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杆式婴儿喂药瓶.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123537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44992.4

申请日:

20160308

公开号:

CN105662873A

公开日:

201606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J7/00,A61J9/00

主分类号:

A61J7/00,A61J9/00

申请人:

傅烨倩

发明人:

傅烨倩,傅航军,袁蓓莎

地址:

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直埠镇祝水村182号

优先权:

CN201610144992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该推杆式婴儿喂药瓶的清水容器(1)内有一柱状空腔(11),清水容器(1)的奶嘴(3)上设有出液口(31)和开口(32);奶嘴(3)的内部有一分隔片(33)将奶嘴(3)分成2个空间,其中一个空间与清水容器(1)、出液口(31)连通,药液容器(2)的导管(4)穿过奶嘴(3)内的另一个空间并从开口(32)穿出形成导管露出部(41),奶嘴(3)的底部设置有导管固定部(34),导管露出部(41)的外侧开设有供药液导出的药液出口(42),导管露出部(41)的长度随药液容器(2)在柱状空腔(11)内的移动而变化。本发明能减少药物对婴儿的刺激,并能让婴儿主动吮吸,使喂药工作变得简单、轻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水容器(1),清水容器(1)内有一柱状空腔(11),柱状空腔(11)内有呈圆柱形的药液容器(2),药液容器(2)与柱状空腔(11)通过螺纹配合实现药液容器(2)在柱状空腔(11)内的前进或后退;药液容器(2)的顶部有一凸出部(21),凸出部(21)上连接有一导管(4),药液容器(2)的尾部有一药液推杆(22);清水容器(1)的顶部为奶嘴(3),奶嘴(3)的顶端有出液口(31),奶嘴(3)的侧面有开口(32);奶嘴(3)的内部有一分隔片(33)将奶嘴(3)分成2个空间,其中一个空间与清水容器(1)、出液口(31)连通,药液容器(2)的导管(4)穿过奶嘴(3)内的另一个空间并从开口(32)穿出形成导管露出部(41),奶嘴(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露出部(41)端部的导管固定部(34),导管露出部(41)的外侧开设有供药液导出的药液出口(42),导管露出部(41)的长度随药液容器(2)在柱状空腔(11)内的移动而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1)的顶端有一能绕着凸出部(21)转动的活动套(23),导管(4)的底部固定在活动套(2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空腔(11)的顶部连接有一连接管(12),连接管(12)的顶端延伸至奶嘴(3)内,导管(4)穿过连接管(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奶嘴(3)在开口(32)所在空间的底部有一通孔(35),连接管(12)的顶端穿过通孔(35)并位于开口(32)所在的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2)位于奶嘴(3)的1/2高度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奶嘴(3)在开口(32)所在的空间内有一实心部(36),实心部(36)位于开口(32)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部(36)的底部与开口(32)的顶部相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容器(1)沿着柱状空腔(11)设置有刻度线(1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容器(1)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喂口服药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背景技术

用汤勺或奶瓶为婴儿喂药,如果药味苦,婴儿不会主动吮吸,喂药难度较 大。

申请号为200820018678.2的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婴儿喂药装置,其主要解 决给婴儿喂药时容易洒药、呛药等问题,包括表面设有刻度的透明药筒,药筒 的前端活动连接有奶嘴状的喂药觜,喂药嘴前端两侧对称设有与药筒内腔连通 的出药孔;药筒内设有一活塞,该活塞连接在推杆的一端,推杆的另一端伸出 于药筒后端;推杆上设有外螺纹,且通过外螺纹安装一调节螺母,调节螺母的 最大直径大于药筒的内径。它由于设置有奶嘴式喂药嘴,可置于婴儿嘴中,从 而可以防止洒药,推杆推动活塞将药液挤出的方式使喂药速度加快,但同时由 于喂药嘴上的出药孔设置在两侧,不是直冲喉咙的,所以不易呛药,保证婴儿 喂药安全。

申请号为201020162437.2的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婴儿喂药器,其包括吸管、 吸球和吸管外罩,吸管一端与吸球连接相通,吸管外设置有吸管外罩,吸管外 罩内部开口处设置有螺纹与吸管上设置的螺纹相配合,吸管上设置有刻度线。 该方案通过吸管、吸球为婴儿喂药,通过控制挤压吸球的力度起到防止呛到婴 儿的目的。

