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257232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207331.1

申请日:

20170306

公开号:

CN207666649U

公开日:

2018073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16,A61B17/00,A61B17/56

主分类号:

A61B17/16,A61B17/00,A61B17/56

申请人:

南通市精神卫生中心

发明人:

朱小建,曹建华,张震祥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城港路37号

优先权:

CN201720207331U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戴朝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套在椎间孔镜外,在孔镜可视范围内行关节突成形的改良环锯,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圆管主体下端两侧,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圆管主体上端,顶端开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和若干刀片,中心连接件沿圆管主体轴向设置在圆管主体顶端轴心上,刀片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侧面,刀片另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顶端内壁上,刀片上侧凸出于圆管主体上端端面,若干刀片沿着圆管主体周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刀片沿着圆管主体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斜。本实用新型环锯置于椎间孔镜外,将前方骨质和软组织磨成较小的碎屑与碎粒,容易镜下进行冲洗清除,前方组织清晰可见,无需透视、减少神经硬膜损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其特征在于:包含圆管主体、尾部蝶形手柄和顶端开孔结构,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圆管主体下端两侧,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圆管主体上端,顶端开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和若干刀片,中心连接件沿圆管主体轴向设置在圆管主体顶端轴心上,刀片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侧面,刀片另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顶端内壁上,刀片上侧凸出于圆管主体上端端面,若干刀片沿着圆管主体周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刀片沿着圆管主体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蝶形手柄由两个对称固定在圆管主体下端两侧的手柄构成,手柄包含固定部和手持部,固定部垂直于圆管主体轴向设置并且固定部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外侧表面,手持部倾斜于圆管主体轴向设置,两个手柄的手持部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为一经过圆管主体轴线的平面。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两侧表面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条纹。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刀片的数量为4个。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与圆管主体轴线的倾斜角度为25-45度。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上端刃口上均匀设置有锯齿。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中相对设置的两片刀片上端刃口上均匀设置有锯齿。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锯,特别是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背景技术

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 、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椎间孔镜手术创伤小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康复快、风险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椎间孔镜手术过程中关键手术操作是关节突成形,传统方法是C臂机透视下通过环锯成形,主要是通过在一根圆柱形圆管顶端沿周向设置一圈锯齿,通过转动圆管用锯齿将增生的骨质等锯开。而目前开展的镜下成形技术即“I SEE”技术的镜外环锯使用时仍然面临一段困难,即仍然需要借助C臂机透视确认、环锯锯出的骨块难以取出、关节突成形时前方组织结构不是全程可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其锯下的骨质等容易进行清除、关节突成形过程中减少C臂机使用次数、关节突成形过程中可以全程可见前方组织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其特征在于:包含圆管主体、尾部蝶形手柄和顶端开孔结构,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圆管主体下端两侧,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圆管主体上端,顶端开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和若干刀片,中心连接件沿圆管主体轴向设置在圆管主体顶端轴心上,刀片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侧面,刀片另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顶端内壁上,刀片上侧凸出于圆管主体上端端面,若干刀片沿着圆管主体周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刀片沿着圆管主体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蝶形手柄由两个对称固定在圆管主体下端两侧的手柄构成,手柄包含固定部和手持部,固定部垂直于圆管主体轴向设置并且固定部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外侧表面,手持部倾斜于圆管主体轴向设置,两个手柄的手持部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为一经过圆管主体轴线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两侧表面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条纹。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刀片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与圆管主体轴线的倾斜角度为25-45度。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上端刃口上均匀设置有锯齿。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中相对设置的两片刀片上端刃口上均匀设置有锯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改进了开孔结构,通过若干沿圆管主体周向均匀分布的刀片对骨质进行切割,从而将圆管主体内部的骨质也切割成碎片,方便冲洗清除骨质;置于椎间孔镜外,将前方骨质和软组织磨成较小的碎屑与碎粒,容易镜下进行冲洗清除,前方组织清晰可见,无需透视、减少神经硬膜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的实施例1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的实施例2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包含圆管主体1、尾部蝶形手柄和顶端开孔结构,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圆管主体1上端,顶端开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2和若干刀片3,中心连接件2沿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在圆管主体1顶端轴心上,刀片3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侧面,刀片3另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1顶端内壁上,刀片上侧凸出于圆管主体1上端端面,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周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斜。

尾部蝶形手柄由两个对称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的手柄构成,手柄包含固定部4和手持部5,固定部4垂直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并且固定部4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1外侧表面,手持部5倾斜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两个手柄的手持部5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为一经过圆管主体1轴线的平面。手持部5两侧表面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条纹。

若干刀片的数量为4个,呈十字形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的四周。刀片3与圆管主体1轴线的倾斜角度为25度。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包含圆管主体1、尾部蝶形手柄和顶端开孔结构,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圆管主体1上端,顶端开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2和若干刀片3,中心连接件2沿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在圆管主体1顶端轴心上,刀片3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侧面,刀片3另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1顶端内壁上,刀片上侧凸出于圆管主体1上端端面,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周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斜。

