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103999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0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453680.6

申请日:

20170615

公开号:

CN107213442A

公开日:

201709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14,A61P11/00,A61K35/64,A61K35/62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14,A61P11/00,A61K35/64,A61K35/62

申请人:

宜昌市西陵区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明人:

岳祥碧,赵明栋,钟小丽,廖全斌

地址: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二路64号

优先权:

CN201710453680A

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彭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成: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8~11份,沙参13~16份,苏子、桑白皮各18~22份,细辛3.5~4.5份,洋金花2~3.5份,全瓜蒌壳、全瓜蒌仁各28~32份。本发明的配方以麻黄、洋金花、全瓜蒌、薤白、桂枝、姜虫独特的功效与常用药合理配伍,兼顾不同咳嗽症状辨症施治,宽胸利气,止咳化痰,润肺平喘,寒热虚实并举,对各型咳嗽病症均具有显著疗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成: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8~11份,沙参13~16份,苏子18~22份,细辛3.5~4.5份,洋金花2~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地龙、射干各8~11份,桑白皮18~22份,全瓜蒌壳、全瓜蒌仁各28~3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为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10份,沙参15份,苏子20份,细辛4份,洋金花3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为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10份,沙参15份,苏子、桑白皮各20份,细辛4份,洋金花3份,全瓜蒌壳、全瓜蒌仁各30份。 5.制备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称取所有的原料药材,然后加水浸泡30min,再进行煎煮即可得到治疗咳嗽的中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煎煮是分两次进行,每次的煎煮的水量约为麻黄重量的55倍,时间为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风寒袭肺症、风热犯肺症、风燥伤肺症、痰湿蕴肺症、痰热郁肺症、肝火犯肺症、肺阴亏耗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幼儿咳嗽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的突发性症状,中医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见《素问•五脏生成篇》。《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外感多由风、寒、燥、热等邪侵入肺部所致。痰多稀薄、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者,属风寒,治疗宜疏风、散热、宣肺;燥邪犯肺,则干咳无痰、鼻燥、咽干、苔薄黄,治疗宜清肺润燥为主。内伤多由痰湿、肝火及肺虚所致。痰湿兼痰多白粘、胸闷、苔腻、脉滑、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肝火犯肺可见气逆作咳、面红、胁痛、脉弦数,治疗宜清肺、平肝、降火;肺虚如咳嗽少痰、或痰粘不易咯出、消瘦、内热、升火为阴虚,治疗宜滋阴、清火、润肺;如咳嗽无力、气短神倦、言语音低等为气虚,治疗宜益气、培脾、补肺为主。

咳嗽既是一种独立性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在现代医学中表现为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等。咳嗽的治疗方法历代均有论述,如汉代张仲景治虚火咳逆的麦冬汤,至今仍为临床应用。后在张仲景麦冬汤的基础上对咳嗽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诸多新的见解。如《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

现代医学在治疗此病症时,多采用消炎止咳的方法,常常大量的使用对人体有极大副作用的抗生素,因此,发展传统中医医学、尽量采用中药治疗越来越成为病患的首选。

目前中医对此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中的方法进行治疗:

风寒袭肺症:主要用三拗汤和止咳散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荆芥、苏叶、生姜、半夏、川朴、茯苓、紫苑、百部、生石膏、桑皮、黄芩等。

风热犯肺症:主要用桑菊饮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批把叶、黄岑、知母、射干、山豆根、挂金灯、赤芍、南沙参、天花粉、芦根等。

风燥伤肺症:主要用桑杏汤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桑叶、薄荷、豆豉、前胡、牛蒡子、杏仁、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麦冬、北沙参、石膏、知母、白茅根、苏叶、紫苑、款冬花、百部、甘草、荆芥、防风等。

痰湿蕴肺症:主要用二陈平肺散和三子养亲汤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佛耳草、紫箢、款冬花、白前、苏子、干姜、细辛、白芥子、党参、白术、炙甘草等。

痰热郁肺症:主要用清金化痰汤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蒌、海哈壳、竹沥、半夏、射干、大黄、风化硝、天冬、葶苈子等。

肝火犯肺症:主要用黛哈散和泻白散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岑、山栀、丹皮、青黛、海哈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批把叶、瓜蒌、桔梗、枳壳、旋覆花、郁金、丝瓜络、海浮石、知母、贝母、北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等。

肺阴亏耗症:主要用沙参麦冬汤辨证加减治疗。主要用药: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五味子、诃子、功劳叶、银柴胡、青蒿、知母、黄芩、丹皮、山栀、藕节。

但是,由于西医医药的进入,中医医药逐渐被西医替代,中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中医人才及中医技术欠缺,对各类病症的辨别及判断常常不够准确,因此,不能对症下药,以致疗效不佳,治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治疗范围广、见效快、治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成:

