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8131172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92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08288.5

申请日:

20111012

公开号:

CN102357131A

公开日:

2012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718,A61K9/48,A61P3/10

主分类号:

A61K36/718,A61K9/48,A61P3/10

申请人:

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永宽,刘全,李伟,李光振,王大鹏,刘良,梅常芳

地址:

13370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敖东大街2158号

优先权:

CN201110308288A

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魏征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对黄连、黄芪乙醇回流提取和金银花温浸醇沉条件的反复试验摸索,最后用正交法筛选、确定了该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使其在生产中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除去较多杂质。与原制剂比较,降低了60%临床服用量,提高了该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达到了本发明在同等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服用量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处方:黄连206g,黄芪308g,金银花1236g;(一)取处方1/3黄连粉碎成细粉,剩余黄连与黄芪一起用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时间依次为2、2、1小时,加醇量为药材量的10、8、8倍,合并提取液,于4℃静置12小时,倾出上清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时相对相对密度1.20~1.25的稠膏;(二)取金银花加20倍量水温浸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于4℃静置过夜,倾出上清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25℃时测相对密度1.15~1.2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于4℃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时测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加入黄连、黄芪醇提取的稠膏,搅拌均匀,加入黄连细粉,搅拌均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分装,制成1000粒,即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芪降糖胶囊原剂型为胶囊剂,已临床使用多年,疗效好,但患者反映服用量大(一 次7-10粒),服用量大的主要原因是处方中粉末入药量大。处方黄连206g,黄芪308g, 金银花1236g,其中有黄连,味极苦,胶囊剂可掩盖其苦味,便于服用,较片剂和丸剂 崩解快,释药迅速,所含药物不受粘合剂和压力影响,能很快扩散到胃液中,所以现剂 型仍选择胶囊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以解决原有药品服用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列步骤:

处方:黄连206g,黄芪308g,金银花1236g;

(一)取处方1/3黄连粉碎成细粉,剩余黄连与黄芪一起用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 时间依次为2、2、1小时,加醇量为药材量的10、8、8倍,合并提取液,于4℃静置12 小时,倾出上清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时相对相对密度1.20~1.25 的稠膏;

(二)取金银花加20倍量水温浸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于4℃静置过夜, 倾出上清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25℃时测相对密度1.15~1.2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 醇量达70%,于4℃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时测相对密 度1.25~1.30的稠膏,加入黄连、黄芪醇提取的稠膏,搅拌均匀,加入黄连细粉,搅拌 均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分装,制成1000粒,即得。

本发明通过对黄连、黄芪乙醇回流提取和金银花温浸醇沉条件的反复试验摸索,最 后用正交法筛选、确定了该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使其在生产中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 除去较多杂质。与原制剂比较,降低了60%临床服用量,提高了该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达到了本发明在同等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服用量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处方:黄连206g,黄芪308g,金银花1236g;

(一)取处方1/3黄连粉碎成细粉,剩余黄连与黄芪一起用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 时间依次为2、2、1小时,加醇量为药材量的10、8、8倍,合并提取液,于4℃静置12 小时,倾出上清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时相对相对密度1.20~1.25 的稠膏;

(二)取金银花加20倍量水温浸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于4℃静置过夜, 倾出上清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25℃时测相对密度1.15~1.2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 醇量达70%,于4℃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时测相对密 度1.25~1.30的稠膏,加入黄连、黄芪醇提取的稠膏,搅拌均匀,加入黄连细粉,搅拌 均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分装,制成1000粒,即得。

下边通过试验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试验例1制备工艺的技术研究

(一)剂型的选择

本处方原剂型为胶囊剂,已临床使用多年,疗效好,但患者反映服用量大(一次7 -10粒),服用量大的原因是处方中粉末入药量大。处方中有黄连,味极苦,胶囊剂可 掩盖其苦味,便于服用,较片剂和丸剂崩解快,释药迅速,所含药物不受粘合剂和压力 影响,能很快扩散到胃液中,所以现剂型仍选择胶囊剂。

(二)药材的鉴定及前处理

本处方由三味中药组成:黄连、黄芪、金银花,三味药均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 一部。本制剂使用的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黄芪采 用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nbranacen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的干燥根。金银花采用的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n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 开的花。经检验均符合各药材项下的有关规定。

三味药材首先挑杂,漂洗、低温烘干、净药材入药。黄连粉成粗粉(包药袋装),部 分粉成细粉;黄芪饮片直接入药;金银花质地松软,用包药袋装入药。

(三)制备工艺的研究

1、工艺路线的确定

(1)剂型:本品为胶囊剂,胶囊剂的基本工艺路线为:

药材:部分粉碎成细粉,大部分提取,分离、除杂、浓缩,浓缩液喷雾干燥或减压 干燥,浸膏,加入药材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或制粒,分装,成品,检验。

(2)处方中药物的性质

①黄连含小檗碱、巴马亭、药根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在植物体内多以盐 酸盐形式存在,小檗碱为季铵碱,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1∶500),溶于乙醇中, 如果水煎,放冷过滤时而损失掉(小檗碱为降糖有效成分),所以采用乙醇提取较好,但 处方中有金银花含有绿原酸、异绿原酸等有机酸与小檗碱产生沉淀使二者有效成分损失, 影响疗效,故二者需分开提取。

②黄芪含有三萜皂苷:黄芪苷I、II、IV,大豆皂苷I,黄酮类、多糖及氨基酸类。, 在多数治疗糖尿病的处方中都有黄芪,取其补气作用。原工艺用50%乙醇提取,如果用 水煎,单糖和低聚被提出,长期服用,增加单糖吸收,黄芪的三萜皂苷在70%乙醇中溶 解度最大,又是有效成分。综上述原因,新工艺仍采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提取。

③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及黄酮类成分,也是金银花的有较成分。溶于热水, 乙醇,丙酮和醋酸乙酯中。可采用水提或乙醇提取。

④药厂的生产条件药材采用多功能提取罐提取,药液用三效浓缩罐浓缩,板框过 滤机。

根据药材的性质及药厂的生产设备,设计提取工艺路线为:黄连部分粉碎成细粉, 剩余黄连与黄芪一起用一定浓度乙醇回流提取,金银花水提乙醇沉淀。两种提取浸膏与 黄连粉末混匀、干燥、粉成细粉,分装即得。

(四)工艺条件的筛选

1、粉末入药的选择

黄连、黄芪均属根类药材,粉性较强,粉末吸水性较好,金银花质地松软,粉末吸 水性较前二者差些。黄连为方中君药,为减少损失采用黄连部分粉末入药,减少成品的 服用量,又可吸收浸膏中水分。

黄连药粉加入的方法:

首先考察黄连的出粉率,取三批黄连每批1000g,粉成细粉(过100目筛),出粉率 考查结果见表1。

表1黄连出粉率考察结果

处方中黄连206g,1/3量为68.7g,按93%的出粉率,应取黄连73.5g,操作时可取 黄连75g,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未通过筛的部分与黄连粗粉一起用乙醇提取,如 不够量应补足。

2、2/3黄连、黄芪乙醇回流提取条件的筛选

(1)乙醇浓度的优选

样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连粗粉约13g,精密称定,黄芪约30g,精密称定,共三份, 分别用60%、70%、8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时,加醇量为药材的8倍量,提 取液滤过,定容于200ml量瓶中,摇匀即得。

