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安装结构.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817207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9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09415.5

申请日:

2010.02.04

公开号:

CN102333680A

公开日:

2012.01.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16/02申请日:20100204|||公开

IPC分类号:

B60R16/02; H02G11/00

主分类号:

B60R16/02

申请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佐藤邦彦; 山口敦吉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9.02.25 JP 2009-0423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代理人:

陈波;林宇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了一种线束系索结构,其通过防止带状板簧的腐蚀而提升了沿线束设置的该带状板簧的弯曲耐用度,并且对于该线束系索结构不存在电缆内部的导体材料断裂的危险。线束系索结构具有:电缆(19),该电缆(19)的一端电连接于固定侧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而另一端电连接于可动侧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金属的带状板簧(21),其一端固定于固定结构而其另一端固定于可动结构;以及捆束装置(21),用于将电缆(19)捆束与带状板簧(17),当带状板簧(17)由于可动结构的运动而变形时,在避开带状板簧(17)受到最大负荷的部分处,电缆(19)被捆束装置(21)捆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线束安装结构, 包括 : 电线, 该电线具有与设置在固定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一端以及与设置在可动 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另一端 ; 带状板簧, 该带状板簧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体的一端以及固定于 所述可动结构体的另一端 ; 以及 捆束件, 该捆束件适于将所述电线捆束于所述带状板簧, 其中, 当所述带状板簧随着所述可动结构体的运动而可变形地弯曲时, 在与所述带状 板簧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那部分不同的部分处, 所述电线被所述捆束件捆束于所述带状板 簧。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线束安装结构, 还包括 : 固定侧保护器, 彼此捆束的带状板簧和电线的一端固定于该固定侧保护器, 并且该固 定侧保护器固定于所述固定侧结构体 ; 以及 可动侧保护器, 彼此捆束的带状板簧和电线的另一端固定于该可动侧保护器, 并且该 可动侧保护器固定于所述可动侧结构体。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线束安装结构, 其中, 彼此捆束的所述带状板簧和所述电线 用一保护件覆盖。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线束安装结构, 其中, 彼此捆束的所述带状板簧和所述电线 用一保护件覆盖。

