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8124927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5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203201.1

申请日:

20071219

公开号:

CN101181234B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1/553,A61K9/00,A61K47/34,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31/553,A61K9/00,A61K47/34,A61P35/00

申请人:

山东蓝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孔庆忠

发明人:

孔庆忠,贺润平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华阳路69号

优先权:

CN200710203201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其特征在于该缓释植入剂含抗癌有效量的利特替尼、缓释辅料和一定量的缓释调节剂。实体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结直肠癌。缓释辅料主要为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聚苯丙生、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在其降解吸收的过程中能将利特替尼缓慢释放于肿瘤局部,因此在明显降低其全身毒性反应的同时还可于肿瘤局部维持有效药物浓度。肿瘤局部放置该抗缓释植入剂不仅能够降低利特替尼的全身毒性反应,同时还能选择性地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强化疗药物及放射治疗等非手术疗法的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其特征在于该缓释植入剂由抗癌有效量的利特替尼和缓释辅料组成,其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比为:(1)抗癌有效成分为30%的利特替尼,缓释辅料为70%分子量峰值为15000-3500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2)抗癌有效成分为20%的利特替尼,缓释辅料为80%分子量峰值为15000-3500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3)抗癌有效成分为10%的利特替尼,缓释辅料为90%分子量峰值为15000-3500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4)抗癌有效成分为5%的利特替尼,缓释辅料为95%分子量峰值为15000-3500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5)抗癌有效成分为30%的利特替尼,缓释辅料为70%分子量峰值为15000-3500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6)抗癌有效成分为20%的利特替尼,缓释辅料为80%分子量峰值为15000-3500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7)抗癌有效成分为10%的利特替尼,缓释辅料为90%分子量峰值为15000-3500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或(8)抗癌有效成分为5%的利特替尼,缓释辅料为95%分子量峰值为15000-3500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属于药物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恶性实体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70%以上,然而,不同于非实体肿瘤如血液和淋巴肿瘤,常规化疗很难在实体肿瘤内获得长时间有效药物浓度。虽然肿瘤生长过程中会出现扩散,但膨胀性生长仍是大多数恶性实体肿瘤的主要生长方式。因此,肿瘤内的组织压力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不仅如此,肿瘤生长过程中导致的血管紊乱和间歇性血流常常导致全身应用的化疗药物多在其他正常组织器官分布,极少进入实体瘤内。低浓度药物不仅不能有效杀伤癌细胞,还可促进肿瘤扩散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不难解释为何多年来癌症化疗一直未取得较大进展。

最新的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有30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有资料显示,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了69%,死亡率增长了29.4%。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到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百分之五十,发病人数增到一千五百万。预计2020年我国每年将有400万人死于癌症因此,探讨一种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或药物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利特替尼(Lestaurtinib)体外试验表明对酪氨酸激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耐伊马替尼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以及其他血液系统癌症有较好的效果。

然而利特替尼的全身反应较明显,单独用于治疗其它肿瘤的效果不清楚。虽然与其它抗癌药联合对某些肿瘤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通过常规途径给药所引起的全身毒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缓释植入剂,用于治疗实体肿瘤,不仅效果明显,其全身毒性明显减轻。

基于以上对现有技术的考查,本发明对其它肿瘤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利特替尼对脑肿瘤、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膀胱癌、睾丸癌、结肠癌及直肠癌等实体肿瘤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特替尼局部缓释对甲状腺癌、鼻咽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肾癌及前列腺癌等其它颅外实体肿瘤也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然而,常规方法难以发挥其抗瘤效果。局部药物缓释在保证了局部用药范围内持久而较稳定的药物浓度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全身药物浓度,减轻了毒副作用。

本发明治疗实体肿瘤的缓释植入剂,其特征在于该缓释植入剂含抗癌有效量的利特替尼、缓释辅料和一定量的缓释调节剂,其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比为:

(1)利特替尼                  0.1%-50%

(2)缓释辅料                  50%-99%

(3)缓释调节剂                0-15%

本发明的利特替尼在缓释植入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以0.1到50%为优选,以5%-30%为最优选。利特替尼可为各种盐,以磷酸盐(利特替尼)为优选。

本发明的缓释辅料主要选自聚乳酸(PLA)、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LGA)、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癸二酸(SA)共聚物)、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p(LAEG-EOP))、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p(DAPG-EOP))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其中聚乳酸(PLA)的分子量峰值为10000-20000、20000-35000或30000-50000;其中以15000-35000、35000-45000为优选,以15000-35000为最优选。

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LGA)的分子量峰值为15000-35000、35000-45000或45000-80000;其中以15000-35000、35000-45000为优选,以15000-35000为最优选。乙醇酸与羟基乙酸的重量百分比为80∶20,70∶30,60∶40,50∶50或40∶60;其中以80∶20,70∶30,60∶40,50∶50为优选,以60∶40和50∶50为最优选。

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癸二酸(SA)共聚物)中对羧苯基丙烷(p-CPP)与癸二酸(SA)的重量百分比为20∶80,30∶70,40∶60,50∶50或60∶40;其中以80∶20,70∶30,60∶40,50∶50为优选,以60∶40和50∶50为最优选。

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的分子量峰值为10000-15000、15000-25000、25000-35000或35000-60000,其中以10000-15000、15000-35000、35000-45000为优选,以15000-35000为最优选。

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的分子量峰值为8000-20000、20000-30000、30000-40000或40000-80000。其中以10000-15000、15000-35000、35000-45000为优选,以15000-35000为最优选。

在《缓释辅料大全》(第123页,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罗明生和高天惠主编)中对缓释辅料已有详细描述。另外,中国专利(申请号96115937.5;91109723.6;9710703.3;01803562.0)及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5,651,986)也列举了某些缓释辅料。包括充填剂、增溶剂、吸收促进剂、成膜剂、胶凝剂、制(或致)孔剂、赋型剂或阻止剂。以上缓释辅料有的具有多重作用,因此有的同种物质被列为不同的类别。本发明抗实体肿瘤组合物可选用的支持物可为上述缓释辅料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物质,并不完全根据其分类或定义来限制组合物的技术特征。

缓释调节剂选自木糖醇、低聚糖、甲壳素、钾盐、钠盐、甘露醇、山梨醇、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软骨素、明胶及白蛋白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为调节药物释放速度或改变本发明抗癌缓释植入剂的其它特性,可以改变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或分子量、添加或调节缓释辅料的组成及配比,添加水溶性低分子化合物,如,但不限于,各种糖和盐等。其中糖可为,但不限于,木糖醇、低聚糖及甲壳素等,其中盐可为但不限于,钾盐和钠盐等。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所用的缓释辅料除高分子聚合物外,还含有上述任意一种或多种其它缓释辅料。添加的缓释辅料统称为添加剂。添加剂可根据其功能分为充填剂、致孔剂、赋型剂、分散剂、等渗剂、保存剂、阻止剂、增溶剂、吸收促进剂、成膜剂、胶凝剂等。

缓释辅料还可为流质,如,但不限于芝麻油、混悬液、蒸馏水、生理冲液、以及半固态物质,如(但不限于)果冻、糊剂、软膏等,上述缓释辅料适用于含或不含添加剂的组合物。

缓释植入剂的用量取决于很多因素,如,但不限于,肿瘤体积、病人体重、给药方式、病情进展情况及治疗反应。但其原则是在能够降低肿瘤细胞的修复能力,增加化疗作用效果的同时并不明显增加药物的毒性反应。有效剂量为10-15000毫克/患者,以100-700毫克/患者为理想,以150-500毫克/患者为最理想。

