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81079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19902.1

申请日:

2011.12.27

公开号:

CN104127859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8/16申请日:20111227|||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8/16; A61K47/48; A61P19/02; A61P29/00; A61K38/10

主分类号:

A61K38/16

申请人:

中国药科大学

发明人:

徐寒梅; 浦春艳; 沈鸿

地址:

211198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代理人:

刘晔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整合素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多肽,其中包括三个多肽,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所述的三个多肽具体是指:多肽Ⅰ: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序列中含有两对二硫键,配对方式为1-4、2-3);多肽Ⅱ: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多肽Ⅲ: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该多肽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权利要求书

1.  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多肽Ⅰ: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
多肽Ⅱ: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
多肽Ⅲ: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Ⅰ、多肽Ⅱ、多肽Ⅲ是通过合成方法或通过重组表达体的方法制备而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Ⅰ、多肽Ⅱ、多肽Ⅲ可共价连接佐剂,佐剂是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或聚乙二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含有有效量多肽Ⅰ、多肽Ⅱ、多肽Ⅲ可接受的盐,或必要时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者赋形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可通过多种给药方式预防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口服给药如药丸、胶囊等,鼻喷剂。

说明书

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12月27日、申请号为201110443067.9、发明名称为《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肽。
背景技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病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在全世界约为0.5%-1.0%,RA的发病在我国约为0.4%。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女性高发年龄为45-55岁,性别与RA发病关系密切,男女之比约1:3。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患者常以手部或腕部疼痛及肿胀(特别是腕背部的肿胀)为首发症状,症状持续不缓解,普通的对症治疗虽可以缓解症状,但常常由于用药不规则或不足量而导致症状反复。病情进展时可以出现明显的晨僵,通常可达1小时以上,并不断加重;同时出现一定的关节功能障碍。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基本病理特点是血管炎和滑膜炎。关节内滑膜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翳,导致滑膜增厚,渗出增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侵犯软骨并引起骨质损害。对其周围的肌腔、韧带、腱鞘以及肌肉等组织也均可侵蚀,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容易发生关节畸形而出现功能障碍。血管炎亦可侵犯周身各脏器组织,形成系统性疾病。
目前治疗RA的药物分为两大类:控制症状药和控制疾病药。控制症状的抗风湿药分为四类:一、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称为一线药,这类药物种类繁多,国内市场已多达数十种。二、类固醇激素,激素是一个非常好的止痛抗炎药,但长期单独使用不能改善病情,反而带来许多副作用,激素作为二线慢作用药起效前的过渡性用是可以的,但用量要小,时间不宜过长。在病情较重,伴有关节外表现的患者,短期治疗冲击,并联合二线药治疗时必须的。三、慢作用抗风湿药,通常称为二线药,所谓慢作用药包括抗疟药、金盐、青霉胺和柳氮碘胺吡啶,它们治疗RA起效慢,长期作用对RA病情有一定缓解作用,故也称病情改善药。四、免疫抑制剂:常用有甲氨喋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雷公藤、青风藤等。
RA的病理过程中,血管新生是一种标志性的组织学改变,新生血管形成伴随滑膜增生和炎细胞浸润,是RA中血管翳形成及关节破坏的基础。原来应该没有血管存在的关节软骨因 某种异常变化,而形成新的血管,使得软骨受到侵蚀,造成关节变形或疼痛。新生血管引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发生异常变化,正常人的关节滑膜内层仅1-2层细胞组成,而RA患者的滑膜内层通常有4-10层细胞(有时甚至超过20层)。这些细胞不仅在数量上异常增多,而且在功能上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它们可以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信号分子和蛋白酶,加速关节破坏的进程。另外,RA滑膜中还有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如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
新生血管生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受到高度调节,在生殖、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中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血管生成在多种病理条件下也会发生,所述病理条件包括:肿瘤生长和转移;炎性障碍,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骨关节炎、炎性肠病、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类以及其它炎性障碍。
整合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的受体,能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黏附,它们通过连接胞内细胞骨架蛋白和细胞外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参与血管生成。目前至少有8种的整合素(α1β1、α2β1、α3β1、α6β1、α6β4、α5β1、αvβ3、αvβ5)参与血管生成,其中αvβ3发挥着重要作用。αvβ3能识别配体分子中的精-甘-天冬序列(arg-gly-asp,RGD)。αvβ3可以表达于多种细胞类型,并与多细胞活动过程中的多种配体结合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炎症、伤口愈合和凝血等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含有RGD序列的多肽具有整合素拮抗剂作用,RGD序列可以作为一种载体,靶向运输到新生血管内皮,从而对新生血管性疾病达到更高效率的治疗。因此,血管抑制多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不仅可阻止向滑膜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且直接导致血管退化,从而可能抑制RA滑膜增生。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关键,而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步骤。
