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825828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369367.X

申请日:

20160530

公开号:

CN105919762A

公开日:

201609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13/00,A61G13/12,A61F5/01

主分类号:

A61G13/00,A61G13/12,A61F5/01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发明人:

高瑞,周许辉,张成林,孟怡辰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优先权:

CN201610369367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袁威;陆林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包括:床体固定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头部支撑架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一传动轴由第一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传动轴的两端;第二传动轴由第二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二轴承设置于第二传动轴的两端;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本发明满足患者手术要求、经济性更佳,结构更为简便,使用方便,可以实现术中颈椎截骨后均匀、缓慢的矫形,避免因“手动抬头”带来的颈椎旋转移位而导致脊髓损伤的风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固定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6);头部支撑架(2),所述头部支撑架(2)固定在第一传动轴(3)上,所述第一传动轴(3)由第一轴承(4)固定,并且可自转,所述第一轴承(4)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的两端;第二传动轴(5),所述第二传动轴(5)由第二轴承(6)固定,并且可自转,所述第二轴承(6)设置于第二传动轴(5)的两端;所述第一传动轴(3)上设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第二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架(2)为马蹄形,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架(2)的调整幅度为-40°~25°,其中头部支撑架(2)水平时为0°基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为直齿轮、斜齿轮或蜗轮蜗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传动比小于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重盘(10),所述配重盘(10)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刻度盘(11),所述刻度盘(11)不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还设有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底部两端夹角为钝角,上部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较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2)设置在床体(1)的上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特别是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背景技术

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脊柱畸形,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驼背畸形、视线不能平视,张口困难甚至瘫痪。此类患者保守治疗无效,由于畸形僵硬融合,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颈椎后路截骨手术主要有三个步骤:1)截骨,2)复位,3)固定;其中第二步复位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因为在截骨后,颈椎及脊髓均处于浮动状态,如果复位的方向有偏差或力度控制不好,极易导致脊髓或神经根损伤。

目前,颈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中复位的方法是:经后路椎弓根进行椎体截骨后,手动抬头手工复位,使颈椎的曲度由后凸变为前凸。这样的复位方法风险较高,因为手动复位很难控制复位的速度和程度,而且很难在复位的过程中保持头部的稳定;所以常常导致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导致患者偏瘫或截瘫。鉴于上述风险,国内现在极少有医院开展此类手术,国际上报道此类手术的最大规模研究也只有十余例病例。

结合该种手术难度大、时间长的特点,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全身麻醉,趴在手术台上,前倾的头部需要支撑。为防止患者身体受到压迫,身体尤其是四肢、眼睛需要保护。手术后期对脊柱畸形进行矫正时,尤其要注意患者的头部向上抬升的速度和力度。

现有的颈椎截骨矫形复位装置结构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价格昂贵,对于现有手术较少的情况下,经济性差。综上所述,需要一种能满足患者手术要求的同时,经济性更佳,结构更为简便的颈椎截骨矫形复位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患者手术要求、经济性更佳,结构更为 简便的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包括:

床体,所述床体固定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头部支撑架,所述头部支撑架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由第一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传动轴的两端;

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由第二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第二传动轴的两端;

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

所述头部支撑架为马蹄形,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

所述头部支撑架的调整幅度为-40°~25°,其中头部支撑架水平时为0°基准。

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为直齿轮、斜齿轮或蜗轮蜗杆。

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小于1。

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重盘,所述配重盘跟随第二传动轴转动。

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刻度盘,所述刻度盘不跟随第二传动轴转动。

所述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还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两端夹角为钝角,上部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较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

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床体的上部。

本发明床体固定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头部支撑架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一传动轴由第一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传动轴的两端;第二传动轴由第二轴承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二轴承设置于第二传动轴的两端;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手术时通过转动把手带动第二传动轴,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轴,根据需要调节头部支撑架的俯仰角度,满足手术需要。本发明满足患者手术要求、经济性更佳,结构更为简便,使用方便,可以实现术中颈椎截骨后均匀、缓慢的矫形,避免因“手动抬头”带来的颈椎旋转移位而导致脊髓损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传动关系图;

