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262823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74229.6

申请日:

20141024

公开号:

CN104288232B

公开日:

201803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575

主分类号:

A61K36/575

申请人:

广东汇群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春泉,陈一村,陈潮升,陈秀英

地址: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金园工业城七片区A2-A3

优先权:

CN201410574229A

专利代理机构: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马美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它是待炮制厚朴去杂质、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将丝在热风循环烘箱中烘干后加姜汁拌匀,后在蒸箱内蒸1‑8小时后取出,继续在烘箱中烘干水份,冷却后得产品。与经典姜炙法相比,产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可达到2.5%且变化幅度较小,生产条件易标准化,解决了姜炙法生产过程烟尘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该工艺制作的厚朴,对肿胀抑制率有较好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厚朴挑去杂质、刮去粗皮,再洗净、润透、切丝;(2)将厚朴丝在烘箱中烘干;(3)将烘干的厚朴丝加姜汁拌匀后闷浸,姜汁制备是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4)置蒸箱内蒸;(5)在烘箱中烘干水分;(6)冷却后得到产品;其特征在于,步骤(3)炮制厚朴与生姜用量比例为1.3:10,步骤(4)置蒸箱内蒸时间为3小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5)中烘箱中的温度为8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5)中烘箱为热风循环烘箱。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5)中在烘箱中的烘烤时间为3hr。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朴炮制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姜汁蒸法厚朴炮制工艺,采用该工艺制作的厚朴,对肿胀抑制率有较好的效果。。

背景技术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厚朴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厚皮、川朴、紫油厚朴。性温,味苦、辛,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能。生品性味峻烈,具有抗菌、消炎、抗胃溃疡、抗氧化等作用,厚朴生用辛辣,有“棘人喉舌”的副作用,在临床上较少生用,姜制后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同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作用。厚朴的炮制方法繁多,厚朴历代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炒制、辅料制几大类,超过l6种炮制方法。事实上厚朴的姜制方法各地也不尽统一,有姜汁拌后炒的,有姜汁拌后蒸的,有姜汁拌后煮的,也有拌姜汁焖润后直接烘干的,上述制备方法均导致厚朴质量差异较大。由于药典法炒干温度不确切,实际操作中火候难以控制而导致烟尘污染较为严重。

另外临床实践中发现药对间存在最佳的配比关系。如杨应勇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姜制吴茱萸比吴茱萸生姜配伍中的吴茱萸碱含量高,且吴茱萸与生姜配伍时,生姜的比例越多吴茱萸碱含量越少,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吴茱萸碱是吴茱萸镇痛的主要成分,因此在用吴茱萸散寒止痛时宜用姜制吴茱萸,且方中配伍生姜的量不宜过大。可见,药典规定的姜制法的比例为1:10不一定合理。

浙江林学院天然药物研发中心的刘元慧等对厚朴饮片不同加工工艺的比较研究,认为姜炒法的最佳工艺为用10%的姜汁闷润2 h在120℃下炒干;姜蒸法的最佳工艺为用10%的姜汁闷润2 h后再蒸制3 h,蒸制温度100℃;两种工艺方法结果相比,姜炒法制得的厚朴饮片有效成分的保留量相对较高。

CN201310277299.0中公开了一种姜厚朴的新型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预处理,密闭堆积发汗,发汗后与生姜浸提液拌匀闷润,文火炒制,闷润,再以层层间隔放置进行出霜,采用该方法中药炮制法处理后的厚朴,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其表面出现“厚朴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朴炮制工艺,特别是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不但提高了厚朴饮片有效成分,还解决了传统姜炙法烟尘污染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步骤实现的,它是以厚朴为原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将厚朴挑去杂质、刮去粗皮,再洗净、润透、切丝;

(2)将厚朴丝在烘箱中烘干;

(3)将烘干的厚朴丝加姜汁拌匀后闷浸;

(4)置蒸箱内蒸;

