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针以及穿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刺针以及穿刺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80009442.0 (22)申请日 2014.07.16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00781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10.28 (30)优先权数据 2013-180639 2013.08.30 JP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5.08.19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4/068882 2014.07.16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5/029628 JA 2015.。
2、03.05 (73)专利权人 泰尔茂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西内大祐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李洋 舒艳君 (51)Int.Cl. A61B 5/151(2006.01) (56)对比文件 WO 2006/001797 A1,2006.01.05, CN 102821689 A,2012.12.12, US 2012/0172906 A1,2012.07.05, WO 02/100461 A2,2002.12.19, CN 101453949 A,2009.06.10, 审查员 张玲玲 (54)发明名称 穿刺针以及穿刺装置 。
3、(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穿刺皮肤使皮肤出血的穿 刺针以及穿刺装置, 设置于穿刺装置(10)的穿刺 针(30)的刃部(52)具有第1第3棱线(7173), 它们各自的一端在相同的交点(56)相交。 第1棱 线(71)的另一端在刃尖(51)成为终端。 第2棱线 (72)的另一端在相比交点(56)靠穿刺针(30)的 基端侧的侧面成为终端, 第3棱线(73)的另一端 在相比第2棱线(72)的另一端靠穿刺针(30)的前 端侧、 且是与第2棱线(72)的另一端相反的一侧 的侧面成为终端。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105007817 B 2017.11.07 CN 105007817。
4、 B 1.一种穿刺针(30), 是具有在前端形成有刃尖(51)的刃部(52)的穿刺针(30),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刃部(52)具有第1棱线、 第2棱线、 第3棱线(7173), 所述第1棱线、 第2棱线、 第3棱 线(7173)各自的一端在同一交点(56)相交, 所述第1棱线(71)的另一端在所述刃尖(51)成为终端, 所述第2棱线(72)的另一端在相比所述交点(56)靠所述穿刺针(30)的基端侧的侧面成 为终端, 所述第3棱线(73)的另一端在相比所述第2棱线(72)的另一端靠所述穿刺针(30)的前 端侧、 相比所述交点靠基端侧、 且是与所述第2棱线(72)的另一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成为终 。
5、端, 所述刃部(52)具有相互邻接的第1刃面、 第2刃面、 第3刃面(6163), 所述第1刃面、 第2刃面、 第3刃面(6163)中的所述第1刃面(61)设置于最靠基端侧的 位置, 从与所述第1刃面(61)对置的方向观察, 所述第1棱线(71)相对于所述穿刺针(30)的中 心轴线(C)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30), 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刃尖(51)至所述第2棱线(72)的另一端的轴向的长度(L2)为从所述刃尖(51)至 所述第3棱线(73)的另一端的轴向的长度(L3)的2倍以上。 3.一种穿刺针(30), 是具有在前端形成有刃尖(51)的刃部(52)的实心构造的穿刺针 (3。
6、0),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部(52)具有相互邻接的第1刃面、 第2刃面、 第3刃面(6163), 在所述第1刃面、 第2刃面、 第3刃面(6163)中, 从所述刃尖(51)至刃面终端(61b、 62b、 63b)的轴向的距离(L1L3)相互不同, 所述第1刃面(61)的刃面终端(61b)位于相比所述第2刃面以及第3刃面(62、 63)的各个 刃面终端(62b、 63b)靠所述穿刺针(30)的基端侧的位置, 所述第2刃面(62)的刃面终端(62b)位于相比所述第1刃面(61)的刃面前端(61a)靠所 述穿刺针(30)的基端侧的位置, 所述第3刃面(63)的刃面终端(63b)位于相比所述第1刃面。
