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肤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洁肤仪.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0546064.0 (22)申请日 2016.07.13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603822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10.26 (73)专利权人 陈春利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祥符镇 钱家塘39号 专利权人 陈璧颖 王静 陈璧萌 (72)发明人 陈春利 陈璧颖 王静 陈璧萌 (51)Int.Cl. A61H 33/02(2006.01) A47K 7/04(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206081。
2、017 U,2017.04.12, CN 105106007 A,2015.12.02, DE 202009011036 U1,2010.03.11, US 4262374 A,1981.04.21, CN 204654780 U,2015.09.23, 审查员 鲜星宇 (54)发明名称 洁肤仪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洁肤仪, 包括 外壳、 增压水泵、 密闭容器、 释气装置。 本发明采 用循环水流通路系统, 实现了在不增加气体增压 装置的前提下实现给密封容器内填充气体, 气液 混合液流在主水流通路系统与辅助水流通路系 统之间的交叉切换运行, 使得洁肤仪能连续循环 运行产生并排。
3、出微纳米气泡水, 提高了工作效 率、 节省了进气动力装置且节能环保; 通过在外 壳出水口处设置连续可调的高效释气装置, 既可 以提高释气的效率也可以使排出的微纳米气泡 水中的微纳米气泡含量可以做到连续可调; 该洁 肤仪整体结构设计合理、 管路布局简洁紧凑, 充 分利用了外壳内有限的布设空间, 节约了耗材, 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社会价值, 适合推广应 用。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5页 CN 106038228 B 2018.05.22 CN 106038228 B 1.洁肤仪,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壳、 固定设在外壳中的增压水泵 (4) 、 密闭容器 (7) 、 用于 产生微纳米气。
4、泡水的释气装置 (14) , 增压水泵 (4) 通过管路 (3) 经外壳进水口 (162) 外接到 外壳外的外水源 (1) , 增压水泵 (4) 、 密闭容器 (7) 、 释气装置 (14) 之间通过管路 (3) 连接, 释 气装置 (14) 固定连接在外壳出水口 (161) 处, 水流通过管路 (3) 从外水源 (1) 依次流经增压 水泵 (4) 、 密闭容器 (7) 、 释气装置 (14) 形成主水流通路系统, 水流通过管路 (3) 从密闭容器 (7) 依次流经增压水泵 (4) 、 释气装置 (14) 形成辅助水流通路系统, 主水流通路系统与辅助 水流通路系统之间通过控制外水源 (1) 的。
5、打开与断开的循环动作形成可相互切换的循环水 流通路系统; 水流与空气在密闭容器 (7) 内混合形成水气混合液, 水气混合液流经释气装置 (14) 产生微纳米气泡水, 微纳米气泡水从外壳出水口 (161) 排出; 所述外壳包括下壳、 通过 底部橡胶垫和背部橡胶垫将下壳盖住的上壳, 下壳的容纳空间中通过立柱固定设有固定钣 金, 增压水泵 (4) 、 密闭容器 (7) 均固定布设在固定钣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肤仪, 其特征在于: 密闭容器 (7) 的出口端设有第一出水口 (380) 和第二出水口 (390) , 第一出水口 (380) 与第二出水口 (390) 通过管路 (3) 均与释气。
6、装 置 (14) 连通; 外水源 (1) 与增压水泵 (4) 的进口端的管路 (3) 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外水源 (1) 的打开与断开的循环动作的第一电磁阀 (2) , 增压水泵 (4) 的出口端与密闭容器 (7) 的进 口端之间的管路 (3) 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 (5) 和第二电磁阀 (6) , 密闭容器 (7) 的第 二出水口 (390) 与增压水泵 (4) 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 (3) 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 (11) 和第三电磁阀 (15) , 增压水泵 (4) 的出口端与释气装置 (14) 之间的管路 (3) 上固定连接有第 四电磁阀 (13) , 密闭容器 (7) 的第一。