(5)在烘箱中烘干水分;

(6)冷却后得到产品。。

本发明技术步骤(3)中所用姜汁是这样制备的: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

本发明技术步骤(2)和(5)中烘箱温度为 80℃;

本发明技术步骤(2)和(5)中烘箱为热风循环烘箱;

本发明技术步骤(2)和(5)中在烘箱中的烘烤时间为3hr。

本发明技术步骤(3)中姜汁拌匀后闷浸时间为1hr。

本发明技术步骤(4)中蒸箱内蒸时间为1-6hr。

本发明中待炮制厚朴与生姜用量比例为1:10-3:10,最好为1.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运用,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1) 姜汁制备。取生姜1kg,将生姜洗净,捣烂,加500ml水压榨取汁,姜渣再加500ml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

(2)姜厚朴样品的制备。取10kg厚朴,挑去杂质,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置热风循环烘箱中80℃烘干,备用。考察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

(3) 将厚朴丝加入姜汁,充分拌匀,闷浸1h,备用。考察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

(4) 姜炙法 取3.2.2制备下的厚朴丝,置锅内,用文火炒干,放凉。考察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

(5) 姜汁拌匀蒸法。取(3)制备下的厚朴丝,置于蒸箱内分别于0、1、2、3、4、5、6小时后取出部分样品,在80℃烘箱中干燥至干,放凉。考察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不同炮制方法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的变化

姜汁拌匀蒸法蒸3小时后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变化幅度较小,且含量最高,

实施例2

先将生姜80g洗净,捣烂,加水80ml,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二次,去渣合并汁液, 用水稀释至2000ml,使浓度为0.04g生药/ml。取厚朴150g,加水 1200 ml,加热回流提取3h,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流膏状态,用热水375ml溶解使浓度为 0.4g生药/ml。

以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为模型,研究生姜和厚朴单用和合用的抗炎作用和剂量的最佳配比。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昆明种小鼠,雄性,随机分成5组:对照0.5 % CMC-Na组、药物SH组、阳性对照组布洛芬Ibu(200 mg/kg)。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5 % CMC-Na,每天1次,连续5天。末次给药1 h后,将100 u1巴豆油溶液(巴豆油:乙醇:吡啶:乙醚=1:10:20:69)均匀涂在小鼠右耳正反两面,4 h后脱颈处死,沿耳廓剪下双耳,用直径8 mm的不锈钢圆冲沿耳缘相同部位冲下,电子天平称重,以左右两耳重量差作为肿胀度,计算肿胀抑制率。肿胀抑制率(%)=(对照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对照组平均肿胀度×100 %。

实施例3

按实验例2生姜和厚朴溶液配制方法和抗炎作用的研究方法,改变生姜和厚朴的不同的用药剂量 , 选用均匀设计表U5(52).将生姜, 厚朴 在有效的剂量范围内分别设计5个水平, 根据均匀设计表安排 5种不同的水平组合, 即进行5 组试验 , 均匀设计表及方案见表2、表3,实验结果见表4。研究生姜和厚朴具有最佳抗炎活性时的最佳配比。

表 2 均匀设计表U5(52)

表 ,3均匀设计实验方案

NO. S( 生药g/kg) H( 生药g/kg) S2 H2 S*H 1 0.1 2 0.01 4 0.2 2 0.2 4 0.04 16 0.8 3 0.3 1 0.09 1 0.3 4 0.4 3 0.16 9 1.2 5 0.5 5 0.25 25 0.25 6 0 5 0 25 0 7 0.5 0 0.25 0 0

