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组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组方.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937036.7 (22)申请日 2015.12.16 A61K 36/537(2006.01) A61P 1/00(2006.01) A61K 36/074(2006.01) A61K 36/076(2006.01) A61K 31/198(2006.01) (71)申请人 何松庆 地址 310019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九堡街道 海景城花园小区 1 幢 A 单元 502 室 (72)发明人 何松庆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组方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组方, 属药品领域。本发明以灵芝、。
2、 丹参、 茯苓、 谷氨酰 胺、 苏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为组方。 灵芝、 丹参、 茯苓有增强人体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的功效 ; 谷 氨酰胺是肠黏膜主要能量来源 ; 苏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是黏蛋白的组成部分。本发明的组方为 杯状细胞的发生、 更新、 修复及杯状细胞分泌黏蛋 白组成肠道表面黏液层屏障提供营养、 氧气和原 料。本发明组方对终止炎症、 修复肠道组织、 构建 人体正常的肠道表面黏液层屏障效果明显, 是治 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组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5343172 A 2016.。
3、02.24 CN 105343172 A 1/1 页 2 1.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组方, 其组方特征为 : 灵芝 5 50 份、 丹参 6 60 份、 茯苓 8 50 份、 谷氨酰胺 12 份、 苏氨酸 5 份、 丝氨酸 6 份、 半胱氨酸 0.6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343172 A 2 1/3 页 3 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组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中药材与氨基酸的组合配方, 属于药品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是一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 未完全明确的疾病。因发病原因和。
4、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故人们不能从根本上来阻止或 者延缓该疾病病程的进展。 0003 医学免疫学认为, 免疫系统对抗原识别与耐受发生异常, 即对肠道正常栖息微生 物非正常识别产生免疫应答, 引发该病。组织学与胚胎学则认为, 肠黏膜通透性过高, 导致 大量肠道抗原进入肠壁组织, 引发了免疫系统长久的应答反应引发该疾病。 0004 目前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以医学免疫学为主导, 主要治疗措施是干预、 抑制免疫 应答和炎症对肠道的损伤, 如使用糖皮质激素、 氨基水杨酸制剂、 单克隆抗体、 免疫抑制剂 等。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理想并且副作用大, 所以, 对炎症性肠病病因的研究, 找到发病原 因, 采取相应。
5、的治疗措施是医学界刻不容缓的任务。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以现代医学为基础, 在探究炎症性肠病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治疗 措施, 即增援肠道组织和上皮杯状细胞, 构建正常的肠道表面黏液层屏障, 阻止肠道抗原接 近、 接触、 粘附和进入肠壁组织, 从而阻断异常免疫应答的发生, 同时终止炎症、 修复受损伤 的肠壁组织。 0006 如果说, 对已经发生的免疫应答及炎症进行干预是扬汤止沸, 那么本发明的组方 治疗措施是釜底抽薪。 0007 人体的肠道黏膜屏障首先是肠道表面黏液层屏障, 肠道表面黏液层屏障是肠道黏 膜屏障的第一道防线。肠道表面黏液层是由肠道上皮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组成。正常的 肠。
6、道表面黏液层的功能是阻止肠道内的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 正常栖息微生物和食源性 抗原接近、 接触、 粘附和进入肠道上皮即肠道壁, 而对于 “企图” 穿越表面黏液层的微生物特 别是病原微生物发挥粘附与包裹的作用, 避免异常免疫应答和炎症的发生。 0008 肠道黏液层屏障会有一定的波动, 导致少量的微生物性抗原或食源性抗原穿越肠 道表面黏液层, 接近、 接触、 粘附和进入肠道上皮。这些穿越肠道表面黏液层的抗原首先被 固有免疫系统的模式识别受体 (PRRs) 所识别并引发固有免疫应答以清除抗原。 0009 当固有免疫应答不能清除抗原时, 抗原会被抗原提呈细胞 (APC)如巨噬细 胞 () 、 树突状。
7、细胞 (DC)等摄取、 提呈而引发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在清除进入肠道组织的抗原过程中免疫系统会向肠腔释放大量的分泌性免疫球蛋白 A(secretorylffA, slgA)。slgA 释人肠腔后可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 抑制或杀灭细菌, 中和 病毒, 防止抗原接近、 接触、 粘附和进入肠上皮, 从而达到免疫平衡。 0010 肠道表面黏液层屏障的失调导致肠道抗原大量接近、 接触、 粘附和进入肠壁, 免疫 说 明 书 CN 105343172 A 3 2/3 页 4 系统无法及时清除抗原, 从而免疫平衡被打破, 引发异常免疫应答和炎症, 损伤肠道组织, 这是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 001。
