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006556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26 CN 103006556 B (21)申请号 201210429487.6 (22)申请日 2012.10.31 A61K 9/10(2006.01) A61K 31/7048(2006.01) A61K 47/38(2006.01) A61P 9/10(2006.01) (73)专利权人 澳门科技大学 地址 中国澳门凼仔伟龙马路澳门科技大学 科研管理处 N517 室 (72)发明人 易涛 汤丽华 李良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万志香 曾旻辉 CN 。
2、1559424 A,2005.01.05, 全文 . CN 102379886 A,2012.03.21, 全文 . R.B. 格普塔等主编, 孙进等译, . 高压均质法 制备纳米结晶 .纳米粒给药系统 . 科学出版 社 ,2011,( 第 1 版 ), 第 180-19 页 . 汤丽华等, .HPLC 法测定灯盏乙素在不同 PH 值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 .澳门科技大学学 报 .2012, 第 6 卷 ( 第 1 期 ), 第 16-20 页, 第 16 页第 1-3 段, 第 19 页右栏第 3 段 . 高缘等, . 黄芩素纳米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 研究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1, 第。
3、 42 卷 ( 第 4 期 ), 第 314-318 页 . SHE Zuo-Yan et al.Preparation of Breviscapine Nanosuspension and its Pharmacokinetic Behavior in Rats.Chin J Nat Med .2007, 第 5 卷 ( 第 1 期 ), 第 50-55 页, 第 51 页左栏 2.2.2 和 2.2.3. (54) 发明名称 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灯 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及制备方法。该纳米混悬液由 稳定剂和灯盏乙素按重量比为1:1。
4、10:1组成。 其 制备方法是将灯盏乙素溶于碱性溶液中, 然后加 入到含有稳定剂的酸性溶液中, 由于灯盏乙素在 酸溶液与碱溶液中溶解度差异, 从而使灯盏乙素 过饱和, 析出结晶, 再经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均质得 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 粒径在 100nm500nm 范围 内, 多分散指数为 0.10.5。本发明显著的优点是 该纳米混悬液提高灯盏乙素溶解度, 增加其口服 生物利用度。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可通过冷冻干 燥或喷雾干燥进行固化, 应用于片剂、 胶囊、 颗粒 剂和口服混悬液等剂型。 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 便 于工业化生产。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何华山 权利要求书 1。
5、 页 说明书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006556 B CN 103006556 B 1/1 页 2 1. 一种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灯盏乙素和稳定剂, 所述稳定剂与所 述灯盏乙素重量比为 1:1 10:1, 所述稳定剂为聚乙二醇 400 和 Labrasol 的混合物 ; 或所 述稳定剂为吐温8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的混合物 ; 所述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灯盏乙素溶解在 pH6 pH8 的碱性溶液中, 作为良溶剂 ; (2) 将稳定剂溶。
6、解在 pH1 pH3 的酸性溶液中, 作为不良溶剂 ; (3) 将溶有灯盏乙素的良溶剂加入不良溶剂中, 搅拌分散, 加入完毕后, 继续搅拌, 形成 预纳米混悬液 ; (4)将预纳米混悬液置于高压微射流均质机中, 控制压力在500bar1500bar, 循环次 数 2 次 15 次, 制得纳米混悬液。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 其特征在于, 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 粒径为 100nm 500nm, 多分散指数为 0.1 0.5。 3. 一种权利要求 1-2 任一项所述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 (1) 将灯盏乙素溶解在 pH6 pH8。
7、 的碱性溶液中, 作为良溶剂 ; (2) 将稳定剂溶解在 pH1 pH3 的酸性溶液中, 作为不良溶剂 ; (3) 将溶有灯盏乙素的良溶剂加入不良溶剂中, 搅拌分散, 加入完毕后, 继续搅拌, 形成 预纳米混悬液 ; (4)将预纳米混悬液置于高压微射流均质机中, 控制压力在500bar1500bar, 循环次 数 2 次 15 次, 制得纳米混悬液。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性溶 液为氢氧化钠水溶液、 氢氧化钾水溶液、 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酸性溶 液为盐。
