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鸦胆子油乳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 一类疾病。目前业内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还是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但 许多化学抗癌药物在作用于靶细胞时往往累及正常细胞,造成严重的副反应。 而植物药、中药在抗癌、抗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药用生物资源十分 丰富,其生理活性物质是发现和研究新药的天然宝库。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活性 物质,开发成具有抗肿瘤疗效的新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
鸦胆子为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的干燥成熟 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鸦胆子始载于清代赵学敏所著 的《本草纲目拾遗》。
鸦胆子含水溶性成分及脂溶性成分两类,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是脂溶 性成分,其中主要含有三油酸甘油酯、油酸、亚油酸等成分,此外亚麻酸、硬 脂酸、棕榈酸、豆蔻酸、廿碳烯酸、山萮酸、花生烯酸也是鸦胆子油中常见的 成分。目前比较普遍的鸦胆子油(或称鸦胆子总脂肪油)为石油醚提取物,也可 以经过简单的精制(例如脱色处理、水洗处理、白土除杂质处理),提取物用于 制备药物制剂,比较普遍使用的制剂是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但现有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受热、冷冻以及长期贮存的过程中,均能引起 破乳或分层,导致药品有效期缩短,该稳定性问题严重限制了该产品在临床上 的使用和推广,这些都说明鸦胆子在其组分研究开发及稳定性研究方面还有待 突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发明人通过大量研究证明,从鸦胆子中提取的 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以一定配比制成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经动物试验显 示,相比单用脂溶性成分,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对粘膜具有保护作用;控 制鸦胆子油中游离脂肪酸和植物蜡含量,可以显著提高药物在使用和保存过程 中的品质、稳定性以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鸦胆子油乳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如下配比关系的组 分:
鸦胆子脂溶性成分50-300ml,优选80-200ml,最优选80ml;
鸦胆子水溶性成分0.5-15g,优选0.5-8g,最优选1g;
乳化剂5-100g,优选30-60g,最优选30g;
甘油适量,优选15ml。
其中,乳化剂可以为蛋黄卵磷脂或大豆磷脂中的一种或其任意比例混合。
优选的,所述鸦胆子脂溶性成分是鸦胆子油,更优选的是精制鸦胆子油。 所述鸦胆子油是本领域通常使用的鸦胆子油,即,由石油醚对鸦胆子的干燥成 熟果实进行萃取而得到的脂肪油。所述精制鸦胆子油是所述鸦胆子油经脱色处 理后,去除1)残留有机溶剂、游离脂肪酸和其他低沸点杂质和/或2)高级酯、 植物蜡、生物碱、以及其他高沸点杂质后得到的。具体而言,鸦胆子脂溶性成 分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来制备:
鸦胆子油经活性炭和高岭土进行脱色处理后,经二级分子蒸馏进行分离; 所述二级分子蒸馏是指,
首先,进行第一级分子蒸馏,即采用分子蒸馏设备,例如刮膜式分子蒸馏 设备,取脱色后的鸦胆子油,例如为300g,在蒸馏设备系统压力0.7Pa,进料 预热温度30-35℃,蒸馏温度70-110℃,进料速率2.5ml/min,转速140-160r/min 的条件下进行蒸馏。保留重相油液,除去轻相油液,所述轻相油液中包括残留 有机溶剂、游离脂肪酸和其他低沸点杂质。在进行第一级分子蒸馏时,冷凝水 的温度可以为20℃;
然后,进行第二级分子蒸馏,即采用分子蒸馏设备,例如刮膜式分子蒸馏 设备,取一级分子蒸馏后的重相油液,在蒸馏设备系统压力0.4Pa,进料预热 温度30-50℃,蒸馏温度130-220℃,进料速率2.0ml/min,转速160-200r/min的 条件下进行蒸馏,留取轻相油液作为鸦胆子脂溶性成分,去除重相油液,该重相 油液中包括高级酯、植物蜡、生物碱、以及其他高沸点杂质。在进行第二级分 子蒸馏时,冷凝水的温度可以为10℃。
作为优选,上述鸦胆子脂溶性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低于80%, 游离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1%,植物蜡含量小于等于0.5%。