8、1 肠道表面黏液层屏障失调的原因可能是杯状细胞非正常状态的表现, 包括杯状细 胞的缺损、 不足及更新、 功能障碍 ; 也可能是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障碍。杯状细胞非正常状 态和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肠道供血供氧不足或并有蛋白质性营养不良 造成肠道细胞代谢底物不足、 合成黏蛋白的原料不足等。 0012 本发明的内容, 是中药材灵芝、 丹参、 茯苓与谷氨酰胺、 苏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0013 灵芝、 丹参、 茯苓有增强人体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的功效。 0014 灵芝起效快但作用持续时间短 ; 丹参、 茯苓起效慢但作用持续时间长, 多者配合能 得到更好的效果。 0015 人体的氧气储。
9、备相对于营养素储备来说极为微少, 当人体有超量耗氧需求时可能 会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对人体造成损伤, 故人体在疾病状态时增加氧气供应尤为重要。 0016 谷氨酰胺是肠黏膜主要能量来源。 谷氨酰胺能促进氮平衡, 保持肠黏膜完整, 防止 细菌易位和肠道毒素进入血液。 苏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是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的主要原 料。 0017 应用本发明灵芝、 丹参、 茯苓与谷氨酰胺、 苏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的组方, 能增 强肠道组织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 为杯状细胞的发生、 修复、 更新和正常工作提供充足的营 养和氧气, 为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提供充足的原料和氧气, 从而构建正常的肠道表面黏液 层屏障。
10、, 阻止肠道抗原接近、 接触、 粘附和进入到肠道组织, 阻止异常免疫应答的发生, 进而 达到炎症的终止和肠道组织的修复, 这就是本发明组方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0018 病理学资料显示, 白细胞杀伤、 降解病原体、 抗原、 组织碎片需要消耗比正常时多 2 20 倍的氧气, 所以, 炎症性肠病病人增强炎症部位的氧气供应对炎症的效率和炎症的 终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019 本发明所述的灵芝、 丹参、 茯苓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定的灵芝、 丹参、 茯苓。 灵芝尤其以即将成熟尚没有释放孢子的赤芝子实体为好, 具体实施方式中灵芝的用量是以 干燥的子实体计量 ; 具体实施方式中丹参的用量是以。
11、干燥的根及根茎原药计量 ; 具体实施 方式中茯苓的用量以干燥的菌核计量。 0020 本发明的配方可以制作成咀嚼剂、 含剂和口服剂, 以咀嚼剂、 含剂效果最好。 0021 根据医学免疫学的黏膜免疫系统 (mucosal immune system) 、 黏膜移行系统 (mucosal migration system,MMS) 和 “免疫巡检” 理论, 肠道表面黏液层屏障失调还可以引 发诸如外周关节炎、 结节性红斑、 坏疽性脓皮病、 巩膜外层炎、 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疾病 ; 肠道 表面黏液层屏障失调还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病和过敏性疾病。探究肠道表面黏 液层屏障与疾病的关系将是 21 世纪。
12、基础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构建正常的肠道表面黏液 层屏障, 修复受损伤的肠道组织是本发明的重要内容, 是本发明配方的主要功效。 0022 大量的实践证明, 应用本发明的组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感染性腹泻、 不明原因的 长期腹泻、 哮喘、 过敏性鼻炎有可靠的效果。 0023 根据中西医结合的理论, 人体的疾病大多源于气虚血虚, 本发明的配方能增强人 体整体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 所以对气虚血虚的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0024 按照健康美丽长寿增援说, 人体的疾病、 衰老大都与机体缺血缺氧有关, 解决机体 说 明 书 CN 105343172 A 4 3/3 页 5 缺血缺氧问题, 大部分疾病可以预。
13、防和治疗, 人类寿命可以大幅度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一、 灵芝 0.5 克、 丹参 0.6 克、 茯苓 0.8 克、 谷氨酰胺 1.2 克、 苏氨酸 0.5 克、 丝氨酸 0.6 克、 半胱氨酸 0.06 克制作成咀嚼剂, 每天 2 到 4 次。 0026 二、 灵芝 0.25 克、 丹参 0.3 克、 茯苓 0.4 克、 谷氨酰胺 0.6 克、 苏氨酸 0.25 克、 丝氨 酸 0.3 克、 半胱氨酸 0.03 克制作成咀嚼剂, 每天 2 到 4 次。 0027 三、 灵芝 0.5 克、 丹参 0.6 克、 茯苓 0.8 克、 谷氨酰胺 1.2 克、 苏氨酸 0.5 克、 丝氨酸 。
14、0.6 克、 半胱氨酸 0.06 克制作成含剂, 每天 2 到 4 次。 0028 四、 灵芝 0.25 克、 丹参 0.3 克、 茯苓 0.4 克、 谷氨酰胺 0.6 克、 苏氨酸 0.25 克、 丝氨 酸 0.3 克、 半胱氨酸 0.03 克制作成含剂, 每天 2 到 4 次。 0029 五、 灵芝5克、 丹参6克、 茯苓5克、 谷氨酰胺1.2克、 苏氨酸0.5克、 丝氨酸0.6克、 半胱氨酸 0.06 克制作成口服剂, 每天 2 到 4 次。 0030 六、 灵芝 2.5 克、 丹参 3 克、 茯苓 2.5 克、 谷氨酰胺 0.6 克、 苏氨酸 0.25 克、 丝氨酸 0.3 克、 半胱氨酸 0.03 克制作成口服剂, 每天 2 到 4 次。 说 明 书 CN 105343172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