本发明可制成各种形状,其中有效成份的含量因不同需要而定。可制成各种剂型,如,但不限于,针剂、浑悬液、软膏、胶囊、植入剂、缓释剂及植入缓释剂等,其中植入剂主要为缓释植入剂、控释植入剂或迟释植入剂;呈各种形状,如,但不限于,颗粒样、片状、球形、块状、针状、棒状及模样;可经各种途径给药,如动脉、皮下、肌肉、皮内、腔内、瘤内、瘤周等。给药途径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肿瘤所在部位、是否手术或转移、肿瘤体积大小、肿瘤类别、病人年龄、身体状况、生育状况及要求等。为于肿瘤所在部位获得有效药物浓度,可选择性地动脉灌注,腔内灌注(intracavitary),腹腔(intraperitoneal)或胸腔(intrapleural)及椎管内(intraspinal)给药,也可脏器内放置,如肠腔内、膀胱内、宫腔内、阴道内、胃内及食道内等。在各种途径中,以局部给药,如以选择性动脉、瘤内、瘤周注射为主,以瘤内、瘤周或瘤腔放置缓慢释放的形式为优选,如可选用可种缓释泵、缓释胶囊、缓释剂、植入剂及缓释植入剂。

缓释植入剂中各组份及其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优选下列之一:

(A)1%-5%的利特替尼和95%-99%的聚乳酸;

(B)5%-10%的利特替尼和90%-95%的聚乳酸;

(C)10%-15%的利特替尼和85%-90%的聚乳酸;

(D)15%-25%的利特替尼和75%-85%的聚乳酸;

(E)25%-40%的利特替尼和60%-75%的聚乳酸;

(F)1%-10%的利特替尼和90%-99%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G)10%-20%的利特替尼和80%-9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H)20%-30%的利特替尼和70%-8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I)30%-40%的利特替尼和60%-7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J)5%-15%的利特替尼和85%-95%的聚苯丙生;

(K)15%-35%的利特替尼和65%-85%的聚苯丙生;

(L)5%的利特替尼和95%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

(M)10%的利特替尼和9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

(N)20%的利特替尼和8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

(O)30%的利特替尼和7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

(P)5%的利特替尼和95%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

(Q)10%的利特替尼和9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

(R)20%的利特替尼和8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

(S)30%的利特替尼和70%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丙酯)。

缓释植入剂中各组份及其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进一步优选下列之一:

(A)1%-5%的利特替尼和85%-98%的聚乳酸和0.5%-15%的甘露醇;

(B)5%-10%的利特替尼和90%-95%的聚乳酸和0.5%-10%的山梨醇;

(C)10%-15%的利特替尼和85%-90%的聚乳酸和0.5%-10%的氯化钠;

(D)15%-25%的利特替尼和75%-85%的聚乳酸和0.25%-5%的甘露醇;

(E)25%-40%的利特替尼和60%-75%的聚乳酸0.1%-8%的山梨醇;

(F)1%-10%的利特替尼和90%-99%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0.5%-15%的甘露醇;

(G)10%-20%的利特替尼和80%-9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0.5%-10%的山梨醇;

(H)20%-30%的利特替尼和70%-8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0.5%-10%的氯化钠;

(I)30%-40%的利特替尼和60%-7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0.25%-5%的甘露醇;

(J)5%-15%的利特替尼和85%-95%的聚苯丙生和1%-5%的甘露醇;

(K)15%-35%的利特替尼和65%-85%的聚苯丙生和0.25%-7.5%的甘露醇;

(L)5%的利特替尼和93%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和2%的氯化钠;

(M)10%的利特替尼和85%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和5%的甘露醇;

(N)20%的利特替尼和75%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和5%的甘露醇;

(O)30%的利特替尼和65%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和5%的甘露醇;

(P)5%的利特替尼和93%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和2%的氯化钠;

(Q)10%的利特替尼和85%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和5%的甘露醇;

(R)20%的利特替尼和75%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和5%的甘露醇;

(S)30%的利特替尼和65%的聚(L-丙交酯-co-磷酸乙酯)和5%的甘露醇。

缓释植入剂用于治疗实体肿瘤,包括脑肿瘤、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结肠癌、直肠癌、睾丸癌、皮肤癌、淋巴瘤、头颈部肿瘤和源于胆囊、口腔、外周神经系统、粘膜、腺体、血管、骨组织、淋巴结、眼睛、的原发或继发的癌、肉瘤或癌肉瘤。因此,本发明的应用是用于制造治疗上述肿瘤的上述各种药物制剂,其中以针剂、浑悬液、软膏、胶囊、植入剂、缓释剂及缓释植入剂为优选,以缓释植入剂、控释植入剂或迟释植入剂为最优选。

该抗癌缓释植入剂中还可加入其它药用成分,如,但不限于,抗菌素、止疼药、抗凝药、止血药等。由于本发明抗癌缓释植入剂可使常规化疗、免疫治疗、高热治疗、光化学治疗、电疗、生物治疗、激素治疗、磁疗、超声治疗、放疗及基因治疗等方法的作用效果加强。因此在局部缓慢释放的同时可与上述非手术疗法合用,从而使其抗癌效果进一步加强。当与上述非手术疗法合用时,本发明抗癌缓释植入剂可与非手术疗法同时应用,也可在非手术疗法实施前几天内应用,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增强肿瘤的敏感性,从而为根治各种人体及动物原发和转移实体肿瘤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新的方法,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局部应用时,该组合物可直接置于原发或转移的实体肿瘤周围或瘤体内,也可直接置于原发或转移的实体肿瘤全部或部分切除后所形成的腔内。

本发明的主要成份以生物可容性物质为支持物,故不引起异物反应。支持物体内放置后可降解吸收,故不再手术取出。因在肿瘤局部释放所含药物,从而选择性地提高并延长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可降低由常规途径给药所造成的全身毒性反应。对颅外实体肿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抗癌组合物可通过许多方案予以实施,其目的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施加以任何限制。

试验一、利特替尼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为验证利特替尼对其它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本试验将利特替尼(15ug/ml)加到体外培养24小时的各种肿瘤细胞中(表1),继续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细胞总数并计算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

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对照组细胞数-试验组细胞数)/对照组细胞数)×100%

表1

试验一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利特替尼对所试肿瘤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其中对。这一意外发现构成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为实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含有利特替尼的缓释植入剂可制成任意剂型或形状,但以植入的缓慢释放剂为优选。

含有利特替尼的缓释植入剂可用任意的方法制备。其主要成份的包装方法和步骤在美国专利中(US5651986)已有详细描述,包括若干种制备缓释制剂的方法:如,但不限于,(i)把载体支持物粉末与药物混合然后压制成植入剂,即所谓的混合法;(ii)把载体支持物熔化,与待包装的药物相混合,然后固体冷却,即所谓的熔融法;(iii)把载体支持物溶解于溶剂中,把待包装的药物溶解或分散于聚合物溶液中,然后蒸发溶剂,乾燥,即所谓的溶解法;(iv)喷雾干燥法;及(v)冷冻干燥法等。其中溶解法可用以微球的制造,其方法是任意的,抗癌缓释植入剂也可包装脂质体中。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可均匀地包装于整个缓释辅料中,也可包装于载体支持物中心或其表面;可通过直接扩散或经多聚物降解的方式或如此两种方式将有效成分释放。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将称重的缓释辅料(分子量为15000-30000的聚乳酸(PLA))80mg放入容器中,加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溶解混匀(以充分溶解为准)后,加入20毫克利特替尼,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分装后射线灭菌,得到缓释植入剂含20%利特替尼。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22-29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0-28天。

