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8138879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6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16809.4

申请日:

20050523

公开号:

CN1868501A

公开日:

200611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315,A61K36/19,A61K9/08,A61K9/10,A61P31/16,A61P31/14,A61P31/12,A61P1/16

主分类号:

A61K36/315,A61K36/19,A61K9/08,A61K9/10,A61P31/16,A61P31/14,A61P31/12,A61P1/16

申请人:

长春市新安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春伟

地址:

130216吉林省长春市合隆经济开发区

优先权:

CN200510016809A

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余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该口服液制剂是按如下方法制成的:板兰根500-700重量份、大青叶750-1050重量份,按处方量将上述两味药混合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为6-10倍量,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蔗糖80-120重量份,加水至800-12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本发明口服液具有吸收好,奏效迅速,服用量小,服用方便,经灭菌处理密封包装后,质量稳定等特点,是较理想的剂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口服液是按如下方法制成的:板蓝根500-700重量份    大青叶750-1050重量份以上两味药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为6-10倍量,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蔗糖80-120重量份,加水至800-12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口服液是按如下方法制成的:板蓝根500g    大青叶800g以上两味药加水煎煮两次,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蔗糖100g,加水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口服液是按如下方法制成的:板蓝根500g    大青叶750g以上两味药加水煎煮两次,加6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蔗糖80g,加水至8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口服液是按如下方法制成的:板蓝根700g    大青叶1050g以上两味药加水煎煮两次,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蔗糖120g,加水至12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 的流感、乙型脑炎、乙型肝炎和腮腺炎等疾病的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 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流感、乙型脑炎、乙型肝炎、腮腺炎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 性很强的疾病,特别是乙型肝炎在我国的患病人群仍处于上升趋势。

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流感、乙型脑炎、乙型肝炎和腮腺炎的药 物种类很多,比如复方板蓝根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能。用于 瘟病发热、出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 腺炎。但复方板蓝根颗粒价格高,服用不方便,吸收较差,效果不理 想,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收好、奏效迅速、服用 量小、服用方便、质量稳定的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板蓝根500-700重量份    大青叶750-1050重量份

以上两味药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为6-10倍量,每次1小时, 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 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蔗糖80-120重量 份,加水至800-12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板蓝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大青叶: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本发明口服液清热解毒、凉血。用于瘟病发热,出斑、风热感冒, 咽喉肿烂,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具有吸收好,奏效迅速, 服用量小,服用方便,经灭菌处理密封包装后,质量稳定等特点,是 较理想的剂型。清热解毒、凉血。用于瘟病发热,出斑、风热感冒, 咽喉肿烂,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

以下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试验例1  提取工艺技术条件的优选

1、加水量的考察

取处方量药材,加入6倍量水就可完全浸没药粉,故选择加水量 为药材的6倍、8倍、10倍。

考察指标:以靛玉红的含量为指标。

含量测定方法:参照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进行。

实验过程:按1/3处方量称取药材,分别加6、8、10倍量的水, 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作为供试品,参照质量标 准中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重复两次上述实验,结果如下。

       表1 不同加水量提取液中靛玉红的含量(mg)

由上表可见,加水量为10倍时,其提取液中靛玉红的含量最高, 为2.8841mg,故确定其最佳加水量为10倍。

2、浓缩条件的考察

由于用水煎煮的药液中含大量的蛋白质等大分子成分,该类成分 作用不明显,又占较大的体积,增加服用量,影响澄明度,给服用带 来不便,因此考虑除去此类成分,提高疗效,便于服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常规的加乙醇使沉淀的方法进行纯化, 以除去可溶性大分子杂质。为了最大限度地除去大分子杂质而又使有 效成分损失最小,以醇沉后醇溶液中靛玉红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了药 液浓缩的合理程度。

取处方量药材,加10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 合并滤液,滤液平均分成三份,分别浓缩至相对密度分别为1.05、 1.10、1.15后,各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回 收乙醇至无醇味,残留液加水至一定体积,搅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参照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对上述各溶液中的靛玉红进行含量测 定。同上操作,另做两次实验,结果如下:

   表2 水煎液浓缩条件的考察结果-靛玉红含量(mg)

依表二靛玉红的含量,其浓缩最佳程度应为相对密度:1.10。

工艺验证实验:

按处方量称取板蓝根600g、大青叶900g,加10倍量水,煎煮两 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加入 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加入蔗糖l00g,加水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 即得。                 表3 工艺验证结果   №   成品量(ml)   口服液中含靛玉红的量(μg/ml)   1   2   3   1000   1000   1000   8.1221   7.2451   8.1335

由表三可知这三批试验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异,工艺稳定,最后确 定水煎煮的工艺为提取2次,加水量为10倍量,提取时间为1小时, 醇沉工艺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 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蔗糖l00g,加水至 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试验例2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1、蔗糖粉加入量的确定