优选的,所述鸦胆子水溶性成分是利用水、C1-4醇或两者任意比例混合物 的提取物;优选的是水和乙醇混合物的提取物,例如是60-95%乙醇提取物; 更优选的是在60-95%乙醇提取后,使用如下部分或全部精制步骤得到的水溶 性成分:四氯化碳萃取除杂、氯化钠沉淀去除毒素、活性炭脱色除杂、聚酰胺 柱层析除杂。具体而言,所述鸦胆子水溶性成分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 法来制备:
(1)取脱脂鸦胆子粉末,例如为200g,利用60%-70%(优选为65%) 的乙醇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例如为50℃)超声浸提(例如1小时),过滤,滤 液备用,然后药渣以85%-95%的乙醇溶液继续回流,例如利用95%的乙醇溶 液在55-65℃条件下回流5h,合并提取液,然后浓缩,例如浓缩至100ml;
(2)将浓缩液(例如100ml),先用四氯化碳萃取,取水层,再加入0.15mol /L的氯化钠溶液(例如100ml),搅拌(例如,在55℃搅拌1h),过滤,此时 可以以SiO2为助滤剂进行过滤,得滤液;
(3)向步骤(2)所得滤液中加入0.5%~1%的活性炭,脱色,过滤,得 滤液;
(4)将所得滤液过聚酰胺树脂柱,用20%~80%浓度的酒精溶液洗脱, 将洗脱液浓缩后加入4~8倍体积的无水乙醇,至结晶析出并过滤,所得滤渣作 为鸦胆子水溶性成分。
本发明涉及一种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所述注射液同时含有鸦胆子脂溶性成 分和鸦胆子水溶性成分,每1000ml所述注射液中含有如下组分及含量:
鸦胆子脂溶性成分50-300ml,优选80-200ml,更优选80ml;
鸦胆子水溶性成分0.5-15g,优选0.5-8g,更优选1g;
乳化剂5-100g,优选30-60g,更优选30g;
甘油适量,优选15ml。
其中,乳化剂可以为蛋黄卵磷脂或大豆磷脂中的一种或其任意比例混合。
作为优选,上述鸦胆子脂溶性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低于80%, 优选大于等于85%,游离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1%,优选小于等于0.5%,植物 蜡含量小于等于0.5%。
上述鸦胆子脂溶性成分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来制备:
鸦胆子油经活性炭和高岭土进行脱色处理后,经二级分子蒸馏进行分离; 所述二级分子蒸馏是指,
首先,进行第一级分子蒸馏,即采用分子蒸馏设备,例如刮膜式分子蒸馏 设备,取脱色后的鸦胆子油,例如为300g,在蒸馏设备系统压力0.7Pa,进料 预热温度30-35℃,蒸馏温度70-110℃,进料速率2.5ml/min,转速140-160r/min 的条件下进行蒸馏。保留重相油液,除去轻相油液,所述轻相油液中包括残留 有机溶剂、游离脂肪酸和其他低沸点杂质。在进行第一级分子蒸馏时,冷凝水 的温度可以为20℃。
然后,进行第二级分子蒸馏,即采用分子蒸馏设备,例如刮膜式分子蒸馏 设备,取一级分子蒸馏后的重相油液,在蒸馏设备系统压力0.4Pa,进料预热 温度30-50℃,蒸馏温度130-220℃,进料速率2.0ml/min,转速160-200r/min的 条件下进行蒸馏,留取轻相油液作为鸦胆子脂溶性成分,去除重相油液,该重相 油液中包括高级酯、植物蜡、生物碱、以及其他高沸点杂质。在进行第二级分 子蒸馏时,冷凝水的温度可以为10℃。
上述水溶性成分可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来制备:
(1)取脱脂鸦胆子粉末,例如为200g,利用60%-70%(优选为65%) 的乙醇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例如为50℃)超声浸提(例如1小时),过滤,滤 液备用,然后药渣以85%-95%的乙醇溶液继续回流,例如利用95%的乙醇溶 液在55-65℃条件下回流5h,合并提取液,然后浓缩,例如浓缩至100ml;
(2)将浓缩液(例如100ml),先用四氯化碳萃取,取水层,再加入0.15mol /L的氯化钠溶液(例如100ml),搅拌(例如,在55℃搅拌1h),过滤,此时 可以以SiO2为助滤剂进行过滤,得滤液;
(3)向步骤(2)所得滤液中加入0.5%~1%的活性炭,脱色,过滤,得 滤液;
(4)将所得滤液过聚酰胺树脂柱,用20%~80%浓度的酒精溶液洗脱, 将洗脱液浓缩后加入4~8倍体积的无水乙醇,至结晶析出并过滤,所得滤渣作 为鸦胆子水溶性成分。
本发明还涉及制备上述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适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50~80℃,加入1~50ml甘油混合溶解后, 加入所述量乳化剂剪切均匀,在搅拌作用下缓慢加入50~90℃所述量鸦胆子脂 溶性成分,搅拌均匀制得初乳作为油相;
(2)另取所述量水溶性成分,加适量注射用水加热至45~75℃充分溶解 作为水相;