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8~11份,沙参13~16份,苏子各18~22份,细辛3.5~4.5份,洋金花2~3.5份。

优选的方案中,其原料为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10份,沙参15份,苏子20份,细辛4份,洋金花3份。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原料还包括地龙、射干各8~11份,桑白皮18~22份,全瓜蒌壳、全瓜蒌仁各28~32份。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其原料为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10份,沙参15份,苏子、桑白皮各20份,细辛4份,洋金花3份,全瓜蒌壳、全瓜蒌仁各30份。

制备所述的中药时,按比例称取所有的原料药材,然后加水浸泡30min,再进行煎煮即可得到治疗咳嗽的中药。

煎煮是分两次进行,每次的煎煮的水量约为麻黄用量的55倍,时间为10min。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风寒袭肺症、风热犯肺症、风燥伤肺症、痰湿蕴肺症、痰热郁肺症、肝火犯肺症、肺阴亏耗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幼儿咳嗽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配方以麻黄、洋金花、全瓜蒌、薤白、桂枝、姜虫独特的功效与常用药合理配伍,兼顾不同咳嗽症状辨症施治,宽胸利气,止咳化痰,润肺平喘,寒热虚实并举,对各型咳嗽病症均具有显著疗效。

麻黄为君药,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胸闷喘咳、支气管哮喘、脉浮紧、水肿、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等症。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与细辛、干姜、半夏等配伍,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与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可以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

细辛具有解热、利尿、镇痛、镇静的作用,用于治头痛,有发汗、祛痰之功效。

洋金花具有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的功效,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等症状。

但细辛、洋金花为有毒中药,很多医生直接放弃使用,如果是对用量的把握不准,不用或用量少了,效果不佳,用量大了副作用大,同样影响治疗效果。根据岳祥碧祖传秘方几代人的使用,通过与五味子配伍来克制细辛和洋金花的毒性,并对细辛和洋金花的用量确定了一个既安全疗效又好的用量范围,这是本配方具有独特疗效的原因之所在。

薤白具有温中通阳、行气导滞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等症。

桂枝辛温具有发汗解肌,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主治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症。

姜虫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主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本方用于治疗咳嗽具有很好的效果。

地龙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的作用,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等症。与基础药方配伍增强对咳嗽的治疗效果。

全瓜蒌具有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润肺化痰、滑肠通便、散结消肿等功效,主要用于用于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胸膈痞痛、肠燥便秘、肺痈、乳痈等症。与基础药方配伍增强对咳嗽的治疗效果。

射干具有降火解毒,散血肿,利咽喉,清肺散结功效,故为咽喉肿痛及痰多喘咳的要药。本方与麻黄配伍具有温肺散寒,开宣肺气的功效,治痰饮郁肺之证效果甚好。

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与基础药方配伍能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在煎药过程上,本方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再煎10分钟,能够保证药质的充分溶出,又不会因为煎熬时间长而损失药物的有效成分,保证了药物的疗效。

本发明兼顾不同咳嗽症状辩证施治,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治疗范围广,对各型咳嗽病症都有显著疗效,不需要根据咳嗽分型施治;

(2)见效快,一般只需要3-5剂(即服药6-10日)明显减轻;

(3)标本兼治,治愈率高,平均有效率达到95.04%,平均治愈率达到86.67%;

(4)与西药结合治疗效果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例1-1:

对237例风寒袭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8.5g,沙参13.5g,苏子、桑白皮19g,细辛3.5g,洋金花2.5g,全瓜蒌壳、仁各29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4剂223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8剂205例痊愈。有效率94.09%,治愈率86.50%。

实例1-2:

对56例风寒袭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8.5g,沙参13.5g,苏子19g,细辛3.5g,洋金花2.5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4剂46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8剂43例痊愈。有效率82.14%,治愈率76.79%。

对比例1-1:

对49例风寒袭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8.5g,沙参13.5g,苏子、桑白皮19g,全瓜蒌壳、仁各29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4剂36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8剂33例痊愈。有效率73.46%,治愈率67.34%。

对比例1-2:

对24例风寒袭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金沸草、荆芥、生姜、半夏、川朴、百部各10g,紫箢、橘皮、苏叶、黄芩各15g,生石膏、茯苓、桑皮各30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4剂17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8剂15例痊愈。有效率70.83%,治愈率62.50%。

实例2-1:

对301例风热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8g,沙参13g,苏子、桑白皮18g,细辛3.5g,洋金花2g,全瓜蒌壳、仁各28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3剂281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9剂258例痊愈。有效率93.36%,治愈率85.71%。

实例2-2:

对52例风热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8g,沙参13g,苏子18g,细辛3.5g,洋金花2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3剂43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9剂40例痊愈。有效率82.69%,治愈率76.92%。

