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8107200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5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498868.9

申请日:

20171229

公开号:

CN108392197A

公开日:

201808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5/0402

主分类号:

A61B5/0402

申请人:

深圳市亮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杰,暴亮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留仙二路一巷16号南天辉创研中心四楼之405室

优先权:

CN201711498868A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蔺显俊;梁琴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贴膜,用于将心电监测设备贴合于人体皮肤,并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电连接,包括:基板、导电介质、第一胶层以及第二胶层;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基板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基板分隔为通孔区和承载区;第一胶层贴合于第一表面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一表面的通孔区;第二胶层贴合于第二表面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二表面的通孔区;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通孔区,在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贴合于心电监测设备时,所述导电介质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面贴合接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心电监测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导电贴膜,用于将心电监测设备贴合于人体皮肤,并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导电介质、第一胶层以及第二胶层;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基板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基板分隔为通孔区和承载区;第一胶层贴合于第一表面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一表面的通孔区;第二胶层贴合于第二表面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二表面的通孔区;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通孔区,在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贴合于心电监测设备时,所述导电介质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面贴合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第一胶层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的面积比为40%-8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其特征在于:第一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的面积比为25%-60%和/或第二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积与第二表面的面积比为25%-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其厚度为0.1~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和/或第二胶层为压敏胶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介质为导电胶,且导电胶的面积大于或等于通孔的面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握持件,所述握持件与基板的边缘连接,用于为用户提供握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第一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贴合于第一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二离型层贴合于第二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 10.一种心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心电监测设备和导电贴膜;所述心电监测设备包括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以及电极连接线,电极连接线电连接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导电贴膜包括基板、导电介质、第一胶层以及第二胶层;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基板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基板分隔为通孔区和承载区;第一胶层贴合于第一表面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一表面的通孔区;第二胶层贴合于第二表面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二表面的通孔区;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通孔区,当导电贴膜贴合于所述心电监测设备时,导电介质与第一电极组件及第二电极组件的电极贴合接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电监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心脏的健康是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证实,通过心电监测设备可以检测出心脏的心电变化曲线,即通常临床医学所说的心电图,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可以判断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现有的心电监测设备中,需要将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贴合在人体的靠近心脏的部位,如心脏所在的胸口位置。

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的贴合通常通过使用者手持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贴近胸口处或是通过导电贴膜将心电贴贴合在胸口处。

而现有导电贴膜与心电电极贴合时,导电贴膜与电极电连接不稳定,造成心电信号检测干扰信号较多,无法准确获取心电信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目前导电贴膜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电贴膜,用于将心电监测设备贴合于人体皮肤,并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电连接,包括基板、导电介质、第一胶层以及第二胶层;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基板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基板分隔为通孔区和承载区;第一胶层贴合于第一表面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一表面的通孔区;第二胶层贴合于第二表面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二表面的通孔区;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通孔区,在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贴合于心电监测设备时,所述导电介质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面贴合接触。

优选地,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第一胶层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的面积比为40%-85%。

优选地,第一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的面积比为25%-60%和/或第二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积与第二表面的面积比为25%-60%。

优选地,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其厚度为0.1~1.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层和/或第二胶层为压敏胶层。

优选地,所述导电介质为导电胶,且导电胶的面积大于或等于通孔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握持件,所述握持件与基板的边缘连接,用于为用户提供握持。

优选地,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第一离型层,所述第一离型层贴合于第一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第二离型层,所述第二离型层贴合于第二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心电监测装置,包括心电监测设备和导电贴膜;所述心电监测设备包括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以及电极连接线,电极连接线电连接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导电贴膜包括基板、导电介质、第一胶层以及第二胶层;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基板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基板分隔为通孔区和承载区;第一胶层贴合于第一表面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一表面的通孔区;第二胶层贴合于第二表面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二表面的通孔区;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通孔区,当导电贴膜贴合于所述心电监测设备时,导电介质与第一电极组件及第二电极组件的电极贴合接触。

与现有设计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导电贴膜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第一胶层贴合于心电监测设备,导电介质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接触电连接,使心电监测设备电极的电信号通过导电介质传递并外露于第二胶层一侧,再通过第二胶层与人体皮肤接触贴合,使得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定贴合于人体皮肤,获取心脏的心电信息。