图3为支撑架的示意图;

图4为支撑架的立体图;

图中:1、床体,2、头部支撑架,3、第一传动轴,4、第一轴承,5、第二传动轴,6、第二轴承,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转动把手,10、配重盘,11、刻度盘,1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包括:床体1,床体1固定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6;头部支撑架2,头部支撑架2固定在第一传动轴3上,第一传动轴3由第一轴承4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一轴承4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的两端;第二传动轴5,第二传动轴5由第二轴承6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二轴承6设置于第二传动轴5的两端;第一传动轴3上设有第一齿轮7,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第二齿轮8,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啮合,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9。

头部支撑架2为马蹄形,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头部支撑架2的调整幅度为-40°~25°,其中头部支撑架2水平时为0°基准。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为直齿轮、斜齿轮或蜗轮蜗杆。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传动比小于1。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重盘10,配重盘10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刻度盘11,刻度盘11不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设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底部两端夹角为钝角,上部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较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支撑架12设置在床体1的上部。

手术时,患者趴卧在床体1上,面部朝下,头面部嵌入头部支撑架2上,上额及两颊紧贴头圈,眼睛、嘴巴及下颌露出,以保护眼睛及牙齿。首先通过旋转转动把手9使头部支撑架2适合患者的颈椎曲度,待截骨完成后,再通过旋转转动把手9将头部支撑架2调整为理想角度,以达到矫 形目的。避免了“手动抬头”导致的脊髓损伤风险。床体1固定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6,头部支撑架2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4,第一传动轴3由第一轴承4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一轴承4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的两端;第二传动轴5由第二轴承6固定,并且可自转,第二轴承6设置于第二传动轴5的两端;第一传动轴4上设有第一齿轮7,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第二齿轮8,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啮合,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9。手术时通过转动把手9带动第二传动轴5,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轴3,根据需要调节头部支撑架2的俯仰角度,满足手术需要。

头部支撑架2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全麻,防止长时间压迫,眼睛带来损伤。头部支撑架2的调整幅度为-40°~25°,满足患者矫形前后的需要。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为直齿轮、斜齿轮或蜗轮蜗杆,可根据操作人员的需要,合理布置位置,方便操作。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传动比小于1,使第一齿轮7转动相比于第二齿轮8的角速度小,减少灵敏度,防止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对患者的损伤。

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重盘10,配重盘10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防止头部支撑架2的不可控的转动,对患者造成损伤。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刻度盘11,刻度盘11不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第二传动轴5或者转动把手9上设置指针,精确标示头部支撑架2的俯仰角度。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设有支撑架12,支撑架底部两端夹角为钝角,上部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较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患者的身体置于支撑架12凹槽内,手臂在支撑架12较窄的一端,防止压迫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支撑架可12设置在床体1的上部,与床体1为一体,或者单独一体,放置在床体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369367.X (22)申请日 2016.05.30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72)发明人 高瑞 周许辉 张成林 孟怡辰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1203 代理人 袁威 陆林辉 (51)Int.Cl. A61G 13/00(2006.01) A61G 13/12(2006.01) A61F 5/01(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

2、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包括: 床体固定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头部支撑 架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 第一传动轴由第一轴承 固定, 并且可自转, 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传动轴 的两端; 第二传动轴由第二轴承固定, 并且可自 转, 第二轴承设置于第二传动轴的两端; 第一传 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 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 轮, 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第二传动轴的一 端设有转动把手。 本发明满足患者手术要求、 经 济性更佳, 结构更为简便, 使用方便, 可以实现术 中颈椎截骨后均匀、 缓慢的矫形, 避免因 “手动抬 头” 带来的颈椎旋转移位而导致脊髓损伤的风 险。 权利要求书1页。

3、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05919762 A 2016.09.07 CN 105919762 A 1.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床体(1), 所述床体(1)固定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6); 头部支撑架(2), 所述头部支撑架(2)固定在第一传动轴(3)上, 所述第一传动轴(3)由 第一轴承(4)固定, 并且可自转, 所述第一轴承(4)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的两端; 第二传动轴(5), 所述第二传动轴(5)由第二轴承(6)固定, 并且可自转, 所述第二轴承 (6)设置于第二传动轴(5)的两端; 所述第一传动轴(3)上设有第一齿轮(7), 所述第二传动轴(5)。

