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位钳及手术工具套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位钳及手术工具套件.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21391.X (22)申请日 2017.07.27 (73)专利权人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地址 753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 武口区游艺西街210号 (72)发明人 赵龙 陈凯 吕全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齐海迪 (51)Int.Cl. A61B 17/88(2006.01) A61B 17/2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复位钳及手术工具套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
2、一种复位钳及手术工具套 件, 涉及医疗器械领域。 一种复位钳, 包括第一钳 体、 第二钳体、 转动件, 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通过 转动件相连。 第一钳体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手 柄部, 第二钳体包括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手柄部。 转动件位于第一手柄部和第一夹持部之间。 第一 手柄部与第二手柄部相互配合使第一夹持部与 第二夹持部进行夹持。 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通 孔, 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二通孔, 第一通孔与第二 通孔相对设置。 固定针可以直接沿第一通孔与第 二通孔的方向快速定向给予, 避免反复多次固定 对患者骨质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术 工具套件, 能够辅助医务人员更方便、 快捷、 精准 地实施手术。
3、操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08339591 U 2019.01.08 CN 208339591 U 1.一种复位钳,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钳体、 第二钳体、 转动件, 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 二钳体通过转动件相连, 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手柄部, 所述第二钳体包括 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手柄部, 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和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 所述 第一手柄部与所述第二手柄部相互配合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进行夹持, 所 述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 孔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
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部还设有第一螺纹孔, 所 述第二夹持部还设有第二螺纹孔, 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定位组件, 所 述第一定位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侧,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 括第一定位钳体, 所述第一定位钳体设有第一定位孔, 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 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定位钳体与所述第一夹持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持部。
5、设有第二定位组件, 所 述第二定位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 括第二定位钳体, 所述第二定位钳体设有第二定位孔, 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 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位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定位钳体与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手柄部与所述第二手柄部分别 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延长钳柄、 第二延长钳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位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手柄部还包括支撑 杆, 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手柄部转动连。
6、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手柄部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位钳,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固 定孔, 所述第二手柄部设有与多个所述固定孔匹配的凸起。 10.一种手术工具套件,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位钳。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39591 U 2 复位钳及手术工具套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复位钳及手术工具套件。 背景技术 0002 骨折后一般需采用持骨钳将断骨进行复位, 并通过钢板、 螺钉等进行固定。 常用的 复位钳, 主要由X型的两个钳臂铰接而成, 前端作为钳。
7、夹, 后端作为把手。 骨折后, 断开的两 段断骨, 由于在肌肉的拉扯牵引下, 会出现交错重叠。 在对断骨进行复位时, 需使用至少两 个复位钳分别夹持两段断骨, 并由医务人员将两段端骨拉开至复位位置并用钢板固定。 断 骨复位后, 拿开持骨钳进行钢板或螺钉固定时, 断骨又会恢复原来的错位状态, 给医生带来 了工作的不便,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0003 骨干部位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但是在骨折复位过程中使用的复位钳 会经常影响克氏针进针位置或者出现克氏针位置不良等问题。 尤其是对于年资较低经验较 少的医师而言, 术中会出现反复多次的克氏针固定过程。 因此, 不但造成了骨质的医源性损 。
8、伤, 更延长了手术时间,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位钳, 其能够辅助手术操作人员快速对患者的 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工具套件, 其能够辅助手术操作人员实 施更方便、 更精准的手术。 0006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 一种复位钳, 包括第一钳体、 第二钳体、 转动件, 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通过转动件 相连。 第一钳体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手柄部, 第二钳体包括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手柄部。 转 动件位于第一手柄部和第一夹持部之间。 第一手柄部与第二手柄部相互配合使第一夹持部 与第二。