说明书


线束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安装结构, 其中将线束安装成跨接固定结构体和可动结构 体, 以便向设置在诸如车辆的滑动门、 掀背门等的可动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等提供电力, 所 述可动结构体可动地设置在固定结构体处。背景技术
     例如, 在安装于车辆中的线束中, 用于向设置在诸如滑动门、 掀背门等的可动结构 体上的电气部件等提供电力的线束被安装成跨接可动结构体和诸如车身框架的固定结构 体, 所述可动结构体可动地设置在固定结构体上。
     作为这样一种线束安装结构, 下述的专利文献 1 公开了将线束的一端和另一端分 别固定于可动结构体和固定结构体, 并且沿着线束设置一板簧以便通过该板簧来支撑该线 束的构造。
     在上述构造中, 利用诸如粘接性聚氯乙烯绝缘带、 绑带、 卡夹等等的捆束件来固定 板簧和线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日本专利公开 JP-A-2001-35923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 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具有下述的问题。当所述线束被这样构成为使得通过诸 如聚氯乙烯绝缘带 (vinyl tape)、 绑带等的捆束件而将电线捆束于板簧并且支撑且固定于 该板簧时, 水或油可能会不希望地溅到所安装的电线上。 此时, 在线束通过诸如聚氯乙烯绝 缘带、 绑带等的捆束件而固定于板簧的情况下, 附着的水或油很可能滞留在捆束件与板状 之间的小空间内, 使得所述板簧可以受到腐蚀。 特别地, 在一直存在于线束的最下方部分处 的捆束件中, 水或油易于滞留, 使得该捆束件可以被轻易地腐蚀。
     当腐蚀发生在板簧上的负荷特别集中的那部分处时, 板簧很可能由于腐蚀和负荷 两者的协同效应而损坏。如果板簧损坏, 则不能稳定地支撑线束。结果, 可能产生线束不能 恰当地运动而使得该线束可能接触到周围部件而受损以及无法进行供电作用的问题。
     此外, 当诸如聚氯乙烯绝缘带、 绑带等的捆束件缠绕电线上的施加有大负荷的那 部分时, 可能产生电线的弯曲路线变得不稳定以及额外的负荷施加在电线上而使得电线中 的导体可能损坏的问题。
     涉及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防止带状板簧受腐蚀来提升沿 线束布置的带状板簧的弯曲耐用度, 并且提供一种其中电线中的导体不易于损坏的线束安 装结构。
     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下面的构造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1) 一种线束安装结构, 包括 :
     电线, 该电线具有与设置在固定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一端以及与设置在 可动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另一端 ;
     带状板簧, 该带状板簧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体的一端以及固 定于所述可动结构体的另一端 ; 以及
     捆束件, 该捆束件适于将电线捆束于所述带状板簧,
     其中, 当带状板簧随着可动结构体的运动而弯曲变形时, 在与所述带状板簧的施 加有极大负荷的那部分不同的部分处, 电线被捆束件捆束于所述带状板簧。
     (2) 根据上述 (1) 项的线束安装结构, 还包括 :
     固定侧保护器, 彼此捆束的带状板簧和电线的一端固定于该固定侧保护器, 并且 该固定侧保护器固定于所述固定侧结构体 ; 以及
     可动侧保护器, 彼此捆束的带状板簧和电线的另一端固定于该可动侧保护器, 并 且该可动侧保护器固定于所述可动侧结构体。
     (3) 根据上述 (1) 项或上述 (2) 项的线束装配结构, 其中, 彼此捆束的所述带状板 簧和所述电线用一保护件覆盖。 根据上面的构造 (1), 附着于电线或带状板簧的水或油沿着所述带状板簧或电线 而下落到最下端的位置。然而, 由于带状板簧和电线并不是被捆束在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部 分处, 该部分是带状板簧的弯曲的最下部分, 所以水或油既不附着于捆束件也不滞留在该 捆束件上, 使得水或油可以从线束安装结构排出。
     此外, 极大负荷还施加于电线的沿着所述带状板簧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所述部分 所放置的一部分。然而, 由于带状板簧和电线并不是被捆束在电线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那 部分处, 所以多余的负荷并未施加于电线而使得电线中的导体不易于损坏。
     根据上面的构造 (2), 当可动侧保护器的位置随可动侧结构体一起移动, 并且所述 带状板簧对应于所述位置而变形而被弯曲时, 水或油从弯曲位置的最下端排出。
     根据上面的构造 (3), 由于电线用保护件覆盖, 所以电线不接触周围部件, 使得电 线不易于损坏。
