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制热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814176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04335.5

申请日:

2008.01.22

公开号:

CN101493270A

公开日:

2009.07.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25B 15/06申请日:20080122授权公告日:20110518终止日期:2012012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25B15/06; F25B30/04

主分类号:

F25B15/06

申请人:

苏庆泉

发明人:

苏庆泉

地址: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宝盛里观澳园1栋3单元6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寿 宁;张华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吸收式热泵系统以及制热方法。该热泵系统包括:内设有换热器的发生器;蒸发器,通有驱动热源;内设有换热器的吸收器;吸收剂结晶器,该吸收剂结晶器的吸收溶液入口连接于吸收器的吸收溶液出口,该吸收剂结晶器的吸收溶液出口连接于发生器的吸收溶液入口,该吸收剂结晶器的结晶输出口连接于吸收器的吸收溶液入口;所述的发生器的换热器与吸收器的换热器相连接,形成热循环回路,用于将吸收器中产生的吸收热输送至发生器中。由于具有了吸收剂结晶器,并且吸收器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热循环回路直接供给发生器,因而可以基本省去现有吸收式制热循环系统中的发生器所需的外部驱动热源,使制热性能系数得到显著提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吸收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发生器,其内设有换热器(110),用于浓缩吸收溶液,并输出蒸气;
蒸发器,其内设有换热器(130),该换热器(130)内通入驱动热源;
吸收器,其内设有换热器(140);
吸收剂结晶器,该吸收剂结晶器具有吸收溶液入口、吸收溶液出口和结晶输出口,该吸收溶液入口连接于吸收器的吸收溶液出口,该吸收溶液出口连接于发生器的吸收溶液入口,该结晶输出口连接于吸收器的吸收溶液入口;
所述的换热器(110)与换热器(140)相连接,形成热循环回路,用于将吸收器中产生的吸收热输送至发生器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热循环回路上设有外部热源加热装置,用于补偿发生器热量的不足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水源,用于向蒸发器提供水。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由吸收剂结晶-蒸发器、压缩机、吸收溶液换热-冷凝器、节流阀以及压缩式制冷工质管道构成的压缩式制冷子系统,用于向上述吸收剂结晶器提供冷量。

5、
  一种吸收式制热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发生器中浓缩吸收溶液同时产生蒸气,并将所述蒸气输出;
(2)采用驱动热源在蒸发器中蒸发水,并将蒸气引入到吸收器中;
(3)在吸收器中吸收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的蒸气并产生吸收热,同时吸收溶液浓度降低并被输送至吸收剂结晶器中;
(4)在吸收剂结晶器中进行吸收溶液冷却结晶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分离液输送至发生器中,而含结晶溶液与来自发生器的浓缩后的吸收溶液混合后输送至吸收器中;
(5)在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进行热循环,将吸收溶液在吸收器中吸收蒸气时产生的吸收热输送至发生器中。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吸收器输出的吸收溶液与吸收剂结晶器输出的吸收溶液进行热交换。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的热循环过程中,通过外部热源补偿发生器热量的不足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步骤(2)的驱动热源的利用后温度不低于2℃。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压缩式制冷循环向所述步骤(4)提供吸收溶液冷却结晶所需的冷量。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压缩式制冷循环包括:
压缩制冷工质,使制冷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
温度升高后的制冷工质与来自吸收剂结晶器的分离液或/及含结晶溶液进行换热;
换热后的制冷工质经节流阀膨胀后,从吸收剂结晶器吸热。

11、
  根据权利要求5~10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步骤(4)中输送到发生器的分离液的吸收剂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6~66%。

12、
  根据权利要求5~10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骤(4)中吸收溶液冷却结晶的温度为-18~60℃。