①出膏率的测定分别精密吸取样品溶液10ml,置干燥恒重的蒸发皿里,按《中国 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见表4。

②以黄芪甲苷为指标测定黄芪甲苷含量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样品溶液10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水20ml 使溶解,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弃去乙醚液,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 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氨试液提取2次,每次20ml,弃去碱液, 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提取2次,弃去水层,正丁醇层蒸干,残渣加水3ml使溶解,上已处 理好的D101大孔树脂柱(内径1.7cm,长10cm)用水8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80ml40% 乙醇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11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饱和 的正丁醇20ml使溶解,用正丁醇饱和的1.5%磷酸溶液提取二次,每次20ml,弃去酸水, 再用正丁醇饱和氨试液提取2次,每次20ml,弃去,正丁醇层蒸干,用甲醇定容于2ml 量瓶中。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为12.56mg,于25ml量 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0.5024mg)。

测定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仪器:CS-9301(日本岛津)进口毛细管。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4、6、8、10、12μl,照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 甲醇∶水=13∶6∶2,10℃放置过夜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 乙醇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 胶布固定,照薄层扫描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薄层扫描法)扫描,波长: λS=530nm,λR=700nm,测定。结果见表2。

表2黄芪甲苷标准曲线数据

回归方程:Y=231.06x+66.32,γ=0.999

线性范围:1.005μg-6.030μg

样品的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6μl,对照品溶液2μl、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 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下同标准曲线操作。结果见表4。

③以小檗碱含量为指标测定小檗碱含量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样品溶液2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水20ml 使溶解,用稀硫酸调pH2-3,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15ml,弃去乙醚液,水层用浓氨水 调pH9-10,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 甲醇∶盐酸=100∶1溶解于10ml量瓶中,并用此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为10.13mg,置 25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ml,置5ml量瓶中,用甲醇 稀释至刻度,即得(每1ml含盐酸小檗碱0.162mg)。

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用磷 酸调pH3)(30∶7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m/min,检测波长270nm,理板数按盐 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5、10、15、20μl,注入色谱仪,测 定,以进样量为横坐标,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表3。

表3盐酸小檗碱标准曲线数据

回归方程:Y=3.627922x+9637.9,γ=0.9999

线性范围:0.324~3.240μg

表4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出膏率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由试验结果表明:以出膏率为指标时,60%乙醇提取物出膏率高,以有效成分黄芪 甲苷为指标时70%提取物中黄芪甲苷含量高,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时,70%、80% 乙醇提取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相近,综合分析,以70%乙醇回流提取为宜。

(2)70%乙醇回流提取条件的优选

影响提取效果因素:提取时间(A),提取次数(B),70%乙醇用量(C),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表头设计见表5。

表5正交试验表头

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处方比例取黄芪约15g,精密称定,黄连约6.5g,精密称定, 按正交试验进行回流提取,滤过,浓缩适量,定容于100ml量瓶中,摇匀,即得。

出膏率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15ml,置干燥恒重的蒸发皿中,按《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附录XA浸出物测定清测定,结果见表6。

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20ml,以下同乙醇浓度选择的方法测定, 结果见表6。

小檗碱的含量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5ml,以下同乙醇浓度选择的方法测定,结 果见表6。

表6黄连、黄芪乙醇提取正交试验表

表7出膏率的方差分析表

F0.05(2.2)=19.00  F0.01(2.2)=99.00

表8以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方差分析

F0.05(2.2)=19.00  F0.01(2.2)=99.00

表9以小檗碱含量为指标方差分析

试验结果分析直观分析,以出膏率为直标,B因素(提取次数)影响最大,B>C>A, 且B3>B2>B1,C3>C2>C1,A3>A2>A1,由方差分析B有显著性影响,两者结论一致。

从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直观分析:B>A>C,B3>B2>B1,A3>A2>A1,C3>C2>C1, 方差分析B有显著性,与出膏率一致。

以小檗碱含量为指标,直观分析B>C>A,且B3>B2>B1,C3>C2>C1,A3>A2>A1。由 方差分析B、C有极显著性。三个指标B都显著性。A都没有显著性。综合分析最佳提 取工艺为A2B3C3,即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时间依次为2、2、1小时,加醇量为药 材量的8倍。

验证实验

根据优选后的试验条件,提取三份样品,方法同上,测定出膏率,黄芪甲苷含量, 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见表10。

表10三批样品试验结果

结果与正交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工艺稳定可行。

3、金银花提取工艺的筛选

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异绿酸,由于结构的决定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比 较样品用水煎,水煎醇沉、水温浸三种方法绿原酸的含量,实验结果水温浸的绿原酸含 量最高,为进一步除掉杂质,采用温浸后用乙醇沉淀。参考文献及原工艺温浸温度为80 -90°,考察其它条件对有效成分浸出率的影响。

(1)考察指标:出膏率,绿原酸含量

(2)影响因素:A浸提时间

B加水量

C浸提次数

D醇沉浓度

(3)各因素考察水平

采用L9(34)正交表试验

表11金银花工艺条件正交试验表头

样品溶液的制备取金银花约20g,精密称定,按正交试验顺序号提取,各药液浓 缩至相对密度1.10-1.15(25℃),根据L9(34)设计表乙醇浓度进行沉淀,滤过,滤液适 当浓缩,定容于100ml量瓶中,摇匀,即得。

出膏率的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25ml,置干燥恒重的蒸发皿中,按《中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见表13。

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测定绿原酸含量

供试品溶液制备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5ml,用稀盐酸调PH2-3后,用醋酸乙酯提 取3次,每次20ml,合并提取液,蒸干,用50%甲醇溶解于100ml量瓶中,并用50% 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绿原酸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为10.10mg,置250ml量瓶 中,用50%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0.0408mg/ml)。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4%磷酸溶 液(11∶89)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327nm,理论板数按绿原 酸峰计应不低于3000。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10、15、20、25μl,注入高效液相 色谱仪测定,以进样量为横坐标,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表12。

表12绿原酸标准曲线数据

回归方程Y=1105718.6275X-6009.6  r=0.9999

线性范围0.2040μg~1.020μg

样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各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色谱仪,测定,结 果见正交试验表。

表13金银花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验证试验

金银花提取工艺确定后,按确定工艺提取三批样品,同时与三批原工艺样品比较。

表16新工艺与原工艺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比原工艺出膏率降低,绿原酸的含量高于原工艺。

五、分离、纯化、浓缩与干燥工艺的研究

(一)分离与纯化

黄连、黄芪70%乙醇提取液,先用尼龙布粗滤,静置12小时(4℃),倾出上清液, 用板框过滤机抽滤,除去不滤性物质。

金银花质地松软,浸泡后易成糊状,不易过滤,所以温浸时药材用包药袋装后温浸, 浸出液静置过夜,除去沉淀物,倾出上清液,用180目绢布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 密度1.10~1.15(25℃),用70%乙醇沉淀,静置24小时(4℃),进一步除杂,倾出上清 液,用板框过滤机抽滤。

(二)浓缩与干燥

黄芪、黄连的70%乙醇提取液、金银花水温浸液及水温浸液的70%乙醇沉淀后的滤 液,均用三效减压浓缩罐进行浓缩,稠膏与黄连粉混合后采用减压干燥(80℃以下)。

(三)分装前药物粉末(中间体)的检测

为保证每粒装量达到预期的剂量,保证成品质量的一致性及稳定性。因此应对半成 品进行质控,为此测定粉末中的含水量(如含水量过高,继续低温烘干,粉末含水量应 在4%以下)休止角、堆密度,临界相对密度。

