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006257.8 (22)申请日 2017.10.25 (71)申请人 杨莉 地址 233600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城关镇 建新二巷35-2户 (72)发明人 杨莉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科颍专利事务 所 34108 代理人 孟力 (51)Int.Cl. A61K 36/896(2006.01) A61K 9/06(2006.01) A61P 17/00(2006.01) A61P 17/04(2006.01) A61K 35/60(2006.01) (5。
2、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 及其制备方法, 它主要是由榕须、 酸模、 重楼、 丁 公藤、 大飞扬、 大青根、 山芝麻、 小连翘、 天名精、 天浆壳、 五眼果树皮、 瓦草、 牛含水、 水蔓青、 蜈蚣 草、 古山龙、 节节花、 龙眼叶、 白云花根、 白杨树 皮、 狗屎花、 金橘根、 胡桐泪、 柽柳、 南天竹子、 荭 草、 骆驼蓬、 莕菜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 本发 明具有祛风清热、 活血解毒、 降火化痰的功能, 用 于治疗神经性皮炎见效快, 疗效好。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CN 107551116 A 2018.0。
3、1.09 CN 107551116 A 1.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成: 榕须15-25克、 酸模25-35克、 重楼7-12克、 丁公藤3-9克、 大飞扬7-12克、 大青根25-35 克、 山芝麻10-20克、 小连翘25-35克、 天名精10-20克、 天浆壳7-12克、 五眼果树皮10-20克、 瓦草10-20克、 牛含水25-35克、 水蔓青25-35克、 蜈蚣草15-25克、 古山龙10-20克、 节节花25- 35克、 龙眼叶25-35克、 白云花根7-12克、 白杨树皮25-35克、 狗屎花25-35克、 金橘根7-12克、 胡桐。
4、泪7-12克、 柽柳7-12克、 南天竹子7-12克、 荭草25-35克、 骆驼蓬7-12、 莕菜10-20克、 盐 麸子10-20克、 莙荙菜25-35克、 莎草25-35克、 猴子鱼55-65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 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 榕须20克、 酸模30克、 重楼9克、 丁公藤6克、 大飞扬9克、 大青根30克、 山芝麻15克、 小连 翘30克、 天名精15克、 天浆壳9克、 五眼果树皮15克、 瓦草15克、 牛含水30克、 水蔓青30克、 蜈 蚣草20克、 古山龙15克、 节节花30克、 龙眼叶30克、 白云花根9克、 白杨树皮30克、 狗屎花30 克、 金橘根9克。
5、、 胡桐泪9克、 柽柳9克、 南天竹子9克、 荭草30克、 骆驼蓬9克、 莕菜15克、 盐麸子 15克、 莙荙菜30克、 莎草30克、 猴子鱼60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下列步骤: (一) 备料 (1) 榕须: 全年可采, 割下气根, 扎成小把, 晒干; (2) 酸模: 夏、 秋季采收, 晒干; (3) 重楼: 除去须根, 洗净, 干燥; (4) 丁公藤: 全年可采, 洗净切成段, 隔水蒸2-4小时, 晒干; (5) 大飞扬草: 夏、 秋间采收, 晒干; (6) 大青根: 取原药材, 除去杂质, 洗净, 切碎, 干燥; (7) 山芝麻: 6月前采其。
6、全株, 切段, 晒干; (8) 小连翘: 6-8月采收; (9) 天名精: 拣净杂质, 晒干; (10) 天浆壳: 剪去果柄, 除去种子及绒毛; (11) 五眼果树皮: 全年可采, 洗净, 切段, 晒干; (12) 瓦草: 秋季采, 除去须根, 洗净晒干; (13) 牛含水: 果期采收, 晒干; (14) 水蔓青: 拣净杂质, 晒干; (15) 蜈蚣草: 全年可采; (16) 古山龙: 秋季采集, 洗净, 切片, 晒干; (17) 节节花: 夏季采收, 晒干; (18) 龙眼叶: 全年可采; (19) 白云花根: 秋季采挖, 洗净切片, 晒干; (20) 白杨树皮: 春季采挖; (21) 狗屎。