上述两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到药味对婴儿的影响,把喂药的难 度等同于喂水,直接用奶瓶喂药即可替代上述两个方案。实际上,一旦有不同 于清水或牛奶的味道进入婴儿口中,婴儿会本能拒绝,伴随着呛药现象的发生 随即会把药吐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其 能减轻药物对舌头味蕾的刺激,不容易发生呛药,使喂药过程变得简单、顺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包 括清水容器,清水容器内有一柱状空腔,柱状空腔内有呈圆柱形的药液容器, 药液容器与柱状空腔通过螺纹配合实现药液容器在柱状空腔内的前进或后退; 药液容器的顶部有一凸出部,凸出部上连接有一导管,药液容器的尾部有一药 液推杆;清水容器的顶部为奶嘴,奶嘴的顶端有出液口,奶嘴的侧面有开口; 奶嘴的内部有一分隔片将奶嘴分成2个空间,其中一个空间与清水容器、出液 口连通,药液容器的导管穿过奶嘴内的另一个空间并从开口穿出形成导管露出 部,奶嘴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露出部端部的导管固定部,导管露出部的 外侧开设有供药液导出的药液出口,导管露出部的长度随药液容器在柱状空腔 内的移动而变化。

使用前,在清水容器内加注清水、牛奶或糖水,把药水加到药液容器。转 动药液容器使导管上移、导管露出部增长,之后把导管露出部的端部固定到奶 嘴底部的导管固定部。再反转药液容器使导管露出部贴紧于奶嘴的外表面。当 婴儿把奶嘴含在嘴巴的同时,也把导管露出部含在嘴巴里。之后再把导管上移 使导管露出部弧形地扩大,直至圆弧形的导管露出部触碰到脸颊的内侧。

如果导管露出部的端部为自由端,没有固定在导管固定部,则有可能由于 用力过猛导致导管露出部的端部对脸颊的内侧产生误伤害,同时不能保证导管 露出部的端部能贴合脸颊的内侧。而呈圆弧形的导管露出部有利于贴合脸颊的 内侧,导管露出部的外侧开设有供药液导出的药液出口,能保证药液是顺着脸 颊内侧流到喉咙。因此,如果导管露出部的端部为自由端,则需要更多的经验 值。

呈圆弧形的导管露出部触碰到脸颊的内侧后,推动药液容器的药液推杆, 药液会沿着脸颊的内侧流到喉咙。导管露出部与脸颊的内侧接触后会刺激脸颊 的内侧分泌唾液,促使婴儿作吮吸动作,清水等从奶嘴顶端的出液口出来后对 婴儿的舌头有往前的冲洗作用,使从药液出口出来的药液流到舌头上表面的量 较少,舌头上表面的味蕾受药物的影响较少,使喝药如同喝水,婴儿不易产生 反抗。

单手握住清水容器后,用拇指和食指即可转动药液容器完成调整导管露出 部长度的操作。调整完毕后,用拇指或食指按压药液推杆完成药液的推送。整 个过程单手可以完成,非常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凸出部的顶端有一能绕着凸出部转动的活动套,导管的底 部固定在活动套上。由于活动套能绕着凸出部转动,当凸出部随药液容器发生 转动时,套在活动套上的导管不会相应地发生转动。

作为改进,所述柱状空腔的顶部连接有一连接管,连接管的顶端延伸至奶 嘴内,导管穿过连接管。连接管一般由硬质塑料制成,其对导管有引导作用, 导管穿过连接管,有利于导管的移动。另一方面,连接管能防止婴儿咬住导管 使导管出水不畅,由于连接管的存在,婴儿咬住的是连接管而不是导管。

作为改进,所述奶嘴在开口所在空间的底部有一通孔,连接管的顶端穿过 通孔并位于开口所在的空间内。分隔片一般为硅胶制品,连接管插入通孔后, 通孔箍紧连接管,防止清水容器的液体进入另一个空间。

作为改进,所述开口位于奶嘴的1/2高度处。

作为改进,所述奶嘴在开口所在的空间内有一实心部,实心部位于开口的 上方。实心部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婴儿用力吮吸时导管出水不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实心部的底部与开口的顶部相平。该方案中,实心 部还起到弯折导管的作用,使导管露出部横着移动至脸颊的内侧。