8、酸水溶液、 磷酸水溶液、 乙酸水溶液中的一种。 6. 根据权利要求 3-5 任一项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 骤 (3) 为 : 将溶有灯盏乙素的良溶剂以 0.5mL/min 10mL/min 加入不良溶剂中, 搅拌分 散, 搅拌分散的方法采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搅拌或机械搅拌或磁力搅拌, 控制搅拌速度在 100r/min 1000r/min, 加入完毕后, 继续搅拌 30min 3h, 形成预纳米混悬液。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06556 B 2 1/5 页 3 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灯。
9、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灯 盏 乙 素 是 灯 盏 花 素 的 主 要 有 效 成 分, 化 学 名 为 4 , 5, 6- 三 羟 基 黄 酮 -7-O-D- 葡萄糖醛酸苷。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脑血栓、 脑梗塞、 中风后瘫痪、 冠心病等 疾病。由于灯盏乙素几乎不溶水, 口服吸收差, 生物利用度低, 所以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 的应用。目前临床上用的灯盏花素制剂主要有片剂、 粉针剂、 注射剂等。普通片剂口服生物 利用度低, 普通注射液和粉针剂注射给药半衰期短, 体内消除迅速。 0003 为提高灯盏乙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制剂工作者通过许多方法来解决这一问 题, 有专。
10、利将灯盏花素制成环糊精包合物 ( 公开号 CN 1739537A)、 注射乳剂 ( 公开号 CN 1875981A)、 脂质体 ( 公开号 CN 1444948A)、 滴丸 ( 公开号 CN1408392A)、 纳米注射制剂 ( 公 开号 CN 1879645A)、 白蛋白纳米粒 ( 公开号 CN102415999A) 等。以上专利所涉及的方法在 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灯盏乙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但是效果仍然不令人满意。 0004 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既能提高其溶解度又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灯盏乙素纳米混 悬液由灯盏乙素纳米粒子组成。 不同于其他纳米制剂, 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不含载体材料, 只含。
11、有少量稳定剂维持纳米尺度的灯盏乙素粒子在水溶液中的稳定, 载药量高, 可减少给 药体积, 提高溶出速度, 具有肠黏附性, 可延长其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 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目前尚未有报道制备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 0005 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压均质法、 沉淀法、 媒介研磨法、 乳化法等。媒介 研磨法和乳化法会有有机溶剂残留 ; 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混悬液粒径不均匀, 多分散指数较 大 ; 高压均质法须预先将药物粉末化处理。 沉淀法可作为高压均质前的处理步骤, 结合高压 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液, 其粒径分布范围窄, 从而得到理想的纳米混悬液。 0006 纳米混悬液可直接制成口服混悬液, 也可通。
12、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进行干燥固 化, 应用于制备片剂、 胶囊、 颗粒剂。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公开一种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所制得 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能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 包括有灯盏乙素和稳定剂, 所述所述稳定剂与灯盏乙 素重量比为 1:110:1, 所述稳定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K100、 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 羧甲基 淀粉钠、 泊洛沙姆 188、 泊洛沙姆 F127、 吐温 80、 聚乙二醇 400、 Cremophor RH40( 聚氧乙烯 氢化蓖麻。
13、油 40)、 Cremophor EL( 聚氧乙烯醚 (35) 蓖麻油) 、 Labrasol(辛酸癸酸聚乙二醇 甘油酯) 、 Gelucire 44/14( 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 )、 Gelucire 50/13(硬脂酸聚乙二醇甘 油酯) 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粒径为 100nm500nm, 多分散 说 明 书 CN 103006556 B 3 2/5 页 4 指数为 0.10.5。 001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0011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12 一种上述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