2、通过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分别环形贴合于导电介质相对两侧的周围,在导电介质周围形成环形黏合,从而使得导电介质可以牢固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以及人体皮肤电连接,使得电极和人体皮肤之间的电信号传输更稳定,从而使心电监测设备监测的心电信号更准确。

3、外露于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的导电介质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表面积之比为40%-85%,通过导电介质增大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心电监测设备监测到的心电数据更准确。

进一步,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上剩余的25%-60%面积设置有第一胶层和/或第二胶层,以确保导电介质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固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另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基板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基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一种变形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另一种变形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D是图4C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一种变形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D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一种变形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心电监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心电监测设备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心电监测装置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或“设于”另一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水平”、“上”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贴膜10,用于与心电监测设备配合,使心电监测设备与人体皮肤贴合,并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电连接。该导电贴膜10包括基板101,导电介质102,第一胶层103以及第二胶层104,其中第一胶层103以及第二胶层104分别黏合于基板101的相对两端面,导电介质102设置于第一胶层103和第二胶层104之间,用于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接触使电极和人体皮肤可以形成导电回路。本发明中的人体皮肤优选为靠近心脏附近的人体皮肤,如胸口处皮肤。

请参阅图2A-2C以及图3A-3C,具体地,基板101是厚度为H,1.5mm≥H≥0.1mm,半径为R1圆形板状结构。基板101优选为柔性基板,柔性基板可以是聚酰亚胺塑料柔性基板、聚醚醚酮柔性基板或透明导电涤纶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柔性基板。柔性基板具有重量轻、厚度薄、柔软可弯曲的特点,以使导电贴膜10可以更好的贴合于皮肤以及心电监测设备。

基板101其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011和第二表面1013,第一表面1011的面积和第二表面1013的面积均为S1。在基板101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1011和第二表面1013的通孔1012,优选地,通孔1012与基板101具有相同的圆心,其半径为R2,面积为S2的圆形通孔。可以理解,基板101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或多边形,其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孔102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其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

通孔1012将基板101分割为通孔区和承载区,承载区环设通孔区。第一胶层103贴合于第一表面101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一表面1011的通孔区,以使导电贴膜10与心电监测设备紧密贴合。第二胶层104贴合于第二表面1013的承载区,且呈环形围设第二表面的通孔区,以使导电贴膜10与人体皮肤紧密贴合。优选地,第一胶层103和/或第二胶层104为压敏胶层,压敏胶层具有胶持粘力很好,低温性能也好,快粘性较好以及和粘合力较好的特性。

第一胶层103和第二胶层104的厚度为0.1mm~0.5mm,厚度非常薄,贴合于基板101相对两个表面时,对基板101的厚度影响非常小。

请参阅图2A,导电介质102也可以通过填充的方式设置于该通孔1012内,外露于通孔区或部分外露于通孔区,只需导电贴膜10将心电监测设备贴合于人体皮肤时,导电介质102可以同时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和人体皮肤面接触,实现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的稳定电连接即可。

请参阅图2B-2C,可以理解导电介质102通过贴合的方式设置于该基板101的第一表面1011和/或第二表面1013,外露于通孔区或部分外露于通孔区,以使导电贴膜10将心电监测设备贴合于人体皮肤时,导电介质102可以同时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和人体皮肤面接触,实现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的稳定电连接即可。优选地,导电介质102的面积大于或等于通孔1012的面积,以使得导电介质102可以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充分贴合面接触。

该导电介质102可以是如金、银、石墨、硅或导电胶等,优选为导电胶,导电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黏合性、同时可以弯曲贴合于人体皮肤表面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表面。

其中,导电介质102通过通孔1012外露于第一胶层103的表面积为S3,85%≥S3/S1≥40%,即导电介质102外露于第一胶层103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1011的面积比为40%-85%,也即在第一表面1011上有40%-85%的面积可以用于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相接触,以增大电极与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一表面1011上剩余的25%-60%面积设置有第一胶层103,也即第一胶层101远离基板101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1011的面积比为25%-60%,以确保导电介质102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固接触。

导电介质10外露于第二胶层104的表面积为S4,85%≥S4/S1≥40%,即导电介质102外露于第二胶层104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1011的面积比为40%-85%,也即在第二表面1013上有40%-85%的面积可以用于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相接触。剩余的25%-60%面积设置有第二胶层103,也即第二胶层103远离基板101的表面积与第二表面1013的面积比为25%-60%。

