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型避孕微球及其制备.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8164790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82241.0

申请日:

20060516

公开号:

CN101073558A

公开日:

200711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9/16,A61K47/34,A61K31/565,A61P15/18

主分类号:

A61K9/16,A61K47/34,A61K31/565,A61P15/18

申请人: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大学

发明人:

张志军,赵红,张强,尹栩颖

地址:

100024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27号

优先权:

CN200610082241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三代孕激素——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的新的制药用途,即采用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制剂技术,使用PLGA等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为载体,将活性药物制备成能在一个女性生理周期内缓慢释放的避孕微球。通过实施本发明,既可避免口服避孕药造成的漏服问题,也解决了长效埋植剂用药后需手术取出药物载体材料的缺陷。

权利要求书

1、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在制备新型避孕制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载入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材料中形成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载入可生物降解聚合材料中,经制备分装成每个剂量单位含0.45~1.2mg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的微球,并且活性药物与聚合材料的比值为1/100-5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是PLGA、PLA或它们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是PLGA。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聚合材料的分子量为5,000~100,000。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聚合材料的分子量为10,000~20,000。 7、一种含有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的避孕微球,其特征在于该微球以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材料,并且一个剂量单元含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0.45~1.2mg,活性药物与聚合材料的比值为1/100-50/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球,其特征在于高分子聚合物是PLGA、PLA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PLGA,活性药物与聚合材料的比值为1/100-4/10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微球,其特征在于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000~20000。 10、含有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的避孕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主药和PLGA溶解在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中形成油相,将油相乳化形成微乳,将微乳分散并挥发有机溶剂,固化洗涤得微球,按所需药量分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避孕埋植剂,具体地说是将第三代孕激素制备成可生 物降解的避孕微球。

背景技术

计划生育是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采用合成的甾体激素作为避孕药已有40多年历史,1960年,FDA批准了异炔诺酮-10的 生产上市,它是一种含有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复方口服避孕药,由于药效满意,很快在世界范 围内推广使用。在孕激素的使用历史中,Djerassi研制的炔诺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代孕激素, 其后在1963年问世的18-甲基炔诺酮被认为是第二代孕激素之一,其孕激素活性远比炔诺酮 强,但是具有与副作用相关的雄激素活性,同时研究发现其能部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担心可能对心血管有不良作用;继18-甲基炔诺酮后出现的第三代孕激素, 主要是由舍林公司开发的孕二烯酮(Gestodene)和欧家农开发的去氧孕烯(desogestrel), 二者均为强效孕激素,没有雄激素和雌激素活性。其中,孕二烯酮的孕激素活性最强,临床 口服剂量为75ug/天,最抵抗排卵剂量为40ug,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活性最强、剂量最低的口 服避孕药品种。

常用的口服避孕药为孕激素与雌激素联合使用,并且在一个月经周期内需要不间断每天 服药,漏服、呕吐等都容易造成避孕失败,这在使用上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中国专利88104894中,发明人公开了一种避孕植入剂,含有有效量的3-酮去氧孕烯(去 氧孕烯的活性代谢物)、孕二烯酮或D-炔诺酮,每天至少释放药物15-30ug;在中国专利 96112746中,发明人公开了一种含有孕二烯酮的皮下避孕埋植剂。以上两件专利技术均采用 长效缓释技术,使高效的孕激素在体内长期稳定释放,解决了口服避孕药漏服的风险。然而, 上述技术都面临一个手术给药问题,而且由于载体材料不能自行降解,最终需要手术取出。

近年来,将孕激素制备成生物降解性微球也有了一些报道:1994年,浙江医科院药物研 究所的王胜浩等[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25(3),P.109]对左炔诺孕酮的微球制剂进行了 研究,采用经典的溶剂挥发法制备了第二代孕激素-左炔诺孕酮PLGA(9∶1)微球。2003年, 上海医工院陈庆华等[CN 1615885]对孕三烯酮的微球制剂进行了研究,制备孕激素(孕三烯 酮)的微球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但是,尚未发现将孕激素活性更强、效果更 好的第三代孕激素——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制备成一月一次使用的生物可降解避孕微球 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第三代孕激素的新的制药用途,即用于制备一月一次使用的 生物可降型避孕微球。通过实施本发明,既可避免口服避孕药的漏服问题,也解决了长效埋 植剂用药后需手术取出药物载体材料的缺陷。

