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6352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2.25 CN 103463528 A *CN103463528A* (21)申请号 201310432600.0 (22)申请日 2013.09.23 A61K 36/90(2006.01) A61K 36/8994(2006.01) A61P 17/00(2006.01) A61K 35/64(2006.01) (71)申请人 荣成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地址 264300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文化东路 20 号 (72)发明人 孙胜波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
2、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 物, 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 : 生地 20-40 份、 牡丹皮 5-20 份、 赤芍 5-20 份、 紫草 5-20 份、 大黄 10-30份、 苦参5-25份、 黄柏5-20份、 川牛膝5-20 份、 地肤子 5-20 份、 白鲜皮 5-25 份、 地胆草 5-20 份、 金银花 20-40 份、 连翘 5-25 份、 僵蚕 5-20 份、 蝉蜕5-20份、 防风5-20份、 当归10-30份、 土茯苓 20-40 份、 川萆薢 5-25 份、 薏苡仁 10-30 份、 丹参 20-40 份、 川芎 10-30 份、 桃仁 5-20 份、 红花 5-20 份、。
3、 荆芥 5-25 份、 扁蓄 10-30 份、 甘草 5-15 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健脾化湿、 透疹消疮、 凉 血解毒、 祛风止痒的功效, 其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 著, 作用可靠。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63528 A CN 103463528 A *CN103463528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 : 生地 20-40 份、 牡丹皮 5-20 份、 赤芍 。
4、5-20 份、 紫草 5-20 份、 大黄 10-30 份、 苦参 5-25 份、 黄柏 5-20 份、 川牛膝 5-20 份、 地肤子 5-20 份、 白鲜皮 5-25 份、 地胆草 5-20 份、 金银花 20-40 份、 连翘 5-25 份、 僵蚕 5-20 份、 蝉蜕 5-20 份、 防风 5-20 份、 当归 10-30 份、 土茯苓 20-40 份、 川 萆薢 5-25 份、 薏苡仁 10-30 份、 丹参 20-40 份、 川芎 10-30 份、 桃仁 5-20 份、 红花 5-20 份、 荆芥 5-25 份、 扁蓄 10-30 份、 甘草 5-15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5、 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药原料 及重量份配比为 : 生地 30 份、 牡丹皮 12 份、 赤芍 10 份、 紫草 10 份、 大黄 20 份、 苦参 15 份、 黄柏 12 份、 川牛膝 10 份、 地肤子 10 份、 白鲜皮 15 份、 地胆草 10 份、 金银花 30 份、 连翘 15 份、 僵蚕10份、 蝉蜕10份、 防风10份、 当归20份、 土茯苓30份、 川萆薢15份、 薏苡仁20份、 丹参 30 份、 川芎 20 份、 桃仁 10 份、 红花 10 份、 荆芥 15 份、 扁蓄 20 份、 甘草 10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6。
6、3528 A 2 1/4 页 3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 尤其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 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湿疹 (eczema) 是由多种复杂的内、 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 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 本病病因复杂多难以确定。 自觉症状瘙痒剧烈。 病情易反复, 可迁 延多年不愈。 按皮损表现特点分为急性、 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种。 慢性湿疹以瘙痒、 斑块、 鳞 屑、 浸润、 肥厚、 苔藓样变为特征的皮肤病, 具有反复发作、 难以根治的特点。 其临床症状为 : 自觉剧烈瘙痒、 皮损多形性、 红斑、。
7、 丘疹、 丘疱疹或水疱密集成片, 易渗出, 境界不清, 周围散 在小丘疹、 丘疱疹, 常伴糜烂、 结痂, 如继发感染, 可出现脓包或浓痂。目前, 西医对于慢性 湿疹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组织胺药、 维生素、 激素类药物等。外用软膏制剂多为激素类软膏, 虽然消炎、 止痒及减少渗出的作用比较快, 但停药后很快复发, 长期使用易引起许多不良反 应, 如皮肤粗糙、 毛孔增大和色素沉着, 因此, 作为常规药物存在很大的弊端。 0003 中医认为, 慢性湿疹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嗜食辛辣肥甘厚腻, 脾失健运, 湿热蕴 久, 伤阴化燥, 瘀阻脉络, 血不营肤, 血虚风燥, 肌肤失去濡养, 郁于腠理而发病。 故治宜健脾。
8、 化湿、 透疹消疮。 0004 根据中医理论, 针对慢性湿疹的发病机理, 进行辩证配伍组方, 以达到标本兼治的 目的。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抗组织胺药、 维生素、 激素类药物等治疗慢性湿疹存在 治疗效果不理想及副作用大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 成本低、 疗效显著、 无副作 用的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 : 生地 20-40 份、 牡丹皮 5-20 份、 赤芍 5-20 份、 紫 草 5-20 份、 大黄 10-30 份、 苦参 5-2。
