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821983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7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50847.1

申请日:

2011.08.29

公开号:

CN102353177A

公开日:

2012.02.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25B 29/00申请日:20110829授权公告日:20131030终止日期:20140829|||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F25B 29/00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张祖运 张瑶瑶 刘建林 滑申冰 许崇新 周其书 陈梦之 谢英柏变更后:谢英柏 张祖运 张瑶瑶 刘建林 滑申冰 许崇新 周其书 陈梦之|||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B 29/00申请日:20110829|||公开

IPC分类号:

F25B29/00; F25B41/04

主分类号:

F25B29/00

申请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发明人:

张祖运; 张瑶瑶; 刘建林; 滑申冰; 许崇新; 周其书; 陈梦之; 谢英柏

地址:

071003 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代理人:

李羡民;周晓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用于解决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制冷、制热问题。技术方案是:构成包括VM循环热泵装置、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储水箱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工业余热利用装置的热管式交换器设置在VM循环热泵装置在热气缸与热回热器之间;由VM循环热泵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储水箱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构成不同模式下的制冷、制热回路。本发明将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与VM循环热泵技术相结合,利用工业余热作为能源驱动VM循环热泵工作来达到制冷取暖的目的,可广泛利用各种工业余热,提高能源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 VM 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 其特征在于 : 构成中包括 VM 循环热泵装置 (31) 、 工业余热利用装置、 室内换热器 (26) 、 室外换热器 (20) 、 冷媒—水套管 式换热器 (16) 、 储水箱 (14) 及截止阀、 三通阀、 四通阀、 连接管路, 所述工业余热利用装置 包括工业废气利用管道 (11) 及与其连通的热管式交换器 (10) ; 所述 VM 循环热泵装置包括 冷气缸 (1) 、 冷回热器 (3) 、 热气缸 (4) 、 热回热器 (6) 、 冷量换热器 (7) 和冷却器 (8) , 所述热 管式交换器设置在热气缸与热回热器之间 ; 所述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连通储水箱 ; 所述冷量换热器 (7) 、 第一循环泵 (25) 、 第一三通阀 (24) 、 第二三通阀 (23) 、 室内换热 器 (26) 、 第三三通阀 (27) 、 第四三通阀 (28) 及连接管路构成室内制冷循环回路 ; 所述冷却器 (8) 、 第二循环泵 (30) 、 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 (16) 、 第五三通阀 (18) 、 第 一四通阀 (19) 、 第二四通阀 (21) 、 第一截止阀 (22) 及连接管路构成供热水循环回路 ; 所述冷却器 (8) 、 第二循环泵 (30) 、 第二截止阀 (29) 、 第三三通阀 (27) 、 室内换热器 (26) 、 第二三通阀 (23) 及连接管路构成室内供热循环回路 ; 所述冷却器 (8) 、 第二循环泵 (30) 、 第五三通阀 (18) 、 第一四通阀 (19) 、 室外换热器 (20) 、 第二四通阀 (21) 、 第一截止阀 (22) 及连接管路构成室外散热循环回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 VM 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冷媒 — 水套管式换热器 (16) 和储水箱 (14) 之间设有热电偶 (17) 和第三循环泵 (15)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 VM 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余工业废气利用管道 (11) 采用回路式, 其上设置第三截止阀 (12) 、 第四截止阀 (13) 。