7、出水口 (380) 与释气装置 (14) 之间的管路 (3) 上固定连 接有第三单向阀 (12) ; 水流通过管路 (3) 从外水源 (1) 依次流经第一电磁阀 (2) 、 增压水泵 (4) 的进口端、 增压水泵 (4) 的出口端、 第一单向阀 (5) 、 第二电磁阀 (6) 、 密闭容器 (7) 的进口 端、 密闭容器 (7) 的第一出水口 (380) 、 第三单向阀 (12) 、 释气装置 (14) 形成主水流通路系 统, 水流通过管路 (3) 从密闭容器 (7) 的第二出水口 (390) 依次流经第二单向阀 (11) 、 第三电 磁阀 (15) 、 增压水泵 (4) 的进口端、 增压水泵。
8、 (4) 的出口端、 第四电磁阀 (13) 、 释气装置 (14) 形成辅助水流通路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洁肤仪, 其特征在于: 密闭容器 (7) 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 设有高液位传感器 (23) 和低液位传感器 (22) , 低液位传感器 (22) 通过检测到密闭容器 (7) 内的液位达到低液位时控制第一电磁阀 (2) 和第二电磁阀 (6) 均打开且第三电磁阀 (15) 和 第四电磁阀 (13) 均断开, 从而控制主水流通路系统的启动; 高液位传感器 (23) 通过检测到 密闭容器 (7) 内的液位达到高液位时控制第三电磁阀 (15) 和第四电磁阀 (13) 均打开且第一 电磁。
9、阀 (2) 和第二电磁阀 (6) 均断开, 从而控制辅助水流通路系统的启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洁肤仪,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空气通路系统, 外壳设有空气吸 入口 (163) , 密闭容器 (7) 的进口端固定设有容器上盖 (24) , 容器上盖 (24) 设有与空气吸入 口 (163) 相连通的进气孔 (240) , 空气通路系统包括与进气孔 (240) 连通的空气过滤器 (10) 、 与空气过滤器 (10) 连接的臭氧发生器 (9) 、 固定连接在臭氧发生器 (9) 与进气孔 (240) 之间 的管路 (3) 上的第四单向阀 (8)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洁肤仪, 其特征在于:。
10、 释气装置 (14) 包括固定套接在外壳出水 口 (161) 处的调节水阀 (19) , 调节水阀 (19) 设有用于产生微纳米气泡水的起泡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洁肤仪, 其特征在于: 起泡结构包括设在调节水阀 (19) 内壁的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6038228 B 2 水流撞击面 (19111) 、 设在调节水阀 (19) 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并将撞击到水流撞击面 (19111) 的水流导流到调节水阀 (19) 外面的出水块缝隙状通孔 (19112) , 水流流经出水块缝隙状通 孔 (19112) 产生含微纳米气泡的微纳米气泡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洁。
11、肤仪, 其特征在于: 调节水阀 (19) 包括可旋入的固定设在外 壳出水口 (161) 处的调节阀芯组件、 可旋入的固定设在调节阀芯组件中的起泡出水块 (191) , 起泡出水块 (191) 包括可旋入的固定设在调节阀芯组件中的出水块接头 (1912) 、 与 出水块接头 (1912) 连为一体的出水块出水头部 (1911) , 水流撞击面 (19111) 设置于出水块 出水头部 (1911) 的内壁, 出水块缝隙状通孔 (19112) 设置于出水块出水头部 (1911) 的内壁 与外壁之间并将撞击到水流撞击面 (19111) 的水流导流到出水块出水头部 (1911) 外面。 8.根据权利要求。
12、7所述的洁肤仪, 其特征在于: 出水块出水头部 (1911) 设有凹槽 (19113) 。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洁肤仪, 其特征在于: 调节阀芯组件包括可旋入的固定设 在外壳出水口 (161) 处的旋转内座 (198) 、 固定套设于旋转内座 (198) 中的旋转外座 (192) 、 可拧动的套接在旋转内座 (198) 与旋转外座 (192) 之间的旋钮 (193) 、 可旋转的固定套设于 旋钮 (193) 中的旋转块 (195) 、 可旋转的固定套设于旋转块 (195) 中的旋转阀芯 (196) 、 固定 套设于旋转内座 (198) 中的固定阀芯 (197) , 旋转块 (195) 。