9、5 份、 黄柏 5-20 份、 川牛膝 5-20 份、 地肤子 5-20 份、 白 鲜皮 5-25 份、 地胆草 5-20 份、 金银花 20-40 份、 连翘 5-25 份、 僵蚕 5-20 份、 蝉蜕 5-20 份、 防风 5-20 份、 当归 10-30 份、 土茯苓 20-40 份、 川萆薢 5-25 份、 薏苡仁 10-30 份、 丹参 20-40 份、 川芎 10-30 份、 桃仁 5-20 份、 红花 5-20 份、 荆芥 5-25 份、 扁蓄 10-30 份、 甘草 5-15 份。 0007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其中 药原。
10、料及重量份配比为 : 生地 30 份、 牡丹皮 12 份、 赤芍 10 份、 紫草 10 份、 大黄 20 份、 苦参 15 份、 黄柏 12 份、 川牛膝 10 份、 地肤子 10 份、 白鲜皮 15 份、 地胆草 10 份、 金银花 30 份、 连 翘 15 份、 僵蚕 10 份、 蝉蜕 10 份、 防风 10 份、 当归 20 份、 土茯苓 30 份、 川萆薢 15 份、 薏苡仁 20 份、 丹参 30 份、 川芎 20 份、 桃仁 10 份、 红花 10 份、 荆芥 15 份、 扁蓄 20 份、 甘草 10 份。 0008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 精选药物组。
11、方。本发明 说 明 书 CN 103463528 A 3 2/4 页 4 中药组合物中 : 生地具有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止痛调经的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 活 血散瘀的功效 ;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的功效 ; 紫草具有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 解毒 透疹的功效 ; 大黄具有泻火消积、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祛瘀止咳的功效 ; 苦参具有清热燥 湿、 祛风杀虫的功效 ;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的功效 ; 川牛膝具有活血通 经、 祛风除湿、 通利关节、 利尿通淋的功效 ; 地肤子具有清热利湿 利水通淋的功效 ; 白鲜皮 具有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的功效 ; 地胆草具。
12、有清热燥湿、 泻肝定惊的功效 ; 金银花具有清热 解毒、 凉散风热的功效 ; 连翘具有清热解毒、 散结消肿的功效 ; 僵蚕具有祛风定惊、 化痰散 结的功效 ; 蝉蜕具有散风除热、 透疹利咽、 退翳解痉的功效 ; 防风具有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定搐的功效 ;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的功效 ; 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 祛湿利水、 健脾胃、 利关节的功效 ; 川萆薢具有利湿去浊、 祛风除痹的功效 ; 薏苡仁具有健 脾渗湿、 除痹止泻、 清热排脓的功效 ; 丹参具有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 凉血消痈、 清心除烦、 养 血安神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祛瘀、 行气开郁、 祛风止痛的功效。
13、 ; 桃仁具有活血祛瘀、 润肠 通便的功效 ;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 散瘀止痛的功效 ; 荆芥具有解表散风、 透疹消疮的功效 ; 扁蓄具有利尿通淋、 杀虫、 止痒的功效 ;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调和诸药 的功效。 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 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 在作用上相互佐助, 共奏健脾化湿、 透疹消疮、 凉血解毒、 祛风止痒的功效, 对慢性湿疹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0009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 其配制简便、 药源广、 成本低。本发 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 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 经临床应用验证, 其疗效显著可 靠, 药性平和, 未出现毒副作。
14、用, 有效率达 90%, 治愈率 60%。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1 实施例 1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 : 生地 30g、 牡丹皮 12g、 赤芍 10g、 紫草 10g、 大黄 20g、 苦参 15g、 黄柏 12g、 川牛膝 10g、 地肤子 10g、 白鲜皮 15g、 地胆 草 10g、 金银花 30g、 连翘 15g、 僵蚕 10g、 蝉蜕 10g、 防风 10g、 当归 20g、 土茯苓 30g、 川萆薢 15g、 薏苡仁 20g、 丹参 30g、 川芎 20g、 桃仁 10g、 红花 10g、 荆芥 1。
15、5g、 扁蓄 20g、 甘草 10g。 0012 实施例 2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 : 生地 20g、 牡丹皮 10g、 赤芍 5g、 紫草 20g、 大黄 15g、 苦参 25g、 黄柏 5g、 川牛膝 15g、 地肤子 12g、 白鲜皮 25g、 地胆草 5g、 金银花 40g、 连翘 10g、 僵蚕 20g、 蝉蜕 5g、 防风 20g、 当归 15g、 土茯苓 40g、 川萆薢 5g、 薏 苡仁 30g、 丹参 25g、 川芎 30g、 桃仁 5g、 红花 15g、 荆芥 25g、 扁蓄 10g、 甘草 15g。 0013 实施例 3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
