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815579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4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16444.8

申请日:

2011.04.26

公开号:

CN102344060A

公开日:

2012.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6B 1/30申请公布日:201202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B 1/30申请日:20110426|||公开

IPC分类号:

B66B1/30; B66B1/40

主分类号:

B66B1/30

申请人: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发明人:

长田朗; 清水麻衣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品川区北品川6-5-27

优先权:

2010.07.26 JP 2010-166882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代理人:

丁利华;徐晓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一种在牵引滑轮槽的表面、主缆索的表面施加耐磨耗处理的电梯。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牵引槽等的衬里构件劣化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实且准确地将乘用轿厢停靠到目的层的电梯。控制乘用轿厢的升降的控制盘包括:移动距离运算部,其根据规定的脉冲比率对从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进行换算,输出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移动距离校正部,其根据载重以及表示预先与脉冲关联的耐磨耗性构件的压缩量的衬里变形量数据,推定卷绕主缆索的牵引滑轮的直径,并校正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速度控制部,其根据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息,输出乘用轿厢的速度控制信号;电动机控制部,其根据速度控制信号,控制卷扬机的驱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乘用轿厢 ; 在该乘用轿厢的一侧面侧, 与所述乘用轿厢分离配置的平衡锤 ; 一端连接于所述乘用轿厢, 并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平衡锤的主缆索 ; 卷绕着该主缆索的牵引滑轮 ; 卷扬机, 其旋转驱动该牵引滑轮, 卷起所述主缆索, 使所述乘用轿厢与所述平衡锤一起 升降 ; 载重检测器, 其设在所述乘用轿厢内, 发出对应于检测出的载重的载重信号 ; 耐磨耗性构件, 其覆盖于所述牵引滑轮的槽表面或者覆盖所述主缆索的表面 ; 脉冲发生器, 其与所述牵引滑轮同轴设置, 产生与所述牵引滑轮的旋转角度对应的脉 冲; 控制盘, 其根据所述产生的脉冲和所述载重信号计算所述乘用轿厢的速度和位置, 并 控制所述卷扬机的驱动, 所述控制盘包括 : 移动距离运算部, 其基于规定的脉冲比率对从所述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进行换算, 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 ; 移动距离校正部, 其根据预先与所述载重以及所述脉冲关联的、 表示所述耐磨耗性构 件的压缩量的衬里变形量数据, 推定卷绕所述主缆索的所述牵引滑轮的直径, 并根据该推 定值校正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 ; 速度控制部, 其根据所述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息, 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速度控制信 号; 电动机控制部, 其根据所述输出的速度控制信号, 控制所述卷扬机的驱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比率被定义为相对于所述乘用轿厢的载重的增加而减少。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梯,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衡锤的质量和载重时的所述乘用轿厢的质量不同时, 所述移动距离运算部在 上升运行和下降运行时将所述脉冲比率切换为不同的数值。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盘还具有槽磨耗判定部, 其对在所述升降通道的特定区间的运行中, 所述脉 冲发生器输出的所述脉冲数是否超过规定的基准值进行判定, 在判定为超过所述规定的基 准值的情况下, 将所述耐磨耗性构件的维修点检信息存储到不挥发性存储装置中。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磨耗性构件是聚氨酯树脂。
6: 一种电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乘用轿厢 ; 在该乘用轿厢的一侧面侧, 与所述乘用轿厢分离配置的平衡锤 ; 一端连接于所述乘用轿厢, 并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平衡锤的主缆索 ; 卷绕着该主缆索的牵引滑轮 ; 卷扬机, 其旋转驱动该牵引滑轮, 卷起所述主缆索, 使所述乘用轿厢与所述平衡锤一起 2 升降 ; 载重检测器, 其设在所述乘用轿厢内, 发出对应于检测出的载重的载重信号 ; 设于所述乘用轿厢内的轿厢位置检测器 ; 升降通道侧位置检测器, 其设在所述升降通道的每个移动距离计测区间, 其在探测到 所述轿厢侧位置检测器的通过时, 初始化所述脉冲的计数, 并重新进行所述计数 ; 耐磨耗性构件, 其覆盖所述牵引滑轮的槽表面或者覆盖所述主缆索的表面 ; 脉冲发生器, 其与所述牵引滑轮同轴设置, 产生与所述牵引滑轮的旋转角度对应的脉 冲; 控制盘, 其根据所述产生的脉冲和所述载重信号计算所述乘用轿厢的速度和位置, 并 控制所述卷扬机的驱动, 所述控制盘包括 : 移动距离运算部, 其根据规定的脉冲比率对从所述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进行换算, 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 ; 移动距离校正部, 其根据该移动距离运算部在每个所述移动距离计测区间输出的移动 距离的总和与已知的建筑物的高度的误差, 对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进行校正 ; 速度控制部, 其根据所述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息, 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速度控制信 号; 电动机控制部, 其根据所述输出的速度控制信号, 控制所述卷扬机的驱动。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电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比率被定义为相对于所述乘用轿厢的载重的增加而减少。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电梯,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衡锤的质量和载重时的所述乘用轿厢的质量不同时, 所述移动距离运算部在 上升运行和下降运行时将所述脉冲比率切换为不同的数值。
9: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电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盘还具有槽磨耗判定部, 其对在所述升降通道的特定区间的运行中, 所述脉 冲发生器输出的所述脉冲数是否超过规定的基准值进行判定, 在判定为超过所述规定的基 准值的情况下, 将所述耐磨耗性构件的维修点检信息存储到不挥发性存储装置中。
10: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电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磨耗性构件是聚氨酯树脂。 3 102344060 A CN 102344079 说 明 电梯 书 1/8 页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 2010-166882( 申请日 : 7/26/2010) 为基础, 享受该申请的 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一种在牵引滑轮槽的表面、 主缆索的表面施加耐磨耗处理 的电梯。 背景技术 近年来, 新设电梯的主流为吊桶式。图 7 是一般的吊桶式电梯的概略图。如该图 所示, 吊桶式电梯包括 : 乘用轿厢 12、 平衡锤 13、 升降通道 14、 设置在该升降通道 14 的上部 的卷扬机 ( 图示省略 ) 的牵引滑轮 15、 主缆索 16 以及吊轮 17a、 17b。主缆索 16 在乘用轿 厢 12 和平衡锤 13 之间, 卷绕在牵引滑轮 15 上。为了通过卷扬机, 安全且高效地驱动轿厢, 主缆索 16 的乘用轿厢 12 侧的张力和平衡锤 13 侧的张力之差必须与牵引滑轮 15 和主缆索 16 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 牵引力 ) 平衡。 [0003] 如图 7 所示的吊桶式电梯, 关于这种牵引滑轮 15 通过摩擦对主缆索 16 进行驱动 的机构, 对于相对主缆索 16 和牵引滑轮 15 的组合的牵引性能、 主缆索 16 的耐疲劳性、 主缆 索 16 和牵引滑轮 15 的耐磨耗性有要求。 作为广泛用于确保牵引性能的方法, 是对牵引滑轮 15 的槽进行切口, 将槽形状形成为 V 型, 提高与钢缆缆索 ( 主缆索 16) 的接触面压, 得到高 摩擦力的方法。 但是, 这种方法也使得主缆索 16、 牵引滑轮 15 的负荷变高, 降低了主缆索 16 的疲劳寿命以及主缆索 16 和牵引滑轮 15 的磨耗寿命。作为得到高摩擦力的其他的方法, 是将由橡胶、 树脂材料等构成的高摩擦力系数的衬里材料作为槽材料设在牵引滑轮槽的表 面。图 8 是示出使用衬里构件的牵引滑轮 15 的一个实例的图, 显示在牵引滑轮的槽部 15a 的表面设有衬里构件层 15b。该方法的优点是通过衬里构件的缓冲效果延长缆索寿命。多 采用具有耐磨耗性和高摩擦性的聚氨酯树脂作为衬里构件。 [0005] 图 9 是示出图 7 所示的电梯的具体情况的构成实例的框图。图 10 是示出图 9 所 示的电梯的运行速度模式的一例的图, 显示速度模式在从起动至停止之间具有加速区间、 恒速区间以及减速区间。图 9 所示的电梯包括 : 控制盘 11、 乘用轿厢 12、 平衡锤 13、 卷扬机 的牵引滑轮 15、 输出与牵引滑轮 15 的旋转角度对应的脉冲 ( 卷扬机旋转角度信号 ) 的脉 冲发生器 18。在乘用轿厢 12 上还设有检测停靠的停靠位置检测器 12a、 检测乘用轿厢 12 的载重的载重检测器 12b。另外, 在升降通道 14 的候梯厅位置配置有作为停靠位置检测器 12a 的探测对象的停靠检测板 14a。又, 作为脉冲发生器 18( 编码器 ) 的构成, 为了可以紧 凑地构成设备, 多采用与牵引滑轮 15 同轴构成的旋转式编码器。作为脉冲发生器 18( 编码 器 ), 或者在电梯调速机 ( 图示省略 ) 的滑轮上设置转轮, 或者使用在升降通道的全行程中 设置脉冲发生模式的线性编码器, 但任何一种都需要更多的设置间隔, 因此, 没有机械室的 电梯为主流的目前, 降低了设计自由度。 [0006] 另外, 控制盘 11 包括速度控制部 11a、 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缆索伸长运算部 11c [0004]