13、通过橡胶垫 (194) 可旋转的固定套 设于旋钮 (193) 中, 旋转块 (195) 设有与旋转块 (195) 连为一体的限位块 (1950) , 旋转内座 (198) 设有作为限位块 (1950) 旋转时的活动空间的限位孔 (1980) , 通过限位块 (1950) 卡入 限位孔 (1980) 将旋钮 (193) 及旋转外座 (192) 套接于旋转内座 (198) 中, 出水块接头 (1912) 固定套接于旋转外座 (192) 中; 旋转阀芯 (196) 与固定阀芯 (197) 紧贴被夹牢在旋转块 (195) 与旋转内座 (198) 之间, 旋转阀芯 (196) 设有开口 (1960) ,。
14、 固定阀芯 (197) 设有与出水块缝隙 状通孔 (19112) 相匹配且能将水流精确导流进入出水块缝隙状通孔 (19112) 的固定阀芯缝 隙状通孔 (1970) , 通过旋转阀芯 (196) 相对于固定阀芯 (197) 的旋转来调节固定阀芯缝隙状 通孔 (1970) 在开口 (1960) 处的大小, 从而控制水流从固定阀芯 (197) 流出到旋转阀芯 (196) 的流量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洁肤仪, 其特征在于: 密闭容器 (7) 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 下方向相对应的上卡口 (420) 和下卡口 (400) , 高液位传感器 (23) 和低液位传感器 (22) 分别 固定设置。
15、于上卡口 (420) 和下卡口 (400) 中, 上卡口 (420) 和下卡口 (400) 之间的内壁设有卡 槽 (70) , 密闭容器 (7) 通过卡槽 (70) 可插入的固定设有液体隔板 (41) , 液体隔板 (41) 与密闭 容器 (7) 之间形成连通管腔, 连通管腔的顶部为液体隔板的顶部与密闭容器 (7) 的顶部形成 的进气通道, 连通管腔的底部为液体隔板 (41) 的底部与密闭容器 (7) 的底部形成的进液通 道。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6038228 B 3 洁肤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洁肤仪,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溶气气浮原理产生微纳米气泡的微。
16、纳 米气泡洁肤仪。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 微纳米技术不断创新进步, 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自身的养生健康和美容美白等方面的洁 肤保健。 微纳米气泡技术恰恰是可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美容方面的需求。 微纳米气泡技术洁 肤的技术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皮肤的清洁一般采用香皂、 洗面奶、 沐浴液等化学 物质进行清洁, 而这些方法仅仅能做到表面清洁的作用, 很难作用的皮肤的深处, 同时还将 一些化学物质残留在人体皮肤表面, 对皮肤造成伤害。 而本发明应用溶气气浮原理: 利用水 在不同压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 在加压或者负压条。
17、件下使水中产生微气泡; 具体则是利 用微纳米气泡体积小 (大部分气泡直径小于10微米) 、 表面带电荷, 具备生物捕捉性能的特 点, 微纳米气泡能够进入到毛孔内部将毛孔内的有机物 (主要是油脂、 污垢等) 吸附并带出, 从而达到深层清洁皮肤的效果。 0003 皮肤深层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构成皮肤的架构, 决定着皮肤的韧性和弹性, 随 着年龄的增长、 环境等因素, 纤维网变得松散, 皮肤的外观和性状发生改变, 胶原降解加速 而合成减慢, 成人皮肤胶原含量每年降低 %, 是产生皱纹皮肤松弛的主要因素。 而本发明则 可以在微纳米气泡进入毛孔后因破裂而释放出水分及氧气, 同时也产生较高氧化电位的羟 基。
18、自由基, 释放出来的水分及氧气可以在深层对体表细胞进行补充, 同时羟基又具备较好 的杀菌功效, 从而达到加速合成胶原, 减缓皮肤纤维网松散, 维持弹性纤维弹性, 达到减缓 皮肤松弛之目的。 0004 目前, 具有美容美白功能的洁肤产品主要包括直接作用于皮肤的化妆品和采用洁 肤设备或装置。 而直接作用于皮肤的化妆品由化学物质合成而成, 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副 作用, 长期使用容易引发其他慢性疾病。 现有的洁肤设备或装置主要包括采用蒸汽方式的 洁肤仪、 喷雾方式的洁肤仪, 在使用过程中, 只能简单的进行熏蒸, 洁肤效果和效率均较低, 洁肤体验较差甚至易出现烫伤等情况, 耗热巨大而热量浪费严重, 也不。
