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8096032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1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52966.8

申请日:

20151011

公开号:

CN105250329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3/28,A61P17/00,A61K33/06,A61K33/00

主分类号:

A61K33/28,A61P17/00,A61K33/06,A61K33/00

申请人:

黑龙江省华亚展览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玉泉,周丽,高正方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定街12号2单元2层1号

优先权:

CN201510652966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涉及中药制备方法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取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将上述四味药混合放在加热板上,搅拌均匀;第二步:用瓷质器皿倒置,盖住四味药;将瓷质器皿与加热板接触部位密封;第三步:将加热板加热到40摄氏度,保持4—12分钟;然后继续加热到60度,保持18—25分钟;继续加热到80度,保持8—12分钟;第四步:将瓷质器皿正直放置在水面上冷却60分钟;第五步:将粘在瓷质器皿内壁上的粉末取下。本发明用于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的制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取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将上述四味药混合放在加热板上,搅拌均匀;第二步:用瓷质器皿倒置,盖住四味药;将瓷质器皿与加热板接触部位密封;第三步:将加热板加热到40摄氏度,保持4—12分钟;然后继续加热到60度,保持18—25分钟;继续加热到80度,保持8—12分钟;第四步:将瓷质器皿放置在水面上冷却60分钟;第五步:将粘在瓷质器皿内壁上的粉末取下即为治疗痈和瘘的中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为:将加热板加热到40摄氏度,保持8分钟;然后继续加热到60度,保持20分钟;继续加热到80度,保持10分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所述加热板为石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痈和瘘的药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痈和瘘是常见的疑难病症。

痈是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的“痈”相当于西医的皮肤浅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分为颈痈、腋痈、肘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等。痈发生时,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结块约6-9厘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痈是由于外感邪毒,或外伤染毒,或湿热火毒内蕴,导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壅遏,化火成毒而成。如外感风温、风热,或肝胃火毒上攻,或乳蛾、口疳、龋齿、头面疮疖毒邪流窜,导致外邪内热挟痰蕴结于少阳、阳明,则发为颈痈;如上肢外伤染毒,或疮疡毒邪旁窜,或肝脾郁热,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则发为腋痈;如湿热下注,或外伤染毒,则发为委中毒;如脐部搔抓染毒,或心脾湿热火毒,则发为脐痈。

瘘分两种:一是身体内因发生病变而向外溃破所形成的管道,病灶里的分泌物由此流出。二是指颈部生疮,久而不愈,常出浓水。

西医一般认为痈和瘘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患病人员的发病过程、发病时间、病所表现多不相同,个体差异很大。目前,关于这两种病的学术和研究很多,但是缺少理想简单的治疗方法,往往久治不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经该方法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用来治疗痈和瘘,成本低,治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取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将上述四味药混合放在加热板上,搅拌均匀;

第二步:用瓷质器皿倒置,盖住四味药;将瓷质器皿与加热板接触部位密封;

第三步:将加热板加热到40摄氏度,保持4—12分钟;然后继续加热到60度,保持18—25分钟;继续加热到80度,保持8—12分钟;

第四步:将瓷质器皿正直放置在水面上冷却60分钟;

第五步:将粘在瓷质器皿内壁上的粉末取下即为治疗痈和瘘的中药。

优选地,所述第三步为:将加热板加热到40摄氏度,保持8分钟;然后继续加热到60度,保持20分钟;继续加热到80度,保持10分钟。

优选地,所述第一步中所述加热板为石板。

药理分析

水银:水银是外用药。古时候专门作为外用药治疗疮毒。但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本草纲目》记载: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煅炼,则飞腾灵变;《本经》记载:水银不可服食尔,而其治病之功,不可掩也。同黑铅结砂则镇坠痰涎,同硫黄结砂则拯救危病,此乃应变之兵,在用者能得肯綮,而执其枢机焉。《日华子本草》记载:治天行热疾,治恶疮,除风,安神,镇心。《本草拾遗》记载:去热毒。

白矾:《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均记载:祛痰燥湿;解毒杀虫;止泻止血。主疥癣湿疮;痈疽肿毒;水火烫伤;口舌生疮;烂弦风眼;聤耳流脓;鼻中息肉;疮痔疼痛。

火硝:火硝主含硝酸钾KNO3杂少许氯化钠。药性:苦、咸寒,归脾、胃、肝、肾、肠经。药效:败毒、清暑散结、消炎退肿。药用:(1)败毒用于积毒(2)清暑散结用于暑热邪结(3)消炎退肿用于炎症肿痛。

小苏打:小苏打,主要成分碳酸氢钠,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小苏打为抗酸药,其抗酸作用快、弱而短暂,遇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促使病灶部位呈碱性,抑制真菌繁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细粉,取细粉涂在患处,每日1次,3-7天为一个疗程,效果明显,有效率达86.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由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取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将上述四味药混合放在加热板上,搅拌均匀;