1、水分的测定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H第一法检查三指样品水分,含水量在4%以下。

2、休止角的测定

使粉末经一干燥漏斗流下并呈圆椎体状,测其休止角,结果见表17。

表17粉末休止角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表明休止角40°以下,说明粉末流动性较好。

3、堆密度的测定

取粉末3g,装入10ml干燥量筒中,以一定高度落下数次,使松紧适宜,以重量及 容积计算堆密度,结果见表16。

堆密度(g/ml)=重量(g)/容积(ml)

表18三批样品堆密度测定结果

4、临界相对温度的确定。

按表17配制不同浓度的硫酸及饱和盐溶液,分别置于玻璃干燥器中,20℃恒温放置 48小时,使其内部湿度平衡构成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将已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放入1g 的粉末,平铺于瓶底,厚约2mm,精密称定,并干燥至恒重,打开称量瓶,放于上述不 同相对密度的干燥器中,使粉末吸湿至恒重,精密称定,并计算吸湿率,结果见表19。

表19不同相对湿度中粉末的吸湿率

以相对湿度为横坐标,吸湿率为纵坐标,绘制吸湿曲线,将吸湿曲线直线两端作该曲线 切线,两曲线交点横坐标即为临界相对湿度(CRH)。经测定粉末的临界相对湿度为53%, 因此,在粉碎、分装、包装及贮存的环境应控制相对湿度小于53%,并采取防潮好包装。

六、制剂成型研究

经过正交试验筛出合理的工艺,按此工艺生产处方量的三份半成品,并进行相应的 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及成型工艺的研究。

(一)制剂处方的设计

本制剂为胶囊剂,为减少服用量,部分药材的粉末入药代替辅料。

1、按筛选出工艺生产三批考察其出膏率

(1)2/3量黄连与黄芪70%乙醇提取物的出膏率的考察,结果见表20。

表20黄连、黄芪70%乙醇提取出膏率结果

(2)金银花按水浸醇沉工艺生产三批样品考察其出膏率,结果见表21。

表21金银花水浸醇沉出膏率考察结果

2、制剂处方的形成

(1)制剂处方    处方中总药材175g

               黄连粉末入药68.7g

               2/3黄连、黄芪提取膏粉93.9g

               金银花提取膏粉255.09g

                        制成1000粒

(2)粒重、服用量与装量的确定

①粒重:制剂处方总粉量为417.6g,制成1000粒,每粒重417.6g/1000=0.4176g选 用“0”号胶囊,经手工装试,每粒在0.3987g~0.4215g之间。

②口服剂量:原工艺一个处方药材总量875g,制成1000粒,每粒含生药0.875g, 一次服7-10粒,一日3次。若服7粒,相当于生药材6.125g,若服10粒相当于生药材 8.75g。新工艺降低出膏率,现制成1000粒,需要原处方量2倍药材即1750g,制成1000g, 每粒含生药1.75g,若服用6.125g生药应服3.5粒,若服8.75g生药,应服5粒,每次应服 3~5粒,平均值应服4粒,一日3次,共12粒,与原处方用药量基本一致。

③包装每片可装12粒或24粒,供一日或二日用。

3、成型工艺的研究

①新工艺与原工艺服用量一致,保证了药效。

②1/3量黄连粉末入药是否能吸收浸膏水分,放置长时间尤其在高湿度、高温度条件 下是否吸潮,为此做3个月加速试验,(温度40℃±2%,相对湿度75%±5%),试验结 果无吸潮现象,流动性较好。

③黄连、黄芪70%提取稠膏与金银花提取稠膏混合后不易溶合均匀,需先加热(70 ℃以下)变软、变稀后再混合,加入黄连药粉继续混匀,干燥、过筛,以保持均匀。

七、包装材料的选择

由于胶囊内物多为浸膏,为防止药物的吸潮和保证药物的稳定性,我们选择防水防 气性能较好的泡罩式单剂量包装,即底层材料(无毒铝箔)形成塑料薄板,经热压形成 水泡状包装,此包装固定作用好,可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引起粒间的摩擦和碰撞。 另外此包装对水气、氧气等气体及挥发性物质、油类、醇类等有良好的阻隔作用,且不 受酸碱影响,有较强的防潮防腐作用,使药品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八、三批中试产品

按新工艺生产10倍处方量的产品,按本品质量标准及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胶囊 剂项下的要求对三批样品进行检验,其结果均符合要求,结果见表21。

表21三批中试产品数据

试验例2急性毒性试验

在未测出动物急性毒性(LD50)的情况下,进行了最大耐受性试验。

以金芪降糖胶囊混悬液91.9g(生药)/kg,1日给昆明种小鼠灌胃2次,连续观察 14日,记录动物在药后的毒性表现。结果动物在药后1.5h内,活动减少,呈安静状态, 其摄食量、毛色、二便及活动情况均无异常,未发现有药物所致其它的中毒现象,受试 动物无一死亡。该剂量约为人临床拟用量的525.14倍。

试验结果表明,金芪降糖胶囊在该剂量以内短期服用是安全可靠的,也由此可以推 断出人临床拟用量在短期内服用是较为安全的。

试验例3长期毒性试验

金芪降糖胶囊的临床服用疗程为4-8周,根据新药研究的有关法规,我们对其进行 了24周的大鼠口服(灌胃)给药的长期毒性试验。在药后12周,24周和停药2周后, 分别处死动物,做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学等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与水对照 组比较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其中高剂量组:43.76g(生药)/kg,约为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的1/4,为人临床拟 用量的125.03倍;中剂量组:21.88g(生药)/kg,约为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的1/8, 为人临床拟用量的62.51倍;低剂量组:10.94g(生药)/kg,约为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 的1/16,为人临床拟用量的31.26倍。

试验结果表明,按上述剂量给动物给药期内(180天)是安全的,且停药后也未发 现有延迟性毒性。该结果同时也提示了该制剂的服用剂量安全范围较大,安全服用期较 长。

试验例4主要药效学

1、对正常家兔在连续口服给药10日(1次/日)后的空服血糖无明显影响,与原金 芪降糖胶囊和阴性对照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

2、对四氧嘧啶所致犬糖尿病模型的血糖在连续口服给药10日(1次/日)后,高 剂量组4.2g(生药)/kg、中剂量组2.1g(生药)/kg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与原金芪降糖胶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该模型的血清胰岛素水平 的影响不大。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该制剂对模型犬胰腺β-细胞无明显影响。

3、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 P<0.001),对该模型大鼠的日饮水、排尿量有较为明显的影响(P<0.05,P<0.05)。

4、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糖尿病模型的血糖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P<0.01)。

5、该制剂给正常家兔连续口服给药10日后,再口服高剂量葡萄糖(25g/kg),结果 可非常明显地增强动物的耐糖量((P<0.05,P<0.01)。

以上结果表明,金芪降糖胶囊可明显抑制各种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含量,但对胰 腺β-细胞和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影响,能提高实验动物的糖耐量,而对正常动物的血糖水 平无明显影响。

金芪降糖胶囊药效学研究

摘要:金芪降糖胶囊对正常家兔血糖无影响,能够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犬血糖, 但对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能够明显降低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血糖,并降低24 h尿量、饮水量;能够降低肾上腺素性糖尿病小鼠血糖;具有改善正常家兔糖耐量作用。

