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铁尾矿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812363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16385.7

申请日:

2009.03.18

公开号:

CN101508440A

公开日:

2009.08.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1B 33/26公开日:200908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1B 33/26申请日:20090318|||公开

IPC分类号:

C01B33/26; C02F1/52; B09B3/00

主分类号:

C01B33/26

申请人:

安徽工业大学

发明人:

李辽沙; 王 平; 伍 娟

地址:

243002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中路5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周宗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铁尾矿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属于絮凝剂制备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铁尾矿进行酸解,将酸解反应产物过滤除去沉淀物,提取上清液,再用过氧化氢进行氧化,使体系中的Fe(II)全部转化为Fe(III),将氧化后的体系放置水浴中自行水解、聚合制得聚硅铁铝。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是以铁矿山尾矿为主要原料,所制得的聚硅铁铝适用于处理高浊度悬浮液、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该制备方法成本低,过程简单,减少了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用铁尾矿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定量称取铁尾矿放入耐酸的反应容器中;
(2)配制好确定浓度的硫酸:适宜的硫酸质量百分浓度为25%~40%;
(3)根据铁尾矿的化学组成,按酸与尾矿反应所需的化学计量过量1.2—2倍量取酸溶液;
(4)将酸溶液在室温下缓慢倒入反应釜中对铁尾矿进行酸解,并不断搅拌,待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并无气泡产生,并且pH值趋于稳定值,酸解反应结束,酸解时间控制在3h左右,酸解时温度控制在80~90℃;
(5)将反应产物过滤去除沉淀物,提取上清液,用10%的氢氧化钠调整溶液的pH值为2.0左右,再用30%的过氧化氢氧化,使体系中的Fe(II)全部转化为Fe(III);
(6)将氧化后的体系放置水浴加热2~3h,保持温度在80℃左右,过程中体系自行水解、聚合,调节pH值为2.0~2.2,出现红棕色的液体产品,延长此过程时间,制得黄色固体产品,即为聚硅铁铝絮凝剂。

说明书

用铁尾矿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絮凝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铁尾矿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制备聚硅铁铝的原料大多为硅酸钠、硫酸铁和硫酸铝,或含铁、铝离子较多的矿物质,制备方法是将硅酸钠酸化制备聚硅酸后,再引入铁、铝离子聚合而成。该制备方法需要价格不菲的化工原料或有限的矿物资源为主要原料,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制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铁矿山尾矿(简称铁尾矿)为原料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
现将本制备方法所涉及的原料、制备原理以及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聚硅铁铝的主要原料与理化特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主要制备原料为铁尾矿。铁尾矿是原矿经过磁选—重选—浮选工艺选别后的矿石,其金属矿物以磁铁矿、半假象赤铁矿、假象赤铁矿为主,其次是黄铁矿、菱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磷灰石及高岭土等粘土矿物。其典型的化学成分见表1,该铁尾矿中的硅、铁、铝氧化物占总组分的65%以上,为该方法制备聚硅铁铝絮凝剂提供了硅、铁、铝来源。
表1  铁尾矿的化学成分

