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8143921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9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24810.X

申请日:

20081022

公开号:

CN101380475A

公开日:

200903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47/38,A61K47/32,A61K47/34,A61K47/02,A61K9/32,A61K9/36,A23P1/08

主分类号:

A61K47/38,A61K47/32,A61K47/34,A61K47/02,A61K9/32,A61K9/36,A23P1/08

申请人:

北京英茂药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晓晓

地址:

101407北京市怀柔区雁栖工业开发区雁东二路48号

优先权:

CN200810224810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的组分为:纤维素类衍生物或丙烯酸类衍生物、聚维酮K30、聚乙二醇6000、三醋酸甘油酯、滑石粉。该薄膜包衣预混剂的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可控,用于规模化生产;该薄膜包衣预混剂还包括二氧化钛及色素和色淀;包衣层与药物素片结合牢靠,严密,厚度均一,着色均匀、光滑,通过二氧化钛及色素和色淀的不同配比,可得到各种不同颜色的包衣预混剂。能较好的满足固体药物制剂薄膜包衣的多种需要。同时还公开了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组分:纤维素类衍生物或丙烯酸类衍生物、聚维酮K30、聚乙二醇6000、三醋酸甘油酯、滑石粉。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以下组分:二氧化钛及色素和色淀。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质量比例为:纤维素类衍生物或丙烯酸类衍生物:聚维酮K30:聚乙二醇6000:三醋酸甘油酯:滑石粉=70:5:10:0.3:5。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它所选用的溶剂为水和乙醇。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纤维素类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微晶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氧化钛及色素和色淀。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工艺包括但不限于下面步骤:将处方量的钛白粉、滑石粉、聚乙二醇6000、聚维酮K30、羟丙甲纤维素或丙烯酸树脂、三醋酸甘油酯、纯化水及乙醇均匀混合1h,40℃干燥5h,取中间体检测,合格后,按处方加入色淀,混合0.5h后,转移至研磨机研磨5h,过筛,取中间体检测,加入适量色素调节,总混1h,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包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药品和食品的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薄膜包衣是在固体药物制剂表面通过喷雾的方法均匀地喷上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 物材料,形成数微米厚的塑性薄膜层。

医药工业中采用的薄膜包衣技术是以少量安全无毒和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高分子材料将 药片包裹起来的生产工艺,这些高分子包衣材料的安全性早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20世纪 50年代以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医药工业中薄膜包衣技术逐步成熟并广泛应 用于制剂生产中。在发达国家,薄膜包衣片已基本上取代了糖衣片。我国薄膜包衣技术的推 广应用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一些大型制药企业才开始引进这项技术。近些年来,薄 膜包衣技术在我国制剂生产中得到迅猛发展,以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和研制开发经营相关包衣 材料的专业技术公司也相继出现,为薄膜包衣技术在制剂工业中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薄膜包衣逐渐代替糖包衣,与糖包衣相比,除具有避光、防潮、 掩味、耐磨等作用外,还具有质量好、增重少、干燥快、形象美、品种多、应用广等特点。

薄膜包衣技术与传统的糖衣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如薄膜包衣片的包衣过程只需1~ 2小时就可完成,相当于糖衣包片时间的1/4~1/6,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薄膜包衣只需很 少量安全无毒、稳定的高分子包衣材料(一般占片重的3%~4%)就能将药片包裹起来。糖 衣片则需很多蔗糖和滑石粉,占药片重量的30%~50%,并且工作量大,生产过程复杂,稳 定性差。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大量的蔗糖和滑石粉随药片服入人体内,也是有害无益的,薄 膜包衣能隔绝潮气、光、氧气等对药物的侵蚀,对片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使药物更稳定, 效果更好。特定的包衣材料可以使药物在人体的特定部位崩解释放,减少毒副反应,使疗效 更可靠,作用更持久;薄膜包衣药片体积小,方便病人服用;薄膜包衣片通常可以保持片芯 上的刻字或刻痕清晰可见,有利于识别和分剂量服用;薄膜包衣片溶解迅速,起效快,疗效 好。因此,大力推广应用薄膜包衣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制剂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依据先进的包衣理论,选择最适合的包衣材料,生产出优质的薄膜包衣剂,可满足无色 透明包衣,白色包衣及各种彩色包衣:有胃溶、肠溶、缓、控释及隔离等功能。根据包衣材 料的特性,选取用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液做溶媒,包衣液的配制也十分简单方便,可以用高 效包衣机或经过改进的普通糖衣锅进行包衣操作。生产操作简便,配液、包衣省时省料。

