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587284.9 (22)申请日 2014.10.29 A61K 36/8905(2006.01) A61K 9/06(2006.01) A61P 19/08(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K 33/24(2006.01) A61K 35/32(2015.01) A61K 35/36(2015.01) A61K 35/586(2015.01) A61K 35/648(2015.01) A61K 35/583(2015.01) (71)申请人 林祥斌 地址 116200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南山。
2、三 街 17 号 1-4-8 (72)发明人 林祥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21209 代理人 王东煜 (54) 发明名称 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取白芥子 10g、 皂刺 16g、 草乌 10g、 狼毒 10g、 透骨草 12g、 木鳖子 15g、 阿胶 16g、 细辛 16g、 川芎 10g、 山栀子 10g、 肉 桂 10g、 桑皮 10g、 蛇皮 10g、 鳖甲 10g、 蓖麻仁 10g、 生地 12g、 蜈蚣 15g、 防风 12g、 独活 10g、 石菖蒲 12g、 细辛12g、 当归8g、 没药20g、。
3、 川断20g、 鸡血藤 15g、 甘草 10g、 香附 12g、 苍术 30g、 白芷 12g、 骨碎 补 12g、 麻黄 12g、 山甲 10g、 枳壳 12g、 黄柏 10g、 虎 骨 1g 放在食用油 300g 煎药锅内熬, 将黄丹 100g 捣拌均匀加入锅内再继续熬, 加入研成末的甘遂 15g、 伸筋草 12g 捣均匀即可成药膏。本发明经过 多年给病人治疗过骨质增生、 腰间盘突出、 颈椎炎 等均有疗效。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5616832 A 2016.06.01 CN 1056168。
4、32 A 1/1 页 2 1.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由白芥子 812g、 皂刺 1218g、 草乌 8 12g、 狼毒 812g、 透骨草 1014g、 木鳖子 1217g、 阿胶 1319g、 细辛 1319g、 川芎 8 12g、 山栀子 812g、 肉桂 812g、 桑皮 812g、 蛇皮 812g、 鳖甲 812g、 蓖麻仁 812g、 生地 1014g、 蜈蚣 1217g、 防风 1014g、 独活 812g、 石菖蒲 1014g、 细辛 1014g、 当归 610g、 没药 1525g、 川断 1525g、 鸡血藤 1217g、 甘草 812g、 香附 1014g、 。
5、苍 术 2535g、 白芷 1014g、 骨碎补 1014g、 麻黄 1014g、 山甲 812g、 枳壳 1014g、 黄 柏 812g、 虎骨 0.51.5g、 食用油 250350g、 黄丹 80120g、 甘遂 1217g、 伸筋草 10 14g 配制而成 ; 其制备方法将白芥子、 皂刺、 草乌、 狼毒、 透骨草、 木鳖子、 阿胶、 细辛、 川芎、 山栀子、 肉桂、 桑皮、 蛇皮、 鳖甲、 蓖麻仁、 生地、 蜈蚣、 防风、 独活、 石菖蒲、 细辛、 当归、 没药、 川断、 鸡血藤、 甘草、 香附、 苍术、 白芷、 骨碎补、 麻黄、 山甲、 枳壳、 黄柏、 虎骨放在食用油煎药 锅内熬, 。
6、当上述药熬黄后, 将锅内的药渣去掉, 将黄丹捣拌均匀加入锅内再继续熬, 取一小 滴放水中成硬块时再加入研成末的甘遂、 伸筋草捣均匀即可成药膏。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制备该中草药膏的 原料药组成为白芥子 10g、 皂刺 16g、 草乌 10g、 狼毒 10g、 透骨草 12g、 木鳖子 15g、 阿胶 16g、 细辛 16g、 川芎 10g、 山栀子 10g、 肉桂 10g、 桑皮 10g、 蛇皮 10g、 鳖甲 10g、 蓖麻仁 10g、 生地 12g、 蜈蚣 15g、 防风 12g、 独活 10g、 石菖蒲 12g、 细辛 12g、 当归 8g、。