说明书

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制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能工程领域的吸收式制热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仅在一份外部驱动热源的条件下进行吸收式制热,实现向外输出高品位的热量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以及制热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利用吸收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析出低沸点组分的蒸气,在另一条件下又能强烈地吸收低沸点组分蒸气这一特性完成热泵循环。目前吸收式热循环中多采用二元溶液作为工质,包括低沸点组分和高沸点组分,二者组成工质对,一般采用水-溴化锂工质对。现有的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内设换热器110的发生器11、内设换热器120的冷凝器12、内设换热器130的蒸发器13和内设换热器140的吸收器14,另外还有作为辅助设备的吸收溶液自换热器150、吸收溶液泵以及节流器(图中未示)等。发生器11和冷凝器12通过蒸气通路19相连,蒸发器13和吸收器14通过蒸气通路18相连。吸收溶液通过吸收溶液管道16和15在发生器11和吸收器14之间进行循环。
现有的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作过程包括:(1)利用驱动热源(如水蒸气、热水及燃气等)在发生器11中加热从吸收器14输送来的具有一定浓度的溴化锂溶液,并使溴化锂溶液中的水蒸发出来,形成的浓溴化锂溶液循环到吸收器14中。(2)水蒸气通过蒸气通路19进入冷凝器12中,又被换热器120中的冷却工质冷凝成冷凝水。(3)该冷凝水经冷凝水管道17进入蒸发器13中,在换热器130中通入同一或另一驱动热源,使来自冷凝器的冷凝水变为水蒸气。(4)上述的水蒸气通过蒸气通路18进入发生器14,被来自发生器11中的浓溴化锂溶液吸收并产生吸收热,同时溴化锂溶液的浓度降低,低浓度的溴化锂溶液循环至发生器11中,所述的吸收热被用于加热换热器140内的工质(一般为水),使该工质温度提高,作为比上述驱动热源更高品位的热能向外输出(当工质为水时,可以水蒸气的形式输出),达到本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向外输出高品位热能的目的。上述的溴化锂溶液在循环过程中在吸收溶液自换热器150中进行热交换。
以上所述的现有的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除了需要在蒸发器的换热器130中投入外部驱动热源用于蒸发冷凝水之外,为实现发生器11中对溴化锂溶液进行浓缩,还必须在换热器110投入同一或另一外部驱动热源对溴化锂溶液进行加热,以得到高浓度的溴化锂溶液。也就是说,现有的热泵循环系统必须同时在发生器和蒸发器投入来自外部的两份驱动热源。这不仅限制了该热泵循环制热系数的提高,还在热源以及水资源缺乏的地区,限制了该热泵循环系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和制热方法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驱动热源自供式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以及制热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仅在一份外部驱动热源的条件下进行吸收式制热,实现向外输出高品位的热量,从而显著提高制热系数即能量效率,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吸收式热泵系统,其包括:发生器,其内设有换热器,用于浓缩吸收溶液,并对外输出蒸气;蒸发器,其内设有换热器,该换热器内通入驱动热源;吸收器,其内设有换热器;吸收剂结晶器,该吸收剂结晶器具有吸收溶液入口、吸收溶液出口和结晶输出口,该吸收溶液入口连接于吸收器的吸收溶液出口,该吸收溶液出口连接于发生器的吸收溶液入口,该结晶输出口连接于吸收器的吸收溶液入口;所述的发生器的换热器与吸收器的换热器相连接,形成热循环回路,用于将吸收器中产生的吸收热输送至发生器中。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其中所述的热循环回路上设有外部热源加热装置,用于补偿由于散热损失等引起的发生器热量的不足部分。
优选的,前述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其还包括水源,用于向蒸发器提供水。
优选的,前述的吸收式热泵系统,还包括由吸收剂结晶-蒸发器、压缩机、吸收溶液换热-冷凝器、节流阀以及压缩式制冷工质管道构成的压缩式制冷子系统,用于向上述吸收剂结晶器提供冷量。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吸收式制热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发生器中浓缩吸收溶液同时产生蒸气,并将所述蒸气对外输出;
(2)采用驱动热源在蒸发器中蒸发水,并将蒸气引入到吸收器中;
(3)在吸收器中吸收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的蒸气并产生吸收热,同时吸收溶液浓度降低并被输送至吸收剂结晶器中;
(4)在吸收剂结晶器中进行吸收溶液冷却结晶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分离液输送至发生器中,而含结晶溶液与来自发生器的浓缩后的吸收溶液混合后输送至吸收器中;