目的:通过药效学实验,比较本发明金芪降糖胶囊与原金芪降糖胶囊的研究结果, 作出正确判断及结论。

药物:本发明金芪降糖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粉末,味苦,含量为0.4g药粉/粒, 5.47g生药/g药粉。批号:030522。阳性对照药:原金芪降糖胶囊,市售,含量为0.4g 药粉/粒,2.19g生药/g药粉。由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601。

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用,18-22g,购自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质量合 格证号为10-1001。Wistar种大白鼠160-195g、210-250g,雌雄兼用。购自吉林省药品检 验所,动物质量合格证号为10-1009。新西兰白兔,雌雄兼用,体重1.8~2.1kg,购自长 春高新医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动物质量合格证号:SCXK-(2003-2004)。杂种犬,雌 雄兼用,15.0~19.0kg。

仪器:752-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JN-B型精密扭力天平(上海);γ- 免疫计数器(西安)。

试剂:四氧嘧啶Sigma公司产品;链脲佐菌素Sigma公司产品;葡萄糖试剂盒北 京北化康泰临床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30815。125I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盒 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生产批号:031101

所有实验数据除特殊说明外均经统计学t检验处理。

方法和结果:

一、对正常家兔血糖的影响

取正常家兔50只,适应性饲养1周,室温18~24℃。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 即对照组、原金芪降糖胶囊组、金芪降糖胶囊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按表1所示剂量 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10日,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水,于末次给药后1h采血测定空 腹血糖含量。结果见表22。

表22对正常家兔血糖的影响

结果表明:正常家兔灌胃金芪降糖胶囊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二、对四氧嘧啶致犬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选择空腹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犬36条,随机分为六组,每组6条。禁食24h,除 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犬依次于犬前肢皮下头静脉注射四氧嘧啶60mg/kg,注射72h后, 禁食12h采血测空腹血糖,按表2所示剂量口服给药,每日一次,连续治疗30日,与末 次药后禁食12h,采血测定空腹血糖值、胰岛素含量,取胰腺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见表23、24。

表23对四氧嘧啶致犬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0.05  **<0.01  ***<0.001以下同略

表24对糖尿病模型犬血清胰岛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金芪降糖胶囊各给药组使四氧嘧啶致糖尿病模型犬的血糖降低,对血清 胰岛素水平影响不大。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金芪降糖胶囊对糖尿病犬胰腺β-细 胞无明显影响。

三、对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取wistar大鼠8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对照组,其余70 只于造糖尿病模型前12h禁食水,然后大鼠依次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50mg/kg,对照 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72h后,大鼠禁食12h,眼眶采血测定空腹血糖, 挑选血糖值大于11.1mmol/L糖尿病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原金芪降糖胶囊组、 金芪降糖胶囊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每组10只,按表4所示剂量灌胃给药,每日一次, 连续4w,于治疗1w、2w、3w、4w禁食不禁水12h,并分别于次日灌胃给药1h后,眼 眶采血,测定空腹血糖值,结果见表25。于造型及给药治疗后分别测定24h排尿量、饮 水量,结果见表26、27。

表25对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表26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24h排尿量

表27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24h饮水量

结果表明,造模型各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01);金芪降糖胶囊各剂量组从给药第1w开始,即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糖,随着治疗 时间的延长,血糖明显降低。同时,金芪降糖胶囊各剂量组大鼠药物治疗后24h排尿量、 饮水量明显降低。

四、对肾上腺素致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取雄性小鼠120只,适应两天后,随机分为六组,每组20只,即为对照组、模型 对照组、原金芪降糖胶囊组、金芪降糖胶囊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禁食24h,给药组 按表28所示剂量灌胃给药,药后30min,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依次皮下注射0.014% 的肾上腺素10ml/kg,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90min每组依次从10只小鼠 眼眶静脉丛采血,135min用同样方法采另10只小鼠血,测定血糖含量。

表28对肾上腺素致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结果表明;金芪降糖胶囊各剂量组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有明显抑制作用,金芪降糖 胶囊高剂量组降血糖作用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金芪降糖胶囊对高 血糖模型小鼠的糖代谢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五、对正常家兔糖耐量的影响

取正常家兔50只,适应性饲养1周,室温18~24℃。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 即对照组、原金芪降糖胶囊组、金芪降糖胶囊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按表8所示剂量 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10日,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水。给药第9天晚禁食,次日早晨 家兔耳缘静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含量,继续给药1次,药后1h分别灌胃葡萄糖25g/kg, 于1h、2h采血,测定血糖含量。

表29对正常家兔糖耐量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0.05  △△<0.01  △△△<0.001

结果表明,金芪降糖胶囊各剂量组均可使正常家兔糖耐量能力明显增强,给药组家 兔各时限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作用与阳性药对照组相似。

小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金芪降糖 胶囊作为传统中药成药,在市场应用多年,疗效可靠,深受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欢迎。通 过上述药理实验证明,金芪降糖胶囊对正常家兔血糖无影响,能够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 尿病犬血糖,但对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金芪降糖胶 囊对糖尿病犬胰腺β-细胞无明显影响;能够明显降低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血糖,并 降低24h尿量、饮水量;能够降低肾上腺素性糖尿病小鼠血糖;具有改善正常家兔糖耐 量作用。

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5713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2.22 CN 102357131 A *CN102357131A* (21)申请号 201110308288.5 (22)申请日 2011.10.12 A61K 36/718(2006.01) A61K 9/48(2006.01) A61P 3/10(2006.01) (71)申请人 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3370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 市敖东大街 2158 号 (72)发明人 王永宽 刘全 李伟 李光振 王大鹏 刘良 梅常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 限责任公司 。

2、22100 代理人 魏征骥 (54) 发明名称 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 属于 中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对黄连、 黄芪乙醇回 流提取和金银花温浸醇沉条件的反复试验摸索, 最后用正交法筛选、 确定了该制剂的最佳提取工 艺, 使其在生产中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 除去较多 杂质。与原制剂比较, 降低了 60% 临床服用量, 提 高了该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达到了本发明在同等 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服用量的目的。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1 页 CN 102357140。

3、 A1/1 页 2 1. 一种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 处方 : 黄连 206g, 黄芪 308g, 金银花 1236g ; (一) 取处方 1/3 黄连粉碎成细粉, 剩余黄连与黄芪一起用 70% 乙醇回流提取三次, 时间 依次为 2、 2、 1 小时, 加醇量为药材量的 10、 8、 8 倍, 合并提取液, 于 4静置 12 小时, 倾出上 清液, 滤过,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 50时相对相对密度 1.201.25 的稠膏 ; (二) 取金银花加20倍量水温浸三次, 每次1小时, 合并浸出液, 于4静置过夜, 倾出上 清液, 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至25时测相对。

4、密度1.151.20的清膏,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 于 4静置 24 小时, 滤过,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 50时测相对密度 1.251.30 的稠 膏, 加入黄连、 黄芪醇提取的稠膏, 搅拌均匀, 加入黄连细粉, 搅拌均匀, 减压干燥, 粉碎成细 粉, 过筛, 混匀, 分装, 制成 1000 粒, 即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1/21 页 3 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金芪降糖胶囊原剂型为胶囊剂, 已临床使用多年, 疗效好, 但患者反映服用量大 ( 一次 7-1。