发明人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发现以生物可降解材料PLGA,PLA为载体材料, 使用乳化-液中干燥法,将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制备成微球,粒径可控,包封率较高, 并且经动物实验证实,微球能够在28天左右时间内缓慢释放药物,血药浓度平稳。

本发明制备微球的工艺为:

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和主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乳化→分散→挥发有机溶剂 →分离固化得微球。

其中,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乙醇酸(PLGA),聚乳酸(PLA)或者PLGA与PLA的混合物; 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氯仿等;乳化剂或分散剂相同,可为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 素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的一种。

另外,发明人通过试验考察了高分子材料的降解规律,即分子量高的降解速度相对较慢, PLGA的降解速率一般快于PLA,PLGA中单体GA的比例越大,降解速度越快。在本发明的研 究过程中,发明人拟以一个女性生理周期为药物释放期限,因此在载体材料的选择上主要考 虑微球在28天左右几乎降解完全,研究时选用载体材料的分子量为10000~20000。但本领 域技术人员知道,根据载体材料的降解规律可以改变微球在体内释放药物的时间。

此外,孕二烯酮和3-酮去氧孕烯作为新一代孕激素,其药物活性明显强于已知的其它孕 激素,并且无雄激素和雌激素活性,因此给药剂量明显降低,副作用也明显减少,几乎不造 成女性月经紊乱。据文献可知,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缓释制剂每天仅需在人体内最低释 放15~30ug活性物质,就能达到明显的避孕效果。业已上市的避孕埋植剂(Implanon),每 日释放40ug活性物质3-酮去氧孕烯,实践证明避孕效果良好。因此选定本发明制剂的临床 上给药剂量为平均每日释放活性孕激素15~40ug。

在本发明研究制剂中,主药与高分子载体材料的比值为1/100-50/100,其中1/100-4/100 能够达到优良的制备效果。

实现本发明的微球制备的一个具体操作过程为:

室温条件下,按量称取PLGA,PLA,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加入具塞试管中,并用有 机溶剂充分溶解,将含PLGA及孕二烯酮的有机溶剂溶液(Oil Phase)迅速滴加入到乳化剂 溶液(Water Phase)中,在电动搅拌器中乳化形成微乳,转入加有分散剂溶液烧杯中,并置于 磁力搅拌器上,慢速(以烧杯中微球不沉降为准)搅拌,使有机溶剂挥发,离心并分离固化, 并用重蒸水洗涤后冷冻干燥,得孕二烯酮/3-酮去氧孕烯的微球。

其中,对微球包封率和粒径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有机溶剂体积、药物/载体比值、乳化 剂浓度和转速等因素。

本发明的微球制剂(肌注或皮下注射)适用于女性一月一次避孕使用。孕二烯酮和3-酮 去氧孕烯为强效孕激素,经注射给药,每日释放药物15-40ug就能达到良好的避孕效果,并 且药物对月经周期以及出血量的影响都很小。本微球每个剂量含活性物质0.45~1.2mg。PLGA/ PLA可在体内自行降解,无需手术取出。

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

一、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试验方法:120只成年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皮下注射含有孕二烯酮的PLGA微球、 PLA微球和PLGA/PLA(50/50)微球(三种微球均为实验室自制,PLGA(50∶50,Mw 10000)、 PLA(Mw=20000))。