对比例2-1:

对60例风热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8g,沙参13g,苏子、桑白皮18g,全瓜蒌壳、仁各28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3剂43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9剂39例痊愈。有效率71.67%,治愈率65%。

对比例2-2:

对18例风热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批把叶、黄岑、知母、射干、挂金灯、赤芍各10g,山豆根5g,南沙参15g,天花粉、芦根各20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4剂13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8剂8例痊愈。有效率72.22%,治愈率61.11%。

实例3-1:

对294例风燥伤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10g,沙参15g,苏子、桑白皮20g,细辛4g,洋金花3g,全瓜蒌壳、仁各30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5剂284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10剂259例痊愈。有效率96.60%,治愈率88.10%。

实例3-2:

对76例风燥伤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10g,沙参15g,苏子20g,细辛4g,洋金花3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5剂64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10剂60例痊愈。有效率84.21%,治愈率78.95%。

对比例3-1:

对53例风燥伤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10g,沙参15g,苏子、桑白皮20g,全瓜蒌壳、仁各30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5剂38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10剂34例痊愈。有效率71.69%,治愈率64.15%。

对比例3-2:

对22例风燥伤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桑叶、薄荷、豆豉、前胡、牛蒡子、杏仁、大贝母、麦冬、知母、白茅根、苏叶、防风、百部、甘草各10g,南沙参、天花粉、梨皮、北沙参、紫苑、款冬花、荆芥各15g,芦根、石膏各20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5剂16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10剂14例痊愈。有效率72.735%,治愈率63.64%。

实例4-1:

对142例痰湿蕴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10g,沙参15g,苏子、桑白皮20g,细辛4g,洋金花3.5g,全瓜蒌壳、仁各32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5剂137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9剂124例痊愈有效率96.48%,治愈率87.32%。

实例4-2:

对71例痰湿蕴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各10g,沙参15g,苏子20g,细辛4g,洋金花3.5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5剂59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9剂56例痊愈有效率83.10%,治愈率78.87%。

对比例4-1:

对64例痰湿蕴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10g,沙参15g,苏子、桑白皮20g,全瓜蒌壳、仁各32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5剂45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9剂40例痊愈,有效率70.31%,治愈率62.5%。

对比例4-2:

对27例痰湿蕴肺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法半夏、陈皮、川朴、杏仁、佛耳草、紫苑、白前、炙甘草、干姜各10g,细辛4g,党参、白术、款冬花、苏子各15g,白芥子、苍术各20g,茯苓30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5剂19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10剂17例痊愈。有效率70.37%,治愈率62.96%。

实例5:

对105例痰热郁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9g,沙参14.5g,苏子、桑白皮20g,细辛4g,洋金花3g,全瓜蒌壳、仁各30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4剂100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10剂92例痊愈。有效率95.24%,治愈率87.62%。

对比例5:

对15例痰热郁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黄芩、知母、杏仁、葶苈子、贝母、海哈壳、竹沥、半夏、射干、风化硝、天冬各10g,山栀、桑白皮各15g,瓜蒌20g,大黄5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4剂11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10剂10例痊愈。有效率73.33%,治愈率66.67%。

实例6:

对258例肝火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9g,沙参14g,苏子、桑白皮19g,细辛3.5g,洋金花2g,全瓜蒌壳、仁各31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3剂 241例咳嗽症状减轻,9剂221例痊愈。有效率93.41%,治愈率85.66%。

对比例6:

对17例肝火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桑白皮、苏子各20g,瓜蒌30g,地骨皮、海浮石、天花粉、黄芩、山栀、丹皮各15g,青黛、海哈壳、粳米、甘草、竹茹、批把叶、桔梗、枳壳、旋覆花、郁金、丝瓜络、知母、贝母、北沙参、麦冬、诃子各10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3剂 13例咳嗽症状减轻,9剂11例痊愈。有效率76.47%,治愈率64.71%。

实例7:

对174例肺阴亏耗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10g,沙参15g,苏子、桑白皮21g,细辛4g,洋金花4g,全瓜蒌壳、仁各31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5剂167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8剂151例痊愈。有效率96.00%,治愈率86.78%。

对比例7:

对23例肺阴亏耗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麦冬、玉竹、百合、甘草、贝母、甜杏仁、五味子、诃子、功劳叶、银柴胡、青蒿、知母、丹皮、藕节各10g,沙参、花粉、桑白皮、地骨皮、山栀、黄芩各15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4次,每次100mL,温服。

效果:5剂18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8剂16例痊愈。有效率78.26%,治愈率69.57%。

实例8:

对213例1~4岁幼儿咳嗽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8g,沙参16g,苏子、桑白皮20g,细辛3.5g,洋金花2.5g,全瓜蒌壳、仁各30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四次,每次20mL,温服。