9、夹持部进行夹持。 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通孔, 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二通孔, 第一通孔与 第二通孔相对设置。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夹持部还设有第一螺纹孔, 第二夹持部还设 有第二螺纹孔, 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相对设置。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定位组件。 第一定位组件安 装于第一夹持部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侧。 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钳体, 第一定位钳体 设有第一定位孔, 第一定位孔与第一通孔相对设置。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 第一定位钳体 与第一夹持部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0011 在本实。
10、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二定位组件。 第二定位组件安 装于第二夹持部远离第一夹持部的一侧。 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钳体, 第二定位钳体 设有第二定位孔, 第二定位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设置。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8339591 U 3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 第二定位钳体 与第二夹持部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手柄部与第二手柄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第一 延长钳柄、 第二延长钳柄。 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手柄部还包括支撑杆。 支撑杆一端与第一手 柄部转动连。
11、接, 另一端与第二手柄部可拆卸连接。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固定孔, 第二手 柄部设有与多个固定孔匹配的凸起。 0016 一种手术工具套件, 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复位钳。 00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1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复位钳, 包括第一钳体、 第二钳体、 转动件, 第一钳体 与第二钳体通过转动件相连。 通过第一手柄部与第二手柄部的相互转动配合使第一夹持部 与第二夹持部进行夹持操作。 其中, 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通孔, 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二通孔, 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设置。 当复位钳夹持骨折部位到达需要复位位置后, 无需松开复。
12、 位钳即可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对骨折部位给予克氏针固定时, 克氏针可以直接沿第一通 孔与第二通孔的方向快速定向给予, 避免反复多次固定对患者骨质的损伤。 克氏针固定完 成后, 松开复位钳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术工具套件, 能够辅助医务人员更 方便、 快捷、 精准地实施手术操作。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应当理解, 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 因此不应被 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3、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位钳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杆的固定孔与凸起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标: 100-复位钳; 102-转动件; 110-第一钳体; 112-第一夹持部; 114-第一手柄 部; 116-第一通孔; 118-第一定位组件; 120-第一定位钳体; 122-第一定位孔; 124-第一连接 件; 126-支撑杆; 128-固定孔; 170-第二钳体; 172-第二夹持部; 17。
14、4-第二手柄部; 176-第二 通孔; 178-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6 因此, 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8339591 U 4 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15、。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应注意到: 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 因此, 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 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8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若出现术语 “上” 、“下” 等指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 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 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
16、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 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等仅用于区分描述,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 要性。 002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若 出现术语 “设置” 、“安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 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 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0 实施例 003。
17、1 请参照图1, 图1所示为复位钳10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位钳100, 主 要用于对骨干部位的骨折处进行复位。 其包括转动件102、 第一钳体110、 第二钳体170, 第一 钳体110与第二钳体170通过转动件102相连。 第一钳体110与第二钳体170相互转动配合以 完成夹持工作。 0032 第一钳体110包括第一夹持部112和第一手柄部114。 转动件102位于第一夹持部 112和第一手柄部114之间。 第二钳体170包括第二夹持部172和第二手柄部174。 转动件102 位于第二夹持部172和第二手柄部174之间。 请参照图2, 图2所示为第一夹持部112与第二夹 持部。
18、172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夹持部112与第二夹持部172分别抓住两个主要的骨折段, 夹紧 第一夹持部112与第二夹持部172, 使其产生一定的压力, 同时旋转第一手柄部114和第二手 柄部174, 使骨被延长, 并且使得骨折复位。 0033 第一夹持部112上设有第一通孔116, 第二夹持部172上设有第二通孔176。 第一通 孔116与第二通孔176相对设置, 使得克氏针或者是其他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一通孔116和第 二通孔176, 以固定患者骨折部位。 复位钳100夹持骨断处一般为最佳固定点, 市购复位钳如 需进行克氏针固定, 则需要再次调节两个夹持部的位置以让出进针空间, 这样一来就错过 了。
19、骨折的最佳固定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位钳100则可以直接通过两个通孔完成克氏针固 定, 不仅减少了手术环节, 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能使克氏针达到最佳固定位置。 0034 本实施例中, 第一通孔116有5个, 均间隔设置于第一夹持部112上, 第二通孔176有 5个, 均间隔设置于第二夹持部172上。 每个第一通孔116均有一个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通孔 176, 以便医师能够准备判断给予固定的位置。 当然, 第一通孔116和第二通孔176也可以均 只有一个, 医师在需要给予固定时就只有一个可选的进针位置。 第一通孔116和第二通孔 176设置多个可以让医师有多种进针位置可选, 以便选取对患者最有利的固。