结果:(1)第25天时,三种微球体内药物残留分别为:PLA=34.00%,PLGA/PLA=7.05%, PLGA=2.89%。

(2)3种微球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见下表:   Time   (day)                                 血浆药物浓度(ng/mL)   PLA   SD   PLGA/PLA   SD   PLGA   SD   1.0000   4.0000   7.0000   11.0000   14.0000   17.0000   21.0000   25.0000   0.0000   0.0000   90.5200   82.7600   9.1900   11.7100   18.3100   48.7000   0.0000   0.0000   30.6300   31.8700   5.3600   7.1100   8.6700   18.7500   0.5400   0.6700   61.7400   82.7600   57.9500   37.2300   18.7300   22.3700   0.5400   0.6700   22.6300   31.8700   9.6000   12.7000   10.4600   9.7100   2.0500   11.0600   50.3100   36.7900   39.8700   36.0100   20.7000   28.8400   0.7600   2.6800   20.2200   14.1900   15.8800   16.1700   9.1100   10.39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种微球均能在25天内缓慢释放药物。而三种微球的降解速度反 映了PLA、PLGA/PLA、PLGA在体内由慢到快的降解规律,并且从活性物质释放的稳定性来看, PLGA为载体材料的结果最优。

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试验方法:将18只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皮下注射以下3种孕二烯酮微球: PLA(Mw20000)、PLGA(75∶65,Mw15000)、PLGA(50∶50,Mw12000),理论含药量分别为164、165 和140ug,经测定残留量计算得知,每组动物平均实际给药量分别为162.23、146.68和 136.87ug。结果:3组动物血药浓度时间数据(n=6)见下表:   Time(day)              No.1                No.2            No.3   Conc.(ng/mL)   SD   Conc.(ng/mL)   SD   Conc.(ng/mL)   SD   1   6   11   17   16.98   9.48   16.93   3.50   6.09   6.76   10.42   3.75   35.63   24.58   19.66   12.29   11.23   12.75   9.25   12.88   27.66   11.89   10.65   20.18   6.68   8.01   5.71   8.89   21   25   28   56.93   34.46   45.27   34.95   16.08   20.92   19.81   19.73   10.12   16.92   15.55   15.16   17.01   14.00   7.59   2.42   3.45   4.40

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No.2和No.3虽在给药初期有突释,但都在28天内维持了相对平 稳的血药浓度水平。而No.1使用后的血药浓度产生了较大的波动,并且从释药周期上来看也 不如No.2和No.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上述本发明制备微球的具体操作过程,取5mg孕二烯酮,250mg PLGA(50∶50,Mw=12000) [药物/载体比=2/100],8ml二氯甲烷,200ml 1%PVA溶液(60mL用于乳化,140mL用于分 散),转速1000rpm,制得含5mg孕二烯酮的PLGA微球。结果微球包封率为98.24%,平均粒 径大小42.36um。

                                    实施例2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具体操作过程,取10mg 3-酮去氧孕烯,250mg PLGA(75∶65,Mw=15000), 5ml二氯甲烷,200ml 0.5%PVA溶液(60mL用于乳化,140mL用于分散),转速800rpm, 制得含10mg 3-酮去氧孕烯的PLGA微球。结果微球包封率为90.15%,平均粒径大小37.67um。

                                    实施例3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具体操作过程,取5mg孕二烯酮,250mg PLGA/PLA[重量比5∶5,其 中PLGA(50∶50,Mw10000),PLA(MW=20000)],5ml二氯甲烷,其它条件同例1,制得的 微球平均粒径为20.17um,包封率72.21%。

上述微球可根据临床用药量分包装成所需的剂量单位。经动物试验证实,本发明能够在 28天左右缓慢释放活性药物。

生物降解型避孕微球及其制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物降解型避孕微球及其制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物降解型避孕微球及其制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降解型避孕微球及其制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降解型避孕微球及其制备.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三代孕激素孕二烯酮或3酮去氧孕烯的新的制药用途,即采用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制剂技术,使用PLGA等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为载体,将活性药物制备成能在一个女性生理周期内缓慢释放的避孕微球。通过实施本发明,既可避免口服避孕药造成的漏服问题,也解决了长效埋植剂用药后需手术取出药物载体材料的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