实施例二

按实施例一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但所含之抗癌有效成分为下列之一:

(A)1%的利特替尼和和99%的聚乳酸;

(B)5%的利特替尼和和95%的聚乳酸;

(C)10%的利特替尼和90%的聚乳酸;

(D)15%的利特替尼和85%的聚乳酸;

(E)20%的利特替尼和80%的聚乳酸。

实施例三

将称重(85mg)的缓释辅料(分子量为15000-25000的PLGA,50∶50)放入容器中,加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溶解混匀(以充分溶解为准)后,加入15mg利特替尼,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分装后射线灭菌,得到缓释植入剂含15%利特替尼。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22-30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3-28天。

实施例四

按实施例三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所不同的是所含之抗癌有效成分为下列之一:

(1)1%-10%的利特替尼和90%-99%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2)10%-20%的利特替尼和80%-9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3)20%-30%的利特替尼和70%-8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4)30%-40%的利特替尼和60%-7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5)5%的利特替尼和95%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6)10%的利特替尼和9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7)20%的利特替尼和8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8)30%的利特替尼和7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实施例五

将称重(85mg)的缓释辅料(分子量为20000-30000的PLGA,75∶25)放入容器中,加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溶解混匀(以充分溶解为准)后,加入10mg利特替尼和5mg甘露醇,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分装后射线灭菌,得到缓释植入剂含10%利特替尼。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25-34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6-36天。

实施例六

按实施例五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所不同的是所含之抗癌有效成分为下列之一:

(1)1%-10%的利特替尼和90%-99%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0.5%-15%的甘露醇;

(2)10%-20%的利特替尼和80%-9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0.5%-10%的山梨醇;

(3)20%-30%的利特替尼和70%-8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0.5%-10%的氯化钠;

(4)30%-40%的利特替尼和60%-7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0.25%-5%的甘露醇;

(5)5%的利特替尼和93%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2%的氯化钠;

(6)10%的利特替尼和85%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5%的甘露醇;

(7)20%的利特替尼和75%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5%的甘露醇;

(8)30%的利特替尼和65%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5%的甘露醇。

实施例七

将85mg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癸二酸(SA)为50∶50)放入容器中,加入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15mg利特替尼,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分装后射线灭菌,得含重量百分比15%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2-22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13-24天。

实施例八

按实施例七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为下列之一:

(1)1%-15%的利特替尼和85%-95%的聚苯丙生;

(2)15%-35%的利特替尼和65%-85%的聚苯丙生;

(3)5%的利特替尼和95%的聚苯丙生;

(4)10%的利特替尼和90%的聚苯丙生;

(5)15%的利特替尼和85%-95%的聚苯丙生;

(6)20%的利特替尼和80%的聚苯丙生。

实施例九

将80mg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癸二酸(SA)为30∶70)和5mg氯化钠放入容器中,加入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加入15mg利特替尼,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分装后射线灭菌,得含重量百分比15%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14-24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14-25天。

实施例十

按实施例十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为下列之一:

(1)5%-15%的利特替尼和85%-95%的聚苯丙生和1%-5%的甘露醇;或

(2)15%-35%的利特替尼和65%-85%的聚苯丙生和0.25%-7.5%的甘露醇。

实施例十一

将85mg缓释辅料(分子量为15000-30000的聚乳酸(PLA))和10mg甘露醇放入容器中,加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溶解混匀(以充分溶解为准)后,加入5毫克利特替尼,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分装后射线灭菌,得到缓释植入剂含5%利特替尼。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22-28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24-32天。

实施例十二

按实施例十一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所用缓释辅料选自下列之一或其组合:

(A)1%的利特替尼和和95%的聚乳酸和4%的甘露醇;

(B)5%的利特替尼和和93%的聚乳酸和2%的甘露醇;

(C)10%的利特替尼和85%的聚乳酸和5%的甘露醇;

(D)15%的利特替尼和82%的聚乳酸和3%的氯化钠;

(E)20%的利特替尼和78%的聚乳酸和2%的氯化钠。

实施例十三

按实施例1到十一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所用缓释辅料选自下列之一或其组合:

a)分子量为5000-15000、10000-20000、20000-35000或30000-50000的聚乳酸(PLA);

b)分子量为5000-15000、15000-35000、35000-45000或45000-80000的聚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LGA);

c)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癸二酸(SA)共聚物),对羧苯基丙烷(p-CPP)与癸二酸(SA)的重量百分比为10∶90、20∶80、30∶70、40∶60、50∶50或60∶40。

在上述缓释的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发现体内植入利特替尼对脑肿瘤、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膀胱癌、睾丸癌、结肠癌、直肠癌、卵巢癌、皮肤癌、淋巴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肾癌及前列腺癌等其它实体肿瘤也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局部药物缓释在保证了局部用药范围内持久而较稳定的药物浓度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全身药物浓度,减轻了毒副作用。以下体内试验用于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十四

将70、80、90和95mg分子量峰值为15000-35000的p(LAEG-EOP)分别放入甲、乙、丙、丁四个容器中,然后每个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分别向四个容器中加入30mg、20mg、10mg和5mg利特替尼,重新摇匀后干燥法制备含30%、20%、10%和5%利特替尼的缓释植入剂。该缓释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46-55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45-54天左右。

实施例十五

加工成缓释植入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十四相同,但所不同的是p(LAEG-EOP)的分子量峰值为25000-45000,所含抗癌有效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1)1%-5%利特替尼;

(2)5%-10%利特替尼;

(3)10%-20%利特替尼;

(4)20%-40%利特替尼;

(5)5%的利特替尼和93%的p(LAEG-EOP)和2%的氯化钠;

(6)10%的利特替尼和85%的p(LAEG-EOP)和5%的甘露醇;

(7)20%的利特替尼和75%的p(LAEG-EOP)和5%的甘露醇;

(8)30%的利特替尼和65%的p(LAEG-EOP)和5%的甘露醇。

实施例十六

将70、80、90和95mg分子量峰值为15000-35000的p(DAPG-EOP)分别放入甲、乙、丙、丁四个容器中,然后每个中加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分别向四个容器中加入30mg、20mg、10mg和5mg利特替尼,重新摇匀后干燥法制备含30%、20%、10%和5%利特替尼的缓释植入剂。该缓释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46-54天,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42-53天左右。

实施例十七

加工成缓释植入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十六相同,但所不同的是p(DAPG-EOP)的分子量峰值为25000-45000,所含抗癌有效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1)1%-5%利特替尼;

(2)5%-10%利特替尼;

(3)10%-20%利特替尼;

(4)20%-40%利特替尼;

(5)5%的利特替尼和93%的p(DAPG-EOP)和2%的氯化钠;

(6)10%的利特替尼和85%的p(DAPG-EOP)和5%的甘露醇;

(7)20%的利特替尼和75%的p(DAPG-EOP)和5%的甘露醇;

(8)30%的利特替尼和65%的p(DAPG-EOP)和5%的甘露醇。

实施例十八、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对实体肿瘤的抑制作用

方法和步骤:肿瘤细胞接种于小鼠的右侧腋窝皮下,当肿瘤直径生长至1.0cm左右时将动物随机分组,分别给与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组和利特替尼腹腔注射组(i.p.组),腔注射组剂量同小剂量缓释植入剂组。治疗开始后每3天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植入剂包埋后20天处死动物,称体重后完整剥离肿瘤并称瘤重。计算肿瘤抑制率(%)  。