7、花: 拣净杂质, 晒干; (22) 金橘根: 拣净杂质, 晒干; (23) 胡桐泪: 拣净杂质, 晒干; (24) 柽柳: 拣去杂质, 去梗, 喷润后切段, 晒干;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551116 A 2 (25) 南天竹子: 秋季果实成熟时或至次年春季采收, 晒干; (26) 荭草: 晚秋霜后, 连根挖取, 洗净, 根、 茎切成小块, 晒干; (27) 骆驼蓬: 夏、 秋割取全草, 切段, 晒干; (28) 莕菜: 拣净杂质, 晒干; (29) 盐麸子: 拣净杂质, 晒干; (30) 莙荙菜: 拣净杂质, 晒干; (31) 莎草: 拣去杂质, 除去残茎, 洗净,。
8、 切段, 晒干; (32) 猴子鱼: 夏秋采叶, 鲜用或晒干; 根或全株, 四季可采, 洗净切片晒干。 (二) 制备 (1) 将炮制好的榕须、 酸模、 重楼、 丁公藤、 大飞扬、 大青根、 山芝麻、 小连翘、 天名精、 天 浆壳、 五眼果树皮、 瓦草、 牛含水、 水蔓草、 蜈蚣草、 古山龙、 节节花、 龙眼叶、 白云花根、 白杨 树皮、 狗屎花、 金橘根、 胡桐泪、 柽柳、 南天竹子、 荭草、 骆驼蓬、 莕菜、 盐麸子、 莙荙菜、 莎草、 猴子鱼磨成粗药粉; (2) 取猪油300克置于煎药容器内, 武火煮沸12分钟, 加入上述磨碎的粗药粉煮至药渣 全黑色时, 过滤去除药渣, 改为文火煎煮80分。
9、钟再加入蜂蜡60克, 混合搅拌均匀, 制成膏剂; (3) 把上述膏剂装入瓷瓶内, 埋二尺深的土坑里一个月后取出即得药膏。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551116 A 3 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属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 0002 神经性皮炎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中医则认为 神经性皮炎与风湿蕴阻、 肝郁化火、 血虚风燥有关。 由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 因此人们对有 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 至今为止, 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的有关 报道。 发明内容 。
10、0003 本发明人在祖传药方的基础上, 再加以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 终于研究出有效治 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 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药组合药物。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榕须、 酸模、 重楼、 丁公藤、 大飞扬、 大青根、 山芝麻、 小连翘、 天 名精、 天浆壳、 五眼果树皮、 瓦草、 牛含水、 水蔓青、 蜈蚣草、 古山龙、 节节花、 龙眼叶、 白云花 根、 白杨树皮、 狗屎花、 金橘根、 胡桐泪、 柽柳、 南天竹子、 荭草、 骆驼蓬、 莕菜、 盐麸子、 莙荙 菜、 莎草、。
11、 猴子鱼进行组合制备的, 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 从而能 够有效治疗神经性皮炎。 其中选用榕须是因为其性味苦涩, 平, 有祛风清热, 活血解毒的功 能, 治流感, 百日咳, 麻疹不透, 扁桃体炎, 眼结膜炎, 痧气腹痛, 风湿骨痛, 鼻衄, 血淋, 跌打 损伤。 选用酸模是因为其性味酸, 寒, 有清热, 利尿, 凉血, 杀虫的功能, 治热痢, 淋病, 小便不 通, 吐血, 恶疮, 疥癣。 选用重楼是因为其性味苦, 微寒, 有小毒, 归肝经, 有清热解毒, 消肿止 痛, 凉肝定惊的功能, 治疔疮痈肿, 咽喉肿痛, 毒蛇咬伤, 跌扑伤痛, 惊风抽搐。 选用丁公藤是 因为其性味辛。
