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00402.0 (22)申请日 2016.01.04 A61K 36/71(2006.01) A61K 9/20(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K 31/045(2006.01) (71)申请人 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1200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崇阳街道 蜀州中路 246 号 1 栋 1 层 1 号 (72)发明人 罗倩茹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 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 目的是根据中 医对伤风鼻塞的认识机理而提供的一。
2、种治疗伤 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 所述中药丸的各个组分及 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 苍耳子 7.5 15g、 荆芥 7.5 15g、 辛夷 5 15g、 防风 5 12g、 白芷 4 10g、 柴胡 3 12g、 麻黄 2.5 12g、 穿心莲 15 25g、 黄芩5 15g、 防风 7.5 15g、 广藿香7.5 15g、 牡丹皮815g、 薄荷脑0.020.1g ; 本发明 提供的药物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5535137 A 2016.05.04 CN 1055351。
3、37 A 1.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丸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 比如下所示: 苍耳子7.515g、 荆芥7.515g、 辛夷515g、 防风512g、 白芷410g、 柴胡312g、 麻黄2.512g、 穿心莲1525g、 黄芩515g、 防风7.515g、 广藿香7.515g、 牡丹皮8 15g、 薄荷脑0.020.1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的各个组 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苍耳子813g、 荆芥813g、 辛夷613g、 防风611g、 白芷59g、 柴胡411g、 麻黄3 11g、 穿心莲1622g、 。
4、黄芩613g、 防风813g、 广藿香813g、 牡丹皮913g、 薄荷脑 0.040.8g。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丸的 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苍耳子12g、 荆芥12g、 辛夷12g、 防风10g、 白芷8g、 柴胡10g、 麻黄10g、 穿心莲20g、 黄芩 11g、 防风11g、 广藿香11g、 牡丹皮11g、 薄荷脑0.7g。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535137 A 2 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
5、丸, 特别是 供伤风鼻塞患者使用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医者认为: 伤风鼻塞, 中医病名。 是指因风邪侵袭所致的以鼻塞、 流涕、 打喷嚏为主 要症状的鼻病。 俗称 “伤风” 。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秋季和冬春之交多发。 西医学的急性 鼻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施治。 0003 那么, 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伤风鼻塞的药物, 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 题。 发明内容 0004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 在治疗伤风鼻塞上, 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 疗上述伤风鼻塞的优点, 且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小、 费用低等优势, 针对现有西医治疗上 述伤风鼻塞的现状, 本发明。
6、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 以解决伤 风鼻塞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 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 具有见效快、 疗效显著等 特点, 并可有效治疗上述伤风鼻塞。 0005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 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丸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苍耳子7.515g、 荆芥7.515g、 辛夷515g、 防风512g、 白芷410g、 柴胡312g、 麻黄2.512g、 穿心莲1525g、 黄芩515g、 防风7.515g、 广藿香7.515g、 牡丹皮8 15g、 薄荷脑0.020.1g。。
7、 0006 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丸的各个 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苍耳子813g、 荆芥813g、 辛夷613g、 防风611g、 白芷59g、 柴胡411g、 麻黄3 11g、 穿心莲1622g、 黄芩613g、 防风813g、 广藿香813g、 牡丹皮913g、 薄荷脑 0.040.8g。 0007 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最佳方案” 的 中药丸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苍耳子12g、 荆芥12g、 辛夷12g、 防风10g、 白芷8g、 柴胡10g、 麻黄10g、 穿心莲20g、 黄芩 1。
8、1g、 防风11g、 广藿香11g、 牡丹皮11g、 薄荷脑0.7g。 0008 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制备而成: A、 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 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 B、 按照传统制备中药水丸的方法, 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筛后, 放入药器中混合拌 均, 然后制备成水丸 (其水丸的粒度为: 4.7mm-4.8mm) , 进而晒干, 瓶装密封备用。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535137 A 3 0009 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用方法为: 将 制备好的水丸早中晚。