(5)在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进行热循环,将吸收溶液在吸收器中吸收蒸气时产生的吸收热输送至发生器中。
优选的,前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吸收器输出的吸收溶液与吸收剂结晶器输出的吸收溶液进行热交换。
优选的,前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的步骤(5)的热循环过程中,通过外部热源补偿发生器热量的不足部分。
优选的,前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其中所述驱动热源的利用后温度不低于2℃。
优选的,前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通过压缩式制冷循环向上述的步骤(4)提供吸收溶液冷却结晶所需的冷量。
优选的,前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其中所述的压缩式制冷循环包括:
压缩制冷工质,使制冷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
温度升高后的制冷工质与来自吸收剂结晶器的分离液或/及含结晶溶液进行换热;
换热后的制冷工质经节流阀膨胀后,从吸收剂结晶器吸热。
优选的,前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输送到发生器的分离液的吸收剂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6~66%。
优选的,前述的吸收式制热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4)中吸收溶液冷却结晶的温度为-15~6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驱动热源可利用钢铁、建材以及化工等高能耗产业中的量大面广而利用难度高的低温余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以及制热方法,由于具有了吸收剂结晶器,并且吸收器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热循环回路直接供给发生器,因而可以基本省去现有吸收式制热循环系统中的发生器所需的外部驱动热源,实现吸收式制热,使制热性能系数(COP)得到显著提高,还可使所需驱动热源的温度显著降低,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另外的,由于本发明的吸收式热泵系统无需设置冷凝器,因而与现有的吸收式热泵循环不同,本发明无需使用冷却水对冷凝器进行冷却,因而可以大幅度减轻冷却塔的运行负荷,同时节约水资源。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流程图。
11:发生器                       12:冷凝器
13:蒸发器                       14:吸收器
17:冷凝水管道                   18、19:蒸气通路
15、16、20、30:吸收溶液管道     40:分离液管道
50:含结晶溶液管道               60:热循环工质管道
110、120、130、140:换热器
141:吸收剂结晶器                142:混合器
150:吸收溶液自换热器            160:外部热源加热装置
200:吸收剂结晶-蒸发器           210:压缩机
220:吸收溶液换热-冷凝器        230:节流阀
240:压缩式制冷工质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流程图,该吸收式热泵系统,主要包括:发生器11、蒸发器13、吸收器14以及水源200,采用水-溴化锂工质对作为吸收溶液。发生器11用于浓缩吸收溶液,其内设有换热器110,在该换热器110通入来自吸收器14中的换热器140的热循环工质,对作为吸收溶液的溴化锂溶液进行加热使水蒸发,从而使吸收溶液的溴化锂浓度提高,其所产生的高温蒸气通过蒸气通路19输出,进而被用户所利用。发生器11出口吸收溶液通过吸收溶液管道20进入到吸收器14内,而吸收器14出口吸收溶液通过吸收溶液管道30进入到发生器11内。通过吸收溶液管道20、30使吸收溶液在发生器11和吸收器14之间循环。所述的蒸发器13内设有换热器130,在换热器130中通入驱动热源,用于将来自水源200的水转化为蒸气,所产生的蒸气通过蒸气通路18引入到吸收器14内。所述的吸收器14内设有换热器140,在吸收器14中,来自发生器11的高浓度的吸收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13中的蒸气并产生吸收热,从而提高换热器140中的热循环工质的温度。该换热器140与发生器11中的换热器110由热循环工质管道60相连形成热循环回路,以便使吸收器14产生的吸收热作为发生器的驱动热源供应给发生器11。在热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外部热源加热装置160,用于补偿由于散热损失等引起的发生器热量的不足部分。
