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置入上腔静脉中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置入上腔静脉中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259809.5 (22)申请日 2017.03.17 (73)专利权人 上海必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01611 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车业路 18号 (72)发明人 曹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迎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512 代理人 钱扬保 张群峰 (51)Int.Cl. A61B 10/0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置入上腔静脉中的血液内细胞样本 捕集器 (57)摘要 一种可。
2、置入上腔静脉中的血液内细胞样本 捕集器, 包括捕集网和收纳管, 捕集网收纳在收 纳管内, 捕集网包括网体和支撑杆, 网体由形状 记忆合金丝制成的骨架与多孔网状面料复合而 成, 支撑杆的前端与网体骨架连接, 支撑杆的后 端与收纳管的末端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血液 内细胞样本捕集器可以置入到人体上腔静脉中; 从循环的血液中定向富集所需的血液样本, 解决 了临床应用中的难点, 操作安全可靠, 具有很强 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7429124 U 2018.06.01 CN 207429124 U 1.一种可置入上腔静脉中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其特征在于, 包。
3、括捕集网和收纳 管, 捕集网收纳在收纳管内, 捕集网包括网体和支撑杆, 网体由形状记忆合金丝制成的骨架 与多孔网状面料复合而成, 支撑杆的前端与网体骨架连接, 支撑杆的后端与收纳管的末端 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捕集器为基于静脉 置管进入上腔静脉的体内血液循环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收纳管的末端具有与静脉置管 可密封抵接的外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捕集网可在不同大 小的容纳空间内预定缩放, 当支撑杆向外拉动时可将所述捕集网收纳在收纳管内, 当捕集 网被推出收纳管后可自行恢复到所预定的形状或尺寸。
4、, 网体的形状记忆尺寸形态可达到收 纳管内径的三到五倍, 以满足较小空间的收纳至较大空间的恢复转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其特征在于, 其中捕集网网体呈螺旋 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其特征在于, 其中捕集网网体呈联杆 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其特征在于, 其中捕集网网体与支撑 杆的连接端呈喇叭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端帽, 支撑杆的 后端与端帽密封连接, 收纳管的末端设置有管座, 端帽与管座通过卡扣或螺纹可拆卸地密 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
5、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所述捕集网的孔径设定为25 m-50 m, 用于选择性拦截收集血液循环中的细胞样本, 而不拦截细胞还能正常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其特征在于, 收纳管的外径为上腔静 脉直径的1/3-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其特征在于, 捕集网网体表面偶联 有用于捕获血液内细胞样本的抗体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429124 U 2 一种可置入上腔静脉中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置入人体上腔静脉中的血液内细 胞样本捕集器。 背景技术 0。
6、002 人体血液中常常含有疾病症状表现的各种细胞、 蛋白和核酸等样本。 但往往这些 样本(例如肿瘤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非常低, 采用普通的静脉抽血和体外分离技术难以发 现和准确鉴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可置入上腔 静脉中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置入上腔静脉中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 包括捕集网和收 纳管, 捕集网收纳在收纳管内, 捕集网包括网体和支撑杆, 网体由形状记忆合金丝制成的骨 架与多孔网状面料复合而成, 其中支撑杆的前端与网体骨架连接, 支撑杆的后端与收纳管 的末端密封连接。 0005 具体情。