5、0 粒 ), 服用量大的主要原因是处方中粉末入药量大。处方黄连 206g, 黄芪 308g, 金银花 1236g, 其中有黄连, 味极苦, 胶囊剂可掩盖其苦味, 便于服用, 较片剂和丸剂崩解快, 释药迅速, 所含药物不受粘合剂和压力影响, 能很快扩散到胃液中, 所以现剂型仍选择胶囊 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芪降糖胶囊的制备方法, 以解决原有药品服用量大的问题。 0004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下列步骤 : 0005 处方 : 黄连 206g, 黄芪 308g, 金银花 1236g ; 0006 ( 一 ) 取处方 1/3 黄连粉碎成细粉, 剩余黄连与黄芪一起用 70乙。

6、醇回流提取三 次, 时间依次为2、 2、 1小时, 加醇量为药材量的10、 8、 8倍, 合并提取液, 于4静置12小时, 倾出上清液, 滤过,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 50时相对相对密度 1.20 1.25 的稠膏 ; 0007 ( 二 ) 取金银花加 20 倍量水温浸三次, 每次 1 小时, 合并浸出液, 于 4静置过 夜, 倾出上清液, 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至 25时测相对密度 1.15 1.20 的清膏, 加乙醇使 含醇量达 70, 于 4静置 24 小时, 滤过,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 50时测相对密度 1.25 1.30 的稠膏, 加入黄连、 黄芪醇提取的稠膏, 搅拌均匀, 。

7、加入黄连细粉, 搅拌均匀, 减 压干燥, 粉碎成细粉, 过筛, 混匀, 分装, 制成 1000 粒, 即得。 0008 本发明通过对黄连、 黄芪乙醇回流提取和金银花温浸醇沉条件的反复试验摸索, 最后用正交法筛选、 确定了该制剂的最佳提取工艺, 使其在生产中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 除 去较多杂质。与原制剂比较, 降低了 60临床服用量, 提高了该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达到了 本发明在同等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服用量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实施例 0010 处方 : 黄连 206g, 黄芪 308g, 金银花 1236g ; 0011 ( 一 ) 取处方 1/3 黄连粉碎成细粉, 剩余黄连与黄芪一。

8、起用 70乙醇回流提取三 次, 时间依次为2、 2、 1小时, 加醇量为药材量的10、 8、 8倍, 合并提取液, 于4静置12小时, 倾出上清液, 滤过,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 50时相对相对密度 1.20 1.25 的稠膏 ; 0012 ( 二 ) 取金银花加 20 倍量水温浸三次, 每次 1 小时, 合并浸出液, 于 4静置过 夜, 倾出上清液, 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至 25时测相对密度 1.15 1.20 的清膏, 加乙醇使 含醇量达 70, 于 4静置 24 小时, 滤过,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 50时测相对密度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

9、40 A2/21 页 4 1.25 1.30 的稠膏, 加入黄连、 黄芪醇提取的稠膏, 搅拌均匀, 加入黄连细粉, 搅拌均匀, 减 压干燥, 粉碎成细粉, 过筛, 混匀, 分装, 制成 1000 粒, 即得。 0013 下边通过试验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14 试验例 1 制备工艺的技术研究 0015 ( 一 ) 剂型的选择 0016 本处方原剂型为胶囊剂, 已临床使用多年, 疗效好, 但患者反映服用量大 ( 一次 7-10 粒 ), 服用量大的原因是处方中粉末入药量大。处方中有黄连, 味极苦, 胶囊剂可掩盖 其苦味, 便于服用, 较片剂和丸剂崩解快, 释药迅速, 所含药物不受粘合剂和压力影。

10、响, 能很 快扩散到胃液中, 所以现剂型仍选择胶囊剂。 0017 ( 二 ) 药材的鉴定及前处理 0018 本处方由三味中药组成 : 黄连、 黄芪、 金银花, 三味药均收载于中国药典 2000 年版 一部。本制剂使用的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的干燥根茎。黄 芪采用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nbranacens(Fisch)Bge、 Var.mongholicus(Bge.) Hsiao 的干燥根。金银花采用的为忍冬科植物忍冬 Lonicera jnponica Thunb 的干燥花蕾 或带初开的花。经检验均符合各药材项下的有关规定。

11、。 0019 三味药材首先挑杂, 漂洗、 低温烘干、 净药材入药。黄连粉成粗粉 ( 包药袋装 ), 部 分粉成细粉 ; 黄芪饮片直接入药 ; 金银花质地松软, 用包药袋装入药。 0020 ( 三 ) 制备工艺的研究 0021 1、 工艺路线的确定 0022 (1) 剂型 : 本品为胶囊剂, 胶囊剂的基本工艺路线为 : 0023 药材 : 部分粉碎成细粉, 大部分提取, 分离、 除杂、 浓缩, 浓缩液喷雾干燥或减压干 燥, 浸膏, 加入药材细粉, 混匀, 干燥粉碎成细粉或制粒, 分装, 成品, 检验。 0024 (2) 处方中药物的性质 0025 黄连含小檗碱、 巴马亭、 药根碱、 黄连碱、 甲。

12、基黄连碱等, 在植物体内多以盐酸盐 形式存在, 小檗碱为季铵碱, 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 (1 500), 溶于乙醇中, 如果水 煎, 放冷过滤时而损失掉 ( 小檗碱为降糖有效成分 ), 所以采用乙醇提取较好, 但处方中有 金银花含有绿原酸、 异绿原酸等有机酸与小檗碱产生沉淀使二者有效成分损失, 影响疗效, 故二者需分开提取。 0026 黄芪含有三萜皂苷 : 黄芪苷 I、 II、 IV, 大豆皂苷 I, 黄酮类、 多糖及氨基酸类。 , 在 多数治疗糖尿病的处方中都有黄芪, 取其补气作用。原工艺用 50乙醇提取, 如果用水煎, 单糖和低聚被提出, 长期服用, 增加单糖吸收, 黄芪的三萜皂苷在 。

13、70乙醇中溶解度最大, 又是有效成分。综上述原因, 新工艺仍采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提取。 0027 金银花含绿原酸、 异绿原酸及黄酮类成分, 也是金银花的有较成分。溶于热水, 乙醇, 丙酮和醋酸乙酯中。可采用水提或乙醇提取。 0028 药厂的生产条件药材采用多功能提取罐提取, 药液用三效浓缩罐浓缩, 板框过 滤机。 0029 根据药材的性质及药厂的生产设备, 设计提取工艺路线为 : 黄连部分粉碎成细粉, 剩余黄连与黄芪一起用一定浓度乙醇回流提取, 金银花水提乙醇沉淀。两种提取浸膏与黄 连粉末混匀、 干燥、 粉成细粉, 分装即得。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

14、A3/21 页 5 0030 ( 四 ) 工艺条件的筛选 0031 1、 粉末入药的选择 0032 黄连、 黄芪均属根类药材, 粉性较强, 粉末吸水性较好, 金银花质地松软, 粉末吸水 性较前二者差些。黄连为方中君药, 为减少损失采用黄连部分粉末入药, 减少成品的服用 量, 又可吸收浸膏中水分。 0033 黄连药粉加入的方法 : 0034 首先考察黄连的出粉率, 取三批黄连每批 1000g, 粉成细粉 ( 过 100 目筛 ), 出粉率 考查结果见表 1。 0035 表 1 黄连出粉率考察结果 0036 0037 处方中黄连 206g, 1/3 量为 68.7g, 按 93的出粉率, 应取黄连。

