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方法及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方法及其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45578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8CN102345578ACN102345578A21申请号201110183620X22申请日20110630F04B11/0020060171申请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100011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西滨河路22号申请人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72发明人王军陈四仿姚敏张来勇钱效南张勇王勇黄文李云袁玉龙马文瑞岳国印阿古达木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012代理人王昭林崔华54发明名称一种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方法及其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
2、激冷水泵汽蚀的方法及其装置。所述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方法包括以下措施在预激冷塔和激冷塔的底部工艺水出口处分别设置防涡流挡板;使预激冷塔和激冷塔中的收集器降液管的底部略低于水/重烃界面,收集器降液管设有用于封闭底部出口的堵板,且收集器降液管的下部内侧开槽。本发明可解决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问题,使激冷系统平稳运行。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CN102345598A1/1页21一种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措施在预激冷塔和激冷塔的底部工艺水出口处分别设置防涡。
3、流挡板;使预激冷塔和激冷塔中的收集器降液管的底部略低于水/重烃界面,收集器降液管设有用于封闭底部出口的堵板,且收集器降液管的下部内侧开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冷塔防涡流挡板的直径与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46,防涡流挡板的垂直高度与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18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激冷塔防涡流挡板的直径与预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35,防涡流挡板的垂直高度与预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12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冷塔和预激冷塔的防涡流挡板均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环状结构的内部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隔板,隔板的两端与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壁固定连接。5。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集器降液管堵板的上方沿降液管垂直方向开槽420个,优选814个。6一种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预激冷塔,该预激冷塔的顶部设有激冷水注入管线和气态烃引出管线,底部设有工艺水引出管线和重烃引出管线,中部设有产品气进料管线;一个激冷塔,该激冷塔的顶部设有激冷水注入管线和气态烃引出管线,底部设有工艺水引出管线和重烃引出管线;所述预激冷塔顶部的气态烃引出管线与所述激冷塔中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激冷塔和激冷塔底部的工艺水排出口处分别设有防涡流挡板;所述预激冷塔和激冷塔中的收集器降液管的底部略低于水/重烃界面,收集器降液管设。
5、有用于封闭底部出口的堵板,且收集器降液管下部内侧设置排出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冷塔防涡流挡板的直径与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46,防涡流挡板的垂直高度与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1820;所述预激冷塔防涡流挡板的直径与预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35,防涡流挡板的垂直高度与预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121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冷塔和预激冷塔的防涡流挡板均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环状结构的内部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隔板,隔板的两端与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壁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集器降液管堵板的上方沿降液管垂直方向设置排出槽420个。10根据权利要求。
