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264052.3 (22)申请日 2017.04.21 (71)申请人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工业园区 经三路南段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72)发明人 高文龙 苗晋涛 王方川 苗岚清 (74)专利代理机构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代理人 路宽 (51)Int.Cl. A61H 3/04(2006.01) A61G 5/00(2006.01) A61G 5/1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组合。
2、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 行器, 包括轮椅、 扶手、 轮椅坐、 大车轮和小车轮、 前上支架机构、 前下支架机构和座椅机构, 通过 轮椅与前上支架机构、 前下支架机构、 和座椅机 构的结合, 能有效减轻患者家属的劳动量, 可以 帮助一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 站立不稳失去平 衡的, 完全偏瘫的病人, 进行行走训练和康复锻 炼, 避免了摔倒等意外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107007434 A 2017.08.04 CN 107007434 A 1.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包括轮椅、 扶手、 轮椅坐、 大车轮和小车轮。
3、, 其特征 在于: 还包括前上支架机构、 前下支架机构和座椅机构; 所述轮椅的两个前端支架沿其轴向 方向上分别固定有圆支撑筒; 所述前上支架机构包括三个连接杆围成的一端开口的方形扶手、 支撑管、 高低调节装 置、 约束装置和海绵圈, 所述海绵圈分别覆盖于三个连接杆表面, 支撑管垂直设置于方形扶 手底部的四个边角, 所述支撑管侧壁沿其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支撑管侧壁的通 孔; 所述约束装置包括约束布带、 约束布兜和四个挂扣, 所述约束布带与约束布兜的四个边 角固定连接, 每个约束布带上设置有一排调节孔, 所述挂扣一端扣合于约束布带上的连接 孔, 另一端分别扣合于扶手的四个边角处, 所述方形扶。
4、手开口处的两个连接杆的末端设置 有挡盖; 所述高低调节装置设置于支撑管与扶手之间, 所述高低调节装置由上端开口的支 撑筒、 弹簧、 支撑筒盖、“T” 型限位插销和套杆, 所述支撑筒底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支撑筒 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沿其轴向分布的长通槽, 长通槽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高限位 横槽和中间限位横槽, 所述弹簧沿支撑筒轴向方向设置于支撑筒内部, 所述弹簧底部与支 撑筒底部固定连接, 顶端用于支撑支撑筒盖, 所述套杆一端与扶手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固定 连接, 另一端与支撑筒盖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筒盖可活动的设置于支撑筒内部, 所述支撑筒 盖的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盲孔, 所述 “T” 型限位。
5、插销可活动的插入盲孔中; 所述前下支架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 第二连接杆以及与支撑管配合连接的两个前支腿 管和两个后支腿管, 所述前支腿管和后支腿管沿其轴向方向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支 撑管上通孔相配合的配合通孔, 所述通孔与配合通孔通过销轴相连接, 所述两个前支腿管 顶部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两个前支腿管顶部另一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杆与 后支腿管顶部相连接, 所述前支腿管底部设置有万向脚轮, 所述后支腿管沿其轴向的侧壁 上设置有与圆支撑筒配合连接的套管, 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的内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一滑 槽, 饭桌可活动的插入第一滑槽中, 所述饭桌与扶手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座椅机构包括推。