研究发现,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见Seq NO.4)是内皮抑素的第60-70个氨基酸,在体外具有很好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其活性甚至高于内皮抑素本身。RGD-4C序列是整合素的一个重要配体。因此,含有RGD-4C序列的多肽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见Seq NO.5)能够特异性的识别整合素。本发明多肽是在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的N端连接上与整合素家族具有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含有RGD-4C序列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构建了一种与整合素有高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多肽即多肽Ⅰ。该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序列为: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其含有25个氨基酸,分子中RGD-4C序列具有整合素亲和性和结合能力, 研究表明其作用靶点为整合素αvβ3,并且该序列中含有新生血管抑制序列,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虽然在先前的专利ZL200510040378.5公开了该序列对黑色瘤有治疗效果,但并未公开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获知,多肽Ⅰ对胶原型关节炎和佐剂型关节炎都有明显的疗效,且副作用小、用量少、成本低。说明本发明设计的多肽科学、合理、可行有效,能作为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极大拓展了该整合素阻断剂的治疗谱,为将来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ZL200510040378.5高效抑制血管生成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还介绍了一种多肽,其序列为: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即多肽Ⅱ),该序列包含了整合素配体序列(Gly-Gly-Gly-Gly-Arg-Gly-Asp(见Seq NO.6))和新生血管抑制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其中整合素配体序列中含有RGD序列(Arg-Gly-Asp),使该多肽序列可以有效地结合于整合素亚型,并且该序列中含有新生血管抑制序列,能够新生血管形成。先前专利中只是对黑色素瘤做了研究,本发明针对该序列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增加了其适用症,拓展了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另外本发明还将多肽Ⅱ进行PEG修饰得到了多肽Ⅲ: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专利201110128464.7介绍了多肽Ⅲ在制备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作用,本发明针对该序列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增加了其适用症,拓展了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针对以下三个多肽即多肽Ⅰ: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序列中含有两对二硫键,配对方式为1-4、2-3);多肽Ⅱ: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和多肽Ⅲ: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具有很好预防和治疗作用。
技术方案
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
多肽Ⅰ: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命名为AP25,见Seq NO.1);
多肽Ⅱ: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命 名为HM-3,见Seq NO.2);
多肽Ⅲ: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命名为PEG-HM-3,见Seq NO.3)。
所述的多肽Ⅰ、多肽Ⅱ、多肽Ⅲ是通过固相合成方法或通过重组表达体的方法制备而得。
所述的多肽Ⅰ、多肽Ⅱ、多肽Ⅲ共价连接佐剂,佐剂是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或聚乙二醇。
所述的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含有有效量多肽Ⅰ、多肽Ⅱ、多肽Ⅲ可接受的盐,或必要时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者赋形剂。
所述的药物可通过多种给药方式预防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口服给药如药丸、胶囊等,鼻喷剂。
有益结果
1.先前研究发现多肽Ⅰ、多肽Ⅱ、多肽Ⅲ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本发明针对多肽Ⅰ、多肽Ⅱ、多肽Ⅲ又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多肽Ⅰ、多肽Ⅱ、多肽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多肽Ⅰ、多肽Ⅱ、多肽Ⅲ在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治疗作用未有文献报道和专利申请,本发明发现的多肽Ⅰ、多肽Ⅱ、多肽Ⅲ在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治疗作用是另一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增加了其适用症,拓展了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作用机制介绍:
研究发现,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RGD-4C序列是整合素的一个重要配体。因此,含有RGD-4C序列的多肽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能够特异性的识别整合素。本发明多肽是在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的N端连接上与整合素家族具有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含有RGD-4C序列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构建了一种与整合素有高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多肽即多肽Ⅰ。该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序列为: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分子中RGD-4C序列具有靶向性,具有整合素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研究表明其作用靶点为整合素αvβ3,并且该序列中含有新生血管抑制序列,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
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即多肽Ⅱ),该序列包含了整合素配体序列(Gly-Gly-Gly-Gly-Arg-Gly-Asp)和新生血管抑制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其中整合素配体序列中含有RGD序列(Arg-Gly-Asp),具有靶向性,使该多肽序列可以有效地结合于整合素亚型,并且该序列中 含有新生血管抑制序列,能够新生血管形成。另外本发明还将多肽Ⅱ进行PEG修饰得到了多肽Ⅲ: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延长了半衰期,由于RGD序列的靶向性,多肽可以靶向到RA中关节处血管翳形成过程中新生血管内皮,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进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获知多肽Ⅰ、多肽Ⅱ和多肽Ⅲ能够抑制佐剂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和DBA/1小鼠胶原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体内实验证明具有显著的治疗类风湿型关节炎的效果,并且副作用少,用量少成本降低。说明本发明设计的多肽科学、合理、可行有效,能作为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极大拓展了该多肽的疾病治疗范围,为将来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多肽Ⅰ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足爪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2多肽Ⅰ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3多肽Ⅰ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
附图4多肽Ⅰ对佐剂型原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左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5多肽Ⅰ对佐剂型继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右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6多肽Ⅰ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
附图7多肽Ⅱ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足爪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8多肽Ⅱ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9多肽Ⅱ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
附图10多肽Ⅱ对佐剂型原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左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11多肽Ⅱ对佐剂型继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右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12多肽Ⅱ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