15、 73.5g, 操作时可取 黄连 75g, 粉碎成细粉 ( 过 100 目筛 ), 未通过筛的部分与黄连粗粉一起用乙醇提取, 如不够 量应补足。 0038 2、 2/3 黄连、 黄芪乙醇回流提取条件的筛选 0039 (1) 乙醇浓度的优选 0040 样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连粗粉约 13g, 精密称定, 黄芪约 30g, 精密称定, 共三份, 分 别用60、 70、 8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 每次2小时, 加醇量为药材的8倍量, 提取液滤过, 定容于 200ml 量瓶中, 摇匀即得。 0041 出膏率的测定分别精密吸取样品溶液10ml, 置干燥恒重的蒸发皿里, 按 中国药 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

16、XA 浸出物测定法测定, 结果见表 4。 0042 以黄芪甲苷为指标测定黄芪甲苷含量 00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样品溶液 10ml, 置蒸发皿中, 蒸干、 残渣加水 20ml 使 溶解, 用乙醚提取 2 次, 每次 20ml, 弃去乙醚液, 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 3 次, 每次 20ml, 合并 正丁醇提取液, 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氨试液提取 2 次, 每次 20ml, 弃去碱液, 用正丁醇饱和的 水提取 2 次, 弃去水层, 正丁醇层蒸干, 残渣加水 3ml 使溶解, 上已处理好的 D101 大孔树脂 柱 ( 内径 1.7cm, 长 10cm) 用水 80ml 洗脱, 弃去水液, 再用 8。

17、0ml40乙醇洗脱, 弃去洗脱液, 继用 70乙醇 110ml 洗脱, 收集洗脱液, 蒸干, 残渣加水饱和的正丁醇 20ml 使溶解, 用正丁 醇饱和的1.5磷酸溶液提取二次, 每次20ml, 弃去酸水, 再用正丁醇饱和氨试液提取2次, 每次 20ml, 弃去, 正丁醇层蒸干, 用甲醇定容于 2ml 量瓶中。 004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约 10mg, 精密称定为 12.56mg, 于 25ml 量瓶 中, 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 ( 每 1ml 含 0.5024mg)。 0045 测定方法 :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 ; 仪器 : CS-9301( 日本岛津 ) 。

18、进口毛细管。 0046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2、 4、 6、 8、 10、 12l, 照薄层色谱法 ( 中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4/21 页 6 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VI B) 试验,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氯仿甲醇水 13 6 2, 10放置过夜下层溶液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10硫酸乙醇溶 液, 在 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 周围用胶布固定, 照 薄层扫描法 (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VI B 薄层扫描法 ) 扫描, 波长 : S 。

19、530nm, R 700nm, 测定。结果见表 2。 0047 表 2 黄芪甲苷标准曲线数据 0048 0049 回归方程 : Y 231.06x+66.32, 0.999 0050 线性范围 : 1.005g-6.030g 0051 样品的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6l, 对照品溶液 2l、 4l, 分别交叉点于同 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下同标准曲线操作。结果见表 4。 0052 以小檗碱含量为指标测定小檗碱含量 00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样品溶液 2ml, 置蒸发皿中, 蒸干, 残渣加水 20ml 使溶 解, 用稀硫酸调pH2-3, 用乙醚提取2次, 每次15ml, 弃去乙醚液,。

20、 水层用浓氨水调pH9-10, 用 水饱和正丁醇提取 3 次, 每次 20ml, 合并正丁醇提取液, 蒸干, 残渣加甲醇盐酸 100 1 溶解于 10ml 量瓶中, 并用此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 005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约 10mg, 精密称定为 10.13mg, 置 25ml 量瓶中, 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精密吸取 2ml, 置 5ml 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 刻度, 即得 ( 每 1ml 含盐酸小檗碱 0.162mg)。 0055 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乙腈 0.05mol/L 磷酸二氢钠 ( 用 磷酸调 pH3)(30 。

21、70) 为流动相 ; 柱温 30, 流速 1m/min, 检测波长 270nm, 理板数按盐酸 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 4000。 0056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2、 5、 10、 15、 20l, 注入色谱仪, 测定, 以进样量为横坐标, 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见表 3。 0057 表 3 盐酸小檗碱标准曲线数据 0058 0059 回归方程 : Y 3.627922x+9637.9, 0.9999 0060 线性范围 : 0.324 3.240g 0061 表 4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出膏率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0062 说 明 书 CN 1023571。

22、31 A CN 102357140 A5/21 页 7 0063 由试验结果表明 : 以出膏率为指标时, 60乙醇提取物出膏率高, 以有效成分黄芪 甲苷为指标时 70提取物中黄芪甲苷含量高, 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时, 70、 80乙醇 提取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相近, 综合分析, 以 70乙醇回流提取为宜。 0064 (2)70乙醇回流提取条件的优选 0065 影响提取效果因素 : 提取时间 (A), 提取次数 (B), 70乙醇用量 (C), 采用 L9(34) 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 表头设计见表 5。 0066 表 5 正交试验表头 0067 0068 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处方比例取黄芪约 15g。

23、, 精密称定, 黄连约 6.5g, 精密称定, 按 正交试验进行回流提取, 滤过, 浓缩适量, 定容于 100ml 量瓶中, 摇匀, 即得。 0069 出膏率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 15ml, 置干燥恒重的蒸发皿中, 按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XA 浸出物测定清测定, 结果见表 6。 0070 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 20ml, 以下同乙醇浓度选择的方法测定, 结果见表 6。 0071 小檗碱的含量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 5ml, 以下同乙醇浓度选择的方法测定, 结果 见表 6。 0072 表 6 黄连、 黄芪乙醇提取正交试验表 0073 说 明 书 CN 10235713。

24、1 A CN 102357140 A6/21 页 8 0074 表 7 出膏率的方差分析表 0075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7/21 页 9 0076 F0.05(2.2) 19.00 F0.01(2.2) 99.00 0077 表 8 以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方差分析 0078 0079 F0.05(2.2) 19.00 F0.01(2.2) 99.00 0080 表 9 以小檗碱含量为指标方差分析 0081 0082 试验结果分析直观分析, 以出膏率为直标, B 因素 ( 提取次数 ) 影响最大, B C A, 且 B3 B2 B1, C3 C2。

25、 C1, A3 A2 A1, 由方差分析 B 有显著性影响, 两者结论一致。 0083 从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 直观分析 : B A C, B3 B2 B1, A3 A2 A1, C3 C2 C1, 方差分析 B 有显著性, 与出膏率一致。 0084 以小檗碱含量为指标, 直观分析 B C A, 且 B3 B2 B1, C3 C2 C1, A3 A2 A1。由方差分析 B、 C 有极显著性。三个指标 B 都显著性。A 都没有显著性。综合分析最 佳提取工艺为 A2B3C3, 即用 70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时间依次为 2、 2、 1 小时, 加醇量为药材 量的 8 倍。 0085 验证实验 0。

26、086 根据优选后的试验条件, 提取三份样品, 方法同上, 测定出膏率, 黄芪甲苷含量, 盐 酸小檗碱含量结果见表 10。 0087 表 10 三批样品试验结果 0088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8/21 页 10 0089 结果与正交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工艺稳定可行。 0090 3、 金银花提取工艺的筛选 0091 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 异绿酸, 由于结构的决定其化学性质不稳定, 比 较样品用水煎, 水煎醇沉、 水温浸三种方法绿原酸的含量, 实验结果水温浸的绿原酸含量最 高, 为进一步除掉杂质, 采用温浸后用乙醇沉淀。 参考文献及原。