6、拉杆、 小座位板、 连接机构、 销钉和支撑杆, 所述轮椅座底部两侧 对称设置有一对与推拉杆相配合的轨道, 所述推拉杆前端延伸出轮椅座, 两推拉杆通过横 杆相连接, 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有方形凸台, 底部延伸至地面, 方形凸台上设置有销钉通 孔,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夹套管和夹套管开口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供销钉穿过其上的销 钉通孔的夹紧部, 所述夹套管套装与横杆上, 所述加套管的直径尺寸大于横杆的直径尺寸 1-3mm, 所述夹紧部通过销钉与方形凸台配合连接, 所述小座位板可活动的设置于推拉杆的 前端的上部, 所述轮椅座底部中间设置有卡扣装置, 所述卡扣装置由塑性材料构成, 所述卡 扣装置上设置有与支。
7、撑杆相配合横截面为开口小于支撑杆直径的大半圆形的圆柱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腿管 与后支腿管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所述加强杆的相对内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二滑 槽, 所述床板可活动的插入第二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和饭 桌上均设置有无线电按钮报警器。 4.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下支架机构通过设置 的套管与轮椅两个前端支架的圆支撑筒相配合, 将前下支架机构装配于轮椅上, 前上支架 机构的支撑管分别配合插入前下支架机构的前支腿管和后支腿管。
8、上, 支撑管上的通孔与前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007434 A 2 支腿管和后支腿管上配合筒孔通过销轴连接配合, 将前上支架机构装配于前下支架机构 上, 挂扣一端与约束带相连接, 另一端扣合于扶手的四个边角处, 将病人放置于约束布带与 约束布兜围成的两个方形缺口内, 进行康复锻炼。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007434 A 3 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康复器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 偏瘫病人常使用的助行器, 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单拐, 患者利用健。
9、康一侧肢体由单拐支撑行走, 由于它设计简单, 仅能适用于 已基本恢复的轻度偏瘫病人使用, 对于完全偏瘫的(指重度偏瘫)病人, 身体站立时, 很难 保证身体平衡, 易摔倒, 不适合选配使用。 0003 第二种是轮椅, 仅适用于双上肢(包括双手)仍有一定活动度的病人使用, 或适用 于轻度偏瘫病人使用, 对于一侧肢体完全偏瘫的(指重度偏瘫)病人来说, 因为由于走路时 身体很难保证平衡, 重心不稳, 易摔倒, 无法进行康复训练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也根本无法 满足行走训练和康复锻炼的需要, 对站立、 步行锻炼作用不大。 所以也不适合选配使用。 0004 完全偏瘫的(指重度偏瘫)病人, 大多行动不便, 为。
10、了可以使前述的患者便于行动,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使用辅助工具, 通过辅助工具的支撑作用, 使其行动方便。 现有的辅助工 具中, 以助行器最为常见, 传统的助行器可以将患者保护在其中, 便于站立或步行训练。 但 是这样的助行器要求患者独自站立的身体平衡的功能良好, 双下肢主动运动及控制功能要 恢复到一定程度才可以选配, 对于完全偏瘫病人, 身体站立时, 很难保证身体平衡, 易摔倒, 不适合选配使用, 所以也无法进行康复训练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0005 现在, 针对一些身体一侧完全偏瘫的(指重度偏瘫)病人, 他们一般大都长期卧床, 患侧肢体肌肉萎缩, 身体站立时很难保证平衡, 易摔倒。 他们一般只能。
11、通过轮椅, 由家人推 着, 来维持日常的行走, 或者是因为无人照料, 而被迫长期卧床休息, 但是这些患病老年人 的康复训练, 需要自己通过行走运动的方式实现, 只有通过自己行走, 坚持锻炼, 才能提高 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延长身体寿命, 现有结构的轮椅只能替代这些患者行走, 不能辅助这 些患者进行站立行走锻炼, 况且在行走过程中, 会有很多突发情况, 导致患者摔倒, 不仅没 有起到康复训练的目的, 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 稳定性强, 既能替代轮椅功能, 又 能辅助完全偏瘫病人行走的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0007 为实现上述。
12、目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包括轮 椅、 扶手、 轮椅坐、 大车轮和小车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前上支架机构、 前下支架机构和座 椅机构; 所述轮椅的两个前端支架沿其轴向方向上分别固定有圆支撑筒; 所述前上支架机构包括三个连接杆围成的一端开口的方形扶手、 支撑管、 高低调节装 置、 约束装置和海绵圈, 所述海绵圈分别覆盖于三个连接杆表面, 支撑管垂直设置于方形扶 手底部的四个边角, 所述支撑管侧壁沿其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支撑管侧壁的通 孔; 所述约束装置包括约束布带、 约束布兜和四个挂扣, 所述约束布带与约束布兜的四个边 说 明 书 1/5 页 4 C。