说明书


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 VM 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 VM 循环热泵系统, 特别是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 VM 循环热泵装置 来实现制冷、 供暖、 供热三联供给系统, 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 能源紧张已成为一个世界性 的问题。与此同时工业余热中蕴含有大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资源利用提升空间很大。例如 冶金行业中可利用的余热约占其燃料消耗量的 33%, 建筑材料约占 40%, 机械制造加工业约 占 15%, 化工、 玻璃、 搪瓷业占 15% 以上, 造纸、 木材业占 17%, 纺织业约占 10%。 工业余热按照 其温度高低可分为 : 高温余热, T ≥ 650℃; 中温余热, 230℃≤ T<650℃; 低温余热, T<230℃。 其中, 中高温余热废气占 70%-80%。目前受节能技术、 装备水平的限制和节能意识影响, 在 窑炉工业企业中仍有大量的中、 高温废气余热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30%-90% 的热量被排放到 环境中, 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 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热污染, 加剧了城市 “热岛效 应” 。在当今这个提倡节能减排的时期, 采取措施高效回收工业余热, 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 睫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 提供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 VM 循环 热泵型空调热水器, 该空调热水器可以实现制冷、 供暖、 供热三联供给系统。
     本发明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 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 VM 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 其特别之处是 : 构成中包括 VM 循 环热泵装置、 工业余热利用装置、 室内换热器、 室外换热器、 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 储水箱 及截止阀、 三通阀、 四通阀、 连接管路, 所述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工业废气利用管道及与 其连通的热管式交换器 ; 所述 VM 循环热泵装置包括冷气缸、 冷回热器、 热气缸、 热回热器、 冷量换热器和冷却器, 所述热管式交换器设置在热气缸与热回热器之间 ; 所述冷媒—水套 管式换热器连通储水箱 ; 所述冷量换热器、 第一循环泵、 第一三通阀、 第二三通阀、 室内换热器、 第三三通阀、 第 四三通阀及连接管路构成室内制冷循环回路 ; 所述冷却器、 第二循环泵、 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 第五三通阀、 第一四通阀、 第二四通 阀、 第一截止阀及连接管路构成供热水循环回路 ; 所述冷却器 、 第二循环泵、 第二截止阀、 第三三通阀、 室内换热器、 第二三通阀及连 接管路构成室内供热循环回路 ; 所述冷却器、 第二循环泵、 第五三通阀、 第一四通阀、 室外换热器、 第二四通阀、 第一截 止阀及连接管路构成室外散热循环回路。
     上述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 VM 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 所述冷媒—水套管式换热 器和储水箱之间设有热电偶和第三循环泵。
     上述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 VM 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 所述余工业废气利用管道 采用回路式, 其上设置第三、 第四截止阀。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如下 : 1、 将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与 VM 循环热泵技术相结合, 需要 制冷或取暖时, 可利用工业余热作为能源驱动 VM 循环热泵工作来达到制冷取暖的目的, 提 高能源利用率, 且不会消耗其他的高品位能源, 也不会造成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加重 ; 2、 VM 循环热泵工质是氮气、 氦气等, 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没有氟利昂制冷剂的替代问题, 也没有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 ; 3、 VM 循环热泵性能系数比目前直燃型吸收式机组高, 而且 寿命长 ; 4、 结构简单, 设计合理, 控制完备, 应用广泛, 适合各种工业生产的余热利用。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原理示意图 ; 图 2 是 VM 循环热泵装置和工业余热利用装置示意图 ; 图 3-6 是 VM 循环热泵原理图。