效果:3剂201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10剂186例痊愈。有效率94.37%,治愈率87.32%。

实例9:

对193例5~8幼儿咳嗽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11g,沙参14g,苏子、桑白皮20g,细辛4g,洋金花3g,全瓜蒌壳、仁各29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四次,每次40 mL,温服。

效果:4剂185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9剂166例痊愈。有效率95.85%,治愈率86.43%。

实例10:

对221例9~12幼儿咳嗽患者的治疗

用药:麻黄、薤白、桂枝、麦冬、葶苈子、干姜、白芍、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冬花、杏仁、白前、姜虫、川贝、枇杷叶、地龙、射干各10g,沙参16g,苏子、桑白皮21g,细辛4.5g,洋金花3.5g,全瓜蒌壳、仁各30g。

服用方法:两日一剂,先泡半小时再煎,煎两次,每煎10分钟。每次加水450mL,两次合并。一日四次,每次60 mL,温服。

效果:5剂213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8剂191例痊愈。有效率96.38%,治愈率86.42%。

以上实施例时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453680.6 (22)申请日 2017.06.15 (71)申请人 宜昌市西陵区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 地址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二路64号 申请人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72)发明人 岳祥碧 赵明栋 钟小丽 廖全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 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代理人 彭娅 (51)Int.Cl. A61K 36/9068(2006.01) A61P 11/14(2006.01) A61P 11/00(2006.01。

2、) A61K 35/64(2015.01) A61K 35/6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 方法和应用, 该中药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 成: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前、 姜虫、 川 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811份, 沙参1316 份, 苏子、 桑白皮各1822份, 细辛3.54.5份, 洋金花23.5份, 全瓜蒌壳、 全瓜蒌仁各2832 份。 本发明的配方以麻黄、 洋金花、 全瓜蒌、 薤白、 桂枝、 姜虫独。

3、特的功效与常用药合理配伍, 兼顾 不同咳嗽症状辨症施治, 宽胸利气, 止咳化痰, 润 肺平喘, 寒热虚实并举, 对各型咳嗽病症均具有 显著疗效。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CN 107213442 A 2017.09.29 CN 107213442 A 1.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成: 麻黄、 薤白、 桂 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各 811份, 沙参1316份, 苏子1822份, 细辛3.54.5份, 洋金花2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4、 所述原料还包括地龙、 射干各811份, 桑 白皮1822份, 全瓜蒌壳、 全瓜蒌仁各283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其原料为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各10份, 沙参15份, 苏子20份, 细辛4份, 洋金花3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其原料为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10份, 沙参15份, 苏子、 桑白皮各20。

5、份, 细辛4份, 洋金花3份, 全瓜蒌壳、 全瓜蒌仁各30份。 5.制备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中药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按比例称取所有的原料药 材, 然后加水浸泡30min, 再进行煎煮即可得到治疗咳嗽的中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煎煮是分两次进行, 每次的煎煮的水量约 为麻黄重量的55倍, 时间为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风寒袭肺症、 风热犯肺症、 风燥伤 肺症、 痰湿蕴肺症、 痰热郁肺症、 肝火犯肺症、 肺阴亏耗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幼儿咳嗽药物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

6、书 1/1 页 2 CN 107213442 A 2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的突发性症状, 中医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 脏腑内伤, 影响于 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 见 素问五脏生成篇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咳谓无痰而有声, 肺气伤而不清也; 嗽是无声而有痰, 脾湿动而为痰也。 咳嗽谓有痰而有声, 盖因伤于肺气动 于脾湿, 咳而为嗽也” 。 因外邪犯肺, 或脏腑内伤, 累及于肺所致。 外感多由风、 寒、 燥、 热等邪 侵入肺部所致。 痰多稀薄、 鼻塞。

7、、 流涕、 舌苔薄白者, 属风寒, 治疗宜疏风、 散热、 宣肺; 燥邪犯 肺, 则干咳无痰、 鼻燥、 咽干、 苔薄黄, 治疗宜清肺润燥为主。 内伤多由痰湿、 肝火及肺虚所 致。 痰湿兼痰多白粘、 胸闷、 苔腻、 脉滑、 治疗宜健脾、 燥湿、 化痰; 肝火犯肺可见气逆作咳、 面 红、 胁痛、 脉弦数, 治疗宜清肺、 平肝、 降火; 肺虚如咳嗽少痰、 或痰粘不易咯出、 消瘦、 内热、 升火为阴虚, 治疗宜滋阴、 清火、 润肺; 如咳嗽无力、 气短神倦、 言语音低等为气虚, 治疗宜益 气、 培脾、 补肺为主。 0003 咳嗽既是一种独立性的病症, 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在现代医学中表现 为急。

