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中的复位及固定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足 踝部定位瞄准器。
背景技术
下胫腓联合分离、跟骨载距突骨折是足踝外科常见的病症。下胫腓联合对 踝穴完整性和弹性的保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指胫腓骨下端彼此间的附 着变松,踝穴变宽,距骨多向外、后方脱位。研究证明距骨向外移位1mm,即可 减少胫腓关节面的接触面42%,使局部关节面的承受压力加倍。此外,相关研究 发现外踝承受距骨压力1/5,外踝的短缩与外侧移位,是踝部骨折后创伤性关节 炎为最常见的原因。跟骨载距突承受距骨方向的重力,也是跟舟韧带的附着处。 载距突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表现为跟骨之载距突呈断裂状,多伴有移位。由 于载距突和跟骨后关节面下的跟骨丘部骨质坚强,固定后关节面的螺钉如能同 时固定载距突将提供最大的稳定性。
由于手术入路、术式和手术时患者体位的缘故,下胫腓联合分离和跟骨载 距突骨折复位并进行螺固定时,并不是在直视下的,手术者需凭借自己的临床 经验进行螺钉固定,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也不能保证较高的手术成功 率,这使下胫腓联合分离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丧失较严重 及功能康复较迟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踝部定位瞄准器,能保 证下胫腓关节术中复位及固定的精确方向,避免传统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足踝部定位瞄准器,整体呈钳子状,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第一 直杆、第二直杆、第一钳子头和第二钳子头;所述第一钳子头上设置有套筒, 所述第二钳子头上设有尖头,且所述尖头位于所述套筒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所述第一直杆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钳子头,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 述第二手柄;所述第二直杆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钳子头,另一端可转 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柄;所述第一直杆与第二直杆通过转轴连接,并可绕所 述转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钳子头和第二钳子头上分别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所述第一直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滑槽上滑动,所述第二直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二 滑槽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之间还设有锁紧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为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第一钳子头上设置了尖头,第二钳子头上设置了套筒, 且所述尖头位于所述套筒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使得套管的方向精确指向另一 侧尖头,且设置了转动连接的第一直杆和第二直,第一直杆一端可滑动的连接 于第一钳子头,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二手柄,第二直杆一端可滑动的连接 于第二钳子头,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手柄,驱动第一钳子头和第二钳子 头相对平行移动,将尖头止于胫骨夹持点上,套筒止于腓骨夹持点上,通过套 筒将螺钉打入腓骨内,保证下胫腓关节术中复位及固定的精确方向,避免传统 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足踝部定位瞄准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1所示,一种足踝部定位瞄准器,整体呈钳子状,包括第一手柄1、 第二手柄2、第一直杆3、第二直杆4、第一钳子头5和第二钳子头6;所述第 一钳子头5上设置有套筒7,所述第二钳子头6上设有尖头8,且所述尖头8位 于所述套筒7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直杆3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 第一钳子头5,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手柄2;所述第二直杆4一端可 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二钳子头6,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手柄1;所述 第一直杆3与第二直杆4通过转轴9连接,并可绕所述转轴9转动。本实用新 型驱动第一钳子头和第二钳子头相对平行移动,将尖头8止于胫骨夹持点上, 套筒7止于腓骨夹持点上,通过套筒7将螺钉打入腓骨内,保证下胫腓关节术 中复位及固定的精确方向,避免传统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
优选的,所述第一钳子头5和第二钳子头6上分别设有第一滑槽51和第二 滑槽61,所述第一直杆3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滑槽51上滑动,所述第二直杆4的 一端在所述第二滑槽61上滑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之间还设有锁紧机构10。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10为齿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弹片11和第二弹 片12,用于复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了下胫腓关节术中复位 及固定的精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