肿瘤抑制率(%)=(1-给药组平均瘤重/生理盐水组平均瘤重)×100%

实施例十九、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汀缓释植入剂对小鼠肺癌的抑瘤作用

按照实施例十八所述方法和步骤检验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肺癌的抑瘤作用。所用的植入剂辅料为PLGA(分子量为15000-25000,乳酸和乙醇酸的共混比为50∶50),源自实施例四。本次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组别治疗肿瘤抑制率(%)P值1对照组2i.p.组20>0.0535%组36<0.05410%组48<0.01520%组68<0.01

结果表明,利特替尼植入剂较腹腔注射效果明显增强,不同剂量的利特替尼植入剂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明显量效关系。

实施例二十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乳腺癌的抑瘤作用

按照实施例十八所述方法和步骤检验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乳腺癌的抑瘤作用,所用的植入剂来自实施例二。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组别治疗肿瘤抑制率(%)P值1对照组2i.p.组26>0.0531%组46<0.01410%组58<0.01520%组76<0.001

表明1%、10%和20%利特替尼植入剂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6%、58%、76%,与利特替尼局部注射组比较,P值均小于0.01。说明利特替尼植入剂的抑瘤率明显超过利特替尼腹腔注射组组,两次实验结果重复性好。

实施例二十一、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卵巢癌的抑瘤作用

按照实施例十八所述方法和步骤检验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卵巢癌的抑瘤作用,所用的植入剂为5%、10%和20%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与癸二酸(SA)的重量百分比为50∶50),来自实施例八。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组别治疗肿瘤抑制率(%)P值1对照组2i.p.组24>0.0535%组40<0.05410%组54<0.01520%组70<0.001

证明不同剂量的利特替尼植入剂植入小鼠卵巢癌中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明显量效关系。利特替尼植入剂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0%、54%、70%,与利特替尼局部注射组比较,低剂量组P值等于0.01,中、高剂量组P值均小于0.001。

实施例二十二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食道癌的抑瘤作用

按照实施例十八所述方法和步骤检验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食道癌的抑瘤作用,所用的植入剂选自实施例六。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组别治疗肿瘤抑制率(%)P值1对照组2i.p.组25>0.0535%组48<0.05410%组68<0.01520%组78<0.001

证明不同剂量的利特替尼植入剂植入裸鼠模型人食管癌(9706)实体肿瘤中,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明显量效关系。利特替尼植入剂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8%、68%、78%,与利特替尼局部注射组比较,P值均小于0.01。

实施例二十三、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胰腺癌的抑瘤作用

按照实施例十八所述方法和步骤检验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胰腺癌的抑瘤作用,所用的植入剂辅料为PLGA(分子量为20000-30000,乳酸和乙醇酸的共混比为50∶50)。利特替尼在缓释植入剂中的含量为5%、10%和30%,来自实施例六。实验结果见表6。

表6

组别治疗肿瘤抑制率(%)P值1对照组2i.p.组26>0.0535%组56<0.05410%组68<0.01530%组84<0.01

结果证明不同剂量的利特替尼植入剂植入裸鼠模型人胰腺癌(JF305)实体肿瘤中,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明显量效关系。与利特替尼局部注射组比较,P值均小于0.001。

实施例二十四、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直肠癌的抑瘤作用

按照实施例十八所述方法和步骤检验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直肠癌的抑瘤作用,所用的植入剂辅料为PLGA(分子量为15000-30000,乳酸和乙醇酸的共混比为50∶50)。利特替尼在缓释植入剂中的含量为7.5%、15%和25%。实验结果见表7。

表7

组别治疗肿瘤抑制率(%)P值1对照组2i.p.组34>0.0537.5%组60<0.05415%组74<0.01525%组88<0.001

不同剂量的利特替尼植入剂,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明显量效关系。利特替尼植入剂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0%、74%、88%,与利特替尼局部注射组比较,P值均小于0.01。

实施例二十五、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前列腺癌的抑瘤作用

按照实施例十八所述方法和步骤检验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前列腺癌的抑瘤作用,所用的植入剂辅料为p(LAEG-EOP)(分子量为15000-35000)。利特替尼在缓释植入剂中的含量为5%、10%和20%(来自实施例十四)。实验结果见表8。

表8

组别治疗肿瘤抑制率(%)P值1对照组2i.p.组32>0.0535%组48<0.05410%组66<0.01520%组78<0.01

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利特替尼植入剂植入裸鼠模型人前列腺癌实体肿瘤中,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明显量效关系。利特替尼植入剂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8%、66%、78%,与利特替尼局部注射组比较,P值均小于0.001。

实施例二十六、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肝癌的抑瘤作用

按照实施例十八所述方法和步骤检验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肝癌的抑瘤作用,所用的植入剂辅料为p(DAPG-EOP)(分子量为15000-30000)。利特替尼在缓释植入剂中的含量为5%、10%和20%(来自实施例十六四)。利特替尼在缓释植入剂中的含量为7.5%、15%和25%。实验结果见表9。

表9

组别治疗肿瘤抑制率(%)P值1对照组2i.p.组24>0.0535%组46<0.05410%组64<0.01520%组78<0.001

证明不同剂量的利特替尼植入剂,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明显量效关系。利特替尼植入剂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6%、64%、78%,与利特替尼局部注射组比较,P值均小于0.01。

另外,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胃癌、膀胱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淋巴瘤、脑肿瘤、子宫颈癌、肾癌等其它实体肿瘤也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明显超过利特替尼腹腔注射组和局部注射组。这一意外发现构成本发明的又一主要技术特征,为实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选择。

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18123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1.05 CN 101181234 B *CN101181234B* (21)申请号 200710203201.1 (22)申请日 2007.12.19 A61K 31/553(2006.01) A61K 9/00(2006.01) A61K 47/34(2006.01) A61P 3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山东蓝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华阳路 69 号 专利权人 孔庆忠 (72)发明人 孔庆忠 贺润平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 (。

2、57) 摘要 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 其特征在于该缓释植入剂含抗癌有效量的利特替 尼、 缓释辅料和一定量的缓释调节剂。 实体肿瘤包 括肺癌、 食管癌、 胃癌、 肝癌、 乳腺癌、 卵巢癌、 前列 腺癌、 膀胱癌、 结直肠癌。缓释辅料主要为乳酸和 乙醇酸的共聚物、 聚苯丙生、 聚(L-丙交酯-co-磷 酸乙酯 )、 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丙酯 )、 中的一 种或其组合, 在其降解吸收的过程中能将利特替 尼缓慢释放于肿瘤局部, 因此在明显降低其全身 毒性反应的同时还可于肿瘤局部维持有效药物浓 度。肿瘤局部放置该抗缓释植入剂不仅能够降低 利特替尼的全身毒性反应, 同时还能选。

3、择性地提 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 增强化疗药物及放射治 疗等非手术疗法的治疗效果。 (51)Int.Cl. 审查员 孙镜沂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4 页 CN 101181234 B1/1 页 2 1. 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 其特征在于该缓释植入剂由抗癌有效量 的利特替尼和缓释辅料组成, 其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比为 : (1) 抗癌有效成分为 30% 的利特替尼, 缓释辅料为 70% 分子量峰值为 15000-35000 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2) 抗癌有效成分为 20% 的利特替尼, 。