     图中各标号含义如下 : 1. 冷气缸, 2. 冷推移活塞, 3. 冷回热器, 4. 热气缸、 5. 热推 移活塞, 6. 热回热器, 7. 冷量换热器, 8. 冷却器, 9. 推移活塞的驱动连杆机构, 10. 热管式换 热器, 11. 工业废气利用管道, 12. 第三截止阀, 13. 第四截止阀, 14. 储水箱, 15. 第三循环 泵, 16. 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 17. 热电偶, 18. 第五三通阀, 19. 第一四通阀, 20. 室外换 热器, 21. 第二四通阀, 22. 第一截止阀, 23. 第二三通阀, 24. 第一三通阀, 25. 第一循环泵, 26. 室内换热器, 27. 第三三通阀, 28. 第四三通阀, 29. 第二截止阀, 30. 第二循环泵, 31. VM 循环热泵装置, 32. 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 2, 本发明将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与 VM 循环热泵技术结合为一体, 可同时实 现制冷、 制热。所述 VM 循环热泵装置由冷气缸 1, 冷推移活塞 2, 冷回热器 3, 热气缸 4、 热推 移活塞 5、 热回热器 6、 冷量换热器 7、 冷却器 8、 推移活塞的驱动连杆机构 9、 热管式换热器 10 组成。 所述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工业废气利用管道 11 及与其连通的热管式交换器 10, 工业余热利用装置通过热管型交换器 10 与 VM 循环热泵装置串接, 在工业废气利用管道设 置第三截止阀 12, 第四截止阀 13。工业废热源源不断进入工业废气利用管道, 利用热管型 交换器与热气缸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提高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通过调节截止阀的开度 来调节流量。并工业废气利用管道采用回路式, 以便在产生漏气的情况下改换通气路径。
     参看图 2 及图 3-6, VM 循环热泵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 过程 1-2(图 3、 图 4) : 热推移活塞 5 向右运动, 冷推移活塞 2 向左运动, 冷腔和热腔容 积同时减小 ; 冷腔中的部分气体通过冷量换热器 7 吸热, 然后经冷回热器 3 被其中的填料加 热到室温温度 Ta, 进入室温腔。而原来处于热腔 4 内的气体通过热回热器 6, 由填料冷却到 室温温度 Ta, 进入室温腔。在这个过程中, 气体在冷量换热器中吸热, 有制冷效应。
     过程图 2-3(图 4、 图 5) : 冷推移活塞 2 继续向左移动, 热推移活 5 塞向左运动, 热 腔增大, 冷腔减小。 冷腔中所留气体经历与过程 1-2 大致相同的过程 ; 而室温腔中的部分气 体由热推移活塞 5 推过热回热器 6 时, 被填料加热到接近于高温 Th 进入热腔。
     过程 3-4 (图 5、 图 6) : 两个推移活塞运动使冷腔和热腔容积同时增大, 室温腔内的
     部分气体通过冷回热器 3 被填料冷却到温度接近 Tc, 进入冷腔, 而在热侧, 部分室温腔气体 经热回热器 6 时被填料加热到温度接近 Th, 进入热腔。
     过程 4-1(图 6、 图 3) : 冷推移活塞 2 继续右移, 直至右止点, 而热推移活塞 5 则向 右移动到中间位置, 冷腔增加到最大, 而热腔减小。热腔 4 中部分气体经过热回热器 6 时向 填料放热, 温度降低到接近 Ta 进入到室温腔 ; 同时部分室温腔的气体通过冷回热器 3 时被 填料冷却到温度接近 Tc, 进入冷腔 1。此过程中气体在冷量换热器 7 中吸收热量产生制冷 效应。
     参看图 1, 本发明构成包括 VM 循环热泵装置 31、 工业余热利用装置、 室内换热器 26、 室外换热器 20、 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 16、 储水箱 14 及三通阀、 四通阀、 截止阀和连接 管路。 通过控制三通阀、 四通阀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不同流向以及截止阀的开关, 分别实现 制冷 + 热水、 单制冷、 供暖 + 热水、 单供暖、 制热水的功能。各运行模式详述如下 : 1) 制冷 + 热水模式 : 仍参看图 1, 在制冷 + 热水模式下运行时, 控制三通阀、 四通阀的流向, 打开截止阀 22, 关闭截止阀 29。在制冷循环中, 由冷量换热器中出来的工质, 通过第一循环泵 25、 第 一三通阀 24(a-c)、 第二三通阀 23(a-c)、 室内换热器 26、 第三三通阀 27(c-b)、 第四三通阀 28(c-b), 进入冷量换热器构成室内制冷循环回路。 在制热水循环中, 工质通过冷却器, 第二 循环泵 30、 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 16、 第五三通阀 18(c-b)、 第一四通阀 19(d-c)、 第二四通 阀 21(d-b)、 第一截止阀 22, 经过 B 端回到冷却器实现循环。
