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骨科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913793.4 (22)申请日 2016.07.26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201610598643.X 2016.07.26 (71)申请人 冯颖 地址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商业街 85号 (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方宇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7251 代理人 袁敬清 (51)Int.Cl. A61B 17/9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骨科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装置, 包括第一。
2、固定 板、 第二固定板、 第一脚套、 第二脚套、 第三脚套、 第四脚套、 第一导向槽、 齿条、 第一齿轮、 第二导 向槽、 第二齿轮、 第一导向孔、 第二导向孔, 该多 功能骨科导向复位装置, 结构巧妙, 功能强大, 操 作简单, 价格低廉, 通过使用该装置, 方便医护人 员一次性将克氏针或骨圆针插入患者所需治疗 部位, 减轻了患者治疗的痛苦, 极大的提高了医 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的治疗进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09106441 A 2019.01.01 CN 109106441 A 1.一种骨科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固定板、 第二固定板、 第一脚套、 。
3、第二脚套、 第 三脚套、 第四脚套、 第一导向槽、 齿条、 第一齿轮、 第二导向槽、 第二齿轮、 第一导向孔、 第二 导向孔, 所述的第一脚套位于第一固定板底部左侧, 所述的第一脚套与第一固定板螺纹相 连, 所述的第二脚套位于第一固定板底部右侧, 所述的第二脚套与第一固定板滑动相连, 所 述的第三脚套位于第二固定板顶部左侧, 所述的第三脚套与第二固定板螺纹相连, 所述的 第四脚套位于第二固定板顶部右侧, 所述的第四脚套与第二固定板滑动相连, 所述的第一 导向槽位于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内部, 所述的第一导向槽分别与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一体 相连, 所述的齿条位于第一导向槽内部, 所述的齿条与第一导向。
4、槽活动相连, 所述的第一齿 轮位于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内部, 所述的第一齿轮分别与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转动相连, 且所述的第一齿轮与齿条轮齿啮合相连, 所述的第二导向槽位于第三脚套和第四脚套内 部, 所述的第二导向槽分别与第三脚套和第四脚套一体相连, 所述的第二齿轮位于第三脚 套和第四脚套内部, 所述的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三脚套和第四脚套转动相连, 所述的第一导 向孔位于第一脚套侧边, 且所述的第一导向孔位于第二脚套侧边, 所述的第一导向孔截面 为半圆形, 所述的第一导向孔为通孔, 所述的第二导向孔位于第三脚套侧边, 且所述的第二 导向孔位于第四脚套侧边, 所述的第二导向孔截面为半圆形, 所述的第二导。
5、向孔为通孔; 第二脚套左侧以及第四脚套左侧还贯穿有调节杆, 所述的调节杆分别与第二脚套和第 四脚套螺纹相连, 且所述的调节杆分别与第一脚套和第三脚套转动相连; 所述的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前端还贯穿有连接销, 所述的连接销分别与第一脚套和第 二脚套转动相连, 且所述的连接销与第一齿轮紧配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固定板底部右侧以及第 二固定板顶部右侧还设有滑轨, 所述的滑轨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螺纹相连; 第二脚套顶部以及第四脚套底部还设有滑块, 所述的滑块分别与第二脚套和第四脚套 螺纹相连, 且所述的滑块与滑轨滑动相连。 权 利 要 求 书 1/。