根据中药口服液的要求,加入蔗糖量一般不能超过20%,故选择 了加蔗糖量分别为10%、15%和20%进行考察澄明度和口感,结果,当 加入蔗糖量为10%时,澄明度和口感均较理想,故确定本品的蔗糖加 入量为10%。

依上述最优工艺制得三批样品。(分别1倍、2倍、3倍处方量) 其成品率见表4。    表4 成品率测定结果   处方的倍数   1   2   3   理论产量(ml)   试验产量(ml)   成品率(%)   平均成品率(%)   1000   1010   101     2000   1980   99   99.6   3000   2960   98.7  

2、稳定性研究:

将上述三批样品于室温留样放置三个月,色泽无明显差异,无明 显沉淀现象,基本稳定,故确定此工艺为最佳工艺。

3、中试生产研究

(1)取处方量20倍原料投料,依上述工艺,试制三批中试产品, 结果见表5。    表5 中试生产数据(用料量为原处方的20倍)   原料量   1   2   3   大青叶   板蓝根   理论值产量(ml)   试验产量(ml)   靛玉红含量(μg/ml)   成品率(%)   12000g   18000g   20000   19500   7.71   97.5   12000g   18000g   20000   20260   7.41   101.3   12000g   18000g   20000   19850   6.87   99.25

三批中试产品性状、含量、检查等项均符合要求。

试验例3  本发明制剂的标准测定

1、澄明度:用肉眼对十批样品的澄明度进行观察,符合规定。

               表6 澄明度测定结果   批号   澄明度   20030412   20030414   20030418   20030422   20030429   20030505   20030510   20030516   20030521   20030528   澄明,有少量经轻轻振摇即可分散的沉淀   澄明,有少量经轻轻振摇即可分散的沉淀   澄明,有少量经轻轻振摇即可分散的沉淀   澄明,有少量经轻轻振摇即可分散的沉淀   澄明,有少量经轻轻振摇即可分散的沉淀   澄明,有少量经轻轻振摇即可分散的沉淀   澄明,有少量经轻轻振摇即可分散的沉淀   澄明,有少量经轻轻振摇即可分散的沉淀   澄明,有少量经轻轻振摇即可分散的沉淀   澄明,有少量经轻轻振摇即可分散的沉淀

2、装量差异: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J合剂项下要求,对十批 样品的装量差异进行检查,符合规定。

                        表7 装量差异测定结果   批号                    每支药物内容物装量(ml)   20030412   20030414   20030418   20030422   20030429   20030505   20030510   20030516   20030521   20030528   10.3   10.5   10.2   10.3   10.2   10.1   10.2   10.1   9.7   10.2   10.5   10.2   10.8   10.4   10.3   10.3   10.5   10.3   10.4   10.3   10.5   10.7   10.1   10.7   10.7   10.6   10.2   9.8   10.1   10.2   10.6   10.2   10.1   10.2   10.1   10.4   10.3   10.6   10.2   10.1   10.1   10.0   10.3   10.5   10.3   10.7   10.4   10.2   10.6   10.4

3、pH值: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I G pH值测定法项 下要求,对十批样品的pH值进行检查,pH值符合本标准规定。

   表8 PH值测定结果   批号   pH值   20030412   20030414   20030418   20030422   20030429   20030505   20030510   20030516   20030521   20030528   4.6   4.3   4.4   4.2   4.5   4.4   4.2   4.3   4.4   4.5

4、相对密度: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I A相对密 度测定法项下要求,对十批样品的相对密度进行测定,符合本标准 规定。

  表9 相对密度测定结果   批号   相对密度   20030412   20030414   20030418   20030422   20030429   20030505   20030510   20030516   20030521   20030528   1.20   1.19   1.21   1.20   1.21   1.19   1.19   1.19   1.21   1.19

5、微生物限度检查

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III 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 要求,对十批样品的微生物进行检查,测定结果符合规定。

                表10 微生物检查结果   批号     细菌数(个/克)   (不得过10000)   霉菌数(个/克)   (不得过100)   大肠杆菌   (不得检出)   20030412   20030414   20030418   20030422   20030429   20030505   20030510   20030516   20030521   20030528   60   58   70   66   68   72   65   69   72   64   40   35   30   20   25   30   30   35   30   25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6、重金属的检查

取本品三批样品,批号分别为20030412、20030414、20030418 各1支,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E重金属检查法项下操 作,检测本制剂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本制剂重金属含量低 于百万分之十,低于药典规定的限度。

7、砷盐的检查

取本品三批样品,批号分别为20030412、20030414,20030418 各1支,蒸干,残渣上覆盖氢氧化钙1g,缓缓炽灼至炭化,继续在 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ml置A瓶中,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F砷盐检查法(骨蔡氏法)项下, 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检测本品砷盐含量。结果 表明:本品砷盐含量低于百万分之二,低于药典规定的限度。