20、定位置, 达到更 好的固定效果。 第一通孔116和第二通孔176的数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8339591 U 5 调整。 0035 第一夹持部112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一螺纹孔(图中未示出), 第二夹持部172上 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二螺纹孔(图中未示出), 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相对设置。 当患者 的骨折部位需要采用螺钉进行固定时, 可借助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对固定部位进行定 位, 再将螺钉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 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的数量可以是一个 或者多个。 可以将第一通孔116、 第一螺纹孔依次在第一夹持部112上间隔设置,。
21、 第二通孔 176、 第二螺纹孔依次在第二夹持部172上间隔设置, 使得螺钉、 克氏针或普通钢针都能够具 有多个可选的进针位置, 使患者的骨折部位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0036 请再参照图1, 第一夹持部112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一定位组件118, 用于提高进 针的精准度, 避免固定针(包括克氏针、 螺钉、 钢针等等)在由第一通孔116至第二通孔176的 过程中偏离固定路线, 导致固定失败。 第一定位组件118安装于第一夹持部112远离第二夹 持部172的一侧。 请参照图3, 图3所示为第一定位组件118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定位组件118 包括第一定位钳体120, 第一定位钳体120设有第一定。
22、位孔122, 第一定位孔122与第一通孔 116相对设置。 以进针位置为第一通孔116为例, 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 当复位钳 100确定了固定位置后, 使固定针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122、 第一通孔116, 此时, 固定针的固 定方向就由第一定位孔122和第一通孔116确定了, 避免了固定针在到达第二通孔176之前 偏离固定方向, 导致固定失败或固定效果不好。 0037 第一定位组件118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124, 第一定位钳体120与第一夹持部112 通过第一连接件124可拆卸连接。 当手术部位可操作空间较小, 为了减少复位钳100的占用 空间, 可以将第一定位组件118拆下。 另外。
23、, 也可以将第一定位钳体120设置为可绕第一夹持 部112转动, 通过转动第一定位钳体120, 能够快速实现第一定位钳体120的角色转换。 0038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 为了更方便医师对复位钳100的操作, 还可以在第二 夹持部172上进一步设置第二定位组件, 用于提高进针的精准度, 避免固定针(包括克氏针、 螺钉、 钢针等等)在由第二通孔176至第一通孔116的过程中偏离固定路线, 导致固定失败。 0039 参照第一定位组件118的安装方式, 第二定位组件安装于第二夹持部172远离第一 夹持部112的一侧。 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钳体, 第二定位钳体设有第二定位孔, 第二 定位孔与。
24、第二通孔176相对设置。 当进针位置为第二通孔176时, 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 原理, 当复位钳100确定了固定位置后, 使固定针依次穿过第二定位孔、 第二通孔176, 此时, 固定针的固定方向就由第二定位孔和第二通孔176确定了, 避免了固定针在到达第一通孔 116之前偏离固定方向, 导致固定失败或固定效果不好。 第二定位组件的设置, 使得医师不 管从第一通孔116还是第二通孔176进针, 都能够给予患者骨折部位最好的固定, 且保证了 定向给予固定时能够一次性成功, 提高了医师手术操作的自由度。 第二定位组件还可以包 括第二连接件, 第二定位钳体与第二夹持部172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25、 0040 请再参照图1, 第一手柄部114还包括支撑杆126。 支撑杆126一端与第一手柄部114 转动连接, 另一端与第二手柄部174可拆卸连接。 医护人员操作第一手柄部114和第二手柄 部174时, 由于完全靠手的力量控制第一手柄部114和第二手柄部174的相对位置, 长时间下 难以保持相同的力度。 当患者的骨折部位调整到需要固定的复合部位时, 需要尽量保证第 一手柄部114和第二手柄部174的相对位置不变, 即保证第一夹持部112和第二夹持部172的 相对位置不变。 此时, 为了减轻医护人员的操作压力, 将支撑杆126的自由端与第二手柄部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8339。
26、591 U 6 174连接, 即可固定第一手柄部114和第二手柄部174的相对位置。 需要调整第一夹持部112 和第二夹持部172的夹持空间时, 再将支撑杆126的自由端与第二手柄部174拆开即可。 图1 所示即为支撑杆126的自由端与第二手柄部174拆开时的状态。 0041 进一步地, 如图1所示, 还可以在支撑杆126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固定孔128, 同 时在第二手柄部174上设置与固定孔128匹配的凸起178。 将固定孔128扣在凸起178上即可 固定第一手柄部114和第二手柄部174的相对位置。 第一手柄部114和第二手柄部174在相互 转动过程中, 将具备多个不同的相对位置, 多个。
27、固定孔128能够根据第二手柄部174的不同 位置进行选用, 医护人员通过选用合适的固定孔128与凸起178匹配, 使第一夹持部112和第 二夹持部172处于较好的稳定夹持位置。 请参照图4, 图4所示即为支撑杆126的固定孔128与 凸起178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 第一手柄部114与第二手柄部174还可以分别可拆 卸连接有第一延长钳柄、 第二延长钳柄。 两个延长钳柄分别用于延长第一手柄部114、 第二 手柄部174的可操作长度, 使医护人员具有更大的可选操作空间。 0043 复位钳100的工作原理是: 0044 操作第一手柄部114与第二手柄部174, 。
28、使第一夹持部112和第二夹持部172具备稳 定的夹持空间。 当复位钳100确定了固定位置后, 即夹持空间固定后, 医护人员选用合适的 固定孔128与凸起178匹配, 使第一夹持部112和第二夹持部172处于较好的稳定夹持位置, 减少医护人员的操作压力。 使固定针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122、 第一通孔116, 此时, 固定针 的固定方向就由第一定位孔122和第一通孔116确定了, 避免了固定针在到达第二通孔176 之前偏离固定方向, 导致固定失败或固定效果不好, 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 减轻患者心理压 力。 最终, 固定针贯穿第一定位孔122、 第一通孔116、 第二通孔176, 完成对患者骨折部位。
29、的 固定。 最后取下复位钳100, 即可完成手术。 0045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术工具套件, 包括复位钳100, 能够辅助医务人员更方便、 快捷、 精准地实施手术操作, 不仅提高手术效率, 还能减轻患者手术痛苦。 0046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8339591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8 CN 208339591 U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9 CN 208339591 U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0 CN 208339591 U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1 CN 208339591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