7、况下, 所述捕集器为基于静脉置管进入上腔静脉的体内血液循环血液内细 胞样本捕集器, 收纳管的末端具有与静脉置管可密封抵接的外形。 0006 具体情况下, 所述捕集网可在不同大小的容纳空间内预定缩放, 当支撑杆向外拉 动时可将所述捕集网收纳在收纳管内, 当捕集网被推出收纳管后可自行恢复到所预定的形 状或尺寸, 网体的形状记忆尺寸形态可达到收纳管内径的三到五倍, 以满足较小空间的收 纳至较大空间的恢复转变。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其中捕集网网体呈螺旋型。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其中捕集网网体呈联杆圆柱形。 优选情况 下, 其中捕集网网体与支撑杆的连接端。
8、呈喇叭形。 0009 在某些实施例中, 所述捕集器还包括端帽, 支撑杆的后端与端帽密封连接, 收纳管 的末端设置有管座, 端帽与管座通过卡扣或螺纹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0010 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 所述捕集器还包括手环, 支撑杆的后端与端帽密封连接 并伸出端帽与手环连接。 通过推动/拉动支撑杆可以将捕集网推出/拉回收纳管。 优选情况 下, 支撑杆中部采用多级四联杆结构, 当捕集网位于收纳管中时, 多级四联杆结构处于收缩 状态; 当握压或向前推动手环时, 多级四联杆结构即可撑开, 从而将捕集网推出收纳管。 因 此, 本实用新型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实现了在静脉密封状态下使得捕集网在上腔静脉 中。
9、推出和拉回动作, 确保了医疗操作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其它实施例中, 手环也可以替换成 其它各种可以实现支撑杆伸缩的开关机构。 0011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 支撑杆的后端直接与端帽固定连接, 网体骨架和支撑杆都 采用双程形状记忆合金一体成形, 该合金具有呈压缩状态的第一形态和呈展开状态的第二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7429124 U 3 形态。 第一形态温度范围设定为15-25, 第二形态温度范围设定为35-42。 通过温度变化 即可自动实现捕集网的伸出和回缩。 0012 优选情况下, 多孔网状面料的孔径为25-50 m, 用于选择性拦截收集血液循环中的 肿瘤细胞等其他细胞, 。
10、而不拦截细胞还能正常通过。 多孔网状面料优选采用富有弹性的尼 龙面料制成。 0013 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发现, 当收纳管的外径选择为上腔静脉直径的1/3-1/2时, 内径 设置为2-3mm范围内时, 对上腔静脉中的血液循环无实质性影响, 并且为捕集网提供了足够 的空间和体积。 0014 具体情况下, 用于网体骨架和支撑杆的形状记忆合金丝由Ti-Ni-Cr合金制成, 该 合金与人体血液具有化学和生物惰性, 适合于人体中长期留置。 0015 优选情况下, 捕集网网体表面偶联有用于捕获血液内细胞样本的抗体层, 从而能 够提高捕集效率并定向捕集所需的血液内细胞样本。 0016 具体情况下, 所述血液内细。
11、胞样本包括肿瘤细胞、 外泌体以及核酸以及其它所需 定向捕集的血液样本。 本实用新型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还可以用以阻断肿瘤细胞经血 流转移。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血液内细胞样本捕集器可以置入到人 体上腔静脉中; 从循环的血液中定向富集所需的血液样本。 此外, 发明人创造性地采用特定 结构和材质的捕集网, 能够在静脉密封状态下实现捕集网的展开和回缩, 解决了临床应用 的安全性难题。 附图说明 0018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血液样品捕集器与中心静脉置管配合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 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
12、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 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23 实施例1 0024 参见图1和图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血液内细胞样品捕集器未工作状态图, 图2为 工作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的血液内细胞样品捕集器主要包括收纳管1、 捕集网2、 端帽3和手 环4。 收纳管1包括本体11和管座12, 本体11的内径在3mm左右, 长度在10cm左右。 本体11优选 采用塑料制成, 具有一定的可弯曲性, 。