7、 没药 20g、 川断 20g、 鸡血 藤15g、 甘草10g、 香附12g、 苍术30g、 白芷12g、 骨碎补12g、 麻黄12g、 山甲10g、 枳壳12g、 黄 柏 10g、 虎骨 1g、 食用油 300g、 黄丹 100g、 甘遂 15g、 伸筋草 12g。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制备该中草药膏的 原料药组成为白芥子8g、 皂刺12g、 草乌8g、 狼毒8g、 透骨草10g、 木鳖子12g、 阿胶13g、 细辛 13g、 川芎 8g、 山栀子 8g、 肉桂 8g、 桑皮 8g、 蛇皮 8g、 鳖甲 8g、 蓖麻仁 8g、 生地 10g、 蜈。
8、蚣 12g、 防风 10g、 独活 8g、 石菖蒲 10g、 细辛 10g、 当归 6g、 没药 15g、 川断 15g、 鸡血藤 12g、 甘草 8g、 香附 10g、 苍术 25g、 白芷 10g、 骨碎补 10g、 麻黄 10g、 山甲 8g、 枳壳 10g、 黄柏 8g、 虎骨 0.5g、 食用油 250g、 黄丹 80g、 甘遂 12g、 伸筋草 10g。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制备该中草药膏的 原料药组成为白芥子 12g、 皂刺 18g、 草乌 12g、 狼毒 12g、 透骨草 14g、 木鳖子 17g、 阿胶 19g、 细辛 19g、 。
9、川芎 12g、 山栀子 12g、 肉桂 12g、 桑皮 12g、 蛇皮 12g、 鳖甲 12g、 蓖麻仁 12g、 生地 14g、 蜈蚣 17g、 防风 14g、 独活 12g、 石菖蒲 14g、 细辛 14g、 当归 10g、 没药 25g、 川断 25g、 鸡血 藤17g、 甘草12g、 香附14g、 苍术35g、 白芷14g、 骨碎补14g、 麻黄14g、 山甲12g、 枳壳14g、 黄 柏 12g、 虎骨 1.5g、 食用油 350g、 黄丹 120g、 甘遂 17g、 伸筋草 14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616832 A 2 1/2 页 3 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
10、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膏, 特别涉及一种治骨质增生、 腰间盘突出、 颈椎炎等的中 草药膏配制品。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技术治疗治骨质增生、 腰间盘突出、 颈椎炎等病一般均采用封闭, 手术治疗, 这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 还延长了痊愈时间和多花了费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制备一种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又能缩短治病时间的一种治骨 质增生、 腰间盘突出、 颈椎炎等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4 本发明时这样实现的 : 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是由白芥子812g、 皂刺1218g、 草乌812g、 狼毒8 12g、 透骨草 1014g、 木鳖子 1217g、 。
11、阿胶 1319g、 细辛 1319g、 川芎 812g、 山栀子 812g、 肉桂 812g、 桑皮 812g、 蛇皮 812g、 鳖甲 812g、 蓖麻仁 812g、 生地 10 14g、 蜈蚣 1217g、 防风 1014g、 独活 812g、 石菖蒲 1014g、 细辛 1014g、 当归 6 10g、 没药 1525g、 川断 1525g、 鸡血藤 1217g、 甘草 812g、 香附 1014g、 苍术 25 35g、 白芷 1014g、 骨碎补 1014g、 麻黄 1014g、 山甲 812g、 枳壳 1014g、 黄柏 8 12g、 虎骨 0.51.5g、 食用油 250350g。
