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熟地黄的炮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熟地黄的炮制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4034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1.16 CN 102240340 A *CN102240340A* (21)申请号 201110167575.9 (22)申请日 2011.06.21 A61K 36/804(2006.01) A61P 1/14(2006.01) A61P 3/06(2006.01) A61P 7/10(2006.01) A61P 9/10(2006.01) A61P 9/12(2006.01) A61P 25/20(2006.01) (71)申请人 胡志方 地址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赣东大道 1111 号江西中医药高等。
2、专科学校 申请人 王小平 (72)发明人 胡志方 王小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6115 代理人 胡山 (54) 发明名称 一种熟地黄的炮制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涉及一种中药饮片熟 地黄的炮制工艺。 将生地浸泡12 36 小时, 取出 沥干 ; 加水 5 8 倍, 炆制 6 24 小时 ; 每 100kg 加入砂仁 0.5 4kg 和陈皮 1 6kg, 继续炆制 6 小时以上, 摊晾表皮稍干, 将剩余药汁拌入 ; 待 药汁吸尽后, 在 60 80的温度下干燥至含水 量 12% 20%, 每 100kg 干燥制得物加入黄酒量为 1030k。
3、g, 闷润至黄酒吸尽, 蒸制412小时, 倾 出, 摊晾至室温 ; 切成 2 4mm 厚片, 60 80干 燥至含水量 8% 15%, 即得。本发明生产的熟地 黄表面黑亮如漆, 质地滋润柔软而带有韧性, 断面 乌黑色 ; 气微, 味甘如饴。还原糖、 多糖、 和微量元 素含量高。熟地黄收率为 60% 70%。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CN 102240343 A1/1 页 2 1. 一种熟地黄的炮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炮制方法如下 : (1) 、 取生地, 挑选分档, 放置容器内, 加水至完全淹没生地,。
4、 浸泡1236小时, 取出, 沥 干水得步骤一的制得物 ; (2) 、 将步骤一的制得物置于加热容器内, 加水量为步骤一的制得物的重量的58倍, 加热至沸腾后调整火力至微沸, 炆制 6 24 小时 ; (3) 、 加入辅料, 辅料为砂仁和陈皮, 每 100kg 步骤一的制得物加入砂仁 0.5 4kg 和陈 皮16kg, 继续炆制6小时以上, 且药汁将尽时, 自加热容器内倾出, 摊晾表皮稍干, 将剩余 药汁拌入 ; (4) 、 待药汁吸尽后, 在 60 80的温度下干燥至含水量 12% 20%, 得干燥制得物, 再 置于加热容器内, 加入黄酒, 每100kg干燥制得物加入黄酒量为1030kg, 。
5、拌匀, 关上锅盖, 闷润至黄酒吸尽, 再蒸制 4 12 小时, 倾出, 摊晾至室温得步骤四的制得物 ; (5) 、 取步骤四的制得物, 切片, 在 60 80干燥至含水量 8% 15%, 即得。 2. 根据权 1 所述的一种熟地黄的炮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炮制方法如下 : (1) 、 取生地, 挑选分档, 放置容器内, 加水至完全淹没生地, 浸泡2030小时, 取出, 沥 干水得步骤一的制得物 ; (2) 、 将步骤一的制得物置于加热容器内, 加水量为步骤一的制得物的重量的67倍, 加热至沸腾后调整火力至微沸, 炆制 12 20 小时 ; (3) 、 加入辅料, 辅料为砂仁和陈皮, 每 100k。
6、g 步骤一的制得物加入砂仁 1 3kg 和陈皮 35kg, 继续炆制6小时以上, 且药汁将尽时, 自加热容器内倾出, 摊晾表皮稍干, 将剩余药 汁拌入 ; (4) 、 待药汁吸尽后, 在 66 75的温度下干燥至含水量 14% 18%, 得干燥制得物, 再 置于加热容器内, 加入黄酒, 每100kg干燥制得物加入黄酒量为2025kg, 拌匀, 关上锅盖, 闷润至黄酒吸尽, 再蒸制 4 8 小时, 倾出, 摊晾至室温得步骤四的制得物 ; (5) 、 取步骤四的制得物, 切成 2 4mm 厚片, 在 65 75干燥至含水量 10% 14%, 即 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40340 。