说明书


以及电动机控制部 11d。速度控制部 11a 检测各时刻的轿厢位置, 并在计算出至停止目标 层的剩余距离之后确定目标速度, 并将其向电动机控制部 11d 输出。速度控制中的轿厢位 置的检测根据移动距离信息, 该移动距离信息由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根据来自脉冲发生器 18 的输出脉冲数而得到。在从脉冲发生器 18 输出对应于牵引滑轮 15 的旋转角度的脉冲 数时, 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将该脉冲数乘以规定的换算距离 ( 脉冲比率 ) 的数值作为乘用 轿厢 12 的移动距离信息向速度控制部 11a 输出。移动距离的检测精度不精确的话, 控制指 令的时机会发生偏差, 结果导致在安全、 舒适的运行中引起故障。例如, 日积月累牵引滑轮 15 的槽发生磨耗时, 移动距离的检测精度恶化, 因此, 在检测误差超过规定的基准值时, 控 制系统进入到故障模式, 并使电梯运行停止。

     在通常的情况下, 通过候梯厅的目的地楼层选定操作确定乘用轿厢的目的地楼层 时, 与额定速度、 额定加速度一起, 使用根据脉冲发生器 18 的输出检测的乘用轿厢 12 的移 动距离信息对目标速度进行计算, 进行速度控制。 距目的地楼层的距离达到规定值时, 电梯 开始减速。在减速中, 由停靠检测器 13 检验出轿厢到达目标停止层附近时, 进入停靠控制。 在停靠控制中, 速度控制部 11a 采用根据脉冲发生器 18 的脉冲计算得到的轿厢位置和通过 停靠位置检测器 12a 的动作检测到的至停靠为止的剩余距离进行速度控制, 使乘用轿厢 12 停止。
     在停靠控制中, 乘用轿厢 12 处于减速的状态, 因此, 由停靠位置检测器 12a 检测的 至停靠为止的剩余距离中包括减速度导致的缆索伸长部分的误差。相对于此, 缆索伸长运 算部 11c 考虑到载重检测器 12 检测出的轿厢内载重、 轿厢自重、 减速度等, 计算主缆索 16 的伸长量, 进行停靠位置的校正。
     如上所述, 在牵引滑轮槽设置衬里构件或在主缆索 16 的表面被覆树脂, 都具有减 低缆索的负荷, 改善寿命, 且提高牵引性能的效果。但是, 使用具有与卷扬机的牵引滑轮轴 直接结合的构造或在牵引滑轮的外周压焊而从动的构造的旋转式编码器作为用于乘用轿 厢 12 的速度控制的移动距离检测单元的情况下, 存在如下问题, 在牵引滑轮槽设置弹性率 较低的衬里构件的话, 由于衬里构件的弹性变形, 导致在根据脉冲发生器 18( 编码器 ) 的输 出计算得到的轿厢移动量和实际的轿厢移动量之间, 与伴随着主缆索 16 的卷绕时的张力 缓和现象 ( 缆索·蠕变 ) 的结构相比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而且, 不仅在牵引滑轮槽上设置 衬里构件的情况下, 而且在主缆索 16 侧设置被覆树脂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即使是在牵引滑轮槽等的衬里构件劣化的 情况下, 也能够使乘用轿厢确实且准确地向目的层停靠的电梯。
     本发明的电梯, 包括 : 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乘用轿厢、 平衡锤、 牵引滑轮、 卷扬机、 载重检测器、 耐磨耗性构件、 脉冲发生器、 控制盘。所述控制盘包括 : 移动距离运算部, 其基 于规定的脉冲比率对从所述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进行换算, 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 离信息 ; 移动距离校正部, 其根据所述载重以及表示预先与所述脉冲关联的所述耐磨耗性 构件的压缩量的衬里变形量数据, 推定卷绕所述主缆索的所述牵引滑轮的直径, 并根据该 推定值校正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 ; 速度控制部, 其根据所述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 息, 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速度控制信号 ; 电动机控制部, 其根据所述输出的速度控制信号,