附图13多肽Ⅲ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足爪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14多肽Ⅲ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15多肽Ⅲ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
附图16多肽Ⅲ对佐剂型原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左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17多肽Ⅲ对佐剂型继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右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
附图18多肽Ⅲ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多肽Ⅰ、多肽Ⅱ和多肽Ⅲ均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并采用 RP-HPLC测定多肽的纯度。合成方法参照专利201110194918.0和201110370529.9。
结果:合成的多肽经反向液相色谱分析进行纯度鉴定结果如下:多肽Ⅰ、多肽Ⅱ和多肽Ⅲ纯度分别为96.94%,99.30%,96.34%纯度均大于95%,符合设计要求。
实施例2
多肽Ⅰ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构建胶原型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多肽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的治疗作用。采用小鼠作为受试动物,SPF级DBA/1小鼠90只(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ino-British SIPPR Lab.Animal Ltd)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码:SCXK(沪)2008-0016),雄性,7-8周龄,体重为18-22g,随机分成9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多肽Ⅰ低中高3个剂量组(0.2,0.4,0.8mg/kg)和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除正常组外,第0天各实验组建立小鼠CIA模型,方法是鸡软骨Ⅱ型胶原(cⅡ)用0.1mol/l醋酸溶解成4mg/ml的溶液,于4℃冰箱过夜。实验当天用Ⅱ型胶原与含4mg/ml Myeobaeterium tuberculosis strain H37Rv的完全弗氏佐剂(CFA)等体积充分乳化,待DBA/1小鼠麻醉后,于其尾部皮内每只注射乳化剂50μl进行致敏,21d后用4mg/ml的Ⅱ型胶原(cⅡ)与不完全弗氏佐剂(IFA)等体积充分乳化后以相同剂量的乳化剂于尾部进行再次免疫。造模第30d起皮下注射给药:多肽Ⅰ3个剂量组(0.2,0.4,0.8mg/kg):每日两次,连续10天;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每五天一次,连续3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10天。分别于造模后第21天至第70天每3天称量体重、关节评分、分别检测左右后足足踝直径来观察药物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的影响。在第70d,脱臼处死小鼠。
关节炎评价指标如下:
1)关节评分
四肢:按0—4五级评分:0=无红斑或红肿;1=轻微的红斑或肿胀,其中的一个前/后趾关节有红斑或肿胀;2=多于一只趾出现红斑或肿胀;3=踝或腕关节下的足爪肿胀;4=包括踝关节在内的全部足爪肿胀。小鼠四只足分别评分,最高评分为16分。
分别于造模后第21天至第70天每3天进行关节评分,并记录结果。
2)测量足踝直径
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第21天至第70天每3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左、右足踝内侧到外侧的直径和足踝厚度,并记录结果。
试验结果的计量资料以数学平均数加减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11.0软件进行各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t检验,表中*表示p<0.05,**表示p<0.01。
结果:造模后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在小鼠尾部皮内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21天后尾部皮内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左后,免疫后第27天,CIA小鼠足爪红肿,关节炎指数评分增高,模型组第45-60天为肿胀高峰,模型组自第35天开始体重几乎不增加,后期还略微有下降。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见表1。由表可知,多肽Ⅰ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
多肽Ⅰ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阳性对照组、多肽Ⅰ高、中、低剂量组足爪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Ⅰ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关节肿胀度的影响见图2,阳性对照组、多肽Ⅰ高、中、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Ⅰ对胶原型关节炎小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3,多肽Ⅰ低、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极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多肽Ⅰ对胶原型类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表示p<0.05,**表示p<0.01.
结论:多肽Ⅰ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实施例3
多肽Ⅰ对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构建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多肽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治疗作用。采用大鼠作为受试动物,SPF级SD大鼠90只(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ino-British SIPPR Lab.Animal Ltd)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码:SCXK(沪)2008-0016),雄性,体重为140g-160g,随机分成9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 对照组,多肽Ⅰ低中高3个剂量组(0.1,0.2,0.4mg/kg)和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除正常组外,第0天各实验组建立大鼠AA模型,方法是在大鼠的左侧后足足跎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A,10mg/ml)完全弗氏佐剂0.08ml造成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10天起皮下注射给药:多肽Ⅰ3个剂量组(0.1,0.2,0.4mg/kg):每日两次,连续10天;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每五天一次,连续3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10天。分别于造模后第8,11,14,17,20,23和26天,关节评分、分别检测左右后足足踝直径来观察药物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影响。
关节炎评价指标如下:
1)关节评分
四肢:按0—4五级评分:0=无红斑或红肿;1=轻微的红斑或肿胀,其中的一个前/后趾关节有红斑或肿胀;2=多于一只趾出现红斑或肿胀;3=踝或腕关节下的足爪肿胀;4=包括踝关节在内的全部足爪肿胀。大鼠四只足分别评分,最高评分为16分。
分别于造模后8,11,14,17,20,23和26天进行关节评分,并记录结果。
2)测量足踝直径
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8,11,14,17,20,23和26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左、右足踝内侧到外侧的直径和足踝厚度,并记录结果。
试验结果的计量资料以数学平均数加减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11.0软件进行各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t检验,表中*表示p<0.05,**表示p<0.01。
结果:造模后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较,在大鼠左后足跎处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后,左后足会迅速产生原发性关节炎,出现明显的肿胀,并伴有溃烂;右后足大约10d后开始出现继发性关节炎,评分的分值逐渐增大;同时耳部血管增生明显,红肿明显;尾部关节出现肿胀。多肽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2,由表可知,多肽Ⅰ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
