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816233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90946.5

申请日:

2011.07.08

公开号:

CN102336881A

公开日:

2012.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8G 18/65申请公布日:201202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G 18/65申请日:20110708|||公开

IPC分类号:

C08G18/65; C08G18/66; C08G18/42; C08G18/44; C08G18/48; B29C39/44; B29C47/92; C09J175/04; C09J175/06; C09J175/08

主分类号:

C08G18/65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孙东成; 贺丽娜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何淑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多异氰酸酯、多元醇、亲水单体和扩链剂为主要原料采用双螺杆反应挤出或浇注工艺合成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经造粒得到聚氨酯离聚物粒料。离聚物粒料经丙酮溶解(中和)、水分散、去丙酮可得到固含量20-65%的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可用于鞋用胶黏剂、木工用胶黏剂、纺织复合胶黏剂、汽车内饰胶黏剂、玻璃纤维集束胶和静电植绒胶等领域。

权利要求书

1: 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高分子多元醇、 小分子二元醇、 亲水 单体、 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充分混合均匀后经浇注或双螺杆反应挤出、 造 粒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其中各反应物的加入量占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如下 (wt%) : 高分子多元醇 65.0-87.0 小分子二元醇 0.0-5.0 亲水单体
2: 0-5.0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8.0-25.0 催化剂 0.01-0.1。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分子多元 醇的数均分子量为 600-5000, 结构式为 HO(R1OOCR2COO)nR1OH, 其中 R1 与 R2 为线型或接枝型 的含 1-12 个碳原子的烷烃基团, n 是依赖于分子量的整数, 且应含有两个以上可与 NCO 基 团反应的羟基基团 ; 所述小分子二元醇分子量为 62-200 ; 所述异氰酸酯的通式为 R3(NCO)2, 其中 R3 代表具有 4-18 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烷烃基团、 具有 5-15 个碳原子的环烷烃基团或具 有 7-15 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烃基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分子多元 醇包括聚己内酯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 聚碳酸酯二醇以及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以上 ; 所述小 分子二元醇分子量在 62-200 之间, 如乙二醇、 二甘醇、 1,2- 丙二醇、 一缩二丙二醇、 1,4- 丁 二醇、 新戊二醇、 1,5- 戊二醇和 1、 6- 己二醇 ; 所述亲水单体包括非离子型亲水单体、 阴离子 型亲水单体、 阳离型亲水单体中的一种以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己内酯多 元醇包括聚 ε- 己内酯, 聚酯多元醇包括聚已二酸己二醇新戊二醇酯、 聚己二酸 1,4- 丁二 醇酯、 聚已二酸戊二醇酯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聚碳酸酯二醇包括聚碳酸己二醇酯, 所述聚醚 多元醇包括聚四氢呋喃 ; 所述非离子型亲水单体包括聚乙二醇, 所述阴离子型亲水单体包 括磺酸盐聚醚二元醇、 二羟甲基丙酸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阳离型亲水单体包括 N- 甲基 - 二 乙醇胺。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氰酸酯包 括甲苯二异氰酸酯、 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4- 二异氰酸酯基环己烷、 2,2,4- 三甲基 -1,6-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异氟尔酮二异氰酸 酯、 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笨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中的一种以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采用双螺杆反应 挤出或浇注两种生产工艺合成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其中 : (1) 采用连续浇注生产工艺时, 所需反应温度在 100-180℃, 所需反应时间为 3-7h ; (2)采 用 双 螺 杆 挤 出 生 产 工 艺 时, 所 需 反 应 温 度 在 50-300 ℃, 所需反应时间为 30s-10min。 7. 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将权利要求 1 中所述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造粒后溶于有机溶剂得到聚氨酯离子聚 合物溶液, 加入碱性中和剂进行中和反应, 使溶液中的羧酸根或磺酸根中合成盐, 中和度为 2 80-120%, 再加入蒸馏水分散, 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后得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溶剂 与水完全互溶且能溶解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有机溶剂用量为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总质量的 0.5-3.0 倍, 有机溶剂包括丙酮、 四氢呋喃、 N- 甲基吡咯烷酮、 丁酮、 甲乙酮中的一种以上。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性中和 剂包括三甲胺、 三乙胺、 三正丙胺、 三丁胺、 三乙醇胺、 二甲氨基乙醇中的一种以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得聚氨酯分 散体固含量为 20-65%。