    控制所述卷扬机的驱动。
     具有上述构成的电梯, 即使是在牵引滑轮槽等中的衬里构件发生劣化的情况下, 也能够使乘用轿厢确实且准确地向目的层停靠。 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电梯的整体构成实例的框图。
     图 2 是示出由缆索· 蠕变以及树脂衬里而产生的主缆索和牵引滑轮的偏离量的验 证结果的图。
     图 3 是示出上升运行以及下降运行的载重和输出脉冲数量的关系的一个实例的 图。
     图 4 是示出图 1 所示电梯的移动距离的校正处理的具体实例的流程图。
     图 5 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电梯的整体构成实例的框图。
     图 6 是示出图 5 所示电梯的移动距离的校正处理的具体实例的流程图。
     图 7 是示出一般的吊桶式电梯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 8 是对敷设于图 7 所示的牵引滑轮的树脂衬里进行说明的截面图。
     图 9 是示出以往的电梯的整体构成实例的框图。 图 10 是示出一般的电梯的速度模式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又, 各图在同一处都赋予相同的 符号, 并将重复的说明省略。
     < 第一实施形态 >
     图 1 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电梯的整体构成实例的图。如该图所示, 电 梯 1 包括 : 控制盘 11、 乘用轿厢 12、 平衡锤 13、 升降通道 14、 卷扬机 ( 图示省略 ) 的牵引滑 轮 15、 卷绕于牵引滑轮 15 的主缆索 16、 输出对应于牵引滑轮 15 的旋转角度的脉冲 ( 卷扬机 旋转角度信号 ) 的脉冲发生器 18。在乘用轿厢 12 上设有检测停靠的停靠位置检测器 12a、 检测乘用轿厢 12 的载重的载重检测器 12b。 另外, 在升降通道 14 的候梯厅位置配置有作为 停靠位置检测器 12a 的探测对象的停靠检测板 14a。进一步地, 在牵引滑轮 15 的槽设有与 图 8 所示的结构同样的耐磨耗用的树脂衬里。
     控制盘 11 包括 : 速度控制部 11a、 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缆索伸长运算部 11c、 电动 机控制部 11d、 移动距离校正部 11e 以及槽磨耗判定部 11f。
     速度控制部 11a 检测各时刻的轿厢位置, 并在计算出至停止目标层的剩余距离之 后确定目标速度, 并将其向电动机控制部 11d 输出。速度控制中的轿厢位置的检测根据移 动距离信息, 该移动距离信息由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根据来自脉冲发生器 18 的输出脉冲数 而得到。
     在从脉冲发生器 18 输出对应于牵引滑轮 15 的旋转角度的脉冲数时, 移动距离运 算部 11b 将该脉冲数乘以规定的换算距离 ( 脉冲比率 ) 的数值作为乘用轿厢 12 的移动距 离信息向速度控制部 11a 输出。若移动距离的检测精度不够, 则控制指令的时刻产生偏差, 结果导致在安全、 舒适地运行中产生故障。例如, 日积月累牵引滑轮 15 的槽产生磨耗的话,则移动距离的检测精度变差, 因此, 在检测误差超过规定的基准值时, 控制系统进入故障模 式, 停止电梯 1 的运行。
     在通常的情况下, 通过候梯厅的目的地楼层选定操作确定乘用轿厢 12 的目的地 楼层时, 与额定速度、 额定加速度一起, 使用根据脉冲发生器 18 的输出检测的乘用轿厢 12 的移动距离信息对目标速度进行计算, 进行速度控制。 距目的地楼层的距离达到规定值时, 电梯 1 开始减速。在减速中, 在设于升降通道 14 侧的停靠检测板 14a 检测到轿厢到达目标 停止层附近时, 进入到停靠控制。在停靠控制中, 速度控制部 11a 采用由脉冲发生器 18 的 脉冲计算的轿厢位置和由设在乘用轿厢 12 侧的停靠位置检测器 12a 的动作检测的至停靠 为止的剩余距离进行速度控制, 使乘用轿厢 12 停止。
     在停靠控制中, 乘用轿厢 12 处于减速的状态, 因此, 由停靠位置检测器 12a 检测的 至停靠为止的剩余距离中包括减速度导致的缆索伸长部分的误差。鉴于此, 缆索伸长运算 部 11c 考虑到由载重检测器 12b 检测出的乘用轿厢 12 的载重、 轿厢自重、 减速度等, 计算出 主缆索 16 的伸长量 ( 以下, 称为 “缆索伸长量” )。并具有进行停靠位置的校正的功能。电 动机控制部 11d 具有根据从速度控制部 11a 输出的控制信号, 对卷扬机的牵引滑轮 15 的旋 转驱动进行控制的功能。 一般地, 在吊桶式的电梯 1 中, 根据主缆索 16 的卷起时的张力缓和现象 ( 所谓的 缆索·蠕变现象。以下称为 “缆索·蠕变” ), 缆索的进给速度和牵引滑轮的圆周速度的对 应关系随着卷绕位置而不同。主缆索 16 和牵引滑轮 15 在周边上有限区域 ( 啮合部分 ) 中 为一体, 以相同速度以滑轮轴为中心做旋转移动, 但该区域部分的缆索在从滑轮离开之前, 由于缆索·蠕动作用, 主缆索 16 会在牵引滑轮 15 的圆周上产生微小地滑动。作为对实际 的电梯中的缆索·蠕变现象的观测方法, 是分别在主缆索 16 和牵引滑轮 15 标注记号 ( 合 标记 ), 以平衡锤 13 侧和乘用轿厢 12 侧的缆索张力不同 ( 即、 平衡锤侧和轿厢侧的缆索的 伸长不同 ) 的装载条件, 使其反复运转。例如, 没有装载的情况下 ( 轿厢侧缆索张力小于平 衡锤侧张力的情况 ), 与牵引滑轮 15 的相对关系中, 主缆索 16 的标记向比乘用轿厢 12 重 的平衡锤 13 侧偏离。这是因为, 上述的主缆索 16 和牵引滑轮 15 的成为一体的啮合部分与 张力的大小无关, 通常发生在卷起侧, 且将平衡锤 13 侧的伸长量大的缆索卷起的情况下, 需要 ( 更多的 ) 牵引滑轮 15 的旋转数。上述的旋转式编码器 ( 脉冲发生器 18), 为了对啮 合部分的缆索进给量进行检测, 在轿厢侧具有啮合部分的上升运行时, 输出乘用轿厢 12 的 位置, 在平衡锤 13 侧具有啮合部分的下降运行时, 输出与平衡锤 13 的移动相当的脉冲。因 此, 从平衡锤 13 侧到乘用轿厢 12 侧, 主缆索 16 被输送时的张力变化导致的缆索伸长变化 较大的情况下 ( 即、 缆索的弹性系数较小时 ), 乘用轿厢 12 的移动距离的检测单元的精度变 差。此时, 需要通过增加缆索数量等抑制伸长的变化, 以改善位置检测精度。
     图 7 所示的吊桶式的电梯 1 中, 主缆索 16 的乘用轿厢侧张力和平衡锤侧张力的差 与牵引滑轮 15 和主缆索 16 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平衡, 一般地是下式 (1) 所表示的平衡关 系。
     【数式 1】
     T1/T2 = eμθ… (1) (T1 > T2)
     在式 (1) 中, 左边是乘用轿厢侧张力和平衡锤侧张力的比 ( 牵引比 ), 右边的 μ 是 主缆索 16 和牵引滑轮 15 的摩擦系数, θ 是主缆索 16 卷绕到牵引滑轮 15 的角度。即, 主
     缆索 16 的张力是从低侧向高侧根据卷绕角度以大致指数函数的关系来增加。伴随着滑轮 圆周上的张力的增加, 主缆索 16 压在牵引滑轮 15 的载重横向分布 W(θ) 也增加。W(θ) 由 下式 (2) 来表示, 其与张力 T(θ) 成比例, 因此与张力同样在圆周上呈指数函数地增加。
     【数式 2】
     这里, 卷绕角 θ 以张力低的缆索侧为原点, R 是滑轮半径。
     在牵引滑轮 15 上设有聚氨酯树脂等的弹性率较低的衬里的情况下, 由依存于张 力的载重横向分布导致衬里产生压缩变形, 给用于位置检测的旋转式编码器 ( 脉冲发生器 18) 的输出带来较大影响。由衬里构件 ( 耐磨耗性构件 ) 的压缩使得啮合部分的滑轮直径 减少的话, 每个旋转式编码器 ( 脉冲发生器 18) 的输出脉冲的缆索进给量 ( 脉冲比率 ) 减 少。即, 相对于一定的轿厢的移动距离, 更多的脉冲被输出。根据本申请的发明人的验证, 由此导致的位置偏离量达到由缆索·蠕动所导致的偏离量的大约 10 倍。衬里构件 ( 耐磨 耗性构件 ) 的压缩量随着缆索的张力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 该现象的体现方法也与缆索· 蠕 动一样, 使乘用轿厢 12 往复时, 主缆索 16 相对于牵引滑轮 15 向张力大的一侧移动。当然, 偏离量随着乘用轿厢 12 和平衡锤 13 的不平衡量的增大而增大, 并随着行程的增加而进一 步增大。
     本实施形态的吊桶式电梯 1 中, 通过设在牵引滑轮 15 的树脂衬里, 可以得到高的 牵引性能和长的缆索寿命。树脂衬里受到缆索的式 (2) 所示的压缩而发生变形, 因此, 相对 于乘用轿厢 12 的移动, 脉冲发生器 18 的输出脉冲数量发生变化。然而, 依存于张力、 树脂 材料的硬度、 衬里构件的厚度、 形状等的衬里构件的压缩量可以根据实验来确定, 因此, 预 先将与张力对应的变形量数据存储到控制盘 11 内的不挥发性的存储装置 ( 图示省略 ) 中。
     下面, 将上述的验证结果作为一例, 在图 2 中示出以 15m 的行程往复时的相对于各 不平衡载重的偏离量。 在图 2 的验证中, 轿厢的额定载重为 1000kg, 载重为 500kg 时的轿厢 侧张力与平衡锤侧张力平衡, 偏离量为 0mm。 载重为 500kg 以下时, 主缆索 16 相对于牵引滑 轮 15 向平衡锤 13 侧偏离, 载重超过 500kg 时, 向乘用轿厢 12 侧偏离。与在一般的铁制槽 可见的缆索·蠕动所导致的偏离相比, 该偏离非常大。
     相对于此, 移动距离校正部 11e 具有如下的功能, 其根据乘用轿厢 12 的载重信号 求出轿厢侧缆索张力, 根据预先存储的衬里变形量数据, 推定牵引滑轮 15 的变形后的直 径, 对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计算出的移动距离进行校正。另外, 作为移动距离校正部 11e 的 功能, 具有根据推定的牵引滑轮 15 的变形后的直径使脉冲发生器 18 的输出脉冲数量转换 的功能的情况下, 在图 1 的构成中, 可以设置在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和脉冲发生器 18 之间, 只要在确定目标速度之前进行校正, 对于在哪一时刻进行移动距离校正, 可以进行任意地 变更。