4、上设有第二齿轮(8), 所 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啮合, 所述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支撑架 (2)为马蹄形, 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支撑架 (2)的调整幅度为-40 25 , 其中头部支撑架(2)水平时为0 基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 (7)和第二齿轮(8)为直齿轮、 斜齿轮或蜗轮蜗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其特征。

5、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 (7)和第二齿轮(8)的传动比小于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轴 (5)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重盘(10), 所述配重盘(10)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轴 (5)上设有刻度盘(11), 所述刻度盘(11)不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种术中颈 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还设有支撑架(12), 所述支撑架(12)底部两端夹角为钝角, 上部一端的 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 较。

6、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12) 设置在床体(1)的上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919762 A 2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 特别是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背景技术 0002 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脊柱畸形, 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驼背畸 形、 视线不能平视, 张口困难甚至瘫痪。 此类患者保守治疗无效, 由于畸形僵硬融合, 后路截 骨矫形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段。 颈椎后路截骨手术主要有三个步骤: 1)截骨, 2)复位, 3) 。

7、固定; 其中第二步复位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因为在截骨后, 颈椎及脊髓均处于浮动状态, 如 果复位的方向有偏差或力度控制不好, 极易导致脊髓或神经根损伤。 0003 目前, 颈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中复位的方法是: 经后路椎弓根进行椎体截骨后, 手 动抬头手工复位, 使颈椎的曲度由后凸变为前凸。 这样的复位方法风险较高, 因为手动复位 很难控制复位的速度和程度, 而且很难在复位的过程中保持头部的稳定; 所以常常导致脊 髓和神经根损伤, 导致患者偏瘫或截瘫。 鉴于上述风险, 国内现在极少有医院开展此类手 术, 国际上报道此类手术的最大规模研究也只有十余例病例。 0004 结合该种手术难度大、 时间长的。

8、特点, 手术过程中, 患者处于全身麻醉, 趴在手术 台上, 前倾的头部需要支撑。 为防止患者身体受到压迫, 身体尤其是四肢、 眼睛需要保护。 手 术后期对脊柱畸形进行矫正时, 尤其要注意患者的头部向上抬升的速度和力度。 0005 现有的颈椎截骨矫形复位装置结构复杂, 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价格昂贵, 对于 现有手术较少的情况下, 经济性差。 综上所述, 需要一种能满足患者手术要求的同时, 经济 性更佳, 结构更为简便的颈椎截骨矫形复位装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患者手术要求、 经济性更佳, 结构更为 简便的颈椎 截骨矫形复位仪。 0007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9、, 包括: 0008 床体, 所述床体固定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0009 头部支撑架, 所述头部支撑架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 所述第一传动轴由第一轴承 固定, 并且可自转, 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传动轴的两端; 0010 第二传动轴, 所述第二传动轴由第二轴承固定, 并且可自转, 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 第二传动轴的两端; 0011 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 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 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 0012 所述头部支撑架为马蹄形, 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 0013 所述头部支撑架的调整幅度为-40 25 , 其中头部支撑架水平时为。

10、0 基准。 0014 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为直齿轮、 斜齿轮或蜗轮蜗杆。 0015 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小于1。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919762 A 3 0016 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重盘, 所述配重盘跟随第二传动轴转 动。 0017 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刻度盘, 所述刻度盘不跟随第二传动轴转动。 0018 所述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还设有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底部两端夹角为钝 角, 上部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 较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 0019 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床体的上部。 0020 本发明床体固定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头部支撑架固。

11、定在第一传动轴上, 第一传 动轴由第一轴承固定, 并且可自转, 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传动轴的两端; 第二传动轴由第二 轴承固定, 并且可自转, 第二轴承设置于第二传动轴的两端; 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 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 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 手术时通过转动把手带动第二传动轴, 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轴, 根据需要调节头部支撑架的 俯仰角度, 满足手术需要。 本发明满足患者手术要求、 经济性更佳, 结构更为简便, 使用方 便, 可以实现术中颈椎截骨后均匀、 缓慢的矫形, 避免因 “手动抬头” 带来的颈椎旋转移位而 导致脊髓损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1。

