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海绵丸及其制作工艺。
中药的剂型很多,古时就有丸、散、膏、丹之分。随着现代科技 的发展和应用,又出现了不少新剂型,譬如:酒剂、口服液、片剂、 气雾剂等等。但作为中药的基本剂型,丸剂当今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 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制出的丸剂同偶尔发现的历史年代已久的丸剂 相比较,普遍存在着丸的硬度太大的问题,只要一年以后,几乎都坚 硬如石,有些丸剂如人参益母丸在制造过程的合坨放凉之后即硬。这 是因为以前的丸剂都是用手工制作的,挤压的力度小,丸也就比较柔 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已被机器生产所 取代,把炼好的蜂蜜与药粉用搅拌机混合均匀,用挤压机挤压,再用 切割机成型,这样的制作虽生产量增大,但坚硬蜜丸给服用者造成了 很大的不便,况且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用药,擅长治疗功能性 的疾病,而人们患有功能性疾病的年龄往往偏老年。因此,这一问题 亟待解决。但至今为止,本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仍没有提出较好的解 决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把中药丸剂内部变成多孔状的硬度较软 的中药海绵丸及其制作工艺。
本发明是借鉴其他行业的发泡技术如海绵、橡胶、冰淇淋等, 其目的是把中药丸变成内部多孔海绵状的硬度柔软的“中药海绵丸”,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中药海绵丸的配方是按中药药粉与炼蜜 的重量比为1∶(0.7-2.0)配制,
制造上述的中药海绵丸的制作工艺如下:按上述配方将药粉与炼 蜜置于容器中搅拌,在此过程中用压缩机或其它充气器械往容器中充 CO2、N2或其它惰性气体,充气至 现在药坨的体积-原来药坨的体积
原来药坨的体积 再经挤压、切割形成中药海绵丸。
上述的中药海绵丸的制作工艺中药粉与炼蜜置于容器中搅拌,也 可在形成药坨后,在其后的工艺步骤中充气形成中药海绵丸。
上述的中药海绵丸的制作工艺中,用压缩机或其它充气器械的充 气工艺,也可用化学发泡工艺代替,即化学反应能产生CO2气体的均 可用于制造中药海绵丸的充气发泡。
上述的中药海绵丸的制作工艺其化学发泡工艺中,能产生CO2的 反应可用柠檬酸与NaHCO3反应产生的CO2,也可用枸椽酸与NaHCO3反 应产生的CO2。
同现有的中药丸相比,本发明由于将中药丸变成内部多孔海绵状 的硬度柔软的中药海绵丸,所以便于患者服用,更有利于在体内的崩 解和吸收,增进疗效,这是中药技术的进步。同时实现本发明的工艺 可用直接充气法或化学发泡法,根据使用工艺的不同中药海绵丸内的 气体可以是经消毒灭菌后的空气,也可是CO2、N2或其它惰性气体, 这样在灭菌或无氧状态下,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使中药的保质 期后延。
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中药海绵丸的配方如下:
中药药粉与炼蜜的重量比为1∶0.7。
制造上述的中药海绵丸的制作工艺是按上述配方将药粉与炼蜜置 于容器中搅拌,在此过程中用压缩机或其它充气器械往容器中充CO2、 N2或其它惰性气体,充气至 现在药坨的体积-原来药坨的体积
原来药坨的体积 再经挤压、切割形成中药海绵丸。
中药海绵丸的配方还可如下:
中药药粉与炼蜜的重量比为1∶2.0。其制作工艺如上。
中药海绵丸的配方还可如下:
中药药粉与炼蜜的重量比为1∶1。其制作工艺如上。
上述的中药海绵丸的制作工艺,将药粉与炼蜜置于容器中搅拌, 也可在形成药坨后,在其后的工艺步骤中充气形成中药海绵丸。
上述的中药海绵丸的制作工艺中用压缩机或其它充气器械的充气 工艺,也可用化学发泡工艺代替,即化学反应能产生CO2气体的均可 用于制造中药海绵丸的充气发泡。
上述的中药海绵丸的制作工艺其化学发泡工艺中,能产生CO2的 反应可用柠檬酸与NaHCO3反应产生的CO2,也可用枸椽酸与NaHCO3反 应产生的CO2。
上述的炼蜜可以是105-115℃的嫩蜜,也可是116-1 18℃的中蜜,也可以是119-121℃的老蜜。
本方案还适用于中药膏剂的制造,如鹿胎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