13、N 107007434 A 4 角固定连接, 每个约束布带上设置有一排调节孔, 所述挂扣一端扣合于约束布带上的连接 孔, 另一端分别扣合于扶手的四个边角处, 所述方形扶手开口处的两个连接杆的末端设置 有挡盖; 所述高低调节装置设置于支撑管与扶手之间, 所述高低调节装置由上端开口的支 撑筒、 弹簧、 支撑筒盖、“T” 型限位插销和套杆, 所述支撑筒底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支撑筒 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沿其轴向分布的长通槽, 长通槽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高限位 横槽和中间限位横槽, 所述弹簧沿支撑筒轴向方向设置于支撑筒内部, 所述弹簧底部与支 撑筒底部固定连接, 顶端用于支撑支撑筒盖, 所述套杆一。
14、端与扶手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固定 连接, 另一端与支撑筒盖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筒盖可活动的设置于支撑筒内部, 所述支撑筒 盖的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盲孔, 所述 “T” 型限位插销可活动的插入盲孔中; 所述前下支架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 第二连接杆以及与支撑管配合连接的两个前支腿 管和两个后支腿管, 所述前支腿管和后支腿管沿其轴向方向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支 撑管上通孔相配合的配合通孔, 所述通孔与配合通孔通过销轴相连接, 所述两个前支腿管 顶部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两个前支腿管顶部另一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杆与 后支腿管顶部相连接, 所述前支腿管底部设置有万向脚轮, 所述后支腿管沿其轴向的侧。
15、壁 上设置有与圆支撑筒配合连接的套管, 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的内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一滑 槽, 饭桌可活动的插入第一滑槽中, 所述饭桌与扶手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座椅机构包括推拉杆、 小座位板、 连接机构、 销钉和支撑杆, 所述轮椅座底部两侧 对称设置有一对与推拉杆相配合的轨道, 所述推拉杆前端延伸出轮椅座, 两推拉杆通过横 杆相连接, 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有方形凸台, 底部延伸至地面, 方形凸台上设置有销钉通 孔,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夹套管和夹套管开口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供销钉穿过其上的销 钉通孔的夹紧部, 所述夹套管套装与横杆上, 所述加套管的直径尺寸大于横杆的直径尺寸 1-3mm, 所述夹紧部通过。
16、销钉与方形凸台配合连接, 所述小座位板可活动的设置于推拉杆的 前端的上部, 所述轮椅座底部中间设置有卡扣装置, 所述卡扣装置由塑性材料构成, 所述卡 扣装置上设置有与支撑杆相配合横截面为开口小于支撑杆直径的大半圆形的圆柱通槽。 0008 优选的, 所述前支腿管与后支腿管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所述加强杆的 相对内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二滑槽, 所述床板可活动的插入第二滑槽中。 0009 优选的, 所述扶手和饭桌上均设置有无线电按钮报警器。 0010 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前下支架机构通过设置的套管与轮 椅两个前端支架的圆支撑筒相配合, 将前下支架机构装配于轮椅上, 前上支架。
17、机构的支撑 管分别配合插入前下支架机构的前支腿管和后支腿管上, 支撑管上的通孔与前支腿管和后 支腿管上配合筒孔通过销轴连接配合, 将前上支架机构装配于前下支架机构上, 挂扣一端 与约束带相连接, 另一端扣合于扶手的四个边角处, 将病人放置于约束布带与约束布兜围 成的两个方形缺口内, 进行康复锻炼。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结构合理、 安全牢固, 使用范围广, 能有效减轻患者家属的劳动量, 可以帮助一些生 活不能完全自理的, 站立不稳失去平衡的, 完全偏瘫的病人, 进行行走训练和康复锻炼, 避 免了摔倒等意外的发生。 0012 2、 设置有高低调节装置, 完全偏瘫的病人, 在进行行走。