第二步:用瓷质器皿倒置,盖住四味药;将瓷质器皿与加热板接触部位密封;

第三步:将加热板加热到40摄氏度,保持4—12分钟;然后继续加热到60度,保持18—25分钟;继续加热到80度,保持8—12分钟;

第四步:将瓷质器皿正直放置在水面上冷却60分钟;

第五步:将粘在瓷质器皿内壁上的粉末取下即为治疗痈和瘘的中药。

实施例2

是对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步为:将加热板加热到40摄氏度,保持8分钟;然后继续加热到60度,保持20分钟;继续加热到80度,保持10分钟。

实施例3

是对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中所述加热板为石板。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由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取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将上述四味药混合放在石板上,搅拌均匀;

第二步:用瓷质器皿倒置,盖住四味药;将瓷质器皿与加热板接触部位密封;

第三步:将加热板加热到40摄氏度,保持8分钟;然后继续加热到60度,保持20分钟;继续加热到80度,保持10分钟。

第四步:将瓷质器皿正直放置在水面上冷却60分钟;

第五步:将粘在瓷质器皿内壁上的粉末取下即为治疗痈和瘘的中药。

典型案例:

例1王××,女,56岁。主诉:颈部疼痛一周。诊见:T36.8°C;颈部出现肿块,表面光软无头,红且疼痛。血常规和尿常规未见异常。西医诊断:皮肤浅部脓肿。中医诊断:颈痈。湿热火毒内蕴,导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治疗方法:给予本发明药物外服,涂药两天,诸症改善;继续外服1天。使用方法:取药末涂患处,每日2次。

例2李××,男,65岁。主诉:耳朵后部间断性流脓水,热天加剧,持续三年。诊见:T35.8°C;血常规和尿常规未见异常。耳后部有瘘管,病灶里的分泌物由此流出。西医诊断:皮肤溃破不愈。中医诊断:耳瘘。治疗方法:给予本发明药物外服,涂药4天,停止流脓水。继续服药2天。使用方法:将耳后溃破处用棉签擦干,取药末沿瘘管放置药物,尽量进入瘘管。最优方法,将药物粘附棉纸上,插入脓腔中。每日1次。

例3孙××,男,25岁。主诉:肚脐周围肿痛,肿痛面积逐步扩大,持续一周有余。诊见:T35.8°C;血常规和尿常规未见异常。肚脐周围肿块溃破不愈,流脓,有腐臭味。西医诊断:急性化脓性皮肤病。中医诊断:脐痈。治疗方法:给予本发明药物外服,涂药3天,溃破处基本愈合,结痂。继续服药2天。使用方法:将溃破处用棉签擦干,取药末覆盖患处。最优方法,将药物粘附棉纸上,插入脓腔中。每日1次。

例4马××,男,39岁。主诉:因车祸小腿骨骨折,接骨手术后,小腿伤口不愈合,一直流脓水。诊见:T36.6°C;血常规和尿常规未见异常。手术刀口处多处未愈合,成管状,流脓水。西医诊断:毛细血管因凝固而栓塞,使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出现坏死。中医诊断:久而不愈,演变成瘘。治疗方法:给予本发明药物外服,涂药3天,流脓处基本愈合,结痂。继续服药3天。使用方法:将溃破处用棉签擦干,取药末覆盖患处。最优方法,将药物粘附棉纸上,插入脓腔中。每日1次。

例5李××,女,44岁。主诉:因车祸右脚骨彻底粉碎。医生建议截肢,患者坚持不截肢。后经固定脚骨、植皮处理,但右脚常年流脓不止,而且皮肤乌黑。诊见:T37.6°C;血常规和尿常规未见异常。缝合处多处未愈合,流脓水,有脚骨外漏。西医诊断:血流不畅导致的皮肤坏死。治疗方法:给予本发明药物外服,涂药7天,流脓处结痂。继续服药7天,皮肤颜色开始变为正常颜色。使用方法:取药末覆盖流脓处。最优方法,将药物粘附棉纸上,插入脓腔中。每日1次。

对比实施例1

将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置于罐内,该罐分为上、下两截;用黄泥巴将罐上、下两截的连接缝封严;将该罐插于木炭中;火自木炭的顶层面向下传导;2小时后将罐自木炭火中取出,并将其中的成品倒出,该成品为白色粉末状;然后在该白色粉末状的成品中加入糯米粑粑,并充分柔和成葵花仁大小的药物颗粒,备用。

对比实施例2

取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研匀,于容器内密封后在火上加热,约3个小时后,药物升华,待冷却开盖,刮下备用。

对比实施例3

由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制成。取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放入一个新砂锅中,上面盖上一个白瓷碗,周围用布封好,再用泥涂于其上,将砂锅加热炼制,炼制时在砂锅底下用煤气点燃,升火加热,在上面的白瓷碗底上放上新鲜地棉花,炼到棉花发黄时停止加热,即可,将白瓷碗取下,取升华到白瓷碗上的药粉备用。