     关于移动距离的校正, 衬里构件必定是向压缩方向变化, 膨胀 ( 直径的增大方向 的变形 ) 可以无视, 因此, 在张力增加的情况下, 相对于乘用轿厢 12 的移动距离脉冲数量在 增加, 即、 脉冲比率在向减少的方向变化。 而且, 如前所述, 在上升运行中啮合部分在乘用轿 厢 12 侧, 在下降运行中啮合部分在平衡锤 13 侧, 因此, 即使载重相同, 上升运行和下降运行 也是采用不同的脉冲比率。因此, 为了校正移动距离, 存储于控制盘 11 的存储装置的衬里
     变形量数据最好与缆索张力和运行方向关联存储。图 3 是示出上升运行以及下降运行的载 重和脉冲数量的关系的一个实例的图。如该图所示, 通过在牵引滑轮 15 铺垫聚氨酯树脂 等, 由于张力增加而引起的滑轮直径的降低, 使得乘用轿厢 12 卷绕一定距离时的输出脉冲 数与载重成比例地增大。另外, 如上所述, 考虑到啮合部分常在卷起侧产生, 因此, 图 2 的缆 索偏离现象可以做如下解释。即, 一个往返所产生的缆索偏离量是乘用轿厢 12 侧卷起时的 滑轮旋转数 ( 输出脉冲数 ) 和平衡锤 13 侧卷起时的旋转数 ( 输出脉冲数 ) 的差, 实际上与 在与上升时、 下降时分别测量的脉冲数的差一致。由此, 除了乘用轿厢 12 的载重状态为与 平衡锤 13 平衡的情况, 在乘用轿厢 12 的上升运行和下降运行中, 需要改变脉冲比率。平衡 锤 13 的张力为一定, 因此, 在轿厢下降时 ( 平衡锤 13 卷绕时 ) 的脉冲比率与乘用轿厢 12 的载重无关, 大致为一定。
     另外, 作为具有高的牵引性能时的效果, 是乘用轿厢 12、 平衡锤 13 的轻量化, 但在 那种情况下, 需要要求衬里的牢固性, 还需要始终掌握磨耗等的经年的损伤状态。
     相对于此, 槽磨耗判定部 11f 具有在升降通道 14 内的特定区间移动时, 根据从脉 冲发生器 18 输出的脉冲数和规定的阈值的比较结果, 对设在牵引滑轮槽的衬里构件的磨 耗的程度进行判定的功能。例如, 在由特定层的多个停靠检测板 14a 所确定的升降通道 14 的特定区间 ( 移动距离计测区间 ) 内移动时, 对从脉冲发生器 18 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 由衬里构件的磨耗而导致的脉冲数超过阈值时, 作为点检维修信息存储到控制盘 11 内的 不挥发性储存装置 ( 图示省略 ) 中。 由此, 维修人员在点检时, 可以确认衬里构件的健全性。 例如, 阈值要在与衬里构件的磨耗加重、 脱离的厚度对应的脉冲数以下。
     以下, 根据附图对本实施形态的电梯 1 的动作进行说明。图 4 是示出图 1 所示电 梯 1 的移动距离的校正处理的具体实例的流程图。
     在 S401 中, 槽磨耗判定部 11f 判定在电梯起动之后, 是否从脉冲发生器 18 取得特 定区间的脉冲数。这里, 判定取得特定区间的脉冲数时, 进入到 S402。与之相对, 在判定为 没有取得特定区间的脉冲数的情况下, 成为待机状态。
     在 S402 中, 槽磨耗判定部 11f 判定输出的脉冲数是否超过阈值。 这里, 判定为脉冲 数大于阈值的情况下, 将该脉冲数记录到维修点检用的存储装置中 (S403), 进入到 S404。 与之相对, 判定为脉冲数没有超过阈值的情况下, 进入到 S404。
     在 S404 中, 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根据脉冲比率将被输出的脉冲数换算为移动距 离, 并将其作为移动距离信息输出到移动距离校正部 11e。
     在 S405 中, 缆索伸长运算部 11c 取得乘用轿厢 12 的载重检测器 12b 所检测到的 载重信号。
     在 S406 中, 缆索伸长运算部 11c 根据取得的载重信号计算缆索伸长量, 并作为缆 索伸长量信息向速度控制部 11a 输出。
     在 S407 中, 移动距离校正部 11e 根据载重信号计算轿厢侧的缆索张力。
     在 S408 中, 移动距离校正部 11e 根据轿厢侧缆索张力和预先存储于存储装置内的 衬里变化量数据计算出牵引滑轮 15 的变形后的直径的推定值。
     在 S409 中, 移动距离校正部 11e 根据在 S408 中计算出的推定值, 对在 S404 中从 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输出的移动距离信息进行校正。
     在 S410 中, 速度控制部 11a 根据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息和缆索伸长量向电动机控制部 11d 输出控制信号, 控制卷扬机的驱动。
     如上所述,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电梯 1, 即使是在牵引滑轮 15 的槽内铺垫树脂衬里 的构造, 也可以通过与牵引滑轮轴同轴构成的旋转式编码器高精度地对乘用轿厢 12 的移 动距离进行检测。另外, 即使是对于作为提高牵引性能的效果, 谋求乘用轿厢 12、 平衡锤 13 的轻量化的系统, 也可以通过探测衬里磨耗的结构来提高安全性。
     < 第二实施形态 >
     图 5 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电梯 1 的整体构成实例的框图。 另外, 与在图 1 附加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对象, 因此省略其说明, 以下对与第一实施形态不同的部 分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 5 所示, 本实施形态的电梯 1 还具有轿厢侧位置检测器 12c 和升降通道侧位 置检测器 14b。轿厢侧位置检测器 12C 设在乘用轿厢 12 内。另外, 升降通道侧位置检测器 14b 在每个升降通道 14 的移动距离计测区间设置, 在检测到轿厢侧位置检测器 12c 的通过 时, 在将脉冲的计数初始化的同时, 重新进行所述计数。
     另外, 在本实施形态中, 控制盘 11 的移动距离校正部 11e 还具有如下功能, 即根据 每个移动距离计测区间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输出的移动距离的总和与已知的建筑物的高 度的误差, 对乘用轿厢 12 的移动距离信息进行校正。即, 在所述的第一实施形态中, 采用预 先存储了的衬里变形量数据进行移动距离的校正, 但在本实施形态中, 为了进行移动距离 的校正采用作为已知值的建筑物的高度。 有衬里的压缩变形而导致的移动距离测量误差与 移动距离成比例, 因此, 通过分为多个区间来求得 1 次起动的移动距离计测, 来得到在实用 上没有问题的测量精度。例如, 在轿厢移动 10m 产生 1m 的误差的情况下, 移动 1m 则产生 10cm 的误差。因此, 对于 10m 的移动, 设置每隔 1m 的距离校正区间, 每移动 1m 时就校正为 实际值, 通过该实际值的累计值求出起动后的整个移动距离, 能够实现良好地速度控制。 以下, 根据附图对本实施形态的电梯 1 的动作进行说明。图 6 是示出图 5 所示电 梯 1 的移动距离的校正处理的具体实例的流程图。
     在 S601 中, 槽磨耗判定部 11f 判定在电梯起动之后, 是否从脉冲发生器 18 取得特 定区间的脉冲数。这里, 在判定为取得特定区间的脉冲数的情况下, 进入到 S602。与之相 对, 在判定为没有取得特定区间的脉冲数的情况下, 成为待机状态。
     在 S602 中, 槽磨耗判定部 11f 判定输出的脉冲数是否超过阈值。 这里, 判定为脉冲 数大于阈值的情况下, 将该脉冲数记录到维修点检用的存储装置中 (S603), 进入到 S604。 与之相对, 判定为脉冲数没有超过阈值的情况下, 进入到 S604。
     在 S604 中, 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根据脉冲比率将被输出的脉冲数换算为移动距 离, 并将其作为移动距离信息向移动距离校正部 11e 输出。
     在 S605 中, 缆索伸长运算部 11c 取得乘用轿厢 12 的载重检测器 12b 所检测到的 载重信号。
     在 S606 中, 缆索伸长运算部 11c 根据取得的载重信号计算缆索伸长量, 并作为缆 索伸长量信息输出到速度控制部 11a。
     在 S607 中, 移动距离校正部 11e 采用存储于存储装置内的作为已知值的建筑物的 高度求出衬里构件的压缩变形而导致的移动距离计测误差, 对 S604 中的移动距离运算部 11b 输出的移动距离信息进行校正。
     在 S608 中, 移动距离校正部 11e 重置脉冲数, 并重新进行计数。
     在 S609 中, 速度控制部 11a 根据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息和缆索伸长量向电动机控 制部 11d 输出控制信号, 控制卷扬机的驱动。
     由此,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电梯 1, 在电梯 1 起动之后, 若乘用轿厢 12( 轿厢侧位置检 测器 12c) 通过升降通道侧位置检测器 14b, 则由轿厢侧位置检测器 12c 检测到这种情况, 并 重置起动之后所计数的脉冲, 并采用存储于控制盘 11 的建筑物高度数据, 将此时的移动距 离校正为实际的数值, 并重新进行计数。由此, 由于准确地求出每 1 个脉冲的移动距离, 因 此可以高精度地求出至目标层为止的剩余距离。
     另外, 如图 5 所示的构成中, 设置独立的装置作为轿厢侧位置检测器 12c、 升降通 道侧位置检测器 14b, 但也可以停靠位置检测器 12a、 停靠检测板 14a 兼用。另外, 与第一实 施形态相同, 本实施形态的特征在于在移动距离的校正中使用哪个信号, 因此, 移动距离校 正的时刻只要在进行速度控制之前, 其效果是一样的。
     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 这些实施形态是作为实例而被提出的, 其 并非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形态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形态来实施, 在不脱离发 明的宗旨的范围内, 可以进行各种省略、 置换、 变更。这些实施形态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 范围、 要旨内的同时, 也包含于记载于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发明及其同等的范围内。

