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10296446.3
20140627
CN105267460A
20160127
失效
A61K36/86,A61P17/02,A61P1/00,A61P31/04,A61K33/04
费俊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大石桥18号
CN201410296446A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肛周脓肿的熏洗剂,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大黄50克,芒硝50克,地榆50克,赤芍30克,当归30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活络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
1.一种用于治疗肛周脓肿的熏洗剂,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大黄50克,芒硝50克,地榆50克,赤芍30克,当归30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肛周脓肿的熏洗剂。
背景技术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病变,中医称为肛门周围痈疽。视发病部位深浅的不同,一般称浅者为痈,深者为疽。
肛周脓肿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脓肿不易消退,溃后每多成肛瘘。本病不分老女老幼均可发病,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最多,男多于女。发病前往往有内痔、肛裂,或肺结核、麻疹等病史。
中医学认为,本病由湿热下注所致。其病变部分有深浅,证侯分虚实。一般,位深者全身症状重量,而局部症状较轻;位浅者,局部症状较明显,而全身症状较轻。实症多因食醇酒厚味、湿热不化而成;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成脓较快,溃后脓出黄浊、稠厚、臭秽。虚症多因肺、脾、肾三阴亏损,湿毒乘虚下注所致;局部漫肿平塌,皮肤暗红或不红,疼痛较轻,成脓较慢,溃后脓出清淡不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肛周脓肿的熏洗剂。
本发明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
大黄50克,芒硝50克,地榆50克,赤芍30克,当归30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
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活络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配方:大黄50克,芒硝50克,地榆50克,赤芍30克,当归30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水1500-2000毫升煎煮,先熏,待温度适宜时再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两日用药1剂。
本发明具有清热化湿解毒,活血袪淤的功效,适用于肛周脓肿属湿热毒盛症。
《用于治疗肛周脓肿的熏洗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治疗肛周脓肿的熏洗剂.pdf(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肛周脓肿的熏洗剂,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大黄50克,芒硝50克,地榆50克,赤芍30克,当归30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活络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