     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安装结构的构造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 2 是示出了线束安装结构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 3 是示出了线束组合件的捆束形态的平面图。 附图标号 1 线束安装结构 3 窗玻璃 5 后门 7 线束组合件 9 可动侧保护器 11 固定侧保护器13、 15 17 19 21 23捆束件 带状板簧 电线 捆束件 ( 聚氯乙烯绝缘带 ) 保护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线束安装结构的优选实施例。
     在向设置在图 1 所示的车辆的后门 5 的窗玻璃 3 上的电热线提供电力的情况下使 用本实施的线束安装结构 1。
     如图 1 所示, 线束安装结构 1 这样构造 : 将线束组合件 7 安装成跨接后门 5 的门板 5a 和窗玻璃 3, 所述门板 5a 相当于固定侧结构体, 所述窗玻璃 3 相当于可动地装接于门板 5a 的可动结构体。
     如图 2 和 3 所示, 线束组合件 7 形成为使得电线 19 沿由金属制成的带状板簧 17 设置, 以预定的间隔通过聚氯乙烯绝缘带作为捆束件 21 来捆束电线 19 和板簧 17, 以使该 电线 19 和板簧 17 一体化并且其整个外周用网状保护件 23 覆盖。因此, 如图 2 所示, 在线 束组合件 7 被系紧且固定于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时, 线束组合件 7 的保护件 23 在最外部分处露出。由于电线 19 用保护件 23 覆盖, 所以电线 19 不与周围部件接触, 从 而防止了损坏。
     如图 2 所示, 线束组合件 7 的两端分别具有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如图 1 所示, 固定侧保护器 11 固定于作为固定侧结构体的后门 5 的门板 5a, 并且可动侧保 护器 9 固定于作为可动侧结构体的窗玻璃 3。
     与此同时, 例如, 在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的各自预定位置处分别设 置有卡止突起 ( 未示出 )。另一方面, 例如, 在带状板簧 17 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卡止孔 ( 未 示出 )。如图 2 所示, 在线束组合件 7 中具有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带状板簧 17 的两端分别卡止于所述固定侧保护器 5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并且线束组合件 7 的两端被 分别进一步紧固于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如图 2 所示, 线束组合件 7 的固定侧连接部 7a 通过捆束带 13 而系紧且固定于固 定侧保护器 11 而不会被拉出, 并且线束组合件 7 的可动侧连接部 7b 通过捆束带 15 而系紧 且固定于可动侧保护器 9 而不会被拉出。
     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的每一者都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由复合树脂 形成的。带状板簧 17 由不锈薄板形成。
     线束组合件 7 具有余长部, 该余长部使得窗玻璃 3 能够垂直地移动并且该余长部 设置在延长部 7c 处, 该延长部 7c 位于固定在作为固定侧结构体的门板 5a 的固定侧保护器 11 上的固定侧连接部 7a 与固定在作为可动侧结构体的窗玻璃 3 上的可动侧连接部 7b 之 间。
     窗玻璃 3 装接于门板 5a, 以便通过升 / 降装置 ( 未示出 ) 在图 1 所示的箭头 A 和 B 所指示的方向上垂直地移动。在图 1 中, 符号 Pa 表示处于移动至上限位置的状态中的窗 玻璃 3, 符号 Pb 表示处于移动至中间位置的半开状态中的窗玻璃 3, 而符号 Pc 表示处于移动至下限位置的全开状态中的窗玻璃 3。
     随着窗玻璃 3 的垂直移动, 安装成跨接门板 5a 和窗玻璃 3 的线束组合件 7 的弯曲 部分如符号 P1、 P2 和 P3 所示移动。
     弯曲部分 P1 表示当窗玻璃 3 移动至上限位置时所述线束组合件 7 的弯曲状态。 在 这个位置处, 线束组合件 7 在固定侧保护器 11 附近的曲率半径是最小的, 并且具有该最小 曲率半径的部分布置在线束组合件 7 的最下端的位置处。
     弯曲部分 P2 表示当窗玻璃 3 移动至中间位置时所述线束组合件 7 的弯曲状态。 在 这个位置处, 线束组合件 7 在固定侧保护器 11 附近的曲率半径是最小的, 并且具有该最小 曲率半径的部分布置在线束组合件 7 的最下端的位置处。
     弯曲部分 P3 表示当窗玻璃 3 移动至下限位置时所述线束组合件 7 的弯曲状态。 在 这个位置处, 线束组合件 7 在可动侧保护器 9 附近的曲率半径是最小的, 并且具有该最小曲 率半径的部分布置在线束组合件 7 的最下端的位置处。