请再参阅图3A-3B,在部分实施例中,导电贴膜10还包括握持件100,握持件100与基板101的边缘连接,用于为用户提供握持,避免用户触摸到第一胶层103或第二胶层104,影响第一胶层103或第二胶层104的粘附性能。优选地,握持件100与基板101一体成型。

导电贴膜10使用时,导电贴膜10通过第一胶层103贴合于心电监测设备,导电贴膜10的导电介质102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接触电连接,使心电监测设备电极的电信号通过导电介质102传递并外露于第二胶层104一侧,再通过第二胶层104与人体皮肤接触贴合,使得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定贴合于人体皮肤,获取心脏的心电信息,且由于第一胶层103和第二胶层104的厚度非常小,不影响导电贴膜10的厚度,在将心电监测设备贴合到人体皮肤时,使得心电监测设备可以很好的与人体皮肤贴合。

由于第一胶层103和第二胶层104分别环形贴合于导电介质102相对两侧的周围,在导电介质102周围形成环形黏合,从而使得导电介质102可以牢固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以及人体皮肤电连接,使得电极和人体皮肤之间的电信号传输更稳定,从而使心电监测设备监测的心电信号更准确,且人在运动时,由于导电介质102被胶层贴合心电监测设备上,且导电介质102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面贴合电连接,从而不会导电介质102与电极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移位,心电信号检测效果更优。

进一步,通过通孔1012外露于第一胶层103或第二胶层104的导电介质102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1011或第二表面的表面积之比为40%-85%,通过导电介质102增大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心电监测设备监测到的心电数据更准确。

再进一步,第一表面1011和/或第二表面1013上剩余的25%-60%面积设置有第一胶层103和/或第二胶层104,以确保导电介质102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固接触。

请参阅图4A-4B,在部分实施例中,导电介质102的靠近第一胶层103的表面和第一胶层103远离基板101的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D1,使得在第一胶层103的表面形成第一凹槽,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落入该第一凹槽内时,可以更好的与导电介质102电连接。

请参阅图4C-4D,在部分实施例中,导电介质102的靠近第二胶层104的表面和第二胶层104远离基板101的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D2,使得在第二胶层104的表面形成第二凹槽,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落入该第二凹槽内时,可以更好的与导电介质102电连接。

通过导电介质102与第一胶层103之间存在高度差D1或与第二胶层104之间存在高度差D2,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利用导电介质102与第一胶层103或第二胶层104之间的高度差形成凹槽,凹槽容纳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时,可以有效防止电极相对导电介质102位移,从而使得电极与导电介质102电性接触效果更优。

请参阅图5A-5D,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贴膜20,包括基板201,导电介质202,第一胶层203以及第二胶层204。该导电贴膜2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贴膜不同的地方在于,导电贴膜20还包括第一离型层205,第一离型层205贴合于第一胶层203远离基板201的表面,以保护第一胶层203,防止杂物与第一胶层203接触影响第一胶层203的粘性。或贴合于第二胶层204远离基板201的表面以保护第二胶层204,防止杂物与第二胶层204接触影响第二胶层204的粘性。

请参阅图6A-6B,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贴膜30,包括基板301,导电介质302,第一胶层303以及第二胶层304。该导电贴膜3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贴膜不同的地方在于,导电贴膜30还包括第一离型层305以及第二离型层306,第一离型层305贴合于第一胶层303远离基板301的表面,以保护第一胶层303的粘性。第二离型层306贴合于第二胶层304远离基板301的表面以保护第二胶层304的粘性。

请参阅图7,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心电监测装置100,其包括心电监测设备90以及二导电贴膜10。导电贴膜10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心电监测设备90包括第一电极组件901,第二电极组件903以及电极连接线902。电极连接线902电连接第一电极组件901和第二电极组件903。导电贴膜10用于将心电监测设备90的第一电极组件901以及第二电极组件903贴合于人体皮肤,以使第一电极组件901以及第二电极组件903与人体皮肤电连接,从而获得第一电极组件901和第二电极组件903之间的电位差,以形成心电图。

请参阅图8A-8B,具体地,第一电极组件901包括第一壳体9011,电池9013以及第一电极9012。第一壳体9011内形成第一容纳空间9014,电池9013固定于第一壳体9011的第一容纳空间9014内,并与电极连接线902以及第一电极9012电连接,用于为心电监测设备90提供电能。第一电极9012与电池9013电连接,并部分外露于第一容纳空间9014。