注: S: 生姜; H: 厚朴

表 4 均匀设计实验结果

注: S: 生姜; H: 厚朴

通过EXECEL的规划求解方法,求得生姜厚朴的剂量和抗炎抑制效果之间的函数关系。

Y = 0.6284167 S-1.368195S2+0.0436074H+0.0024408H2+0.205547 S*H 6S*H+0.2242621,R2=0.99

考虑到厚朴具有一定毒性,限定小鼠厚朴剂量为3g/kg, 通过目标函数值的限定,可得最佳的配比为0.4:3,即为1.3 :10, 不同于药典的 1:10。当配比为0.4:3时,最佳抑制率为65.68%。

实验例4

在实验例2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模型上,比较 1.3:10(均匀设计法最优配比),1:10(药典法配比),1.5 :10 (樟帮法配比),2.0:10(最大配比)的药物联用效果,结果见表5。

表5实验结果验证

实验结果显示,1.3:10为最佳配比,具有最高抑制率,且实验值与理论值接近。

实施例3

以豚鼠皮肤刺激性试验为研究基础,考察姜制前后厚朴的刺激性的变化,确定生姜对厚朴的减毒作用。采用的剂量为均匀设计法得出的最佳配比。

(1).豚鼠皮肤准备

将豚鼠受试区消毒后,以手术刀将豚鼠皮肤轻轻划破,以渗血为度,应使豚鼠左右两侧皮肤受损伤程度基本一致。

分组及给药:取破损皮肤豚鼠各 15 只,随机分为 3 组,分别为生厚朴组、姜厚朴组、姜汁组,每组 5 只,给药采取同体自身左右侧对比的方法,左侧按给药组分别给生厚朴、姜厚朴生理盐水混悬液,右侧涂生理盐水。用纱布和胶布固定,豚鼠均单笼饲养,以最大限度防止药物流失。药物充分接触豚鼠皮肤 24 h 后,以温水洗去受试物,隔 1、24、48、72 h 记录豚鼠受试区皮肤的无红斑和水肿现象,并按评分标准及强度标准判断生厚朴、姜厚朴对豚鼠皮肤的刺激程度。

(2)刺激程度评分标准

红斑勉强可见为1 分,中度红斑为2 分,严重红斑为3分,紫红色红斑并有焦痂形成为 4 分; 水肿勉强可见为 1分,皮肤隆起轮廓清楚为 2 分,水肿隆起 1 mm2为 3 分,水肿隆起扩大 1 mm2以上为 4 分。反应平均值 0 ~ 0. 49 为无刺激性,0. 5 ~2. 99 为轻度刺激性,3. 0 ~5. 99 为中度刺激性,6. 0 ~8. 00 为强刺激性。

表6不同药物豚鼠皮肤刺激反应分值表

从表6可知,厚朴有低毒性,且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作用,该作用通过姜制后可以缓和。

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574229.6 (22)申请日 2014.10.24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2882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1 (73)专利权人 广东汇群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金园工 业城七片区A2-A3 (72)发明人 李春泉 陈一村 陈潮升 陈秀英 (74)专利代理机构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代理人 马美珍 (51)Int.Cl. A61K 36/57。

2、5(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2423340 A,2012.04.25, CN 103285086 A,2013.09.11, 刘元慧.厚朴饮片不同加工工艺的比较研 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09,第20卷(第4期),第 900页表2。 . 郭健, 等。 .厚朴的炮制研究. 中国试验方剂 学杂志 .2011,第17卷(第2期),第261页 “5小 结” . 审查员 辛雪 (54)发明名称 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 它 是待炮制厚朴去杂质、 去粗皮、 洗净、 润透、 切丝, 将丝在热风循环烘箱中烘干后加姜汁拌匀, 后在 蒸箱内。

3、蒸1-8小时后取出, 继续在烘箱中烘干水 份, 冷却后得产品。 与经典姜炙法相比, 产品中厚 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可达到2.5%且变化幅度较 小, 生产条件易标准化, 解决了姜炙法生产过程 烟尘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 采用该工艺制作的厚 朴, 对肿胀抑制率有较好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4288232 B 2018.03.16 CN 104288232 B 1.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 它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厚朴挑去杂质、 刮去粗皮, 再洗净、 润透、 切丝; (2) 将厚朴丝在烘箱中烘干; (3) 将烘干的厚朴丝加姜汁拌匀后闷浸, 姜汁制备是先将生姜洗净, 捣烂, 加。