     每个弯曲部分 P1、 P2 和 P3 都是当线束组合件 7 变形时曲率半径变为最小并且施 加有极大负荷的部分。每个弯曲部分 P1、 P2 和 P3 都位于线束组合件 7 的最下方的位置处, 并且每个弯曲部分 P1、 P2 和 P3 都是当溅有水和油时使得水和油易于滞留的部分。特别地, 由弯曲部分 P1 和 P3 处的虚线所示的每一个区域都是线束组合件 7 中最大负荷所施加的部 分。 线束组合件 7 中与弯曲部分 P1 和 P3 相对应的每个部分, 如图 3 的虚线所示的区 域, 都没有被捆束件 21 所捆束。即, 在线束组合件 7 中, 在与作为同弯曲部分 P1 和 P3 相对 应的部分的固定侧保护器 11 附近的部分以及可动侧保护器 9 附近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处, 电 线 19 捆束于带状板簧 17。
     如图 1 所示, 在控制窗玻璃 3 从实线所示的位置 Pc 垂直移动到由虚拟线所示的位 置 Pb 或 Pa、 或者从位置 Pa 垂直移动到位置 Pb 或 Pc 的情况下, 采用具有上述构造的线束安 装结构 1, 并且电力经由该线束安装结构 1 而从设置在门板 5a 中的供电电路 ( 未示出 ) 提 供到窗玻璃 3 的电热线。
     那时, 当线束组合件 7 根据图 1 所示的窗玻璃 3 的位置而弯曲变形时, 获得了大的 周围空间, 使得即使当该线束组合件 7 松弛时也不会与周围部分干涉。此外, 由于线束组合 件 7 如上所述内装有带状板簧 17, 所以相对于线束组合件 7 的宽度方向的刚性遍及该线束 组合件 7 的全长而作用于该线束组合件 7, 并且通过赋予该刚性可以进行线束组合件 7 的位 置限制。结果, 能够消除诸如由于接触门板 5a 而发生异常噪声、 损坏等等的烦扰。
     在控制窗玻璃 3 的升降移动期间, 线束组合件 7 的曲率半径在图 1 的弯曲部分 P1 和 P3 所示的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连接器 9 附近的部分处变小。随着曲率半径变小, 对带状板簧 17 的负荷变大。
     线束组合件 7 的曲率半径小并且负荷大的位置是包括带状板簧 17 的该线束组合 件 7 的最下端的位置。
     这里, 当假定在图 1 的虚拟线所示的状态下, 水或油溅到线束组合件 7 时, 水或油 沿着带状板簧 17 或电线 19 向下流动到固定侧保护器 11 附近的部分。然而, 由于固定侧保 护器 11 附近的弯曲部分 P1 如图 3 的虚线所示的区域所示没有被捆束带 21 捆束, 所以水或 油不滞留在弯曲部分 P1 和 P3 处而随着其下落而从线束组合件 7 排出。
     另一方面, 当假定在图 1 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下, 水或油溅到线束组合件 7 时, 水或 油沿着带状板簧 17 或电线 19 而向下流动到可动侧保护器 9 附近的部分。然而, 由于可动 侧保护器 9 附近的弯曲部分 P3 没有被捆束带 21 捆束, 所以水或油不滞留在弯曲部分 P3 处 而随着其下落而从线束组合件 7 排出。
     如上所述, 由于即使当水或油溅到线束组合件 7 时水或油也能从线束组合件 7 顺 利地排出, 所以水或油不滞留在带状板簧 17 处, 使得线束组合件 7 不易于被腐蚀。结果, 提 升了带状板簧 17 的弯曲耐用度, 并且线束组合件 7 能够持久地以恒定的弹性变形。
     此外, 由虚线表示的弯曲部分 P1 和 P3 的区域是最大负荷施加于电线 19 的部分。 然而, 由于这些部分没有用捆束件 21 捆束, 所以多余的负荷不会施加于电线 19, 使得电线 19 内的导体不易于损坏。结果, 提升了线束组合件 7 的可靠性。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而是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或修改。上述实施例中的 每个结构部件的材料、 形状、 尺寸、 数值、 形态、 数目、 安装位置等等可以是任意确定的而不 局限于该实施例, 只要可以实现本发明即可。
     例如,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聚氯乙烯绝缘带用作为捆束件 21, 但是可以使用由软 性树脂制成的捆束带来代替。 尽管通过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 是,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
     本申请基于 2009 年 2 月 25 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JP-2009-042307), 其内容通用 引用结合于此。
     工业实用性
     依照根据本发明的线束安装结构, 由于在不同于板簧的施加有最大负荷的部分的 其它部分处, 通过捆束件将电线捆束于板簧, 所以即使当水或油溅到线束, 水或油也不会滞 留在诸如施加有极大负荷的弯曲最下部这样的部分处。结果, 可以防止施加有极大负荷的 部分被腐蚀。由此, 带状板簧可以长时间段地稳定支撑电线。可以提高带状板簧的弯曲耐 用度。
     此外, 极大负荷还施加于电线的沿着所述带状板簧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部分而存 在的一部分。 然而, 由于带状板簧和电线在没有施加极大负荷的部分处没有彼此捆束, 所以 多余的负荷不会施加于电线, 使得电线中的导体不易于受损。
     此外, 由于可以提升带状板簧的弯曲耐用度, 所以可以防止电线的断裂, 使得可以 提升线束的可靠性。
    