6、1 页 2 CN 109106441 A 2 一种骨科装置 0001 本申请是申请号201610598643X、 申请日2016年7月26日、 发明名称为 “一种骨科导 向复位装置” 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向复位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骨科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目前骨科手术中, 常需要将克氏针或骨圆针固定骨折, 克氏针或骨圆针穿过骨骼 中心其把持力最大, 固定最为牢固。 但由于长骨干基本为圆柱形, 表面光滑, 克氏针容易在 骨骼表面滑动, 偏离预先位置, 出现固定失败, 特别是随着骨科手术趋向微创方向的发展, 常需闭合进针, 不能看清骨骼全貌, 加之骨骼周围皮肤、。
7、 筋膜、 肌肉的阻碍, 手术难度大, 较 易出现固定针滑动, 出现钻孔偏差, 反复钻孔, 甚至出现医源性骨折, 鉴于以上缺陷, 实有必 要设计一种骨科装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提供一种骨科装置, 来解决目前传统的骨科导 向复位方式过于简单, 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治疗进度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骨科装置, 包括第一固定板、 第 二固定板、 第一脚套、 第二脚套、 第三脚套、 第四脚套、 第一导向槽、 齿条、 第一齿轮、 第二导 向槽、 第二齿轮、 第一导向孔、 第二导向孔, 所述的第一脚套位于第一固定板底部。
8、左侧, 所述 的第一脚套与第一固定板螺纹相连, 所述的第二脚套位于第一固定板底部右侧, 所述的第 二脚套与第一固定板滑动相连, 所述的第三脚套位于第二固定板顶部左侧, 所述的第三脚 套与第二固定板螺纹相连, 所述的第四脚套位于第二固定板顶部右侧, 所述的第四脚套与 第二固定板滑动相连, 所述的第一导向槽位于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内部, 所述的第一导向 槽分别与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一体相连, 所述的齿条位于第一导向槽内部, 所述的齿条与 第一导向槽活动相连, 所述的第一齿轮位于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内部, 所述的第一齿轮分 别与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转动相连, 且所述的第一齿轮与齿条轮齿啮合相连, 所述的第二。
9、 导向槽位于第三脚套和第四脚套内部, 所述的第二导向槽分别与第三脚套和第四脚套一体 相连, 所述的第二齿轮位于第三脚套和第四脚套内部, 所述的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三脚套和 第四脚套转动相连, 所述的第一导向孔位于第一脚套侧边, 且所述的第一导向孔位于第二 脚套侧边, 所述的第一导向孔截面为半圆形, 所述的第一导向孔为通孔, 所述的第二导向孔 位于第三脚套侧边, 且所述的第二导向孔位于第四脚套侧边, 所述的第二导向孔截面为半 圆形, 所述的第二导向孔为通孔; 0006 第二脚套左侧以及第四脚套左侧还贯穿有调节杆, 所述的调节杆分别与第二脚套 和第四脚套螺纹相连, 且所述的调节杆分别与第一脚套和第三脚。
10、套转动相连; 0007 所述的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前端还贯穿有连接销, 所述的连接销分别与第一脚套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9106441 A 3 和第二脚套转动相连, 且所述的连接销与第一齿轮紧配相连。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该多功能骨科装置, 使用时, 首先根据实际治疗情况, 医护人员 将第二固定板处的第三脚套和第四脚套放置于患者治疗部位的底部, 医护人员再将第一固 定板处的第一脚套和第二脚套放置于患者治疗部位的顶部, 此时第一脚套、 第二脚套、 第三 脚套以及第四脚套将患者的治疗部位处于包裹的状态, 医护人员再手握连接销, 并旋转连 接销, 使得连接销带动第一齿轮的做旋。
11、转运动, 在第一齿轮和齿条轮齿啮合的作用下, 齿条 顺着第一导向槽的内部并沿着第二导向槽的方向做由上向下运动, 当齿条移至第二导向槽 内部时, 在齿条移动的作用下, 使得第二齿轮做旋转运动, 通过以上方式, 使得第一脚套和 第二脚套与第三脚套和第四脚套形成整体即该装置对患者的治疗部位进行纵向夹紧, 当该 装置纵向夹紧调节好后, 医护人员只需将定位销插入第三脚套和第四脚套内, 使得定位销 将第二齿轮卡死, 通过对第二齿轮的卡死, 最终使得该装置对患者治疗部位的纵向夹紧力 进行锁死, 医护人员再手握调节杆, 并旋转调节杆, 在调节杆与第二脚套和第四脚套螺纹传 动的作用下, 使得第二脚套和第四脚套分。