电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44060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8CN102344060ACN102344060A21申请号201110116444822申请日20110426201016688220100726JPB66B1/30200601B66B1/4020060171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国东京都品川区北品川652772发明人长田朗清水麻衣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代理人丁利华徐晓静54发明名称电梯57摘要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一种在牵引滑轮槽的表面、主缆索的表面施加耐磨耗处理的电梯。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牵引槽等的衬里构件劣化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实且准确地将乘用。

2、轿厢停靠到目的层的电梯。控制乘用轿厢的升降的控制盘包括移动距离运算部,其根据规定的脉冲比率对从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进行换算,输出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移动距离校正部,其根据载重以及表示预先与脉冲关联的耐磨耗性构件的压缩量的衬里变形量数据,推定卷绕主缆索的牵引滑轮的直径,并校正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速度控制部,其根据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息,输出乘用轿厢的速度控制信号;电动机控制部,其根据速度控制信号,控制卷扬机的驱动。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8页CN102344079A1/2页2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升降通。

3、道内升降的乘用轿厢;在该乘用轿厢的一侧面侧,与所述乘用轿厢分离配置的平衡锤;一端连接于所述乘用轿厢,并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平衡锤的主缆索;卷绕着该主缆索的牵引滑轮;卷扬机,其旋转驱动该牵引滑轮,卷起所述主缆索,使所述乘用轿厢与所述平衡锤一起升降;载重检测器,其设在所述乘用轿厢内,发出对应于检测出的载重的载重信号;耐磨耗性构件,其覆盖于所述牵引滑轮的槽表面或者覆盖所述主缆索的表面;脉冲发生器,其与所述牵引滑轮同轴设置,产生与所述牵引滑轮的旋转角度对应的脉冲;控制盘,其根据所述产生的脉冲和所述载重信号计算所述乘用轿厢的速度和位置,并控制所述卷扬机的驱动,所述控制盘包括移动距离运算部,其基于规定的脉冲。

4、比率对从所述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进行换算,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移动距离校正部,其根据预先与所述载重以及所述脉冲关联的、表示所述耐磨耗性构件的压缩量的衬里变形量数据,推定卷绕所述主缆索的所述牵引滑轮的直径,并根据该推定值校正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速度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息,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速度控制信号;电动机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输出的速度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卷扬机的驱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比率被定义为相对于所述乘用轿厢的载重的增加而减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衡锤的质量和载重时的所述乘用轿厢的质量不同时,所述移动。

5、距离运算部在上升运行和下降运行时将所述脉冲比率切换为不同的数值。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盘还具有槽磨耗判定部,其对在所述升降通道的特定区间的运行中,所述脉冲发生器输出的所述脉冲数是否超过规定的基准值进行判定,在判定为超过所述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将所述耐磨耗性构件的维修点检信息存储到不挥发性存储装置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耗性构件是聚氨酯树脂。6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乘用轿厢;在该乘用轿厢的一侧面侧,与所述乘用轿厢分离配置的平衡锤;一端连接于所述乘用轿厢,并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平衡锤的主缆索;卷绕着该主缆索的牵引滑轮;卷扬机,。

6、其旋转驱动该牵引滑轮,卷起所述主缆索,使所述乘用轿厢与所述平衡锤一起权利要求书CN102344060ACN102344079A2/2页3升降;载重检测器,其设在所述乘用轿厢内,发出对应于检测出的载重的载重信号;设于所述乘用轿厢内的轿厢位置检测器;升降通道侧位置检测器,其设在所述升降通道的每个移动距离计测区间,其在探测到所述轿厢侧位置检测器的通过时,初始化所述脉冲的计数,并重新进行所述计数;耐磨耗性构件,其覆盖所述牵引滑轮的槽表面或者覆盖所述主缆索的表面;脉冲发生器,其与所述牵引滑轮同轴设置,产生与所述牵引滑轮的旋转角度对应的脉冲;控制盘,其根据所述产生的脉冲和所述载重信号计算所述乘用轿厢的速度。

7、和位置,并控制所述卷扬机的驱动,所述控制盘包括移动距离运算部,其根据规定的脉冲比率对从所述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进行换算,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移动距离校正部,其根据该移动距离运算部在每个所述移动距离计测区间输出的移动距离的总和与已知的建筑物的高度的误差,对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进行校正;速度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息,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速度控制信号;电动机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输出的速度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卷扬机的驱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比率被定义为相对于所述乘用轿厢的载重的增加而减少。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衡锤的质量和载。

8、重时的所述乘用轿厢的质量不同时,所述移动距离运算部在上升运行和下降运行时将所述脉冲比率切换为不同的数值。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盘还具有槽磨耗判定部,其对在所述升降通道的特定区间的运行中,所述脉冲发生器输出的所述脉冲数是否超过规定的基准值进行判定,在判定为超过所述规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将所述耐磨耗性构件的维修点检信息存储到不挥发性存储装置中。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耗性构件是聚氨酯树脂。权利要求书CN102344060ACN102344079A1/8页4电梯0001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0166882申请日7/26/2010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

9、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一种在牵引滑轮槽的表面、主缆索的表面施加耐磨耗处理的电梯。背景技术0003近年来,新设电梯的主流为吊桶式。图7是一般的吊桶式电梯的概略图。如该图所示,吊桶式电梯包括乘用轿厢12、平衡锤13、升降通道14、设置在该升降通道14的上部的卷扬机图示省略的牵引滑轮15、主缆索16以及吊轮17A、17B。主缆索16在乘用轿厢12和平衡锤13之间,卷绕在牵引滑轮15上。为了通过卷扬机,安全且高效地驱动轿厢,主缆索16的乘用轿厢12侧的张力和平衡锤13侧的张力之差必须与牵引滑轮15和主缆索16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牵引力平衡。。

10、0004如图7所示的吊桶式电梯,关于这种牵引滑轮15通过摩擦对主缆索16进行驱动的机构,对于相对主缆索16和牵引滑轮15的组合的牵引性能、主缆索16的耐疲劳性、主缆索16和牵引滑轮15的耐磨耗性有要求。作为广泛用于确保牵引性能的方法,是对牵引滑轮15的槽进行切口,将槽形状形成为V型,提高与钢缆缆索主缆索16的接触面压,得到高摩擦力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使得主缆索16、牵引滑轮15的负荷变高,降低了主缆索16的疲劳寿命以及主缆索16和牵引滑轮15的磨耗寿命。作为得到高摩擦力的其他的方法,是将由橡胶、树脂材料等构成的高摩擦力系数的衬里材料作为槽材料设在牵引滑轮槽的表面。图8是示出使用衬里构件的牵。