     2) 单制冷模式 在冷媒 - 水管式换热器 16 的入水口处设有热电偶 17, 当在制冷 + 热水模式运行时, 热 电偶检测到冷媒 - 水管式换热器的水温度高于 60℃时, 即储水箱 14 内的水全部加热到要 求的温度, 切换第五三通阀 18、 第一四通阀 19 的流向, 打开第一截止阀 22, 关闭第二截止阀 29, 用室外换热器 20 代替冷媒 - 水管式换热器, 系统恢复单制冷模式。 从冷却器中出来的工 质通过第二循环泵 30、 第五三通阀 18(a-b)、 第一四通阀 19(d-a)、 室外换热器 20、 第二四 通阀 21(a-b), 经由 B 回到冷却器循环中, VM 循环热泵 31 与室外换热器 20 构成一个循环。 由冷量换热器中出来的工质循环与制冷 + 热水模式相同。该结构, 既保证了储水箱温度能 够达到标准, 又不至于影响到 VM 循环热泵装置 31 的制冷效果。
     3) 供暖 + 热水模式 冬季, 本装置可以采用供暖 + 热水模式为房间供热风、 制热水。在该模式下, 打开第一 截止阀 22、 第二截止阀 29, 从冷却器出来的循环工质通过第二循环泵 30 在 A 处分成两路, 一路通过第二截止阀 29、 第三三通阀 27(a-c)、 室内换热器 26、 第二三通阀 23(c-b) ; 另外 一路通过冷媒 - 水管式换热器 16、 第五三通阀 18(c-b)、 第一四通阀 19(d-c)、 第二四通阀 21(d-b), 两路工质在 B 处混合进入冷却器, 实现循环。冷量换热器出来的工质通过第一循 环泵 25、 第一三通阀 24(a-b)、 第二四通阀 21(c-a)、 室外换热器 20、 第一四通阀 19(a-b)、 第 四三通阀 28(a-b) 实现循环, 此时, VM 循环热泵装置 31、 循环泵 25、 室外换热器 20 组成循 环。
     4) 单供暖模式 当系统处于供暖 + 热水模式运行, 热电偶 17 的回水温度高于 60℃, 即储水箱 14 的水 已全部加热到要求的温度, 控制系统改变三通阀、 四通阀的流向, 关闭第一截止阀 22, 打开第二截止阀 29, 将冷媒 - 水套管式换热器 16 置于循环外, 系统恢复单供暖模式运行。冷却 器出来的工质通过第二循环泵 30、 第二截止阀 29、 第三三通阀 27(a-c)、 室内换热器 26、 第 二三通阀 23(c-b), 经由 B 回到冷却器, 完成循环。此时, VM 循环热泵装置 31、 循环泵 30、 室 内管换热器 26 构成循环。从冷量换热器中出来的工质循环同制冷 + 热水模式。
     5) 热水模式 在非空调期, 本装置可采用热水模式制备热水。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三通阀和四通阀 的流向, 打开第一截止阀 22, 关闭第二截止阀 29。从冷却器中出来的工质通过第二循环泵 30, 经过冷媒 - 水套管式换热器 16、 第五三通阀 18(c-b)、 第一四通阀 19(d-c)、 第二四通阀 21(d-b)、 第一截止阀 22, 通过 B 回到冷却器。而冷量换热器中出来的工质通过第一环循泵 25、 第一三通阀 24(a-b)、 第二四通阀 21(c-a)、 室外换热器 20、 第一四通阀 19(a-b)、 第四三 通阀 28(a-b) 进入冷量换热器实现循环。这样系统在热水模式下运行, 由于热泵循环装置 的 COP 较高, 较常规电热水器、 燃气热水器节约高品位热源。
     本发明开始工作时需要驱动电机 32 提供少量的机械动力 ( 小型机在 10W 以下 )。 系统正常运行期间, 当热推移活塞处于它的最左端附近时, 热腔的体积较大, 其中的气体量 也较多, 系统内的平均温度就较高, 压力也就较高。 相反, 当热推移活塞处于它的最右端时, 热腔的体积接近于零, 机内工质的平均温度和压力比都比较低。 这样, 热气缸就起了驱动的 作用。 以下提供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说明本发明的可行性 : 可行性分析 以水泥厂一 70m2 厂房值班室为例, 根据负荷概算夏天需要制冷功率 Qc=12.6KW, 冬天 需要供暖功率为 Qa=10.5KW。热腔中的气体能达到的温度为 Th=600K, 冷腔中气体能达到的 温度 Tc=280K, 假设中间温度为 Ta=345K。
     在制冷工况下, VM 循环热泵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为
     设该循环热泵工作时间为 10 小时, 则需要工业废气提供热量制冷系数在供暖工况下, VM 循环热泵高温热源吸收热量为设该循环热泵工作时间为 10 小时, 则需要工业废气提供热量热泵系数式中 : Qc——中间腔放热功率 Qa——冷腔制冷功率 该装置除了在夏季制冷冬季取暖之外, 还可以一年四季供应热水, 达到一机多用。
     由于在制冷的同时往往同时有制备热水的功能, 以夏季制冷 + 制热水模式为例对 加热时间进行计算如下 : 设水箱中初始温度为 T1=20℃, 加热后温度 T2=60℃, 则温升 约为 200L 计算。
     T=40℃。以日用水量 V加热 200L 热水所需热量为式中 : Cp——水的比热容, kJ/(kg·K) ; ——水的密度, kg/L ; V——日用水量, L。
     由于 VM 循环热泵是从低温热源和高温热源中吸收热量, 由中间腔向外放热, 则放热功率则加热时间为故该系统每天只需要运行制冷 + 热水模式 29min 就能满足热水需求, 而在单制冷工况 下制热水效率不低于制冷 + 热水模式, 故该 VM 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完全可以满足间歇使 用热水的要求, 并完全省去了以往常规用于加热热水的一次能耗, 还能够节省工业余热向 室外大气中直接排放 11560.752kJ 热量。