4、缓释辅料为 80% 分子量峰值为 15000-35000 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3) 抗癌有效成分为 10% 的利特替尼, 缓释辅料为 90% 分子量峰值为 15000-35000 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4) 抗癌有效成分为 5% 的利特替尼, 缓释辅料为 95% 分子量峰值为 15000-35000 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5) 抗癌有效成分为 30% 的利特替尼, 缓释辅料为 70% 分子量峰值为 15000-35000 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丙酯) ; (6) 抗癌有效成分为 20% 的利特替。

5、尼, 缓释辅料为 80% 分子量峰值为 15000-35000 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丙酯) ; (7) 抗癌有效成分为 10% 的利特替尼, 缓释辅料为 90% 分子量峰值为 15000-35000 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丙酯) ; 或 (8) 抗癌有效成分为 5% 的利特替尼, 缓释辅料为 95% 分子量峰值为 15000-35000 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丙酯)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181234 B1/14 页 3 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 ( 一 )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实体肿瘤的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

6、, 属于药物技术领域。 ( 二 ) 背景技术 0002 恶性实体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70以上, 然而, 不同于非实体肿瘤如血液和淋 巴肿瘤, 常规化疗很难在实体肿瘤内获得长时间有效药物浓度。虽然肿瘤生长过程中会出 现扩散, 但膨胀性生长仍是大多数恶性实体肿瘤的主要生长方式。 因此, 肿瘤内的组织压力 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不仅如此, 肿瘤生长过程中导致的血管紊乱和间歇性血流常常导致全 身应用的化疗药物多在其他正常组织器官分布, 极少进入实体瘤内。低浓度药物不仅不能 有效杀伤癌细胞, 还可促进肿瘤扩散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 不难解释为何多年来癌症化疗 一直未取得较大进展。 0003 最新的数据表。

7、明, 2006 年我国有 300 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 轻化趋势, 有资料显示, 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 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了 69, 死亡率增长了 29.4。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 到 2020 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百分之五十, 发病人 数增到一千五百万。预计 2020 年我国每年将有 400 万人死于癌症因此, 探讨一种有效的治 疗癌症的方法或药物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0004 利特替尼 (Lestaurtinib) 体外试验表明对酪氨酸激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 耐伊马替尼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

8、ML)、 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 以及其他血液系统癌症有较好的效果。 0005 然而利特替尼的全身反应较明显, 单独用于治疗其它肿瘤的效果不清楚。虽然与 其它抗癌药联合对某些肿瘤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通过常规途径给药所引起的全身毒副 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 三 )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缓释植入剂, 用于治疗实体肿瘤, 不仅效果 明显, 其全身毒性明显减轻。 0007 基于以上对现有技术的考查, 本发明对其它肿瘤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利特替尼 对脑肿瘤、 肝癌、 肺癌、 食管癌、 胃癌、 。

9、乳腺癌、 胰腺癌、 膀胱癌、 睾丸癌、 结肠癌及直肠癌等实 体肿瘤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效果。 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特替尼局部缓释对甲状腺癌、 鼻咽癌、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颈癌、 肾癌及前列腺癌等其它颅外实体肿瘤也具有很好的治疗作 用。然而, 常规方法难以发挥其抗瘤效果。局部药物缓释在保证了局部用药范围内持久而 较稳定的药物浓度的同时, 明显降低了全身药物浓度, 减轻了毒副作用。 0008 本发明治疗实体肿瘤的缓释植入剂, 其特征在于该缓释植入剂含抗癌有效量的利 特替尼、 缓释辅料和一定量的缓释调节剂, 其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比为 : 0009 (1) 利特替尼 0.1 -50 0010 (2。

10、) 缓释辅料 50 -99 说 明 书 CN 101181234 B2/14 页 4 0011 (3) 缓释调节剂 0-15 0012 本发明的利特替尼在缓释植入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以 0.1 到 50为优选, 以 5 -30为最优选。利特替尼可为各种盐, 以磷酸盐 ( 利特替尼 ) 为优选。 0013 本发明的缓释辅料主要选自聚乳酸 (PLA)、 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PLGA)、 聚苯 丙生 ( 对羧苯基丙烷 (p-CPP) 癸二酸 (SA) 共聚物 )、 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p(LAEG-EOP)、 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丙酯 )(p(DAPG-EOP。

11、) 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0014 其中聚乳酸 (PLA) 的分子量峰值为 10000-20000、 20000-35000 或 30000-50000 ; 其中以 15000-35000、 35000-45000 为优选, 以 15000-35000 为最优选。 0015 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PLGA) 的分子量峰值为 15000-35000、 35000-45000 或 45000-80000 ; 其中以 15000-35000、 35000-45000 为优选, 以 15000-35000 为最优选。乙 醇酸与羟基乙酸的重量百分比为 80 20, 70 30, 60 40, 50 50。

12、 或 40 60 ; 其中以 80 20, 70 30, 60 40, 50 50 为优选, 以 60 40 和 50 50 为最优选。 0016 聚苯丙生 ( 对羧苯基丙烷 (p-CPP) 癸二酸 (SA) 共聚物 ) 中对羧苯基丙烷 (p-CPP) 与癸二酸 (SA) 的重量百分比为 20 80, 30 70, 40 60, 50 50 或 60 40 ; 其中以 80 20, 70 30, 60 40, 50 50 为优选, 以 60 40 和 50 50 为最优选。 0017 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的分子量峰值为 10000-15000、 15000-25000、。

13、 25000-35000 或 35000-60000, 其中以 10000-15000、 15000-35000、 35000-45000 为优选, 以 15000-35000 为最优选。 0018 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丙酯 ) 的分子量峰值为 8000-20000、 20000-30000、 30000-40000 或 40000-80000。其中以 10000-15000、 15000-35000、 35000-45000 为优选, 以 15000-35000 为最优选。 0019 在 缓释辅料大全 ( 第 123 页,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年出版, 罗明生和高天 。

14、惠主编 ) 中对缓释辅料已有详细描述。另外, 中国专利 ( 申请号 96115937.5 ; 91109723.6 ; 9710703.3 ; 01803562.0)及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5,651,986)也列举了某些缓释辅料。 包 括充填剂、 增溶剂、 吸收促进剂、 成膜剂、 胶凝剂、 制 ( 或致 ) 孔剂、 赋型剂或阻止剂。以上缓 释辅料有的具有多重作用, 因此有的同种物质被列为不同的类别。本发明抗实体肿瘤组合 物可选用的支持物可为上述缓释辅料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物质, 并不完全根据其分类或定 义来限制组合物的技术特征。 0020 缓释调节剂选自木糖醇、 低聚糖、 甲壳素、 钾盐、 钠盐。

15、、 甘露醇、 山梨醇、 透明质酸、 胶原蛋白、 软骨素、 明胶及白蛋白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0021 为调节药物释放速度或改变本发明抗癌缓释植入剂的其它特性, 可以改变聚合物 的单体成分或分子量、 添加或调节缓释辅料的组成及配比, 添加水溶性低分子化合物, 如, 但不限于, 各种糖和盐等。其中糖可为, 但不限于, 木糖醇、 低聚糖及甲壳素等, 其中盐可为 但不限于, 钾盐和钠盐等。 0022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所用的缓释辅料除高分子聚合物外, 还含有上述任意一种或多 种其它缓释辅料。添加的缓释辅料统称为添加剂。添加剂可根据其功能分为充填剂、 致孔 剂、 赋型剂、 分散剂、 等渗剂、 保存剂、 阻止。