7、(61)的刃面前端(61a)靠所 述穿刺针(30)的基端侧、 且是相比所述第2刃面(62)的刃面终端(62b)靠所述穿刺针(30)的 前端侧的位置, 所述第1刃面、 第2刃面、 第3刃面(6163)各自的一端在同一交点相交, 从与所述第1刃 面(61)对置的方向观察, 连结所述刃尖(51)与所述交点的第一棱线相对于所述穿刺针(30) 的中心轴线(C)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针(30), 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刃尖(51)至所述第2刃面(62)的刃面终端(62b)的轴向的距离相对于从所述刃 尖(51)至所述第1刃面(61)的刃面终端(61b)的轴向的距离的比例为5070, 从所述刃尖(。
8、51)至所述第3刃面(63)的刃面终端(63b)的轴向的距离相对于从所述刃 尖(51)至所述第1刃面(61)的刃面终端(61b)的轴向的距离的比例为1040。 5.一种穿刺装置(10), 其特征在于,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007817 B 2 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针(30); 和以所述穿刺针(30)能够突出的方 式收纳所述穿刺针(30)的主体(12)。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007817 B 3 穿刺针以及穿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穿刺皮肤使皮肤出血的穿刺针以及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随。
9、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 而推荐患者自身监控日常的血糖值变动的自己 血糖测定。 对于血糖值的测定, 使用自动地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量的血糖测定装置。 在该测 定之前, 患者需要采集自己的血液。 0003 作为采集血液的方法, 在利用穿刺针穿刺了指尖等皮肤后, 用手指等压迫其穿刺 部周边来挤出血液(例如, 参照日本特开2001-87251号公报)。 0004 然而, 用于血糖测定的血液是通过破坏位于表皮与皮下组织之间的称为真皮的组 织层中的毛细血管而获得的。 真皮位于距皮肤表面0.52.0mm左右的深度。 为了降低穿刺 时的疼痛, 有效的是将穿刺针形成为较细, 但在为细穿刺针的情况下, 若不刺入得较深。
10、则无 法获得必要的出血。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考虑这种课题而产生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获得出血并且能 够有效降低穿刺时的疼痛的穿刺针以及穿刺装置。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刺针, 具有在前端形成有刃尖的刃部, 其 特征在于, 上述刃部具有第1棱线、 第2棱线、 第3棱线, 第1棱线、 第2棱线、 第3棱线各自的一 端在相同的交点相交, 上述第1棱线的另一端在上述刃尖成为终端, 上述第2棱线的另一端 在相比上述交点靠上述穿刺针的基端侧的侧面成为终端, 上述第3棱线的另一端在相比上 述第2棱线的另一端靠上述穿刺针的前端侧、 且是与上述第2棱线的另一端相反的。
11、一侧的侧 面成为终端。 0007 根据该穿刺针, 由于在刃部构成相对于穿刺针的轴线非对称的刃面, 所以在穿刺 针刺入皮肤时, 由于刃面的非对称性, 而对于穿刺针作用有横向的力。 因此, 随着穿刺针向 穿刺方向移动, 穿刺针一边受到横向的力, 一边切开皮肤组织。 因此, 切开真皮中的毛细血 管的可能性增加, 并且容易切开毛细血管, 由此, 能够容易获得必要的出血, 并且能够有效 降低穿刺时的疼痛。 0008 在上述穿刺针中, 也可以是, 从上述刃尖至上述第2棱线的另一端的轴向的长度为 从上述刃尖至上述第3棱线的另一端的轴向的长度的2倍以上。 根据该结构, 相比与刃尖连 结的两个刃面形成为相对于轴。
12、线对称的情况(对称刃面的结构), 能够增大形成于刃尖与第 2棱线之间的刃面的轴向长度, 而不减细刃部。 因此, 能够容易切开真皮中的毛细血管以及 皮肤组织, 从而能够进行更加降低了疼痛的穿刺。 0009 在上述的穿刺针中, 也可以是, 上述刃部具有相互邻接的第1刃面、 第2刃面、 第3刃 面, 上述第1刃面、 第2刃面、 第3刃面中的上述第1刃面设置于最靠基端侧的位置, 从与上述 第1刃面对置的方向观察, 上述第1棱线相对于上述穿刺针的中心轴线倾斜。 根据该结构, 能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5007817 B 4 够有效地产生随着穿刺针向穿刺方向移动而使穿刺针受到的横向的力。 。
