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拉式压力传感器冲洗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拉式压力传感器冲洗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566184.2 (22)申请日 2016.06.13 (73)专利权人 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桃园东 路89号 (72)发明人 周伟 黎萌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王国标 (51)Int.Cl. A61B 5/021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提拉式压力传感器冲洗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拉式压力传感器 冲洗装置, 包括有底座、 硅胶。
2、套管、 金属阀芯与冲 洗接头; 所述底座包括有管道, 所述硅胶套管包 括有中空腔, 所述金属阀芯套接在硅胶套管的中 空腔内, 所述硅胶套管包括有进液口与出液口, 所述金属阀芯的前端设有一个微孔, 所述中空腔 的内径大于金属阀芯的外径; 所述硅胶套管还包 括有提拉把手; 所述硅胶套管一体注塑成型。 本 实用新型通过使用金属阀芯, 解决了微量管难加 工及整个开关难组装的难题, 使用金属阀芯代替 塑料阀芯, 简化了冲洗开关的制作工序, 提高了 制品的合格率, 保证了微孔尺寸的稳定性, 进而 保证了微流量的恒定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5814311 U 2016.12.2。
3、1 CN 205814311 U 1.一种提拉式压力传感器冲洗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底座 (1) 、 硅胶套管 (2) 、 金属 阀芯 (3) 与冲洗接头 (4) ; 所述底座 (1) 包括有管道, 所述硅胶套管 (2) 包括有中空腔 (23) , 所 述金属阀芯 (3) 套接在硅胶套管 (2) 的中空腔 (23) 内, 所述硅胶套管 (2) 包括有进液口 (21) 与出液口 (22) , 所述进液口 (21) 与冲洗接头 (4) 连接, 所述出液口 (22) 与底座 (1) 的管道连 接, 所述金属阀芯 (3) 呈圆柱形且为中空设置, 所述金属阀芯 (3) 的前端设有一个微孔 (31)。
4、 , 所述金属阀芯 (3) 的外周设有一个凸台 (32) , 所述硅胶套管 (2) 的中空腔 (23) 上设有一凹槽 (24) , 所述凹槽 (24) 与凸台 (32) 抵接, 所述中空腔 (23) 的内径大于金属阀芯 (3) 的外径; 所 述硅胶套管 (2) 还包括有提拉把手 (25) ; 所述硅胶套管 (2) 一体注塑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拉式压力传感器冲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拉把手 (25) 位于凹槽 (24) 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拉式压力传感器冲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洗接头 (4) 包括有安装部 (41) , 所述底座 (1) 包括有安装槽。
5、, 所述安装部 (41) 与安装槽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拉式压力传感器冲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洗接头 (4) 的前端包括有鲁尔接口。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814311 U 2 一种提拉式压力传感器冲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 特别是有创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 有创压力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有创血压监控的医疗器械, 适用于临床进行创伤性动 静脉压力监测, 主要由压力传感器器件、 冲洗装置、 传输管路组成。 在使用有创压力传感器 监测血压时, 需要保持每小时25ml的微量恒流保持管腔的通畅, 而在传输管路冲洗和排 气。
6、时又需要大流量, 以保正能够快速冲洗和排气。 因此目前的有创压力传感器都是通过微 孔 (直径0.05mm) 和大孔互相转换的功能来实现上述要求。 0003 传统的有创血压监控传感器冲洗开关, 先注塑成型阀芯, 然后在阀芯中粘接一段 塑料微量管管体, 以获得微量通道, 这种微量通道的获得方法有以下缺点:(1) 由于微量管 尺寸要求极高, 挤出时内径需要控制在0.05mm, 且塑料在加工时易变形, 很容易造成堵孔, 所以其成型技术难度大, 制造成本高;(2) 后续加工环节需要粘接, 加之塑料微量管体积小, 所以很难操作, 胶水过多亦容易造成堵孔, 导致成品合格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
7、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传感器冲洗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提拉式压力传感器冲洗装置, 包 括有底座、 硅胶套管、 金属阀芯与冲洗接头; 所述底座包括有管道, 所述硅胶套管包括有中 空腔, 所述金属阀芯套接在硅胶套管的中空腔内, 所述硅胶套管包括有进液口与出液口, 所 述进液口与冲洗接头连接, 所述出液口与底座的管道连接, 所述金属阀芯呈圆柱形且为中 空设置, 所述金属阀芯的前端设有一个微孔, 所述金属阀芯的外周设有一个凸台, 所述硅胶 套管的中空腔上设有一凹槽, 所述凹槽与凸台抵接, 所述中空腔的内径大于金属阀芯的外 径; 所述硅。
