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823144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9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55582.7

申请日:

20141103

公开号:

CN104383328A

公开日:

201503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9,A61P1/00

主分类号:

A61K36/899,A61P1/00

申请人:

景东旭

发明人:

景东旭

地址:

452470 河南省登封市会仙庄

优先权:

CN201410655582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择的中药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公丁香10份、竹茹8份、旋复花10份、沉香12份、柿蒂9份、陈皮12份、枇杷叶7份、山楂15份。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和胃理脾、化痰降逆的功效,用于治疗呃逆,具有确切疗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择的中药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公丁香10份、竹茹8份、旋复花10份、沉香12份、柿蒂9份、陈皮12份、枇杷叶7份、山楂15份;制备方法:取公丁香10份、竹茹8份、旋复花10份、沉香12份、柿蒂9份、陈皮12份、枇杷叶7份、山楂15份;规定量中药材制成饮片,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25~30分钟),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本发明具有和胃 理脾、化痰降逆的功效,用于治疗呃逆具有确切疗效。

背景技术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是一个生理 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健康人也可发生一过性呃逆,多与 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冷的食物饮料、饮酒等,外界 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 多发生于某些疾病。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 地收缩(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 奇怪的声响。按病变部位其病因分为:1.中枢性:呃逆反射弧抑制功能丧失, 器质性病变部位以延脑最重要,包括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代 谢性病变有尿毒症、酒精中毒,其他如多发性硬化症等。2.外周性:呃逆反射 弧向心路径受刺激。膈神经的刺激包括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癌、胸主动脉 瘤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膈下脓肿、食管裂 孔疝等,迷走神经刺激有胃扩张、胃炎、胃癌、胰腺炎等。3.其他:药物、全 身麻痹、手术后、精神因素等,内耳及前列腺病变亦可引起呃逆。主要临床表 现为:呃逆为膈肌痉挛引起的收缩运动,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发出一种短促的 声音。可发于单侧或双侧的膈肌。正常健康者可因吞咽过快、突然吞气或腹内 压骤然增高而引起呃逆。多可自行消退。有的可持续较长时间而成为顽固性呃 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本发明具有和胃理脾、 化痰降逆的功效,用于治疗呃逆具有确切疗效。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 组分分别是:公丁香10份、竹茹8份、旋复花10份、沉香12份、柿蒂9份、 陈皮12份、枇杷叶7份、山楂15份。

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公丁香:性辛, 味温。入肺、脾、胃、肾四经。功效:温中、暖肾、降逆。主治:治呃逆、呕 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化学成分:花蕾含挥发油即 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B-石竹烯(B- 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Humuleno)、苯甲 醛、苄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a一衣兰烯(a -Ylangene)等。也有野生品种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85%), 而含丁香酮(Eugenone)和番樱桃素(Eugenin)。花中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 果酸(Oleanolic acid、黄酮和对氧萘酮类鼠李素(Rham-netin)、山奈酚 (Kaempferol)、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 (Isoeugenitin)及其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I)。

竹茹:中医药材,是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 间层。性味性微寒,味甘。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 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功效特点】本品善于涤痰止呕,清热除烦,适用于痰热咳嗽、胃 热呕哕、呃逆烦躁等证,兼可凉血安胎,用于胎动不安,是一味治胃热胃虚 呕逆的良药。

旋复花: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鞭, 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沉香:【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肺经。【功效】降气温中, 暖肾助阳。【主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 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柿蒂:含羟基三萜酸(hydroxytriterpenic acid)0.37%,其中有齐墩果 酸(oleanolic acid),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熊果酸(ursoic acid) [1,2]和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ursolic acid)。其他有机酸有硬脂酸 (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丁香 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 此外,还有无羁萜(friedelin),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甙 (β-sitosteryl-β-D-gluco-side),三叶豆甙(trifolin),金丝桃甙 (hyperin),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又含葡萄糖,果 糖,脂肪油等[3],还含鞣质[4]。性味:苦、涩,平。归经:归胃经。功能主 治:降逆下气。用于呃逆。

陈皮:陈皮含橙皮甙约8.4%,川陈皮素(nobiletin)约0。15%.另含辛弗 林(对羟福林)0.28%-2。54%。【主治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枇杷叶: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主治: 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可治疗口干消渴,肺风面疮,粉刺。