16、剂、 增溶剂、 吸收促进剂、 成膜剂、 胶凝剂等。 0023 缓释辅料还可为流质, 如, 但不限于芝麻油、 混悬液、 蒸馏水、 生理冲液、 以及半固 态物质, 如 ( 但不限于 ) 果冻、 糊剂、 软膏等, 上述缓释辅料适用于含或不含添加剂的组合 说 明 书 CN 101181234 B3/14 页 5 物。 0024 缓释植入剂的用量取决于很多因素, 如, 但不限于, 肿瘤体积、 病人体重、 给药方 式、 病情进展情况及治疗反应。 但其原则是在能够降低肿瘤细胞的修复能力, 增加化疗作用 效果的同时并不明显增加药物的毒性反应。有效剂量为 10-15000 毫克 / 患者, 以 100-700 。

17、毫克 / 患者为理想, 以 150-500 毫克 / 患者为最理想。 0025 本发明可制成各种形状, 其中有效成份的含量因不同需要而定。 可制成各种剂型, 如, 但不限于, 针剂、 浑悬液、 软膏、 胶囊、 植入剂、 缓释剂及植入缓释剂等, 其中植入剂主要 为缓释植入剂、 控释植入剂或迟释植入剂 ; 呈各种形状, 如, 但不限于, 颗粒样、 片状、 球形、 块状、 针状、 棒状及模样 ; 可经各种途径给药, 如动脉、 皮下、 肌肉、 皮内、 腔内、 瘤内、 瘤周等。 给药途径取决于多种因素, 如肿瘤所在部位、 是否手术或转移、 肿瘤体积大小、 肿瘤类别、 病 人年龄、 身体状况、 生育状况及。

18、要求等。为于肿瘤所在部位获得有效药物浓度, 可选择性地 动脉灌注, 腔内灌注(intracavitary), 腹腔(intraperitoneal)或胸腔(intrapleural)及 椎管内 (intraspinal) 给药, 也可脏器内放置, 如肠腔内、 膀胱内、 宫腔内、 阴道内、 胃内及 食道内等。 在各种途径中, 以局部给药, 如以选择性动脉、 瘤内、 瘤周注射为主, 以瘤内、 瘤周 或瘤腔放置缓慢释放的形式为优选, 如可选用可种缓释泵、 缓释胶囊、 缓释剂、 植入剂及缓 释植入剂。 0026 缓释植入剂中各组份及其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优选下列之一 : 0027 (A)1 -5的。

19、利特替尼和 95 -99的聚乳酸 ; 0028 (B)5 -10的利特替尼和 90 -95的聚乳酸 ; 0029 (C)10 -15的利特替尼和 85 -90的聚乳酸 ; 0030 (D)15 -25的利特替尼和 75 -85的聚乳酸 ; 0031 (E)25 -40的利特替尼和 60 -75的聚乳酸 ; 0032 (F)1 -10的利特替尼和 90 -99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 0033 (G)10 -20的利特替尼和 80 -9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 0034 (H)20 -30的利特替尼和 70 -8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 0035 (I)30 -40的利特替尼和 60 。

20、-7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 0036 (J)5 -15的利特替尼和 85 -95的聚苯丙生 ; 0037 (K)15 -35的利特替尼和 65 -85的聚苯丙生 ; 0038 (L)5的利特替尼和 95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 0039 (M)10的利特替尼和 90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 0040 (N)20的利特替尼和 80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 0041 (O)30的利特替尼和 70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 0042 (P)5的利特替尼和 95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丙酯 。

21、) ; 0043 (Q)10的利特替尼和 90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丙酯 ) ; 0044 (R)20的利特替尼和 80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丙酯 ) ; 0045 (S)30的利特替尼和 70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丙酯 )。 0046 缓释植入剂中各组份及其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进一步优选下列之一 : 0047 (A)1 -5的利特替尼和 85 -98的聚乳酸和 0.5 -15的甘露醇 ; 0048 (B)5 -10的利特替尼和 90 -95的聚乳酸和 0.5 -10的山梨醇 ; 说 明 书 CN 101181234 B4/14 页 6 0049 。

22、(C)10 -15的利特替尼和 85 -90的聚乳酸和 0.5 -10的氯化钠 ; 0050 (D)15 -25的利特替尼和 75 -85的聚乳酸和 0.25 -5的甘露醇 ; 0051 (E)25 -40的利特替尼和 60 -75的聚乳酸 0.1 -8的山梨醇 ; 0052 (F)1-10的利特替尼和90-99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0.5-15的 甘露醇 ; 0053 (G)10 -20的利特替尼和 80 -9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 0.5 -10 的山梨醇 ; 0054 (H)20 -30的利特替尼和 70 -8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 0.5 -10 的氯化钠 ; 0055 (I。

23、)30 -40的利特替尼和 60 -7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 0.25 -5 的甘露醇 ; 0056 (J)5 -15的利特替尼和 85 -95的聚苯丙生和 1 -5的甘露醇 ; 0057 (K)15 -35的利特替尼和 65 -85的聚苯丙生和 0.25 -7.5的甘露醇 ; 0058 (L)5的利特替尼和 93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和 2的氯化钠 ; 0059 (M)10的利特替尼和 85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和 5的甘露醇 ; 0060 (N)20的利特替尼和 75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和 5的甘露醇 ; 006。

24、1 (O)30的利特替尼和 65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和 5的甘露醇 ; 0062 (P)5的利特替尼和 93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和 2的氯化钠 ; 0063 (Q)10的利特替尼和 85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和 5的甘露醇 ; 0064 (R)20的利特替尼和 75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和 5的甘露醇 ; 0065 (S)30的利特替尼和 65的聚 (L- 丙交酯 -co- 磷酸乙酯 ) 和 5的甘露醇。 0066 缓释植入剂用于治疗实体肿瘤, 包括脑肿瘤、 肝癌、 肺癌、 食管癌、 胃癌、 乳。

25、腺癌、 胰 腺癌、 甲状腺癌、 鼻咽癌、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颈癌、 肾癌、 前列腺癌、 膀胱癌、 结肠癌、 直肠癌、 睾丸癌、 皮肤癌、 淋巴瘤、 头颈部肿瘤和源于胆囊、 口腔、 外周神经系统、 粘膜、 腺体、 血管、 骨组织、 淋巴结、 眼睛、 的原发或继发的癌、 肉瘤或癌肉瘤。 因此, 本发明的应用是用于 制造治疗上述肿瘤的上述各种药物制剂, 其中以针剂、 浑悬液、 软膏、 胶囊、 植入剂、 缓释剂 及缓释植入剂为优选, 以缓释植入剂、 控释植入剂或迟释植入剂为最优选。 0067 该抗癌缓释植入剂中还可加入其它药用成分, 如, 但不限于, 抗菌素、 止疼药、 抗凝 药、 止血药等。

26、。由于本发明抗癌缓释植入剂可使常规化疗、 免疫治疗、 高热治疗、 光化学治 疗、 电疗、 生物治疗、 激素治疗、 磁疗、 超声治疗、 放疗及基因治疗等方法的作用效果加强。 因 此在局部缓慢释放的同时可与上述非手术疗法合用, 从而使其抗癌效果进一步加强。当与 上述非手术疗法合用时, 本发明抗癌缓释植入剂可与非手术疗法同时应用, 也可在非手术 疗法实施前几天内应用, 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增强肿瘤的敏感性, 从而为根治各种人体及动 物原发和转移实体肿瘤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新的方法, 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显著的 经济和社会效益。 0068 当局部应用时, 该组合物可直接置于原发或转移的实体肿瘤周围或瘤体。