19、利于节能减排, 并且 浪费时间和精力。 现有洁肤设备或装置主要存在如下缺点: 一是虽然也采用内部水流通路 系统产生水流通路流出以供洁肤使用, 但水流通路系统都采用从外水源向洁肤设备或装置 内射入水并将密封容器内的水气混合液再从内部排出以供洁肤使用, 也即水流通路系统仅 仅只有一路水流通路, 而无法实现连续进气, 当密闭容器内的气体消耗完后再也无法产生 微纳米气泡水, 或者将密闭容器的水排空后再进水, 其过程是间断的, 因而对使用者来说体 验感非常差; 而本发明通过主水流通路和辅助水流通路两路之间可相互切换循环工作而形 成可不断循环进水、 进气并且也可以连续出水, 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二是采。
20、用蒸汽方 式、 喷雾方式的洁肤设备或装置, 在使用过程中, 只能简单的进行熏蒸, 而不能从洁肤设备 或装置产生微纳米气泡水进行洁肤, 洁肤效果和效率均较低, 洁肤体验较差甚至易出现烫 说 明 书 1/10 页 4 CN 106038228 B 4 伤等情况, 耗热巨大而热量浪费严重, 也不利于节能减排, 并且浪费时间和精力; 三是现有 的洁肤设备或装置在机壳出水口处缺少专门用于产生微纳米气泡水的释气装置或释气结 构的设计或者使用气泡效率较低的释气装置或释气结构, 使得现有的洁肤设备或装置在使 用过程中在机壳出水口处不能较好的产生微纳米气泡水用于洁肤使用, 从而洁肤效果较 差、 效率较低; 四是。
21、现有的洁肤设备或装置内部的储水容器缺少可准确测量容器内动荡液 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构, 使得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准确测量到流经洁肤设备或装置内部的液位 信息, 从而对内部液位进行有效的控制; 五是现有的洁肤设备或装置有些采用文丘里管实 现进气, 当密闭容器内进出水逐渐达到平衡时, 文丘里管的喉口部分不再存在负压而逐渐 消失, 气体不再进入密闭容器, 除非将密闭容器排空后重新注水或者在进气部分增加动力 设备 (如气泵) 强制通入气体, 这意味着该装置要么不能连续运行, 导致使用时间有限制, 要 么增加了气体动力设备从而增大了成本。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
22、一种采用两个可相互切换 循环工作的主水流通路系统与辅助水流通路系统形成可连续出水的水流通路系统的洁肤 仪。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 洁肤仪, 包括外壳、 固定设在外壳中的增压水泵、 密闭容器、 用于产生微纳米气泡 水的释气装置, 增压水泵通过管路经外壳进水口外接到外壳外的外水源, 增压水泵、 密闭容 器、 释气装置之间通过管路连接, 释气装置固定连接在外壳出水口处, 水流通过管路从外水 源依次流经增压水泵、 密闭容器、 释气装置形成主水流通路系统, 水流通过管路从密闭容器 依次流经增压水泵、 释气装置形成辅助水流通路系统, 主水流通路系统与。
23、辅助水流通路系 统之间通过控制外水源的打开与断开的循环动作形成可相互切换的循环水流通路系统; 水 流与空气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形成水气混合液, 水气混合液流经释气装置产生微纳米气泡 水, 微纳米气泡水从外壳出水口排出。 0008 采用两个可相互切换循环工作的主水流通路系统与辅助水流通路系统形成循环 水流通路系统, 通过在主水流通路系统与辅助水流通路系统的管路上设置电磁阀和单向阀 的组合控制, 实现了在不增加气体增压装置的前提下气液混合液流在主水流通路系统与辅 助水流通路系统之间的交叉切换运行, 使得洁肤仪能连续循环运行产生并持续不断的排出 微纳米气泡水,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节能环保; 通过主水流。
24、通路和辅助水流通路两路之 间可相互切换循环工作而形成可不断循环进水、 进气并且也可以连续出水, 提高了使用者 的体验感; 通过在外壳出水口处设置连续可调的高效释气装置, 使得微纳米气泡水中的过 饱和气体释放的更加充分及更高的气泡产生量, 既大大增强了释气效果, 又可以对气泡产 生量进行连续可调。 0009 作为优选, 密闭容器的出口端设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第一出水口与第二 出水口通过管路均与释气装置连通; 外水源与增压水泵的进口端的管路上固定连接有用于 控制外水源的打开与断开的循环动作的第一电磁阀, 增压水泵的出口端与密闭容器的进口 端之间的管路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电磁阀,。
25、 密闭容器的第二出水口与增压 水泵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三电磁阀, 增压水泵的出口端 说 明 书 2/10 页 5 CN 106038228 B 5 与释气装置之间的管路上固定连接有第四电磁阀, 密闭容器的第一出水口与释气装置之间 的管路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单向阀; 水流通过管路从外水源依次流经第一电磁阀、 增压水泵 的进口端、 增压水泵的出口端、 第一单向阀、 第二电磁阀、 密闭容器的进口端、 密闭容器的第 一出水口、 第三单向阀、 释气装置形成主水流通路系统, 水流通过管路从密闭容器的第二出 水口依次流经第二单向阀、 第三电磁阀、 增压水泵的进口端、 增压水泵的出口端。