导电贴膜10的第一胶层103与第一壳体9011贴合,导电介质102与第一电极9012面接触贴合,第二胶层104与人体皮肤贴合,通过导电介质102使第一电极9012与人体皮肤电连接。优选地,导电介质102的面积大于第一电极9012外露面积。

第二电极组件903包括第二壳体9031,心电监测模块9033以及第二电极9032。第二壳体9031内形成第二容纳空间9034,心电监测模块9033固定于第二壳体9031的第二容纳空间9034内,并与电极连接线902以及第二电极9032电连接。第二电极9032与心电监测模块9033电连接,并部分外露于第二容纳空间9034。

导电贴膜10的第一胶层103与第二壳体9031贴合,导电介质102与第二电极9032面接触贴合,第二胶层104与人体皮肤贴合,通过导电介质102使第二电极9032的与人体皮肤电连接。心电监测模块9033通过获取第一电极9011和第二电极9031的电信号变化数据,并将该处理获传输到终端设备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心电图。优选地,导电介质102的面积大于第二电极9032外露面积。

可以理解,该导电贴膜10可以替换为导电贴膜20或导电贴膜30中的任意一种。

与现有设计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导电贴膜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第一胶层贴合于心电监测设备,导电介质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接触电连接,使心电监测设备电极的电信号通过导电介质传递并外露于第二胶层一侧,再通过第二胶层与人体皮肤接触贴合,使得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定贴合于人体皮肤,获取心脏的心电信息。

2、通过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分别环形贴合于导电介质相对两侧的周围,在导电介质周围形成环形黏合,从而使得导电介质可以牢固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以及人体皮肤电连接,使得电极和人体皮肤之间的电信号传输更稳定,从而使心电监测设备监测的心电信号更准确。

3、外露于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的导电介质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表面积之比为40%-85%,通过导电介质增大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心电监测设备监测到的心电数据更准确。

进一步,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上剩余的25%-60%面积设置有第一胶层和/或第二胶层,以确保导电介质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固接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498868.9 (22)申请日 2017.12.29 (71)申请人 深圳市亮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 道留仙二路一巷16号南天辉创研中心 四楼之405室 (72)发明人 赵杰 暴亮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361 代理人 蔺显俊 梁琴琴 (51)Int.Cl. A61B 5/04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贴膜, 用。

2、于将心电监测 设备贴合于人体皮肤, 并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 极与人体皮肤电连接, 包括: 基板、 导电介质、 第 一胶层以及第二胶层; 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 表面和第二表面, 在基板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 和第二表面的通孔, 所述通孔将所述基板分隔为 通孔区和承载区; 第一胶层贴合于第一表面的承 载区, 且呈环形围设第一表面的通孔区; 第二胶 层贴合于第二表面的承载区, 且呈环形围设第二 表面的通孔区; 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通孔区, 在 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贴合于心电监测设备时, 所 述导电介质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面贴合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心电监测装置。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9页 。

3、CN 108392197 A 2018.08.14 CN 108392197 A 1.一种导电贴膜, 用于将心电监测设备贴合于人体皮肤, 并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 与人体皮肤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基板、 导电介质、 第一胶层以及第二胶层; 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在基板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的通孔, 所述通孔将所述基板分隔为通孔区和承载区; 第一胶层贴合于第一表面的承载区, 且呈环形围设第一表面的通孔区; 第二胶层贴合 于第二表面的承载区, 且呈环形围设第二表面的通孔区; 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通孔区, 在第 一胶层或第二胶层贴合于心电监测设备时, 所述导电介质。

4、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面贴合接 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第一胶层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的面积比为40-8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 其特征在于: 第一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的面积比为25-60和/或第二胶层远离基 板的表面积与第二表面的面积比为25-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 其厚度为0.1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胶层和/或第二胶层为压敏胶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介质为导电胶, 且导电胶的面积大于或等。

5、于通孔的面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握持件, 所述握持件与基板的边缘连接, 用于为用户提供握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贴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第一离型层, 所述第一离型层贴合于第一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贴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第二离型层, 所述 第二离型层贴合于第二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 10.一种心电监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心电监测设备和导电贴膜; 所述心电监测设 备包括第一电极组件, 第二电极组件以及电极连接线, 电极连接线电连接第一电极组件和 第二电极组件; 所述导电贴膜。