18、训练时, 因站立失去平衡 时, 其家人可以将老年人移动并坐到铺有约束布兜和约束带的小座位板上面, 连接好约束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7007434 A 5 布兜的布带, 通过拨动 “T” 型限位插销, 可以调整病人的高度位置。 0013 3. 方便拆卸, 可拆卸的前上支架, 前下支架, 可以根据需要来组合使用。 0014 4.设置无线电按钮报警器, 若有突发状况时, 方便及时通知监护人。 0015 5. 使用本发明时, 需要有一位监护人进行看护, 主要是帮助行走锻炼, 同时由于 有亲属的关爱帮助与参与, 使患者大大减轻因病产生的孤独感和低落、 烦躁情绪, 有助于患 者积极愉快地。
19、投入训练, 拥有愉快的心态则更有助于 调整患者各项生理机能, 更利于康 复。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前上支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前下支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座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约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卡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面说明: 1、 轮椅, 2、 扶手, 3、 轮椅坐, 4、 圆支撑筒, 5、 连接杆, 6、 支撑管, 7、 海绵 圈、 8、 通孔, 9、 第一连接杆, 10、 第二连接杆, 11、 前支腿管, 12、 后支腿管, 13、 万向脚轮, 14、 套管, 15、 推拉杆, 16、 小座。
20、位板, 17、 支撑杆, 18、 销钉, 19、 轨道, 20、 横杆, 21、 方形凸台、 22、 夹套管, 23、 夹紧部, 24、 加强杆, 25、 支撑筒, 26、 弹簧, 27、 支撑筒盖, 28、“T” 型限位插销, 29、 套杆, 30、 长通槽, 31、 高限位槽, 32、 中间限位槽, 33、 无线电按钮报警器, 34、 卡扣装置, 35、 挂扣, 36、 约束布带, 37、 约束布兜, 38、 挡盖, 39、 圆柱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偏瘫康复锻炼助行器, 包括轮 椅1、 扶手2、 轮椅坐3、 大车轮、 小车轮、 前上。
21、支架机构、 前下支架机构和座椅机构, 所述轮椅 的两个前端支架沿其轴向方向上分别固定有圆支撑筒4; 所述前上支架机构包括三个连接杆5围成的一端开口的方形扶手、 支撑管6、 高低调节 装置、 约束装置和海绵圈7, 所述海绵圈分别覆盖于三个连接杆表面, 支撑管垂直设置于方 形扶手底部的四个边角, 所述支撑管侧壁沿其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支撑管侧壁的 通孔8, 所述约束装置包括约束布带36、 约束布兜37和四个挂扣35, 所述约束布带与约束布 兜的四个边角固定连接, 每个约束布带上设置有一排调节孔, 所述挂扣一端扣合于约束布 带上的连接孔, 另一端分别扣合于扶手的四个边角处, 所述方形扶手开口处。
22、的两个连接杆 的末端设置有挡盖38, 挡盖可防止在扶手开口处边角的卡扣脱落, 所述高低调节装置设置 于支撑管与扶手之间, 所述高低调节装置由上端开口的支撑筒25、 弹簧26、 支撑筒盖27、“T” 型限位插销28和套杆29, 所述支撑筒底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支撑筒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 沿其轴向分布的长通槽30, 长通槽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高限位横槽31和中间限位 横槽32, 所述弹簧沿支撑筒轴向方向设置于支撑筒内部, 所述弹簧底部与支撑筒底部固定 连接, 顶端用于支撑支撑筒盖, 所述套杆一端与扶手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 支撑筒盖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筒盖可活动的设置于支撑筒内。
23、部, 所述支撑筒盖可沿支撑筒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7007434 A 6 内轴向滑动, 所述支撑筒盖的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盲孔, 所述 “T” 型限位插销可活动的插入 盲孔中; 所述前下支架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9、 第二连接杆10以及与支撑管配合连接的两个前 支腿管11和两个后支腿管12, 所述前支腿管和后支腿管沿其轴向方向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 多个与支撑管上通孔相配合的配合通孔, 所述通孔与配合通孔通过销轴相连接, 所述两个 前支腿管顶部一侧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两个前支腿管顶部另一侧分别通过第二 连接杆与后支腿管顶部相连接, 所述前支腿管底部设置有万向脚轮13, 所述后。