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3177A43申请公布日20120215CN102353177ACN102353177A21申请号201110250847122申请日20110829F25B29/00200601F25B41/0420060171申请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地址071003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72发明人张祖运张瑶瑶刘建林滑申冰许崇新周其书陈梦之谢英柏74专利代理机构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8代理人李羡民周晓萍54发明名称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57摘要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用于解决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制冷、制热问题。技。

2、术方案是构成包括VM循环热泵装置、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储水箱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工业余热利用装置的热管式交换器设置在VM循环热泵装置在热气缸与热回热器之间;由VM循环热泵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储水箱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构成不同模式下的制冷、制热回路。本发明将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与VM循环热泵技术相结合,利用工业余热作为能源驱动VM循环热泵工作来达到制冷取暖的目的,可广泛利用各种工业余热,提高能源利用率。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CN。

3、102353184A1/1页21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中包括VM循环热泵装置(31)、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室内换热器(26)、室外换热器(20)、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16)、储水箱(14)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所述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工业废气利用管道(11)及与其连通的热管式交换器(10);所述VM循环热泵装置包括冷气缸(1)、冷回热器(3)、热气缸(4)、热回热器(6)、冷量换热器(7)和冷却器(8),所述热管式交换器设置在热气缸与热回热器之间;所述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连通储水箱;所述冷量换热器(7)、第一循环泵(25)、第一三通阀(24)、。

4、第二三通阀(23)、室内换热器(26)、第三三通阀(27)、第四三通阀(28)及连接管路构成室内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器(8)、第二循环泵(30)、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16)、第五三通阀(18)、第一四通阀(19)、第二四通阀(21)、第一截止阀(22)及连接管路构成供热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器(8)、第二循环泵(30)、第二截止阀(29)、第三三通阀(27)、室内换热器(26)、第二三通阀(23)及连接管路构成室内供热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器(8)、第二循环泵(30)、第五三通阀(18)、第一四通阀(19)、室外换热器(20)、第二四通阀(21)、第一截止阀(22)及连接管路构成室外散热循环回路。。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16)和储水箱(14)之间设有热电偶(17)和第三循环泵(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余工业废气利用管道(11)采用回路式,其上设置第三截止阀(12)、第四截止阀(13)。权利要求书CN102353177ACN102353184A1/5页3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VM循环热泵系统,特别是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装置来实现制冷、供暖、供热三联供给系统,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