6、包括基板、 导电介质、 第一胶层以及第二胶层; 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在基板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的通孔, 所述通孔将所述基板分隔为通孔区和承载区; 第一胶层贴合于第一表面的承载区, 且呈环形围设第一表面的通孔区; 第二胶层贴合 于第二表面的承载区, 且呈环形围设第二表面的通孔区; 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通孔区, 当导 电贴膜贴合于所述心电监测设备时, 导电介质与第一电极组件及第二电极组件的电极贴合 接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392197 A 2 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心电监护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导电。

7、贴膜及心电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生活中心脏的健康是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证 实, 通过心电监测设备可以检测出心脏的心电变化曲线, 即通常临床医学所说的心电图, 通 过对心电图的分析可以判断心率失常、 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 现有的心电监测设备中, 需要 将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贴合在人体的靠近心脏的部位, 如心脏所在的胸口位置。 0003 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的贴合通常通过使用者手持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贴 近胸口处或是通过导电贴膜将心电贴贴合在胸口处。 0004 而现有导电贴膜与心电电极贴合时, 导电贴膜与电极电连接不稳定, 造成心电信 号检测干扰信号较多。

8、, 无法准确获取心电信息。 【发明内容】 0005 为克服目前导电贴膜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贴膜及心电监测 装置。 0006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电贴膜, 用于将心电监测设备贴合 于人体皮肤, 并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电连接, 包括基板、 导电介质、 第一胶 层以及第二胶层; 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在基板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 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 所述通孔将所述基板分隔为通孔区和承载区; 第一胶层贴合于第一 表面的承载区, 且呈环形围设第一表面的通孔区; 第二胶层贴合于第二表面的承载区, 且呈 环形围设第二表面的通孔区; 所述导电。

9、介质外露于通孔区, 在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贴合于 心电监测设备时, 所述导电介质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面贴合接触。 0007 优选地, 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第一胶层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的面积比为40- 85。 0008 优选地, 第一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的面积比为25-60和/或第二 胶层远离基板的表面积与第二表面的面积比为25-60。 0009 优选地, 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 其厚度为0.11.5mm。 0010 优选地, 所述第一胶层和/或第二胶层为压敏胶层。 0011 优选地, 所述导电介质为导电胶, 且导电胶的面积大于或等于通孔的面积。 0012 优选地, 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握持件,。

10、 所述握持件与基板的边缘连接, 用于为用户 提供握持。 0013 优选地, 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第一离型层, 所述第一离型层贴合于第一胶层远离 基板的表面。 0014 优选地, 所述导电贴膜还包括第二离型层, 所述第二离型层贴合于第二胶层远离 基板的表面。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8392197 A 3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心电监测装置, 包括心电监测设备和导电贴膜; 所述心电监测 设备包括第一电极组件, 第二电极组件以及电极连接线, 电极连接线电连接第一电极组件 和第二电极组件; 所述导电贴膜包括基板、 导电介质、 第一胶层以及第二胶层; 所述基板包 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

11、表面, 在基板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 所述通 孔将所述基板分隔为通孔区和承载区; 第一胶层贴合于第一表面的承载区, 且呈环形围设 第一表面的通孔区; 第二胶层贴合于第二表面的承载区, 且呈环形围设第二表面的通孔区; 所述导电介质外露于通孔区, 当导电贴膜贴合于所述心电监测设备时, 导电介质与第一电 极组件及第二电极组件的电极贴合接触。 0016 与现有设计相比, 本发明提供的导电贴膜具有以下优点: 0017 1、 通过第一胶层贴合于心电监测设备, 导电介质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接触电连 接, 使心电监测设备电极的电信号通过导电介质传递并外露于第二胶层一侧, 再通过第二 胶层与人体。

12、皮肤接触贴合, 使得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定贴合于人体皮肤, 获取心脏 的心电信息。 0018 2、 通过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分别环形贴合于导电介质相对两侧的周围, 在导电介 质周围形成环形黏合, 从而使得导电介质可以牢固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以及人体皮肤电 连接, 使得电极和人体皮肤之间的电信号传输更稳定, 从而使心电监测设备监测的心电信 号更准确。 0019 3、 外露于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的导电介质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表 面积之比为40-85, 通过导电介质增大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 从 而确保心电监测设备监测到的心电数据更准确。 0020 进一步, 第一表面和/。