线束安装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线束安装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线束安装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束安装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束安装结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3680A43申请公布日20120125CN102333680ACN102333680A21申请号201080009415522申请日20100204200904230720090225JPB60R16/02200601H02G11/0020060171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佐藤邦彦山口敦吉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8代理人陈波林宇清54发明名称线束安装结构57摘要提供了一种线束系索结构,其通过防止带状板簧的腐蚀而提升了沿线束设置的该带状板簧的弯曲耐用度,并且对于该线束系索结构不存在电缆内部的导体材料断裂的危险。线束系。

2、索结构具有电缆19,该电缆19的一端电连接于固定侧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而另一端电连接于可动侧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金属的带状板簧21,其一端固定于固定结构而其另一端固定于可动结构;以及捆束装置21,用于将电缆19捆束与带状板簧17,当带状板簧17由于可动结构的运动而变形时,在避开带状板簧17受到最大负荷的部分处,电缆19被捆束装置21捆束。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0825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0/05164120100204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0/098189JA20100902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

3、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CN102333694A1/1页21一种线束安装结构,包括电线,该电线具有与设置在固定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一端以及与设置在可动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另一端;带状板簧,该带状板簧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体的一端以及固定于所述可动结构体的另一端;以及捆束件,该捆束件适于将所述电线捆束于所述带状板簧,其中,当所述带状板簧随着所述可动结构体的运动而可变形地弯曲时,在与所述带状板簧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那部分不同的部分处,所述电线被所述捆束件捆束于所述带状板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侧保护器,彼此捆束的带状板簧和电线的一端固定。

4、于该固定侧保护器,并且该固定侧保护器固定于所述固定侧结构体;以及可动侧保护器,彼此捆束的带状板簧和电线的另一端固定于该可动侧保护器,并且该可动侧保护器固定于所述可动侧结构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安装结构,其中,彼此捆束的所述带状板簧和所述电线用一保护件覆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安装结构,其中,彼此捆束的所述带状板簧和所述电线用一保护件覆盖。权利要求书CN102333680ACN102333694A1/5页3线束安装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安装结构,其中将线束安装成跨接固定结构体和可动结构体,以便向设置在诸如车辆的滑动门、掀背门等的可动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等提供电力,所述。

5、可动结构体可动地设置在固定结构体处。背景技术0002例如,在安装于车辆中的线束中,用于向设置在诸如滑动门、掀背门等的可动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等提供电力的线束被安装成跨接可动结构体和诸如车身框架的固定结构体,所述可动结构体可动地设置在固定结构体上。0003作为这样一种线束安装结构,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线束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可动结构体和固定结构体,并且沿着线束设置一板簧以便通过该板簧来支撑该线束的构造。0004在上述构造中,利用诸如粘接性聚氯乙烯绝缘带、绑带、卡夹等等的捆束件来固定板簧和线束。0005现有技术文献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JPA2001359232发明内。

6、容0008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0009然而,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具有下述的问题。当所述线束被这样构成为使得通过诸如聚氯乙烯绝缘带VINYLTAPE、绑带等的捆束件而将电线捆束于板簧并且支撑且固定于该板簧时,水或油可能会不希望地溅到所安装的电线上。此时,在线束通过诸如聚氯乙烯绝缘带、绑带等的捆束件而固定于板簧的情况下,附着的水或油很可能滞留在捆束件与板状之间的小空间内,使得所述板簧可以受到腐蚀。特别地,在一直存在于线束的最下方部分处的捆束件中,水或油易于滞留,使得该捆束件可以被轻易地腐蚀。0010当腐蚀发生在板簧上的负荷特别集中的那部分处时,板簧很可能由于腐蚀和负荷两者的协同效应而损坏。如果板簧损坏,。