8、慢性支气管炎、 部分支气管扩张、 慢性咽炎等。 咳嗽的治疗方法历代均有论述, 如汉代 张仲景治虚火咳逆的麦冬汤, 至今仍为临床应用。 后在张仲景麦冬汤的基础上对咳嗽的治 疗方法提出了诸多新的见解。 如 景岳全书咳嗽 指出:“外感之邪多有余, 若实中有虚, 则 宜兼补以散之。 内伤之病多不足, 若虚中夹实, 亦当兼清以润之” 。 0004 现代医学在治疗此病症时, 多采用消炎止咳的方法, 常常大量的使用对人体有极 大副作用的抗生素, 因此, 发展传统中医医学、 尽量采用中药治疗越来越成为病患的首选。 0005 目前中医对此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周仲瑛主编 中医内科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 2003。

9、.1) 中的方法进行治疗: 风寒袭肺症: 主要用三拗汤和止咳散辨证加减治疗。 主要用药: 麻黄、 杏仁、 桔梗、 前胡、 甘草、 橘皮、 金沸草、 荆芥、 苏叶、 生姜、 半夏、 川朴、 茯苓、 紫苑、 百部、 生石膏、 桑皮、 黄芩等。 0006 风热犯肺症: 主要用桑菊饮辨证加减治疗。 主要用药: 桑叶、 菊花、 薄荷、 连翘、 前 胡、 牛蒡子、 杏仁、 桔梗、 大贝母、 批把叶、 黄岑、 知母、 射干、 山豆根、 挂金灯、 赤芍、 南沙参、 天 花粉、 芦根等。 0007 风燥伤肺症: 主要用桑杏汤辨证加减治疗。 主要用药: 桑叶、 薄荷、 豆豉、 前胡、 牛蒡 子、 杏仁、 南沙参、。

10、 大贝母、 天花粉、 梨皮、 芦根、 麦冬、 北沙参、 石膏、 知母、 白茅根、 苏叶、 紫 苑、 款冬花、 百部、 甘草、 荆芥、 防风等。 0008 痰湿蕴肺症: 主要用二陈平肺散和三子养亲汤辨证加减治疗。 主要用药: 法半夏、 陈皮、 茯苓、 苍术、 川朴、 杏仁、 佛耳草、 紫箢、 款冬花、 白前、 苏子、 干姜、 细辛、 白芥子、 党参、 白术、 炙甘草等。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07213442 A 3 0009 痰热郁肺症: 主要用清金化痰汤辨证加减治疗。 主要用药: 黄芩、 山栀、 知母、 桑白 皮、 杏仁、 贝母、 瓜蒌、 海哈壳、 竹沥、 半夏、 射干、 大黄。

11、、 风化硝、 天冬、 葶苈子等。 0010 肝火犯肺症: 主要用黛哈散和泻白散辨证加减治疗。 主要用药: 桑白皮、 地骨皮、 黄 岑、 山栀、 丹皮、 青黛、 海哈壳、 粳米、 甘草、 苏子、 竹茹、 批把叶、 瓜蒌、 桔梗、 枳壳、 旋覆花、 郁 金、 丝瓜络、 海浮石、 知母、 贝母、 北沙参、 麦冬、 天花粉、 诃子等。 0011 肺阴亏耗症: 主要用沙参麦冬汤辨证加减治疗。 主要用药: 沙参、 麦冬、 花粉、 玉竹、 百合、 甘草、 贝母、 甜杏仁、 桑白皮、 地骨皮、 五味子、 诃子、 功劳叶、 银柴胡、 青蒿、 知母、 黄芩、 丹皮、 山栀、 藕节。 0012 但是, 由于西医医药。

12、的进入, 中医医药逐渐被西医替代, 中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 约, 中医人才及中医技术欠缺, 对各类病症的辨别及判断常常不够准确, 因此, 不能对症下 药, 以致疗效不佳, 治愈率低下。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 提供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该 中药治疗范围广、 见效快、 治愈率高。 001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 包括按 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成: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前、 姜 虫、 川贝、 枇杷叶各811份, 沙参1316份。

13、, 苏子各1822份, 细辛3.54.5份, 洋金花2 3.5份。 0015 优选的方案中, 其原料为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 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各10份, 沙参15份, 苏子20份, 细辛4份, 洋 金花3份。 0016 优选的方案中, 所述原料还包括地龙、 射干各811份, 桑白皮1822份, 全瓜蒌 壳、 全瓜蒌仁各2832份。 0017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 其原料为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14、、 地龙、 射干各10份, 沙参15份, 苏子、 桑白皮各20份, 细辛4份, 洋金花3份, 全瓜蒌壳、 全瓜蒌仁各30份。 0018 制备所述的中药时, 按比例称取所有的原料药材, 然后加水浸泡30min, 再进行煎 煮即可得到治疗咳嗽的中药。 0019 煎煮是分两次进行, 每次的煎煮的水量约为麻黄用量的55倍, 时间为10min。 0020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风寒袭肺症、 风热犯肺症、 风燥伤肺症、 痰湿 蕴肺症、 痰热郁肺症、 肝火犯肺症、 肺阴亏耗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0021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幼儿咳嗽药物中的应用。 0022 本发明的配方以麻黄、 洋金花、。

