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814604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4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2361.9

申请日:

2009.01.05

公开号:

CN101492023A

公开日:

2009.07.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N 2/46申请日:20090105|||公开

IPC分类号:

B60N2/46; B60J5/04

主分类号:

B60N2/46

申请人: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中矢耕一; 枥木大作

地址:

日本国广岛县安芸郡府中町新地3番1号

优先权:

2008.1.23 JP 2008-012806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张惠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座椅(2)的肘靠结构。将肘靠(4)安装在位于比座椅靠背(7)还靠近车辆外部一侧的位置上的安装部(8)上,将该肘靠(4)配置为靠近车门内饰板(6)。将肘靠(4)构成为当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时能够向内侧移动。因此,能够在车辆用座椅(2)的肘靠结构中,在不使座椅宽度变窄的状态下,借助简单的结构确实地防止人手等当对车门(5)进行开闭时被夹在肘靠(4)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1),肘靠(4)安装在位于比座椅靠背(7)还靠近车辆外部一侧的位置上的安装部(8)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肘靠(4)配置为靠近位于比座椅靠背(7)还靠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上的车门内饰板(6),并构成为当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时能够向内侧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内饰板(6)设置在滑动门(5)上,当关闭了该滑动门(5)时,该车门内饰板(6)靠近所述肘靠(4)的靠车辆外部一侧的部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肘靠(4)包括摇动机构(10),当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时,该摇动机构(10)能够以所述安装部(8)为中心向内侧摇动,
所述摇动机构(10)包括总是将所述肘靠(4)向车辆外部一侧推回的推动部件(1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动机构(10)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7)一侧,所述肘靠(4)安装在该摇动机构(10)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肘靠(4)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摇动机构(10)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摇动机构(10)上。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动机构(10)包括基板(11)和摇动板(12),该基板(11)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7a)上,该摇动板(12)以能够相对于该基板(11)向内侧摇动的方式由轴支撑在该基板(11)上,
所述肘靠(4)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摇动板(12)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摇动板(12)上。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肘靠(4)具有肘垫(4a),
所述座椅靠背(7)具有座垫(7b),
所述肘靠(4)以该肘靠(4)的靠内侧的部位与座椅靠背(7)的靠外侧的部位接触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部(8)上,
所述肘垫(4a)和所述座垫(7b)在所述安装部(8)的前方接触。