多肽Ⅰ对大鼠原发性关节炎左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4,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Ⅰ中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整合素阻断剂多肽Ⅰ低、高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Ⅰ对大鼠继发性关节炎右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5,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Ⅰ低、中、高剂量组右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肽Ⅰ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6,多肽Ⅰ低、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多肽Ⅰ对佐剂型类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表示p<0.05,**表示p<0.01.
结论:多肽Ⅰ对A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实施例4
多肽Ⅱ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案见实施例2,多肽Ⅱ给药方案为:多肽Ⅱ3个剂量组(0.8,1.6,3.2mg/kg):每日两次,连续10天。
结果:造模后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在小鼠尾部皮内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21天后尾部皮内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左后,免疫后第27天,CIA小鼠足爪红肿,关节炎指数评分增高,模型组第45-60天为肿胀高峰,模型组自第35天开始体重几乎不增加,后期还略微有下降。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见表3。由表可知,多肽Ⅱ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
多肽Ⅱ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7,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Ⅱ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关节肿胀度的影响见图8,阳性对照组、多肽Ⅱ高、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Ⅱ对胶原型关节炎小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9,多肽Ⅱ低、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多肽Ⅱ对胶原型类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表示p<0.05,**表示p<0.01.
结论:多肽Ⅱ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实施例5
多肽Ⅱ对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案见实施例3,多肽Ⅱ给药方案为:多肽Ⅱ3个剂量组(0.4,0.8,1.6mg/kg):每日三次,连续10天;
结果:造模后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较,在大鼠左后足跎处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后,左后足会迅速产生原发性关节炎,出现明显的肿胀,并伴有溃烂;右后足大约10d后开始出现继发性关节炎,评分的分值逐渐增大;同时耳部血管增生明显,红肿明显;尾部关节出现肿胀。多肽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4,由表可知,多肽Ⅱ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
多肽Ⅱ对大鼠原发性关节炎左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0,大鼠阳性对照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整合素阻断剂多肽Ⅱ中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Ⅱ对大鼠继发性关节炎右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1,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Ⅱ低剂量组右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肽Ⅱ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12,多肽Ⅱ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4多肽Ⅱ对佐剂型类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表示p<0.05,**表示p<0.01.
结论:多肽Ⅱ对A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比较而言多肽Ⅱ组的作用效果要高于多肽Ⅰ。
实施例6
多肽Ⅲ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案见实施例2,多肽Ⅲ给药方案为:多肽Ⅲ3个剂量组(10,20,40mg/kg):两天一次,连续5次。
结果:造模后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在小鼠尾部皮内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21天后尾部皮内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左后,免疫后第27天,CIA小鼠足爪红肿,关节炎指数评分增高,模型组第45-60天为肿胀高峰,模型组自第35天开始体重几乎不增加,后期还略微有下降。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见表5。由表可知,多肽Ⅲ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
多肽Ⅲ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3,阳性对照组、多肽Ⅲ高剂量组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Ⅲ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关节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4,阳性对照组、多肽Ⅲ高剂量组关节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Ⅲ对胶原型关节炎小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15,多肽Ⅲ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5多肽Ⅲ对胶原型类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表示p<0.05,**表示p<0.01.
结论:多肽Ⅲ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实施例7
多肽Ⅲ对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案见实施例3,多肽Ⅲ给药方案为:多肽Ⅲ3个剂量组(10,20,40mg/kg):两天一次,连续5次。
结果:造模后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较,在大鼠左后足跎处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后,左后足会迅速产生原发性关节炎,出现明显的肿胀,并伴有溃烂;右后足大约10d后开始出现继发性关节炎,评分的分值逐渐增大;同时耳部血管增生明显,红肿明显;尾部关节出现肿胀。多肽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6,由表可知,多肽Ⅲ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
多肽Ⅲ对大鼠原发性关节炎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6,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Ⅲ低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整合素阻断剂多肽Ⅲ中、高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Ⅲ对大鼠继发性关节炎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7,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Ⅲ低剂量组右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肽Ⅲ中、高剂量组右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肽Ⅲ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18,多肽Ⅲ低、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6多肽Ⅲ对佐剂型类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表示p<0.05,**表示p<0.01.
结论:多肽Ⅲ对A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比较而言多肽Ⅲ组的作用效果要高于多肽Ⅰ。