5: 0-87.0 小分子二元醇 0.0-5.0 亲水单体 2.0-5.0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8.0-25.0 催化剂 0.01-0.1。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分子多元 醇的数均分子量为 600-5000, 结构式为 HO(R1OOCR2COO)nR1OH, 其中 R1 与 R2 为线型或接枝型 的含 1-12 个碳原子的烷烃基团, n 是依赖于分子量的整数, 且应含有两个以上可与 NCO 基 团反应的羟基基团 ; 所述小分子二元醇分子量为 62-200 ; 所述异氰酸酯的通式为 R3(NCO)2, 其中 R3 代表具有 4-18 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烷烃基团、 具有 5-15 个碳原子的环烷烃基团或具 有 7-15 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烃基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分子多元 醇包括聚己内酯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 聚碳酸酯二醇以及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以上 ; 所述小 分子二元醇分子量在 62-200 之间, 如乙二醇、 二甘醇、 1,2- 丙二醇、 一缩二丙二醇、 1,4- 丁 二醇、 新戊二醇、 1,5- 戊二醇和 1、 6- 己二醇 ; 所述亲水单体包括非离子型亲水单体、 阴离子 型亲水单体、 阳离型亲水单体中的一种以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己内酯多 元醇包括聚 ε- 己内酯, 聚酯多元醇包括聚已二酸己二醇新戊二醇酯、 聚己二酸 1,4- 丁二 醇酯、 聚已二酸戊二醇酯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聚碳酸酯二醇包括聚碳酸己二醇酯, 所述聚醚 多元醇包括聚四氢呋喃 ; 所述非离子型亲水单体包括聚乙二醇, 所述阴离子型亲水单体包 括磺酸盐聚醚二元醇、 二羟甲基丙酸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阳离型亲水单体包括 N- 甲基 - 二 乙醇胺。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氰酸酯包 括甲苯二异氰酸酯、 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4- 二异氰酸酯基环己烷、 2,2,4- 三甲基 -1,6-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异氟尔酮二异氰酸 酯、 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笨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中的一种以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采用双螺杆反应 挤出或浇注两种生产工艺合成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其中 : (1) 采用连续浇注生产工艺时, 所需反应温度在 100-180℃, 所需反应时间为 3-7h ; (2)采 用 双 螺 杆 挤 出 生 产 工 艺 时, 所 需 反 应 温 度 在 50-300 ℃, 所需反应时间为 30s-10min。 7. 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将权利要求 1 中所述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造粒后溶于有机溶剂得到聚氨酯离子聚 合物溶液, 加入碱性中和剂进行中和反应, 使溶液中的羧酸根或磺酸根中合成盐, 中和度为 2 80-120%, 再加入蒸馏水分散, 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后得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溶剂 与水完全互溶且能溶解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有机溶剂用量为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总质量的 0.5-3.0 倍, 有机溶剂包括丙酮、 四氢呋喃、 N- 甲基吡咯烷酮、 丁酮、 甲乙酮中的一种以上。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性中和 剂包括三甲胺、 三乙胺、 三正丙胺、 三丁胺、 三乙醇胺、 二甲氨基乙醇中的一种以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得聚氨酯分 散体固含量为 20-65%。
7: 0 小分子二元醇 0.0-5.0 亲水单体 2.0-5.0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8: 0-25.0 催化剂 0.01-0.1。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分子多元 醇的数均分子量为 600-5000, 结构式为 HO(R1OOCR2COO)nR1OH, 其中 R1 与 R2 为线型或接枝型 的含 1-12 个碳原子的烷烃基团, n 是依赖于分子量的整数, 且应含有两个以上可与 NCO 基 团反应的羟基基团 ; 所述小分子二元醇分子量为 62-200 ; 所述异氰酸酯的通式为 R3(NCO)2, 其中 R3 代表具有 4-18 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烷烃基团、 具有 5-15 个碳原子的环烷烃基团或具 有 7-15 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烃基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分子多元 醇包括聚己内酯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 聚碳酸酯二醇以及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以上 ; 所述小 分子二元醇分子量在 62-200 之间, 如乙二醇、 二甘醇、 1,2- 丙二醇、 一缩二丙二醇、 1,4- 丁 二醇、 新戊二醇、 1,5- 戊二醇和 1、 6- 己二醇 ; 所述亲水单体包括非离子型亲水单体、 阴离子 型亲水单体、 阳离型亲水单体中的一种以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己内酯多 元醇包括聚 ε- 己内酯, 聚酯多元醇包括聚已二酸己二醇新戊二醇酯、 聚己二酸 1,4- 丁二 醇酯、 聚已二酸戊二醇酯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聚碳酸酯二醇包括聚碳酸己二醇酯, 所述聚醚 多元醇包括聚四氢呋喃 ; 所述非离子型亲水单体包括聚乙二醇, 所述阴离子型亲水单体包 括磺酸盐聚醚二元醇、 二羟甲基丙酸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阳离型亲水单体包括 N- 甲基 - 二 乙醇胺。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氰酸酯包 括甲苯二异氰酸酯、 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1,4- 二异氰酸酯基环己烷、 2,2,4- 三甲基 -1,6-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异氟尔酮二异氰酸 酯、 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笨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中的一种以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采用双螺杆反应 挤出或浇注两种生产工艺合成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其中 : (1) 采用连续浇注生产工艺时, 所需反应温度在 100-180℃, 所需反应时间为 3-7h ; (2)采 用 双 螺 杆 挤 出 生 产 工 艺 时, 所 需 反 应 温 度 在 50-300 ℃, 所需反应时间为 30s-10min。 7. 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将权利要求 1 中所述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造粒后溶于有机溶剂得到聚氨酯离子聚 合物溶液, 加入碱性中和剂进行中和反应, 使溶液中的羧酸根或磺酸根中合成盐, 中和度为 2 80-120%, 再加入蒸馏水分散, 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后得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溶剂 与水完全互溶且能溶解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有机溶剂用量为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总质量的 0.5-3.0 倍, 有机溶剂包括丙酮、 四氢呋喃、 N- 甲基吡咯烷酮、 丁酮、 甲乙酮中的一种以上。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性中和 剂包括三甲胺、 三乙胺、 三正丙胺、 三丁胺、 三乙醇胺、 二甲氨基乙醇中的一种以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得聚氨酯分 散体固含量为 20-65%。