(3)将油相和水相搅拌混合,并调节PH值至6.0~8.0,加注射用水至 1000ml,混匀后经均质机高压均质。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鸦胆子油乳组合物或者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作为抗肿 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至少存在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是通过从鸦胆子中提取的水溶性组分与 脂溶性组分以一定配比组合而制成的,相比单用脂溶性成分,可以显著提高治 疗效果,并对粘膜具有保护作用;控制鸦胆子油中游离脂肪酸和植物蜡含量, 可以显著提高药物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的品质、稳定性以及药物使用的安全 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及其制备和应用。但 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鸦胆子化学成分的提取
本实施例鸦胆子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概述如下:
1.鸦胆子前处理:将鸦胆子烘干、粉碎后过筛。
2.过筛后所得鸦胆子粉用石油醚回流或浸泡提取脂溶性成分。脱脂后鸦 胆子粉烘干备用。
3.脱脂后的鸦胆子粉先用乙醇溶液超声浸提,后用乙醇回流提取,将提取 液浓缩、过滤、脱色后过聚酰胺树脂柱,进行分离提纯,配合薄层层析检测, 收集相同组分洗脱液,将洗脱液浓缩后结晶得到水溶性成分。
具体流程如下:
一.脂溶性成分的分离提取
(1)将鸦胆子药材风选,破碎,投入至提取罐,加入适当体积的石油醚, 料液循环加热至40~80℃(本实施例中为70℃),提取2h后混合油送至蒸馏塔 中进行浓缩及回收溶剂,然后重新加入石油醚进行反复提取,合并浓缩液,得 到鸦胆子油。
(2)鸦胆子油加热至80~100℃(本实施例中为85℃),加入药用活性炭 和高岭土进行脱色并过滤。
(3)首先,采用刮膜式分子蒸馏设备,取脱色后的鸦胆子油300g,在蒸 馏设备系统压力0.7Pa,进料预热温度30℃,蒸馏温度90℃,进料速率 2.5ml/min,冷凝水的温度为20℃,刮膜器转速150r/min的条件下进行蒸馏。 保留重相油液,除去轻相油液。
然后,采用刮膜式分子蒸馏设备,取第一级分子蒸馏后的重相油液,在蒸 馏设备系统压力0.4Pa,进料预热温度50℃,蒸馏温度180℃,进料速率 2.0ml/min,冷凝水的温度为10℃,刮膜器转速200r/min的条件下进行蒸馏,留 取轻相油液。
(4)向(3)所得的轻相油液中加入纯化水,静置分层,然后将轻油干燥 得到鸦胆子精油,即本发明的鸦胆子脂溶性成分。
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1)鸦胆子油水解;
精密量取上述制备的鸦胆子精油2mL,置10mL具塞试管中,用氮气吹干, 加入0.5mol·L-1氢氧化钾乙醇溶液2mL,置60℃水浴中皂化(60min),放冷, 以稀盐酸调pH至4-5,加入正己烷6mL萃取三次,于蒸发皿上挥干溶剂,用 甲醇溶解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备用。
(2)鸦胆子油脂肪酸成分确定
HPLC-ELSD分析条件如下:蒸发光检测器分析,检测温度70℃,N2载气 流量为1.0mLmin-1;色谱柱:Eclipse XDB-C18(4.6mm×150mm,5μm),柱 温:25℃;流动相:甲醇:水:醋酸(88:11:1)。鸦胆子脂肪酸色谱分析 结果为,亚油酸的保留时间9.867min、软脂酸的保留时间12.705min、油酸的 保留时间14.240min、硬脂酸的保留时间23.145min。
(3)用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软脂酸的标准品以上述HPLC-ELSD分 析方法,考察其各种脂肪酸的线性范围,并制作线性曲线。
(4)对第一步的鸦胆子油进样检测各不饱和脂肪酸,对照第三步制作的 曲线测定其含量。
经测定,本发明中制备的鸦胆子脂溶性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百分比 含量,即油酸、亚油酸的总含量为85%。
本发明人发现,当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低于80%时,治疗效果 的提高不明显,并且对粘膜的保护作用降低。
2、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法,称取鸦胆子油5~10g,精确至0.001g,置于 250ml锥形瓶中;加入中和至中性的乙醇-乙醚混合溶剂100ml,摇动使其溶解, 用0.1M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指示剂变色。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或碱蓝 6B由蓝色变为红色,至少维持10s不退色。滴定时所耗0.1M氢氧化钾标准溶 液超过10ml时,应另取试样,改用0.5M的氢氧化钾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V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用量单位ml;M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A脂肪酸分子量,以油酸计为282;W试样的质量单位g。