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7859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7859A21申请号201410319902122申请日20111227201110443067920111227A61K38/16200601A61K47/48200601A61P19/02200601A61P29/00200601A61K38/1020060171申请人中国药科大学地址211198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72发明人徐寒梅浦春艳沈鸿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70代理人刘晔54发明名称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2、57摘要本发明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整合素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多肽,其中包括三个多肽,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所述的三个多肽具体是指多肽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序列中含有两对二硫键,配对方式为14、23;多肽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多肽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

3、LYGLYGLYARGGLYASP。该多肽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分案原申请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2页序列表2页附图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2页序列表2页附图9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7859ACN104127859A1/1页21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多肽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多肽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

4、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多肽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多肽、多肽是通过合成方法或通过重组表达体的方法制备而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多肽、多肽可共价连接佐剂,佐剂是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或聚乙二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或预防类风。

5、湿性关节炎药物含有有效量多肽、多肽、多肽可接受的盐,或必要时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者赋形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可通过多种给药方式预防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口服给药如药丸、胶囊等,鼻喷剂。权利要求书CN104127859A1/12页3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12月27日、申请号为2011104430679、发明名称为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治疗或预防。

6、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肽。背景技术0003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临床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病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在全世界约为0510,RA的发病在我国约为04。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女性高发年龄为4555岁,性别与RA发病关系密切,男女之比约13。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患者常以手部或腕部疼痛及肿胀特别是腕背部的肿胀为首发症状,症状持续不缓解,普通的对症治疗虽可以缓解症状,但常常由于用药不规则或不足量而导致症状反复。病情进展时可以出现明。

7、显的晨僵,通常可达1小时以上,并不断加重;同时出现一定的关节功能障碍。0004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基本病理特点是血管炎和滑膜炎。关节内滑膜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翳,导致滑膜增厚,渗出增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侵犯软骨并引起骨质损害。对其周围的肌腔、韧带、腱鞘以及肌肉等组织也均可侵蚀,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容易发生关节畸形而出现功能障碍。血管炎亦可侵犯周身各脏器组织,形成系统性疾病。0005目前治疗RA的药物分为两大类控制症状药和控制疾病药。控制症状的抗风湿药分为四类一、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称为一线药,这类药物种类繁多,国内市场已多达数十种。二、类固醇激素,激素是一个非常好的止痛。

8、抗炎药,但长期单独使用不能改善病情,反而带来许多副作用,激素作为二线慢作用药起效前的过渡性用是可以的,但用量要小,时间不宜过长。在病情较重,伴有关节外表现的患者,短期治疗冲击,并联合二线药治疗时必须的。三、慢作用抗风湿药,通常称为二线药,所谓慢作用药包括抗疟药、金盐、青霉胺和柳氮碘胺吡啶,它们治疗RA起效慢,长期作用对RA病情有一定缓解作用,故也称病情改善药。四、免疫抑制剂常用有甲氨喋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雷公藤、青风藤等。0006RA的病理过程中,血管新生是一种标志性的组织学改变,新生血管形成伴随滑膜增生和炎细胞浸润,是RA中血管翳形成及关节破坏的基础。原来应该没有血管存在的关节软骨因某种。

9、异常变化,而形成新的血管,使得软骨受到侵蚀,造成关节变形或疼痛。新生血管引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发生异常变化,正常人的关节滑膜内层仅12层细胞组成,而RA患者的滑膜内层通常有410层细胞有时甚至超过20层。这些细胞不仅在数量上异常增多,而且在功能上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它们可以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信号分子和蛋白酶,加速关节破坏的进程。另外,RA滑膜中还有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如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说明书CN104127859A2/12页40007新生血管生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受到高度调节,在生殖、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中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血管生成在多种病理条件下也会发生,所述病理。

10、条件包括肿瘤生长和转移;炎性障碍,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骨关节炎、炎性肠病、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类以及其它炎性障碍。0008整合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的受体,能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黏附,它们通过连接胞内细胞骨架蛋白和细胞外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参与血管生成。目前至少有8种的整合素11、21、31、61、64、51、V3、V5参与血管生成,其中V3发挥着重要作用。V3能识别配体分子中的精甘天冬序列ARGGLYASP,RGD。V3可以表达于多种细胞类型,并与多细胞活动过程中的多种配体结合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炎症、伤口愈合和凝血等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含有RGD。