26、、 第四电磁 阀、 释气装置形成辅助水流通路系统。 0010 通过两组电磁阀及其对应的单向阀的配合, 实现了气液混合液流在主水流通路系 统与辅助水流通路系统之间的交叉切换运行, 使得洁肤仪能连续循环运行产生并排出微纳 米气泡水。 0011 作为优选, 密闭容器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设有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 低液位传感器通过检测到密闭容器内的液位达到低液位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均打开且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断开, 从而控制主水流通路系统的启动; 高液位传感 器通过检测到密闭容器内的液位达到高液位时控制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打开且第 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断开, 从而控制辅助水流。
27、通路系统的启动; 其中, 低液位和高液位 分别定义为低于密闭容器四分之三高度的液位和高于密闭容器四分之三高度的液位。 0012 本发明的洁肤仪在工作过程中, 由于水从密闭容器的进口端流入密闭容器的同时 水也从密闭容器的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流出, 而水流与空气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形成水 气混合液, 则可以认为水在连续流入与流出密闭容器的过程中, 密闭容器内的液位其实是 一种动态液位, 而以密闭容器的四分之三高度作为低液位和高液位的界限, 是本发明经过 长期实践之后取得的一个较佳的液位界限值。 当然, 本发明依然可以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实 际情况 (如用户要求) , 分别通过低液位传感器和高液位传感器的。
28、测量控制来自由确定低液 位和高液位的液位界限值。 0013 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的组合设置, 通过对密闭容器内的液位的智能控 制, 从而实现了主水流通路系统与辅助水流通路系统之间的交叉切换运行的智能控制。 0014 作为优选, 还包括空气通路系统, 外壳设有空气吸入口, 密闭容器的进口端固定设 有容器上盖, 容器上盖设有与空气吸入口相连通的进气孔, 空气通路系统包括与进气孔连 通的空气过滤器、 与空气过滤器连接的臭氧发生器、 固定连接在臭氧发生器与进气孔之间 的管路上的第四单向阀。 当由主水流通路系统切换到辅助水流通路系统运行时, 外面空气 因密闭容器内液位的下降而被动的吸入密闭容器中,。
29、 从而保证了外面空气通入密闭容器 内。 0015 作为优选, 释气装置包括固定套接在外壳出水口处的调节水阀, 调节水阀设有用 于产生微纳米气泡水的起泡结构。 0016 作为优选, 起泡结构包括设在调节水阀内壁的水流撞击面、 设在调节水阀的内壁 与外壁之间并将撞击到水流撞击面的水流导流到调节水阀外面的出水块缝隙状通孔, 水流 流经出水块缝隙状通孔产生含微纳米气泡的微纳米气泡水。 出水块缝隙状通孔, 有助于水 流通过时形成瀑布状射流并冲击到水流撞击面上, 大大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产生效率和 流动效果。 本发明中, 出水块缝隙状通孔的外形为弧线形或S形或W形或蜂窝形或锯齿形, 能 取得较好的水流射流。
30、效果, 从而进一步提高水流在水流撞击面撞击并射流流经出水块缝隙 状通孔后微纳米气泡水的产生效率和流动效果。 说 明 书 3/10 页 6 CN 106038228 B 6 0017 作为优选, 调节水阀包括可旋入的固定设在外壳出水口处的调节阀芯组件、 可旋 入的固定设在调节阀芯组件中的起泡出水块, 起泡出水块包括可旋入的固定设在调节阀芯 组件中的出水块接头、 与出水块接头连为一体的出水块出水头部, 水流撞击面设置于出水 块出水头部的内壁, 出水块缝隙状通孔设置于出水块出水头部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并将撞击 到水流撞击面的水流导流到出水块出水头部外面。 调节水阀的阀芯是特殊设计的缝隙状通 孔为弧线形或。
31、S形或W形或蜂窝形或锯齿形, 起到了改善射流的功效。 0018 作为优选, 出水块出水头部设有凹槽, 使得将出水块出水头部向里拧入或向外拧 出时更便利, 也更省力。 0019 作为优选, 调节阀芯组件包括可旋入的固定设在外壳出水口处的旋转内座、 固定 套设于旋转内座中的旋转外座、 可拧动的套接在旋转内座与旋转外座之间的旋钮、 可旋转 的固定套设于旋钮中的旋转块、 可旋转的固定套设于旋转块中的旋转阀芯、 固定套设于旋 转内座中的固定阀芯, 旋转块通过橡胶垫可旋转的固定套设于旋钮中, 旋转块设有与旋转 块连为一体的限位块, 旋转内座设有作为限位块旋转时的活动空间的限位孔, 通过限位块 卡入限位孔将。