7、则不能稳定地支撑线束。结果,可能产生线束不能恰当地运动而使得该线束可能接触到周围部件而受损以及无法进行供电作用的问题。0011此外,当诸如聚氯乙烯绝缘带、绑带等的捆束件缠绕电线上的施加有大负荷的那部分时,可能产生电线的弯曲路线变得不稳定以及额外的负荷施加在电线上而使得电线中的导体可能损坏的问题。0012涉及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防止带状板簧受腐蚀来提升沿线束布置的带状板簧的弯曲耐用度,并且提供一种其中电线中的导体不易于损坏的线束安装结构。0013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书CN102333680ACN102333694A2/5页40014通过下面的构造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00151一种。

8、线束安装结构,包括0016电线,该电线具有与设置在固定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一端以及与设置在可动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另一端;0017带状板簧,该带状板簧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体的一端以及固定于所述可动结构体的另一端;以及0018捆束件,该捆束件适于将电线捆束于所述带状板簧,0019其中,当带状板簧随着可动结构体的运动而弯曲变形时,在与所述带状板簧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那部分不同的部分处,电线被捆束件捆束于所述带状板簧。00202根据上述1项的线束安装结构,还包括0021固定侧保护器,彼此捆束的带状板簧和电线的一端固定于该固定侧保护器,并且该固定侧保护器固定于所述固定侧结构体。

9、;以及0022可动侧保护器,彼此捆束的带状板簧和电线的另一端固定于该可动侧保护器,并且该可动侧保护器固定于所述可动侧结构体。00233根据上述1项或上述2项的线束装配结构,其中,彼此捆束的所述带状板簧和所述电线用一保护件覆盖。0024根据上面的构造1,附着于电线或带状板簧的水或油沿着所述带状板簧或电线而下落到最下端的位置。然而,由于带状板簧和电线并不是被捆束在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部分处,该部分是带状板簧的弯曲的最下部分,所以水或油既不附着于捆束件也不滞留在该捆束件上,使得水或油可以从线束安装结构排出。0025此外,极大负荷还施加于电线的沿着所述带状板簧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所述部分所放置的一部分。然而。

10、,由于带状板簧和电线并不是被捆束在电线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那部分处,所以多余的负荷并未施加于电线而使得电线中的导体不易于损坏。0026根据上面的构造2,当可动侧保护器的位置随可动侧结构体一起移动,并且所述带状板簧对应于所述位置而变形而被弯曲时,水或油从弯曲位置的最下端排出。0027根据上面的构造3,由于电线用保护件覆盖,所以电线不接触周围部件,使得电线不易于损坏。附图说明0028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安装结构的构造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0029图2是示出了线束安装结构的构造的平面图。0030图3是示出了线束组合件的捆束形态的平面图。0031附图标号00321线束安装结构00333窗玻璃。

11、00345后门00357线束组合件00369可动侧保护器003711固定侧保护器说明书CN102333680ACN102333694A3/5页5003813、15捆束件003917带状板簧004019电线004121捆束件聚氯乙烯绝缘带004223保护件具体实施方式0043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线束安装结构的优选实施例。0044在向设置在图1所示的车辆的后门5的窗玻璃3上的电热线提供电力的情况下使用本实施的线束安装结构1。0045如图1所示,线束安装结构1这样构造将线束组合件7安装成跨接后门5的门板5A和窗玻璃3,所述门板5A相当于固定侧结构体,所述窗玻璃3相当于可动地装接于门板5A的可动结构体。。