11、序列的多肽具有整合素拮抗剂作用,RGD序列可以作为一种载体,靶向运输到新生血管内皮,从而对新生血管性疾病达到更高效率的治疗。因此,血管抑制多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不仅可阻止向滑膜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且直接导致血管退化,从而可能抑制RA滑膜增生。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关键,而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步骤。0009研究发现,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见SEQNO4是内皮抑素的第6070个氨基酸,在体外具有很好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其活性甚至高于内皮抑素本身。RGD4C序列是整合素的一个重要配体。因此,含有RGD4C序列的多肽A。

12、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见SEQNO5能够特异性的识别整合素。本发明多肽是在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的N端连接上与整合素家族具有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含有RGD4C序列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构建了一种与整合素有高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多肽即多肽。该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序列为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

13、O,其含有25个氨基酸,分子中RGD4C序列具有整合素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研究表明其作用靶点为整合素V3,并且该序列中含有新生血管抑制序列,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虽然在先前的专利ZL2005100403785公开了该序列对黑色瘤有治疗效果,但并未公开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获知,多肽对胶原型关节炎和佐剂型关节炎都有明显的疗效,且副作用小、用量少、成本低。说明本发明设计的多肽科学、合理、可行有效,能作为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极大拓展了该整合素阻断剂的治疗谱,为将来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0010ZL2005100403785高效抑。

14、制血管生成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还介绍了一种多肽,其序列为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即多肽,该序列包含了整合素配体序列GLYGLYGLYGLYARGGLYASP见SEQNO6和新生血管抑制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其中整合素配体序列中含有RGD序列ARGGLYASP,使该多肽序列可以有效地结合于整合素亚型,并且该序列中含有新生血管抑制序列,能够新生血管形成。先前专利中只是对黑色素瘤做了研究,本发明针对该序列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增加了其适。

15、用症,拓展了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说明书CN104127859A3/12页50011另外本发明还将多肽进行PEG修饰得到了多肽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专利2011101284647介绍了多肽在制备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作用,本发明针对该序列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增加了其适用症,拓展了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发明内容0012发明目的0013本发明针对以下三个多肽即多肽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LEVALARG。

16、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序列中含有两对二硫键,配对方式为14、23;多肽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和多肽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具有很好预防和治疗作用。0014技术方案0015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0016多肽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

17、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命名为AP25,见SEQNO1;0017多肽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命名为HM3,见SEQNO2;0018多肽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命名为PEGHM3,见SEQNO3。0019所述的多肽、多肽、多肽是通过固相合成方法或通过重组表达体的方法制备而得。0020所述的多肽、多肽、多肽共价连接佐剂,佐剂是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或聚乙二醇。0021所。

18、述的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含有有效量多肽、多肽、多肽可接受的盐,或必要时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者赋形剂。0022所述的药物可通过多种给药方式预防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口服给药如药丸、胶囊等,鼻喷剂。0023有益结果00241先前研究发现多肽、多肽、多肽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本发明针对多肽、多肽、多肽又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多肽、多肽、多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多肽、多肽、多肽在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治疗作用未有文献报道和专利申请,本发明发现的多肽、多肽、多肽在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治疗作用是另一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增加了其适用症,拓展了其社会价值和经。

19、济价值。00252作用机制介绍0026研究发现,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RGD4C序列是整合素的一个重要配体。因此,含有RGD4C序列的多肽A说明书CN104127859A4/12页6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能够特异性的识别整合素。本发明多肽是在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的N端连接上与整合素家族具有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含有RGD4C序列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

20、GLYGLYGLY,构建了一种与整合素有高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多肽即多肽。该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序列为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分子中RGD4C序列具有靶向性,具有整合素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研究表明其作用靶点为整合素V3,并且该序列中含有新生血管抑制序列,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0027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即多肽,该序列包含了整合素配体序列GLYGLYGLYGLYARGGLYASP和新生血管抑。

21、制序列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其中整合素配体序列中含有RGD序列ARGGLYASP,具有靶向性,使该多肽序列可以有效地结合于整合素亚型,并且该序列中含有新生血管抑制序列,能够新生血管形成。另外本发明还将多肽进行PEG修饰得到了多肽MPEGSC20KILEVALARGARGALAASPARGALAALAVALPROGLYGLYGLYGLYARGGLYASP,延长了半衰期,由于RGD序列的靶向性,多肽可以靶向到RA中关节处血管翳形成过程中新生血管内皮,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进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0028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获知多肽、多肽和多肽。

22、能够抑制佐剂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和DBA/1小鼠胶原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体内实验证明具有显著的治疗类风湿型关节炎的效果,并且副作用少,用量少成本降低。说明本发明设计的多肽科学、合理、可行有效,能作为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极大拓展了该多肽的疾病治疗范围,为将来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附图说明0029附图1多肽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足爪肿胀度的影响;0030附图2多肽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关节肿胀度的影响;0031附图3多肽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0032附图4多肽对佐剂型原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左足足爪。