32、旋钮及旋转外座套接于旋转内座中, 出水块接头固定套接于旋转外座中; 旋 转阀芯与固定阀芯紧贴被夹牢在旋转块与旋转内座之间, 旋转阀芯设有开口, 固定阀芯设 有与出水块缝隙状通孔相匹配且能将水流精确导流进入出水块缝隙状通孔的固定阀芯缝 隙状通孔, 通过旋转阀芯相对于固定阀芯的旋转来调节固定阀芯缝隙状通孔在开口处的大 小, 从而控制水流从固定阀芯流出到旋转阀芯的流量大小。 固定阀芯缝隙状通孔为弧线形 或S形或W形或蜂窝形或锯齿形, 固定阀芯缝隙状通孔为若干个, 若干个固定阀芯缝隙状通 孔以固定阀芯中心为轴线对称设置, 起到了改善射流的功效。 旋转阀芯和固定阀芯的相对 运动可以改变出水量的大小及射流。
33、的速度, 因而能够起到调节的作用。 固定阀芯缝隙状通 孔设置成弧线形或S形或W形或蜂窝形或锯齿形, 能取得较好的水流射流效果, 从而进一步 提高水流在水流撞击面撞击并射流流经出水块缝隙状通孔及固定阀芯缝隙状通孔后微纳 米气泡水的产生效率和流动效果。 出水块缝隙状通孔与固定阀芯缝隙状通孔的组合配置, 进一步加强了水流的射流效果,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产生效率和流动效果。 0020 本发明起泡工作原理如下: 高压饱和液流从旋转内座内流入固定阀芯, 再通过旋 转阀芯后形成瀑布状射流, 该瀑布状射流在撞击到起泡出水块的出水块出水头部内壁的水 流撞击面后在水流撞击面完成释气, 即在通过旋转阀芯。
34、后由于压力得到骤减, 过饱和的气 体分子重新结合为微纳米气泡, 而剧烈的撞击及分子间的对撞更容易高效产生大量气泡, 水气混合液从起泡出水块的出水块出水头部内向外排出后进入旋转外座完成释气过程。 0021 作为优选, 密闭容器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下方向相对应的上卡口和下卡口, 高液位传感器和低液位传感器分别固定设置于上卡口和下卡口中, 上卡口和下卡口之间的 内壁设有卡槽, 密闭容器通过卡槽可插入的固定设有液体隔板, 液体隔板与密闭容器之间 形成连通管腔, 连通管腔的顶部为液体隔板的顶部与密闭容器的顶部形成的进气通道, 连 通管腔的底部为液体隔板的底部与密闭容器的底部形成的进液通道。 卡槽的设置。
35、, 使得液 体隔板能方便的插入卡槽中; 液体隔板的设置, 充分利用了密闭容器内部空间通过液体隔 板将震荡液面和连通管中的液体进行隔离, 起到了隔挡震荡液位的作用。 0022 本发明的主水流通路系统与辅助水流通路系统之间的交叉切换运行具体工作如 下: 说 明 书 4/10 页 7 CN 106038228 B 7 0023 主水流通路系统的工作: 启动增压水泵后, 当低液位传感器检测密闭容器内的液 位到达低液位时, 则第一电磁阀、 第二电磁阀均打开, 并且第三电磁阀、 第四电磁阀均断开, 增压水泵通过接入外水源对密闭容器进行喷水, 而此时通过控制设置使得进水量大于出水 量, 随着液位的上升, 密。
36、闭容器内密封的空气柱受到的压力逐渐上升, 当进水量和出水量达 到平衡时, 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压力达到最大值, 此时气体溶解度也达到最大, 从密闭容器中 流出的水的溶解度也达到该压力下的饱和值, 当密闭容器内流出的水流通过释气装置时, 将过饱和的气体释放出来, 向外产生微纳米气泡水。 0024 辅助水流通路系统的工作: 启动增压水泵后, 当高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密闭容器内 的液位达到在高液位时, 则第一电磁阀、 第二电磁阀均断开, 此时外水源停止向增压水泵供 水, 同时第三电磁阀、 第四电磁阀均打开, 通过增压水泵将密闭容器里的水抽出, 输送至释 气装置来产生微纳米气泡水; 与此同时, 空气通路系统中。
37、的第四单向阀打开, 外面空气吸入 密闭容器中。 0025 本发明的洁肤仪, 外壳包括下壳、 通过底部橡胶垫和背部橡胶垫将下壳盖住的上 壳, 下壳的容纳空间中通过立柱固定设有固定钣金, 增压水泵、 密闭容器、 第一电磁阀、 第二 电磁阀、 第三电磁阀、 第四电磁阀、 高液位传感器、 低液位传感器、 臭氧发生器及管路均固定 布设在固定钣金上, 固定钣金固定设有与增压水泵连接的高压包, 高压包为增压水泵提供 高压来源; 固定钣金固定连接有电磁阀座, 第一电磁阀、 第二电磁阀、 第三电磁阀、 第四电磁 阀均固定设在电磁阀座上; 外壳进水口、 外壳出水口并排设置于下壳下部, 外壳进水口处固 定设有外壳进。
38、水口接头, 以方便将外水源的水接入洁肤仪; 外壳进水口与增压水泵之间通 过管路固定连接有水过滤器, 水过滤器固定设有水过滤旋钮; 空气过滤器固定设有气体过 滤旋钮; 增压水泵通过水泵垫固定设在下壳中, 增压水泵固定设有温度传感器; 下壳固定设 有适配器, 适配器固定连接有充电公座, 充电公座固定设在下壳背面; 上壳固定设有PCB板、 显示面板, PCB板与显示面板连接; 密闭容器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密闭容器连为一体的上 限位筋条和下限位筋条, 上卡口和下卡口分别设置于上限位筋条和下限位筋条中; 密闭容 器底部固定连接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出水口接头和第二出水口接头, 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 口分别设在。
