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809917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5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63947.6

申请日:

2009.09.11

公开号:

CN101649219A

公开日:

2010.02.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10B 57/04登记生效日:20170711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30083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厂前变更后权利人:430083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厂前2号门内|||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0B 57/04申请日:20090911|||公开

IPC分类号:

C10B57/04

主分类号:

C10B57/04

申请人: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发明人:

项 茹; 薛改凤; 鲍俊芳; 陈 鹏; 张雪红; 张前香; 宋子逵; 刘尚超

地址:

430083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厂前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钟 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它包括:步骤(1)、检测1/3焦煤的步骤;步骤(2)、根据步骤(1)检测结果对1/3焦煤进行分类的步骤;步骤(3)、配煤的步骤。本发明根据各矿点1/3焦煤按煤岩指标、工艺性质以及显微结构等特征进行合理分类配用,将1/3焦煤分为四类并控制各类1/3焦煤在炼焦配煤中的重量百分比,提高了焦炭质量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步骤(1)、检测1/3焦煤的步骤; 步骤(2)、根据步骤(1)检测结果对1/3焦煤进行分类的步骤;具体为: 将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 max>0.7%,且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 max为0.75%~0.95%的特 征区间的集中度大于40%,且粘结指数G值大于85,且胶质层厚度Y值大于15mm,且胶质层 体积曲线为“之”字形,且成焦焦炭粒状镶嵌结构大于70%的1/3焦煤分类为第一类1/3焦 煤; 或 将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 max>0.7%,且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 max为0.75%~0.95%的特 征区间的集中度20%~40%,且粘结指数G值80~85且胶质层厚度Y值大于13mm,且胶质层 体积曲线为微波形,且成焦焦炭粒状镶嵌结构大于60%的1/3焦煤分类为第二类1/3焦煤; 或 将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 max为0.65%~0.7%,且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 max为0.75%~ 0.95%的特征区域的集中度小于20%,且粘结指数G值小于80,且胶质层厚度Y值小于13mm, 且胶质层体积曲线为平滑下降波形,且成焦焦炭惰性成分和各向同性结构之和≥45%的1/3焦 煤分类为第三类1/3焦煤; 或 将除第一、二、三类以外的1/3焦煤分类为其他1/3焦煤; 步骤(3)、配煤的步骤;配煤中,1/3焦煤的重量百分比配比为: 第一类1/3焦煤:10%~25%; 或 第二类1/3焦煤:6%~10%; 或 第三类1/3焦煤:1%~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配煤的步骤;配煤中,1/3焦煤的重量百分比配比为: 第一类1/3焦煤:10%~25%;其他1/3焦煤:10%~30%; 或 第二类1/3焦煤:6%~10%;其他1/3焦煤:20%~35%; 或 第三类1/3焦煤:1%~5%;其他1/3焦煤:30%~40%。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配煤的步骤;各单种煤的重量百分比配比为: 气煤:3%~5%;气肥煤:5%~10%;肥煤:5%~10%;第一类1/3焦煤:10%~25%;其他 1/3焦煤:10%~30%;焦煤:30%~39%;瘦煤:10%~15%; 或 气煤:1%~3%;气肥煤:5%~10%;肥煤:5%~10%;第二类1/3焦煤:6%~10%;其他 1/3焦煤:20%~35%;焦煤:30%~39%;瘦煤:10%~15%; 或 气煤:1%~2%;气肥煤:5%~10%;肥煤:5%~10%;第三类1/3焦煤:1%~5%;其他1/3 焦煤:30%~40%;焦煤:30%~39%;瘦煤:10%~15%。

说明书


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炼焦配煤方法,特别是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评定1/3焦煤方法仍以工业分析指标为准:挥发分(Vdaf)>28.0%~37.0%、粘结指数G值>65、胶质层厚度Y值≤25.0mm。