尾部蝶形手柄由两个对称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的手柄构成,手柄包含固定部4和手持部5,固定部4垂直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并且固定部4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1外侧表面,手持部5倾斜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两个手柄的手持部5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为一经过圆管主体1轴线的平面。手持部5两侧表面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条纹。

若干刀片的数量为4个,呈十字形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的四周。刀片3与圆管主体1轴线的倾斜角度为45度。4片刀片上端刃口上均匀设置有锯齿,通过刀片刃口上设置的锯齿使刮下的骨质更加的细碎,方便清理。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包含圆管主体1、尾部蝶形手柄和顶端开孔结构,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圆管主体1上端,顶端开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2和若干刀片3,中心连接件2沿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在圆管主体1顶端轴心上,刀片3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侧面,刀片3另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1顶端内壁上,刀片上侧凸出于圆管主体1上端端面,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周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斜。

尾部蝶形手柄由两个对称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的手柄构成,手柄包含固定部4和手持部5,固定部4垂直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并且固定部4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1外侧表面,手持部5倾斜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两个手柄的手持部5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为一经过圆管主体1轴线的平面。手持部5两侧表面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条纹。

若干刀片的数量为4个,呈十字形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的四周。刀片3与圆管主体1轴线的倾斜角度为30度。4片刀片3中相对设置的两片刀片3上端刃口上均匀设置有锯齿,另外2片则为平滑刀片,这样一组刀片用于刮动骨质,另一组刀片将刮下的骨质进行粉碎,相互配合,效果更好。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207331.1 (22)申请日 2017.03.06 (73)专利权人 南通市精神卫生中心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城港路 37号 (72)发明人 朱小建 曹建华 张震祥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代理人 戴朝荣 (51)Int.Cl. A61B 17/16(2006.01) A61B 17/00(2006.01) A61B 17/5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57)摘要 本。

2、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 改良环锯, 套在椎间孔镜外, 在孔镜可视范围内 行关节突成形的改良环锯, 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 圆管主体下端两侧, 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圆管主 体上端, 顶端开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和若干刀 片, 中心连接件沿圆管主体轴向设置在圆管主体 顶端轴心上, 刀片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侧面, 刀片另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顶端内壁上, 刀片上 侧凸出于圆管主体上端端面, 若干刀片沿着圆管 主体周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刀片沿着圆管主体 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环锯置于 椎间孔镜外, 将前方骨质和软组织磨成较小的碎 屑与碎粒, 容易镜下进行冲洗清除, 前方组织清 晰可见, 无。

3、需透视、 减少神经硬膜损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7666649 U 2018.07.31 CN 207666649 U 1.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其特征在于: 包含圆管主体、 尾部蝶形手柄和顶端 开孔结构, 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圆管主体下端两侧, 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圆管主体上端, 顶 端开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和若干刀片, 中心连接件沿圆管主体轴向设置在圆管主体顶端 轴心上, 刀片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侧面, 刀片另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顶端内壁上, 刀片上 侧凸出于圆管主体上端端面, 若干刀片沿着圆管主体周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刀片沿着圆管 主体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

4、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部蝶形手柄 由两个对称固定在圆管主体下端两侧的手柄构成, 手柄包含固定部和手持部, 固定部垂直 于圆管主体轴向设置并且固定部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外侧表面, 手持部倾斜于圆管主体轴 向设置, 两个手柄的手持部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为一经过圆管主体轴线的平面。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部两侧表 面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条纹。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刀片的数 量为4个。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其特征。

5、在于: 所述刀片与圆管主 体轴线的倾斜角度为25-45度。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片上端刃口 上均匀设置有锯齿。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片中相对设 置的两片刀片上端刃口上均匀设置有锯齿。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666649 U 2 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锯, 特别是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背景技术 0002 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 椎间盘纤维环之外, 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 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

6、, 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 其手术方法 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 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 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 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 清除骨质增生 、 治疗 椎管狭窄、 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椎间孔镜手术创伤小是同类手术中对 病人创伤最小、 康复快、 风险小、 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0003 椎间孔镜手术过程中关键手术操作是关节突成形, 传统方法是C臂机透视下通过 环锯成形, 主要是通过在一根圆柱形圆管顶端沿周向设置一圈锯齿, 通过转动圆管用锯齿 将增生的骨质等锯开。 而目前开展的镜下成形技术即 “I SEE。

7、” 技术的镜外环锯使用时仍然 面临一段困难, 即仍然需要借助C臂机透视确认、 环锯锯出的骨块难以取出、 关节突成形时 前方组织结构不是全程可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其锯下 的骨质等容易进行清除、 关节突成形过程中减少C臂机使用次数、 关节突成形过程中可以全 程可见前方组织结构。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其特征在于: 包含圆管主体、 尾部蝶形手柄和顶 端开孔结构, 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圆管主体下端两侧, 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圆管主体上端, 顶端开。