4、水适量, 压 榨取汁, 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 合并汁液, 即为姜汁; (4) 置蒸箱内蒸; (5) 在烘箱中烘干水分; (6) 冷却后得到产品; 其特征在于, 步骤 (3) 炮制厚朴与生姜用量比例为1.3:10, 步骤 (4) 置蒸箱内蒸时间为3 小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和 (5) 中烘箱中的温度为 8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和 (5) 中烘箱为热风循环烘箱。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和 (5) 中在烘箱中的烘烤时间为3hr。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

5、04288232 B 2 一种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朴炮制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姜汁蒸法厚朴炮制工艺, 采用该工 艺制作的厚朴, 对肿胀抑制率有较好的效果。 。 背景技术 0002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 根皮 及枝皮。 厚朴载于 神农本草经 , 又名厚皮、 川朴、 紫油厚朴。 性温, 味苦、 辛, 具有燥湿消痰、 下气除满的功能。 生品性味峻烈, 具。

6、有抗菌、 消炎、 抗胃溃疡、 抗氧化等作用, 厚朴生用辛辣, 有 “棘人喉舌” 的副作用, 在临床上较少生用, 姜制后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 同时可增强宽 中和胃的作用。 厚朴的炮制方法繁多, 厚朴历代炮制方法有净制、 切制、 炒制、 辅料制几大 类, 超过l6种炮制方法。 事实上厚朴的姜制方法各地也不尽统一, 有姜汁拌后炒的, 有姜汁 拌后蒸的, 有姜汁拌后煮的, 也有拌姜汁焖润后直接烘干的, 上述制备方法均导致厚朴质量 差异较大。 由于药典法炒干温度不确切, 实际操作中火候难以控制而导致烟尘污染较为严 重。 0003 另外临床实践中发现药对间存在最佳的配比关系。 如杨应勇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

7、 姜制吴茱萸比吴茱萸生姜配伍中的吴茱萸碱含量高, 且吴茱萸与生姜配伍时, 生姜的比例 越多吴茱萸碱含量越少, 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吴茱萸碱是吴茱萸镇痛的主要成分, 因此在 用吴茱萸散寒止痛时宜用姜制吴茱萸, 且方中配伍生姜的量不宜过大。 可见, 药典规定的姜 制法的比例为1: 10不一定合理。 0004 浙江林学院天然药物研发中心的刘元慧等对厚朴饮片不同加工工艺的比较研究, 认为姜炒法的最佳工艺为用10%的姜汁闷润2 h在120下炒干; 姜蒸法的最佳工艺为用10% 的姜汁闷润2 h后再蒸制3 h,蒸制温度100; 两种工艺方法结果相比, 姜炒法制得的厚朴 饮片有效成分的保留量相对较高。 0005。

8、 CN201310277299.0中公开了一种姜厚朴的新型炮制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预 处理, 密闭堆积发汗, 发汗后与生姜浸提液拌匀闷润, 文火炒制, 闷润, 再以层层间隔放置进 行出霜, 采用该方法中药炮制法处理后的厚朴, 有效成分含量高, 且其表面出现 “厚朴霜” 。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朴炮制工艺, 特别是姜蒸法厚朴炮制工艺, 不但提高 了厚朴饮片有效成分, 还解决了传统姜炙法烟尘污染问题。 0007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步骤实现的, 它是以厚朴为原料,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0008 (1) 将厚朴挑去杂质、 刮去粗皮, 再洗净、 润透、 切丝; 00。