16、的中药组合物, 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 : 生地 25g、 牡丹皮 20g、 赤芍 15g、 紫草 12g、 大黄 30g、 苦参 5g、 黄柏 10g、 川牛膝 12g、 地肤子 20g、 白鲜皮 5g、 地胆草 15g、 金银花 25g、 连翘 5g、 僵蚕 15g、 蝉蜕 20g、 防风 15g、 当归 10g、 土茯苓 25g、 川萆薢 10g、 薏苡仁 25g、 丹参 20g、 川芎 25g、 桃仁 12g、 红花 20g、 荆芥 5g、 扁蓄 30g、 甘草 6g。 0014 实施例 4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 : 生地 35g、 牡丹皮 5g、 赤。
17、 说 明 书 CN 103463528 A 4 3/4 页 5 芍 12g、 紫草 5g、 大黄 25g、 苦参 10g、 黄柏 20g、 川牛膝 5g、 地肤子 15g、 白鲜皮 10g、 地胆草 12g、 金银花 20g、 连翘 25g、 僵蚕 5g、 蝉蜕 12g、 防风 5g、 当归 25g、 土茯苓 35g、 川萆薢 20g、 薏 苡仁 10g、 丹参 35g、 川芎 10g、 桃仁 15g、 红花 12g、 荆芥 20g、 扁蓄 15g、 甘草 5g。 0015 实施例 5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 : 生地 40g、 牡丹皮 15g、 赤芍20g、 。
18、紫草15g、 大黄10g、 苦参20g、 黄柏15g、 川牛膝20g、 地肤子5g、 白鲜皮25g、 地胆草 20g、 金银花 35g、 连翘 20g、 僵蚕 12g、 蝉蜕 15g、 防风 12g、 当归 30g、 土茯苓 20g、 川萆薢 25g、 薏苡仁 15g、 丹参 40g、 川芎 15g、 桃仁 20g、 红花 5g、 荆芥 10g、 扁蓄 25g、 甘草 12g。 0016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 : 将组方 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 加冷水漫过药面, 浸泡 15 20 分钟, 再加水没过药面约 6 厘米, 进 行第一次煎煮, 未沸前采用武火。
19、煎煮, 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 ; 第二次煎煮, 加水没过 药面约 4 厘米, 水沸后煎煮 15 20 分钟。两次煎煮取汁, 合并。 0017 本发明以实施例 1 所给出的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做临床疗效总结如 下 : 一、 一般性资料 : 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80例, 男42例, 女38例, 年龄35 55 岁。 0018 二、 诊断依据 : 参照 皮肤性病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2 年) 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 中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994 年出版 ) 中的慢性湿疹诊断标准 : 1、 由急性演变而成, 病情反复, 病程常超过 3 个月 ; 2、 。
20、自觉瘙痒, 四肢、 躯干对称性暗红丘斑疹、 抓痕, 鳞屑覆盖, 部分皮肤肥厚、 粗糙, 呈 苔藓样变, 伴色素沉着斑 ; 3、 皮损对称分布, 有渗出倾向。 0019 三、 用法用量 : 临床应用时, 一日一剂, 水煎两遍取汁约 400ml, 分早、 晚两次空腹 温服。六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0020 四、 疗效标准 :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的慢性湿疹疗效标准 : (1) 痊愈 : 皮损完全消退, 自觉症状消失 ; (2) 显效 : 皮损消退 70% 以上, 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 (3) 有效 : 皮损消退 30% 以上, 自觉症状有所改善 。
21、; (4) 无效 ; 皮损消退 30% 以下, 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 0021 五、 治疗效果 : 该临床观察病例中, 服药 2-5 个疗程, 痊愈 48 例, 随访未见复发 ; 显 效 15 例, 有效 9 例, 无效 8 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0022 六、 典型病例 : 病例 1 林某, 男, 62 岁。患者自诉 : 2 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胫前皮肤起红斑、 丘疹、 渗液, 伴 瘙痒, 经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但左小腿病情时有反复。近半年反复用 “艾络 松” 、“肤痔清” 等药膏外涂, 可以止痒, 但是皮肤渐增厚, 瘙痒渐重。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制备的药剂 2 个疗。
22、程, 皮损变薄, 瘙痒减轻 ; 继续服用 2 个疗程, 皮损完全消退, 自觉症状消 说 明 书 CN 103463528 A 5 4/4 页 6 失, 治愈。 0023 病例 2 : 李某, 女, 36 岁。自述 : 背部瘙痒多年, 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诊见 : 背部皮肤表现不同 程度的弥漫性水肿性鲜红斑, 边界不清, 皮肤浸润肥厚, 大量鳞屑, 明显的抓痕伴血痂, 少许 丘疹。诊断为 : 慢性湿疹。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 2 个疗程, 红斑、 水肿明显减 少, 无抓痕和丘疹 ; 继续服用 3 个疗程, 疹块消退, 瘙痒消失, 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说 明 书 CN 103463528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