6、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集器降液管堵板的上方沿降液管垂直方向设置排出槽814个。权利要求书CN102345578ACN102345598A1/3页3一种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方法及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过程,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方法及其装置。背景技术0002世界上首套年产50万吨的煤基丙烯装置,是甲醇制丙烯MTP工艺技术工业化应用的首次尝试。MTP装置运行过程中,油水分离问题一直是困扰装置平稳运行的瓶颈。油水分离主要涉及激冷塔和预激冷塔,氧化物抽提塔和抽提塔。其中激冷塔和预激冷塔的油水分离问题是最值得关注。
7、的。激冷塔油水分离效果不好可能造成激冷水泵入口带油汽蚀跳车,进而导致烃压缩机入口温度高而跳车的事故。0003激冷系统工艺流程设计对实际生产需要考虑不足,对于激冷系统激冷水泵汽蚀问题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液体介质进入接管时回旋形成旋涡,形成的紊流和旋流可能带来诸如管线震动等不利因素,涡流带入气泡,造成汽蚀,降低泵的性能;2降液管的设计直通塔底,导致水/重烃停留时间不充分,重烃被带入激冷水泵入口管线,引起机泵汽蚀,进而可能造成全装置波动甚至停车事故。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煤基甲醇制丙烯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的汽蚀。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
8、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方法及其装置。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方法,包括以下措施0007在预激冷塔和激冷塔的底部工艺水出口处分别设置防涡流挡板;0008使预激冷塔和激冷塔中的收集器降液管的底部略低于水/重烃界面,收集器降液管设有用于封闭底部出口的堵板,且收集器降液管的下部内侧开槽。0009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防止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水泵汽蚀的装置包括0010一个预激冷塔,该预激冷塔的顶部设有激冷水注入管线和气态烃引出管线,底部设有工艺水引出管线和重烃引出管线,中部设有产品气进料管线;0011一个激冷塔,该激冷塔的顶部设有激冷水注入。
9、管线和气态烃引出管线,底部设有工艺水引出管线和重烃引出管线;所述预激冷塔顶部的气态烃引出管线与所述激冷塔中部连通;0012其中,所述预激冷塔和激冷塔底部的工艺水排出口处分别设有防涡流挡板;所述预激冷塔和激冷塔中的收集器降液管的底部略低于水/重烃界面,收集器降液管设有用于封闭底部出口的堵板,且收集器降液管下部内侧开槽。说明书CN102345578ACN102345598A2/3页40013在本发明中,为了避免液体介质进入预激冷塔和激冷塔底部接管时回旋形成旋涡,进而避免容器内液面上部气体可能吸入泵中,降低泵的性能,减少紊流和旋流可能带来诸如管线震动等不利因素,对预激冷塔和激冷塔底部的工艺水排出口处。
10、的防涡流挡板进行了改造。改造后,激冷塔防涡流挡板的直径与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46,防涡流挡板的垂直高度与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1820。预激冷塔防涡流挡板的直径与预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35,防涡流挡板的垂直高度与预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1214。改造后的激冷塔和预激冷塔的防涡流挡板均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环状结构的内部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隔板,隔板的两端与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壁固定连接。0014在本发明中,根据降液管的流体力学性能对塔板本身的操作和性能的影响,对收集器降液管进行了改造,以改善流型,选择合适降液管排孔,增加水/重烃停留时间,增加水/重烃界位,避免重烃被带入激冷水泵入口管线,避免激冷水机泵汽蚀,进而避免。
11、造成全套装置波动。0015在工艺改造前,收集器降液管的设计是直通塔底的,使得水/重烃尚未充分分离,夹带有重烃的水就由塔底排出。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重烃随水被带入激冷水泵入口管线,引起机泵汽蚀,进而可能造成全装置波动甚至停车事故。0016在本发明中,对所述预激冷塔和激冷塔中的收集器降液管进行了改造,将降液管高度方向部分切除,使降液管底部略低于水/重烃界位,例如,降液管底端位于水/重烃界位之下054厘米。降液管底部加装堵板,使得水/重烃混合物不直接到达水侧塔底,避免重烃随水被带入激冷水泵入口管线。在降液管的下部内侧开槽,即,在堵板上方靠近设备中心侧开若干槽,例如,沿降液管垂直方向设置排出槽420。