13、或第二表面上剩余的25-60面积设置有第一胶层和/或 第二胶层, 以确保导电介质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固接触。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另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基板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基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

14、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一种变形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B是图4A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另一种变形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 图。 0031 图4D是图4C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 图5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C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一种变形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8392197 A 4 003。

15、5 图5D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一种变形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 图6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8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心电监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 图8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心电监测设备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0 图8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心电监测装置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

16、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2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中, 当元件被称为 “设置于” 或 “设于” 另一元件, 它可 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垂直” 、“水平” 、“上” 及 “下”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0043 请参阅图1,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贴膜10, 用于与心电监测设备配合, 使心电监测 设备与人体皮肤贴合, 并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电连接。 该导电贴膜10包括 基板101, 导电介质102, 第一胶层103以及第二胶层104, 其中第一胶层103以及第二胶层1。

17、04 分别黏合于基板101的相对两端面, 导电介质102设置于第一胶层103和第二胶层104之间, 用于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接触使电极和人体皮肤可以形成导电回路。 本发明中的人体皮 肤优选为靠近心脏附近的人体皮肤, 如胸口处皮肤。 0044 请参阅图2A-2C以及图3A-3C, 具体地, 基板101是厚度为H, 1.5mmH0.1mm, 半径 为R1圆形板状结构。 基板101优选为柔性基板, 柔性基板可以是聚酰亚胺塑料柔性基板、 聚 醚醚酮柔性基板或透明导电涤纶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柔性基板。 柔性基板具有重量轻、 厚 度薄、 柔软可弯曲的特点, 以使导电贴膜10可以更好的贴合于皮肤以及心电监测设。

18、备。 0045 基板101其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011和第二表面1013, 第一表面1011的面积和第 二表面1013的面积均为S1。 在基板101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1011和第二表面1013的通孔 1012, 优选地, 通孔1012与基板101具有相同的圆心, 其半径为R2, 面积为S2的圆形通孔。 可 以理解, 基板101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或多边形, 其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 通孔102的形状也 可以是圆形、 椭圆形或多边形, 其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 0046 通孔1012将基板101分割为通孔区和承载区, 承载区环设通孔区。 第一胶层103贴 合于第一表面101的承载区, 且呈环形围设第。

19、一表面1011的通孔区, 以使导电贴膜10与心电 监测设备紧密贴合。 第二胶层104贴合于第二表面1013的承载区, 且呈环形围设第二表面的 通孔区, 以使导电贴膜10与人体皮肤紧密贴合。 优选地, 第一胶层103和/或第二胶层104为 压敏胶层, 压敏胶层具有胶持粘力很好, 低温性能也好, 快粘性较好以及和粘合力较好的特 性。 0047 第一胶层103和第二胶层104的厚度为0.1mm0.5mm,厚度非常薄, 贴合于基板101 相对两个表面时, 对基板101的厚度影响非常小。 0048 请参阅图2A, 导电介质102也可以通过填充的方式设置于该通孔1012内, 外露于通 孔区或部分外露于通孔。

20、区, 只需导电贴膜10将心电监测设备贴合于人体皮肤时, 导电介质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8392197 A 5 102可以同时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和人体皮肤面接触, 实现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 皮肤的稳定电连接即可。 0049 请参阅图2B-2C, 可以理解导电介质102通过贴合的方式设置于该基板101的第一 表面1011和/或第二表面1013, 外露于通孔区或部分外露于通孔区, 以使导电贴膜10将心电 监测设备贴合于人体皮肤时, 导电介质102可以同时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和人体皮肤面 接触, 实现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的稳定电连接即可。 优选地, 导电介质102的面 。

21、积大于或等于通孔1012的面积, 以使得导电介质102可以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充分贴合 面接触。 0050 该导电介质102可以是如金、 银、 石墨、 硅或导电胶等, 优选为导电胶, 导电胶具有 良好的导电性、 黏合性、 同时可以弯曲贴合于人体皮肤表面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表面。 0051 其中, 导电介质102通过通孔1012外露于第一胶层103的表面积为S3, 85S3/S1 40, 即导电介质102外露于第一胶层103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1011的面积比为40- 85, 也即在第一表面1011上有40-85的面积可以用于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 相接触, 以增大电极与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