12、、 黄丹 80120g、 甘遂 1217g、 伸筋草 1014g 配 制而成。 0005 其制备方法 : 将白芥子、 皂刺、 草乌、 狼毒、 透骨草、 木鳖子、 阿胶、 细辛、 川芎、 山栀 子、 肉桂、 桑皮、 蛇皮、 鳖甲、 蓖麻仁、 生地、 蜈蚣、 防风、 独活、 石菖蒲、 细辛、 当归、 没药、 川断、 鸡血藤、 甘草、 香附、 苍术、 白芷、 骨碎补、 麻黄、 山甲、 枳壳、 黄柏、 虎骨放在食用油煎药锅内 熬, 当上述药熬黄后, 将锅内的药渣去掉, 将黄丹捣拌均匀加入锅内再继续熬, 取一小滴放 水中成硬块时再加入研成末的甘遂、 伸筋草捣均匀即可成药膏。 0006 本发明经过多年给病。
13、人治疗过骨质增生、 腰间盘突出、 颈椎炎, 对发头、 对口、 偏 口、 腰翁、 肚痈等均有疗效, 如 : 李先生, 36 岁, 骨质增生, 贴药膏 40 天痊愈。关某妇女, 腰间 盘突出, 贴药膏 30 天痊愈。汪先生, 颈椎炎, 贴药膏 30 天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实施例一 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是由白芥子 10g、 皂刺 16g、 草乌 10g、 狼毒 10g、 透骨草 12g、 木鳖子 15g、 阿胶 16g、 细辛 16g、 川芎 10g、 山栀子 10g、 肉桂 10g、 桑皮 10g、 蛇皮 10g、 鳖 甲 10g、 蓖麻仁 10g、 生地 12g、 蜈蚣 15。
14、g、 防风 12g、 独活 10g、 石菖蒲 12g、 细辛 12g、 当归 8g、 没药 20g、 川断 20g、 鸡血藤 15g、 甘草 10g、 香附 12g、 苍术 30g、 白芷 12g、 骨碎补 12g、 麻黄 12g、 山甲10g、 枳壳12g、 黄柏10g、 虎骨1g、 食用油300g、 黄丹100g、 甘遂15g、 伸筋草12g配 说 明 书 CN 105616832 A 3 2/2 页 4 制而成。 0008 其制备方法 : 按上述配伍取白芥子、 皂刺、 草乌、 狼毒、 透骨草、 木鳖子、 阿胶、 细辛、 川芎、 山栀子、 肉桂、 桑皮、 蛇皮、 鳖甲、 蓖麻仁、 生地、 。
15、蜈蚣、 防风、 独活、 石菖蒲、 细辛、 当归、 没药、 川断、 鸡血藤、 甘草、 香附、 苍术、 白芷、 骨碎补、 麻黄、 山甲、 枳壳、 黄柏、 虎骨放在食用 油煎药锅内熬, 当上述药熬黄后, 将锅内的药渣去掉, 将黄丹捣拌均匀加入锅内再继续熬, 取一小滴放水中成硬块时再加入研成末的甘遂、 伸筋草捣均匀即可成药膏。 0009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制备方法相同, 其不同之处是由白芥子 8g、 皂刺 12g、 草乌 8g、 狼 毒 8g、 透骨草 10g、 木鳖子 12g、 阿胶 13g、 细辛 13g、 川芎 8g、 山栀子 8g、 肉桂 8g、 桑皮 8g、 蛇 皮8g、 鳖甲8g。
16、、 蓖麻仁8g、 生地10g、 蜈蚣12g、 防风10g、 独活8g、 石菖蒲10g、 细辛10g、 当归 6g、 没药 15g、 川断 15g、 鸡血藤 12g、 甘草 8g、 香附 10g、 苍术 25g、 白芷 10g、 骨碎补 10g、 麻黄 10g、 山甲 8g、 枳壳 10g、 黄柏 8g、 虎骨 0.5g、 食用油 250g、 黄丹 80g、 甘遂 12g、 伸筋草 10g 配 制而成。 0010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制备方法相同, 其不同之处是白芥子 12g、 皂刺 18g、 草乌 12g、 狼 毒 12g、 透骨草 14g、 木鳖子 17g、 阿胶 19g、 细辛 19g、 川芎 12g、 山栀子 12g、 肉桂 12g、 桑皮 12g、 蛇皮 12g、 鳖甲 12g、 蓖麻仁 12g、 生地 14g、 蜈蚣 17g、 防风 14g、 独活 12g、 石菖蒲 14g、 细 辛14g、 当归10g、 没药25g、 川断25g、 鸡血藤17g、 甘草12g、 香附14g、 苍术35g、 白芷14g、 骨 碎补 14g、 麻黄 14g、 山甲 12g、 枳壳 14g、 黄柏 12g、 虎骨 1.5g、 食用油 350g、 黄丹 120g、 甘遂 17g、 伸筋草 14g 配制而成。 说 明 书 CN 105616832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