24、支腿管沿其 轴向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圆支撑筒配合连接的套管14, 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的内侧面对称设 置有第一滑槽, 饭桌可活动的插入第一滑槽中, 所述饭桌与扶手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座椅机构包括推拉杆15、 小座位板16、 连接机构、 销钉18和支撑杆17, 所述轮椅座 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与推拉杆相配合的轨道19, 所述推拉杆前端延伸出轮椅座, 两推 拉杆通过横杆20相连接, 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有方形凸台21, 底部延伸至地面, 所述方形凸 台上设置有销钉通孔,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夹套管22和夹套管开口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对称的 供销钉穿过其上的销钉通孔的夹紧部23, 所述夹套管套装于横杆上, 所述加。
25、套管的直径尺 寸大于横杆的直径尺寸1-3mm, 所述夹紧部通过销钉与方形凸台配合连接, 所述小座位板可 活动的设置于推拉杆的前端的上部, 所述轮椅座底部中间设置有卡扣装置34, 所述卡扣装 置由塑形材料构成, 所述卡扣装置上设置有与支撑杆相配合横截面为开口小于支撑杆直径 的大半圆形的圆柱通槽39; 所述前支腿管与后支腿管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加强杆24, 所 述加强杆的相对内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二滑槽, 所述床板可活动的插入第二滑槽中; 所述扶 手和饭桌上均设置有无线电按钮报警器33。 001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当需要病人需要康复训练时, 将病人放在轮椅上, 抽出推拉 杆, 将小座位板放置于推拉。
26、杆上, 将病人移到小座位板上, 然后将前下支架机构上的套管与 轮椅两个前端支架的圆支撑筒相配合, 将前下支架机构装配于轮椅上, 将前上支架机构的 支撑管分别配合插入前下支架机构的前支腿管和后支腿管上, 调节前上支架机构与轮椅的 相对高度, 然后通过销轴插入通孔中, 将前上支架机构固定于前下机构上, 此时, 可转动支 撑杆, 将支撑杆卡和于卡扣装置上设置的与支撑杆相配合横截面为开口小于支撑杆直径的 大半圆形的圆柱通槽内, 此时, 可分别将约束装置上的挂扣一端与约束带相连接, 另一端扣 合于扶手的四个边角处, 所述方形扶手开口处的两个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挡盖, 挡盖可防 止在扶手开口处边角的挂扣脱落。
27、, 将老人的双腿分别放置于约束布带与约束布兜围成的两 个方形缺口内, 可有效防止老人摔倒, 此时老人即可通过扶着海绵圈进行行走康复锻炼, 当 老人需要吃饭时, 可将饭桌插入第一滑槽中, 方便老人吃饭, 当老人需要休息时, 将床板插 入第二滑槽中, 方便老人做在轮椅上将腿放置于床板上, 增加了舒适度, 在支撑管与扶手之 间设置高低调节装置, 所述所述 “T” 型限位插销可活动的插入支撑筒盖的盲孔中, 通过旋转 “T” 型限位插销, 使 “T” 型限位插销中的 “一” 部与高限位横槽配合, 使 “T” 型限位插销中 “ ” 部插入支撑筒盖的侧壁对称设置的盲孔中, 即可将支撑筒盖固定, 实现支撑筒盖。
28、通过套杆 对扶手的托举, 使病人可进行步行的康复训练, 当训练完成后, 转动 “T” 型限位插销, 弹簧在 老人重力的作用下, 通过套杆被压缩, 此时 “T” 型限位插销沿长通槽向下滑动, 当到达低限 位横槽时, 转动 “T” 型限位插销, 是 “T” 型限位插销的 “一” 与中间限位横槽, 即可最终固定住 扶手。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7007434 A 7 002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优点,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 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 范围。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7007434 A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9 CN 107007434 A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10 CN 107007434 A 10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1 CN 107007434 A 11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2 CN 107007434 A 12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3 CN 107007434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