12、, 温, 有毒, 有解表发汗, 驱风湿, 除痹痛, 消肿止痛的功能, 治风湿痹痛, 半身 不遂, 跌打肿痛。 选用大飞扬是因为其性味苦涩, 平, 有清热润肺, 敛阴安神, 除湿, 杀虫的功 能, 治百日咳, 心悸失眠, 盗汗遗精, 瘰疬, 湿疹, 疥癣。 选用大青根是因为其性味苦, 寒, 有清 热, 解毒, 祛风, 除湿的功能, 治乙脑, 流脑, 感冒高热, 头痛, 肠炎, 痢疾, 黄疸, 齿痛, 鼻衄, 咽 喉肿痛。 选用山芝麻是因为其性味辛微苦, 凉, 有解表清热, 消肿解毒的功能, 治感冒发热、 头痛、 口渴, 痄腮, 麻疹, 痢疾, 肠炎, 痈肿, 瘰疬, 疮毒, 湿疹, 痔疮。 选用。
13、小连翘是因为其性味 辛, 平, 无毒, 有活血, 止血, 调经, 通乳, 消肿, 止痛的功能, 治吐血, 衄血, 子宫出血, 月经不 调, 乳汁不通, 疖肿, 跌打损伤, 创伤出血。 选用天名精是因为其性味辛, 寒, 入肝、 肺经, 有祛 痰, 清热, 破血, 止血, 解毒, 杀虫的功能, 治乳蛾, 喉痹, 疟疾, 急性肝炎, 急慢惊风, 虫积, 血 瘕, 衄血, 血淋, 疔肿疮毒, 皮肤痒疹。 选用天浆壳是因为其性味咸, 平, 有清肺化痰的功能, 治咳嗽痰多, 肺风痰喘, 百日咳, 惊癎, 麻疹不透。 选用五眼果树皮是因为其性味酸, 寒, 治疮 疡, 汤火伤, 阴囊湿疹。 选用瓦草是因为其性。
14、味辛苦, 凉, 有毒, 有清热, 止痛, 利尿通淋的功 能, 治肺热咳嗽, 风湿骨痛, 腹痛, 外伤疼痛, 淋病。 选用牛含水是因为其治老年慢性气管炎,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7551116 A 4 小儿肺炎, 支气管炎, 扁桃体炎, 急性乳腺炎, 急性结膜炎, 急性淋巴腺炎, 尿道感染, 荨麻 疹, 皮肤瘙痒。 选用水蔓青是因为其有清肺, 化痰, 止咳, 解毒的功能 治慢性气管炎, 咳叶脓 血; 外用治皮肤湿疹, 疖痈疮疡。 选用蜈蚣草是因为其性平, 味淡, 治疥疮。 选用古山龙是因 为其性味苦, 寒, 有小毒, 有清热解毒的功能, 治肠炎, 菌痢, 扁桃体炎, 支气管炎, 。
15、疖肿, 疟 疾, 皮炎, 湿疹, 脓疱疮, 脚癣感染。 选用节节花是因为其性味苦, 凉, 入心、 小肠二经, 有清 热, 利尿, 解毒的功能, 治咳嗽吐血, 痢疾, 肠风下血, 淋病, 痈疽肿毒, 湿疹。 选用龙眼叶是因 为其性味甘淡, 平, 治感冒, 疟疾, 疔肿, 痔疮。 选用白云花根是因为其性味苦、 辛, 温, 有祛风 除湿, 活络止痛的功用, 治风湿筋骨疼痛, 跌打损伤, 腰痛, 胃痛, 感冒, 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 闭经, 白带。 选用白杨树根皮是因为其性味苦, 平, 治肺热咳嗽, 淋浊, 蛔虫散郁, 白带, 妊娠下痢。 选用狗屎花是因为其性味苦, 凉, 有清肺化痰, 止血。
16、的功能, 治咳嗽, 吐血, 瘰疬, 刀伤。 选用金橘根是因为其性味酸苦, 温, 有行气, 散结的功能, 治胃痛吐食, 瘰疬, 疝气, 产 后腹痛, 子宫下垂。 选用胡桐泪是因为其味咸苦, 大寒, 无毒, 入胃经, 有清热, 化痰, 软坚的 功能, 治咽喉肿痛, 齿痛, 牙宣, 牙疳, 骨槽风, 瘰疬。 选用柽柳是因为其性味甘咸, 平, 入肺、 胃、 心经, 有疏风, 解表, 利尿, 解毒的功能, 治麻疹难透, 风疹身痒, 感冒, 咳喘, 风湿骨痛。 选 用南天竹子是因为其性味酸甘, 平, 有毒, 有敛肺, 止咳, 清肝, 明目的功能, 治久咳, 喘息, 百 日咳, 疟疾, 下疳溃烂。 选用荭草。
17、是因为其性味辛, 凉, 有毒, 治风湿性关节炎, 疟疾, 疝气, 脚 气, 疮肿。 选用骆驼蓬是因为其性味辛苦, 凉, 有毒, 有宣肺气, 祛风湿, 消肿毒的功能, 治咳 嗽气短, 风湿痹痛, 皮肤瘙痒, 无名肿毒。 选用莕菜是因为其性味甘, 寒, 有清热, 利尿, 消肿, 解毒的功能, 治寒热, 热淋, 痈肿, 火丹。 选用盐麸子是因为其性味酸, 凉, 有生津润肺, 降火 化痰, 敛汗, 止痢的功能, 治痰嗽, 喉痹, 黄疸, 盗汗, 痢疾, 顽癣, 痈毒, 头风白屑。 选用莙荙菜 是因为其性味甘, 凉, 入阳明经, 有清热解毒, 行瘀止血的功能, 治麻疹透发不快, 热毒下痢, 闭经淋浊, 。