说明书

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肘靠(armrest)安装在比座椅靠背(seat back)还靠近车辆外部一侧的位置上的、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中,一般将肘靠设置在侧门(side door)上。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56424号公报所示的车辆的侧门设为这样的,即:将成为摇动支点的支撑轴设置在支撑部件(肘靠)的下边部分,肘靠能够以该支撑轴为支点进行摇动及变位。
然而,根据所述现有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因为将肘靠设置在侧门一侧,所以当对侧门进行开闭操作时需要进行收纳肘靠的操作,这个收纳操作很麻烦。若设为自动进行该操作,侧门结构就会与只将肘靠设置在树脂制内饰板(trim)上的情况下的侧门结构相比极为复杂,此外,侧门的质量也会变重,使得难以进行开闭操作。
另一方面,若在不使座椅宽度变窄的状态下将肘靠设置在座椅一侧,就有出现下述情况之虞,即:当对侧门进行开闭时,人手被夹在侧门与肘靠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不使座椅宽度变窄的状态下,借助简单的结构确实地防止人手当对车门进行开闭时被夹在肘靠边。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将以靠近车门内饰板的方式设置在比座椅靠背还靠近车辆外部一侧的位置上的肘靠构成为能够向内侧移动。
具体而言,第一发明以下述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为对象,即:肘靠安装在位于比座椅靠背还靠近车辆外部一侧的位置上的安装部上的、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所述肘靠配置为靠近位于比座椅靠背还靠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上的车门内饰板,并构成为当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时能够向内侧移动。
根据所述结构,若人手当对车门进行开闭时存在于车门内饰板与肘靠之间,因而肘靠被推而产生负载,肘靠就移动。因此,即使不让座椅宽度变窄,人手等也不会被夹住。
第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中,所述车门内饰板设置在滑动门上,当关闭了该滑动门时,该车门内饰板靠近所述肘靠的靠车辆外部一侧的部位。
根据所述结构,因为不需要将肘靠形成在滑动门的车门内饰板上,所以当打开滑动门时,滑动门向车辆外部一侧突出的突出量比较小,并且不需要为了防止人手等被夹住而在车门内饰板中形成用来避开肘靠的大绕避部。因此,不需要使座椅宽度变窄,设计自由度很高。
第三发明,是在第一或第二发明中,所述肘靠包括摇动机构,当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时,该摇动机构能够以所述安装部为中心向内侧摇动,所述摇动机构包括总是将所述肘靠向车辆外部一侧推回的推动部件。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推动部件所起的作用,肘靠当不再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时自动地回到原来的位置,因而不需要用手将肘靠推回。
第四发明,是在第三发明中,所述摇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一侧,所述肘靠安装在该摇动机构上。
根据所述结构,因为不需要将摇动机构设置在肘靠一侧,所以能够设计出小型且轻量的肘靠,能够使肘靠容易地摇动。
第五发明,是在第四发明中,所述肘靠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摇动机构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摇动机构上。
根据所述结构,因为摇动机构不会随着肘靠在上下方向上的转动动作进行转动,所以不论肘靠的转动位置在哪里,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负载时都能够使肘靠顺利地摇动。
第六发明,是在第三到第五发明中的任一发明中,所述摇动机构包括基板(baseplate)和摇动板,该基板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上,该摇动板以能够相对于该基板向内侧摇动的方式由轴支撑在该基板上。所述肘靠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摇动板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摇动板上。
根据所述结构,摇动板相对于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上的基板摇动,使得肘靠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摇动。此外,即使让肘靠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摇动机构本身也不会转动,而只是肘靠相对于摇动板转动而已。因此,当使肘靠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时,不会出现肘靠向内侧不图地摇动的情况。此外,不论肘靠的转动位置在哪里,肘靠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负载时都能够顺利地摇动。
根据第七发明,在第三到第六发明中的任一发明中,也可以是这样的,即:所述肘靠具有肘垫(arm cushion),所述座椅靠背具有座垫(seat cushion),所述肘靠以该肘靠的靠内侧的部位与座椅靠背的靠外侧的部位接触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肘垫和所述座垫在所述安装部的前方接触。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将垫子不设置于肘靠和座椅靠背安装在一起的安装部上,就能够设计出整体宽度比较小的座椅,并能够一边使肘靠的垫子和座椅靠背的垫子变形,一边使肘靠容易地摇动。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安装在位于比座椅靠背还靠近车辆外部一侧的位置上的安装部上的肘靠配置为靠近车门内饰板,并将该肘靠设为当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时向内侧移动,就能够借助简单的结构在不使座椅宽度变窄的状态下确实地防止人手等当对车门进行开闭时被夹在肘靠边。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图,显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的车辆的内部。
图2是放大而显示右侧座椅和侧门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卸下了座椅靠背软垫(seat-back cushion)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6是放大而显示拆开了摇动机构的状况的图。
图7是肘靠框架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5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2-座椅;4-肘靠;4a-肘垫;5-滑动门;6-车门内饰板;7-座椅靠背;7a-座椅靠背框架;7b-座垫;8-安装部;10-摇动机构;11-基板;12-摇动板;15-扭转弹簧(torsion coil spring)(推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作为示例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图1显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1的车厢内侧,所述车辆用座椅2由位于后列且三个座椅连接起来的座椅构成。各个车辆用座椅2是独立式座椅,构成为:分别能够独自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地板铺板(floor plate)3移动。在比位于两侧的座椅2还靠近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上设置有肘靠4。