    由于各矿点煤质差异较大,如山东地区1/3焦煤挥发分高达36%以上,有的矿点其G值较高,成焦粒状镶嵌结构较高,煤质偏1/3焦煤性质;有的矿点则变质程度偏低,或者G值较低,成焦显微结构含有相当量的各向同性和惰性结构,其煤质偏气煤性质。

    因此,根据我国现有1/3焦煤的煤质判定方法很难区分各矿点1/3焦煤的煤质状况,难以做到合理使用。目前,焦化企业对1/3焦煤均简单地按工业分析指标进行配用,配煤中,1/3焦煤地重量百分比配比为:10%~40%,这种方法生产出的焦炭质量的并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该炼焦配煤方法生产出的焦炭质量稳定。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它包括:

    步骤(1)、检测1/3焦煤的步骤;

    步骤(2)、根据步骤(1)检测结果对1/3焦煤进行分类的步骤;具体为:

    将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0.7%,且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75%~0.95%的特征区间的集中度大于40%,且粘结指数G值大于85,且胶质层厚度Y值大于15mm,且胶质层体积曲线为“之”字形,且成焦焦炭粒状镶嵌结构大于70%的1/3焦煤分类为第一类1/3焦煤;

    或

    将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0.7%,且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75%~0.95%的特征区间的集中度20%~40%,且粘结指数G值80~85且胶质层厚度Y值大于13mm,且胶质层体积曲线为微波形,且成焦焦炭粒状镶嵌结构大于60%的1/3焦煤分类为第二类1/3焦煤;

    或

    将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65%~0.7%,且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75%~0.95%的特征区域的集中度小于20%,且粘结指数G值小于80,且胶质层厚度Y值小于13mm,且胶质层体积曲线为平滑下降波形,且成焦焦炭惰性成分和各向同性结构之和≥45%的1/3焦煤分类为第三类1/3焦煤;

    或

    将除第一、二、三类以外的1/3焦煤分类为其他1/3焦煤;

    步骤(3)、配煤的步骤;配煤中,1/3焦煤的重量百分比配比为:

    第一类1/3焦煤:10%~25%;

    或

    第二类1/3焦煤:6%~10%;

    或

    第三类1/3焦煤:1%~5%。

    上述方案中,步骤(3)、配煤的步骤;配煤中,1/3焦煤的重量百分比配比为:

    第一类1/3焦煤:10%~25%;其他1/3焦煤:10%~30%;

    或

    第二类1/3焦煤:6%~10%;其他1/3焦煤:20%~35%;

    或

    第三类1/3焦煤:1%~5%;其他1/3焦煤:30%~40%。

    上述方案中,步骤(3)、配煤的步骤;各单种煤的重量百分比配比为:

    气煤:3%~5%;气肥煤:5%~10%;肥煤:5%~10%;第一类1/3焦煤:10%~25%;其他1/3焦煤:10%~30%;焦煤:30%~39%;瘦煤:10%~15%;

    或

    气煤:1%~3%;气肥煤:5%~10%;肥煤:5%~10%;第二类1/3焦煤:6%~10%;其他1/3焦煤:20%~35%;焦煤:30%~39%;瘦煤:10%~15%;

    或

    气煤:1%~2%;气肥煤:5%~10%;肥煤:5%~10%;第三类1/3焦煤:1%~5%;其他1/3焦煤:30%~40%;焦煤:30%~39%;瘦煤:10%~15%。

    本发明根据各矿点1/3焦煤按煤岩指标、工艺性质以及显微结构等特征进行合理分类配用,将1/3焦煤分为四类并控制各类1/3焦煤在炼焦配煤中的重量百分比,提高了焦炭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4为胶质层体积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炼焦配煤方法实施例,它对山东地区1/3焦煤进行煤质分析,按煤质特征进行分类配用。

    本发明炼焦配煤方法实施例,它包括:

    步骤(1)、检测1/3焦煤的步骤;该步骤对1/3焦煤的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75%~0.95%的特征区间的集中度、粘结指数G值、胶质层厚度Y值、胶质层体积曲线、成焦焦炭粒状镶嵌结构、成焦焦炭惰性成分和各向同性结构等参数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均采用GB/T 6948-2008,GB/T 5447-1997,GB/T 479-2000,YB/T 077-1995规定的方法。

    步骤(2)、根据步骤(1)检测结果对1/3焦煤进行分类的步骤;具体为:

    将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0.7%,且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75%~0.95%的特征区间的集中度大于40%,且粘结指数G值大于85,且胶质层厚度Y值大于15mm,且胶质层体积曲线为“之”字形(如图2、3所示),且成焦焦炭粒状镶嵌结构大于70%的1/3焦煤分类为第一类1/3焦煤;

    或

    将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0.7%,且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75%~0.95%的特征区间的集中度20%~40%,且粘结指数G值80~85且胶质层厚度Y值大于13mm,且胶质层体积曲线为微波形(如图4所示),且成焦焦炭粒状镶嵌结构大于60%的1/3焦煤分类为第二类1/3焦煤;

    或

    将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65%~0.7%,且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为0.75%~0.95%的特征区域的集中度小于20%,且粘结指数G值小于80,且胶质层厚度Y值小于13mm,且胶质层体积曲线为平滑下降波形(如图1所示),且成焦焦炭惰性成分和各向同性结构之和≥45%的1/3焦煤分类为第三类1/3焦煤;

    或

    将除第一、二、三类以外的1/3焦煤分类为其他1/3焦煤;

    步骤(3)、配煤的步骤;配煤中,1/3焦煤的重量百分比配比为:

    第一类1/3焦煤:10%~25%;

    或

    第二类1/3焦煤:6%~10%;

    或

    第三类1/3焦煤:1%~5%。

    配煤中,1/3焦煤的重量百分比配比具体为:

    第一类1/3焦煤:10%~25%;其他1/3焦煤:10%~30%;

    或

    第二类1/3焦煤:6%~10%;其他1/3焦煤:20%~35%;

    或

    第三类1/3焦煤:1%~5%;其他1/3焦煤:30%~40%。

    各单种煤的重量百分比配比为:

    气煤:3%~5%;气肥煤:5%~10%;肥煤:5%~10%;第一类1/3焦煤:10%~25%;其他1/3焦煤:10%~30%;焦煤:30%~39%;瘦煤:10%~15%;

    或

    气煤:1%~3%;气肥煤:5%~10%;肥煤:5%~10%;第二类1/3焦煤:6%~10%;其他1/3焦煤:20%~35%;焦煤:30%~39%;瘦煤:10%~15%;

    或

    气煤:1%~2%;气肥煤:5%~10%;肥煤:5%~10%;第三类1/3焦煤:1%~5%;其他1/3焦煤:30%~40%;焦煤:30%~39%;瘦煤:10%~15%。

    根据以上本发明炼焦配煤方法,在没有型煤、选择性粉碎、煤调湿和干熄焦工艺的条件下,在4米以上的机焦炉上炼焦,其焦炭强度指标均可达到:抗碎强度M40大于80%,耐磨强度M10小于7.0%,反应性(CRI)小于30%,反应后强度(CSR)大于62%。

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1/3焦煤参与的炼焦配煤方法,它包括:步骤(1)、检测1/3焦煤的步骤;步骤(2)、根据步骤(1)检测结果对1/3焦煤进行分类的步骤;步骤(3)、配煤的步骤。本发明根据各矿点1/3焦煤按煤岩指标、工艺性质以及显微结构等特征进行合理分类配用,将1/3焦煤分为四类并控制各类1/3焦煤在炼焦配煤中的重量百分比,提高了焦炭质量的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石油、煤气及炼焦工业;含一氧化碳的工业气体;燃料;润滑剂;泥煤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