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安装结构, 其中将线束安装成跨接固定结构体和可动结构 体, 以便向设置在诸如车辆的滑动门、 掀背门等的可动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等提供电力, 所 述可动结构体可动地设置在固定结构体处。背景技术
例如, 在安装于车辆中的线束中, 用于向设置在诸如滑动门、 掀背门等的可动结构 体上的电气部件等提供电力的线束被安装成跨接可动结构体和诸如车身框架的固定结构 体, 所述可动结构体可动地设置在固定结构体上。
作为这样一种线束安装结构, 下述的专利文献 1 公开了将线束的一端和另一端分 别固定于可动结构体和固定结构体, 并且沿着线束设置一板簧以便通过该板簧来支撑该线 束的构造。
在上述构造中, 利用诸如粘接性聚氯乙烯绝缘带、 绑带、 卡夹等等的捆束件来固定 板簧和线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日本专利公开 JP-A-2001-35923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 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具有下述的问题。当所述线束被这样构成为使得通过诸 如聚氯乙烯绝缘带 (vinyl tape)、 绑带等的捆束件而将电线捆束于板簧并且支撑且固定于 该板簧时, 水或油可能会不希望地溅到所安装的电线上。 此时, 在线束通过诸如聚氯乙烯绝 缘带、 绑带等的捆束件而固定于板簧的情况下, 附着的水或油很可能滞留在捆束件与板状 之间的小空间内, 使得所述板簧可以受到腐蚀。 特别地, 在一直存在于线束的最下方部分处 的捆束件中, 水或油易于滞留, 使得该捆束件可以被轻易地腐蚀。
当腐蚀发生在板簧上的负荷特别集中的那部分处时, 板簧很可能由于腐蚀和负荷 两者的协同效应而损坏。如果板簧损坏, 则不能稳定地支撑线束。结果, 可能产生线束不能 恰当地运动而使得该线束可能接触到周围部件而受损以及无法进行供电作用的问题。
此外, 当诸如聚氯乙烯绝缘带、 绑带等的捆束件缠绕电线上的施加有大负荷的那 部分时, 可能产生电线的弯曲路线变得不稳定以及额外的负荷施加在电线上而使得电线中 的导体可能损坏的问题。
涉及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防止带状板簧受腐蚀来提升沿 线束布置的带状板簧的弯曲耐用度, 并且提供一种其中电线中的导体不易于损坏的线束安 装结构。
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下面的构造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1) 一种线束安装结构, 包括 :
电线, 该电线具有与设置在固定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一端以及与设置在 可动结构体上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另一端 ;
带状板簧, 该带状板簧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固定于所述固定结构体的一端以及固 定于所述可动结构体的另一端 ; 以及
捆束件, 该捆束件适于将电线捆束于所述带状板簧,
其中, 当带状板簧随着可动结构体的运动而弯曲变形时, 在与所述带状板簧的施 加有极大负荷的那部分不同的部分处, 电线被捆束件捆束于所述带状板簧。
(2) 根据上述 (1) 项的线束安装结构, 还包括 :
固定侧保护器, 彼此捆束的带状板簧和电线的一端固定于该固定侧保护器, 并且 该固定侧保护器固定于所述固定侧结构体 ; 以及
可动侧保护器, 彼此捆束的带状板簧和电线的另一端固定于该可动侧保护器, 并 且该可动侧保护器固定于所述可动侧结构体。
(3) 根据上述 (1) 项或上述 (2) 项的线束装配结构, 其中, 彼此捆束的所述带状板 簧和所述电线用一保护件覆盖。 根据上面的构造 (1), 附着于电线或带状板簧的水或油沿着所述带状板簧或电线 而下落到最下端的位置。然而, 由于带状板簧和电线并不是被捆束在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部 分处, 该部分是带状板簧的弯曲的最下部分, 所以水或油既不附着于捆束件也不滞留在该 捆束件上, 使得水或油可以从线束安装结构排出。
此外, 极大负荷还施加于电线的沿着所述带状板簧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所述部分 所放置的一部分。然而, 由于带状板簧和电线并不是被捆束在电线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那 部分处, 所以多余的负荷并未施加于电线而使得电线中的导体不易于损坏。
根据上面的构造 (2), 当可动侧保护器的位置随可动侧结构体一起移动, 并且所述 带状板簧对应于所述位置而变形而被弯曲时, 水或油从弯曲位置的最下端排出。
根据上面的构造 (3), 由于电线用保护件覆盖, 所以电线不接触周围部件, 使得电 线不易于损坏。