13、因此, 能够更容易 地获得出血, 并且能够进行进一步降低了疼痛的穿刺。 0010 另外, 本发明是具有在前端形成有刃尖的刃部的实心构造的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上述刃部具有相互邻接的第1刃面、 第2刃面、 第3刃面, 上述第1刃面、 第2刃面、 第3刃面中, 从上述刃尖至刃面终端的轴向的距离相互不同, 上述第1刃面的刃面终端位于相比上述第2 以及第3刃面的各刃面终端靠上述穿刺针的基端侧的位置, 上述第2刃面的刃面终端位于相 比上述第1刃面的刃面前端靠上述穿刺针的基端侧的位置, 上述第3刃面的刃面终端位于相 比上述第1刃面的刃面前端靠上述穿刺针的基端侧、 且是相比上述第2刃面的刃面终端靠上 述穿。
14、刺针的前端侧的位置。 0011 根据该穿刺针, 由于在刃部构成相对于穿刺针的轴线非对称的刃面, 所以在穿刺 针刺入皮肤时, 由于刃面的非对称性, 而对于穿刺针作用有横向的力。 因此, 能够容易地切 开真皮中的毛细血管以及皮肤组织, 能够容易地获得必要的出血, 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穿刺 时的疼痛。 0012 在上述的穿刺针中, 也可以是, 从上述刃尖至上述第2刃面的刃面终端的轴向的距 离相对于从上述刃尖至上述第1刃面的刃面终端的轴向的距离的比例为5070, 从上述 刃尖至上述第3刃面的刃面终端的轴向的距离相对于从上述刃尖至上述第1刃面的刃面终 端的轴向的距离的比例为1040。 根据该结构, 相比与刃。
15、尖连结的两个刃面形成为相对 于轴线对称的情况(对称刃面的结构), 能够增大形成于刃尖与第2棱线之间的刃面的轴向 的长度, 而不减细刃部。 因此, 能够容易切开真皮中的毛细血管以及皮肤组织, 从而能够进 行更加降低了疼痛的穿刺。 0013 另外, 本发明的穿刺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上述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穿刺针和以上 述穿刺针能够突出的方式收纳上述穿刺针的主体。 0014 根据本发明的穿刺装置, 由于第2刃面以及第3刃面形成为相对于轴线非对称, 所 以在穿刺针穿刺皮肤时, 切开真皮中的毛细血管的可能性增加, 并且容易切开。 因此, 能够 容易地获得必要的出血, 并且能够进行降低了疼痛的穿刺。 001。
16、5 根据本发明的穿刺针以及穿刺装置, 能够容易获得出血, 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穿刺 时的疼痛。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穿刺针的穿刺装置的纵剖视图。 0017 图2是图1所示的穿刺针的刃部的详细图。 0018 图3是沿图2中的-线的穿刺针的横剖视图。 0019 图4是从图2的箭头X方向观察时的穿刺针的侧视图。 0020 图5是对图1所示的穿刺针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 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添附的附图, 对本发明的穿刺针以及穿刺装置进 行说明。 0022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穿刺针30的穿刺装置10的纵剖视图。 该 说 明 书。
17、 2/6 页 5 CN 105007817 B 5 穿刺装置10是用于穿刺皮肤从而获得出血的装置。 如图1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穿刺装置10具 有: 构成穿刺装置10主体的外壳12、 具有穿刺针30的针单元14、 安装于针单元14的保护帽 15、 以及设置于外壳12的推杆17。 0023 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 是指穿刺针30的中心轴线C(以下, 称为 “轴线C” )的延伸 方向。 0024 外壳12是具有内腔13的中空构造。 在外壳12的前端, 为了抵接于皮肤而形成有适 度面积的前端面12a。 在外壳12的上表面设置有四方孔20。 在外壳12内设置有从前端部朝向 后方沿轴向延伸的筒体22、 。
18、和相对于轴线C倾斜的第1凸面24。 在筒体22设置有沿轴向连通 的毂通路26以及针通路28。 0025 针单元14由具有刃尖51(针尖)的穿刺针30、 和保持该穿刺针30的毂32构成。 穿刺 针30是用于穿刺皮肤的部件, 构成为实心构造。 即, 穿刺针30是实心针。 穿刺针30的构成材 料并不特别限定, 例如由不锈钢、 铝、 钛之类的金属或者聚苯硫醚之类的硬质树脂构成。 0026 穿刺针30的外径D(参照图2)为0.11.0mm左右, 被设计为具有能够承受穿刺冲击 的强度, 并且使得对人体组织的侵袭较小。 在初始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 穿刺针30的前 端插入针通路28。 毂32能够沿轴向位。