11、引滑轮15的一个实例的图,显示在牵引滑轮的槽部15A的表面设有衬里构件层15B。该方法的优点是通过衬里构件的缓冲效果延长缆索寿命。多采用具有耐磨耗性和高摩擦性的聚氨酯树脂作为衬里构件。0005图9是示出图7所示的电梯的具体情况的构成实例的框图。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电梯的运行速度模式的一例的图,显示速度模式在从起动至停止之间具有加速区间、恒速区间以及减速区间。图9所示的电梯包括控制盘11、乘用轿厢12、平衡锤13、卷扬机的牵引滑轮15、输出与牵引滑轮15的旋转角度对应的脉冲卷扬机旋转角度信号的脉冲发生器18。在乘用轿厢12上还设有检测停靠的停靠位置检测器12A、检测乘用轿厢12的载重的载重检测。

12、器12B。另外,在升降通道14的候梯厅位置配置有作为停靠位置检测器12A的探测对象的停靠检测板14A。又,作为脉冲发生器18编码器的构成,为了可以紧凑地构成设备,多采用与牵引滑轮15同轴构成的旋转式编码器。作为脉冲发生器18编码器,或者在电梯调速机图示省略的滑轮上设置转轮,或者使用在升降通道的全行程中设置脉冲发生模式的线性编码器,但任何一种都需要更多的设置间隔,因此,没有机械室的电梯为主流的目前,降低了设计自由度。0006另外,控制盘11包括速度控制部11A、移动距离运算部11B、缆索伸长运算部11C说明书CN102344060ACN102344079A2/8页5以及电动机控制部11D。速度控。

13、制部11A检测各时刻的轿厢位置,并在计算出至停止目标层的剩余距离之后确定目标速度,并将其向电动机控制部11D输出。速度控制中的轿厢位置的检测根据移动距离信息,该移动距离信息由移动距离运算部11B根据来自脉冲发生器18的输出脉冲数而得到。在从脉冲发生器18输出对应于牵引滑轮15的旋转角度的脉冲数时,移动距离运算部11B将该脉冲数乘以规定的换算距离脉冲比率的数值作为乘用轿厢12的移动距离信息向速度控制部11A输出。移动距离的检测精度不精确的话,控制指令的时机会发生偏差,结果导致在安全、舒适的运行中引起故障。例如,日积月累牵引滑轮15的槽发生磨耗时,移动距离的检测精度恶化,因此,在检测误差超过规定的。

14、基准值时,控制系统进入到故障模式,并使电梯运行停止。0007在通常的情况下,通过候梯厅的目的地楼层选定操作确定乘用轿厢的目的地楼层时,与额定速度、额定加速度一起,使用根据脉冲发生器18的输出检测的乘用轿厢12的移动距离信息对目标速度进行计算,进行速度控制。距目的地楼层的距离达到规定值时,电梯开始减速。在减速中,由停靠检测器13检验出轿厢到达目标停止层附近时,进入停靠控制。在停靠控制中,速度控制部11A采用根据脉冲发生器18的脉冲计算得到的轿厢位置和通过停靠位置检测器12A的动作检测到的至停靠为止的剩余距离进行速度控制,使乘用轿厢12停止。0008在停靠控制中,乘用轿厢12处于减速的状态,因此,。

15、由停靠位置检测器12A检测的至停靠为止的剩余距离中包括减速度导致的缆索伸长部分的误差。相对于此,缆索伸长运算部11C考虑到载重检测器12检测出的轿厢内载重、轿厢自重、减速度等,计算主缆索16的伸长量,进行停靠位置的校正。0009如上所述,在牵引滑轮槽设置衬里构件或在主缆索16的表面被覆树脂,都具有减低缆索的负荷,改善寿命,且提高牵引性能的效果。但是,使用具有与卷扬机的牵引滑轮轴直接结合的构造或在牵引滑轮的外周压焊而从动的构造的旋转式编码器作为用于乘用轿厢12的速度控制的移动距离检测单元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在牵引滑轮槽设置弹性率较低的衬里构件的话,由于衬里构件的弹性变形,导致在根据脉冲发生器。

16、18编码器的输出计算得到的轿厢移动量和实际的轿厢移动量之间,与伴随着主缆索16的卷绕时的张力缓和现象缆索蠕变的结构相比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而且,不仅在牵引滑轮槽上设置衬里构件的情况下,而且在主缆索16侧设置被覆树脂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在牵引滑轮槽等的衬里构件劣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乘用轿厢确实且准确地向目的层停靠的电梯。0011本发明的电梯,包括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乘用轿厢、平衡锤、牵引滑轮、卷扬机、载重检测器、耐磨耗性构件、脉冲发生器、控制盘。所述控制盘包括移动距离运算部,其基于规定的脉冲比率对从所述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进行换算,输出。

17、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移动距离校正部,其根据所述载重以及表示预先与所述脉冲关联的所述耐磨耗性构件的压缩量的衬里变形量数据,推定卷绕所述主缆索的所述牵引滑轮的直径,并根据该推定值校正所述乘用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速度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息,输出所述乘用轿厢的速度控制信号;电动机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输出的速度控制信号,说明书CN102344060ACN102344079A3/8页6控制所述卷扬机的驱动。0012具有上述构成的电梯,即使是在牵引滑轮槽等中的衬里构件发生劣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乘用轿厢确实且准确地向目的层停靠。附图说明0013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电梯的整体构。

18、成实例的框图。0014图2是示出由缆索蠕变以及树脂衬里而产生的主缆索和牵引滑轮的偏离量的验证结果的图。0015图3是示出上升运行以及下降运行的载重和输出脉冲数量的关系的一个实例的图。0016图4是示出图1所示电梯的移动距离的校正处理的具体实例的流程图。0017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电梯的整体构成实例的框图。0018图6是示出图5所示电梯的移动距离的校正处理的具体实例的流程图。0019图7是示出一般的吊桶式电梯的构成的概略图。0020图8是对敷设于图7所示的牵引滑轮的树脂衬里进行说明的截面图。0021图9是示出以往的电梯的整体构成实例的框图。0022图10是示出一般的电梯的速度模式的一。

19、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又,各图在同一处都赋予相同的符号,并将重复的说明省略。00240025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电梯的整体构成实例的图。如该图所示,电梯1包括控制盘11、乘用轿厢12、平衡锤13、升降通道14、卷扬机图示省略的牵引滑轮15、卷绕于牵引滑轮15的主缆索16、输出对应于牵引滑轮15的旋转角度的脉冲卷扬机旋转角度信号的脉冲发生器18。在乘用轿厢12上设有检测停靠的停靠位置检测器12A、检测乘用轿厢12的载重的载重检测器12B。另外,在升降通道14的候梯厅位置配置有作为停靠位置检测器12A的探测对象的停靠检测板14A。进一步地。

20、,在牵引滑轮15的槽设有与图8所示的结构同样的耐磨耗用的树脂衬里。0026控制盘11包括速度控制部11A、移动距离运算部11B、缆索伸长运算部11C、电动机控制部11D、移动距离校正部11E以及槽磨耗判定部11F。0027速度控制部11A检测各时刻的轿厢位置,并在计算出至停止目标层的剩余距离之后确定目标速度,并将其向电动机控制部11D输出。速度控制中的轿厢位置的检测根据移动距离信息,该移动距离信息由移动距离运算部11B根据来自脉冲发生器18的输出脉冲数而得到。0028在从脉冲发生器18输出对应于牵引滑轮15的旋转角度的脉冲数时,移动距离运算部11B将该脉冲数乘以规定的换算距离脉冲比率的数值作为。