9、各服一次, 给药量3g /次, 饭前服, 服药37天, 病获痊愈。 0010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 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 载。 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 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苍耳子, 性味: 味苦、 甘、 辛、 性温, 小毒, 具有散风寒、 通鼻窍、 祛风湿、 止痒之功效, 用于 治疗鼻渊、 风寒头痛、 风湿痹痛、 风疹、 湿疹、 疥癣等症; 荆芥, 性味: 味辛微苦、 性微温, 具有发表、 祛风、 理血, 炒炭止血之功效, 用于治疗感冒 发热、 头痛、 咽喉肿痛、 中风口噤、 吐血、 衄血、 便血、 崩漏、 产后血晕、 痈肿、 疮疥、 瘰疬等症。
10、; 辛夷, 性味: 辛、 性温, 具有散风寒、 通鼻窍之功效, 用于治疗鼻渊、 风寒感冒之头痛、 鼻 塞、 流涕等症; 防风, 性味: 味辛、 甘、 性微温, 具有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定搐之功效, 用于治疗外 感表证、 风疹瘙痒、 风湿痹痛、 破伤风等病症; 白芷, 性味: 味辛、 性温, 具有祛风除湿、 通窃止痛、 消肿排脓之功效, 用于治疗感冒头 痛、 眉棱骨痛、 牙痛、 鼻塞、 鼻渊、 湿胜久泻、 妇女白带、 痈疽疮疡、 毒蛇咬伤等症; 柴胡, 性味: 味苦、 辛、 性微寒, 具有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之功效, 用于治疗外 感发热、 寒热往来、 疟疾、 肝郁胁痛乳胀、 。
11、头痛头眩、 月经不调、 气虚下陷之脱肛、 子宫脱垂、 胃下垂; 麻黄, 性味: 辛、 微苦、 性温, 具有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之功效, 用于治疗风寒 表实证、 恶寒发热、 无汗、 头痛身疼、 邪壅于肺、 肺气不宣、 咳嗽气喘、 风水肿、 小便不利、 风湿 痹痛、 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 阴疽痰核等症; 穿心莲, 性味: 味苦、 性寒, 具有清热解毒、 泻火、 燥湿之功效,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温病 发热、 肺热咳嗽、 百日咳、 肺痈、 咽喉肿痛、 湿热黄疸、 淋证、 丹毒、 疮疡痈肿、 湿疹、 毒蛇咬伤 等症; 黄芩, 性味: 味苦、 性寒, 具有清热泻火、 燥湿解毒、 止血、 安。
12、胎之功效, 用于治疗肺热咳 嗽、 热病高热神昏、 肝火头痛、 目赤肿痛、 湿热黄疸、 泻痢、 热淋、 吐衄血、 崩漏、 胎热不安、 痈 肿疔疮等症; 防风, 性味: 味辛、 甘、 性微温, 具有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解痉、 止痒之功效, 用于治疗外 感风寒、 头痛身痛、 风湿痹痛、 骨节酸痛、 腹痛泄泻、 肠风下血、 破伤风、 风疹瘙痒、 疮疡初起 等症; 广藿香, 性味: 味辛、 性微温, 具有祛暑解表、 化湿和胃之功效, 用于治疗夏令感冒、 寒热 头痛、 胸脘痞闷、 呕吐泄泻、 妊娠呕吐、 鼻渊、 手、 足癣等症; 牡丹皮, 性味: 辛苦、 凉、 微寒, 具有清热、 活血散瘀之功效, 用。
13、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 发斑、 吐衄、 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 阴虚骨蒸潮热、 血滞经闭、 痛经、 痈肿疮毒、 跌 扑伤痛、 风湿热痹等症; 薄荷脑, 性味: 味辛、 性凉, 具有疏风、 清热之功效,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头痛、 目赤、 咽喉 肿痛、 齿痛、 皮肤瘙痒等症。 0011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伤风鼻塞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从药理作用及 作用机制认为: 就伤风鼻塞一症, 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 对上述疾 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535137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伤风鼻塞的治疗而提。
14、出的一种中药配方, 采用该配方制备的 药物药效好, 见效快, 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 特别适合临床使用。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中药丸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 如下所示: 苍耳子12g、 荆芥12g、 辛夷12g、 防风10g、 白芷8g、 柴胡10g、 麻黄10g、 穿心莲20g、 黄芩 11g、 防风11g、 广藿香11g、 牡丹皮11g、 薄荷脑0.7g。 0013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中药丸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 如下所示: 苍耳子13g、 荆芥13g、 。
15、辛夷13g、 防风11g、 白芷9g、 柴胡11g、 麻黄11g、 穿心莲22g、 黄芩 13g、 防风13g、 广藿香13g、 牡丹皮13g、 薄荷脑0.8g。 0014 实施例3: 一种治疗伤风鼻塞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中药丸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 如下所示: 苍耳子15g、 荆芥15g、 辛夷15g、 防风12g、 白芷10g、 柴胡12g、 麻黄12g、 穿心莲25g、 黄芩 15g、 防风15g、 广藿香15g、 牡丹皮15g、 薄荷脑0.1g。 0015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伤风鼻塞患者共100例, 年龄为15岁以上的51例, 只有49例为15岁以 下。 100例患者中痊愈的99例, 显效的1例, 总有效率达100%。 经治疗后, 病获痊愈。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535137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