27、内, 也可 直接置于原发或转移的实体肿瘤全部或部分切除后所形成的腔内。 0069 本发明的主要成份以生物可容性物质为支持物, 故不引起异物反应。支持物体内 放置后可降解吸收, 故不再手术取出。 因在肿瘤局部释放所含药物, 从而选择性地提高并延 说 明 书 CN 101181234 B5/14 页 7 长局部药物浓度, 同时可降低由常规途径给药所造成的全身毒性反应。对颅外实体肿瘤具 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0070 本发明抗癌组合物可通过许多方案予以实施, 其目的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 并非 对本发明的实施加以任何限制。 0071 试验一、 利特替尼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0072 为验证利特替尼。

28、对其它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本试验将利特替尼 (15ug/ml) 加到体外培养 24 小时的各种肿瘤细胞中 ( 表 1), 继续培养 48 小时后计数细胞总数并计算 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 ( )。 0073 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 ( ) ( 对照组细胞数 - 试验组细胞数 )/ 对照组细胞 数 )100 0074 表 1 0075 0076 试验一的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利特替尼对所试肿瘤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 说 明 书 CN 101181234 B6/14 页 8 用(P0.05), 其中对。 这一意外发现构成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 为实体肿瘤的治疗提供 了新的选择。 0077。

29、 含有利特替尼的缓释植入剂可制成任意剂型或形状, 但以植入的缓慢释放剂为优 选。 0078 含有利特替尼的缓释植入剂可用任意的方法制备。其主要成份的包装方法和步 骤在美国专利中 (US5651986) 已有详细描述, 包括若干种制备缓释制剂的方法 : 如, 但不限 于, (i) 把载体支持物粉末与药物混合然后压制成植入剂, 即所谓的混合法 ; (ii) 把载体支 持物熔化, 与待包装的药物相混合, 然后固体冷却, 即所谓的熔融法 ; (iii) 把载体支持物 溶解于溶剂中, 把待包装的药物溶解或分散于聚合物溶液中, 然后蒸发溶剂, 乾燥, 即所谓 的溶解法 ; (iv) 喷雾干燥法 ; 及 (。

30、v) 冷冻干燥法等。其中溶解法可用以微球的制造, 其方法 是任意的, 抗癌缓释植入剂也可包装脂质体中。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可均匀地包装于整个缓 释辅料中, 也可包装于载体支持物中心或其表面 ; 可通过直接扩散或经多聚物降解的方式 或如此两种方式将有效成分释放。 ( 四 ) 具体实施方式 0079 实施例一、 0080 将称重的缓释辅料 ( 分子量为 15000-30000 的聚乳酸 (PLA)80mg 放入容器中, 加 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溶解混匀 ( 以充分溶解为准 ) 后, 加入 20 毫克利特替尼, 重新摇匀后真 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 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 分装后射线灭菌, 得到缓释植。

31、入剂 含 20利特替尼。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 22-29 天, 在小鼠皮下的 释药时间为 20-28 天。 0081 实施例二 0082 按实施例一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 但所含之抗癌有效成分为下列之一 : 0083 (A)1的利特替尼和和 99的聚乳酸 ; 0084 (B)5的利特替尼和和 95的聚乳酸 ; 0085 (C)10的利特替尼和 90的聚乳酸 ; 0086 (D)15的利特替尼和 85的聚乳酸 ; 0087 (E)20的利特替尼和 80的聚乳酸。 0088 实施例三 0089 将称重 (85mg) 的缓释辅料 ( 分子量为 15000-25000 的 PLG。

32、A, 50 50) 放入容器 中, 加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溶解混匀 ( 以充分溶解为准 ) 后, 加入 15mg 利特替尼, 重新摇匀后 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 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 分装后射线灭菌, 得到缓释植入 剂含 15利特替尼。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 22-30 天, 在小鼠皮下 的释药时间为 23-28 天。 0090 实施例四 0091 按实施例三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 所不同的是所含之抗癌有效成分为下列之 一 : 0092 (1)1 -10的利特替尼和 90 -99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 0093 (2)10 -20的利特替尼和 80 -90的乳酸和。

33、乙醇酸的共聚物 ; 说 明 书 CN 101181234 B7/14 页 9 0094 (3)20 -30的利特替尼和 70 -8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 0095 (4)30 -40的利特替尼和 60 -7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 0096 (5)5的利特替尼和 95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 0097 (6)10的利特替尼和 9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 0098 (7)20的利特替尼和 8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 0099 (8)30的利特替尼和 7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 0100 实施例五 0101 将称重 (85mg) 的缓释辅料 ( 分子量为 20000-3000。

34、0 的 PLGA, 75 25) 放入容器 中, 加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溶解混匀 ( 以充分溶解为准 ) 后, 加入 10mg 利特替尼和 5mg 甘 露醇, 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 分装后射线 灭菌, 得到缓释植入剂含 10利特替尼。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 25-34 天, 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间为 26-36 天。 0102 实施例六 0103 按实施例五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 所不同的是所含之抗癌有效成分为下列之 一 : 0104 (1)1-10的利特替尼和90-99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0.5-15的 甘露醇 ; 0105 (2)。

35、10 -20的利特替尼和 80 -9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 0.5 -10 的山梨醇 ; 0106 (3)20 -30的利特替尼和 70 -8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 0.5 -10 的氯化钠 ; 0107 (4)30 -40的利特替尼和 60 -70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 0.25 -5 的甘露醇 ; 0108 (5)5的利特替尼和 93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 2的氯化钠 ; 0109 (6)10的利特替尼和 85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 5的甘露醇 ; 0110 (7)20的利特替尼和 75的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和 5的甘露醇 ; 0111 (8)30的利特替尼和 65的乳酸和乙。

36、醇酸的共聚物和 5的甘露醇。 0112 实施例七 0113 将 85mg 聚苯丙生 ( 对羧苯基丙烷 (p-CPP) 癸二酸 (SA) 为 50 50) 放入容器 中, 加入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 加入15mg利特替尼, 重新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 溶剂。 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 分装后射线灭菌, 得含重量百分比15利特替尼缓 释植入剂。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 12-22 天, 在小鼠皮下的释药时 间为 13-24 天。 0114 实施例八 0115 按实施例七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 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为下列之 一 : 0116 (1)1 -15的。

37、利特替尼和 85 -95的聚苯丙生 ; 0117 (2)15 -35的利特替尼和 65 -85的聚苯丙生 ; 0118 (3)5的利特替尼和 95的聚苯丙生 ; 说 明 书 CN 101181234 B8/14 页 10 0119 (4)10的利特替尼和 90的聚苯丙生 ; 0120 (5)15的利特替尼和 85 -95的聚苯丙生 ; 0121 (6)20的利特替尼和 80的聚苯丙生。 0122 实施例九 0123 将80mg聚苯丙生(对羧苯基丙烷(p-CPP)癸二酸(SA)为3070)和5mg氯化 钠放入容器中, 加入100毫升二氯甲烷溶解混匀后, 加入15mg利特替尼, 重新摇匀后真空干 。

