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20435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2.16 CN 101204353 B *CN101204353B* (21)申请号 200710170924.6 (22)申请日 2007.11.23 A61H 39/08(2006.01) G09B 23/28(2006.01) (73)专利权人 上海理工大学 地址 200093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 516 号 (72)发明人 章浩伟 刘文涛 余剑楠 冯蓓蓓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代理人 宁芝华 CN 2433931 Y,2001.06.13, 全文 . CN 20110500。
2、7 Y,2008.08.27, 权利要求 1-3. CN 100341476 C,2007.10.10,说明书第3页 最后一段, 附图 2. JP 特开2003-225282 A,2003.08.12,全文. (54) 发明名称 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 (57) 摘要 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 包括提插电 机、 捻转电机、 外套筒、 内套筒、 齿轮、 齿条、 端盖、 连轴器 ; 提插电机装于外套筒的一侧, 内外套筒 吻接, 且其相互之间中心轴重合 ; 齿条固定于内 套筒的内壁, 且平行于其中心轴 ; 齿轮与齿条形 成配合 ; 提插电机轴通过连轴器与齿轮连接 ; 提 插电机可带动内套筒在。
3、外套筒中做往复运动 ; 内 套筒的尾部连接有端盖, 起加固作用 ; 捻转电机 连接在内套筒的前端, 其电机轴上安装夹持装置, 银针与捻转电机的转动轴连接。为防止内套筒轴 向转动, 在内套筒外壁面凹一平行与中心轴的定 位槽, 通过外套筒上的定位孔、 销与内套筒槽形成 配合。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易于掌握, 可用 于针灸临床和教学科研领域。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韦晓娟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CN 101204353 B1/1 页 2 1. 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 包括提插电机。
4、、 捻转电机、 外套筒、 内套筒、 齿轮、 齿 条、 端盖、 连轴器 ; 其特征在于 : A) 提插电机安装于外套筒的一侧, 内套筒置于外套筒内部, 内外套筒吻接, 且其相互之 间中心轴重合 ; 齿条固定于内套筒的内壁, 且平行于其中心轴 ; 齿轮与齿条形成配合 ; 提插 电机轴通过连轴器与齿轮形成连接 ; 内套筒的尾部连接有端盖 ; B) 捻转电机连接在内套筒的前端, 其电机轴上安装夹持装置, 银针与捻转电机的转动 轴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内外套 筒吻接, 是在内套筒外壁面凹一条平行于中心轴的定位槽, 外套筒上有一定位孔, 。
5、定位孔上 的销与内套筒上的定位槽形成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内外套 筒吻接, 可以是在内套筒外壁面凹四条平行于中心轴的定位槽, 外套筒的内壁均布连接四 个支撑条, 分别与内套筒上的定位槽形成配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204353 B1/2 页 3 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灸模拟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属 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对许多疾病, 针刺手法是疗效的关键。 但许多针灸大师的手法只能口口相传, 且学 习起来难度很大, 不易掌握,。
6、 因此针灸普及困难, 在现有技术中, 虽然有一些仪器采用磁针, 激光, 电针 ( 连续间断波, 疏密波 ) 等现代技术试图模拟针灸进行简单的刺激, 但其效果无 法与针灸相比, 无法完全达到针灸、 针刺治疗疾病的奇效。到目前为止, 还未见有针对针灸 使用的针刺手法自动模拟仪, 以方便病人使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 不仅克服现有技术采用磁针, 激光, 电针存在的医疗效果不理想, 无法达到针灸、 针刺治疗疾病的奇效的情况, 而且能够 精确地重复模仿针刺手法, 使针灸治疗的水平得以提高、 普及, 填补了我国在针灸方面缺少 仪器的现状。本发明采用独特的齿轮与。