山楂:山楂以果实作药用,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 健胃、活血化淤、收敛止痢之功能。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 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山楂能防治 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 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防治动脉 硬化,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 处。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用于肉食滞积、症瘕积聚、 腹胀痞满、瘀阻腹痛、痰饮、泄泻、肠风下血等。

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 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和胃理脾、化痰降逆的功效,用 于治疗呃逆,具有确切疗效。临床应用是有良好的确切效果:

本发明临床应用的典型病例:

周XX,男,70岁。初诊日期2007年4月2日。

主诉:阵发性心窝部憋胀、刺痛3天余。

患者原有呃逆之病,已30余年,时发时止,但不严重,于2007年4月1 日,呃逆大发作,自觉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持续不断,伴有 失眠,纳呆,口臭,咳嗽,咳痰粘稠。大便秘结,小便赤黄,舌苔微黄中腻, 脉滑数。患者系高龄脾虚之人,痰湿内阻,脾胃失于和降,浊阴不降,宜和胃 理脾、化痰降逆。服本方10剂后,咳嗽咳痰减轻,呃逆大减,仍服原方15剂 后,咳嗽咳痰止,呃逆消失,病已痊愈。

方法和有效量:公丁香10份、竹茹8份、旋复花10份、沉香12份、柿蒂 9份、陈皮12份、枇杷叶7份、山楂15份;取处方规定量中药材饮片,置适宜 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 (约25~30分钟),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 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汤剂内服为主,每日早晚2次内服,每次150ml温服。汤剂则作用快而力 峻,适应于病情较急重者。如病情较轻或缓者,宜为丸剂内服求其功。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用于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择的中药原料及重量份分 别是:公丁香10份、竹茹8份、旋复花10份、沉香12份、柿蒂9份、陈皮12 份、枇杷叶7份、山楂15份;

制备方法:取公丁香10份、竹茹8份、旋复花10份、沉香12份、柿蒂9 份、陈皮12份、枇杷叶7份、山楂15份;规定量中药材制成饮片,置适宜煎 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 25~30分钟),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 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55582.7 (22)申请日 2014.11.03 A61K 36/899(2006.01) A61P 1/00(2006.01) (71)申请人 景东旭 地址 452470 河南省登封市会仙庄 (72)发明人 景东旭 (54) 发明名称 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 (57) 摘要 一种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选择 的中药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 : 公丁香 10 份、 竹茹 8 份、 旋复花 10 份、 沉香 12 份、 柿蒂 9 份、 陈皮 12 份、 枇杷叶7份、 山楂 15 份。 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 药材药性效互补,。

2、 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 相 畏、 相杀之选, 使药物相须、 相使作用显著, 具有和 胃理脾、 化痰降逆的功效, 用于治疗呃逆, 具有确 切疗效。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8332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04 CN 104383328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选择的中药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 : 公丁香 10 份、 竹茹 8 份、 旋复花 10 份、 沉香 12 份、 柿蒂 9 份、 陈皮 12 份、 枇杷叶 7。

3、 份、 山楂 15 份 ; 制备方法 : 取公丁香 10 份、 竹茹 8 份、 旋复花 10 份、 沉香 12 份、 柿蒂 9 份、 陈皮 12 份、 枇杷叶7份、 山楂15份 ; 规定量中药材制成饮片, 置适宜煎煮器中, 加入清水适量, 浸泡适宜 时间, 加热至沸, 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 ( 约 25 30 分钟 ), 分离煎出液, 药渣再加水适量 煎煮, 按规定煎煮 2 3 次后, 合并煎出液, 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83328 A 2 1/3 页 3 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 。

4、本发明具有和胃理脾、 化痰降逆的功效, 用于治疗呃逆具有确切疗效。 背景技术 0002 呃逆即打嗝, 指气从胃中上逆, 喉间频频作声, 声音急而短促。是一个生理上常见 的现象, 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健康人也可发生一过性呃逆, 多与饮食有关, 特别是饮 食过快、 过饱, 摄入很热或冷的食物饮料、 饮酒等, 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 呃逆 频繁或持续 24 小时以上, 称为难治性呃逆, 多发生于某些疾病。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 现象。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收缩 ( 痉挛 ), 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 两条声带之中的裂 隙骤然收窄, 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 按病变部位其病因分为 : 1.中。