38、燥去除有机溶剂。 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 分装后射线灭菌, 得含重量百分比15 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 14-24 天, 在小鼠皮 下的释药时间为 14-25 天。 0124 实施例十 0125 按实施例十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 但所不同的是所含抗癌有效成分为下列之 一 : 0126 (1)5 -15的利特替尼和 85 -95的聚苯丙生和 1 -5的甘露醇 ; 或 0127 (2)15 -35的利特替尼和 65 -85的聚苯丙生和 0.25 -7.5的甘露醇。 0128 实施例十一 0129 将 85mg 缓释辅料 ( 分子量为 15000-30。

39、000 的聚乳酸 (PLA) 和 10mg 甘露醇放入 容器中, 加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溶解混匀 ( 以充分溶解为准 ) 后, 加入 5 毫克利特替尼, 重新 摇匀后真空干燥去除有机溶剂。 将干燥后的固体组合物立即成形, 分装后射线灭菌, 得到缓 释植入剂含5利特替尼。 该缓释植入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22-28天, 在小鼠 皮下的释药时间为 24-32 天。 0130 实施例十二 0131 按实施例十一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 所用缓释辅料选自下列之一或其组合 : 0132 (A)1的利特替尼和和 95的聚乳酸和 4的甘露醇 ; 0133 (B)5的利特替尼和和 93的聚乳酸和 2的甘露。

40、醇 ; 0134 (C)10的利特替尼和 85的聚乳酸和 5的甘露醇 ; 0135 (D)15的利特替尼和 82的聚乳酸和 3的氯化钠 ; 0136 (E)20的利特替尼和 78的聚乳酸和 2的氯化钠。 0137 实施例十三 0138 按实施例 1 到十一所述方法制成缓释植入剂, 所用缓释辅料选自下列之一或其组 合 : 0139 a) 分子量为 5000-15000、 10000-20000、 20000-35000 或 30000-50000 的聚乳酸 (PLA) ; 0140 b) 分子量为 5000-15000、 15000-35000、 35000-45000 或 45000-8000。

41、0 的聚乳酸和 乙醇酸的共聚物 (PLGA) ; 0141 c) 聚苯丙生 ( 对羧苯基丙烷 (p-CPP) 癸二酸 (SA) 共聚物 ), 对羧苯基丙烷 (p-CPP) 与癸二酸 (SA) 的重量百分比为 10 90、 20 80、 30 70、 40 60、 50 50 或 60 40。 0142 在上述缓释的基础上, 本发明进一步发现体内植入利特替尼对脑肿瘤、 肝癌、 肺 癌、 食管癌、 胃癌、 乳腺癌、 胰腺癌、 膀胱癌、 睾丸癌、 结肠癌、 直肠癌、 卵巢癌、 皮肤癌、 淋巴 说 明 书 CN 101181234 B9/14 页 11 瘤、 子宫内膜癌、 子宫颈癌、 肾癌及前列腺癌等。

42、其它实体肿瘤也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局部 药物缓释在保证了局部用药范围内持久而较稳定的药物浓度的同时, 明显降低了全身药物 浓度, 减轻了毒副作用。以下体内试验用于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0143 实施例十四 0144 将 70、 80、 90 和 95mg 分子量峰值为 15000-35000 的 p(LAEG-EOP) 分别放入甲、 乙、 丙、 丁四个容器中, 然后每个中加 100 毫升二氯甲烷, 溶解混匀后, 分别向四个容器中加入 30mg、 20mg、 10mg 和 5mg 利特替尼, 重新摇匀后干燥法制备含 30、 20、 10和 5利特替 尼的缓释植入剂。该缓释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

43、释药时间为 46-55 天, 在小鼠皮下的释药 时间为 45-54 天左右。 0145 实施例十五 0146 加工成缓释植入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十四相同, 但所不同的是 p(LAEG-EOP) 的 分子量峰值为 25000-45000, 所含抗癌有效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 0147 (1)1 -5利特替尼 ; 0148 (2)5 -10利特替尼 ; 0149 (3)10 -20利特替尼 ; 0150 (4)20 -40利特替尼 ; 0151 (5)5的利特替尼和 93的 p(LAEG-EOP) 和 2的氯化钠 ; 0152 (6)10的利特替尼和 85的 p(LAEG-EOP) 和 5的甘露。

44、醇 ; 0153 (7)20的利特替尼和 75的 p(LAEG-EOP) 和 5的甘露醇 ; 0154 (8)30的利特替尼和 65的 p(LAEG-EOP) 和 5的甘露醇。 0155 实施例十六 0156 将 70、 80、 90 和 95mg 分子量峰值为 15000-35000 的 p(DAPG-EOP) 分别放入甲、 乙、 丙、 丁四个容器中, 然后每个中加 100 毫升二氯甲烷, 溶解混匀后, 分别向四个容器中加入 30mg、 20mg、 10mg 和 5mg 利特替尼, 重新摇匀后干燥法制备含 30、 20、 10和 5利特替 尼的缓释植入剂。该缓释剂在体外生理盐水中的释药时间为。

45、 46-54 天, 在小鼠皮下的释药 时间为 42-53 天左右。 0157 实施例十七 0158 加工成缓释植入剂的方法步骤与实施例十六相同, 但所不同的是 p(DAPG-EOP) 的 分子量峰值为 25000-45000, 所含抗癌有效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 0159 (1)1 -5利特替尼 ; 0160 (2)5 -10利特替尼 ; 0161 (3)10 -20利特替尼 ; 0162 (4)20 -40利特替尼 ; 0163 (5)5的利特替尼和 93的 p(DAPG-EOP) 和 2的氯化钠 ; 0164 (6)10的利特替尼和 85的 p(DAPG-EOP) 和 5的甘露醇 ; 0。

46、165 (7)20的利特替尼和 75的 p(DAPG-EOP) 和 5的甘露醇 ; 0166 (8)30的利特替尼和 65的 p(DAPG-EOP) 和 5的甘露醇。 0167 实施例十八、 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对实体肿瘤的抑制作用 0168 方法和步骤 : 肿瘤细胞接种于小鼠的右侧腋窝皮下, 当肿瘤直径生长至 1.0cm 左 说 明 书 CN 101181234 B10/14 页 12 右时将动物随机分组, 分别给与生理盐水组 ( 对照组 )、 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组和利特替尼 腹腔注射组(i.p.组), 腔注射组剂量同小剂量缓释植入剂组。 治疗开始后每3天用游标卡 尺测量肿瘤大小, 植入剂包埋。

47、后 20 天处死动物, 称体重后完整剥离肿瘤并称瘤重。计算肿 瘤抑制率 ( ) 。 0169 肿瘤抑制率 ( ) (1- 给药组平均瘤重 / 生理盐水组平均瘤重 )100 0170 实施例十九、 肿瘤内植入利特替尼汀缓释植入剂对小鼠肺癌的抑瘤作用 0171 按照实施例十八所述方法和步骤检验利特替尼缓释植入剂对小鼠肺癌的抑瘤 作用。所用的植入剂辅料为 PLGA( 分子量为 15000-25000, 乳酸和乙醇酸的共混比为 50 50), 源自实施例四。本次实验结果见表 2。 0172 表 2 0173 组别治疗肿瘤抑制率 ( ) P 值 1对照组 2i.p. 组20 0.05 35组36 0.05 410组48 0.01 520组68 0.01 0174 结果表明, 利特替尼植入剂较腹腔注射效果明显增强, 不同剂量的利特替尼植入 剂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肿瘤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明显量效关系。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