19、移地插入筒体22的毂通路26以及针通路28。 0027 保护帽15是被插入针通路28并覆盖穿刺针30的细筒。 保护帽15从外壳12适度地突 出。 0028 在构成毂32的基端部的标记部32b与筒体22之间, 设置有螺旋弹簧34。 构成毂32的 前端部的小径部32a插入螺旋弹簧34。 螺旋弹簧34的前端固定于筒体22, 后端固定于标记部 32b。 0029 推杆17被设置为能够沿相对于轴向呈直角的方向移动。 在推杆17的下端, 设置有 相对于轴线C倾斜的第2凸面36。 在推杆17的前表面且相比第2凸面36略靠上方的位置, 设置 有凹部38。 在推杆17的后表面的靠近下端的位置连接有弹性臂40。 。
20、弹性臂40为薄板状, 具有 适度的弹性, 具有作为板簧的功能。 0030 穿刺装置10的构成要素中除了穿刺针30以及螺旋弹簧34以外的构成要素可以由 树脂(例如聚丙烯、 聚乙烯等)或者金属构成。 0031 在使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穿刺装置10穿刺皮肤的情况下, 首先, 从外壳12以及穿 刺针30取下保护帽15。 接下来, 保持外壳12并使前端面12a抵接于皮肤, 将推杆17朝向内腔 13内推入。 随着按下推杆17, 弹性臂40向推杆17侧发生弹性变形。 0032 而且, 若弹性臂40的臂端部40a通过第1凸面24的上端部24b, 则弹性臂40一边与第 1凸面24滑动接触一边按压第1凸面24, 并。
21、以推杆17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的方式进行弹性施 力。 由此, 推杆17强势地向下方移动。 0033 此时, 第2凸面36由于向下方按下推杆17而与标记部32b的后端部滑动接触, 从而 将针单元14沿轴向(前端方向)推出。 另外, 随着针单元14向前方移动, 而压缩螺旋弹簧34。 由于针单元14前进, 从而穿刺针30的前端从前端面12a突出并穿刺皮肤。 针单元14在标记部 32b达到第2凸面36的上端之前前进至最大穿刺深度。 0034 在针单元14到达最大穿刺深度后, 被压缩的螺旋弹簧34延伸而将针单元14向后方 推回。 由此, 穿刺针30从皮肤迅速脱离, 穿刺针30被收纳于针通路28内。 另一方面。
22、, 若推杆17 向下方移动, 不久达到移动结束位置, 则标记部32b与凹部38卡合。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5007817 B 6 0035 如此简便地进行穿刺, 从皮肤流出适量的血, 因此利用规定的血糖计等进行血液 成分的测量。 使用后的穿刺装置10废弃。 这样, 图1所示的穿刺装置10构成为使用一次后丢 弃的一次性使用型。 0036 应予说明, 上述穿刺装置10中除了穿刺针30以外的结构、 即在初始状态下收纳穿 刺针30, 并通过穿刺开始操作而使穿刺针30突出, 在突出之后立即再次收纳穿刺针30的机 构部分(主体)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结构。 例如, 也可以构成为在初始状态下。
23、克服蓄积了弹 性能量的弹性部件的弹簧力来限制穿刺针30突出, 若进行规定的穿刺开始操作, 则使穿刺 针30突出。 0037 或者, 也可以构成为具有穿刺针30的穿刺片可拆装地构成于穿刺装置主体, 若在 安装有穿刺片的状态下按压设置于穿刺装置主体的穿刺按钮, 则使穿刺针30突出。 在为该 结构的情况下, 形成为穿刺片使用一次后丢弃而穿刺装置主体可以使用多次的使用方式。 0038 接下来, 参照图2, 对穿刺针30的结构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 穿刺针30具有 在前端形成有刃尖51的刃部52。 刃部52具有: 相互邻接的第1刃面第3刃面6163、 和各个 刃面的一端在相同的交点56相交的第1。
24、棱线第3棱线7173。 第1刃面第3刃面6163存 在于相互不同的平面内。 0039 第1刃面61是形成于相对于轴线C倾斜的平面, 且是第1刃面第3刃面6163中设 置于靠基端侧的位置的刃面。 第2刃面62是构成刃尖51侧的一方的刃面的部分, 并形成于相 对于轴线C倾斜的平面, 其刃面前端62a成为刃尖51。 第3刃面63是构成刃尖51侧的另一方的 刃面的部分, 并形成于相对于轴线C倾斜的平面, 其刃面前端63a成为刃尖51。 0040 第1刃面第3刃面6163中, 从刃尖51至刃面终端61b、 62b、 63b的轴向的距离L1、 L2、 L3相互不同。 具体而言, 第1刃面61的刃面终端61。
25、b位于相比第2以及第3刃面62、 63的各 刃面终端62b、 63b靠穿刺针30的基端侧的位置。 0041 应予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 也将从刃尖51至第2刃面62的刃面终端62b的轴向的 距离L2称为 “第2刃面62的轴向的长度L2” 。 另外, 也将从刃尖51至第3刃面63的刃面终端63b 的轴向的距离L3称为 “第3刃面63的轴向的长度L3” 。 0042 第2刃面62与第3刃面63的轴向的长度L2、 L3相互不同。 在图2中, 具体而言, 第2刃 面62的轴向的长度L2比第3刃面63的轴向的长度L3长。 即, 第2刃面62的刃面终端62b位于相 比第1刃面61的刃面前端61a靠穿刺针。