5、枢性 : 呃逆反射弧抑制功 能丧失, 器质性病变部位以延脑最重要, 包括脑肿瘤、 脑血管意外、 脑炎、 脑膜炎, 代谢性病 变有尿毒症、 酒精中毒, 其他如多发性硬化症等。2. 外周性 : 呃逆反射弧向心路径受刺激。 膈神经的刺激包括纵隔肿瘤、 食管炎、 食管癌、 胸主动脉瘤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 胸膜 炎、 心包炎、 心肌梗死、 膈下脓肿、 食管裂孔疝等, 迷走神经刺激有胃扩张、 胃炎、 胃癌、 胰腺 炎等。3. 其他 : 药物、 全身麻痹、 手术后、 精神因素等, 内耳及前列腺病变亦可引起呃逆。主 要临床表现为 : 呃逆为膈肌痉挛引起的收缩运动, 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发出一种短促的声 音。。

6、可发于单侧或双侧的膈肌。正常健康者可因吞咽过快、 突然吞气或腹内压骤然增高而 引起呃逆。多可自行消退。有的可持续较长时间而成为顽固性呃逆。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本发明具有和胃理脾、 化痰降 逆的功效, 用于治疗呃逆具有确切疗效。 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 所述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 别是 : 公丁香 10 份、 竹茹 8 份、 旋复花 10 份、 沉香 12 份、 柿蒂 9 份、 陈皮 12 份、 枇杷叶 7 份、 山楂 15 份。 0005 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 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 : 公丁香 : 性辛, 。

7、味温。入 肺、 脾、 胃、 肾四经。功效 : 温中、 暖肾、 降逆。主治 : 治呃逆、 呕吐、 反胃、 痢疾、 心腹冷痛、 痃 癖、 疝气、 癣症。化学成分 : 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 (Eugenol)、 乙酰丁香油酚、 B- 石竹烯 (B-Caryophyllene), 以及甲基正戊基酮、 水杨酸甲酯、 葎草烯 (Humuleno)、 苯甲醛、 苄醇、 间甲氧基苯甲醛、 乙酸苄酯、 胡椒酚 (Chavicol)、 a 一衣兰烯 (a-Ylangene) 等。也有野生品种中不含丁香油酚 ( 平常丁香油中含 64-85 ), 而含丁 香酮 (Eugenone) 和番樱桃素 。

8、(Eugenin)。花中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 黄酮和对氧萘酮类鼠李素 (Rham-netin)、 山奈酚 (Kaempferol)、 番樱桃素、 番樱 桃素亭 (Eugenitin)、 异番樱桃素亭 (Isoeugenitin) 及其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 (IsoeugenitoI)。 说 明 书 CN 104383328 A 3 2/3 页 4 0006 竹茹 : 中医药材, 是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性 味性微寒, 味甘。功能主治 : 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 胆火挟痰、 烦热呕吐、 惊 悸失眠、 中风痰迷、。

9、 舌强不语、 胃热呕吐、 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功效特点】 本品善于涤痰止 呕, 清热除烦, 适用于痰热咳嗽、 胃热呕哕、 呃逆烦躁等证, 兼可凉血安胎, 用于胎动不安, 是 一味治胃热胃虚呕逆的良药。 0007 旋复花 : 治胸中痰结, 胁下胀满, 咳喘, 呃逆, 唾如胶漆, 心下痞鞭, 噫气不除, 大腹 水肿。 0008 沉香 :【性味归经】 辛、 苦, 温。归脾、 胃、 肾、 肺经。 【功效】 降气温中, 暖肾助阳。 【主 治】 治气逆喘息, 呕吐呃逆, 脘腹胀痛, 腰膝虚冷, 大肠虚秘, 小便气淋, 男子精冷。 0009 柿蒂 : 含羟基三萜酸 (hydroxytriterpeni。

10、c acid)0.37, 其中有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 白桦脂酸 (betulinic acid), 熊果酸 (ursoic acid)1, 2 和 19- 羟 基熊果酸 (19-hydroxyursolic acid)。其他有机酸有硬脂酸 (stearic acid), 棕榈酸 (palmitic acid), 琥珀酸 (succinic acid), 丁香酸 (syringic acid), 香草酸 (vanillic acid), 没食子酸(gallic acid)。 此外, 还有无羁萜(friedelin), -谷甾醇, -谷甾醇葡 萄糖甙 (-sitostery。