说明书


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领域, 具体涉及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聚氨酯分散体广泛应用于涂料、 胶黏剂、 油墨等多种领域。 以其优异的应用性能受 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聚氨酯分散体以水为分散介质, 取代了溶剂性聚氨酯, 在运输、 环 保以及储存等多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突出的优点。 聚氨酯分散体可采用丙酮法, 预聚体法, 熔 融分散缩聚法和酮亚胺 / 酮联氮等方法合成, 丙酮法和预聚体法已在聚氨酯分散体的工业 生产中广为采用。 丙酮法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且难以重复利用进而导致生产成本提 高, 且耗能大 ; 预聚体法虽然避免了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 但是由于其预聚体粘度大, 扩链 时的体系处于非均相状态导致扩链程度难于控制, 最终结果重现性差。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在国内外的研究趋于高性能化和环保化, 已经研发出一系列 用于复合涂膜、 纸塑、 PVC 基材粘结的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目前, 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领 域存在着固含量低, 导致水分挥发速度慢、 上胶次数多、 储存和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同时还 存在着初粘力和最终剥离强度低、 耐热性差等不足之处。
     目前, 高固含量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是国内外研究热点, 国内外采用的方法基本 是丙酮法或预聚体法。Bayer 公司采用丙酮法 (USP.4,870,129) 形成的 Dispercoll-U 系列 产品得到广泛应用。Dispercoll-U 合成中需采用和回收大量的丙酮, 两相的分散体体系影 响储存周期, 运输和储存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提供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 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通过粒料法合成方便于储存和运输的以固体形式存在的聚氨酯离 子聚合物, 后经再分散得到可应用于胶黏剂领域的聚氨酯分散体。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 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具体是将高分子多元醇、 小分子二元醇、 亲水单体、 异 氰酸酯和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DBTDL) 充分混合均匀后经浇注或双螺杆反应挤出、 造 粒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所述高分子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 600-5000 结构式为 HO(R1OOCR2COO)nR1OH, 其中 R1 与 R2 为线型或接枝型的含 1-12 个碳原子的烷烃基团, n 是依赖于分子量的整数 ; 所述异氰酸酯的通式为 R3(NCO)2, 其中 R3 代表具有 4-18 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烷烃基团、 具有 5-15 个碳原子的环烷烃基团和具有 7-15 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烃基团 ; 其中各反应物的加入量占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如下 (wt%) : 高分子多元醇 65.0-87.0 小分子二元醇 0.0-5.0
     亲水单体 2.0-5.0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8.0-25.0 催化剂 0.01-0.1。
     本发明还提供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具体如下 : 将聚氨酯离子聚合物造粒后溶于有机溶剂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溶液, 加入碱性 中和剂进行中和反应, 使溶液中的羧酸根或磺酸根中合成盐, 中和度为 80-120%, 再加入计 量的蒸馏水分散, 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后可得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
     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的高分子多元醇组分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与 NCO 基团 反应的羟基基团, 其数均分子量为 600-5000, 其中 1000-4000 为最佳范围, 符合条件的多元 醇包括聚己内酯多元醇 (如聚 ε- 己内酯) 、 聚酯多元醇 (如聚已二酸己二醇新戊二醇酯、 聚 己二酸 1,4- 丁二醇酯、 聚已二酸戊二醇酯) 、 聚碳酸酯二醇 (如聚碳酸己二醇酯) 以及聚醚多 元醇 (如聚四氢呋喃) 。
     符合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小分子二元醇组分分子量在 62-200 之间, 如乙二醇、 二 甘醇、 1,2- 丙二醇、 一缩二丙二醇、 1,4- 丁二醇、 新戊二醇、 1,5- 戊二醇和 1、 6- 己二醇。
     符合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亲水单体组分有非离子型亲水单体 (如聚乙二醇) 、 阴离 子型亲水单体 (如磺酸盐聚醚二元醇和二羟甲基丙酸) 和阳离型亲水单体 (如 N- 甲基 - 二乙 醇胺) 。