12、个,优选814个,使水/重烃由所述开槽流出,尽量增加水/重烃停留时间,增加水/重烃界位,避免重烃被带入激冷水泵入口管线。本发明对于降液管下部开槽的数量、形状等并无特殊要求,可通过常规工艺计算确定。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激冷塔和预激冷塔防涡流挡板和收集器降液管的改造,使激冷系统油水分离效果明显改善,妥善解决了激冷水泵的抽空、入口带油汽蚀的问题。0018防涡流挡板改造,避免液体介质进入接管时回旋形成旋涡,减少紊流和旋流可能带来的诸如管线震动等不利因素。防涡流挡板可阻止形成涡流带入气泡,避免泵抽空造成汽蚀。收集器降液管改造,将增加水/重烃停留时间,有效减少重烃被带入激冷水泵入口管线,避免激。
13、冷水泵汽蚀,进而可能造成全套装置波动。0019本发明解决了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系统激冷水泵汽蚀的问题,提供了塔器件和工艺改造方案,完善工艺流程,实现激冷系统平稳运行。附图说明0020图1为煤基甲醇制丙烯工艺中激冷系统的工艺流程图;0021图2为激冷塔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3为预激冷塔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4为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防涡流挡板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5为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收集器降液管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2345578ACN102345598A3/3页5具体实施方式0025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0026在煤基甲醇制丙烯。
14、工艺MTP中,预激冷塔与激冷塔的主要作用是将MTP反应器产品气中的水与烃类化合物分离。如图13所示,被冷却的MTP反应器出口产品气首先进入预激冷塔1,在自塔顶注入的工艺水的作用下,部分水和重烃被冷凝下来,经收集器降液管7到达塔底部。水和重烃经沉降分离,形成水/重烃界位。当重烃的液位高过溢流槽8时,重烃溢流到烃侧,实现水/重烃分离。重烃经重烃排出管线4输送至后续压缩单元18。所述预激冷塔底部水侧需排出的激冷水,流经防涡流挡板5后经激冷水输送管线6排出。气态烃从预激冷塔顶部离开,经气态烃输送管线3被送到激冷塔2中进行再次冷凝,使水和重烃进一步被冷凝下来。水和重烃通过激冷塔内的收集器降液管8到达塔底。
15、部水侧,进行水/重烃分离,水从碳氢化合物中分离出来。当重烃的液位高过溢流槽10时,重烃溢流到烃侧,实现水/重烃分离。重烃经重烃排出管线4输送至后续压缩单元18。所述激冷塔底部水侧需排出的激冷水,流经防涡流挡板5后经激冷水输送管线6排出。气态烃自激冷塔顶部管线9进入到后续压缩单元18。压缩单元主要是进一步脱除激冷单元气态烃中水,避免除水效果不好给后续的精馏单元造成除水压力,甚至可能造成产品中水超标。0027工艺水并不像MTP反应器出口产品气依次进入预激冷塔和激冷塔,而是分为两股,由工艺水泵11通过工艺水管线12和13分别打入预激冷塔和激冷塔顶部。预激冷塔和激冷塔底部的水凝液激冷水分别通过管线6和。
16、6经激冷水泵14输送,送到精馏单元分离塔再沸器15被用作循环激冷水使用,该激冷水最终在激冷空冷器16和激冷塔预冷器17中被冷却,大部分循环的激冷水被重新送入到预激冷塔和激冷塔中。0028在采用本发明进行工艺和设备改造之后,防涡流挡板的结构如图4所示。激冷塔防涡流挡板的直径与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46,防涡流挡板的垂直高度与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1820。预激冷塔防涡流挡板的直径与预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35,防涡流挡板的垂直高度与预激冷塔直径之比为11214。改造后的激冷塔和预激冷塔的防涡流挡板均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环状结构的内部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隔板20,隔板的两端与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壁固定连接。防涡流挡板。
17、改造后,可阻止形成涡流带入气泡,避免泵抽空造成汽蚀。0029在采用本发明进行工艺和设备改造之前,收集器降液管的设计直通塔底如图23中虚线所示,使得水/重烃未充分分离,水就由塔底排出,重烃随水被带入激冷水泵入口管线,引起机泵汽蚀,进而可能造成全装置波动甚至停车事故。在采用本发明进行工艺和设备改造之后,如图5所示,将降液管高度方向部分切除,使降液管底部略低于水/重烃界位,底部加装堵板19,使得水/重烃混合物不直接到达水侧塔底,避免重烃随水被带入激冷水泵入口管线。堵板上方靠近设备中心侧开若干槽21,水/重烃由增开的若干槽流出,尽量增加水/重烃停留时间,增加水/重烃界位,避免重烃被带入激冷水泵入口管线。说明书CN102345578ACN102345598A1/4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45578ACN102345598A2/4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45578ACN102345598A3/4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45578ACN102345598A4/4页9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4557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