12、别带动滑块并沿着滑轨的方向做由右向左移动, 其目的是为了让该装置对患者治疗部位进行横向夹紧, 当该装置的横向以及纵向被调节好 后即该装置将患者治疗部位完全夹紧, 此时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处于圆形通孔状态, 医护人员只需将克氏针或骨圆针插入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所组合后的圆形通孔内, 在 圆形通孔导向的作用下, 使得克氏针或骨圆针插入患者治疗部位时, 不会出现偏差等现象, 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效率, 当克氏针或骨圆针插入完毕后, 医护人员先将该装置的横向夹紧 力消除, 再将该装置的纵向夹紧力消除, 最后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离即让第一导 向孔和第二导向孔分离, 使得克氏针或骨圆针留于患者治疗部。
13、位内, 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 进行下一步治疗, 该骨科装置, 结构巧妙, 功能强大, 操作简单, 价格低廉, 通过使用该装置, 方便医护人员一次性将克氏针或骨圆针插入患者所需治疗部位, 减轻了患者治疗的痛苦, 极大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的治疗进度, 同时, 第一弹簧是为了让定位销 快速复位, 第二弹簧是和保护垫是为了让患者治疗部位与该装置实行软接触, 对患者起到 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多功能骨科装置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0010 图2是多功能骨科装置的局部右视图; 0011 图3是多功能骨科装置的局部左视图; 0012 图4是第三脚套的内部局部剖视图; 0013 图5是。
14、第一脚套的内部局部剖视图。 0014 第一固定板 1 第二固定板 2 0015 第一脚套 3 第二脚套 4 0016 第三脚套 5 第四脚套 6 0017 第一导向槽 7 齿条 8 0018 第一齿轮 9 第二导向槽 10 0019 第二齿轮 11 第一导向孔 12 0020 第二导向孔 13 滑轨 101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9106441 A 4 0021 连接销 301 第二弹簧 302 0022 保护垫 303 滑块 401 0023 调节杆 402 定位销 501 0024 第一弹簧 502 002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
15、6 在下文中, 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 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 彻理解。 然而,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 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 在其他情况下, 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0027 如图1、 图2、 图3、 图4、 图5所示, 一种骨科装置, 包括第一固定板1、 第二固定板2、 第 一脚套3、 第二脚套4、 第三脚套5、 第四脚套6、 第一导向槽7、 齿条8、 第一齿轮9、 第二导向槽 10、 第二齿轮11、 第一导向孔12、 第二导向孔13, 所述的第一脚套3位于第一固定板1底部左 侧, 所述的第一脚套3与第一固。
16、定板1螺纹相连, 所述的第二脚套4位于第一固定板1底部右 侧, 所述的第二脚套4与第一固定板1滑动相连, 所述的第三脚套5位于第二固定板2顶部左 侧, 所述的第三脚套5与第二固定板2螺纹相连, 所述的第四脚套6位于第二固定板2顶部右 侧, 所述的第四脚套6与第二固定板2滑动相连, 所述的第一导向槽7位于第一脚套3和第二 脚套4内部, 所述的第一导向槽7分别与第一脚套3和第二脚套4一体相连, 所述的齿条8位于 第一导向槽7内部, 所述的齿条8与第一导向槽7活动相连, 所述的第一齿轮9位于第一脚套3 和第二脚套4内部, 所述的第一齿轮9分别与第一脚套3和第二脚套4转动相连, 且所述的第 一齿轮9与。
17、齿条8轮齿啮合相连, 所述的第二导向槽10位于第三脚套5和第四脚套6内部, 所 述的第二导向槽10分别与第三脚套5和第四脚套6一体相连, 所述的第二齿轮11位于第三脚 套5和第四脚套6内部, 所述的第二齿轮11分别与第三脚套5和第四脚套6转动相连, 所述的 第一导向孔12位于第一脚套3侧边, 且所述的第一导向孔12位于第二脚套4侧边, 所述的第 一导向孔12截面为半圆形, 所述的第一导向孔12为通孔, 所述的第二导向孔13位于第三脚 套5侧边, 且所述的第二导向孔13位于第四脚套6侧边, 所述的第二导向孔13截面为半圆形, 所述的第二导向孔13为通孔, 所述的第一固定板1底部右侧以及第二固定板。