12、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传动关系图; 0023 图3为支撑架的示意图; 0024 图4为支撑架的立体图; 0025 图中: 1、 床体, 2、 头部支撑架, 3、 第一传动轴, 4、 第一轴承, 5、 第二传动轴, 6、 第二 轴承, 7、 第一齿轮, 8、 第二齿轮, 9、 转动把手, 10、 配重盘, 11、 刻度盘, 12、 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7 实施例1: 0028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 包括: 床体1, 床体1固定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6; 头部支撑架2, 头部支撑架2固定在第一传。

13、动轴3上, 第一传动轴3由第一轴承4固定, 并且可 自转, 第一轴承4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的两端; 第二传动轴5, 第二传动轴5由第二轴承6固定, 并且可自转, 第二轴承6设置于第二传动轴5的两端; 第一传动轴3上设有第一齿轮7, 第二传 动轴5上设有第二齿轮8, 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啮合, 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9。 0029 头部支撑架2为马蹄形, 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 头部支撑架2的调整幅度为- 40 25 , 其中头部支撑架2水平时为0 基准。 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为直齿轮、 斜齿轮或 蜗轮蜗杆。 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传动比小于1。 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

14、 重盘10, 配重盘10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 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刻度盘11, 刻度盘11不跟随第 二传动轴5转动。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设有支撑架12, 支撑架12底部两端夹角为钝 角, 上部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 较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 支撑架12设置在床体 1的上部。 0030 手术时, 患者趴卧在床体1上, 面部朝下, 头面部嵌入头部支撑架2上, 上额及两颊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919762 A 4 紧贴头圈, 眼睛、 嘴巴及下颌露出, 以保护眼睛及牙齿。 首先通过旋转转动把手9使头部支撑 架2适合患者的颈椎曲度, 待截骨完成后, 再通过旋转转动把手。

15、9将头部支撑架2调整为理想 角度, 以达到矫 形目的。 避免了 “手动抬头” 导致的脊髓损伤风险。 床体1固定第一轴承4和 第二轴承6, 头部支撑架2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4, 第一传动轴3由第一轴承4固定, 并且可自 转, 第一轴承4设置于第一传动轴3的两端; 第二传动轴5由第二轴承6固定, 并且可自转, 第 二轴承6设置于第二传动轴5的两端; 第一传动轴4上设有第一齿轮7, 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第 二齿轮8, 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啮合, 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9。 手术时通过转 动把手9带动第二传动轴5, 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轴3, 根据需要调节头部支撑架2的俯仰角度, 满足手术需要。 0。

16、031 头部支撑架2设有用于保护眼睛的垫层,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全麻, 防止长时间压 迫, 眼睛带来损伤。 头部支撑架2的调整幅度为-40 25 , 满足患者矫形前后的需要。 第一 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为直齿轮、 斜齿轮或蜗轮蜗杆, 可根据操作人员的需要, 合理布置位置, 方便操作。 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传动比小于1, 使第一齿轮7转动相比于第二齿轮8的角 速度小, 减少灵敏度, 防止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对患者的损伤。 0032 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增加转动惯量的配重盘10, 配重盘10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 防止头部支撑架2的不可控的转动, 对患者造成损伤。 第二传动轴5上设有刻度盘11, 刻度。

17、盘 11不跟随第二传动轴5转动, 第二传动轴5或者转动把手9上设置指针, 精确标示头部支撑架 2的俯仰角度。 0033 一种术中颈椎截骨矫形复位仪设有支撑架12, 支撑架底部两端夹角为钝角, 上部 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 较宽的一端设有向下的凹槽。 患者的身体置于支撑架12凹 槽内, 手臂在支撑架12较窄的一端, 防止压迫患者的身体, 造成损伤。 支撑架可12设置在床 体1的上部, 与床体1为一体, 或者单独一体, 放置在床体1。 003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 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 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 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 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919762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105919762 A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105919762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