22、第一表面1011上剩余的25-60面积设置有 第一胶层103, 也即第一胶层101远离基板101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1011的面积比为25- 60, 以确保导电介质102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固接触。 0052 导电介质10外露于第二胶层104的表面积为S4, 85S4/S140, 即导电介质 102外露于第二胶层104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1011的面积比为40-85, 也即在第二表面 1013上有40-85的面积可以用于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相接触。 剩余的25- 60面积设置有第二胶层103, 也即第二胶层103远离基板101的表面积与第二表面1013的 面积比为25-60。 005。

23、3 请再参阅图3A-3B, 在部分实施例中, 导电贴膜10还包括握持件100, 握持件100与 基板101的边缘连接, 用于为用户提供握持, 避免用户触摸到第一胶层103或第二胶层104, 影响第一胶层103或第二胶层104的粘附性能。 优选地, 握持件100与基板101一体成型。 0054 导电贴膜10使用时, 导电贴膜10通过第一胶层103贴合于心电监测设备, 导电贴膜 10的导电介质102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接触电连接, 使心电监测设备电极的电信号通过 导电介质102传递并外露于第二胶层104一侧, 再通过第二胶层104与人体皮肤接触贴合, 使 得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定贴合于人体皮肤。

24、, 获取心脏的心电信息, 且由于第一胶层 103和第二胶层104的厚度非常小, 不影响导电贴膜10的厚度, 在将心电监测设备贴合到人 体皮肤时, 使得心电监测设备可以很好的与人体皮肤贴合。 0055 由于第一胶层103和第二胶层104分别环形贴合于导电介质102相对两侧的周围, 在导电介质102周围形成环形黏合, 从而使得导电介质102可以牢固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 以及人体皮肤电连接, 使得电极和人体皮肤之间的电信号传输更稳定, 从而使心电监测设 备监测的心电信号更准确, 且人在运动时, 由于导电介质102被胶层贴合心电监测设备上, 且导电介质102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面贴合电连接, 从而不会。

25、导电介质102与电极不会发 生相对转动或移位, 心电信号检测效果更优。 0056 进一步, 通过通孔1012外露于第一胶层103或第二胶层104的导电介质102的表面 积与第一表面1011或第二表面的表面积之比为40-85, 通过导电介质102增大心电监测 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 从而确保心电监测设备监测到的心电数据更准确。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8392197 A 6 0057 再进一步, 第一表面1011和/或第二表面1013上剩余的25-60面积设置有第一 胶层103和/或第二胶层104, 以确保导电介质102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固接触。 0058 请参。

26、阅图4A-4B, 在部分实施例中, 导电介质102的靠近第一胶层103的表面和第一 胶层103远离基板101的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D1, 使得在第一胶层103的表面形成第一凹槽, 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落入该第一凹槽内时, 可以更好的与导电介质102电连接。 0059 请参阅图4C-4D, 在部分实施例中, 导电介质102的靠近第二胶层104的表面和第二 胶层104远离基板101的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D2, 使得在第二胶层104的表面形成第二凹槽, 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落入该第二凹槽内时, 可以更好的与导电介质102电连接。 0060 通过导电介质102与第一胶层103之间存在高度差D1或与第二。

27、胶层104之间存在高 度差D2, 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 利用导电介质102与第一胶层103或第二胶层104之间的 高度差形成凹槽, 凹槽容纳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时, 可以有效防止电极相对导电介质102位 移, 从而使得电极与导电介质102电性接触效果更优。 0061 请参阅图5A-5D,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贴膜20, 包括基板201, 导电介质 202, 第一胶层203以及第二胶层204。 该导电贴膜2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贴膜不同的地 方在于, 导电贴膜20还包括第一离型层205, 第一离型层205贴合于第一胶层203远离基板 201的表面, 以保护第一胶层203, 防止杂物与。

28、第一胶层203接触影响第一胶层203的粘性。 或 贴合于第二胶层204远离基板201的表面以保护第二胶层204, 防止杂物与第二胶层204接触 影响第二胶层204的粘性。 0062 请参阅图6A-6B,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贴膜30, 包括基板301, 导电介质 302, 第一胶层303以及第二胶层304。 该导电贴膜3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贴膜不同的地 方在于, 导电贴膜30还包括第一离型层305以及第二离型层306, 第一离型层305贴合于第一 胶层303远离基板301的表面, 以保护第一胶层303的粘性。 第二离型层306贴合于第二胶层 304远离基板301的表面以保护第二胶层。