作为改进,所述清水容器沿着柱状空腔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方便读取药 液容器前进的距离,并据此判断导管露出部增加的长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水容器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把手能增加手持的 牢固性和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能减少药物对婴儿的 刺激,并能让婴儿主动吮吸,使喂药工作变得简单、轻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导管露出部刚刚露出开口;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导管露出部已经固定至导管固定部;

图3为本发明奶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奶嘴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奶嘴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分隔片、连接管、导管之间的位 置关系;

图6为本发明清水容器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药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在手持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清水容器;11、柱状空腔;12、连接管;13、刻度线;14、把手; 15、连接头;2、药液容器;21、凸出部;22、药液推杆;23、活动套;3、奶 嘴;31、出液口;32、开口;33、分隔片;34、导管固定部;35、通孔;36、 实心部;4、导管;41、导管露出部;42、药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6所示,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包括清水容器1,清水 容器1的顶部为奶嘴3。清水容器1内有一柱状空腔11,柱状空腔11内有呈圆 柱形的药液容器2。柱状空腔11的内壁有内螺纹,药液容器2的外壁有外螺纹, 药液容器2与柱状空腔11通过螺纹配合实现药液容器2在柱状空腔11内的前 进或后退。清水容器1沿着柱状空腔11设置有刻度线13。清水容器1的外壁上 设置有把手14,该喂药瓶的手持方式如图8所示。

导管露出部41的端部有连接头15,奶嘴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露出 部41端部的导管固定部34,把连接头15卡入导管固定部34即完成导管露出部 41的端部与导管固定部34的固定连接。导管露出部41的端部与导管固定部34 的固定方式为公知常识,除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卡入式,还可采取夹持式、环套 式等任何能实现固定连接的方式。导管露出部41的外侧开设有供药液导出的药 液出口42,导管露出部41的长度随药液容器2在柱状空腔11内的移动而变化。

如图7所示,药液容器2的顶部有一凸出部21,药液容器2的尾部有一药 液推杆22。凸出部21的顶端有一能绕着凸出部21转动的活动套23。导管4与 凸出部21连接时,把导管4的底部固定在活动套23上即可。凸出部21在活动 套23所在的位置有一圈凹槽,活动套23卡在凹槽内,活动套23的外径大于凸 出部21的外径,当凸出部21随药液容器2发生转动时,由于活动套23的存在 导管4不会也随着转动。

如图3~6所示,奶嘴3的顶端有出液口31,奶嘴3的侧面有开口32。奶 嘴3的内部有一分隔片33将奶嘴3分成2个空间,其中一个空间与清水容器1、 出液口31连通,药液容器2的导管4穿过奶嘴3内的另一个空间并从开口32 穿出形成导管露出部41。

柱状空腔11的顶部连接有一连接管12,奶嘴3在开口32所在空间的底部 有一通孔35,连接管12的顶端穿过通孔35并位于开口32所在的空间内,导管 4穿过连接管12。

开口32位于奶嘴3的1/2高度处,奶嘴3在开口32所在的空间内有一实心 部36,实心部36位于开口32的上方。实心部36的底部与开口32的顶部相平。

推杆式婴儿喂药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杆式婴儿喂药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杆式婴儿喂药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杆式婴儿喂药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杆式婴儿喂药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44992.4 (22)申请日 2016.03.08 A61J 7/00(2006.01) A61J 9/00(2006.01) (71)申请人 傅烨倩 地址 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直埠镇祝水村 182 号 (72)发明人 傅烨倩 傅航军 袁蓓莎 (54) 发明名称 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该推 杆式婴儿喂药瓶的清水容器 (1) 内有一柱状空 腔 (11), 清水容器 (1) 的奶嘴 (3) 上设有出液口 (31) 和开口 (32) ; 奶嘴 (3) 的内部有一分隔片 (33) 。