14、013 (1) 将灯盏乙素溶解在 pH 值为 pH6pH8 的碱性溶液中, 作为良溶剂 ; 所述碱 0014 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水溶液、 氢氧化钾水溶液、 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一种 ; 0015 (2) 将稳定剂溶解在 pH 值为 pH1pH3 的酸性溶液中, 作为不良溶剂 ; 所述酸性溶 液为盐酸水溶液、 磷酸水溶液、 乙酸水溶液中的一种 ; 0016 (3) 将溶有灯盏乙素的良溶剂以 0.5mL/min10mL/min 加入不良溶剂中, 搅拌分 散, 搅拌分散的方法采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搅拌或机械搅拌或磁力搅拌, 控制搅拌速度在 100r/min1000r/min, 加入完毕后, 继续搅拌 30m。
15、in3h, 形成预纳米混悬液 ; 0017 (4) 将预纳米混悬液置于高压微射流均质机中, 控制压力在 500bar1500bar, 循 环次数 2 次 15 次, 制得纳米混悬液。 0018 本发明在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制备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之前, 对灯盏乙素原料 药进行前处理的原理是 : 将灯盏乙素溶解在 pH6pH8 碱性溶液作为良溶剂, 含有稳定剂的 pH1pH3 酸性溶液作为不良溶剂, 然后将溶有灯盏乙素的良溶剂加入到不良溶剂中, 利用灯 盏乙素在良溶剂与不良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形成过饱和溶液, 导致灯盏乙素析出结晶, 而 在稳定剂的作用下控制灯盏乙素结晶的粒径在纳米尺寸。 001。
16、9 采用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纳米混悬液主要通过调节压力和次数来控制药物的粒 径。随着均质压力和次数的增加, 药物的粒径明显减少和粒径分布更加均匀。控制压力在 500bar1500bar, 循环次数 2 次 15 次, 制备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粒径在 100nm500nm 范 围内, 多分散指数为 0.10.5。 0020 本发明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可以提高灯盏乙素溶解度, 改善口服生利用 度。 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可直接制成口服混悬液, 也可通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进行固化, 用于多种制剂形式如片剂、 胶囊、 颗粒剂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对本发明的上述内。
17、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明, 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 0022 实施例 1 : 0023 本实施例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中, 稳定剂为 1.4g, 其中, 包括 0.8g 泊洛沙 姆 188 和 0.6g Cremophor EL ; 灯盏乙素 (纯度为 90%(w/w) 以上) 为 0.3g, 稳定剂 : 灯盏 乙素为 4.7:1。 0024 本实施例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 , 0025 (1) 称取 0.3g 灯盏乙素, 溶解在 100mL 磷酸盐缓冲液 (pH7.4) 中作为良溶剂 ; 0026 (2) 取 0.8g 泊洛沙姆 188、 。
18、0.6g Cremophor EL 溶解在 100mL 磷酸水溶液 (pH2.0) 中作为不良溶剂。 0027 (3) 将良溶剂以 0.5mL/min 的滴速滴入不良溶剂中, 高剪切混合乳化机搅拌分散, 控制搅拌速度在 100r/min, 滴毕, 继续搅拌 1h, 形成预纳米混悬液 ; 说 明 书 CN 103006556 B 4 3/5 页 5 0028 (4) 将预纳米混悬液置于高压微射流均质机中, 控制压力在 800bar, 循环 15 次, 制 得纳米混悬液。用激光粒度仪检测, 平均粒径为 271.3nm, 多分散指数为 0.2。 0029 实施例 2 : 0030 本实施例所述的灯盏。
19、乙素纳米混悬液中, 稳定剂为 1g, 包括 0.4g 聚乙二醇 400 和 0.6g Labrasol ; 灯盏乙素为 0.1g, 稳定剂 : 灯盏乙素为 10:1。 0031 本实施例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 0032 (1) 称取 0.1g 灯盏乙素溶解在 100mL 氢氧化钠溶液 (pH6.8) 中作为良溶剂 ; 0033 (2) 取 0.4g 聚乙二醇 400、 0.6g Labrasol 溶解在 100mL 盐酸水溶液 (pH2.0) 中作 为不良溶剂 ; 0034 (3) 将良溶剂以 5mL/min 的滴速滴入不良溶剂中, 机械搅拌分散, 控制搅拌速度在 500r。
20、/min, 滴毕, 继续搅拌 30 分钟, 形成预纳米混悬液 ; 0035 (4) 将预纳米混悬液置于高压微射流均质机中, 控制压力在 1500bar, 循环 5 次, 制 得纳米混悬液。用激光粒度仪检测, 平均粒径为 161.4nm, 多分散指数为 0.452。 0036 实施例 3 : 0037 本实施例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中, 稳定剂为 1.5g, 包括 0.5g 羟丙基甲基纤 维素 K100 和 1gCremophor RH40 ; 灯盏乙素为 0.2g, 稳定剂 : 灯盏乙素为 7.5:1。 0038 本实施例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 0039 (1) 称取 0。
21、.2g 灯盏乙素溶解在 100mL 氢氧化钾溶液 (pH7.5) 中作为良溶剂 ; 0040 (2) 取 0.5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K100、 1g Cremophor RH40 溶解在 100mL 乙酸水溶 液 (pH3) 中作为不良溶剂 ; 0041 (3) 将良溶剂以 2mL/min 的滴速滴入不良溶剂中, 磁力搅拌分散, 控制搅拌速度在 800r/min, 滴毕, 继续搅拌 45min, 形成预纳米混悬液 ; 0042 (4) 将预纳米混悬液置于高压微射流均质机中, 控制压力在 1000bar, 循环 2 次, 制 得纳米混悬液。用激光粒度仪检测, 平均粒径为 331.7nm, 多分。