13、从而能够适应中心静脉和上腔静脉的脉路方便留置 病人体内。 管座12具有一定的刚性, 可有硬塑料或金属制成。 捕集网2可收纳于收纳管1中或 脱出收纳管1外, 捕集网2包括网体20和支撑杆23, 网体20由螺旋形的骨架21和包覆在螺旋 型骨架21表面的多孔网状面料22复合而成。 支撑杆23的后端与端帽3通过密封硅胶31密封 连接并伸出端帽3与手环4连接。 端帽3具有内螺纹32, 管座12具有对应的外螺纹13, 通过内 螺纹32和外螺纹13的配合, 可将端帽3与管座12旋紧固定。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7429124 U 4 0025 骨架21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一体形成。 在制造时, 。
14、使网体20形成能够记忆的螺旋形, 螺旋形的外径可以设计成收纳管1本体11内径的3-5倍。 参见图1, 在收纳管1的约束作用下, 网体20可以自由变形, 收纳在收纳管1中; 参见图2, 当脱出收纳管1时, 网体20即可恢复原有 记忆形状。 0026 多孔网状面料22采用弹性尼龙制成。 多孔网状面料22的孔径可采用25 m、 30 m、 40 m、 50 m等各种规格, 从而适应采集不同大小的血液内细胞样品, 拦截收集血液循环中的细 胞样本, 而不拦截细胞还能正常通过。 0027 参见图3, 本实用新型的血液内细胞样品捕集器还非常适合与临床中的中心静脉 置管5配合使用。 只需将本体11的外径设计成。
15、小于中心静脉置管5的内径, 管座12与中心静 脉置管5末端能够抵接锁紧即可。 0028 实施例2 0029 图4和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 主要结构与图1和图2示出的实 施例相同, 所不同的是网体20的骨架21呈联杆圆柱形, 与支撑杆23的连接部24采用喇叭形 (或锥形), 这种网体20不仅捕集面积大, 而且易于从外部回缩到收纳管1中。 0030 上述实施例的血液内细胞样品捕集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0031 (1)将收纳管本体11沿中心静脉置管5插入, 可直达上腔静脉, 推动手环4, 将网体 20撑出收纳管1, 网体20迅速恢复原有形状飘浮于上腔静脉的血液中, 在循环的血液中捕集。
16、 所需的血液样品。 定型记忆功能使得捕集网2网体20在上腔静脉中恢复到膨胀状和预定的 尺寸口径(图2所示), 使得循环血液更大程度经过网体20中空网状中通过, 以达到更大程度 的血液样本捕集量。 0032 (2)留置一段时间后(2472小时), 拉动手环4, 将网体20回缩到收纳管1中。 0033 (3)将捕集器拔出体外, 打开端帽3, 将捕集网2从收纳管1中拉出, 将网体20内外表 面上捕集的血液样品洗脱, 培养, 进行分析鉴定及一系列下游测试。 0034 实施例3 0035 参见图6, 该血液内细胞样品捕集器主要结构与实施例1和2相同, 区别之处在于: 省略了手环4, 支撑杆23的后端直接。
17、与端帽3的固定部33固定连接。 固定部33可以采用注塑 工艺形成, 从而能够将支撑杆23的后端牢靠固定。 网体骨架21和支撑杆23都采用双程形状 记忆合金一体成形, 该合金具有呈压缩状态的第一形态和呈展开状态的第二形态, 第一形 态时合金中金属形态主要为马氏体, 第二形态时合金中金属形态主要为奥氏体。 第一形态 温度范围设定为15-25, 第二形态温度范围设定为35-42。 优选情况下, 支撑杆23和网体 骨架21的合金成分略有差别, 使得支撑杆23的第二形态温度比网体骨架21的第二形态温度 略低(2-3), 从而使支撑杆23和网体骨架21在受热时, 从第一形态优先向第二形态转变, 使得支撑杆。
18、23在网体骨架21还未变形前将其顺利推出收纳管1。 0036 该实施例的血液内细胞样品捕集器在正常室温下, 支撑杆23和骨架21呈第一形 态, 收缩在收纳管1内, 如图6所示。 当处于35-42的温度环境下, 支撑杆23和骨架21就会自 动展开转变为第二形态, 从而将网体20撑出收纳管1。 0037 该实施例的血液内细胞样品捕集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0038 (1)将收纳管本体11沿中心静脉置管5插入, 可直达上腔静脉, 支撑杆23和骨架21 在人体体温作用下就会自动发生变形, 将网体20撑出收纳管1, 飘浮于上腔静脉的血液中,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7429124 U 5 在循。
19、环的血液中捕集所需的血液样品。 0039 (2)留置一段时间后(2472小时), 从人体皮肤外部对所处上腔静脉区域进行冰 袋冷敷, 支撑杆23和骨架21就会迅速恢复原有形状, 自动回缩到收纳管1中。 0040 (3)将血液样品捕集器拔出体外, 打开端帽3, 将捕集网2从收纳管1中拉出, 将网体 20内外表面上捕集的血液样品洗脱, 培养, 进行分析鉴定及一系列下游测试。 0041 该实施例的血液内细胞样品捕集器的优点在于: 捕集网在正常体温下无需任何外 力推动就能自动从收纳管中伸出到上腔静脉中进行捕集样品, 捕集完成后能够自动回缩到 收纳管中, 从而解决了临床应用中的难点, 操作安全可靠,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0042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 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7429124 U 6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7429124 U 7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7429124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