     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异氰酸酯组分应至少含有两个 NCO 基团, 符合条件的异氰酸 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 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HDI)、 十二亚 甲基二异氰酸酯、 1,4- 二异氰酸酯基环己烷、 2,2,4- 三甲基 -1,6-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 、 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 笨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XDI) 和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TMXDI) 。
     上述合成方法可采用双螺杆挤出和浇注两种生产工艺实现, 具体工艺条件如下 : (1) 连续浇注式生产工艺 : 所需反应温度在 100-180℃之间, 其中优选在 140-160℃之 间, 所需反应时间为 3-7h, 其中优选为 4-6h。
     (2) 双螺杆挤出式工艺 : 所需反应温度在 50-300℃之间, 其中优选在 80-250℃之 间, 所需反应时间为 30s-10min, 其中优选为 1.0-5.0min。
     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有机溶剂组分应与水完全互溶且可以溶解聚氨酯离子聚合 物。符合条件的有机溶剂包括丙酮、 四氢呋喃、 N- 甲基吡咯烷酮、 丁酮、 甲乙酮以及其混合物。
     符合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中和剂包括三甲胺、 三乙胺、 三正丙胺、 三丁胺、 三乙醇 胺、 二甲氨基乙醇, 其中优选三乙胺和二甲氨基乙醇。
     聚氨酯分散体的固含量在 20-65% 之间, 其中 45-50% 为佳 ; 粘度在 40-3000 mPa.s 之间, 其中 100-2000 mPa. 为佳。
     该方法所制得的聚氨酯分散体可用于胶黏剂、 涂料、 皮革涂饰剂、 织物涂层和织物 整理剂等领域。 作为胶黏剂可用于鞋用胶黏剂、 包装材料复合胶黏剂、 汽车内饰材料胶粘结 和玻璃纤维集束胶黏剂等领域。
     本发明通过提高温度缩短反应时间首先得到方便储存和运输的固体聚氨酯离子 聚合物, 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经造粒、 丙酮溶解、 水分散、 去丙酮得到固含量为 20-65% 的聚氨 酯分散体胶黏剂。 所得到聚氨酯分散体分子量高于传统方法所得产品, 并且剥离强度大、 耐热性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聚氨酯分散体生产方法中反应程度难于控制以及大量有机溶剂无 法重复利用等问题 ; 通过连续浇注式或双螺杆挤出机的连续式生产方法可以克服传统聚氨 酯生产方法中耗时耗能的不足之处, 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 由于本发明的在高温的 工艺条件下进行可使反应完全, 产物中无残余的高活性 -NCO 因而不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且以固体形式储存和运输不会发生水解反应, 所以产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总之, 本发明中 所用的粒料法具有生产效率高、 产物储存稳定、 节约成本以及溶剂的高回收利用率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如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不局限于这 些实施例, 还包括根据发明内容所做的非本质性的配方调整和工艺修改。
     实施例 1-7 为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 实施例 8-14 为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 备。
     通过以下测试方法表征本发明中聚氨酯分散体的基本性能 固含量的测定 : 用电子天平称出表明干净的表面皿的质量为 M1 ; 取 2-3g 乳液置于表面皿中称 其质量为 M2 ; 在 60℃下烘干, 6 小时候称取表面皿质量, 继续放入烘箱, 直到所称质量恒定记下 M3。 则固含量为 : 剥离强度 : 将本发明中的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均匀的涂刷在两片 PVC(130mm×25mm) 表明, 在 70℃下干燥 5min 后, 在压力≥ 1.2mpa 下将两片 PVC 粘合, 24h 后测其最终剥离强 度。
     实施例 1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的 500mml 三口瓶中加入 320g 聚己二酸 1,4- 丁二醇酯、8.6gDMPA、 6.84g1,4- 丁 二 醇、 58.08g 异 氟 尔 酮 二 异 氰 酸 酯 (IPDI)和 0.06g 二 月 桂 酸 二 丁 基 锡 (DBTDL) , 充分搅拌以保证混合均匀。搅拌混匀后转移到模具中, 放入真空干燥箱, 从 110℃ 逐渐升温到 160℃, 4-5h 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将该离聚物进行 造粒所得颗粒状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方便于储存和运输。
     实施例 2 在 装 有 电 动 搅 拌 器 的 500mml 三 口 瓶 中 加 入 320g 聚 己 二 酸 1,4- 丁 二 醇 酯、 10.72gDMPA、 4.76g1,4- 丁二醇、 56.44g 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 和 0.06g 二月桂酸二 丁基锡 (DBTDL) , 充分搅拌以保证混合均匀。 搅拌混匀后转移到模具中, 放入真空干燥箱, 从 110℃逐渐升温到 160℃, 4-5h 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将该离聚物 进行造粒所得颗粒状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方便于储存和运输。