如图2到图4放大而显示座椅2的右侧部分,在比座椅2还靠外侧的位置上配置有滑动门5。该滑动门5具有内板5a、外板5b及车门增强部件5c。内板5a的内侧被由树脂等制作的车门内饰板6覆盖。能够通过先让滑动门5向外侧滑动,然后让该滑动门5向后方滑动,来打开该滑动门5。当关闭了滑动门5时,该车门内饰板6靠近肘靠4的靠车辆外部一侧的部位。因为不需要将肘靠4设置在车门内饰板6上,所以车门内饰板6具有除了滑动时所使用的把手部分6a以外突出的部分很少的、简单的结构。此外,各个座椅2能够通过固定在地板铺板3上的下部滑动机构2a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在本发明中,肘靠4构成为:当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时能够向内侧移动。具体而言,如图5显示座椅2的左侧部分,座椅2的座椅靠背7是通过用座垫7b对大致呈框状的座椅靠背框架7a进行覆盖而构成的,该座椅靠背框架7a是由圆形管和钢板形成的框架。肘靠4安装在该座椅靠背框架7a的靠车宽方向的外侧的钢板部分上。如图8所示,在该安装部8上设置有摇动机构10,当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时,该摇动机构10能够以安装部8为中心向内侧摇动。
如图6所示,摇动机构10包括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7a上的基板11,该基板11的上部和下部向外侧折弯,该折弯的折弯部具有贯通孔11a。摇动板12以能够向内侧(在水平方向上)摇动的方式由轴支撑在该基板11上。摇动板12的上部和下部向内侧折弯,该折弯的折弯部具有贯通孔12a。在调整好该贯通孔11a和该贯通孔12a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摇动销13从下侧嵌入该贯通孔11a和该贯通孔12a中,再用螺母14从上侧进行紧固。摇动销13插入到作为推动部件的扭转弹簧15中。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对扭转弹簧15安装结构的详细情况说明一下。扭转弹簧15处于卷绕得比自然状态多卷的状态(向解开卷绕的方向推动的状态),形成在该扭转弹簧15的一端的接合部与形成在基板11中的小孔或切口(notch)等接合在一起,而形成在该扭转弹簧15的另一端的接合部与形成在摇动板12中的小孔或切口等接合在一起。在结构上,该扭转弹簧15总是将肘靠4向车辆外部一侧推回。如图8所示,因为在摇动板12的后端形成有制止部12b,所以通过该制止部12b与基板11的靠车辆外部一侧的面接触,摇动板12的摇动范围就受到限制。
在摇动板12的靠外侧的部位上形成有突出的肘靠支撑轴16和突出的转动范围限制销17。如图7和图8所示,在摇动板12上安装有下部开着口的、剖面呈“コ”字状的肘靠框架18。在肘靠框架18的两侧侧板中,以贯通所述两侧侧板的方式形成有用来插入所述肘靠支撑轴16的支撑轴插入孔18a。在肘靠框架18的内侧侧板中,形成有用来插入所述转动范围限制销17的、呈圆弧状的销插入孔18b。将衬套(spacer)19套在肘靠支撑轴16的外周上并插入到支撑轴插入孔18a中,将转动范围限制销17插入到销插入孔18b中,用螺母20和弹簧垫圈21对肘靠支撑轴16的前端螺钉部进行紧固。这样,肘靠4就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摇动板12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摇动板12上。即使让肘靠4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摇动机构10本身也不会转动,而是肘靠4只相对于摇动板12转动而已。因此,防止肘靠4当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时向内侧不图地摇动。
肘靠4中除了肘靠框架18的安装部8以外的部分由肘垫4a覆盖。由此,肘靠4以该肘靠4的靠内侧的部位与座椅靠背7的靠外侧的部位接触的方式安装在安装部8上,座垫7b和肘垫4a在安装部8的前方接触。这样通过将座垫7b和肘垫4a不设置在肘靠4和座椅靠背7安装在一起的安装部8上,座椅2的整体宽度就设为很窄的值。
此外,因为将肘靠4设置在座椅靠背7一侧,所以不需要在滑动门5的车门内饰板6上形成肘靠4,滑动门5当打开滑动门5时向车辆外部一侧突出的量比较小,此外也不需要在车门内饰板6中形成用来避开肘靠4的大绕避部。因此,设计自由度很高。
一工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1的工作情况加以说明。
当关闭滑动门5时,会有下列情况,即:坐在座椅2上的乘员(passenger)自己关闭滑动门5的情况、和位于车辆外部的人关闭滑动门5的情况。特别是当位于车辆外部的人关闭滑动门5时,在有些情况下,坐在座椅2上的人会将胳膊放在肘靠4上。在这种情况下关闭滑动门5时,若人手存在于车门内饰板6与肘靠4之间,人手就会在有些情况下被车门内饰板6推。这样,肘靠4就被推而产生负载,摇动板12向内侧相对于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7a上的基板11摇动。由此,肘靠框架18沿白箭形符号的方向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7a摇动,座垫7b和肘垫4a变形。因为肘靠4如此向内侧摇动,所以乘员不会被滑动门5夹手。
这时,即使已让肘靠4对应于乘员的姿势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摇动机构10也不会随着肘靠4在上下方向上的转动动作而进行转动。因此,不论肘靠4的转动位置在哪里,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负载时,肘靠4都顺利地摇动。此外,因为摇动机构10设置在座椅靠背7一侧,肘靠4安装在该摇动机构10上,所以不需要将摇动机构10设置在肘靠4一侧。因此,能够设计出小型且轻量的肘靠4,能够让肘靠4容易地进行摇动和上下方向上的转动。
在由于乘员从肘靠4放开手等原因而不再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的情况下,由于扭转弹簧15的作用,肘靠4自动地回到原来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效果-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2的肘靠结构1,通过将安装在位于比座椅靠背7还靠近车辆外部一侧的位置上的安装部8上的肘靠4配置为靠近车门内饰板6,并将该肘靠4设为当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时向内侧移动,就能够在不使座椅2的宽度变窄的状态下,借助简单的结构确实地防止人手等当对车门进行开闭时被夹在肘靠4边。
(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将所述实施方式设为下述结构。
就是说,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肘靠4设置在位于后列且由三个座椅连接起来的座椅2中的靠近两侧的座椅2上。也可以将肘靠4设置在长条座椅(bench seat)的两侧上。在采用了能够独自滑动且由三个座椅连接起来的座椅2时,因为整体宽度比较大,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效果比较显著。此外,也可以将肘靠4设置在前列座椅中的乘客座椅一侧。
补充说明一下,上述实施方式基本上是适当的例子,没有对本发明、采用本发明的对象及其用途范围加以限制的意图。

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用座椅的肘靠结构.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座椅(2)的肘靠结构。将肘靠(4)安装在位于比座椅靠背(7)还靠近车辆外部一侧的位置上的安装部(8)上,将该肘靠(4)配置为靠近车门内饰板(6)。将肘靠(4)构成为当受到来自车辆外部一侧的负载时能够向内侧移动。因此,能够在车辆用座椅(2)的肘靠结构中,在不使座椅宽度变窄的状态下,借助简单的结构确实地防止人手等当对车门(5)进行开闭时被夹在肘靠(4)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