18、痈肿伤折。 选用莎草是因为其有行气, 开郁, 祛风的功能, 治胸闷不舒, 皮肤风痒, 痈肿。 选用猴子鱼, 别名铁仔, 是因为其性味苦、 涩, 微甘, 平, 有清热利湿, 收敛止血的功能, 根或全株治疗肠炎, 痢疾, 血崩, 便血, 肺结核咯血, 牙痛。 叶外用治烧烫伤。 全草治疗活血, 祛风, 理湿。 治风湿痹痛, 泄泻, 痢疾, 血淋, 劳伤咳血。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本发明组方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 各组分的用量在下 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榕须15-25克、 酸模25-35克、 重楼7-12克、 丁公藤3-9克、 大飞扬7-12克、 大青根25-35 克。
19、、 山芝麻10-20克、 小连翘25-35克、 天名精10-20克、 天浆壳7-12克、 五眼果树皮10-20克、 瓦草10-20克、 牛含水25-35克、 水蔓青25-35克、 蜈蚣草15-25克、 古山龙10-20克、 节节花25- 35克、 龙眼叶25-35克、 白云花根7-12克、 白杨树皮25-35克、 狗屎花25-35克、 金橘根7-12克、 胡桐泪7-12克、 柽柳7-12克、 南天竹子7-12克、 荭草25-35克、 骆驼蓬7-12、 莕菜10-20克、 盐 麸子10-20克、 莙荙菜25-35克、 莎草25-35克、 猴子鱼55-65克。 0008 优选为 榕须20克、 酸模。
20、30克、 重楼9克、 丁公藤6克、 大飞扬9克、 大青根30克、 山芝麻15克、 小连 翘30克、 天名精15克、 天浆壳9克、 五眼果树皮15克、 瓦草15克、 牛含水30克、 水蔓青30克、 蜈 蚣草20克、 古山龙15克、 节节花30克、 龙眼叶30克、 白云花根9克、 白杨树皮30克、 狗屎花30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7551116 A 5 克、 金橘根9克、 胡桐泪9克、 柽柳9克、 南天竹子9克、 荭草30克、 骆驼蓬9克、 莕菜15克、 盐麸子 15克、 莙荙菜30克、 莎草30克、 猴子鱼60克。 0009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 备料 1、 榕须:。
21、 全年可采, 割下气根, 扎成小把, 晒干; 2、 酸模: 夏、 秋季采收, 晒干; 3、 重楼: 除去须根, 洗净, 干燥; 4、 丁公藤: 全年可采, 洗净切成段, 隔水蒸2-4小时, 晒干; 5、 大飞扬草: 夏、 秋间采收, 晒干; 6、 大青根: 取原药材, 除去杂质, 洗净, 切碎, 干燥; 7、 山芝麻: 6月前采其全株, 切段, 晒干; 8、 小连翘: 6-8月采收; 9、 天名精: 拣净杂质, 晒干; 10、 天浆壳: 剪去果柄, 除去种子及绒毛; 11、 五眼果树皮: 全年可采, 洗净, 切段, 晒干; 12、 瓦草: 秋季采, 除去须根, 洗净晒干; 13、 牛含水: 果。
22、期采收, 晒干; 14、 水蔓青: 拣净杂质, 晒干; 15、 蜈蚣草: 全年可采; 16、 古山龙: 秋季采集, 洗净, 切片, 晒干; 17、 节节花: 夏季采收, 晒干; 18、 龙眼叶: 全年可采; 19、 白云花根: 秋季采挖, 洗净切片, 晒干; 20、 白杨树皮: 春季采挖; 21、 狗屎花: 拣净杂质, 晒干; 22、 金橘根: 拣净杂质, 晒干; 23、 胡桐泪: 拣净杂质, 晒干; 24、 柽柳: 拣去杂质, 去梗, 喷润后切段, 晒干; 25、 南天竹子: 秋季果实成熟时或至次年春季采收, 晒干; 26、 荭草: 晚秋霜后, 连根挖取, 洗净, 根、 茎切成小块, 晒干;。
23、 27、 骆驼蓬: 夏、 秋割取全草, 切段, 晒干; 28、 莕菜: 拣净杂质, 晒干; 29、 盐麸子: 拣净杂质, 晒干; 30、 莙荙菜: 拣净杂质, 晒干; 31、 莎草: 拣去杂质, 除去残茎, 洗净, 切段, 晒干; 32、 猴子鱼: 夏秋采叶, 鲜用或晒干; 根或全株, 四季可采, 洗净切片晒干。 0010 二、 制备 1、 将炮制好的榕须、 酸模、 重楼、 丁公藤、 大飞扬、 大青根、 山芝麻、 小连翘、 天名精、 天浆 壳、 五眼果树皮、 瓦草、 牛含水、 水蔓草、 蜈蚣草、 古山龙、 节节花、 龙眼叶、 白云花根、 白杨树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75511。