6、2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能源紧张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与此同时工业余热中蕴含有大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资源利用提升空间很大。例如冶金行业中可利用的余热约占其燃料消耗量的33,建筑材料约占40,机械制造加工业约占15,化工、玻璃、搪瓷业占15以上,造纸、木材业占17,纺织业约占10。工业余热按照其温度高低可分为高温余热,T650;中温余热,230T650;低温余热,T230。其中,中高温余热废气占7080。目前受节能技术、装备水平的限制和节能意识影响,在窑炉工业企业中仍有大量的中、高温废气余热资源未被充分利用,3090的热量被排放到环境中,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而且造成。

7、了严重的环境热污染,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在当今这个提倡节能减排的时期,采取措施高效回收工业余热,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该空调热水器可以实现制冷、供暖、供热三联供给系统。0004本发明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其特别之处是构成中包括VM循环热泵装置、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储水箱及截止阀、三通阀、四通阀、连接管路,所述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工业废气利用管道及与其连通的热管式交换器;所述VM循环热泵装。

8、置包括冷气缸、冷回热器、热气缸、热回热器、冷量换热器和冷却器,所述热管式交换器设置在热气缸与热回热器之间;所述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连通储水箱;所述冷量换热器、第一循环泵、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室内换热器、第三三通阀、第四三通阀及连接管路构成室内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器、第二循环泵、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第五三通阀、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截止阀及连接管路构成供热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器、第二循环泵、第二截止阀、第三三通阀、室内换热器、第二三通阀及连接管路构成室内供热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器、第二循环泵、第五三通阀、第一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二四通阀、第一截止阀及连接管路构成室外散热循环回路。000。

9、5上述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所述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和储水箱之间设有热电偶和第三循环泵。说明书CN102353177ACN102353184A2/5页40006上述利用工业余热驱动的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所述余工业废气利用管道采用回路式,其上设置第三、第四截止阀。0007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如下1、将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与VM循环热泵技术相结合,需要制冷或取暖时,可利用工业余热作为能源驱动VM循环热泵工作来达到制冷取暖的目的,提高能源利用率,且不会消耗其他的高品位能源,也不会造成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加重;2、VM循环热泵工质是氮气、氦气等,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没有氟利昂制冷剂。

10、的替代问题,也没有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3、VM循环热泵性能系数比目前直燃型吸收式机组高,而且寿命长;4、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控制完备,应用广泛,适合各种工业生产的余热利用。附图说明0008图1是本发明原理示意图;图2是VM循环热泵装置和工业余热利用装置示意图;图36是VM循环热泵原理图。0009图中各标号含义如下1冷气缸,2冷推移活塞,3冷回热器,4热气缸、5热推移活塞,6热回热器,7冷量换热器,8冷却器,9推移活塞的驱动连杆机构,10热管式换热器,11工业废气利用管道,12第三截止阀,13第四截止阀,14储水箱,15第三循环泵,16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17热电偶,18第五三通阀,19第一四。

11、通阀,20室外换热器,21第二四通阀,22第一截止阀,23第二三通阀,24第一三通阀,25第一循环泵,26室内换热器,27第三三通阀,28第四三通阀,29第二截止阀,30第二循环泵,31VM循环热泵装置,32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0010参看图2,本发明将工业余热回收技术与VM循环热泵技术结合为一体,可同时实现制冷、制热。所述VM循环热泵装置由冷气缸1,冷推移活塞2,冷回热器3,热气缸4、热推移活塞5、热回热器6、冷量换热器7、冷却器8、推移活塞的驱动连杆机构9、热管式换热器10组成。所述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工业废气利用管道11及与其连通的热管式交换器10,工业余热利用装置通过热管型交换器10。

