120℃,120℃,140℃,180℃,220℃,245℃,240℃,转速为150rpm,喂料转速为10rpm。挤出粒子在真空烘箱中于80℃干燥24h,样品厚度不超过2cm,将干燥好的粒子注塑成样条并进行测试。
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和熔体流动速率进行评价,实施例配方及结果如表1~3所示:
表1:对比例1~3及实施例1、2配方及性能表

如表所示,对比例1将PET和PC简单的进行机械共混,缺口冲击强度很低,为脆性材料,不能满足工程应用,并且熔体强度较低,伴随挤出膨胀现象。在PET/PC配比一定的前提下,添加17%的mPOE合金的冲击强度为30.6kJ/m2,断裂伸长率>300%,实验过程证明样条为不完全断裂,熔体流动速率为3.6g/min,说明黏度增大,熔体强度提高,避免了挤出膨胀现象,改善了加工性能.对比例2、3为添加官能团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mSEBS作为增韧剂,与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相比,后者改性效果更加显著,并且mPOE作为增韧剂,成本较低。
表2:实施例3~5配方及性能表

实施例3~5为mPOE添加量为17%时,PET/PC配比对合金综合性能的影响,如表2所示,随着共混物中PC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综合性能显著提高,在PC含量>16%时,样条即为不完全断裂,在PC含量为41.5%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45.2kJ/m2,弯曲模量>2000MPa,热变形温度>130℃,针对不同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PET/PC比例,可以开发其在汽车排风格栅、仪表板等高档产品和电器插座、托盘等低档产品的应用,从而对瓶级PET进行合理回收。
表3:实施例2、6、7配方及性能表

实施例2、6、7为mPOE添加量为17%时,PC熔融指数对PET/P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如表3所示,双酚A型PC-1,PC-2,PC-3的熔融指数分别为8g/10min,12g/10min,30g/10min。熔融指数是表征PC分子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PC选型的重要依据,熔融指数越小,PC分子量越大,原料PC的冲击强度越高。表3说明:PC的熔融指数(分子量)对共混物的性能影响较大,PC熔融指数越大,共混物的流动性越好,但是韧性明显下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牌号的PC。
表4:对比例4及实施例5配方及性能表

注:对比例4来源于:李建勋,彭少贤等,塑料,1998年第二期
表4比较了E-MA-GMA与实施例5所述增韧剂的改性效果,可以看出,在组分配比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实施例5所述的增韧剂mPOE对合金的综合性能提高更加明显,可见本发明成功地选择了一类能够有效提高回收瓶级PET/P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改性剂。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回收瓶级PET和PC的共混改性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回收瓶级PET和PC的共混改性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回收瓶级PET和PC的共混改性材料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收瓶级PET和PC的共混改性材料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收瓶级PET和PC的共混改性材料及制备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双酚A型聚碳酸酯(PC)的共混改性材料组合物,其中包含如下重量组分:回收瓶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080重量份;双酚A型聚碳酸酯545重量份;以及官能团化增韧剂520重量份;所述的官能团化增韧剂选自熔融指数为0.510g/10min的反应性单体接枝改性的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本发明的共混改性材料组合物可以由回收瓶级PET废料出发来制备易加工、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