39、第一出水口接头和第二出水口接头中; 容器上盖通过密封垫将密闭容器密封, 容器上盖、 密封垫、 密闭容器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 容器上盖顶部固定设有上盖进水口接 头, 上盖进水口接头设有通过管路与增压水泵相连通的上盖进水口, 增压水泵喷出的流水 从上盖进水口喷入密闭容器中。 第一出水口接头、 第二出水口接头、 上盖进水口接头均为快 拧式接头或快插式接头, 便于对密闭容器的装拆、 维护等日常操作。 0026 本发明依据亨利定律:“在等温等压下, 某种挥发性溶质 (如气体) 在溶液中的溶解 度与液面上该溶质的平衡压力成正比” 进行溶气。 本发明应用溶气气浮原理: 利用水在不同 压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
40、, 在加压或者负压条件下使水中产生微气泡; 具体则是利用微纳 米气泡体积小 (大部分气泡直径小于10微米) 、 表面带电荷, 具备生物捕捉性能的特点, 微纳 米气泡能够进入到毛孔内部将毛孔内的有机物 (主要是油脂、 污垢等) 吸附并带出, 从而达 到深层清洁皮肤的效果。 0027 微纳米气泡具有上升速度慢、 自身增压溶解的特点, 使得微纳米气泡在缓慢的上 升过程中逐步缩小成纳米级, 最后消减湮灭溶入水中, 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气体 (空气、 氧气、 臭氧、 二氧化碳等) 在水中的溶解度。 对于普通气泡, 气体的溶解度往往受环境压力的影响 说 明 书 5/10 页 8 CN 106038228 B 。
41、8 和限制存在饱和溶解度。 在标准环境下, 气体的溶解度很难达到饱和溶解度以上。 而微纳米 气泡由于其内部的压力高于环境压力, 使得以大气压为假定条件计算的气体过饱和溶解条 件得以打破。 0028 本发明专利的洁肤仪采用微纳米气泡及臭氧发生技术, 以更健康的方式达到深度 清洁皮肤、 健康美肤、 健康美体之目的, 让人们更少的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妆用品, 同时也 减少有害化学制品对环境的排放及污染。 0029 本发明专利的洁肤仪利用设置于出水口的释气装置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水对人体 体表及皮肤毛孔内的油脂、 污垢等有机物质吸附后排出至水中, 从而达到对人体皮肤深度 清洁的目的。 此外, 本本发明专利还。
42、具备改善水质、 对表皮细胞进行部分水分及氧气补充、 杀菌消毒、 吸附异味的功效。 0030 本发明专利的洁肤仪可以实现的技术效果如下: 0031 (1) 深度卸妆: 能深入毛孔清洁的洁面功效, 对皮肤表面油脂、 污垢、 化妆品清洁率 达到99.51%。 0032 (2) 收缩毛孔: 微纳米气泡可以深入毛孔内部, 通过微爆裂与振动, 利用其生物捕 捉性能将顽固污垢带出毛孔, 从而减少毛孔内壁的污垢, 使毛孔更健康, 起到缩小毛孔直径 的作用。 0033 (3) 防痘控油: 微纳米气泡深入毛孔并带走毛孔中的顽固污垢, 破坏细菌生长的温 床, 降低了青春痘的发生几率, 使其拥有防治青春痘的效果; 而。
43、皮肤产油的主要原因是皮肤 缺水, 皮肤需要油脂来保护水分的流失, 微纳米气泡中超高的含氧量能起到缩水的作用, 抑 制皮肤油脂分泌。 0034 (4) 补水美白: 微纳米气泡水可以打开毛孔通道, 实现深层补水, 同时因深层污垢 被清理, 可以起到淡化色素, 改善肤色暗沉, 起到美白之功效。 0035 (5) 活肤抗老: 微纳米气泡水中的氧气含量是普通水的数倍, 通过毛孔渗透起到促 进细胞活力的作用, 达到皮肤抗衰老的效果。 0036 (6) 辅助护肤品吸收: 微纳米气泡水在将皮肤深层清理后, 毛孔畅通, 更有利于护 肤产品的吸收。 0037 (7) 能大大减少香皂、 沐浴液等化学产品的使用或清除。
44、该类化学产品在人体上的 残留。 0038 (8) 具有杀菌消毒、 消除异味、 除口臭、 改善牙结石的功效。 0039 (9) 能改善水质, 削弱水中氯化合物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0040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 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采用两个可相互切换循 环工作的主水流通路系统与辅助水流通路系统形成循环水流通路系统, 通过在主水流通路 系统与辅助水流通路系统的管路上设置电磁阀和单向阀的组合控制, 实现了在不增加气体 增压装置的前提下气液混合液流在主水流通路系统与辅助水流通路系统之间的交叉切换 运行, 使得洁肤仪能连续循环运行产生并排出微纳米气泡水, 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省了进气 动力装置。