     实施例 3 在 装 有 电 动 搅 拌 器 的 500mml 三 口 瓶 中 加 入 342.92g 聚 己 二 酸 1,4- 丁 二 醇 酯、 8.6gDMPA、 42g 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 和 0.06g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DBTDL) , 充分搅拌 以保证混合均匀。搅拌混匀后转移到模具中, 放入真空干燥箱, 从 110℃逐渐升温到 160℃,4-5h 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将该离聚物进行造粒所得颗粒状聚氨 酯离子聚合物方便于储存和运输。
     实施例 4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的 500mml 三口瓶中加入 280g 聚己二酸 1,4- 丁二醇酯、8.6gDMPA、 18.72g1,4- 丁 二 醇、 86.2g 异 氟 尔 酮 二 异 氰 酸 酯 (IPDI)和 0.06g 二 月 桂 酸 二 丁 基 锡 (DBTDL) , 充分搅拌以保证混合均匀。搅拌混匀后转移到模具中, 放入真空干燥箱, 从 110℃ 逐渐升温到 160℃, 4-5h 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将该离聚物进行 造粒所得颗粒状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方便于储存和运输。
     实施例 5、 将 32kg 聚己二酸 1,4- 丁二醇酯、0.86kgDMPA、 0.844kg1,4- 丁二醇加和 0.006kg 二月 桂酸二丁基锡 (DBTDL) 入熔化贮存釜中, 加热、 通 N2 保护、 保温、 搅拌。将 5.648kg 异氟尔酮 二异氰酸酯 (IPDI) 加入贮罐中, 保温的同时进行搅拌。将上述两个贮罐中的原料经失重式 电子称、 进料泵、 混合器注入到双螺杆反应器中, 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温度控制在 80-240℃ 之间, 反应 3.0-5.0min 后从双螺杆中挤出。挤出后进行水下切粒, 经冷却水管后进入甩干 机脱水, 热风干燥后得到方便于储存和运输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实施例 6 将 32kg 聚己二酸 1,4- 丁二醇酯、0.86kgDMPA、 0.744kg1,4- 丁二醇加和 0.006kg 二月 桂酸二丁基锡 (DBTDL) 入熔化贮存釜中, 加热、 通 N2 保护、 保温、 搅拌。将 5.748kg 异氟尔酮 二异氰酸酯 (IPDI) 加入贮罐中, 保温的同时进行搅拌。将上述两个贮罐中的原料经失重式 电子称、 进料泵、 混合器注入到双螺杆反应器中, 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温度控制在 80-240℃ 之间, 反应 3.0-5.0min 后从双螺杆中挤出。挤出后进行水下切粒, 经冷却水管后进入甩干 机脱水, 热风干燥后得到方便于储存和运输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实施例 7 将 32kg 聚己二酸 1,4- 丁二醇酯、0.86kgDMPA、 0.624kg1,4- 丁二醇加和 0.006kg 二月 桂酸二丁基锡 (DBTDL) 入熔化贮存釜中, 加热、 通 N2 保护、 保温、 搅拌。将 5.868kg 异氟尔酮 二异氰酸酯 (IPDI) 加入贮罐中, 保温的同时进行搅拌。将上述两个贮罐中的原料经失重式 电子称、 进料泵、 混合器注入到双螺杆反应器中, 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温度控制在 80-240℃ 之间, 反应 3.0-5.0min 后从双螺杆中挤出。挤出后进行水下切粒, 经冷却水管后进入甩干 机脱水, 热风干燥后得到方便于储存和运输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
     实施例 8-11 将实施例 1-4 所制得的聚氨酯离聚物颗粒加入到装有电子搅拌器、 加热装置、 回流装 置和整流装置的反应器中, 向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丙酮, 将温度加热到 60℃并搅拌, 直到 固体完全溶解后 (溶液粘度如表 1 所示) , 50 ℃时边加入 6.48gTEA 中和 (其中是实施例 2 所 对应的丙酮溶液加入 8.08gTEA 进行中和) 并加入计量的水进行分散后, 减压蒸出丙酮得到 固含量为 50% 左右稳定的聚氨酯分散体。
     实施例 12-14 将实施例 5-7 所制得的聚氨酯离聚物颗粒加入到装有电子搅拌器、 加热装置、 回流装 置和整流装置的反应器中, 向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丙酮, 将温度加热到 60℃并搅拌, 直到 固体完全溶解后 (溶液粘度如表 1 所示) , 50 ℃时边加入 0.648kgTEA 进行中和并加入计量
     的水进行分散后, 减压蒸出丙酮得到固含量为 50% 左右稳定的聚氨酯分散体。
     表1: 实施例 1-5 溶溶解所需丙酮量以及完全溶解后粘度 (mPa.s)实例 丙酮用量 实例 1 实例 2 实例 3 实例 4 实例 5 实例 6 实例 7 溶液粘度 实例 8 720g 360g —— —— —— —— —— —— 14980 实例 9 740g —— 370g —— —— —— —— —— 14875 实例 10 730g —— —— 365g —— —— —— —— 11270 实例 11 760g —— —— —— 380g —— —— —— 9201 实例 12 72kg —— —— —— —— 36kg —— —— 6104 实例 13 74kg —— —— —— —— —— 37kg —— 275100 实例 14 75.2kg —— —— —— —— —— —— 37.6kg 4437实施例 8-14 所制得的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基本性能如表 2 所示。
     表2: 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基本性能性能 外观 固含量 (%) 乳液粘度 (mPa.s) 剥离强度 (N.mm-1)实例 8 白色乳液 50.5 346 9.4实例 9 浅蓝色乳液 50.1 920 8.1实例 10 浅蓝色乳液 51.2 890 9.9实例 11 白色乳液 51.4 200 5.5实例 12 浅蓝色乳液 50.2 507 6.8实例 13 浅蓝色乳液 50.3 900 10.2实例 14 白色乳液 52.1 134 8.5本发明中的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对金属、 塑料、 木材、 织物和玻璃等均具有良好的粘结 性, 可大量应用于制鞋、 复合包装、 织物复合、 汽车内饰胶、 人造板、 木材加工、 玻璃纤维集束 胶和静电植绒胶等领域。8