本实施例1的吸收式热泵系统还在吸收器14和发生器11之间设置吸收溶液自换热器150、吸收剂结晶器141和混合器142。该吸收剂结晶器141具有吸收溶液入口、吸收溶液出口和结晶输出口。该吸收剂结晶器的吸收溶液入口经吸收溶液自换热器150连接于吸收器14的吸收溶液出口,该吸收剂结晶器的吸收溶液出口经吸收溶液自换热器150连接于发生器11的吸收溶液入口,该吸收剂结晶器的结晶输出口连接于吸收器11的吸收溶液入口。在有混合器142的情况下,上述的结晶输出口经混合器142后连接于吸收器11的吸收溶液入口。发生器11出口吸收溶液通过吸收溶液管道20经混合器142进入到吸收器14,而吸收器14出口吸收溶液通过吸收溶液管道30,经吸收溶液自换热器150进入到吸收剂结晶器141。在吸收剂结晶器141中采用低温冷量对吸收溶液进行冷却结晶,由于溴化锂水溶液达到凝固点时会出现结晶,凝固点温度越低液相的溴化锂平衡浓度就越低,因此,通过冷却结晶,无论冷却结晶前的吸收溶液溴化锂浓度有多高,结晶后液相的溴化锂浓度可达到或接近冷却温度下的溴化锂平衡浓度。结晶并进行固液分离后,吸收剂结晶器141中的分离液即溴化锂稀溶液经吸收溶液自换热器150由吸收溶液管道30输送到发生器11中。上述的吸收剂结晶器141所采用的冷源可以为15-32℃的水。所述的水源200可以为普通生活用水或者工业用水,也可以是发生器11输出的高温蒸气被利用后形成的冷凝水。本实施例的吸收式制热装置仅需要在蒸发器13一处提供驱动热源,即可在发生器11的蒸气通路19处得到高温蒸气。
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出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还包括压缩式制冷循环子系统,用于向吸收剂结晶器141提供低温冷量。该压缩式制冷循环子系统包括:吸收剂结晶-蒸发器200、压缩机210、吸收溶液换热-冷凝器220、节流阀230以及压缩式制冷工质管道240。压缩式制冷工质在吸收溶液换热-冷凝器220进行冷凝后,经节流阀230,在吸收剂结晶-蒸发器200中进行蒸发,从而实现为吸收剂结晶器141提供低温冷量。吸收剂结晶-蒸发器200出口压缩式制冷工质的蒸气经压缩机210压缩后进入吸收溶液换热-冷凝器220,从而完成压缩式制冷循环。
由于部分溴化锂的结晶析出,在吸收剂结晶器141固液分离后的分离液的溴化锂浓度得到了降低。上述分离液即溴化锂稀溶液通过分离液管道50,经吸收溶液换热-冷凝器220和吸收溶液自换热器150被引入到发生器11中。另一方面,在吸收剂结晶器141固液分离后的含结晶溶液通过含结晶溶液管道40,经吸收溶液换热-冷凝器220、吸收溶液自换热器150被引入到混合器142。吸收溶液自换热器150的作用在于使来自吸收器14的温度较高的吸收溶液与来自吸收剂结晶器的温度较低的分离液和含结晶溶液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供给发生器11和混合器142的溶液温度,同时降低供给吸收剂结晶器的吸收溶液的温度。而吸收溶液换热-冷凝器220的作用在于使压缩式制冷循环子系统压缩机210出口的温度较高的压缩式制冷工质蒸气与吸收剂结晶器141出口的温度较低的分离液和含结晶溶液进行热交换,从而使上述制冷工质蒸气冷凝,同时部分或全部融解溴化锂结晶并提高溶液温度。通过发生器11的浓缩,溴化锂浓度得到了提升的发生器11出口吸收溶液通过吸收溶液管道20被引入到混合器142中与含结晶溶液混合,然后一起被引入到吸收器14中。本发明可分别设定和优化吸收器14和发生器11的吸收溶液的溴化锂工作浓度。也就是说,本发明可实现一种对于吸收式制冷循环十分有益的工艺条件,即,使吸收器在高溴化锂浓度条件下工作的同时,发生器在比吸收器低的溴化锂浓度条件下工作,而这是传统的吸收式热泵循环所难以做到的。由于具有了吸收剂结晶器141,并且吸收器14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热循环回路直接供给发生器11,从而可以基本省去现有吸收式热泵循环中向发生器11供热的外部驱动热源,实现驱动热源自供而进行吸收式制热过程。
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供了吸收式制热方法,其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吸收式热泵系统,该制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发生器中浓缩吸收溶液同时产生蒸气,然后将上述蒸气输出给用户;
(2)采用驱动热源在蒸发器中蒸发水,并将蒸气引入到吸收器中;
(3)在吸收器中来自发生器的吸收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的蒸气并产生吸收热,同时吸收溶液浓度降低并被输送至吸收剂结晶器中;
(4)在吸收剂结晶器中进行吸收溶液冷却结晶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分离液输送至发生器中,而含结晶溶液与来自发生器的浓缩后的吸收溶液混合后输送至吸收器中;
(5)在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进行热循环,即将吸收溶液在吸收器中吸收蒸气时产生的吸收热输送至发生器中。具体的,将吸收器中的换热器和发生器中的换热器相连形成热循环回路,该热循环回路中的工质(一般的为水)在吸收器吸收上述吸收热并将其输送到发生器中,在发生器中放出热量后再返回到吸收器中。
蒸发器中的水可以来自于独立的水源,也可以是发生器输出的蒸气被利用后形成的冷凝水。
较佳的,对吸收器输出的吸收溶液与吸收剂结晶器输出的分离液和含结晶溶液进行热交换。本实施例的效果之一在于,由于在上述的方法中具有溴化锂结晶过程,从而在保持较低的发生器吸收溶液溴化锂工作浓度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吸收器吸收溶液的溴化锂工作浓度,从而可在吸收器中得到温度更高的吸收热,使得该吸收热能够用作发生器的驱动热能并使发生器的工作温度更高,即能够产生温度更高的蒸气。
较佳的,在上述的热循环过程中进行热补偿,即设置有外部热源加热装置以补偿由于散热损失等引起的发生器热量的少量不足,从而可以保证整个制热过程的持续进行。