12、与VM循环热泵装置串接,在工业废气利用管道设置第三截止阀12,第四截止阀13。工业废热源源不断进入工业废气利用管道,利用热管型交换器与热气缸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提高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通过调节截止阀的开度来调节流量。并工业废气利用管道采用回路式,以便在产生漏气的情况下改换通气路径。0011参看图2及图36,VM循环热泵装置工作原理如下过程12(图3、图4)热推移活塞5向右运动,冷推移活塞2向左运动,冷腔和热腔容积同时减小;冷腔中的部分气体通过冷量换热器7吸热,然后经冷回热器3被其中的填料加热到室温温度TA,进入室温腔。而原来处于热腔4内的气体通过热回热器6,由填料冷却到室温温度TA,进入室温腔。

13、。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在冷量换热器中吸热,有制冷效应。0012过程图23(图4、图5)冷推移活塞2继续向左移动,热推移活5塞向左运动,热腔增大,冷腔减小。冷腔中所留气体经历与过程12大致相同的过程;而室温腔中的部分气体由热推移活塞5推过热回热器6时,被填料加热到接近于高温TH进入热腔。0013过程34(图5、图6)两个推移活塞运动使冷腔和热腔容积同时增大,室温腔内的说明书CN102353177ACN102353184A3/5页5部分气体通过冷回热器3被填料冷却到温度接近TC,进入冷腔,而在热侧,部分室温腔气体经热回热器6时被填料加热到温度接近TH,进入热腔。0014过程41(图6、图3)冷推移活。

14、塞2继续右移,直至右止点,而热推移活塞5则向右移动到中间位置,冷腔增加到最大,而热腔减小。热腔4中部分气体经过热回热器6时向填料放热,温度降低到接近TA进入到室温腔;同时部分室温腔的气体通过冷回热器3时被填料冷却到温度接近TC,进入冷腔1。此过程中气体在冷量换热器7中吸收热量产生制冷效应。0015参看图1,本发明构成包括VM循环热泵装置31、工业余热利用装置、室内换热器26、室外换热器20、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16、储水箱14及三通阀、四通阀、截止阀和连接管路。通过控制三通阀、四通阀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不同流向以及截止阀的开关,分别实现制冷热水、单制冷、供暖热水、单供暖、制热水的功能。各运行模式详。

15、述如下1制冷热水模式仍参看图1,在制冷热水模式下运行时,控制三通阀、四通阀的流向,打开截止阀22,关闭截止阀29。在制冷循环中,由冷量换热器中出来的工质,通过第一循环泵25、第一三通阀24AC、第二三通阀23AC、室内换热器26、第三三通阀27CB、第四三通阀28CB,进入冷量换热器构成室内制冷循环回路。在制热水循环中,工质通过冷却器,第二循环泵30、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16、第五三通阀18CB、第一四通阀19DC、第二四通阀21DB、第一截止阀22,经过B端回到冷却器实现循环。00162单制冷模式在冷媒水管式换热器16的入水口处设有热电偶17,当在制冷热水模式运行时,热电偶检测到冷媒水管式换热。

16、器的水温度高于60时,即储水箱14内的水全部加热到要求的温度,切换第五三通阀18、第一四通阀19的流向,打开第一截止阀22,关闭第二截止阀29,用室外换热器20代替冷媒水管式换热器,系统恢复单制冷模式。从冷却器中出来的工质通过第二循环泵30、第五三通阀18AB、第一四通阀19DA、室外换热器20、第二四通阀21AB,经由B回到冷却器循环中,VM循环热泵31与室外换热器20构成一个循环。由冷量换热器中出来的工质循环与制冷热水模式相同。该结构,既保证了储水箱温度能够达到标准,又不至于影响到VM循环热泵装置31的制冷效果。00173供暖热水模式冬季,本装置可以采用供暖热水模式为房间供热风、制热水。在。