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6881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6881ACN102336881A21申请号201110190946522申请日20110708C08G18/65200601C08G18/66200601C08G18/42200601C08G18/44200601C08G18/48200601B29C39/44200601B29C47/92200601C09J175/04200601C09J175/06200601C09J175/0820060171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地址51064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72发明人孙东成贺丽娜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粤高。

2、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代理人何淑珍54发明名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多异氰酸酯、多元醇、亲水单体和扩链剂为主要原料采用双螺杆反应挤出或浇注工艺合成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经造粒得到聚氨酯离聚物粒料。离聚物粒料经丙酮溶解(中和)、水分散、去丙酮可得到固含量2065的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可用于鞋用胶黏剂、木工用胶黏剂、纺织复合胶黏剂、汽车内饰胶黏剂、玻璃纤维集束胶和静电植绒胶等领域。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CN1。

3、02336891A1/2页21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分子多元醇、小分子二元醇、亲水单体、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充分混合均匀后经浇注或双螺杆反应挤出、造粒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其中各反应物的加入量占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如下(WT)高分子多元醇650870小分子二元醇0050亲水单体205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250催化剂00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6005000,结构式为HOR1OOCR2COONR1OH,其中R1与R2为线型或接枝型的含112个碳原子的烷烃基团,N是依赖于分子量。

4、的整数,且应含有两个以上可与NCO基团反应的羟基基团;所述小分子二元醇分子量为62200;所述异氰酸酯的通式为R3NCO2,其中R3代表具有41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烷烃基团、具有515个碳原子的环烷烃基团或具有715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烃基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多元醇包括聚己内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以及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小分子二元醇分子量在62200之间,如乙二醇、二甘醇、1,2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和1、6己二醇;所述亲水单体包括非离子型亲水单体、阴离子型亲水单体、阳离型亲水单体中的一种以。

5、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多元醇包括聚己内酯,聚酯多元醇包括聚已二酸己二醇新戊二醇酯、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聚已二酸戊二醇酯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聚碳酸酯二醇包括聚碳酸己二醇酯,所述聚醚多元醇包括聚四氢呋喃;所述非离子型亲水单体包括聚乙二醇,所述阴离子型亲水单体包括磺酸盐聚醚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中的一种以上,所述阳离型亲水单体包括N甲基二乙醇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二异氰酸酯基环己烷、2,2,4三甲基1,6六。

6、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笨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双螺杆反应挤出或浇注两种生产工艺合成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其中(1)采用连续浇注生产工艺时,所需反应温度在100180,所需反应时间为37H;(2)采用双螺杆挤出生产工艺时,所需反应温度在50300,所需反应时间为30S10MIN。7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造粒后溶于有机溶剂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溶液,加入碱性中和剂进行中和反应,使溶液中的羧酸根或磺。

7、酸根中合成盐,中和度为权利要求书CN102336881ACN102336891A2/2页380120,再加入蒸馏水分散,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后得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与水完全互溶且能溶解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有机溶剂用量为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总质量的0530倍,有机溶剂包括丙酮、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丁酮、甲乙酮中的一种以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中和剂包括三甲胺、三乙胺、三正丙胺、三丁胺、三乙醇胺、二甲氨基乙醇中的一种以上。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8、其特征在于,所得聚氨酯分散体固含量为2065。权利要求书CN102336881ACN102336891A1/5页4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聚氨酯领域,具体涉及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技术背景0002聚氨酯分散体广泛应用于涂料、胶黏剂、油墨等多种领域。以其优异的应用性能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聚氨酯分散体以水为分散介质,取代了溶剂性聚氨酯,在运输、环保以及储存等多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突出的优点。聚氨酯分散体可采用丙酮法,预聚体法,熔融分散缩聚法和酮亚胺/酮联氮等方法合成,丙酮法和预聚体法已在聚氨酯分散体的工业生产中广为采用。丙酮法由于使。

9、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且难以重复利用进而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且耗能大;预聚体法虽然避免了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但是由于其预聚体粘度大,扩链时的体系处于非均相状态导致扩链程度难于控制,最终结果重现性差。0003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在国内外的研究趋于高性能化和环保化,已经研发出一系列用于复合涂膜、纸塑、PVC基材粘结的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目前,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领域存在着固含量低,导致水分挥发速度慢、上胶次数多、储存和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初粘力和最终剥离强度低、耐热性差等不足之处。0004目前,高固含量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国内外采用的方法基本是丙酮法或预聚体法。BAYER公司采用丙。