26、30的基端侧的位置。 第3刃面63的刃面终端63b位于相 比第1刃面61的刃面前端61a靠穿刺针30的基端侧、 且是相比第2刃面62的刃面终端62b靠穿 刺针30的前端侧的位置。 此外, 第3刃面63的轴向的长度L3也可以比第2刃面62的轴向的长 度L2长。 0043 从刃尖51至第1刃面61的刃面终端61b的轴向的距离L1例如被设定为1.05.0mm, 优选被设定为1.53.0mm左右。 从刃尖51至第2刃面62的刃面终端62b的轴向的距离L2例如 被设定为0.52.0mm, 优选被设定为1.01.5mm左右。 从刃尖51至第3刃面63的刃面终端 63b的轴向的距离L3例如被设定为0.11.。
27、0mm, 优选被设定为0.20.6mm左右。 0044 从刃尖51至第2刃面62的刃面终端62b的轴向的距离L2相对于从刃尖51至第1刃面 61的刃面终端61b的轴向的距离L1的比例例如被设定为570左右, 优选被设定为50 70左右。 0045 从刃尖51至第3刃面63的刃面终端63b的轴向的距离L3相对于从刃尖51至第1刃面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5007817 B 7 61的刃面终端61b的轴向的距离L1的比例例如被设定为570左右, 优选被设定为10 40左右。 0046 第1棱线第3棱线7173由第1刃面第3刃面6163中的相互相邻的刃面的边 界分别形成。 从与第1刃。
28、面61对置的方向(相对于第1刃面61垂直的方向)观察, 第1棱线第 3棱线7173的交点56相对于轴线C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从上述的方向观察, 交点56相对 于轴线C向第3刃面63侧偏移。 应予说明, 交点56也可以相对于轴线C向第2刃面62侧偏移。 0047 第1棱线71是由第2刃面62与第3刃面63的边界形成的直线状的棱线。 第1棱线71的 另一端(与交点5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刃尖51成为终端。 在图2中, 从与第1刃面61对置的 方向观察, 第1棱线71相对于轴线C倾斜。 从与第1刃面61对置的方向观察时的第1棱线71相 对于轴线C的倾斜角度 1例如被设定为515 左右, 优选被。
29、设定为810 左右。 从与第1刃 面61对置的方向观察时的轴线C与交点56的距离(相对于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距离)例如被 设定为0.010.15mm, 优选被设定为0.050.10mm左右。 0048 另外, 从与第1刃面61对置的方向观察, 第1棱线71的另一端即刃尖51相对于轴线C 偏移。 在图2中, 从与第1刃面61对置的方向观察, 第1棱线71的另一端(刃尖51)位于以轴线C 为基准与交点56相反的一侧, 但也可以位于以轴线C为基准与交点56相同的一侧。 从与第1 刃面61对置的方向观察时的轴线C与刃尖51的距离(相对于轴线C垂直的方向的距离)例如 被设定为0.010.15mm, 优选被。
30、设定为0.050.10mm左右。 0049 第2棱线72是由第1刃面61与第2刃面62的边界形成的直线状的棱线。 第2棱线72的 另一端(与交点5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相比交点56靠穿刺针30的基端侧的侧面(图2中左 侧的侧面)成为终端。 0050 第3棱线73是由第1刃面61与第3刃面63的边界形成的直线状的棱线。 第3棱线73的 另一端(与交点5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相比第2棱线72的另一端靠穿刺针30的前端侧的位 置、 且是与第2棱线72的另一端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图2中右侧的侧面)成为终端。 0051 从刃尖51至第2棱线72的另一端的轴向的长度L2相对于从刃尖51至第3棱线73的 另一。
31、端的轴向的长度L3例如被设定为100500, 优选被设定为200300。 在本实施方 式中, 从刃尖51至第2棱线72的另一端的轴向的长度L2为从刃尖51至第3棱线73的另一端的 轴向的长度L3的2倍以上。 0052 图3是沿图2中的-线的穿刺针30的横剖视图。 在图3中, 第2刃面62相对于通过 轴线C且与第1刃面61垂直的平面S的角度 2例如被设定为2070 左右, 优选被设定为40 70 左右。 第3刃面63相对于平面S的角度 3例如被设定为2070 左右, 优选被设定为40 70 左右。 0053 图4是从图2中的箭头X方向观察时的穿刺针30的刃部52的侧视图。 从图4可明确 出, 第。