21、乘用轿厢12的移动距离信息向速度控制部11A输出。若移动距离的检测精度不够,则控制指令的时刻产生偏差,结果导致在安全、舒适地运行中产生故障。例如,日积月累牵引滑轮15的槽产生磨耗的话,说明书CN102344060ACN102344079A4/8页7则移动距离的检测精度变差,因此,在检测误差超过规定的基准值时,控制系统进入故障模式,停止电梯1的运行。0029在通常的情况下,通过候梯厅的目的地楼层选定操作确定乘用轿厢12的目的地楼层时,与额定速度、额定加速度一起,使用根据脉冲发生器18的输出检测的乘用轿厢12的移动距离信息对目标速度进行计算,进行速度控制。距目的地楼层的距离达到规定值时,电梯1开始。

22、减速。在减速中,在设于升降通道14侧的停靠检测板14A检测到轿厢到达目标停止层附近时,进入到停靠控制。在停靠控制中,速度控制部11A采用由脉冲发生器18的脉冲计算的轿厢位置和由设在乘用轿厢12侧的停靠位置检测器12A的动作检测的至停靠为止的剩余距离进行速度控制,使乘用轿厢12停止。0030在停靠控制中,乘用轿厢12处于减速的状态,因此,由停靠位置检测器12A检测的至停靠为止的剩余距离中包括减速度导致的缆索伸长部分的误差。鉴于此,缆索伸长运算部11C考虑到由载重检测器12B检测出的乘用轿厢12的载重、轿厢自重、减速度等,计算出主缆索16的伸长量以下,称为“缆索伸长量”。并具有进行停靠位置的校正的。

23、功能。电动机控制部11D具有根据从速度控制部11A输出的控制信号,对卷扬机的牵引滑轮15的旋转驱动进行控制的功能。0031一般地,在吊桶式的电梯1中,根据主缆索16的卷起时的张力缓和现象所谓的缆索蠕变现象。以下称为“缆索蠕变”,缆索的进给速度和牵引滑轮的圆周速度的对应关系随着卷绕位置而不同。主缆索16和牵引滑轮15在周边上有限区域啮合部分中为一体,以相同速度以滑轮轴为中心做旋转移动,但该区域部分的缆索在从滑轮离开之前,由于缆索蠕动作用,主缆索16会在牵引滑轮15的圆周上产生微小地滑动。作为对实际的电梯中的缆索蠕变现象的观测方法,是分别在主缆索16和牵引滑轮15标注记号合标记,以平衡锤13侧和乘。

24、用轿厢12侧的缆索张力不同即、平衡锤侧和轿厢侧的缆索的伸长不同的装载条件,使其反复运转。例如,没有装载的情况下轿厢侧缆索张力小于平衡锤侧张力的情况,与牵引滑轮15的相对关系中,主缆索16的标记向比乘用轿厢12重的平衡锤13侧偏离。这是因为,上述的主缆索16和牵引滑轮15的成为一体的啮合部分与张力的大小无关,通常发生在卷起侧,且将平衡锤13侧的伸长量大的缆索卷起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牵引滑轮15的旋转数。上述的旋转式编码器脉冲发生器18,为了对啮合部分的缆索进给量进行检测,在轿厢侧具有啮合部分的上升运行时,输出乘用轿厢12的位置,在平衡锤13侧具有啮合部分的下降运行时,输出与平衡锤13的移动相当的。

25、脉冲。因此,从平衡锤13侧到乘用轿厢12侧,主缆索16被输送时的张力变化导致的缆索伸长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即、缆索的弹性系数较小时,乘用轿厢12的移动距离的检测单元的精度变差。此时,需要通过增加缆索数量等抑制伸长的变化,以改善位置检测精度。0032图7所示的吊桶式的电梯1中,主缆索16的乘用轿厢侧张力和平衡锤侧张力的差与牵引滑轮15和主缆索16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平衡,一般地是下式1所表示的平衡关系。0033【数式1】0034T1/T2E1T1T20035在式1中,左边是乘用轿厢侧张力和平衡锤侧张力的比牵引比,右边的是主缆索16和牵引滑轮15的摩擦系数,是主缆索16卷绕到牵引滑轮15的角度。即,主说。

26、明书CN102344060ACN102344079A5/8页8缆索16的张力是从低侧向高侧根据卷绕角度以大致指数函数的关系来增加。伴随着滑轮圆周上的张力的增加,主缆索16压在牵引滑轮15的载重横向分布W也增加。W由下式2来表示,其与张力T成比例,因此与张力同样在圆周上呈指数函数地增加。0036【数式2】00370038这里,卷绕角以张力低的缆索侧为原点,R是滑轮半径。0039在牵引滑轮15上设有聚氨酯树脂等的弹性率较低的衬里的情况下,由依存于张力的载重横向分布导致衬里产生压缩变形,给用于位置检测的旋转式编码器脉冲发生器18的输出带来较大影响。由衬里构件耐磨耗性构件的压缩使得啮合部分的滑轮直径减。

27、少的话,每个旋转式编码器脉冲发生器18的输出脉冲的缆索进给量脉冲比率减少。即,相对于一定的轿厢的移动距离,更多的脉冲被输出。根据本申请的发明人的验证,由此导致的位置偏离量达到由缆索蠕动所导致的偏离量的大约10倍。衬里构件耐磨耗性构件的压缩量随着缆索的张力的增大而增大,因此,该现象的体现方法也与缆索蠕动一样,使乘用轿厢12往复时,主缆索16相对于牵引滑轮15向张力大的一侧移动。当然,偏离量随着乘用轿厢12和平衡锤13的不平衡量的增大而增大,并随着行程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大。0040本实施形态的吊桶式电梯1中,通过设在牵引滑轮15的树脂衬里,可以得到高的牵引性能和长的缆索寿命。树脂衬里受到缆索的式2所。

28、示的压缩而发生变形,因此,相对于乘用轿厢12的移动,脉冲发生器18的输出脉冲数量发生变化。然而,依存于张力、树脂材料的硬度、衬里构件的厚度、形状等的衬里构件的压缩量可以根据实验来确定,因此,预先将与张力对应的变形量数据存储到控制盘11内的不挥发性的存储装置图示省略中。0041下面,将上述的验证结果作为一例,在图2中示出以15M的行程往复时的相对于各不平衡载重的偏离量。在图2的验证中,轿厢的额定载重为1000KG,载重为500KG时的轿厢侧张力与平衡锤侧张力平衡,偏离量为0MM。载重为500KG以下时,主缆索16相对于牵引滑轮15向平衡锤13侧偏离,载重超过500KG时,向乘用轿厢12侧偏离。与。

29、在一般的铁制槽可见的缆索蠕动所导致的偏离相比,该偏离非常大。0042相对于此,移动距离校正部11E具有如下的功能,其根据乘用轿厢12的载重信号求出轿厢侧缆索张力,根据预先存储的衬里变形量数据,推定牵引滑轮15的变形后的直径,对移动距离运算部11B计算出的移动距离进行校正。另外,作为移动距离校正部11E的功能,具有根据推定的牵引滑轮15的变形后的直径使脉冲发生器18的输出脉冲数量转换的功能的情况下,在图1的构成中,可以设置在移动距离运算部11B和脉冲发生器18之间,只要在确定目标速度之前进行校正,对于在哪一时刻进行移动距离校正,可以进行任意地变更。0043关于移动距离的校正,衬里构件必定是向压缩。

30、方向变化,膨胀直径的增大方向的变形可以无视,因此,在张力增加的情况下,相对于乘用轿厢12的移动距离脉冲数量在增加,即、脉冲比率在向减少的方向变化。而且,如前所述,在上升运行中啮合部分在乘用轿厢12侧,在下降运行中啮合部分在平衡锤13侧,因此,即使载重相同,上升运行和下降运行也是采用不同的脉冲比率。因此,为了校正移动距离,存储于控制盘11的存储装置的衬里说明书CN102344060ACN102344079A6/8页9变形量数据最好与缆索张力和运行方向关联存储。图3是示出上升运行以及下降运行的载重和脉冲数量的关系的一个实例的图。如该图所示,通过在牵引滑轮15铺垫聚氨酯树脂等,由于张力增加而引起的滑。