2、将奶嘴 (3) 分成 2 个空间, 其中一个空间与 清水容器 (1)、 出液口 (31) 连通, 药液容器 (2) 的 导管 (4) 穿过奶嘴 (3) 内的另一个空间并从开口 (32) 穿出形成导管露出部 (41), 奶嘴 (3) 的底部 设置有导管固定部 (34), 导管露出部 (41) 的外 侧开设有供药液导出的药液出口 (42), 导管露出 部 (41) 的长度随药液容器 (2) 在柱状空腔 (11) 内的移动而变化。本发明能减少药物对婴儿的刺 激, 并能让婴儿主动吮吸, 使喂药工作变得简单、 轻松。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05662873 A 2016.06.15 CN 105662873 A 1.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其特征在于: 包括清水容器(1), 清水容器(1)内有一柱状空 腔(11), 柱状空腔(11)内有呈圆柱形的药液容器(2), 药液容器(2)与柱状空腔(11)通过螺 纹配合实现药液容器(2)在柱状空腔(11)内的前进或后退; 药液容器(2)的顶部有一凸出部 (21), 凸出部(21)上连接有一导管(4), 药液容器(2)的尾部有一药液推杆(22); 清水容器 (1)的顶部为奶嘴(3), 奶嘴(3)的顶端有出液口(31), 奶嘴(3)的侧面有开口(32。

4、); 奶嘴(3) 的内部有一分隔片(33)将奶嘴(3)分成2个空间, 其中一个空间与清水容器(1)、 出液口(31) 连通, 药液容器(2)的导管(4)穿过奶嘴(3)内的另一个空间并从开口(32)穿出形成导管露 出部(41), 奶嘴(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露出部(41)端部的导管固定部(34), 导管露 出部(41)的外侧开设有供药液导出的药液出口(42), 导管露出部(41)的长度随药液容器 (2)在柱状空腔(11)内的移动而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21)的顶端有一能 绕着凸出部(21)转动的活动套(23), 导管(4)的底部固定在活。

5、动套(2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空腔(11)的顶部连接 有一连接管(12), 连接管(12)的顶端延伸至奶嘴(3)内, 导管(4)穿过连接管(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奶嘴(3)在开口(32)所在 空间的底部有一通孔(35), 连接管(12)的顶端穿过通孔(35)并位于开口(32)所在的空间 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32)位于奶嘴(3)的 1/2高度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奶嘴(3)在开口(32)所在 的空间内有。

6、一实心部(36), 实心部(36)位于开口(32)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心部(36)的底部与开口 (32)的顶部相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水容器(1)沿着柱状空 腔(11)设置有刻度线(1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水容器(1)的外壁上设 置有把手(14)。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662873 A 2 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喂口服药用具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背景技术 0002 用汤勺或奶。

7、瓶为婴儿喂药, 如果药味苦, 婴儿不会主动吮吸, 喂药难度较大。 0003 申请号为200820018678.2的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婴儿喂药装置, 其主要解决给婴 儿喂药时容易洒药、 呛药等问题, 包括表面设有刻度的透明药筒, 药筒的前端活动连接有奶 嘴状的喂药觜, 喂药嘴前端两侧对称设有与药筒内腔连通的出药孔; 药筒内设有一活塞, 该 活塞连接在推杆的一端, 推杆的另一端伸出于药筒后端; 推杆上设有外螺纹, 且通过外螺纹 安装一调节螺母, 调节螺母的最大直径大于药筒的内径。 它由于设置有奶嘴式喂药嘴, 可置 于婴儿嘴中, 从而可以防止洒药, 推杆推动活塞将药液挤出的方式使喂药速度加快, 但同。

8、时 由于喂药嘴上的出药孔设置在两侧, 不是直冲喉咙的, 所以不易呛药, 保证婴儿喂药安全。 0004 申请号为201020162437.2的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婴儿喂药器, 其包括吸管、 吸球 和吸管外罩, 吸管一端与吸球连接相通, 吸管外设置有吸管外罩, 吸管外罩内部开口处设置 有螺纹与吸管上设置的螺纹相配合, 吸管上设置有刻度线。 该方案通过吸管、 吸球为婴儿喂 药, 通过控制挤压吸球的力度起到防止呛到婴儿的目的。 0005 上述两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 没有考虑到药味对婴儿的影响, 把喂药的难度等同 于喂水, 直接用奶瓶喂药即可替代上述两个方案。 实际上, 一旦有不同于清水或牛奶的味道 进入。