经测定,本发明中制备的鸦胆子脂溶性成分中游离脂肪酸的质量百分比含 量为0.5%。
本发明人发现,游离脂肪酸的质量百分比含量高于1.0%时,在使用和保 存过程中,药品的品质、稳定性降低,并且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随之降低。
3、植物蜡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动植物油脂.橄榄油中蜡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22501-2008 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经测定,本发明中制备的鸦胆子脂溶性成分中植物蜡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0.3%。
本发明人发现,植物蜡的质量百分比含量高于0.5%时,在使用和保存过 程中,药品的品质、稳定性降低,并且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随之降低。
二.水溶性成分的分离提取
(1)取脱脂鸦胆子粉末200g,以400ml,65%浓度的乙醇溶液在50℃条 件下超声浸提1h,过滤,得提取液。然后以95%的乙醇溶液在55~65℃条件下 回流5h,合并提取液,然后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浓缩至100ml;
(2)将100ml浓缩液,先用四氯化碳萃取,取水层,再加入0.15mol /L的氯化钠溶液100ml,55℃搅拌1h,以除去可能存在的鸦胆子毒素,以SiO2为助滤剂,过滤;
(3)所得滤液转移至250ml单口瓶中,加入1%的活性炭,45℃搅拌 30min,脱色,溶液过滤;
(4)将所得滤液过聚酰胺树脂柱,用20%、40%、60%和80%浓度的乙 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配合薄层层析检测,合并组分相同的部分,即合并40%、 60%乙醇的洗脱部分,将洗脱液浓缩后加入4~8倍体积的无水乙醇,等水溶性 成分结晶并沉淀后过滤,得滤渣,即鸦胆子水溶性成分;
(5)将水溶性成分置真空干燥箱中,40℃干燥36h,得鸦胆子水溶性成 分提取物干燥品并称重。
利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鸦胆子脂溶性成分和鸦胆子水溶性成分,制备以下 实施例中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实施例2: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制备
(1)将适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80℃,加入5ml甘油混合溶解后,加入5g 蛋黄卵磷脂剪切均匀,在搅拌作用下缓慢加入70℃鸦胆子脂溶性成分50ml, 搅拌均匀制得初乳,作为油相。
(2)另取水溶性成分0.5g,加适量注射用水,加热至65℃,充分溶解, 作为水相。
(3)将油相和水相在搅拌混合,并调节PH值至8.0,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混匀后经均质机高压均质,压力调节为90MPa,连续循环6遍,微乳粒径在 10~100nm之间,经过滤、灌装、通氮、熔封、灭菌、包装,即得鸦胆子油乳 注射液。
实施例3: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制备
(1)将适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50℃,加入30ml甘油混合溶解后,加入 100g蛋黄卵磷脂剪切均匀,在搅拌作用下缓慢加入90℃鸦胆子脂溶性成分 300ml,搅拌均匀制得初乳作为油相。
(2)另取水溶性成分15g,加适量注射用水加热至45℃,充分溶解作 为水相。
(3)将油相和水相在搅拌混合,并调节PH值至6.0,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混匀后经均质机高压均质,压力调节为40MPa,连续循环6遍,微乳粒径在 10~100nm之间,仔经过滤、灌装、通氮、熔封、灭菌、包装,即得鸦胆子油 乳注射液。
实施例4: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制备
(1)将适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70℃,加入15ml甘油混合溶解后,加入 30g大豆磷脂剪切均匀,在搅拌作用下缓慢加入90℃鸦胆子脂溶性成分80ml, 搅拌均匀制得初乳作为油相。
(2)另取水溶性成分1g,加适量注射用水,加热至70℃,充分溶解后 作为水相。
(3)将油相和水相在搅拌混合,并调节PH值至7.0,加注射用水至1000ml, 混匀后经均质机高压均质,压力调节为90MPa,连续循环6遍,微乳粒径在 10~100nm之间,仔经过滤、灌装、通氮、熔封、灭菌、包装,即得鸦胆子油 乳注射液。