24、16 A 6 皮、 狗屎花、 金橘根、 胡桐泪、 柽柳、 南天竹子、 荭草、 骆驼蓬、 莕菜、 盐麸子、 莙荙菜、 莎草、 猴 子鱼磨成粗药粉; 2、 取猪油300克置于煎药容器内, 武火煮沸12分钟, 加入上述磨碎的粗药粉煮至药渣全 黑色时, 过滤去除药渣, 改为文火煎煮80分钟再加入蜂蜡60克, 混合搅拌均匀, 制成膏剂; 3、 把上述膏剂装入瓷瓶内, 埋二尺深的土坑里一个月后取出即得药膏。 0011 组方中榕须祛风清热, 活血解毒, 酸模有清热, 利尿, 凉血, 杀虫的功能二者为君 药; 重楼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凉肝定惊, 丁公藤有解表发汗, 驱风湿, 除痹痛, 消肿止痛的功 能, 。
25、与大飞扬、 大青根、 山芝麻为臣药, 七味药共同发挥祛风清热、 活血解毒、 凉肝定惊、 解表 发汗的作用, 治疗神经性皮炎效力全面, 且以祛风清热、 活血解毒、 凉肝定惊为主, 可治本; 小连翘有活血, 止血, 调经, 通乳, 消肿, 止痛的功能与天名精、 天浆壳、 五眼果树皮、 瓦草、 牛 含水、 水蔓青、 蜈蚣草、 古山龙、 节节花、 龙眼叶、 白云花根为佐药; 盐麸子有生津润肺, 降火 化痰, 敛汗, 止痢的功能与余下诸药为使药, 是治标。 0012 本发明药物具有祛风清热、 活血解毒、 降火化痰的功能, 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见效 快, 疗效好。 0013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6、药物的有益效果, 这些试验包括本发明药物 的动物毒性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0014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 取西德兔30只, 雌雄兼用, 体重2.0-2.5kg, 先将家兔腹部毛发去除裸露出皮肤, 然后将 调好的膏药涂抹在家兔腹部裸露皮肤处, 然后用纱布缠缚, 每天涂药1次, 连续涂药5天, 每 天观察给药反应, 结果表明家兔活动、 饮食正常, 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0015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共28例。 0016 2、 诊断标准 神经性皮炎的症状包括: 间歇性瘙痒, 夜间尤甚, 常致失眠, 经搔抓皮肤出现淡褐色圆 形或多角形丘疹, 表。
27、面光滑或覆有糖皮样鳞屑, 密集成群, 随病情发展, 丘疹渐融合成片, 形 成英武的苔藓样变。 此时病变皮肤干燥、 增厚、 皮纹加深, 互相交错, 皮嵴突起, 呈菱形或多 角形, 境界清楚。 0017 3、 治疗方法 先用热水擦净患处, 再取上述药膏, 涂抹患处, 每天二次, 7天为一个疗程, 连续使用2-3 个疗程。 0018 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神经性皮炎症状消失, 恢复正常, 痊愈; 好转: 患者患处间接性瘙痒的现象减轻, 神经性皮炎症状明显好转, 逐步恢复正常; 无效: 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0019 5、 治疗结果 (见下表) :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7551116 A 7 在上述治疗中, 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28例, 结果显效25例, 显效率为 89.28%, 好转2例, 好转率为7.14%,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43%。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7551116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