现有的各种薄膜包衣预混剂,大多数由于其中聚合物的选用或组成配比不太合理,在配 制成包衣液后,有的黏度低,致使固体药物制剂包衣后包衣膜与药物素片的粘附力差,出现 成品表面磨损、膜边缘开裂或剥离等现象;有的粘度太大,在包衣过程中,易形成较大的雾 滴,较难均匀分布在药物素片表面,进而产生粘连,同时包衣膜的致密度也差,产生很多气 泡,也可造成包衣后的表面粗糙及凹凸不平,有时产生架桥等现象,使药物表面的刻痕消失 或标识不清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质量高、使用方便的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及其制备 方法,应用该方法制成的包衣预混剂,可满足无色透明包衣,白色包衣及各种彩色包衣:有 胃溶、肠溶、缓、控释及隔离等功能。根据包衣材料的特性,选取用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液 做溶媒,包衣液的配制也十分简单方便,可以用高效包衣机或经过改进的普通糖衣锅进行包 衣操作。生产操作简便,配液、包衣省时省料。

本发明的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包含下述组分组成:

滑石粉               5份

聚乙二醇6000         10份

聚维酮K30            5份

羟丙甲纤维素         70份

三醋酸甘油酯         0.3份

纯化水               适量

乙醇                 适量

色素                 适量

钛白粉               适量

色淀                 适量

本发明的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将处方量的钛白粉、滑石粉、聚乙二醇6000、聚维酮K30、羟丙甲纤维素或丙烯酸树脂、 三醋酸甘油酯、纯化水及乙醇均匀混合1h,40℃干燥5h,取中间体检测,合格后,按处方加 入色淀,混合0.5h后,转移至研磨机研磨5h,过筛,取中间体检测,加入适量色素调节, 总混1h,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包装。

本发明得到的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具有方法制备简单、稳定性好、质量高、使用方便的 特点。

以下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白色系(胃溶型)制备成约10000g

处方:

钛白粉                    1000g

滑石粉                    500g

聚乙二醇6000              1000g

聚维酮K30                 500g

羟丙甲纤维素              7000g

三醋酸甘油酯              30g

纯化水                    225g

乙醇                      675g

制法:

将处方量的钛白粉、滑石粉、聚乙二醇6000、聚维酮K30、羟丙甲纤维素、三醋酸甘油 酯、纯化水及乙醇均匀混合1h,40℃干燥5h,取中间体检测,合格后,转移至研磨机研磨 5h,过筛,取中间体检测,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包装。

实施例2:红色系(胃溶型)制备成约10000g

处方:

钛白粉                   400g

滑石粉                   500g

聚乙二醇6000             1000g

聚维酮K30                500g

羟丙甲纤维素             7000g

三醋酸甘油酯             30g

纯化水                   225g

乙醇                     675g

色素                     适量

胭脂红                   600g

制法:

将处方量的钛白粉、滑石粉、聚乙二醇6000、聚维酮K30、羟丙甲纤维素、三醋酸甘油 酯、纯化水及乙醇均匀混合1h,40℃干燥5h,取中间体检测,合格后,按处方加入色淀,混 合0.5h后,转移至研磨机研磨5h,过筛,取中间体检测,加入适量色素调节,总混1h,半 成品检验合格后,包装。

实施例3:绿色系(胃溶型)制备成约10000g

处方:

钛白粉                 600g

滑石粉                 500g

聚乙二醇6000           1000g

聚维酮K30              500g

羟丙甲纤维素           7000g

三醋酸甘油酯           30g

纯化水                 225g

乙醇                   675g

色素                   适量

果绿铝色淀             400g

制法:

将处方量的钛白粉、滑石粉、聚乙二醇6000、聚维酮K30、羟丙甲纤维素、三醋酸甘油 酯、纯化水及乙醇均匀混合1h,40℃干燥5h,取中间体检测,合格后,按处方加入果绿铝色 淀,混合0.5h后,转移至研磨机研磨5h,过筛,取中间体检测,加入适量色素调节,总混 1h,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包装。