9、婴儿口中, 婴儿会本能拒绝, 伴随着呛药现象的发生随即会把药吐出来。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其能减轻 药物对舌头味蕾的刺激, 不容易发生呛药, 使喂药过程变得简单、 顺利。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包括清水容 器, 清水容器内有一柱状空腔, 柱状空腔内有呈圆柱形的药液容器, 药液容器与柱状空腔通 过螺纹配合实现药液容器在柱状空腔内的前进或后退; 药液容器的顶部有一凸出部, 凸出 部上连接有一导管, 药液容器的尾部有一药液推杆; 清水容器的顶部为奶嘴, 奶嘴的顶端有 出液口, 奶。

10、嘴的侧面有开口; 奶嘴的内部有一分隔片将奶嘴分成2个空间, 其中一个空间与 清水容器、 出液口连通, 药液容器的导管穿过奶嘴内的另一个空间并从开口穿出形成导管 露出部, 奶嘴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露出部端部的导管固定部, 导管露出部的外侧开 设有供药液导出的药液出口, 导管露出部的长度随药液容器在柱状空腔内的移动而变化。 0008 使用前, 在清水容器内加注清水、 牛奶或糖水, 把药水加到药液容器。 转动药液容 器使导管上移、 导管露出部增长, 之后把导管露出部的端部固定到奶嘴底部的导管固定部。 再反转药液容器使导管露出部贴紧于奶嘴的外表面。 当婴儿把奶嘴含在嘴巴的同时, 也把 导管露出部含。

11、在嘴巴里。 之后再把导管上移使导管露出部弧形地扩大, 直至圆弧形的导管 露出部触碰到脸颊的内侧。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662873 A 3 0009 如果导管露出部的端部为自由端, 没有固定在导管固定部, 则有可能由于用力过 猛导致导管露出部的端部对脸颊的内侧产生误伤害, 同时不能保证导管露出部的端部能贴 合脸颊的内侧。 而呈圆弧形的导管露出部有利于贴合脸颊的内侧, 导管露出部的外侧开设 有供药液导出的药液出口, 能保证药液是顺着脸颊内侧流到喉咙。 因此, 如果导管露出部的 端部为自由端, 则需要更多的经验值。 0010 呈圆弧形的导管露出部触碰到脸颊的内侧后, 推动药液容。

12、器的药液推杆, 药液会 沿着脸颊的内侧流到喉咙。 导管露出部与脸颊的内侧接触后会刺激脸颊的内侧分泌唾液, 促使婴儿作吮吸动作, 清水等从奶嘴顶端的出液口出来后对婴儿的舌头有往前的冲洗作 用, 使从药液出口出来的药液流到舌头上表面的量较少, 舌头上表面的味蕾受药物的影响 较少, 使喝药如同喝水, 婴儿不易产生反抗。 0011 单手握住清水容器后, 用拇指和食指即可转动药液容器完成调整导管露出部长度 的操作。 调整完毕后, 用拇指或食指按压药液推杆完成药液的推送。 整个过程单手可以完 成, 非常方便。 0012 作为改进, 所述凸出部的顶端有一能绕着凸出部转动的活动套, 导管的底部固定 在活动套上。

13、。 由于活动套能绕着凸出部转动, 当凸出部随药液容器发生转动时, 套在活动套 上的导管不会相应地发生转动。 0013 作为改进, 所述柱状空腔的顶部连接有一连接管, 连接管的顶端延伸至奶嘴内, 导 管穿过连接管。 连接管一般由硬质塑料制成, 其对导管有引导作用, 导管穿过连接管, 有利 于导管的移动。 另一方面, 连接管能防止婴儿咬住导管使导管出水不畅, 由于连接管的存 在, 婴儿咬住的是连接管而不是导管。 0014 作为改进, 所述奶嘴在开口所在空间的底部有一通孔, 连接管的顶端穿过通孔并 位于开口所在的空间内。 分隔片一般为硅胶制品, 连接管插入通孔后, 通孔箍紧连接管, 防 止清水容器的。