45、且节能环保, 并通过主水流通路和辅助水流通路两路之间可相互切换循环工作而 形成可不断循环进水、 进气并且也可以连续出水, 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通过在外壳出水 口处设置连续可调的高效释气装置, 既可以提高释气的效率也可以使排出的微纳米气泡水 中的微纳米气泡含量可以做到连续可调; 又通过在密闭容器中设置隔板和智能非接触式液 说 明 书 6/10 页 9 CN 106038228 B 9 位传感器, 实现了准确测量密闭容器中较大幅度动荡液面的实际液位, 从而为水流通路系 统提供了准确的控制信息; 并且该洁肤仪不仅具有深度清洁皮肤的使用价值, 还具有较高 的节能减排的社会价值, 同时整体结构设计合。
46、理、 管路布局简洁紧凑, 充分利用了外壳内有 限的布设空间, 节约了耗材, 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41 图1为本发明洁肤仪中的液流流动实施例的流程图。 0042 图2为本发明洁肤仪中主水流通路系统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0043 图3为本发明洁肤仪中辅助水流通路系统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0044 图4为本发明洁肤仪整体外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0046 图6为图4中拆除上壳、 显示面板及PCB板的洁肤仪内部布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7为本发明调节水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8为图7的爆炸图。 0049 图9为图7的剖视图。 0050 。
47、图10为本发明起泡出水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11为本发明旋转块与旋转阀芯装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12为本发明固定阀芯与旋转阀芯装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13为本发明固定阀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4为本发明密闭容器实施例的爆炸图。 0055 图15为本发明密闭容器拆除上盖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57 洁肤仪, 如图1-15所示, 包括外壳、 固定设在外壳中的增压水泵4、 密闭容器7、 用于 产生微纳米气泡水的释气装置14, 增压水泵4通过管路3经外壳进水口162外接。
48、到外壳外的 外水源1, 增压水泵4、 密闭容器7、 释气装置14之间通过管路3连接, 释气装置14固定连接在 外壳出水口161处, 水流通过管路3从外水源1依次流经增压水泵4、 密闭容器7、 释气装置14 形成主水流通路系统, 水流通过管路3从密闭容器7依次流经增压水泵4、 释气装置14形成辅 助水流通路系统, 主水流通路系统与辅助水流通路系统之间通过控制外水源1的打开与断 开的循环动作形成可相互切换的循环水流通路系统; 水流与空气在密闭容器7内混合形成 水气混合液, 水气混合液流经释气装置14产生微纳米气泡水, 微纳米气泡水从外壳出水口 161排出。 0058 本实施例中, 密闭容器7的出口。
49、端设有第一出水口380和第二出水口390, 第一出水 口380与第二出水口390通过管路3均与释气装置14连通; 外水源1与增压水泵4的进口端的 管路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外水源1的打开与断开的循环动作的第一电磁阀2, 增压水泵4 的出口端与密闭容器7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3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电磁阀 6, 密闭容器7的第二出水口390与增压水泵4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3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 单向阀11和第三电磁阀15, 增压水泵4的出口端与释气装置14之间的管路3上固定连接有第 说 明 书 7/10 页 10 CN 106038228 B 10 四电磁阀13, 密闭容器7的第一出水口380与释气装置14之间的管路3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单 向阀12; 水流通过管路3从外水源1依次流经第一电磁阀2、 增压水泵4的进口端、 增压水泵4 的出口端、 第一单向阀5、 第二电磁阀6、 密闭容器7的进口端、 密闭容器7的第一出水口380、 第三单向阀12、 释气装置14形成主水流通路系统, 水流通过管路3从密闭容器7的第二出水 口390依次流经第二单向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