9、09 (2) 将厚朴丝在烘箱中烘干; 0010 (3) 将烘干的厚朴丝加姜汁拌匀后闷浸; 0011 (4) 置蒸箱内蒸;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4288232 B 3 0012 (5) 在烘箱中烘干水分; 0013 (6) 冷却后得到产品。 。 0014 本发明技术步骤 (3) 中所用姜汁是这样制备的: 先将生姜洗净, 捣烂, 加水适量, 压 榨取汁, 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 合并汁液, 即为 “姜汁” 。 0015 本发明技术步骤 (2) 和 (5) 中烘箱温度为 80; 0016 本发明技术步骤 (2) 和 (5) 中烘箱为热风循环烘箱; 0017 本发明技术步骤 (。

10、2) 和 (5) 中在烘箱中的烘烤时间为3hr。 0018 本发明技术步骤 (3) 中姜汁拌匀后闷浸时间为1hr。 0019 本发明技术步骤 (4) 中蒸箱内蒸时间为1-6hr。 0020 本发明中待炮制厚朴与生姜用量比例为1:10-3:10, 最好为1.3: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运用, 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0022 实施例1 0023 (1) 姜汁制备。 取生姜1kg, 将生姜洗净, 捣烂, 加500ml水压榨取汁, 姜渣再加 500ml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 合并汁液, 即为 “姜汁” 。 0024 (2) 姜厚朴样品的制备。 取10kg厚。

11、朴, 挑去杂质, 刮去粗皮, 洗净, 润透, 切丝, 置热 风循环烘箱中80烘干, 备用。 考察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 0025 (3) 将厚朴丝加入姜汁, 充分拌匀, 闷浸1h, 备用。 考察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 0026 (4) 姜炙法 取3.2.2制备下的厚朴丝, 置锅内, 用文火炒干, 放凉。 考察厚朴酚与 和厚朴酚总量。 0027 (5) 姜汁拌匀蒸法。 取 (3) 制备下的厚朴丝, 置于蒸箱内分别于0、 1、 2、 3、 4、 5、 6小 时后取出部分样品, 在80烘箱中干燥至干, 放凉。 考察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 试验结果 见表1。 0028 表1不同炮制方法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12、总量的变化 0029 姜汁拌匀蒸法蒸3小时后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变化幅度较小, 且含量最高, 0030 实施例2 0031 先将生姜80g洗净, 捣烂, 加水80ml, 压榨取汁, 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二次, 去 渣合并汁液, 用水稀释至2000ml, 使浓度为0.04g生药/ml。 取厚朴150g, 加水 1200 ml, 加 热回流提取3h, 提取3次, 合并提取液, 减压浓缩至流膏状态, 用热水375ml溶解使浓度为 0.4g生药/ml。 0032 以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为模型, 研究生姜和厚朴单用和合用的抗炎作用和剂 量的最佳配比。 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 昆明种小鼠, 雄性, 。

13、随机分成5组: 对照0.5 % CMC-Na组、 药物SH组、 阳性对照组布洛芬Ibu(200 mg/kg)。 灌胃给药, 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5 % CMC-Na, 每天1次, 连续5天。 末次给药1 h后, 将100 u1巴豆油溶液 (巴豆油: 乙醇: 吡啶: 乙 醚=1: 10: 20: 69) 均匀涂在小鼠右耳正反两面, 4 h后脱颈处死, 沿耳廓剪下双耳, 用直径8 mm的不锈钢圆冲沿耳缘相同部位冲下, 电子天平称重, 以左右两耳重量差作为肿胀度, 计算 肿胀抑制率。 肿胀抑制率(%)= (对照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 /对照组平均肿胀 度100 %。 说 明 书 2/5 页 。