32、1棱线71相对于轴线C的角度 4比第1刃面61相对于轴线C的角度 5大。 第1棱线71相对 于轴线C的角度 4例如被设定为520 左右, 优选被设定为610 左右。 第1刃面61相对于 轴线C的角度 5例如被设定为520 左右, 优选被设定为1418 左右。 0054 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30以及穿刺装置10基本上如上地构成, 以下, 对其作用以及 效果进行说明。 0055 如上所述, 若将穿刺装置10的前端面12a按压在皮肤上, 并对推杆17进行推入操 作, 则穿刺针30的刃部52强势地从前端面12a突出, 对于皮肤(真皮)进行穿刺。 此时, 穿刺针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50。
33、07817 B 8 30对皮肤的穿刺深度例如为0.52.0mm左右。 在穿刺针30到达最大穿刺深度后, 通过螺旋 弹簧34的弹性作用力将穿刺针30从皮肤拔出, 因此穿刺针30穿刺皮肤的时间为一瞬间。 0056 在该情况下,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穿刺针30以及穿刺装置10, 在刃部52构成相对于 穿刺针30的轴线C非对称的刃面(第2刃面62以及第3刃面63)。 在具有这种非对称的刃面的 穿刺针30刺入皮肤时, 由于刃面的非对称性, 而如图5所示地对于穿刺针30作用有横向的力 F(来自皮肤组织T的反作用力)。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 在第1棱线71相对于轴线C以随着趋向 基端方向而靠近第3刃面63侧的方式。
34、倾斜的情况下, 作用有从第3刃面63侧朝向第2刃面62 侧的方向的力。 0057 随着穿刺针30向穿刺方向移动, 穿刺针30一边受到横向的力F, 一边切开皮肤组织 T。 因此, 切开真皮中的毛细血管的可能性增加, 并且容易切开毛细血管。 由此, 能够容易获 得必要的出血, 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穿刺时的疼痛。 0058 特别是,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 从刃尖51至第2棱线72的另一端的轴向的长度L2 为从刃尖51至第3棱线73的另一端的轴向的长度L3的2倍以上。 根据该结构, 相比与刃尖51 连结的两个刃面形成为相对于轴线C对称的结构(对称刃面的结构), 能够增大形成于刃尖 51与第2棱线72之间。
35、的刃面(第2刃面62)的轴向的长度, 而不减细刃部52。 因此, 能够容易切 开真皮中的毛细血管以及皮肤组织T, 从而能够进行更加降低了疼痛的穿刺。 0059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 从与第1刃面61对置的方向观察, 第1棱线71相对于 穿刺针30的中心轴线C倾斜。 根据该结构, 能够有效产生随着穿刺针30向穿刺方向移动而使 穿刺针30受到的横向的力F。 因此, 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出血, 并且能够进行进一步降低了疼 痛的穿刺。 0060 另外, 在穿刺针30中, 若从刃尖51至第2刃面62的刃面终端62b的轴向的距离L2相 对于从刃尖51至第1刃面61的刃面终端61b的轴向的距离L1的比。
36、例为5070, 从刃尖51至 第3刃面63的刃面终端63b的轴向的距离L3相对于从刃尖51至第1刃面61的刃面终端61b的 轴向的距离L1的比例为1040, 则能够效果地产生随着穿刺针30向穿刺方向移动而使穿 刺针30受到的横向的力F。 因此, 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出血, 并且能够进行进一步降低了疼痛 的穿刺。 0061 在上述说明中, 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 述实施方式, 毋庸置疑,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 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5007817 B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10 CN 105007817 B 10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11 CN 105007817 B 11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2 CN 105007817 B 12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3 CN 105007817 B 13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4 CN 105007817 B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