试验例4  本发明口服液制剂与相同配方的颗粒剂在吸收及生物 利用度方面的比较研究。

取成年beagle犬20只,随机分2组。来考察本发明口服液和颗 粒剂在体内的吸收差异。各组beagle犬分别以临床剂量的10倍量。 一次性给药。本发明口服液10/支×10支,颗粒剂150g,给药后,以 制剂中的靛玉红为检测指标,用HPLC法测定在不同时间点beagle 犬血液中靛玉红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 用样度法,血药峰浓度和达峰时间(Tmax)通过试验数据直接得到, 采用双单测栓验法对本发明口服液剂型和颗粒剂的AUC进行了生物 等效性评价,消除半衰期(T1/2)采用3PB7药代动力程序模拟计算。

两种剂型药特代谢动力学参数比较见表11、12

       表11 本发明口服液剂型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编号     最大血药浓度   Cmax(ug/mg)   达血药浓度时间   (Tmax)H   半衰期   (T1/2)   1   45.9   0.26   2.16   2   46.1   0.28   2.09   3   44.7   0.31   2.46   4   44.3   0.27   2.19   5   45.1   0.26   2.24

           表12 颗粒剂型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编号     最大血药浓度   Cmax(ug/mg)   达血药浓度时间   (Tmax)H   半衰期   (T1/2)   1   35.6   0.46   2.16   2   34.7   0.48   2.09   3   34.0   0.46   2.46   4   34.6   0.47   2.19   5   35.7   0.43   2.24

试验例5  本发明质量控制方法

(一)鉴别方法

取本品30ml,加硫酸钠饱和的水溶液30ml,用乙醚振摇提取2 次,每次30ml,合并乙醚液,用1%氢氧化钠溶液洗涤2次,每次20ml, 再用水洗涤3次,每次20ml,取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 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分别取板蓝根和大青叶药材各1g,同上 操作,制成板蓝根和大青叶对照药材对照溶液。再取靛玉红对照品, 加氯仿制成每1ml含20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供试 品溶液、板蓝根对照药材溶液、大青叶对照药材溶液、对照品溶液各 10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 以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 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二)含量测定

靛玉红为大青叶和板蓝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本发明以靛玉 红的含量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靛玉红的含 量。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 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1、试验条件

1.1、仪器与试药:Agilent 1100N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 测器,检测波长:544nm,分析柱:ODS C18柱。

1.2、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60∶40) 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为544nm;柱温40C。理论 板数按靛玉红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5支,充分振摇,倾出内容物,混匀,精密量取3ml至 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加硫酸钠饱和的水溶液25ml,用乙醚 -正丁醇(1∶1)混合溶液振摇提取4次,每次25ml,合并提取液, 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即得。

2、本发明制剂中靛玉红的含量测定

按本发明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操作,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 十批本发明复方板蓝根口服液中靛玉红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1。

表11 复方板蓝根口服液中靛玉红的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   每支含靛玉红的量(μg/支)   20030412   20030414   20030418   20030422   20030429   20030505   20030510   20030516   20030521   20030528   平均值   75.3367   79.4996   75.2015   73.8766   77.3322   78.6041   77.6816   69.5642   79.7478   73.7493   76.0594

测定结果表明,复方板蓝根口服液中靛玉红的含量基本稳定,故 在平均含量的基础上,总含量下浮20%制定本制剂含量限度,每支复 方板蓝根口服液中靛玉红的含量不得低于60.85μg。

3、处方中板蓝根和大青叶药材中的靛玉红的含量测定

另外,按含量测定方法操作,对板蓝根和大青叶药材中的靛玉红 进行了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2。

       表12 板蓝根药材中靛玉红的含量测定结果     药材来源     靛玉红的含量(μg/g)     板蓝根   大青叶   吉林省宏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   长春市药材公司   吉林省药材公司   0.47   0.42   0.44   9.3   8.9   8.7

测定结果表明,板蓝根和大青叶药材中靛玉红的含量基本稳定。

实施例1

按处方量称取板蓝根600g、大青叶900g,加10倍量水,煎煮两 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加入 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加入蔗糖100g,加水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 即得。

实施例2

按处方量称取板蓝根500g、大青叶750g,加6倍量水,煎煮两 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加入 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加入蔗糖80g,加水至8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 得。

实施例3

按处方量称取板蓝根700g、大青叶1050g,加10倍量水,煎煮 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加 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 加入蔗糖120g,加水至12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 即得。

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复方板兰根口服液制剂,该口服液制剂是按如下方法制成的:板兰根500700重量份、大青叶7501050重量份,按处方量将上述两味药混合加水煎煮两次,加水量为610倍量,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加入三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蔗糖80120重量份,加水至80012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本发明口服液具有吸收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