29、304的粘性。 0063 请参阅图7,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心电监测装置100, 其包括心电监测设备 90以及二导电贴膜10。 导电贴膜10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贴膜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 能。 0064 心电监测设备90包括第一电极组件901, 第二电极组件903以及电极连接线902。 电 极连接线902电连接第一电极组件901和第二电极组件903。 导电贴膜10用于将心电监测设 备90的第一电极组件901以及第二电极组件903贴合于人体皮肤, 以使第一电极组件901以 及第二电极组件903与人体皮肤电连接, 从而获得第一电极组件901和第二电极组件903之 间的电位差, 以形成心电图。 。

30、0065 请参阅图8A-8B, 具体地, 第一电极组件901包括第一壳体9011, 电池9013以及第一 电极9012。 第一壳体9011内形成第一容纳空间9014, 电池9013固定于第一壳体9011的第一 容纳空间9014内, 并与电极连接线902以及第一电极9012电连接, 用于为心电监测设备90提 供电能。 第一电极9012与电池9013电连接, 并部分外露于第一容纳空间9014。 0066 导电贴膜10的第一胶层103与第一壳体9011贴合, 导电介质102与第一电极9012面 接触贴合, 第二胶层104与人体皮肤贴合, 通过导电介质102使第一电极9012与人体皮肤电 连接。 优选。

31、地, 导电介质102的面积大于第一电极9012外露面积。 0067 第二电极组件903包括第二壳体9031, 心电监测模块9033以及第二电极9032。 第二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8392197 A 7 壳体9031内形成第二容纳空间9034, 心电监测模块9033固定于第二壳体9031的第二容纳空 间9034内, 并与电极连接线902以及第二电极9032电连接。 第二电极9032与心电监测模块 9033电连接, 并部分外露于第二容纳空间9034。 0068 导电贴膜10的第一胶层103与第二壳体9031贴合, 导电介质102与第二电极9032面 接触贴合, 第二胶层104与。

32、人体皮肤贴合, 通过导电介质102使第二电极9032的与人体皮肤 电连接。 心电监测模块9033通过获取第一电极9011和第二电极9031的电信号变化数据, 并 将该处理获传输到终端设备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心电图。 优选地, 导电介质102的面积大于第 二电极9032外露面积。 0069 可以理解, 该导电贴膜10可以替换为导电贴膜20或导电贴膜30中的任意一种。 0070 与现有设计相比, 本发明提供的导电贴膜具有以下优点: 0071 1、 通过第一胶层贴合于心电监测设备, 导电介质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接触电连 接, 使心电监测设备电极的电信号通过导电介质传递并外露于第二胶层一侧, 再通过第二 。

33、胶层与人体皮肤接触贴合, 使得使得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定贴合于人体皮肤, 获取心脏 的心电信息。 0072 2、 通过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分别环形贴合于导电介质相对两侧的周围, 在导电介 质周围形成环形黏合, 从而使得导电介质可以牢固与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以及人体皮肤电 连接, 使得电极和人体皮肤之间的电信号传输更稳定, 从而使心电监测设备监测的心电信 号更准确。 0073 3、 外露于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的导电介质的表面积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表 面积之比为40-85, 通过导电介质增大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 从 而确保心电监测设备监测到的心电数据更准确。 0074 进一步, 第。

34、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上剩余的25-60面积设置有第一胶层和/或 第二胶层, 以确保导电介质与人体或心电监测设备的电极稳固接触。 0075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8392197 A 8 图1 图2A 说 明 书 附 图 1/9 页 9 CN 108392197 A 9 图2B 图2C 说 明 书 附 图 2/9 页 10 CN 108392197 A 10 图3A 图3B 图3C 说 明 书 附 图 3/9 页 11 CN 108392197 A 11 图4A 图4B 图4C 说 明 书 附 图 4/9 页 12 CN 108392197 A 12 图4D 图5A 说 明 书 附 图 5/9 页 13 CN 108392197 A 13 图5B 图5C 说 明 书 附 图 6/9 页 14 CN 108392197 A 14 图5D 图6A 说 明 书 附 图 7/9 页 15 CN 108392197 A 15 图6B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8/9 页 16 CN 108392197 A 16 图8A 图8B 说 明 书 附 图 9/9 页 17 CN 108392197 A 1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