12、0046如图2和3所示,线束组合件7形成为使得电线19沿由金属制成的带状板簧17设置,以预定的间隔通过聚氯乙烯绝缘带作为捆束件21来捆束电线19和板簧17,以使该电线19和板簧17一体化并且其整个外周用网状保护件23覆盖。因此,如图2所示,在线束组合件7被系紧且固定于固定侧保护器11和可动侧保护器9时,线束组合件7的保护件23在最外部分处露出。由于电线19用保护件23覆盖,所以电线19不与周围部件接触,从而防止了损坏。0047如图2所示,线束组合件7的两端分别具有固定侧保护器11和可动侧保护器9。如图1所示,固定侧保护器11固定于作为固定侧结构体的后门5的门板5A,并且可动侧保护器9固定于作为。

13、可动侧结构体的窗玻璃3。0048与此同时,例如,在固定侧保护器11和可动侧保护器9的各自预定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卡止突起未示出。另一方面,例如,在带状板簧17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卡止孔未示出。如图2所示,在线束组合件7中具有固定侧保护器11和可动侧保护器9,带状板簧17的两端分别卡止于所述固定侧保护器5和可动侧保护器9,并且线束组合件7的两端被分别进一步紧固于固定侧保护器11和可动侧保护器9。0049如图2所示,线束组合件7的固定侧连接部7A通过捆束带13而系紧且固定于固定侧保护器11而不会被拉出,并且线束组合件7的可动侧连接部7B通过捆束带15而系紧且固定于可动侧保护器9而不会被拉出。0050固定。

14、侧保护器11和可动侧保护器9的每一者都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由复合树脂形成的。带状板簧17由不锈薄板形成。0051线束组合件7具有余长部,该余长部使得窗玻璃3能够垂直地移动并且该余长部设置在延长部7C处,该延长部7C位于固定在作为固定侧结构体的门板5A的固定侧保护器11上的固定侧连接部7A与固定在作为可动侧结构体的窗玻璃3上的可动侧连接部7B之间。0052窗玻璃3装接于门板5A,以便通过升/降装置未示出在图1所示的箭头A和B所指示的方向上垂直地移动。在图1中,符号PA表示处于移动至上限位置的状态中的窗玻璃3,符号PB表示处于移动至中间位置的半开状态中的窗玻璃3,而符号PC表示处于移说明书CN102。

15、333680ACN102333694A4/5页6动至下限位置的全开状态中的窗玻璃3。0053随着窗玻璃3的垂直移动,安装成跨接门板5A和窗玻璃3的线束组合件7的弯曲部分如符号P1、P2和P3所示移动。0054弯曲部分P1表示当窗玻璃3移动至上限位置时所述线束组合件7的弯曲状态。在这个位置处,线束组合件7在固定侧保护器11附近的曲率半径是最小的,并且具有该最小曲率半径的部分布置在线束组合件7的最下端的位置处。0055弯曲部分P2表示当窗玻璃3移动至中间位置时所述线束组合件7的弯曲状态。在这个位置处,线束组合件7在固定侧保护器11附近的曲率半径是最小的,并且具有该最小曲率半径的部分布置在线束组合件。

16、7的最下端的位置处。0056弯曲部分P3表示当窗玻璃3移动至下限位置时所述线束组合件7的弯曲状态。在这个位置处,线束组合件7在可动侧保护器9附近的曲率半径是最小的,并且具有该最小曲率半径的部分布置在线束组合件7的最下端的位置处。0057每个弯曲部分P1、P2和P3都是当线束组合件7变形时曲率半径变为最小并且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部分。每个弯曲部分P1、P2和P3都位于线束组合件7的最下方的位置处,并且每个弯曲部分P1、P2和P3都是当溅有水和油时使得水和油易于滞留的部分。特别地,由弯曲部分P1和P3处的虚线所示的每一个区域都是线束组合件7中最大负荷所施加的部分。0058线束组合件7中与弯曲部分P1和。