7、A CN 102240343 A1/4 页 3 一种熟地黄的炮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涉及一种中药饮片熟地黄的炮制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熟地黄是中药饮片市场大宗品种,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binosa Libosch. 的根茎经炮制加工而成。干地黄经蒸制后名熟地黄, 具有滋阴补血, 益精填髓之 功。 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肾阴虚, 目昏耳鸣, 腰膝酸软, 消渴, 遗精, 崩漏, 须发早白 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熟地具有利尿、 镇静、 降压、 降低胆固醇、 改善脑血流及冠状动脉供 血不足的作用。 0003 中药材经炮制后入药, 是中医临。
8、床用药的一个特点, 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目 的是增强药效, 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使其更适于临床用药要求。但不同炮制方法、 炮制过 程中各因素都有可能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目前各地熟地黄的炮制方法繁多且不统一, 而不 同的炮制方法导致炮制品的质量不一, 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在江西、 福建及周围地区习用 炆制法炮制地黄, 工艺独具特色, 产品品质气味纯真、 滋补力强, 与蒸法、 煮法或炖法相比更 有独到之处, 在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由于企业没有把传统的技术优势利用起来, 炮制工 艺技术仍根据经验进行控制, 无法与大生产及现代中医药的发展相适应。 0004 因此, 借助现代分析手段与方法对。
9、炆制地黄炮制工艺进行深入研究, 从而实现炆 制熟地的工业化及规模化生产, 推动当地中药产业快速发展。这既是继承与发展中药传统 炮制工艺的迫切要求, 也是促进中药炮制迈向标准化、 规范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必要举措。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炆制法炮制熟地黄的工艺。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炮 制工艺参数, 并按下述步骤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0006 本发明炮制方法如下 : (1) 、 取生地, 挑选分档, 放置容器内, 加水至完全淹没生地, 浸泡1236小时, 取出, 沥 干水得步骤一的制得物 ; (2) 、 将步骤一的制得物置于加热容器内, 加水量为步骤一的制得物的重量的58倍, 加。
10、热至沸腾后调整火力至微沸, 炆制 6 24 小时 ; (3) 、 加入辅料, 辅料为砂仁和陈皮, 每 100kg 步骤一的制得物加入砂仁 0.5 4kg 和陈 皮16kg, 继续炆制6小时以上, 且药汁将尽时, 自加热容器内倾出, 摊晾表皮稍干, 将剩余 药汁拌入 ; (4) 、 待药汁吸尽后, 在 60 80的温度下干燥至含水量 12% 20%, 得干燥制得物, 再 置于加热容器内, 加入黄酒, 每100kg干燥制得物加入黄酒量为1030kg, 拌匀, 关上锅盖, 闷润至黄酒吸尽, 再蒸制 4 12 小时, 倾出, 摊晾至室温得步骤四的制得物 ; (5) 、 取步骤四的制得物, 切片, 在 。
11、60 80干燥至含水量 8% 15%, 即得。 0007 优选为 : 说 明 书 CN 102240340 A CN 102240343 A2/4 页 4 (1) 、 取生地, 挑选分档, 放置容器内, 加水至完全淹没生地, 浸泡2030小时, 取出, 沥 干水得步骤一的制得物 ; (2) 、 将步骤一的制得物置于加热容器内, 加水量为步骤一的制得物的重量的67倍, 加热至沸腾后调整火力至微沸, 炆制 12 20 小时 ; (3) 、 加入辅料, 辅料为砂仁和陈皮, 每 100kg 步骤一的制得物加入砂仁 1 3kg 和陈皮 35kg, 继续炆制6小时以上, 且药汁将尽时, 自加热容器内倾出,。
12、 摊晾表皮稍干, 将剩余药 汁拌入 ; (4) 、 待药汁吸尽后, 在 66 75的温度下干燥至含水量 14% 18%, 得干燥制得物, 再 置于加热容器内, 加入黄酒, 每100kg干燥制得物加入黄酒量为2025kg, 拌匀, 关上锅盖, 闷润至黄酒吸尽, 再蒸制 4 8 小时, 倾出, 摊晾至室温得步骤四的制得物 ; (5) 、 取步骤四的制得物, 切成 2 4mm 厚片, 在 65 75干燥至含水量 10% 14%, 即 得。 0008 本发明的优点 : (1) 性状。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炆制地黄的炮制工艺参数, 生产的熟地黄表面黑亮如 漆, 质地滋润柔软而带有韧性, 断面乌黑色。气微, 。