本实施例的各个步骤在运行中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先后顺序,各个步骤共同构成吸收式制热过程。
本发明的实施例4提供了另一种吸收式制热方法,本实施例提出的吸收式制热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吸收剂结晶器中进行的吸收溶液冷却结晶所需的低温冷量来自压缩式制冷循环过程。吸收剂结晶-蒸发器200出口压缩式制冷工质的蒸气经压缩机210压缩后进入吸收溶液换热-冷凝器220进行冷凝,冷凝后的压缩式制冷工质经节流阀230,在吸收剂结晶-蒸发器200中进行蒸发,从而完成压缩式制冷循环。由于本发明的压缩式制冷工质在吸收溶液换热-冷凝器220冷凝时的冷量来自溴化锂结晶器141出口溶液所具有的冷量,因此本循环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较为接近,从而可达到较高的制冷性能系数。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能耗较低。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对所采用吸收溶液的种类并无特别的限制,上述实施例皆以水-溴化锂为工质对的吸收溶液为例进行说明,也可以采用以LiBr,LiCl,NaBr,KBr,CaCl2,MgBr2等的混合物作为吸收剂的吸收溶液。
以下通过具有具体参数的实施例来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可实施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用100℃的热水作为蒸发器的驱动热源,采用195℃饱和蒸气作为外部热源对热循环回路中的工质进行加热,以补偿由于散热损失等引起的发生器驱动热源的热量不足部分,采用二甲基硅油作为热循环工质,而采用20℃的冷却水来冷却吸收剂结晶器141。本实施例对外输出温度182℃、压力170kPa的过热蒸气,性能系数(COP)为10.0。本实施例COP的计算公式如下:
COP=输出热量/所投入外部热源的热量
实施例6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用100℃的热水作为蒸发器的驱动热源,采用195℃饱和蒸气作为外部热源对热循环回路中的工质进行加热,以补偿由于散热损失等引起的发生器驱动热源的热量不足部分,采用二甲基硅油作为热循环工质,而采用60℃的冷却水来冷却吸收剂结晶器141。本实施例对外输出温度182℃、压力100kPa的过热蒸气,性能系数(COP)为10.0。本实施例COP的计算公式如下:
COP=输出热量/所投入外部热源的热量
实施例7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4所述的方法,用80℃的热水作为蒸发器的驱动热源,采用160℃饱和蒸气作为外部热源对热循环回路中的工质进行加热,以补偿由于散热损失等引起的发生器驱动热源的热量不足部分,采用二甲基硅油作为热循环工质,而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提供的-18℃的压缩式制冷工质来冷却吸收剂结晶器141。本实施例对外输出温度148℃、压力95kPa的过热蒸气,COP为5.5。本实施例COP的计算公式如下:
COP=输出热量/(所投入外部热源的热量+压缩机的耗电量×3.0)
在此,取为所述压缩机供电的电网用户端的一次能源发电效率为33.3%。
实施例8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4所述的方法,用7℃水作为蒸发器的驱动热源,采用50℃热水作为外部热源对热循环回路中的工质进行加热,以补偿由于散热损失等引起的发生器驱动热源的热量不足部分,采用不冻液作为热循环工质,而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提供的-18℃的压缩式制冷工质来冷却吸收剂结晶器141。本实施例对外输出温度37℃、压力0.8kPa的过热蒸气,COP为5.0。本实施例COP的计算公式如下:
COP=输出热量/(所投入外部热源的热量+压缩机的耗电量×3.0)
在此,取为所述压缩机供电的电网用户端的一次能源发电效率为33.3%。
下表1为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参数和性能。
表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制热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制热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制热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制热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式热泵系统及制热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关于一种吸收式热泵系统以及制热方法。该热泵系统包括:内设有换热器的发生器;蒸发器,通有驱动热源;内设有换热器的吸收器;吸收剂结晶器,该吸收剂结晶器的吸收溶液入口连接于吸收器的吸收溶液出口,该吸收剂结晶器的吸收溶液出口连接于发生器的吸收溶液入口,该吸收剂结晶器的结晶输出口连接于吸收器的吸收溶液入口;所述的发生器的换热器与吸收器的换热器相连接,形成热循环回路,用于将吸收器中产生的吸收热输送至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