15、 全瓜蒌、 薤白、 桂枝、 姜虫独特的功效与常用药合理 配伍, 兼顾不同咳嗽症状辨症施治, 宽胸利气, 止咳化痰, 润肺平喘, 寒热虚实并举, 对各型 咳嗽病症均具有显著疗效。 0023 麻黄为君药, 具有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的功效, 用于外感风寒、 恶寒发 热、 头 (身) 疼痛、 鼻塞、 无汗、 胸闷喘咳、 支气管哮喘、 脉浮紧、 水肿、 风寒外束、 肺气壅遏所致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107213442 A 4 的喘咳等症。 与桂枝相须为用, 增强发汗解表力量; 与杏仁、 甘草配伍, 可增强平喘功效; 与 细辛、 干姜、 半夏等配伍, 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 与杏。

16、仁、 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 与生姜、 白术等同用可以发汗利水, 有助于消散水肿。 0024 细辛具有解热、 利尿、 镇痛、 镇静的作用, 用于治头痛, 有发汗、 祛痰之功效。 0025 洋金花具有平喘止咳、 镇痛解痉的功效, 用于哮喘咳嗽、 脘腹冷痛、 风湿痹痛、 小儿 慢惊等症状。 0026 但细辛、 洋金花为有毒中药, 很多医生直接放弃使用, 如果是对用量的把握不准, 不用或用量少了, 效果不佳, 用量大了副作用大, 同样影响治疗效果。 根据岳祥碧祖传秘方 几代人的使用, 通过与五味子配伍来克制细辛和洋金花的毒性, 并对细辛和洋金花的用量 确定了一个既安全疗效又好的用量范围, 这是本配方。

17、具有独特疗效的原因之所在。 0027 薤白具有温中通阳、 行气导滞的功效, 主治胸痹心痛彻背、 胸脘痞闷、 咳喘痰多、 脘 腹疼痛、 泄痢后重、 白带、 疮疖痈肿等症。 0028 桂枝辛温具有发汗解肌, 散寒止痛、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平冲降气的功效, 主治用 于风寒感冒, 脘腹冷痛, 血寒经闭, 关节痹痛, 痰饮, 水肿, 心悸, 奔豚等症。 0029 姜虫具有祛风解痉、 化痰散结的功效, 主治中风失音、 惊痫、 头风、 喉风、 喉痹、 瘰疬 结核、 风疮瘾疹、 丹毒、 乳腺炎。 本方用于治疗咳嗽具有很好的效果。 0030 地龙具有清热平肝、 熄风止痉、 平喘、 利尿、 通络除痹的作用,。

18、 主治高热烦躁、 惊痫 抽搐、 肺热喘咳、 热结尿闭、 痹痛肢麻、 半身不遂, 以及疮疡肿毒等症。 与基础药方配伍增强 对咳嗽的治疗效果。 0031 全瓜蒌具有清肺化痰、 利气宽胸、 润肺化痰、 滑肠通便、 散结消肿等功效, 主要用于 用于痰热咳嗽、 胸痹、 结胸、 胸膈痞痛、 肠燥便秘、 肺痈、 乳痈等症。 与基础药方配伍增强对咳 嗽的治疗效果。 0032 射干具有降火解毒, 散血肿, 利咽喉, 清肺散结功效, 故为咽喉肿痛及痰多喘咳的 要药。 本方与麻黄配伍具有温肺散寒, 开宣肺气的功效, 治痰饮郁肺之证效果甚好。 0033 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 行水消肿的功效。 与基础药方配伍能起到协同。

19、增效的作用。 0034 在煎药过程上, 本方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 再煎10分钟, 能够保证药质的充分溶 出, 又不会因为煎熬时间长而损失药物的有效成分, 保证了药物的疗效。 0035 本发明兼顾不同咳嗽症状辩证施治,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治疗范围广, 对各型咳嗽病症都有显著疗效, 不需要根据咳嗽分型施治; (2) 见效快, 一般只需要3-5剂 (即服药6-10日) 明显减轻; (3) 标本兼治, 治愈率高, 平均有效率达到95.04%, 平均治愈率达到86.67%; (4) 与西药结合治疗效果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实施例, 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0037 实例1-1: 。