8、胶套管还包括有提拉把手; 所述硅胶套管一体注塑成型。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提拉把手位于凹槽的正上方。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冲洗接头包括有安装部, 所述底座包括有 安装槽, 所述安装部与安装槽连接。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冲洗接头的前端包括有鲁尔接口。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金属阀芯, 解决了微量管难加工 及整个开关难组装的难题, 使用金属阀芯代替塑料阀芯, 简化了冲洗开关的制作工序, 提高 了制品的合格率, 保证了微孔尺寸的稳定性, 进而保证了微流量的恒定性。 而且流量的切换 方便迅速。。
9、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 显然, 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814311 U 3 部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 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一; 00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以充。
10、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特征和效果。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只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 围。 另外, 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 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 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 施情况, 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 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 征, 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5 参照图1, 一种提拉式压力传感器冲洗装置, 包括有底座1、 硅胶套管2、 金属阀芯3 与冲洗接头4; 所述底座1包括有管道, 所述。
11、硅胶套管2包括有中空腔23, 所述金属阀芯3套接 在硅胶套管2的中空腔23内, 所述硅胶套管2包括有进液口21与出液口22, 所述进液口21与 冲洗接头4连接, 所述出液口22与底座1的管道连接, 所述金属阀芯3呈圆柱形且为中空设 置, 所述金属阀芯3的前端设有一个微孔31, 所述金属阀芯3的外周设有一个凸台32, 所述硅 胶套管2的中空腔23上设有一凹槽24, 所述凹槽24与凸台32抵接, 所述中空腔23的内径大于 金属阀芯3的外径; 所述硅胶套管2还包括有提拉把手25; 所述硅胶套管2一体注塑成型。 由 于使用了带微孔的金属阀芯, 阀芯上的微孔采用激光打孔方法成型, 容易加工。 而现有的技。
12、 术是使用塑料阀芯, 然后再塑料阀芯的小端粘接一小段微量管, 该种技术中的微量管由于 内径只有0.05mm, 挤出成型难度非常大。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冲洗装置成型效率更高。 0016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提拉把手25位于凹槽24的正上方。 0017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冲洗接头4包括有安装部41, 所述底座1包括有 安装槽, 所述安装部41与安装槽连接。 组装时, 先将带微孔的金属阀芯安装在硅胶套管的中 心位置上, 然后将硅胶套管套入底座中, 最后将冲洗接头的通道对正硅胶套管插入到底座 上, 由于冲洗接头具有安装部, 安装部在插入安装槽的时候, 由于安装部设有倒扣, 从而。
13、使 得冲洗接头与底座可以紧紧将硅胶套管抱死。 0018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冲洗接头4的前端包括有鲁尔接口。 0019 参照图2, 自然状态时, 由于硅胶具有弹性, 可以将金属阀芯的凸台紧紧包死在凹 槽, 形成密封; 液体从进液口流入硅胶套管的时候, 只能通过金属阀芯上的微孔通过, 形成 微流量通道再从出液口留到通道上, 以保证每小时25ml的微量恒流。 0020 参照图3, 需要大流量冲洗压力传感器通道或者对通道进行排气时, 向上提拉硅胶 套管的提拉把手, 此时硅胶套管的凹槽与金属阀芯的凸台被分离出足够大的空间, 形成大 流量通道, 液体从进液口流入到硅胶套管的中空腔的时候, 从。
14、凹槽与凸台的大空间上流向 出液口, 达到快速冲洗管道和排气的要求。 0021 冲洗管道之后, 松开硅胶套管的提拉把手, 开关即恢复到图2位置。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814311 U 4 0022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 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 实施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 型或替换, 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814311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5814311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5814311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5814311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