31、轮直径的降低,使得乘用轿厢12卷绕一定距离时的输出脉冲数与载重成比例地增大。另外,如上所述,考虑到啮合部分常在卷起侧产生,因此,图2的缆索偏离现象可以做如下解释。即,一个往返所产生的缆索偏离量是乘用轿厢12侧卷起时的滑轮旋转数输出脉冲数和平衡锤13侧卷起时的旋转数输出脉冲数的差,实际上与在与上升时、下降时分别测量的脉冲数的差一致。由此,除了乘用轿厢12的载重状态为与平衡锤13平衡的情况,在乘用轿厢12的上升运行和下降运行中,需要改变脉冲比率。平衡锤13的张力为一定,因此,在轿厢下降时平衡锤13卷绕时的脉冲比率与乘用轿厢12的载重无关,大致为一定。0044另外,作为具有高的牵引性能时的效果,是乘。

32、用轿厢12、平衡锤13的轻量化,但在那种情况下,需要要求衬里的牢固性,还需要始终掌握磨耗等的经年的损伤状态。0045相对于此,槽磨耗判定部11F具有在升降通道14内的特定区间移动时,根据从脉冲发生器18输出的脉冲数和规定的阈值的比较结果,对设在牵引滑轮槽的衬里构件的磨耗的程度进行判定的功能。例如,在由特定层的多个停靠检测板14A所确定的升降通道14的特定区间移动距离计测区间内移动时,对从脉冲发生器18输出的脉冲数进行计数,由衬里构件的磨耗而导致的脉冲数超过阈值时,作为点检维修信息存储到控制盘11内的不挥发性储存装置图示省略中。由此,维修人员在点检时,可以确认衬里构件的健全性。例如,阈值要在与衬。

33、里构件的磨耗加重、脱离的厚度对应的脉冲数以下。0046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施形态的电梯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图1所示电梯1的移动距离的校正处理的具体实例的流程图。0047在S401中,槽磨耗判定部11F判定在电梯起动之后,是否从脉冲发生器18取得特定区间的脉冲数。这里,判定取得特定区间的脉冲数时,进入到S402。与之相对,在判定为没有取得特定区间的脉冲数的情况下,成为待机状态。0048在S402中,槽磨耗判定部11F判定输出的脉冲数是否超过阈值。这里,判定为脉冲数大于阈值的情况下,将该脉冲数记录到维修点检用的存储装置中S403,进入到S404。与之相对,判定为脉冲数没有超过阈值的情况下,。

34、进入到S404。0049在S404中,移动距离运算部11B根据脉冲比率将被输出的脉冲数换算为移动距离,并将其作为移动距离信息输出到移动距离校正部11E。0050在S405中,缆索伸长运算部11C取得乘用轿厢12的载重检测器12B所检测到的载重信号。0051在S406中,缆索伸长运算部11C根据取得的载重信号计算缆索伸长量,并作为缆索伸长量信息向速度控制部11A输出。0052在S407中,移动距离校正部11E根据载重信号计算轿厢侧的缆索张力。0053在S408中,移动距离校正部11E根据轿厢侧缆索张力和预先存储于存储装置内的衬里变化量数据计算出牵引滑轮15的变形后的直径的推定值。0054在S40。

35、9中,移动距离校正部11E根据在S408中计算出的推定值,对在S404中从移动距离运算部11B输出的移动距离信息进行校正。0055在S410中,速度控制部11A根据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息和缆索伸长量向电动机控说明书CN102344060ACN102344079A7/8页10制部11D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卷扬机的驱动。0056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电梯1,即使是在牵引滑轮15的槽内铺垫树脂衬里的构造,也可以通过与牵引滑轮轴同轴构成的旋转式编码器高精度地对乘用轿厢12的移动距离进行检测。另外,即使是对于作为提高牵引性能的效果,谋求乘用轿厢12、平衡锤13的轻量化的系统,也可以通过探测衬里磨耗的结构。

36、来提高安全性。00570058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电梯1的整体构成实例的框图。另外,与在图1附加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对象,因此省略其说明,以下对与第一实施形态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地说明。0059如图5所示,本实施形态的电梯1还具有轿厢侧位置检测器12C和升降通道侧位置检测器14B。轿厢侧位置检测器12C设在乘用轿厢12内。另外,升降通道侧位置检测器14B在每个升降通道14的移动距离计测区间设置,在检测到轿厢侧位置检测器12C的通过时,在将脉冲的计数初始化的同时,重新进行所述计数。0060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控制盘11的移动距离校正部11E还具有如下功能,即根据每个移动距离计测区。

37、间移动距离运算部11B输出的移动距离的总和与已知的建筑物的高度的误差,对乘用轿厢12的移动距离信息进行校正。即,在所述的第一实施形态中,采用预先存储了的衬里变形量数据进行移动距离的校正,但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进行移动距离的校正采用作为已知值的建筑物的高度。有衬里的压缩变形而导致的移动距离测量误差与移动距离成比例,因此,通过分为多个区间来求得1次起动的移动距离计测,来得到在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测量精度。例如,在轿厢移动10M产生1M的误差的情况下,移动1M则产生10CM的误差。因此,对于10M的移动,设置每隔1M的距离校正区间,每移动1M时就校正为实际值,通过该实际值的累计值求出起动后的整个移动距离。

38、,能够实现良好地速度控制。0061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施形态的电梯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图5所示电梯1的移动距离的校正处理的具体实例的流程图。0062在S601中,槽磨耗判定部11F判定在电梯起动之后,是否从脉冲发生器18取得特定区间的脉冲数。这里,在判定为取得特定区间的脉冲数的情况下,进入到S602。与之相对,在判定为没有取得特定区间的脉冲数的情况下,成为待机状态。0063在S602中,槽磨耗判定部11F判定输出的脉冲数是否超过阈值。这里,判定为脉冲数大于阈值的情况下,将该脉冲数记录到维修点检用的存储装置中S603,进入到S604。与之相对,判定为脉冲数没有超过阈值的情况下,进入到S6。

39、04。0064在S604中,移动距离运算部11B根据脉冲比率将被输出的脉冲数换算为移动距离,并将其作为移动距离信息向移动距离校正部11E输出。0065在S605中,缆索伸长运算部11C取得乘用轿厢12的载重检测器12B所检测到的载重信号。0066在S606中,缆索伸长运算部11C根据取得的载重信号计算缆索伸长量,并作为缆索伸长量信息输出到速度控制部11A。0067在S607中,移动距离校正部11E采用存储于存储装置内的作为已知值的建筑物的高度求出衬里构件的压缩变形而导致的移动距离计测误差,对S604中的移动距离运算部11B输出的移动距离信息进行校正。说明书CN102344060ACN10234。

40、4079A8/8页110068在S608中,移动距离校正部11E重置脉冲数,并重新进行计数。0069在S609中,速度控制部11A根据校正后的移动距离信息和缆索伸长量向电动机控制部11D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卷扬机的驱动。0070由此,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电梯1,在电梯1起动之后,若乘用轿厢12轿厢侧位置检测器12C通过升降通道侧位置检测器14B,则由轿厢侧位置检测器12C检测到这种情况,并重置起动之后所计数的脉冲,并采用存储于控制盘11的建筑物高度数据,将此时的移动距离校正为实际的数值,并重新进行计数。由此,由于准确地求出每1个脉冲的移动距离,因此可以高精度地求出至目标层为止的剩余距离。0071另外。

41、,如图5所示的构成中,设置独立的装置作为轿厢侧位置检测器12C、升降通道侧位置检测器14B,但也可以停靠位置检测器12A、停靠检测板14A兼用。另外,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本实施形态的特征在于在移动距离的校正中使用哪个信号,因此,移动距离校正的时刻只要在进行速度控制之前,其效果是一样的。0072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这些实施形态是作为实例而被提出的,其并非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形态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形态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要旨内的同时,也包含于记载于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发明及其同等的范围内。说明书。

42、CN102344060ACN102344079A1/8页12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44060ACN102344079A2/8页13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44060ACN102344079A3/8页14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44060ACN102344079A4/8页15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44060ACN102344079A5/8页16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44060ACN102344079A6/8页17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344060ACN102344079A7/8页18图9说明书附图CN102344060ACN102344079A8/8页1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34406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