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安装结构的构造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 2 是示出了线束安装结构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 3 是示出了线束组合件的捆束形态的平面图。 附图标号 1 线束安装结构 3 窗玻璃 5 后门 7 线束组合件 9 可动侧保护器 11 固定侧保护器13、 15 17 19 21 23捆束件 带状板簧 电线 捆束件 ( 聚氯乙烯绝缘带 ) 保护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线束安装结构的优选实施例。
在向设置在图 1 所示的车辆的后门 5 的窗玻璃 3 上的电热线提供电力的情况下使 用本实施的线束安装结构 1。
如图 1 所示, 线束安装结构 1 这样构造 : 将线束组合件 7 安装成跨接后门 5 的门板 5a 和窗玻璃 3, 所述门板 5a 相当于固定侧结构体, 所述窗玻璃 3 相当于可动地装接于门板 5a 的可动结构体。
如图 2 和 3 所示, 线束组合件 7 形成为使得电线 19 沿由金属制成的带状板簧 17 设置, 以预定的间隔通过聚氯乙烯绝缘带作为捆束件 21 来捆束电线 19 和板簧 17, 以使该 电线 19 和板簧 17 一体化并且其整个外周用网状保护件 23 覆盖。因此, 如图 2 所示, 在线 束组合件 7 被系紧且固定于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时, 线束组合件 7 的保护件 23 在最外部分处露出。由于电线 19 用保护件 23 覆盖, 所以电线 19 不与周围部件接触, 从 而防止了损坏。
如图 2 所示, 线束组合件 7 的两端分别具有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如图 1 所示, 固定侧保护器 11 固定于作为固定侧结构体的后门 5 的门板 5a, 并且可动侧保 护器 9 固定于作为可动侧结构体的窗玻璃 3。
与此同时, 例如, 在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的各自预定位置处分别设 置有卡止突起 ( 未示出 )。另一方面, 例如, 在带状板簧 17 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卡止孔 ( 未 示出 )。如图 2 所示, 在线束组合件 7 中具有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带状板簧 17 的两端分别卡止于所述固定侧保护器 5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并且线束组合件 7 的两端被 分别进一步紧固于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如图 2 所示, 线束组合件 7 的固定侧连接部 7a 通过捆束带 13 而系紧且固定于固 定侧保护器 11 而不会被拉出, 并且线束组合件 7 的可动侧连接部 7b 通过捆束带 15 而系紧 且固定于可动侧保护器 9 而不会被拉出。
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保护器 9 的每一者都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由复合树脂 形成的。带状板簧 17 由不锈薄板形成。
线束组合件 7 具有余长部, 该余长部使得窗玻璃 3 能够垂直地移动并且该余长部 设置在延长部 7c 处, 该延长部 7c 位于固定在作为固定侧结构体的门板 5a 的固定侧保护器 11 上的固定侧连接部 7a 与固定在作为可动侧结构体的窗玻璃 3 上的可动侧连接部 7b 之 间。
窗玻璃 3 装接于门板 5a, 以便通过升 / 降装置 ( 未示出 ) 在图 1 所示的箭头 A 和 B 所指示的方向上垂直地移动。在图 1 中, 符号 Pa 表示处于移动至上限位置的状态中的窗 玻璃 3, 符号 Pb 表示处于移动至中间位置的半开状态中的窗玻璃 3, 而符号 Pc 表示处于移动至下限位置的全开状态中的窗玻璃 3。
随着窗玻璃 3 的垂直移动, 安装成跨接门板 5a 和窗玻璃 3 的线束组合件 7 的弯曲 部分如符号 P1、 P2 和 P3 所示移动。
弯曲部分 P1 表示当窗玻璃 3 移动至上限位置时所述线束组合件 7 的弯曲状态。 在 这个位置处, 线束组合件 7 在固定侧保护器 11 附近的曲率半径是最小的, 并且具有该最小 曲率半径的部分布置在线束组合件 7 的最下端的位置处。
弯曲部分 P2 表示当窗玻璃 3 移动至中间位置时所述线束组合件 7 的弯曲状态。 在 这个位置处, 线束组合件 7 在固定侧保护器 11 附近的曲率半径是最小的, 并且具有该最小 曲率半径的部分布置在线束组合件 7 的最下端的位置处。
弯曲部分 P3 表示当窗玻璃 3 移动至下限位置时所述线束组合件 7 的弯曲状态。 在 这个位置处, 线束组合件 7 在可动侧保护器 9 附近的曲率半径是最小的, 并且具有该最小曲 率半径的部分布置在线束组合件 7 的最下端的位置处。