22、散指数为 0.450。 0043 实施例 4 : 0044 本实施例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中, 稳定剂为 2g, 包括 1g 吐温 80 和 1g 聚乙 烯吡咯烷酮 K30 ; 灯盏乙素为 0.3g, 稳定剂 : 灯盏乙素为 6.7:1。 0045 本实施例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 0046 (1) 称取 0.3g 灯盏乙素溶解在 100mL 氢氧化钠 (pH7.0) 中作为良溶剂 ; 0047 (2) 取 1g 吐温 80 和 1g 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 溶解在 100mL 磷酸水溶液 (pH3.0) 中 作为不良溶剂 ; 0048 (3) 将良溶剂以 4mL/min 。
23、的滴速滴入不良溶剂中, 磁力搅拌分散, 控制搅拌速度在 1000r/min, 滴毕, 继续搅拌 30min, 形成预纳米混悬液 ; 0049 (4) 将预纳米混悬液置于高压微射流均质机中, 控制压力在 1200bar, 循环 8 次, 制 得纳米混悬液。用激光粒度仪检测, 平均粒径为 199.1nm, 多分散指数为 0.377。 0050 实施例 5 : 0051 本实施例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中, 稳定剂为1.5g, 包括0.5gCremophor EL、 0.5g Gelucire 44/14 和 0.5g 羧甲基淀粉钠 ; 灯盏乙素为 0.3g, 稳定剂 : 灯盏乙素为 5:1。 00。
24、52 本实施例所述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 说 明 书 CN 103006556 B 5 4/5 页 6 0053 (1) 称取 0.3g 灯盏乙素溶解在 100mL 磷酸盐缓冲液 (pH7.4) 中作为良溶剂 ; 0054 (2)取 0.5g Cremophor EL、 0.5g Gelucire 44/14、 0.5g 羧甲基淀粉钠溶解在 100mL 盐酸水溶液 (pH1.0) 中作为不良溶剂 ; 0055 (3) 将良溶剂以 1mL/min 的滴速滴入不良溶剂中, 高剪切混合乳化机搅拌分散, 控 制搅拌速度在 200r/min, 滴毕, 继续搅拌 1h, 形成预纳米混悬液 。
25、; 0056 (4) 将预纳米混悬液置于高压微射流均质机中, 控制压力在 500bar, 循环 2 次, 制 得纳米混悬液。用激光粒度仪下检测, 平均粒径为 491.2nm, 多分散指数为 0.489。 0057 实施例 6 : 0058 取灯盏乙素原料药 2g 置于 50ml 水中, 于 25下连续搅拌 48 小时, 用 0.45m 微 孔滤膜过滤, 滤液用适量甲醇稀释,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乙素浓度 (Agilent 120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DAD 检测器, Agilent Eclipse XDB C18 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 : 水 : 醋 酸=21 : 79 : 0.1, 。
26、流速为1ml/min, 检测波长为335nm, 柱温30, 进样量为20L) 。 另取实施 例 15 中制得的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同法操作,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乙素浓度 ( 色 谱条件同上 )。结果如表 1 : 0059 表 1 灯盏乙素溶解度实验结果 0060 0061 可见, 制成纳米混悬液后, 灯盏乙素的溶解度提高了 512 倍。 0062 实施例 7 : 0063 以灯盏乙素原料药为对照组进行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实验, 考察实施例 1 制得的 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方法是将雄性 SD 大鼠 12 只, 随机 分为两组, 每组 6 只, 分别灌胃给予灯盏乙素原。
27、料药和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 定时从眼眶取 血, 处理后, 以芦丁为内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乙素的血药浓度, 计算药动学参 数, 结果如表 2 所示 : 0064 表 2 灯盏乙素动物药动学实验结果 0065 说 明 书 CN 103006556 B 6 5/5 页 7 0066 结果表明, 与原料药相比, 灯盏乙素纳米混悬液的最大血药浓度增加, 达峰时间缩 短, 药时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加, 口服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0067 实施例 8 : 0068 取实施例 15 中制得的任一纳米混悬液, 加入乳糖和甘露醇各 3%( 重量比 ), 混合 均匀冻干得浅黄色粉末。 取该粉末适量, 与其它。
28、片剂辅料淀粉、 羧甲基淀粉钠、 微粉硅胶、 硬 脂酸镁充分混合, 按每片 20mg 灯盏乙素的规格, 全粉末压片, 得到符合要求的灯盏乙素片 剂。 0069 实施例 9 : 0070 取实施例15中制得的任一纳米混悬液, 加入10%的微晶纤维素, 混合均匀后喷雾 制粒。然后加入 1% 硬脂酸镁, 按每粒 20mg 灯盏乙素的规格装胶囊, 得到符合要求的灯盏乙 素胶囊。 0071 实施例 10 : 0072 取实施例15中制得的任一纳米混悬液, 按比例加入0.5%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5% 苯甲酸纳, 混合后按每支 20mg 灯盏乙素的规格分装, 得到符合要求的灯盏乙素口服混悬 液。 007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CN 103006556 B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