14、4 CN 104288232 B 4 0033 实施例3 0034 按实验例2生姜和厚朴溶液配制方法和抗炎作用的研究方法, 改变生姜和厚朴的 不同的用药剂量 , 选用均匀设计表U5(52).将生姜, 厚朴 在有效的剂量范围内分别设计 5个水平, 根据均匀设计表安排 5种不同的水平组合, 即进行5 组试验 , 均匀设计表及 方案见表2、 表3, 实验结果见表4。 研究生姜和厚朴具有最佳抗炎活性时的最佳配比。 0035 表 2 均匀设计表U5(52) 0036 表 ,3均匀设计实验方案 0037 NO.S( 生药g/kg)H( 生药g/kg)S2H2S*H 10.120.0140.2 20.240。

15、.04160.8 30.310.0910.3 40.430.1691.2 50.550.25250.25 6050250 70.500.2500 0038 注: S: 生姜; H: 厚朴 0039 表 4 均匀设计实验结果 0040 0041 注: S: 生姜; H: 厚朴 0042 通过EXECEL的规划求解方法, 求得生姜厚朴的剂量和抗炎抑制效果之间的函数关 系。 0043 Y = 0.6284167 S-1.368195S2+0.0436074H+0.0024408H2+0.205547 S*H 6S*H+ 0.2242621, R2=0.99 0044 考虑到厚朴具有一定毒性, 限定小。

16、鼠厚朴剂量为3g/kg, 通过目标函数值的限定, 可得最佳的配比为0.4: 3, 即为1.3 : 10, 不同于药典的 1: 10。 当配比为0.4: 3时, 最佳抑制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4288232 B 5 率为65.68%。 0045 实验例4 0046 在实验例2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模型上, 比较 1.3: 10 (均匀设计法最优配 比) , 1: 10 (药典法配比) , 1.5 : 10 (樟帮法配比) , 2.0: 10 (最大配比) 的药物联用效果, 结果 见表5。 0047 表5实验结果验证 0048 0049 实验结果显示, 1.3: 10为最佳配比,。

17、 具有最高抑制率, 且实验值与理论值接近。 0050 实施例3 0051 以豚鼠皮肤刺激性试验为研究基础, 考察姜制前后厚朴的刺激性的变化, 确定生 姜对厚朴的减毒作用。 采用的剂量为均匀设计法得出的最佳配比。 0052 (1) 豚鼠皮肤准备 0053 将豚鼠受试区消毒后, 以手术刀将豚鼠皮肤轻轻划破, 以渗血为度, 应使豚鼠左右 两侧皮肤受损伤程度基本一致。 0054 分组及给药: 取破损皮肤豚鼠各 15 只, 随机分为 3 组, 分别为生厚朴组、 姜厚朴 组、 姜汁组, 每组 5 只, 给药采取同体自身左右侧对比的方法, 左侧按给药组分别给生厚 朴、 姜厚朴生理盐水混悬液, 右侧涂生理盐水。

18、。 用纱布和胶布固定, 豚鼠均单笼饲养, 以最大 限度防止药物流失。 药物充分接触豚鼠皮肤 24 h 后, 以温水洗去受试物, 隔 1、 24、 48、 72 h 记录豚鼠受试区皮肤的无红斑和水肿现象, 并按评分标准及强度标准判断生厚朴、 姜厚 朴对豚鼠皮肤的刺激程度。 0055 (2) 刺激程度评分标准 0056 红斑勉强可见为1 分, 中度红斑为2 分, 严重红斑为3分, 紫红色红斑并有焦痂形 成为 4 分; 水肿勉强可见为 1分, 皮肤隆起轮廓清楚为 2 分, 水肿隆起 1 mm2为 3 分, 水肿隆起扩大 1 mm2以上为 4 分。 反应平均值 0 0. 49 为无刺激性, 0. 5 2. 99 为轻度刺激性, 3. 0 5. 99 为中度刺激性, 6. 0 8. 00 为强刺激性。 0057 表6不同药物豚鼠皮肤刺激反应分值表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4288232 B 6 0058 0059 从表6可知, 厚朴有低毒性, 且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作用, 该作用通过姜制后可以缓 和。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4288232 B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