每个弯曲部分 P1、 P2 和 P3 都是当线束组合件 7 变形时曲率半径变为最小并且施 加有极大负荷的部分。每个弯曲部分 P1、 P2 和 P3 都位于线束组合件 7 的最下方的位置处, 并且每个弯曲部分 P1、 P2 和 P3 都是当溅有水和油时使得水和油易于滞留的部分。特别地, 由弯曲部分 P1 和 P3 处的虚线所示的每一个区域都是线束组合件 7 中最大负荷所施加的部 分。 线束组合件 7 中与弯曲部分 P1 和 P3 相对应的每个部分, 如图 3 的虚线所示的区 域, 都没有被捆束件 21 所捆束。即, 在线束组合件 7 中, 在与作为同弯曲部分 P1 和 P3 相对 应的部分的固定侧保护器 11 附近的部分以及可动侧保护器 9 附近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处, 电 线 19 捆束于带状板簧 17。
如图 1 所示, 在控制窗玻璃 3 从实线所示的位置 Pc 垂直移动到由虚拟线所示的位 置 Pb 或 Pa、 或者从位置 Pa 垂直移动到位置 Pb 或 Pc 的情况下, 采用具有上述构造的线束安 装结构 1, 并且电力经由该线束安装结构 1 而从设置在门板 5a 中的供电电路 ( 未示出 ) 提 供到窗玻璃 3 的电热线。
那时, 当线束组合件 7 根据图 1 所示的窗玻璃 3 的位置而弯曲变形时, 获得了大的 周围空间, 使得即使当该线束组合件 7 松弛时也不会与周围部分干涉。此外, 由于线束组合 件 7 如上所述内装有带状板簧 17, 所以相对于线束组合件 7 的宽度方向的刚性遍及该线束 组合件 7 的全长而作用于该线束组合件 7, 并且通过赋予该刚性可以进行线束组合件 7 的位 置限制。结果, 能够消除诸如由于接触门板 5a 而发生异常噪声、 损坏等等的烦扰。
在控制窗玻璃 3 的升降移动期间, 线束组合件 7 的曲率半径在图 1 的弯曲部分 P1 和 P3 所示的固定侧保护器 11 和可动侧连接器 9 附近的部分处变小。随着曲率半径变小, 对带状板簧 17 的负荷变大。
线束组合件 7 的曲率半径小并且负荷大的位置是包括带状板簧 17 的该线束组合 件 7 的最下端的位置。
这里, 当假定在图 1 的虚拟线所示的状态下, 水或油溅到线束组合件 7 时, 水或油 沿着带状板簧 17 或电线 19 向下流动到固定侧保护器 11 附近的部分。然而, 由于固定侧保 护器 11 附近的弯曲部分 P1 如图 3 的虚线所示的区域所示没有被捆束带 21 捆束, 所以水或 油不滞留在弯曲部分 P1 和 P3 处而随着其下落而从线束组合件 7 排出。
另一方面, 当假定在图 1 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下, 水或油溅到线束组合件 7 时, 水或 油沿着带状板簧 17 或电线 19 而向下流动到可动侧保护器 9 附近的部分。然而, 由于可动 侧保护器 9 附近的弯曲部分 P3 没有被捆束带 21 捆束, 所以水或油不滞留在弯曲部分 P3 处 而随着其下落而从线束组合件 7 排出。
如上所述, 由于即使当水或油溅到线束组合件 7 时水或油也能从线束组合件 7 顺 利地排出, 所以水或油不滞留在带状板簧 17 处, 使得线束组合件 7 不易于被腐蚀。结果, 提 升了带状板簧 17 的弯曲耐用度, 并且线束组合件 7 能够持久地以恒定的弹性变形。
此外, 由虚线表示的弯曲部分 P1 和 P3 的区域是最大负荷施加于电线 19 的部分。 然而, 由于这些部分没有用捆束件 21 捆束, 所以多余的负荷不会施加于电线 19, 使得电线 19 内的导体不易于损坏。结果, 提升了线束组合件 7 的可靠性。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而是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或修改。上述实施例中的 每个结构部件的材料、 形状、 尺寸、 数值、 形态、 数目、 安装位置等等可以是任意确定的而不 局限于该实施例, 只要可以实现本发明即可。
例如,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聚氯乙烯绝缘带用作为捆束件 21, 但是可以使用由软 性树脂制成的捆束带来代替。 尽管通过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 是,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
本申请基于 2009 年 2 月 25 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JP-2009-042307), 其内容通用 引用结合于此。
工业实用性
依照根据本发明的线束安装结构, 由于在不同于板簧的施加有最大负荷的部分的 其它部分处, 通过捆束件将电线捆束于板簧, 所以即使当水或油溅到线束, 水或油也不会滞 留在诸如施加有极大负荷的弯曲最下部这样的部分处。结果, 可以防止施加有极大负荷的 部分被腐蚀。由此, 带状板簧可以长时间段地稳定支撑电线。可以提高带状板簧的弯曲耐 用度。
此外, 极大负荷还施加于电线的沿着所述带状板簧的施加有极大负荷的部分而存 在的一部分。 然而, 由于带状板簧和电线在没有施加极大负荷的部分处没有彼此捆束, 所以 多余的负荷不会施加于电线, 使得电线中的导体不易于受损。
此外, 由于可以提升带状板簧的弯曲耐用度, 所以可以防止电线的断裂, 使得可以 提升线束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