7、齿条配合的机械结构来模拟针刺手法。这种机械结 构不仅易于加工, 而且成本低、 适合批量生产, 使用方便, 易于掌握, 可以更好地弘扬民族医 学, 丰富祖国医学宝库, 更好更快地为病人解除痛苦。 0004 本发明采用全新思路实现针灸手法的工程化。从工程的角度看, 对针灸治病起关 键作用的针刺手法, 是针灸师的上臂, 小臂, 手腕, 手指在作多刚体运动, 并操纵作为大变形 弹性刚体的银针, 在病人肌肉的阻抗下进行复杂的机械运动。本发明通过将针刺手法这种 机械运动分解为一些基本运动, 如提插运动和捻转运动, 建立其力学模型。 提插运动由位于 外套筒一侧的步进电机来提供, 通过其带动齿轮, 依靠齿轮、。
8、 齿条间的配合使内套筒在外套 筒中做往复运动来实现 ; 捻转运动由固定于内套筒前端的步进电机来提供, 通过夹持装置 带动银针转动来实现 ; 再将这些运动进而综合协调与控制。所有的控制信号由外部电路提 供。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0006 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 包括提插电机、 捻转电机、 外套筒、 内套筒、 齿轮、 齿条、 端盖、 连轴器 ; 其特征在于 : 0007 A) 提插电机安装于外套筒的一侧, 内套筒置于外套筒内部, 内外套筒吻接, 且其相 互之间中心轴重合 ; 齿条固定于内套筒的内壁, 且平行于其中心轴 ; 齿轮与齿条形成配合 ; 提插电机轴通过连轴器与齿轮形成连。
9、接 ; 提插电机可带动内套筒在外套筒中做往复运动 ; 内套筒的尾部连接有端盖, 起加固作用 ; 0008 B) 捻转电机连接在内套筒的前端, 其电机轴上安装夹持装置, 银针与捻转电机的 转动轴连接。 0009 所述的内外套筒吻接, 是在内套筒外壁面凹一条平行与中心轴的定位槽, 外套筒 说 明 书 CN 101204353 B2/2 页 4 上有一定位孔, 定位孔上的销与内套筒上的定位槽形成配合 ; 防止内套筒的轴向转动。 0010 所述的内外套筒吻接, 也可以是在内套筒外壁面凹有四条平行与中心轴的定位 槽, 外套筒的内壁均布连接四个支撑条, 分别与内套筒上的定位槽形成配合 ; 防止内套筒的 轴。
10、向转动。 0011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 不仅克服现有技术采用磁针, 激光, 电针存在的医疗 效果不理想, 无法达到针灸、 针刺治疗疾病的奇效, 而且能够精确的重复模仿针刺手法, 使 针灸治疗的水平得以提高、 普及, 机械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方法易于掌握, 精度易于控制, 可广泛用于针灸临床和教学科研领域。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3 图 2 本发明内外套筒采用定位孔、 销与定位槽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 0014 图 3 本发明内外套筒采用支撑条与定位槽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0015 1. 外套筒 ; 2. 内套筒 ; 3. 齿条 ; 4. 连轴器 。
11、; 5. 齿轮 ; 6. 端盖 ; 7. 提插电机 ; 8. 捻 转电机 9. 夹持装置 ; 10. 定位孔 ; 11. 观察孔 ; 12. 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7 针刺手法模拟仪中的执行机构, 如图 1 所示, 包括提插电机 7、 捻转电机 8、 外套筒 1、 内套筒 2、 齿轮 5、 齿条 3、 端盖 6、 连轴器 4 ; 提插电机 7 安装于外套筒 1 的一侧, 内套筒 2 置于外套筒内部, 且其相互之间中心轴重合 ; 齿条 3 固定于内套筒 2 的内壁, 且平行于其 中心轴 ; 齿轮 5 与齿条 3 形成配合 ;。
12、 提插电机 7 轴通过连轴器 4 与齿轮 5 形成连接 ; 提插电 机可带动内套筒 2 在外套筒 1 中做往复运动 ; 内套筒的尾部连接有端盖 6, 起加固作用 ; 捻 转电机 8 连接在内套筒 2 的前端, 其电机轴上安装夹持装置 9, 银针与捻转电机 8 的转动轴 连接 ; 0018 内套筒外壁面凹有四条平行与中心轴的定位槽 12, 外套筒的内壁均布连接四个支 撑条, 与内套筒上的定位槽形成配合 ; 防止内套筒的轴向转动, 如图 3 所示。 0019 当内外套筒采用定位孔、 销与定位槽定位时, 如图2所示, 通过观察孔11可以检测 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情况。 0020 运用电脑或者单片机, 通。
13、过输入事先编制好的程序, 可精确控制提插电机 7 和捻 转电机 8 : 0021 提插电机 7 通过连轴器 4 带动齿轮 5, 由于齿轮 5 与齿条 3 形成配合, 且齿条 3 固定于内套筒2的内壁, 从而使得内套筒2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由于内外套筒间定位槽和支 撑条的配合, 使内套筒只能沿中心轴方向运动, 而不能沿轴向转动, 最终形成提插运动。 0022 通过外部信号电路改变加给捻转电机的脉冲序列顺序, 捻转电机 8 通过夹持装 置 9 使得银针可以自如地获得来回的捻转运动, 完成针灸的模拟过程。 说 明 书 CN 101204353 B1/2 页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204353 B2/2 页 6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