23、肿胀度的影响;0033附图5多肽对佐剂型继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右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0034附图6多肽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0035附图7多肽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足爪肿胀度的影响;0036附图8多肽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关节肿胀度的影响;0037附图9多肽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0038附图10多肽对佐剂型原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左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0039附图11多肽对佐剂型继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右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0040附图12多肽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0041附图13多肽对DBA/1小鼠胶。

24、原型关节炎模型足爪肿胀度的影响;0042附图14多肽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关节肿胀度的影响;0043附图15多肽对DBA/1小鼠胶原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说明书CN104127859A5/12页70044附图16多肽对佐剂型原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左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0045附图17多肽对佐剂型继发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右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0046附图18多肽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四肢关节临床评分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0047实施例10048多肽、多肽和多肽均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并采用RPHPLC测定多肽的纯度。合成方法参照专利2011101949180。

25、和2011103705299。0049结果合成的多肽经反向液相色谱分析进行纯度鉴定结果如下多肽、多肽和多肽纯度分别为9694,9930,9634纯度均大于95,符合设计要求。0050实施例20051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052构建胶原型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多肽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ARTHRITIS,CIA的治疗作用。采用小鼠作为受试动物,SPF级DBA/1小鼠90只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INOBRITISHSIPPRLABANIMALLTD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码SCXK沪20080016,雄性,78周龄,体重为182。

26、2G,随机分成9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多肽低中高3个剂量组02,04,08MG/KG和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除正常组外,第0天各实验组建立小鼠CIA模型,方法是鸡软骨型胶原C用01MOL/L醋酸溶解成4MG/ML的溶液,于4冰箱过夜。实验当天用型胶原与含4MG/MLMYEOBAETERIUMTUBERCULOSISSTRAINH37RV的完全弗氏佐剂CFA等体积充分乳化,待DBA/1小鼠麻醉后,于其尾部皮内每只注射乳化剂50L进行致敏,21D后用4MG/ML的型胶原C与不完全弗氏佐剂IFA等体积充分乳化后以相同剂量的乳化剂于尾部进行再次免疫。造模第30D起皮下注射给药多。

27、肽3个剂量组02,04,08MG/KG每日两次,连续10天;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每五天一次,连续3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10天。分别于造模后第21天至第70天每3天称量体重、关节评分、分别检测左右后足足踝直径来观察药物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的影响。在第70D,脱臼处死小鼠。0053关节炎评价指标如下00541关节评分0055四肢按04五级评分0无红斑或红肿;1轻微的红斑或肿胀,其中的一个前/后趾关节有红斑或肿胀;2多于一只趾出现红斑或肿胀;3踝或腕关节下的足爪肿胀;4包括踝关节在内的全部足爪肿胀。小鼠四只足分别评分,最高评分为16分。0056分别于造模后第21天至第70。

28、天每3天进行关节评分,并记录结果。00572测量足踝直径0058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第21天至第70天每3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左、右足踝内侧到外侧的直径和足踝厚度,并记录结果。0059试验结果的计量资料以数学平均数加减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110软件进行各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T检验,表中表示P005,表示P001。0060结果造模后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在小鼠尾部皮内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说明书CN104127859A6/12页8菌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21天后尾部皮内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左后,免疫后第27天,CIA小鼠足爪红肿,关节炎指数评。

29、分增高,模型组第4560天为肿胀高峰,模型组自第35天开始体重几乎不增加,后期还略微有下降。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见表1。由表可知,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0061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阳性对照组、多肽高、中、低剂量组足爪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关节肿胀度的影响见图2,阳性对照组、多肽高、中、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对胶原型关节炎小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3,多肽低、中、高剂量。

30、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极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0062表1多肽对胶原型类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0630064表示P005,表示P0010065结论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0066实施例30067多肽对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068构建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多肽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大鼠的治疗作用。采用大鼠作为受试动物,SPF级SD大鼠90只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INOBRITISHSIPPRLABANIMALLTD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码SCXK沪200。

31、80016,雄性,体重为140G160G,随机分成9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多肽低中高3个剂量组01,02,04MG/KG和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除正常组外,第0天各实验组建立大鼠AA模型,方法是在大鼠的左侧后足足跎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A,10MG/ML完全弗氏佐剂008ML造成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10天起皮下注射给药多肽3个剂量组01,02,04MG/KG每日两次,连续10天;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每五天一次,连续3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10天。分别于造模后第8,11,14,17,20,23和26天,关节评说明书CN1041。

32、27859A7/12页9分、分别检测左右后足足踝直径来观察药物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影响。0069关节炎评价指标如下00701关节评分0071四肢按04五级评分0无红斑或红肿;1轻微的红斑或肿胀,其中的一个前/后趾关节有红斑或肿胀;2多于一只趾出现红斑或肿胀;3踝或腕关节下的足爪肿胀;4包括踝关节在内的全部足爪肿胀。大鼠四只足分别评分,最高评分为16分。0072分别于造模后8,11,14,17,20,23和26天进行关节评分,并记录结果。00732测量足踝直径0074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8,11,14,17,20,23和26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左、右足踝内侧到外侧的直径和足踝厚度,并记录结果。0。