11、l-D-gluco-side), 三叶豆甙 (trifolin), 金丝桃甙 (hyperin), 山柰酚 (kaempfer-ol), 槲皮素 (quercetin)。又含葡萄糖, 果糖, 脂肪油等 3, 还含鞣质 4。性味 : 苦、 涩, 平。归经 : 归胃经。功能主治 : 降逆下气。用于呃逆。 0010 陈皮 : 陈皮含橙皮甙约8.4, 川陈皮素(nobiletin)约0。 15.另含辛弗林(对 羟福林 )0.28 -2。54。 【主治功效】 : 理气健脾, 调中, 燥湿, 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 胀满或疼痛、 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 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 胀。

12、满, 食少吐泻, 咳嗽痰多。 0011 枇杷叶 : 性味归经 : 苦, 微寒。归肺, 胃经。清肺止咳, 降逆止呕。主治 : 肺热咳嗽, 气逆喘急, 胃热呕吐, 哕逆。可治疗口干消渴, 肺风面疮, 粉刺。 0012 山楂 : 山楂以果实作药用, 性微温, 味酸甘, 入脾、 胃、 肝经, 有消食健胃、 活血化淤、 收敛止痢之功能。 对肉积痰饮、 痞满吞酸、 泻痢肠风、 腰痛疝气、 产后儿枕痛、 恶露不尽、 小儿 乳食停滞等, 均有疗效。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 具有扩张血管、 强心、 增加冠脉血流量、 改 善心脏活力、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降低血压和胆固醇、 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 ; 防治动 脉。

13、硬化, 防衰老、 抗癌的作用。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 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处。开胃消食、 化滞消积、 活血散瘀、 化痰行气。 用于肉食滞积、 症瘕积聚、 腹胀痞满、 瘀阻腹痛、 痰饮、 泄泻、 肠风下血等。 0013 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 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 相畏、 相杀之 选, 使药物相须、 相使作用显著, 具有和胃理脾、 化痰降逆的功效, 用于治疗呃逆, 具有确切 疗效。临床应用是有良好的确切效果 : 0014 本发明临床应用的典型病例 : 0015 周 XX, 男, 70 岁。初诊日期 2007 年 4 月 2 日。 0016 主诉 : 阵发性心窝部憋胀、 刺痛 3 。

14、天余。 0017 患者原有呃逆之病, 已 30 余年, 时发时止, 但不严重, 于 2007 年 4 月 1 日, 呃逆大 发作, 自觉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有声, 声短而频, 持续不断, 伴有失眠, 纳呆, 口臭, 咳嗽, 咳痰 粘稠。大便秘结, 小便赤黄, 舌苔微黄中腻, 脉滑数。患者系高龄脾虚之人, 痰湿内阻, 脾胃 说 明 书 CN 104383328 A 4 3/3 页 5 失于和降, 浊阴不降, 宜和胃理脾、 化痰降逆。服本方 10 剂后, 咳嗽咳痰减轻, 呃逆大减, 仍 服原方 15 剂后, 咳嗽咳痰止, 呃逆消失, 病已痊愈。 0018 方法和有效量 : 公丁香 10 份、 竹茹。

15、 8 份、 旋复花 10 份、 沉香 12 份、 柿蒂 9 份、 陈皮 12 份、 枇杷叶 7 份、 山楂 15 份 ; 取处方规定量中药材饮片, 置适宜煎煮器中, 加入清水适量, 浸泡适宜时间, 加热至沸, 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 ( 约 25 30 分钟 ), 分离煎出液, 药渣再 加水适量煎煮, 按规定煎煮 2 3 次后, 合并煎出液, 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0019 汤剂内服为主, 每日早晚 2 次内服, 每次 150ml 温服。汤剂则作用快而力峻, 适应 于病情较急重者。如病情较轻或缓者, 宜为丸剂内服求其功。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所述用于治疗呃逆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16、 选择的中药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 : 公 丁香 10 份、 竹茹 8 份、 旋复花 10 份、 沉香 12 份、 柿蒂 9 份、 陈皮 12 份、 枇杷叶 7 份、 山楂 15 份 ; 0021 制备方法 : 取公丁香 10 份、 竹茹 8 份、 旋复花 10 份、 沉香 12 份、 柿蒂 9 份、 陈皮 12 份、 枇杷叶 7 份、 山楂 15 份 ; 规定量中药材制成饮片, 置适宜煎煮器中, 加入清水适量, 浸泡 适宜时间, 加热至沸, 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 ( 约 25 30 分钟 ), 分离煎出液, 药渣再加水 适量煎煮, 按规定煎煮 2 3 次后, 合并煎出液, 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说 明 书 CN 104383328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