对比实施例4

取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研成细末放入容器内,将容器口封闭并加温至35~60℃的文火下30~60分钟,之后将温度逐渐提高至65~95℃的武火下60~120分钟,降温至常温后将容器内粉末分离并研细后储用,即制成祛毒药物。

对比实施例5

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制成皮炎酊。

对比实施例6

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先将火硝、白矾和小苏打分别研细、混匀,再放入生铁锅内,铺平,在其上用手指压出10~20个小坑,把水银分为10~20等份,分别倒入小坑中,锅上倒扣一个大磁碗,移锅至火上加热,约20分钟,可见锅内有响声,碗缘冒出蒸气,继续加热,至锅内水分蒸发完毕,响声消失(约需1小时)即用黄泥一小条把碗缘封固,泥上铺粗沙粒至碗的高度,仅露碗底,再用武火继续加热。约一小时后离火,待其自然冷却,去除封固的泥沙,揭碗,碗底升华积结的红色如霜的物质,即为“小升丹”。将其刮下,研为细末,收藏备用。

对比实施例7

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以铁锅一只,将白矾、火硝、水银、小苏打研细入锅内,用平口宫碗一只(先用生姜片擦碗内外,则不炸)盖定碗口,以潮皮纸拈挤定盐泥封口,碗底俱泥固之。用炭三斤。炉内周围砌紧,勿令火气出,如碗上泥裂缝,以盐泥补之,升三炷线香为度,冷定开看,碗内药括下,研细,磁瓶收贮用之。

对比实施例8

将等量的水银、火硝、白矾、皂矾和食盐置于罐内,该罐分为上、下两截;用黄泥巴将罐上、下两截的连接缝封严;将该罐插于木炭中;火自木炭的顶层面向下传导;2小时后将罐自木炭火中取出,并将其中的成品倒出,该成品为白色粉末状;然后在该白色粉末状的成品中加入糯米粑粑,并充分柔和成葵花仁大小的药物颗粒,备用。

对比实施例9

取火硝20克、白矾22克、水银50克研匀,于容器内密封后在火上加热,约3个小时后,药物升华,待冷却开盖,刮下备用。

对比实施例10

由白矾24克、火硝21克、水银30克、儿茶9克、麝香0.9克、冰片1.5克制成。取白矾24克、火硝21克、水银30克放入一个新砂锅中,上面盖上一个白瓷碗,周围用布封好,再用泥涂于其上,将砂锅加热炼制,炼制时在砂锅底下用煤气点燃,升火加热,在上面的白瓷碗底上放上新鲜地棉花,炼到棉花发黄时停止加热,即可,将白瓷碗取下,取升华到白瓷碗上的药粉备用。再取儿茶9克、麝香0.9克、冰片1.5克共研成细末,与上述炼制的药粉混合均匀,即制成外用药物。

对比实施例11

取朱砂6g,水银3g,硼砂15g,火硝、食盐、白矾、皂矾各5g制成皮炎酊。

对比实施例12

水银1两,白矾8钱,火硝7钱,先将火硝和白矾分别研细、混匀,再放入生铁锅内,铺平,在其上用手指压出10~20个小坑,把水银分为10~20等份,分别倒入小坑中,锅上倒扣一个大磁碗,移锅至火上加热,约20分钟,可见锅内有响声,碗缘冒出蒸气,继续加热,至锅内水分蒸发完毕,响声消失(约需1小时)即用黄泥一小条把碗缘封固,泥上铺粗沙粒至碗的高度,仅露碗底,再用武火继续加热。约一小时后离火,待其自然冷却,去除封固的泥沙,揭碗,碗底升华积结的红色如霜的物质,即为“小升丹”。将其刮下,研为细末,收藏备用。

对比实施例13

《疡医大全》:三仙丹:水银一两,明矾、火硝各一两二钱。以铁锅一只,将硝、矾、汞研细入锅内,用平口宫碗一只(先用生姜片擦碗内外,则不炸)盖定碗口,以潮皮纸拈挤定盐泥封口,碗底俱泥固之。用炭三斤。炉内周围砌紧,勿令火气出,如碗上泥裂缝,以盐泥补之,升三炷线香为度,冷定开看,碗内药括下,研细,磁瓶收贮用之。

表1.治愈率统计资料

对比实施例8-13的治愈率都在70%以下,其技术效果均显著低于本发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本申请的范围不局限于说明书描述所限定的装置,在不超出所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的改变、替代、置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治疗痈和瘘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涉及中药制备方法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取白矾5克、火硝7克、水银8克和小苏打5克;将上述四味药混合放在加热板上,搅拌均匀;第二步:用瓷质器皿倒置,盖住四味药;将瓷质器皿与加热板接触部位密封;第三步:将加热板加热到40摄氏度,保持412分钟;然后继续加热到60度,保持1825分钟;继续加热到80度,保持812分钟;第四步:将瓷质器皿正直放置在水面上冷却6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