8、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和若干刀片, 中心连接件沿圆管主体轴向设置在圆管主体顶 端轴心上, 刀片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侧面, 刀片另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顶端内壁上, 刀片 上侧凸出于圆管主体上端端面, 若干刀片沿着圆管主体周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刀片沿着圆 管主体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斜。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尾部蝶形手柄由两个对称固定在圆管主体下端两侧的手柄构成, 手柄包含固定部和手持部, 固定部垂直于圆管主体轴向设置并且固定部一端固定在圆管主 体外侧表面, 手持部倾斜于圆管主体轴向设置, 两个手柄的手持部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 面为一经过圆管主体轴线的平面。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手持部两侧表面。

9、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条纹。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若干刀片的数量为4个。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刀片与圆管主体轴线的倾斜角度为25-45度。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刀片上端刃口上均匀设置有锯齿。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刀片中相对设置的两片刀片上端刃口上均匀设置有锯齿。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666649 U 3 00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改进了开孔结构, 通过若干沿圆管主体周向均匀分布的刀片对骨质进行切割, 从而将圆管 主体内部的骨质也切割成碎片, 方便冲洗清除骨质; 置于椎间孔镜外, 将前方骨质和软组。

10、织 磨成较小的碎屑与碎粒, 容易镜下进行冲洗清除, 前方组织清晰可见, 无需透视、 减少神经 硬膜损伤。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的实施例1的局部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的实施例2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是对 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8 实施例1: 0019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包含圆管主体1、 尾部 。

11、蝶形手柄和顶端开孔结构, 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 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 圆管主体1上端, 顶端开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2和若干刀片3, 中心连接件2沿圆管主体1轴 向设置在圆管主体1顶端轴心上, 刀片3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侧面, 刀片3另一端固定在 圆管主体1顶端内壁上, 刀片上侧凸出于圆管主体1上端端面, 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周 向均匀分布并且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斜。 0020 尾部蝶形手柄由两个对称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的手柄构成, 手柄包含固定 部4和手持部5, 固定部4垂直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并且固定部4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1外侧 表面, 手持。

12、部5倾斜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 两个手柄的手持部5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为 一经过圆管主体1轴线的平面。 手持部5两侧表面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条纹。 0021 若干刀片的数量为4个,呈十字形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的四周。 刀片3与圆管主体1 轴线的倾斜角度为25度。 0022 实施例2: 0023 如图2所示, 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包含圆管主体1、 尾部蝶形手柄和顶 端开孔结构, 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 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圆管主体1上 端, 顶端开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2和若干刀片3, 中心连接件2沿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在圆 管主体1顶端轴心上, 刀片3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

13、侧面, 刀片3另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1顶 端内壁上, 刀片上侧凸出于圆管主体1上端端面, 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周向均匀分布并 且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斜。 0024 尾部蝶形手柄由两个对称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的手柄构成, 手柄包含固定 部4和手持部5, 固定部4垂直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并且固定部4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1外侧 表面, 手持部5倾斜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 两个手柄的手持部5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为 一经过圆管主体1轴线的平面。 手持部5两侧表面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条纹。 0025 若干刀片的数量为4个,呈十字形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的四周。 刀片3与圆管主体1 。

14、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666649 U 4 轴线的倾斜角度为45度。 4片刀片上端刃口上均匀设置有锯齿, 通过刀片刃口上设置的锯齿 使刮下的骨质更加的细碎, 方便清理。 0026 实施例3: 0027 如图3所示, 一种置于椎间孔镜外的改良环锯, 包含圆管主体1、 尾部蝶形手柄和顶 端开孔结构, 尾部蝶形手柄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 顶端开孔结构设置在圆管主体1上 端, 顶端开孔结构包含中心连接件2和若干刀片3, 中心连接件2沿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在圆 管主体1顶端轴心上, 刀片3一端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侧面, 刀片3另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1顶 端内壁上, 刀片上侧凸出于圆管主体。

15、1上端端面, 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周向均匀分布并 且若干刀片3沿着圆管主体1顺时针或逆时针同向倾斜。 0028 尾部蝶形手柄由两个对称固定在圆管主体1下端两侧的手柄构成, 手柄包含固定 部4和手持部5, 固定部4垂直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并且固定部4一端固定在圆管主体1外侧 表面, 手持部5倾斜于圆管主体1轴向设置, 两个手柄的手持部5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为 一经过圆管主体1轴线的平面。 手持部5两侧表面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条纹。 0029 若干刀片的数量为4个,呈十字形固定在中心连接件2的四周。 刀片3与圆管主体1 轴线的倾斜角度为30度。 4片刀片3中相对设置的两片刀片3上端刃口上均匀设。

16、置有锯齿, 另 外2片则为平滑刀片, 这样一组刀片用于刮动骨质, 另一组刀片将刮下的骨质进行粉碎, 相 互配合, 效果更好。 0030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 式替代, 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均应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666649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7666649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7666649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