13、味甘如饴。 0009 (2) 还原糖与多糖含量高。采用本方法生产的熟地黄还原糖与多糖含量高于炖制 与蒸制两种方法, 且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 1、 表 2。 0010 表 1 样品中还原糖含量测定结果 样品样品数 含量() 显著性 炆制熟地黄2833.882.81 蒸制熟地黄1030.092.13*与建昌帮组比较,P 0.01 酒炖制熟地黄1130.832.63*与建昌帮组比较,P 0.05 注 : 经t检验, * P 0.05。 0011 表 2 体样品中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样品样品数含量( ) 显著性 生地黄52.690.18 炆制熟地黄283.940.56*P 0.001 蒸制。
14、熟地黄103.280.51与建昌帮组比较,P 0.05 酒炖制熟地黄112.750.74与建昌帮组比较,P 0.01 注 : 经t检验, * P 0.05。 0012 (3) 微量元素含量高。采用本方法生产的熟地黄中 K、 Zn、 Cu、 Fe、 Mn 含量明显高于 炖制与蒸制两种方法。其中 Zn 含量比生地黄增加 8%, 比酒蒸熟地增加 25%, 滋肾阴、 养阴血 之力强 ; 锌铜比值、 锰值均明显高于酒炖熟地, 而锌铜比值与滋阴补肾、 延缓衰老存在一定 关系, 且锌、 锰值与补肾中药的归经具有相关性。结果见表 3、 表 4。 0013 表 3 样品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 元素含量样本数。
15、 (n) K(mg/g)Zn(mg/g)Cu(mg/g)Fe(mg/g)Mn(mg/g)Ni(mg/g) 炆制熟地黄84.21801.69440.07120.00660.01300.0038 0.40380.05900.05250.01520.00090.0002 蒸制熟地黄62.84950.2821* 0.02000.0014* 0.00900.0057 0.30550.1351* 0.02600.0071* 0 酒炖制熟地 黄 63.36532.2239* 0.03700.0070* 0.00630.0025 0.36800.14760.04270.01680 说 明 书 CN 10224。
16、0340 A CN 102240343 A3/4 页 5 注 : 经t检验, * P 0.05。 0014 表 4 不同工艺制备的熟地黄中锌 / 铜比值初步比较 组别样本数 (n) 含量 () 备注 炆制熟地黄86.29242.0559 蒸制熟地黄62.70771.5448*P0.05 酒炖制熟地黄66.51852.6124 注 : 经t检验, * P 0.05。 0015 (4) 产品特色。采用加辅料砂仁与陈皮炆制的熟地黄其性由寒转温, 其味由苦转 甜, 气味纯真, 滋阴补血, 益精填髓之功强, 与蒸法、 法相比更有独到之处。加入黄酒、 砂仁、 陈皮的目的, 取其辛温香窜之气, 以健脾行滞、。
17、 纳气归肾, 并借酒力行散, 通血脉, 使气味纯 真而独厚, 补血而不凝滞。 0016 (5) 采用炆制工艺生产的熟地黄符合 中国药典 2010 版一部熟地黄饮片质量要 求, 收率为 60% 70%。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发明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然而, 本发明的范围并 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18 实施例 1 : 熟地黄炮制工艺 : 第一步 : 取净生地黄, 挑选分档, 放置容器内, 加水至完全淹没药材, 浸泡 24 小时, 取 出, 沥干水。 0019 第二步 : 将沥干的净生地黄, 置蒸煮锅内, 分次加入药材量 6 倍的水, 加热至沸腾 后调整火力至微沸, 。
18、炆制 12 小时, 按每 100kg 药材分别拌入辅料砂仁 1.5 kg、 陈皮 4kg。继 续炆制 12 小时, 且药汁将尽时, 自蒸煮锅内倾出, 摊晾表皮稍干, 将剩余药汁拌入。 0020 第三步 : 待药汁吸尽后, 将药材 70干燥至饮片含水量约 15% 18%, 置可倾式蒸 煮锅内, 按每 100kg 药材加入黄酒 20kg, 拌匀, 关上锅盖, 闷润至黄酒吸尽, 蒸制 4 小时, 倾 出, 摊晾至室温, 切成 2 4mm 厚片, 75干燥至含水量 10% 14%, 质量检查, 包装。 0021 实施例 2 : 说 明 书 CN 102240340 A CN 102240343 A4/4 页 6 说 明 书 CN 102240340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