18、2顶部右侧还设 有滑轨101, 所述的滑轨101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螺纹相连, 所述的第二脚套4 顶部以及第四脚套6底部还设有滑块401, 所述的滑块401分别与第二脚套4和第四脚套6螺 纹相连, 且所述的滑块401与滑轨101滑动相连, 所述的第二脚套4左侧以及第四脚套6左侧 还贯穿有调节杆402, 所述的调节杆402分别与第二脚套4和第四脚套6螺纹相连, 且所述的 调节杆402分别与第一脚套3和第三脚套5转动相连, 所述的第一脚套3和第二脚套4前端还 贯穿有连接销301, 所述的连接销301分别与第一脚套3和第二脚套4转动相连, 且所述的连 接销301与第一齿轮9紧配相连, 所。
19、述的第三脚套5和第四脚套6前端还贯穿有定位销501, 所 述的定位销501分别与第三脚套5和第四脚套6活动相连, 所述的定位销501外部还贯穿有第 一弹簧502, 所述的第一弹簧502一端与定位销501胶连, 且所述的第一弹簧502另一端分别 与第三脚套5和第四脚套6胶连, 所述的第一脚套3、 第二脚套4、 第三脚套5以及第四脚套6内 壁还设有第二弹簧302, 所述的第二弹簧302分别与第一脚套3、 第二脚套4、 第三脚套5以及 第四脚套6胶连, 所述的第二弹簧302另一端还设有保护垫303, 所述的保护垫303与第二弹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9106441 A 5 簧302胶。
20、连。 0028 该多功能骨科装置, 使用时, 首先根据实际治疗情况, 医护人员将第二固定板2处 的第三脚套5和第四脚套6放置于患者治疗部位的底部, 医护人员再将第一固定板1处的第 一脚套3和第二脚套4放置于患者治疗部位的顶部, 此时第一脚套3、 第二脚套4、 第三脚套5 以及第四脚套6将患者的治疗部位处于包裹的状态, 医护人员再手握连接销301, 并旋转连 接销301, 使得连接销301带动第一齿轮9的做旋转运动, 在第一齿轮9和齿条8轮齿啮合的作 用下, 齿条8顺着第一导向槽7的内部并沿着第二导向槽10的方向做由上向下运动, 当齿条8 移至第二导向槽10内部时, 在齿条8移动的作用下, 使得。
21、第二齿轮11做旋转运动, 通过以上 方式, 使得第一脚套3和第二脚套4与第三脚套5和第四脚套6形成整体即该装置对患者的治 疗部位进行纵向夹紧, 当该装置纵向夹紧调节好后, 医护人员只需将定位销501插入第三脚 套5和第四脚套6内, 使得定位销501将第二齿轮11卡死, 通过对第二齿轮11的卡死, 最终使 得该装置对患者治疗部位的纵向夹紧力进行锁死, 医护人员再手握调节杆402, 并旋转调节 杆402, 在调节杆402与第二脚套4和第四脚套6螺纹传动的作用下, 使得第二脚套4和第四脚 套6分别带动滑块401并沿着滑轨101的方向做由右向左移动, 其目的是为了让该装置对患 者治疗部位进行横向夹紧,。
22、 当该装置的横向以及纵向被调节好后即该装置将患者治疗部位 完全夹紧, 此时第一导向孔12和第二导向孔13处于圆形通孔状态, 医护人员只需将克氏针 或骨圆针插入第一导向孔12和第二导向孔13所组合后的圆形通孔内, 在圆形通孔导向的作 用下, 使得克氏针或骨圆针插入患者治疗部位时, 不会出现偏差等现象, 提高了患者治疗的 效率, 当克氏针或骨圆针插入完毕后, 医护人员先将该装置的横向夹紧力消除, 再将该装置 的纵向夹紧力消除, 最后将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分离即让第一导向孔12和第二导向 孔13分离, 使得克氏针或骨圆针留于患者治疗部位内, 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下一步治 疗, 同时, 第一弹簧502是为了让定位销501快速复位, 第二弹簧302是和保护垫303是为了让 患者治疗部位与该装置实行软接触, 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 0029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 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 所做出的种种变换,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9106441 A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109106441 A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109106441 A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109106441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