2、制备原理
由于铁尾矿中含有丰富的硅、铁、铝元素,在硫酸的作用下,可将氧化物中的硅、铁、铝等氧化物溶解,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水解聚合,从而形成混酸性的聚硅铁铝絮凝剂。主要酸溶、氧化、聚合反应为:
(n1FeO·n2Fe2O3·n3Al2O3·n4MgO·n5CaO·n6SiO2)+(n1+3n2+3n3+n4+n5)H2SO4→n1Fe2++n2Fe3++n3Al23++n4Mg2++n5CaSO4↓+n6H4SiO4+(n1+3n2+3n3+n4+n5)SO42-+(n1+3n2+3n3+n4+n5—2n6)H2O             (1)
2Fe2++H2O2+2H+=2Fe3++2H2O                                                          (2)
(1-x)Fe3++xAl3++ySO42-+zH4SiO4+(2y-3)H+=AlxFe1-x(OH)3-2y(SO4)y·zSiO2+(2y+2z-3)H2O   (3)
n[AlxFe1-x(OH)3-2y(SO4)y·zSiO2]=[AlxFe1-x(OH)3-2y(SO4)y·zSiO2]n                     (4)
3、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定量称取铁尾矿放入耐酸的反应容器中。
(2)配制好确定浓度的硫酸:
适宜的硫酸浓度范围:w=25%~40%。(w为质量百分浓度)
(3)根据尾矿的化学组成,按尾矿与酸反应所需的化学计量关系[见反应(1)]过量1.2—2倍量取硫酸溶液。
(4)将酸溶液在室温下缓慢倒入反应釜中对铁尾矿进行酸解,并不断搅拌,待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并无气泡产生,并且pH值趋于稳定值,酸解反应结束,酸解时温度控制在80~90℃。
(5)将反应产物过滤去除沉淀物(主要为酸不溶物和硫酸钙),提取上清液(主要为亚铁盐、三价铁盐、铝盐和水合硅酸为主的混合溶液),用10%的氢氧化钠调整溶液的pH值为2.0,再用30%的过氧化氢氧化,使体系中的Fe(II)全部转化为Fe(III)。氧化反应在室温下进行,氧化Fe(II)的过程其氧化终点用铁氰化钾来确定。
(6)将氧化后的体系放置在80℃的恒温水浴中加热2~3h,过程中体系自行水解、聚合,调节体系pH值为2.0~2.2,出现红棕色的透明溶液,将其置于105~110℃烘箱中烘干,可得到黄色固体粉末,即为聚硅铁铝产品。
本发明是以铁尾矿作为主要原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聚硅铁铝,所制得的聚硅铁铝适用于处理高浊度悬浊液、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由于制备所用的主要原料是尾矿,减少了资源浪费,同时也减轻了其直接排放入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该制备方法原料来源广、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先配制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备用。取70g铁尾矿于反应容器中,量取25%的硫酸溶液442.3mL,将酸缓慢加入铁尾矿中,酸解温度控制在80℃,反应时间控制在3h,过程中不断搅拌。待尾矿酸解完全后,将其进行抽滤,然后将滤液取出置于烧杯中,备用。配制10%NaOH溶液,调节滤液pH值为2.0。当把pH值调节好以后,就在已配制好的溶液中逐滴加入30%H2O2,氧化终点利用铁氰化钾检测法来控制(取出少量溶液滴加在铁氰化钾固体上,如亚铁离子已全部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则不变色;如亚铁离子没有被完全氧化,则会生成蓝色络合物)。在反应初期要进行充分搅拌,搅拌时间控制在30min。将上步已经配制好的溶液放入80℃左右的恒温水浴中使其聚合,当体系出现红棕色粘稠液体时,用10%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到2.2,继续在恒温水浴中放置3小时,其充分聚合,形成红黄絮状色颗粒。将其置于105℃烘箱中烘干,便可得到黄色固体产品—聚硅铁铝。
实施例2:先配制浓度为40%的硫酸溶液,备用。取70g铁尾矿于反应容器中,量取40%的硫酸溶液211.7mL,将酸缓慢加入铁尾矿中,酸解温度控制在90℃,反应时间控制在3h。待尾矿酸解完全后,将其进行抽滤,然后将滤液取出置于烧杯中,备用。配制10%NaOH溶液调节滤液pH值到2.0。当把pH值调节好以后,就在已配制好的溶液中逐滴加入30%H2O2,氧化终点利用铁氰化钾检测法来控制(取出少量溶液滴加在铁氰化钾固体上,如亚铁离子已全部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则不变色;如亚铁离子没有被完全氧化,则会生成蓝色络合物)。在反应初期要进行充分搅拌,搅拌时间控制在30min。将上步已经配制好的溶液放入80℃左右的恒温水浴中使其聚合,当体系出现红棕色粘稠液体时,用10%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到2.0,继续在恒温水浴中放置2小时,其充分聚合,形成红黄絮状色颗粒。然后可将其在恒温水浴中继续放置蒸发水分,直至成为黄色固体状态,即为聚硅铁铝产品。

用铁尾矿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铁尾矿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铁尾矿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铁尾矿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铁尾矿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铁尾矿制备聚硅铁铝的方法,属于絮凝剂制备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铁尾矿进行酸解,将酸解反应产物过滤除去沉淀物,提取上清液,再用过氧化氢进行氧化,使体系中的Fe(II)全部转化为Fe(III),将氧化后的体系放置水浴中自行水解、聚合制得聚硅铁铝。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是以铁矿山尾矿为主要原料,所制得的聚硅铁铝适用于处理高浊度悬浮液、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该制备方法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无机化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