10、酮法(USP4,870,129)形成的DISPERCOLLU系列产品得到广泛应用。DISPERCOLLU合成中需采用和回收大量的丙酮,两相的分散体体系影响储存周期,运输和储存成本较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及其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通过粒料法合成方便于储存和运输的以固体形式存在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后经再分散得到可应用于胶黏剂领域的聚氨酯分散体。0006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如下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高分子多元醇、小分子二元醇、亲水单体、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充分混合均匀后经浇注或双螺杆反应挤出。

11、、造粒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0007所述高分子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6005000结构式为HOR1OOCR2COONR1OH,其中R1与R2为线型或接枝型的含112个碳原子的烷烃基团,N是依赖于分子量的整数;所述异氰酸酯的通式为R3NCO2,其中R3代表具有418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烷烃基团、具有515个碳原子的环烷烃基团和具有715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烃基团;其中各反应物的加入量占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如下(WT)高分子多元醇650870小分子二元醇0050说明书CN102336881ACN102336891A2/5页5亲水单体205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250催化剂00101。0008本发。

12、明还提供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将聚氨酯离子聚合物造粒后溶于有机溶剂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溶液,加入碱性中和剂进行中和反应,使溶液中的羧酸根或磺酸根中合成盐,中和度为80120,再加入计量的蒸馏水分散,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后可得到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0009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的高分子多元醇组分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与NCO基团反应的羟基基团,其数均分子量为6005000,其中10004000为最佳范围,符合条件的多元醇包括聚己内酯多元醇(如聚己内酯)、聚酯多元醇(如聚已二酸己二醇新戊二醇酯、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聚已二酸戊二醇酯)、聚碳酸酯二醇(如聚碳酸己二醇酯)以及聚醚多元醇(。

13、如聚四氢呋喃)。0010符合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小分子二元醇组分分子量在62200之间,如乙二醇、二甘醇、1,2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和1、6己二醇。0011符合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亲水单体组分有非离子型亲水单体(如聚乙二醇)、阴离子型亲水单体(如磺酸盐聚醚二元醇和二羟甲基丙酸)和阳离型亲水单体(如N甲基二乙醇胺)。0012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异氰酸酯组分应至少含有两个NCO基团,符合条件的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二异氰酸酯基环己烷、2,2,4三甲基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

14、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笨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和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0013上述合成方法可采用双螺杆挤出和浇注两种生产工艺实现,具体工艺条件如下(1)连续浇注式生产工艺所需反应温度在100180之间,其中优选在140160之间,所需反应时间为37H,其中优选为46H。0014(2)双螺杆挤出式工艺所需反应温度在50300之间,其中优选在80250之间,所需反应时间为30S10MIN,其中优选为1050MIN。0015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有机溶剂组分应与水完全互溶且可以溶解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符合条件的有机溶剂包括丙酮、四氢呋喃、N。

15、甲基吡咯烷酮、丁酮、甲乙酮以及其混合物。0016符合上述合成方法中所用中和剂包括三甲胺、三乙胺、三正丙胺、三丁胺、三乙醇胺、二甲氨基乙醇,其中优选三乙胺和二甲氨基乙醇。0017聚氨酯分散体的固含量在2065之间,其中4550为佳;粘度在403000MPAS之间,其中1002000MPA为佳。0018该方法所制得的聚氨酯分散体可用于胶黏剂、涂料、皮革涂饰剂、织物涂层和织物整理剂等领域。作为胶黏剂可用于鞋用胶黏剂、包装材料复合胶黏剂、汽车内饰材料胶粘结和玻璃纤维集束胶黏剂等领域。0019本发明通过提高温度缩短反应时间首先得到方便储存和运输的固体聚氨酯离子聚合物,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经造粒、丙酮溶解、水。

16、分散、去丙酮得到固含量为2065的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所得到聚氨酯分散体分子量高于传统方法所得产品,并且剥离强度大、耐说明书CN102336881ACN102336891A3/5页6热性好。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本发明克服了传统聚氨酯分散体生产方法中反应程度难于控制以及大量有机溶剂无法重复利用等问题;通过连续浇注式或双螺杆挤出机的连续式生产方法可以克服传统聚氨酯生产方法中耗时耗能的不足之处,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本发明的在高温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可使反应完全,产物中无残余的高活性NCO因而不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且以固体形式储存和运输不会发生水解反应,所以产物具。

17、有良好的稳定性。总之,本发明中所用的粒料法具有生产效率高、产物储存稳定、节约成本以及溶剂的高回收利用率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0021通过如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还包括根据发明内容所做的非本质性的配方调整和工艺修改。0022实施例17为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制备,实施例814为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制备。0023通过以下测试方法表征本发明中聚氨酯分散体的基本性能固含量的测定用电子天平称出表明干净的表面皿的质量为M1;取23G乳液置于表面皿中称其质量为M2;在60下烘干,6小时候称取表面皿质量,继续放入烘箱,直到所称质量恒定记下M3。则固含量为剥离强度将。