14、液体进入另一个空间。 0015 作为改进, 所述开口位于奶嘴的1/2高度处。 0016 作为改进, 所述奶嘴在开口所在的空间内有一实心部, 实心部位于开口的上方。 实 心部起到支撑的作用, 防止婴儿用力吮吸时导管出水不畅。 0017 作为进一步改进, 所述实心部的底部与开口的顶部相平。 该方案中, 实心部还起到 弯折导管的作用, 使导管露出部横着移动至脸颊的内侧。 0018 作为改进, 所述清水容器沿着柱状空腔设置有刻度线。 刻度线方便读取药液容器 前进的距离, 并据此判断导管露出部增加的长度。 0019 作为进一步改进, 所述清水容器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 把手能增加手持的牢固性 和便利性。 。

15、0020 综上所述,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的优点, 能减少药物对婴儿的刺激, 并 能让婴儿主动吮吸, 使喂药工作变得简单、 轻松。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导管露出部刚刚露出开口; 0022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导管露出部已经固定至导管固定部; 0023 图3为本发明奶嘴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662873 A 4 0024 图4为本发明奶嘴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奶嘴的剖视图, 图中示出了分隔片、 连接管、 导管之间的位置关系; 0026 图6为本发明清水容器的剖视图; 0027 图7为本。

16、发明药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8为本发明在手持状态的示意图。 0029 图中: 1、 清水容器; 11、 柱状空腔; 12、 连接管; 13、 刻度线; 14、 把手; 15、 连接头; 2、 药液容器; 21、 凸出部; 22、 药液推杆; 23、 活动套; 3、 奶嘴; 31、 出液口; 32、 开口; 33、 分隔片; 34、 导管固定部; 35、 通孔; 36、 实心部; 4、 导管; 41、 导管露出部; 42、 药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实施例1 0031 如图1、 图2、 图6所示, 一种推杆式婴儿喂药瓶, 包括清水容器1, 清水容器1的顶部 为奶嘴3。 清水。

17、容器1内有一柱状空腔11, 柱状空腔11内有呈圆柱形的药液容器2。 柱状空腔 11的内壁有内螺纹, 药液容器2的外壁有外螺纹, 药液容器2与柱状空腔11通过螺纹配合实 现药液容器2在柱状空腔11内的前进或后退。 清水容器1沿着柱状空腔11设置有刻度线13。 清水容器1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14, 该喂药瓶的手持方式如图8所示。 0032 导管露出部41的端部有连接头15, 奶嘴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露出部41端 部的导管固定部34, 把连接头15卡入导管固定部34即完成导管露出部41的端部与导管固定 部34的固定连接。 导管露出部41的端部与导管固定部34的固定方式为公知常识, 除了本实 施例。

18、提供的卡入式, 还可采取夹持式、 环套式等任何能实现固定连接的方式。 导管露出部41 的外侧开设有供药液导出的药液出口42, 导管露出部41的长度随药液容器2在柱状空腔11 内的移动而变化。 0033 如图7所示, 药液容器2的顶部有一凸出部21, 药液容器2的尾部有一药液推杆22。 凸出部21的顶端有一能绕着凸出部21转动的活动套23。 导管4与凸出部21连接时, 把导管4 的底部固定在活动套23上即可。 凸出部21在活动套23所在的位置有一圈凹槽, 活动套23卡 在凹槽内, 活动套23的外径大于凸出部21的外径, 当凸出部21随药液容器2发生转动时, 由 于活动套23的存在导管4不会也随着。

19、转动。 0034 如图36所示, 奶嘴3的顶端有出液口31, 奶嘴3的侧面有开口32。 奶嘴3的内部有 一分隔片33将奶嘴3分成2个空间, 其中一个空间与清水容器1、 出液口31连通, 药液容器2的 导管4穿过奶嘴3内的另一个空间并从开口32穿出形成导管露出部41。 0035 柱状空腔11的顶部连接有一连接管12, 奶嘴3在开口32所在空间的底部有一通孔 35, 连接管12的顶端穿过通孔35并位于开口32所在的空间内, 导管4穿过连接管12。 0036 开口32位于奶嘴3的1/2高度处, 奶嘴3在开口32所在的空间内有一实心部36, 实心 部36位于开口32的上方。 实心部36的底部与开口32的顶部相平。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662873 A 5 图1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105662873 A 6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105662873 A 7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105662873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