实施例5: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制备
(1)将适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50℃,加入一定量20ml甘油混合溶解后, 加入60g大豆磷脂混合剪切均匀,在搅拌作用下缓慢加入50℃鸦胆子脂溶性成 分200ml,搅拌均匀制得初乳作为油相。
(2)另取水溶性成分8g,加适量注射用水加热至45~75℃充分溶解作 为水相。
(3)将油相和水相在搅拌混合,并调节PH值至6.0~8.0,加注射用水至 1000ml,混匀后经均质机高压均质,压力调节为40~90MPa,连续循环3~6遍, 微乳粒径在10~100nm之间,仔经过滤、灌装、通氮、熔封、灭菌、包装,即 得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所述鸦胆子脂溶性成分和鸦胆子水溶性成分采用实施例1方法制备。
实施例6: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制备
(1)将适量的注射用水加热至50~80℃,加入5~10ml甘油混合溶解后, 加入30g大豆磷脂剪切均匀,在搅拌作用下缓慢加入50~90℃鸦胆子脂溶性成 分80ml,搅拌均匀制得初乳作为油相。
(2)另取水溶性成分0.5g,加适量注射用水加热至45~75℃充分溶解 作为水相。
(3)将油相和水相在搅拌混合,并调节PH值至6.0~8.0,加注射用水至 1000ml,混匀后经均质机高压均质,压力调节为40~90MPa,连续循环3~6遍, 微乳粒径在10~100nm之间,仔经过滤、灌装、通氮、熔封、灭菌、包装,即 得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所述鸦胆子脂溶性成分为精制鸦胆子油,其为购买市售鸦胆子油,按照中 国专利申请03156023.7的方法精制得到的。具体为市售鸦胆子油加热至100℃, 缓慢注入温热的等量注射用水中,加热搅拌10分钟,静置使分层,弃去水层。 所述水溶性成分是脱脂鸦胆子粉末以60%的乙醇溶液在55~65℃条件下回流提 取3次,合并提取液,然后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浓缩得到。
实施例:7:技术效果验证实验
一、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治疗作用
表1结果显示,用市售鸦胆子油乳注射液5、10、20ml/kg剂量组平均生 存时间较对照组确有所增加(生命延长率最大为10%),而用实施例2-6的本 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后生命延长率大幅提高(最高位20%),其中实施例4 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高剂量组和实施例5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中剂量 组平均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说明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 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治疗效果较市售产品有明显提高。
表1: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与市售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小鼠艾氏腹水 癌的治疗效果对比
注:*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二、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小鼠肝癌H22腹水型的治疗作用
表2结果显示,用市售鸦胆子油乳注射液5、10、20ml/kg剂量组平均生 存时间较对照组也有所增加(生命延长率最大为8.3%),而用实施例2-6本发 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后生命延长率大幅提高(最高为19.6%),其中实施例4 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10、20ml/kg剂量组平均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0.05),说明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小鼠肝癌H22腹水型的治疗效果 较市售产品提高明显。
表2: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与市售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小鼠肝癌H22 腹水型的治疗效果对比
注:*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三、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放疗引起的大鼠口腔黏膜炎的保护作用