33、075试验结果的计量资料以数学平均数加减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110软件进行各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T检验,表中表示P005,表示P001。0076结果造模后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较,在大鼠左后足跎处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后,左后足会迅速产生原发性关节炎,出现明显的肿胀,并伴有溃烂;右后足大约10D后开始出现继发性关节炎,评分的分值逐渐增大;同时耳部血管增生明显,红肿明显;尾部关节出现肿胀。多肽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2,由表可知,多肽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0077多肽对大鼠原发性关节炎左足足爪肿胀度。

34、的影响见图4,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中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整合素阻断剂多肽低、高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对大鼠继发性关节炎右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5,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低、中、高剂量组右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肽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6,多肽低、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78表2多肽对佐剂型类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079说明书CN104127859A8/12页100080表示P005,表。

35、示P0010081结论多肽对A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0082实施例40083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084具体实施方案见实施例2,多肽给药方案为多肽3个剂量组08,16,32MG/KG每日两次,连续10天。0085结果造模后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在小鼠尾部皮内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21天后尾部皮内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左后,免疫后第27天,CIA小鼠足爪红肿,关节炎指数评分增高,模型组第4560天为肿胀高峰,模型组自第35天开始体重几乎不增加,后期还略微有下降。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

36、作用见表3。由表可知,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0086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7,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关节肿胀度的影响见图8,阳性对照组、多肽高、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对胶原型关节炎小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9,多肽低、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0087表3多肽对胶原型类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088说。

37、明书CN104127859A109/12页110089表示P005,表示P0010090结论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0091实施例50092多肽对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093具体实施方案见实施例3,多肽给药方案为多肽3个剂量组04,08,16MG/KG每日三次,连续10天;0094结果造模后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较,在大鼠左后足跎处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后,左后足会迅速产生原发性关节炎,出现明显的肿胀,并伴有溃烂;右后足大约10D后开始出现继发性关节炎,评分的分值逐渐增大;同时耳部血管增生明显,红肿明显;尾部关节出现肿胀。多肽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

38、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4,由表可知,多肽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0095多肽对大鼠原发性关节炎左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0,大鼠阳性对照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整合素阻断剂多肽中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对大鼠继发性关节炎右足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1,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低剂量组右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肽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12,多肽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9。

39、6表4多肽对佐剂型类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097说明书CN104127859A1110/12页120098表示P005,表示P0010099结论多肽对A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比较而言多肽组的作用效果要高于多肽。0100实施例60101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102具体实施方案见实施例2,多肽给药方案为多肽3个剂量组10,20,40MG/KG两天一次,连续5次。0103结果造模后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在小鼠尾部皮内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21天后尾部皮内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左后,免疫后第27天。

40、,CIA小鼠足爪红肿,关节炎指数评分增高,模型组第4560天为肿胀高峰,模型组自第35天开始体重几乎不增加,后期还略微有下降。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见表5。由表可知,多肽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0104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3,阳性对照组、多肽高剂量组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关节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4,阳性对照组、多肽高剂量组关节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对胶原型关节炎小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15,。

41、多肽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0105表5多肽对胶原型类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106说明书CN104127859A1211/12页130107表示P005,表示P0010108结论多肽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0109实施例70110多肽对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111具体实施方案见实施例3,多肽给药方案为多肽3个剂量组10,20,40MG/KG两天一次,连续5次。0112结果造模后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较,在大鼠左后足跎处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后,左后足会迅速产生原发性关节炎。

42、,出现明显的肿胀,并伴有溃烂;右后足大约10D后开始出现继发性关节炎,评分的分值逐渐增大;同时耳部血管增生明显,红肿明显;尾部关节出现肿胀。多肽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6,由表可知,多肽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具体结果如下0113多肽对大鼠原发性关节炎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6,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低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整合素阻断剂多肽中、高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对大鼠继发性关节炎足爪肿胀度的影响见图17,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低剂量组右后足踝。

43、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肽中、高剂量组右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肽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临床评分的影响见图18,多肽低、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14表6多肽对佐剂型类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115说明书CN104127859A1312/12页140116表示P005,表示P0010117结论多肽对A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比较而言多肽组的作用效果要高于多肽。说明书CN104127859A141/2页1500010002序列表CN104127859A152/2页16序列表CN104127859A161/9页1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27859A172/9页1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27859A183/9页19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27859A194/9页20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4127859A205/9页21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127859A216/9页22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4127859A227/9页23图13图14图15说明书附图CN104127859A238/9页24图16图17说明书附图CN104127859A249/9页25图18说明书附图CN104127859A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