27、工艺温浸温度为80-90, 考 察其它条件对有效成分浸出率的影响。 0092 (1) 考察指标 : 出膏率, 绿原酸含量 0093 (2) 影响因素 : A 浸提时间 0094 B 加水量 0095 C 浸提次数 0096 D 醇沉浓度 0097 (3) 各因素考察水平 0098 采用 L9(34) 正交表试验 0099 表 11 金银花工艺条件正交试验表头 0100 0101 样品溶液的制备取金银花约 20g, 精密称定, 按正交试验顺序号提取, 各药液浓缩 至相对密度1.10-1.15(25), 根据L9(34)设计表乙醇浓度进行沉淀, 滤过, 滤液适当浓缩, 定容于 100ml 量瓶中,。

28、 摇匀, 即得。 0102 出膏率的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 25ml, 置干燥恒重的蒸发皿中, 按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XA 浸出物测定法测定, 结果见表 13。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9/21 页 11 0103 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测定绿原酸含量 0104 供试品溶液制备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25ml, 用稀盐酸调 PH2-3 后, 用醋酸乙酯提 取3次, 每次20ml, 合并提取液, 蒸干, 用50甲醇溶解于100ml量瓶中, 并用50甲醇稀释 至刻度, 摇匀, 即得。 010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绿原酸对照品约 10mg, 精密称。

29、定为 10.10mg, 置 250ml 量瓶 中, 用 50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0.0408mg/ml)。 010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0107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乙腈 -0.4磷 酸溶液 (11 89) 为流动相, 柱温 25, 流速为 1ml/min ; 检测波长 327nm, 理论板数按绿原 酸峰计应不低于 3000。 0108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5、 10、 15、 20、 25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 仪测定, 以进样量为横坐标, 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见表 12。 0109 表。

30、 12 绿原酸标准曲线数据 0110 0111 回归方程 Y 1105718.6275X-6009.6 r 0.9999 0112 线性范围 0.2040g 1.020g 0113 样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各供试品溶液 10l 注入色谱仪, 测定, 结 果见正交试验表。 0114 表 13 金银花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0115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10/21 页 12 0116 验证试验 0117 金银花提取工艺确定后, 按确定工艺提取三批样品, 同时与三批原工艺样品比较。 0118 表 16 新工艺与原工艺比较 0119 说 明 书 CN。

31、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11/21 页 13 0120 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比原工艺出膏率降低, 绿原酸的含量高于原工艺。 0121 五、 分离、 纯化、 浓缩与干燥工艺的研究 0122 ( 一 ) 分离与纯化 0123 黄连、 黄芪70乙醇提取液, 先用尼龙布粗滤, 静置12小时(4), 倾出上清液, 用 板框过滤机抽滤, 除去不滤性物质。 0124 金银花质地松软, 浸泡后易成糊状, 不易过滤, 所以温浸时药材用包药袋装后温 浸, 浸出液静置过夜, 除去沉淀物, 倾出上清液, 用 180 目绢布过滤, 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 度1.101.15(25), 用70乙。

32、醇沉淀, 静置24小时(4), 进一步除杂, 倾出上清液, 用 板框过滤机抽滤。 0125 ( 二 ) 浓缩与干燥 0126 黄芪、 黄连的 70乙醇提取液、 金银花水温浸液及水温浸液的 70乙醇沉淀后的 滤液, 均用三效减压浓缩罐进行浓缩, 稠膏与黄连粉混合后采用减压干燥 (80以下 )。 0127 ( 三 ) 分装前药物粉末 ( 中间体 ) 的检测 0128 为保证每粒装量达到预期的剂量, 保证成品质量的一致性及稳定性。因此应对半 成品进行质控, 为此测定粉末中的含水量 ( 如含水量过高, 继续低温烘干, 粉末含水量应在 4以下 ) 休止角、 堆密度, 临界相对密度。 0129 1、 水分。

33、的测定 0130 按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IX H 第一法检查三指样品水分, 含水量在 4以 下。 0131 2、 休止角的测定 0132 使粉末经一干燥漏斗流下并呈圆椎体状, 测其休止角, 结果见表 17。 0133 表 17 粉末休止角测定结果 0134 0135 测定结果表明休止角 40以下, 说明粉末流动性较好。 0136 3、 堆密度的测定 0137 取粉末 3g, 装入 10ml 干燥量筒中, 以一定高度落下数次, 使松紧适宜, 以重量及容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12/21 页 14 积计算堆密度, 结果见表 16。 01。

34、38 堆密度 (g/ml) 重量 (g)/ 容积 (ml) 0139 表 18 三批样品堆密度测定结果 0140 0141 4、 临界相对温度的确定。 0142 按表 17 配制不同浓度的硫酸及饱和盐溶液, 分别置于玻璃干燥器中, 20恒温放 置48小时, 使其内部湿度平衡构成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 将已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放入1g 的粉末, 平铺于瓶底, 厚约 2mm, 精密称定, 并干燥至恒重, 打开称量瓶, 放于上述不同相对密 度的干燥器中, 使粉末吸湿至恒重, 精密称定, 并计算吸湿率, 结果见表 19。 0143 0144 表 19 不同相对湿度中粉末的吸湿率 0145 0146 以相对。

35、湿度为横坐标, 吸湿率为纵坐标, 绘制吸湿曲线, 将吸湿曲线直线两端作 该曲线切线, 两曲线交点横坐标即为临界相对湿度 (CRH)。经测定粉末的临界相对湿度为 53, 因此, 在粉碎、 分装、 包装及贮存的环境应控制相对湿度小于 53, 并采取防潮好包 装。 0147 六、 制剂成型研究 0148 经过正交试验筛出合理的工艺, 按此工艺生产处方量的三份半成品, 并进行相应 的检查, 符合要求后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及成型工艺的研究。 0149 ( 一 ) 制剂处方的设计 0150 本制剂为胶囊剂, 为减少服用量, 部分药材的粉末入药代替辅料。 0151 1、 按筛选出工艺生产三批考察其出膏率 01。

36、52 (1)2/3 量黄连与黄芪 70乙醇提取物的出膏率的考察, 结果见表 20。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13/21 页 15 0153 表 20 黄连、 黄芪 70乙醇提取出膏率结果 0154 0155 (2) 金银花按水浸醇沉工艺生产三批样品考察其出膏率, 结果见表 21。 0156 表 21 金银花水浸醇沉出膏率考察结果 0157 0158 2、 制剂处方的形成 0159 (1) 制剂处方 处方中总药材 175g 0160 黄连粉末入药 68.7g 0161 2/3 黄连、 黄芪提取膏粉 93.9g 0162 金银花提取膏粉 255.09g。

37、 0163 制成 1000 粒 0164 (2) 粒重、 服用量与装量的确定 0165 粒重 : 制剂处方总粉量为417.6g, 制成1000粒, 每粒重417.6g/10000.4176g 选用 “0” 号胶囊, 经手工装试, 每粒在 0.3987g 0.4215g 之间。 0166 口服剂量 : 原工艺一个处方药材总量875g, 制成1000粒, 每粒含生药0.875g, 一 次服 7-10 粒, 一日 3 次。若服 7 粒, 相当于生药材 6.125g, 若服 10 粒相当于生药材 8.75g。 新工艺降低出膏率, 现制成 1000 粒, 需要原处方量 2 倍药材即 1750g, 制成 。