17、该模式下,打开第一截止阀22、第二截止阀29,从冷却器出来的循环工质通过第二循环泵30在A处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二截止阀29、第三三通阀27AC、室内换热器26、第二三通阀23CB;另外一路通过冷媒水管式换热器16、第五三通阀18CB、第一四通阀19DC、第二四通阀21DB,两路工质在B处混合进入冷却器,实现循环。冷量换热器出来的工质通过第一循环泵25、第一三通阀24AB、第二四通阀21CA、室外换热器20、第一四通阀19AB、第四三通阀28AB实现循环,此时,VM循环热泵装置31、循环泵25、室外换热器20组成循环。00184单供暖模式当系统处于供暖热水模式运行,热电偶17的回水温度高于60。

18、,即储水箱14的水已全部加热到要求的温度,控制系统改变三通阀、四通阀的流向,关闭第一截止阀22,打开说明书CN102353177ACN102353184A4/5页6第二截止阀29,将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16置于循环外,系统恢复单供暖模式运行。冷却器出来的工质通过第二循环泵30、第二截止阀29、第三三通阀27AC、室内换热器26、第二三通阀23CB,经由B回到冷却器,完成循环。此时,VM循环热泵装置31、循环泵30、室内管换热器26构成循环。从冷量换热器中出来的工质循环同制冷热水模式。00195热水模式在非空调期,本装置可采用热水模式制备热水。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三通阀和四通阀的流向,打开第一截止阀2。

19、2,关闭第二截止阀29。从冷却器中出来的工质通过第二循环泵30,经过冷媒水套管式换热器16、第五三通阀18CB、第一四通阀19DC、第二四通阀21DB、第一截止阀22,通过B回到冷却器。而冷量换热器中出来的工质通过第一环循泵25、第一三通阀24AB、第二四通阀21CA、室外换热器20、第一四通阀19AB、第四三通阀28AB进入冷量换热器实现循环。这样系统在热水模式下运行,由于热泵循环装置的COP较高,较常规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节约高品位热源。0020本发明开始工作时需要驱动电机32提供少量的机械动力小型机在10W以下。系统正常运行期间,当热推移活塞处于它的最左端附近时,热腔的体积较大,其中的气。

20、体量也较多,系统内的平均温度就较高,压力也就较高。相反,当热推移活塞处于它的最右端时,热腔的体积接近于零,机内工质的平均温度和压力比都比较低。这样,热气缸就起了驱动的作用。0021以下提供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可行性可行性分析以水泥厂一70M2厂房值班室为例,根据负荷概算夏天需要制冷功率QC126KW,冬天需要供暖功率为QA105KW。热腔中的气体能达到的温度为TH600K,冷腔中气体能达到的温度TC280K,假设中间温度为TA345K。0022在制冷工况下,VM循环热泵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为设该循环热泵工作时间为10小时,则需要工业废气提供热量制冷系数在供暖工况下,VM循环热泵高温热。

21、源吸收热量为设该循环热泵工作时间为10小时,则需要工业废气提供热量热泵系数说明书CN102353177ACN102353184A5/5页7式中QC中间腔放热功率QA冷腔制冷功率该装置除了在夏季制冷冬季取暖之外,还可以一年四季供应热水,达到一机多用。0023由于在制冷的同时往往同时有制备热水的功能,以夏季制冷制热水模式为例对加热时间进行计算如下设水箱中初始温度为T120,加热后温度T260,则温升T40。以日用水量V约为200L计算。0024加热200L热水所需热量为式中CP水的比热容,KJ/KGK;水的密度,KG/L;V日用水量,L。0025由于VM循环热泵是从低温热源和高温热源中吸收热量,由中间腔向外放热,则放热功率则加热时间为故该系统每天只需要运行制冷热水模式29MIN就能满足热水需求,而在单制冷工况下制热水效率不低于制冷热水模式,故该VM循环热泵型空调热水器完全可以满足间歇使用热水的要求,并完全省去了以往常规用于加热热水的一次能耗,还能够节省工业余热向室外大气中直接排放11560752KJ热量。说明书CN102353177ACN102353184A1/3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53177ACN102353184A2/3页9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53177ACN102353184A3/3页10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5317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