将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市售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低、中、高剂 量(分别为3.6、7.2、14.4ml/kg)组和实施例2-5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低、 中、高剂量(分别为3.6、7.2、14.4ml/kg)组,共17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 组大鼠颊黏膜均接受X射线照射,每日1次共8次,总吸收剂量为80Gy。每次照 射完后3h内静脉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2d后处死动物,观察大鼠 口腔黏膜损伤程度。
采用Sonis的5分评价法(见表3)肉眼观察大鼠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 结果如下表4所示:给药各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均有所减轻,各组本发明鸦胆 子油乳注射液较市售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都有更好的效果,其中实施例4产品中 剂量组较市售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各剂量组有明显统计学改善效果(与模型组比 P<0.05)。
表3:Sonis等的口腔黏膜炎5分评价法
表4: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大鼠肉眼评分结果 ( X ‾ ± SD , n = 10 ) ]]>
注:*P<0.05(与模型组比较)
四、长期稳定性试验
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以及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质量 标(准标准编号:YBZ12472004),对实施例2-5的产品分别进行长期稳定性 考察实验,考察项目为:性状、相对密度、鉴别、pH值、渗透压、油酸含量、 过敏反应、异常毒性、乳粒、直径1μm以下的含量、直径大于5μm的乳 粒、无菌、细菌内毒素、分层现象、溶血与凝集等项目。
将每例产品的样品分三组,在温度25±2℃的条件下放置,分别于3、6、9、 12、15、18、21、24个月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与0月相比 较,结果如表5~8所示。
结论:供试品经过24个月的长期稳定性考察,各组样品所考察项目均没有显 著性变化,表明相比市售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十八个月的有效期本发明鸦胆子油 乳注射液具有更好的长期稳定性。
表5:实施例2的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长期稳定性试验检验结果
表6:实施例3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长期稳定性试验检验结果
表7:实施例4的本发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长期稳定性试验检验结果
表8:实施例5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长期稳定性试验检验结果
实施例8鸦胆子油乳组合物对大鼠急性毒性试验
取三组8周龄的SD大鼠,每组8只(4只雄性,4只雌性),24小时内2 次尾静脉注射给药(间隔12h),采用实施例3(水溶性成分的浓度最大)和最 大体积(1.2ml/100g体重)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进行注射,连续观察13天, 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变化、饮食、皮毛、行为、分泌物等)及中毒、死 亡情况。第13天,解剖大鼠,肉眼观察其心、肝、脾、肺、肾、脑的外观。 结果显示:24ml·kg-1·d-1、6ml·kg-1·d-1给药,连续观察13天,大鼠在试验 期间体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摄食量与对照组相当; 活动正常,无惊厥、运动失调、流涎、流泪、流涕、呼吸困难、腹泻等现象发 生;皮毛光滑,口、鼻、眼等未见异常分泌物;动物的大小便正常,未有动物 死亡;肉眼观察其心、肝、脾、肺、肾、脑的外观无异常;脏器系数减小,但 与对照组(生理盐水)无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鸦胆子油乳组合物对大鼠急 性毒性低,其最大给药量为24ml·kg-1·d-1(临床人推荐剂量的144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 明的构思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