38、1000g, 每粒含生 药 1.75g, 若服用 6.125g 生药应服 3.5 粒, 若服 8.75g 生药, 应服 5 粒, 每次应服 3 5 粒, 平均值应服 4 粒, 一日 3 次, 共 12 粒, 与原处方用药量基本一致。 0167 包装每片可装 12 粒或 24 粒, 供一日或二日用。 0168 3、 成型工艺的研究 0169 新工艺与原工艺服用量一致, 保证了药效。 0170 1/3 量黄连粉末入药是否能吸收浸膏水分, 放置长时间尤其在高湿度、 高温度 条件下是否吸潮, 为此做 3 个月加速试验, ( 温度 40 2, 相对湿度 75 5 ), 试验 结果无吸潮现象, 流动性较好。

39、。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14/21 页 16 0171 黄连、 黄芪 70提取稠膏与金银花提取稠膏混合后不易溶合均匀, 需先加热 (70以下 ) 变软、 变稀后再混合, 加入黄连药粉继续混匀, 干燥、 过筛, 以保持均匀。 0172 七、 包装材料的选择 0173 由于胶囊内物多为浸膏, 为防止药物的吸潮和保证药物的稳定性, 我们选择防水 防气性能较好的泡罩式单剂量包装, 即底层材料(无毒铝箔)形成塑料薄板, 经热压形成水 泡状包装, 此包装固定作用好, 可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 引起粒间的摩擦和碰撞。另外 此包装对水气、 氧气等气体及挥发性。

40、物质、 油类、 醇类等有良好的阻隔作用, 且不受酸碱影 响, 有较强的防潮防腐作用, 使药品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0174 八、 三批中试产品 0175 按新工艺生产 10 倍处方量的产品, 按本品质量标准及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胶 囊剂项下的要求对三批样品进行检验, 其结果均符合要求, 结果见表 21。 0176 表 21 三批中试产品数据 0177 0178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15/21 页 17 0179 试验例 2 急性毒性试验 0180 在未测出动物急性毒性 (LD50) 的情况下, 进行了最大耐受性试验。 0181 以金芪降。

41、糖胶囊混悬液 91.9g( 生药 )/kg, 1 日给昆明种小鼠灌胃 2 次, 连续观察 14 日, 记录动物在药后的毒性表现。结果动物在药后 1.5h 内, 活动减少, 呈安静状态, 其摄 食量、 毛色、 二便及活动情况均无异常, 未发现有药物所致其它的中毒现象, 受试动物无一 死亡。该剂量约为人临床拟用量的 525.14 倍。 0182 试验结果表明, 金芪降糖胶囊在该剂量以内短期服用是安全可靠的, 也由此可以 推断出人临床拟用量在短期内服用是较为安全的。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16/21 页 18 0183 试验例 3 长期毒性试验 018。

42、4 金芪降糖胶囊的临床服用疗程为 4-8 周, 根据新药研究的有关法规, 我们对其进 行了 24 周的大鼠口服 ( 灌胃 ) 给药的长期毒性试验。在药后 12 周, 24 周和停药 2 周后, 分 别处死动物, 做血液学、 血液生化学、 组织病理学等各项指标的检查, 结果与水对照组比较 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0185 其中高剂量组 : 43.76g( 生药 )/kg, 约为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的 1/4, 为人临床拟 用量的 125.03 倍 ; 中剂量组 : 21.88g( 生药 )/kg, 约为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的 1/8, 为人临 床拟用量的 62.51 倍 ; 低剂量组 : 10.94g(。

43、 生药 )/kg, 约为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的 1/16, 为 人临床拟用量的 31.26 倍。 0186 试验结果表明, 按上述剂量给动物给药期内 (180 天 ) 是安全的, 且停药后也未发 现有延迟性毒性。 该结果同时也提示了该制剂的服用剂量安全范围较大, 安全服用期较长。 0187 试验例 4 主要药效学 0188 1、 对正常家兔在连续口服给药 10 日 (1 次 / 日 ) 后的空服血糖无明显影响, 与原 金芪降糖胶囊和阴性对照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 (P 0.05)。 0189 2、 对四氧嘧啶所致犬糖尿病模型的血糖在连续口服给药 10 日 (1 次 / 日 ) 后, 高剂量组 4.2。

44、g( 生药 )/kg、 中剂量组 2.1g( 生药 )/kg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 与原金芪降糖胶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对该模型的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 响不大。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 该制剂对模型犬胰腺 - 细胞无明显影响。 0190 3、 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01, P 0.001), 对该模型大鼠的日饮水、 排尿量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P 0.05, P 0.05)。 0191 4、 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糖尿病模型的血糖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P 0.05, P 0.01)。 0192 5、 该制剂给正常家兔。

45、连续口服给药 10 日后, 再口服高剂量葡萄糖 (25g/kg), 结果 可非常明显地增强动物的耐糖量 (P 0.05, P 0.01)。 0193 以上结果表明, 金芪降糖胶囊可明显抑制各种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含量, 但对 胰腺 - 细胞和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影响, 能提高实验动物的糖耐量, 而对正常动物的血糖 水平无明显影响。 0194 金芪降糖胶囊药效学研究 0195 摘要 : 金芪降糖胶囊对正常家兔血糖无影响, 能够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犬血 糖, 但对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 能够明显降低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血糖, 并降低 24h 尿量、 饮水量 ; 能够降低肾上腺素性糖尿病小鼠血糖。

46、 ; 具有改善正常家兔糖耐量作用。 0196 目的 : 通过药效学实验, 比较本发明金芪降糖胶囊与原金芪降糖胶囊的研究结果, 作出正确判断及结论。 0197 药物 : 本发明金芪降糖胶囊, 内容物为棕黄色粉末, 味苦, 含量为 0.4g 药粉 / 粒, 5.47g 生药 /g 药粉。批号 : 030522。阳性对照药 : 原金芪降糖胶囊, 市售, 含量为 0.4g 药粉 / 粒, 2.19g 生药 /g 药粉。由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 030601。 0198 动物 : 昆明种小鼠, 雌雄兼用, 18-22g, 购自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动物质量合格证 号为 10-100。

47、1。Wistar 种大白鼠 160-195g、 210-250g, 雌雄兼用。购自吉林省药品检验所, 动物质量合格证号为 10-1009。新西兰白兔, 雌雄兼用, 体重 1.8 2.1kg, 购自长春高新医 说 明 书 CN 102357131 A CN 102357140 A17/21 页 19 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 动物质量合格证号 : SCXK-(2003-2004)。杂种犬, 雌雄兼用, 15.0 19.0kg。 0199 仪器 : 752- 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 ( 上海 ), JN-B 型精密扭力天平 ( 上海 ) ; - 免 疫计数器 ( 西安 )。 0200 试剂 : 四氧嘧啶 Sigma 公司产品 ; 链脲佐菌素 Sigma 公司产品 ; 葡萄糖试剂盒北京 北化康泰临床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 : 030815。 125I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盒北京北 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生产批号 : 031101 0201 所有实验数据除特殊说明外均经统计学 t 检验处理。 0202 方法和结果 : 0203 一、 对正常家兔血糖的影响 0204 取正常家兔 50 只, 适应性饲养 1 周, 室温 18 24。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