20、对237例风寒袭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8.5g, 沙参13.5g, 苏子、 桑白皮19g, 细辛3.5g, 洋金花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107213442 A 5 2.5g, 全瓜蒌壳、 仁各29g。 0038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39 效果: 4剂223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8剂205例痊愈。 有效。

21、率94.09%, 治愈率86.50%。 0040 实例1-2: 对56例风寒袭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各8.5g, 沙参13.5g, 苏子19g, 细辛3.5g, 洋金花2.5g。 0041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42 效果: 4剂46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8剂43例痊愈。 有效率82.14%, 治愈率76.79%。 0043 对比例1。

22、-1: 对49例风寒袭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8.5g, 沙参13.5g, 苏子、 桑白皮19g, 全瓜蒌壳、 仁各 29g。 0044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45 效果: 4剂36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8剂33例痊愈。 有效率73.46%, 治愈率67.34%。 0046 对比例1-2: 对24例风寒袭肺症成人患者的。

23、治疗 用药: 麻黄、 杏仁、 桔梗、 前胡、 甘草、 金沸草、 荆芥、 生姜、 半夏、 川朴、 百部各10g, 紫箢、 橘皮、 苏叶、 黄芩各15g, 生石膏、 茯苓、 桑皮各30g。 0047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48 效果: 4剂17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8剂15例痊愈。 有效率70.83%, 治愈率62.50%。 0049 实例2-1: 对301例风热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24、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8g, 沙参13g, 苏子、 桑白皮18g, 细辛3.5g, 洋金花2g, 全 瓜蒌壳、 仁各28g。 0050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51 效果: 3剂281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9剂258例痊愈。 有效率93.36%, 治愈率85.71%。 0052 实例2-2: 对52例风热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

25、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各8g, 沙参13g, 苏子18g, 细辛3.5g, 洋金花2g。 0053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107213442 A 6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54 效果: 3剂43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9剂40例痊愈。 有效率82.69%, 治愈率76.92%。 0055 对比例2-1: 对60例风热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

26、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8g, 沙参13g, 苏子、 桑白皮18g, 全瓜蒌壳、 仁各28g。 0056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57 效果: 3剂43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9剂39例痊愈。 有效率71.67%, 治愈率65%。 0058 对比例2-2: 对18例风热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桑叶、 菊花、 薄荷、 连翘、 前胡、 牛蒡子、 杏仁、 桔梗、 大贝母、 批把叶、 黄岑、 知母、 射 干、 挂金灯、 赤芍各10g, 山豆根5g, 南。

27、沙参15g, 天花粉、 芦根各20g。 0059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60 效果: 4剂13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8剂8例痊愈。 有效率72.22%, 治愈率61.11%。 0061 实例3-1: 对294例风燥伤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10g, 沙参15g, 苏子、 桑白皮20g, 细辛4g, 洋金花3g, 全 瓜。

28、蒌壳、 仁各30g。 0062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63 效果: 5剂284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10剂259例痊愈。 有效率96 .60%, 治愈率 88.10%。 0064 实例3-2: 对76例风燥伤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各10g, 沙参15g, 苏子20g, 细辛4g, 洋金花3g。 0065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

29、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66 效果: 5剂64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10剂60例痊愈。 有效率84.21%, 治愈率78.95%。 0067 对比例3-1: 对53例风燥伤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10g, 沙参15g, 苏子、 桑白皮20g, 全瓜蒌壳、 仁各30g。 0068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

30、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69 效果: 5剂38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10剂34例痊愈。 有效率71.69%, 治愈率64.15%。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107213442 A 7 0070 对比例3-2: 对22例风燥伤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桑叶、 薄荷、 豆豉、 前胡、 牛蒡子、 杏仁、 大贝母、 麦冬、 知母、 白茅根、 苏叶、 防风、 百 部、 甘草各10g, 南沙参、 天花粉、 梨皮、 北沙参、 紫苑、 款冬花、 荆芥各15g, 芦根、 石膏各20g。 0071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

31、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72 效果: 5剂16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10剂14例痊愈。 有效率72.735%, 治愈率63.64%。 0073 实例4-1: 对142例痰湿蕴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10g, 沙参15g, 苏子、 桑白皮20g, 细辛4g, 洋金花3.5g, 全瓜蒌壳、 仁各32g。 0074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32、。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75 效果: 5剂137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9剂124例痊愈有效率96.48%, 治愈率87.32%。 0076 实例4-2: 对71例痰湿蕴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各10g, 沙参15g, 苏子20g, 细辛4g, 洋金花3.5g。 0077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33、 温服。 0078 效果: 5剂59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9剂56例痊愈有效率83.10%, 治愈率78.87%。 0079 对比例4-1: 对64例痰湿蕴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10g, 沙参15g, 苏子、 桑白皮20g, 全瓜蒌壳、 仁各32g。 0080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81 效果: 5剂45例咳嗽症状明。