实施例4:蓝色系(胃溶型)制备成约10000g

处方:

钛白粉              600g

滑石粉              500g

聚乙二醇6000        1000g

聚维酮K30           500g

羟丙甲纤维素        7000g

三醋酸甘油酯        30g

纯化水              225g

乙醇                675g

色素                适量

亮蓝铝色淀          400g

制法:

将处方量的钛白粉、滑石粉、聚乙二醇6000、聚维酮K30、羟丙甲纤维素、三醋酸甘油 酯、纯化水及乙醇均匀混合1h,40℃干燥5h,取中间体检测,合格后,按处方加入亮蓝铝色 淀,混合0.5h后,转移至研磨机研磨5h,过筛,取中间体检测,加入适量色素调节,总混 1h,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包装。

实施例5:铁红色系(肠溶性)制备成约10000g

处方:

钛白粉              300g

滑石粉              500g

聚乙二醇6000        1000g

聚维酮K30           500g

聚丙烯酸树脂II      7000g

三醋酸甘油酯        30g

乙醇                225g

纯化水              675g

色素                适量

红氧化铁色淀        700g

制法:

将处方量的钛白粉、滑石粉、聚乙二醇6000、聚维酮K30、聚丙烯酸树脂II、三醋酸甘 油酯、纯化水及乙醇均匀混合1h,40℃干燥5h,取中间体检测,合格后,按处方加入色淀, 混合0.5h后,转移至研磨机研磨5h,过筛,取中间体检测,加入适量色素调节,总混1h, 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包装。

实施例6:黄色系(肠溶型)制备成约10000g

处方:

钛白粉              300g

滑石粉              500g

聚乙二醇6000        1000g

聚维酮K30           500g

聚丙烯酸树脂II      7000g

三醋酸甘油酯        30g

乙醇                225g

纯化水              675g

色素                适量

柠檬黄铝色淀        700g

制法:

将处方量的钛白粉、滑石粉、聚乙二醇6000、聚维酮K30、聚丙烯酸树脂II、三醋酸甘 油酯、纯化水及乙醇均匀混合1h,40℃干燥5h,取中间体检测,合格后,按处方加入柠檬黄 色淀,混合0.5h后,转移至研磨机研磨5h,过筛,取中间体检测,加入适量色素调节,总 混1h,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包装。

实施例7:蓝色系(肠溶性)制备成约10000g

处方:

钛白粉              450g

滑石粉              500g

聚乙二醇6000        1000g

聚维酮K30           500g

聚丙烯酸树脂II      7000g

三醋酸甘油酯        30g

乙醇                225g

纯化水              675g

色素                适量

亮蓝铝色淀          550g

制法:

将处方量的钛白粉、滑石粉、聚乙二醇6000、聚维酮K30、聚丙烯酸树脂II、三醋酸甘 油酯、纯化水及乙醇均匀混合1h,40℃干燥5h,取中间体检测,合格后,按处方加入亮蓝铝 色淀,混合0.5h后,转移至研磨机研磨5h,过筛,取中间体检测,加入适量色素调节,总 混1h,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包装。

实施例8:红色系(肠溶性)制备成约10000g

处方:

钛白粉              800g

滑石粉              500g

聚乙二醇6000        1000g

聚维酮K30           500g

聚丙烯酸树脂II      7000g

三醋酸甘油酯        30g

乙醇                225g

纯化水              675g

色素                适量

胭脂红              200g

制法:

将处方量的钛白粉、滑石粉、聚乙二醇6000、聚维酮K30、聚丙烯酸树脂II、三醋酸甘 油酯、纯化水及乙醇均匀混合1h,40℃干燥5h,取中间体检测,合格后,按处方加入胭脂红, 混合0.5h后,转移至研磨机研磨5h,过筛,取中间体检测,加入适量色素调节,总混1h, 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包装。

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包衣预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的组分为:纤维素类衍生物或丙烯酸类衍生物、聚维酮K30、聚乙二醇6000、三醋酸甘油酯、滑石粉。该薄膜包衣预混剂的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可控,用于规模化生产;该薄膜包衣预混剂还包括二氧化钛及色素和色淀;包衣层与药物素片结合牢靠,严密,厚度均一,着色均匀、光滑,通过二氧化钛及色素和色淀的不同配比,可得到各种不同颜色的包衣预混剂。能较好的满足固体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