17、P3相对应的每个部分,如图3的虚线所示的区域,都没有被捆束件21所捆束。即,在线束组合件7中,在与作为同弯曲部分P1和P3相对应的部分的固定侧保护器11附近的部分以及可动侧保护器9附近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处,电线19捆束于带状板簧17。0059如图1所示,在控制窗玻璃3从实线所示的位置PC垂直移动到由虚拟线所示的位置PB或PA、或者从位置PA垂直移动到位置PB或PC的情况下,采用具有上述构造的线束安装结构1,并且电力经由该线束安装结构1而从设置在门板5A中的供电电路未示出提供到窗玻璃3的电热线。0060那时,当线束组合件7根据图1所示的窗玻璃3的位置而弯曲变形时,获得了大的周围空间,使得即使当该线。

18、束组合件7松弛时也不会与周围部分干涉。此外,由于线束组合件7如上所述内装有带状板簧17,所以相对于线束组合件7的宽度方向的刚性遍及该线束组合件7的全长而作用于该线束组合件7,并且通过赋予该刚性可以进行线束组合件7的位置限制。结果,能够消除诸如由于接触门板5A而发生异常噪声、损坏等等的烦扰。0061在控制窗玻璃3的升降移动期间,线束组合件7的曲率半径在图1的弯曲部分P1和P3所示的固定侧保护器11和可动侧连接器9附近的部分处变小。随着曲率半径变小,对带状板簧17的负荷变大。0062线束组合件7的曲率半径小并且负荷大的位置是包括带状板簧17的该线束组合件7的最下端的位置。0063这里,当假定在图1。

19、的虚拟线所示的状态下,水或油溅到线束组合件7时,水或油沿着带状板簧17或电线19向下流动到固定侧保护器11附近的部分。然而,由于固定侧保护器11附近的弯曲部分P1如图3的虚线所示的区域所示没有被捆束带21捆束,所以水或油不滞留在弯曲部分P1和P3处而随着其下落而从线束组合件7排出。说明书CN102333680ACN102333694A5/5页70064另一方面,当假定在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下,水或油溅到线束组合件7时,水或油沿着带状板簧17或电线19而向下流动到可动侧保护器9附近的部分。然而,由于可动侧保护器9附近的弯曲部分P3没有被捆束带21捆束,所以水或油不滞留在弯曲部分P3处而随着其下落。

20、而从线束组合件7排出。0065如上所述,由于即使当水或油溅到线束组合件7时水或油也能从线束组合件7顺利地排出,所以水或油不滞留在带状板簧17处,使得线束组合件7不易于被腐蚀。结果,提升了带状板簧17的弯曲耐用度,并且线束组合件7能够持久地以恒定的弹性变形。0066此外,由虚线表示的弯曲部分P1和P3的区域是最大负荷施加于电线19的部分。然而,由于这些部分没有用捆束件21捆束,所以多余的负荷不会施加于电线19,使得电线19内的导体不易于损坏。结果,提升了线束组合件7的可靠性。0067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或修改。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结构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值、形态、。

21、数目、安装位置等等可以是任意确定的而不局限于该实施例,只要可以实现本发明即可。0068例如,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聚氯乙烯绝缘带用作为捆束件21,但是可以使用由软性树脂制成的捆束带来代替。0069尽管通过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0070本申请基于2009年2月25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9042307,其内容通用引用结合于此。0071工业实用性0072依照根据本发明的线束安装结构,由于在不同于板簧的施加有最大负荷的部分的其它部分处,通过捆束件将电线捆束于板簧,所以即使当水或油溅到线束,水或油也不。

22、会滞留在诸如施加有极大负荷的弯曲最下部这样的部分处。结果,可以防止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部分被腐蚀。由此,带状板簧可以长时间段地稳定支撑电线。可以提高带状板簧的弯曲耐用度。0073此外,极大负荷还施加于电线的沿着所述带状板簧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部分而存在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带状板簧和电线在没有施加极大负荷的部分处没有彼此捆束,所以多余的负荷不会施加于电线,使得电线中的导体不易于受损。0074此外,由于可以提升带状板簧的弯曲耐用度,所以可以防止电线的断裂,使得可以提升线束的可靠性。说明书CN102333680ACN102333694A1/3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33680ACN102333694A2/3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33680ACN102333694A3/3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3368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