34、显减轻, 9剂40例痊愈, 有效率70.31%, 治愈率62.5%。 0082 对比例4-2: 对27例痰湿蕴肺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法半夏、 陈皮、 川朴、 杏仁、 佛耳草、 紫苑、 白前、 炙甘草、 干姜各10g, 细辛4g, 党参、 白术、 款冬花、 苏子各15g, 白芥子、 苍术各20g, 茯苓30g。 0083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84 效果: 5剂19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10剂17例痊愈。 有效率70.37%, 治愈率62.96%。 0085 实例5: 。

35、对105例痰热郁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107213442 A 8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9g, 沙参14.5g, 苏子、 桑白皮20g, 细辛4g, 洋金花3g, 全 瓜蒌壳、 仁各30g。 0086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87 效果: 4剂100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10剂92例痊愈。 有效率95.24。

36、%, 治愈率87.62%。 0088 对比例5: 对15例痰热郁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黄芩、 知母、 杏仁、 葶苈子、 贝母、 海哈壳、 竹沥、 半夏、 射干、 风化硝、 天冬各10g, 山 栀、 桑白皮各15g, 瓜蒌20g, 大黄5g。 0089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90 效果: 4剂11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10剂10例痊愈。 有效率73.33%, 治愈率66.67%。 0091 实例6: 对258例肝火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

37、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9g, 沙参14g, 苏子、 桑白皮19g, 细辛3.5g, 洋金花2g, 全 瓜蒌壳、 仁各31g。 0092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93 效果: 3剂 241例咳嗽症状减轻, 9剂221例痊愈。 有效率93.41%, 治愈率85.66%。 0094 对比例6: 对17例肝火犯肺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桑白皮、 苏子各20g, 瓜蒌30g, 。

38、地骨皮、 海浮石、 天花粉、 黄芩、 山栀、 丹皮各15g, 青 黛、 海哈壳、 粳米、 甘草、 竹茹、 批把叶、 桔梗、 枳壳、 旋覆花、 郁金、 丝瓜络、 知母、 贝母、 北沙 参、 麦冬、 诃子各10g。 0095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96 效果: 3剂 13例咳嗽症状减轻, 9剂11例痊愈。 有效率76.47%, 治愈率64.71%。 0097 实例7: 对174例肺阴亏耗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39、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10g, 沙参15g, 苏子、 桑白皮21g, 细辛4g, 洋金花4g, 全 瓜蒌壳、 仁各31g。 0098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099 效果: 5剂167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8剂151例痊愈。 有效率96.00%, 治愈率86.78%。 0100 对比例7: 对23例肺阴亏耗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麦冬、 玉竹、 百合、 甘草、 贝母、 甜杏仁、 五味子、 诃子、 功劳叶、 银。

40、柴胡、 青蒿、 知母、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107213442 A 9 丹皮、 藕节各10g, 沙参、 花粉、 桑白皮、 地骨皮、 山栀、 黄芩各15g。 0101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4次, 每次100mL, 温服。 0102 效果: 5剂18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8剂16例痊愈。 有效率78.26%, 治愈率69.57%。 0103 实例8: 对213例14岁幼儿咳嗽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41、 前、 姜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8g, 沙参16g, 苏子、 桑白皮20g, 细辛3.5g, 洋金花2.5g, 全瓜蒌壳、 仁各30g。 0104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四次, 每次20mL, 温服。 0105 效果: 3剂201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10剂186例痊愈。 有效率94 .37%, 治愈率 87.32%。 0106 实例9: 对193例58幼儿咳嗽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

42、虫、 川贝、 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11g, 沙参14g, 苏子、 桑白皮20g, 细辛4g, 洋金花3g, 全 瓜蒌壳、 仁各29g。 0107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四次, 每次40 mL, 温服。 0108 效果: 4剂185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9剂166例痊愈。 有效率95.85%, 治愈率86.43%。 0109 实例10: 对221例912幼儿咳嗽患者的治疗 用药: 麻黄、 薤白、 桂枝、 麦冬、 葶苈子、 干姜、 白芍、 甘草、 法半夏、 五味子、 冬花、 杏仁、 白 前、 姜虫、 川贝、 。

43、枇杷叶、 地龙、 射干各10g, 沙参16g, 苏子、 桑白皮21g, 细辛4.5g, 洋金花 3.5g, 全瓜蒌壳、 仁各30g。 0110 服用方法: 两日一剂, 先泡半小时再煎, 煎两次, 每煎10分钟。 每次加水450mL, 两次 合并。 一日四次, 每次60 mL, 温服。 0111 效果: 5剂213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8剂191例痊愈。 有效率96.38%, 治愈率86.42%。 0112 以上实施例时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 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于限制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 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107213442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