18、本发明中的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均匀的涂刷在两片PVC(130MM25MM)表明,在70下干燥5MIN后,在压力12MPA下将两片PVC粘合,24H后测其最终剥离强度。0024实施例1在装有电动搅拌器的500MML三口瓶中加入320G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86GDMPA、684G1,4丁二醇、5808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006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充分搅拌以保证混合均匀。搅拌混匀后转移到模具中,放入真空干燥箱,从110逐渐升温到160,45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将该离聚物进行造粒所得颗粒状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方便于储存和运输。0025实施例2在装有电动。

19、搅拌器的500MML三口瓶中加入320G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1072GDMPA、476G1,4丁二醇、5644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006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充分搅拌以保证混合均匀。搅拌混匀后转移到模具中,放入真空干燥箱,从110逐渐升温到160,45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将该离聚物进行造粒所得颗粒状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方便于储存和运输。0026实施例3在装有电动搅拌器的500MML三口瓶中加入34292G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86GDMPA、42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006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充分搅拌以保证混合均匀。。

20、搅拌混匀后转移到模具中,放入真空干燥箱,从110逐渐升温到160,说明书CN102336881ACN102336891A4/5页745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将该离聚物进行造粒所得颗粒状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方便于储存和运输。0027实施例4在装有电动搅拌器的500MML三口瓶中加入280G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86GDMPA、1872G1,4丁二醇、862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006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充分搅拌以保证混合均匀。搅拌混匀后转移到模具中,放入真空干燥箱,从110逐渐升温到160,45H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将该离聚物进。

21、行造粒所得颗粒状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方便于储存和运输。0028实施例5、将32KG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086KGDMPA、0844KG1,4丁二醇加和0006K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入熔化贮存釜中,加热、通N2保护、保温、搅拌。将5648K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加入贮罐中,保温的同时进行搅拌。将上述两个贮罐中的原料经失重式电子称、进料泵、混合器注入到双螺杆反应器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温度控制在80240之间,反应3050MIN后从双螺杆中挤出。挤出后进行水下切粒,经冷却水管后进入甩干机脱水,热风干燥后得到方便于储存和运输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0029实施例6将32KG聚己二酸。

22、1,4丁二醇酯、086KGDMPA、0744KG1,4丁二醇加和0006K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入熔化贮存釜中,加热、通N2保护、保温、搅拌。将5748K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加入贮罐中,保温的同时进行搅拌。将上述两个贮罐中的原料经失重式电子称、进料泵、混合器注入到双螺杆反应器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温度控制在80240之间,反应3050MIN后从双螺杆中挤出。挤出后进行水下切粒,经冷却水管后进入甩干机脱水,热风干燥后得到方便于储存和运输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0030实施例7将32KG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086KGDMPA、0624KG1,4丁二醇加和0006KG二月桂酸二。

23、丁基锡(DBTDL)入熔化贮存釜中,加热、通N2保护、保温、搅拌。将5868K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加入贮罐中,保温的同时进行搅拌。将上述两个贮罐中的原料经失重式电子称、进料泵、混合器注入到双螺杆反应器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温度控制在80240之间,反应3050MIN后从双螺杆中挤出。挤出后进行水下切粒,经冷却水管后进入甩干机脱水,热风干燥后得到方便于储存和运输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0031实施例811将实施例14所制得的聚氨酯离聚物颗粒加入到装有电子搅拌器、加热装置、回流装置和整流装置的反应器中,向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丙酮,将温度加热到60并搅拌,直到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粘度如表1所。

24、示),50时边加入648GTEA中和(其中是实施例2所对应的丙酮溶液加入808GTEA进行中和)并加入计量的水进行分散后,减压蒸出丙酮得到固含量为50左右稳定的聚氨酯分散体。0032实施例1214将实施例57所制得的聚氨酯离聚物颗粒加入到装有电子搅拌器、加热装置、回流装置和整流装置的反应器中,向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丙酮,将温度加热到60并搅拌,直到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粘度如表1所示),50时边加入0648KGTEA进行中和并加入计量说明书CN102336881ACN102336891A5/5页8的水进行分散后,减压蒸出丙酮得到固含量为50左右稳定的聚氨酯分散体。0033表1实施例15溶溶解所需。

25、丙酮量以及完全溶解后粘度(MPAS)实例实例8实例9实例10实例11实例12实例13实例14丙酮用量720G740G730G760G72KG74KG752KG实例1360G实例2370G实例3365G实例4380G实例536KG实例637KG实例7376KG溶液粘度149801487511270920161042751004437实施例814所制得的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基本性能如表2所示。0034表2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的基本性能性能实例8实例9实例10实例11实例12实例13实例14外观白色乳液浅蓝色乳液浅蓝色乳液白色乳液浅蓝色乳液浅蓝色乳液白色乳液固含量()505501512514502503521乳液粘度(MPAS)346920890200507900134剥离强度NMM1948199556810285本发明中的聚氨酯分散体胶黏剂对金属、塑料、木材、织物和玻璃等均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可大量应用于制鞋、复合包装、织物复合、汽车内饰胶、人造板、木材加工、玻璃纤维集束胶和静电植绒胶等领域。说明书CN10233688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