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8093155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42023.1

申请日:

20151128

公开号:

CN105362507A

公开日:

201603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8,A61P1/00

主分类号:

A61K36/88,A61P1/00

申请人:

济南邦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250017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齐州路绿地缤纷城306室

优先权:

CN20151084202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大山黧豆4-8份、乳源木莲果4-8份、山皮条4-8份、娑罗子4-8份、芭蕉花4-8份、柑核4-8份、甘草4-8份。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消痞”之效,可明显减轻腹内高压患者的腹腔内压力,缓解胃肠功能障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大山黧豆4-8份、乳源木莲果4-8份、山皮条4-8份、娑罗子4-8份、芭蕉花4-8份、柑核4-8份、甘草4-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大山黧豆5-7份、乳源木莲果5-7份、山皮条5-7份、娑罗子5-7份、芭蕉花5-7份、柑核5-7份、甘草5-7份。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大山黧豆6份、乳源木莲果6份、山皮条6份、娑罗子6份、芭蕉花6份、柑核6份、甘草6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调查发现,重症患者中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hypertensionIAH)及其导致的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的发生率高达36%~60%。IAH可导致胃肠道组织灌注减少,胃肠道缺血,肠道毛细血管渗漏、水肿,释放大量细胞因子,造成酸中毒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目前,西医主要依靠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等方式治疗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但其临床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因此,探讨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大山黧豆4-8份、乳源木莲果4-8份、山皮条4-8份、娑罗子4-8份、芭蕉花4-8份、柑核4-8份、甘草4-8份。

优选的,上述的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大山黧豆5-7份、乳源木莲果5-7份、山皮条5-7份、娑罗子5-7份、芭蕉花5-7份、柑核5-7份、甘草5-7份。

更优选的,上述的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大山黧豆6份、乳源木莲果6份、山皮条6份、娑罗子6份、芭蕉花6份、柑核6份、甘草6份。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如重症或轻症,肥胖或瘦小的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量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药效基本不变。

上述药物的重量份,若以g为单位,通常是1剂的用量。

本发明中药的适应症: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

本发明中药的禁忌事项:治疗服药期间禁食油腻、生冷、腥膻、有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

大山黧豆别名茳芒山黧豆、大豌豆。为豆科植物茳芒香豌豆LathyrusdavidiiHance的种子。味辛;性温。归肝经。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痛经;月经不调。

乳源木莲果别名木莲果,为木兰科植物乳源木莲ManglietiayuyuanensisLaw.的果实。味淡;性平。功能疏肝理气;通便止咳。主肝胃气痛;胁肋胀痛;老年便秘;咳嗽。

山皮条别名金雀花,为豆科植物四川木兰IndigoferaszechuensisCraib的根或地上部分。味辛;苦;性微温。归肝;胃;肺经。功能理气宽中;清热解毒。主胃脘痛;肚腹冷痛;胸膈胀满;肺痨发热;疮疡肿毒。

娑罗子别名梭罗子,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Bge.、浙江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Bge.var.chekiangensis(HuetFang)Fang或天师栗Aesculuswilsonii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温。归归肝、胃经。功能理气宽中,和胃止痛。用于胸腹胀闷,胃脘疼痛。

芭蕉花为芭蕉科植物芭蕉MusabasjooSieb.EtZucc.的花。味甘;微辛;性凉。归心;肝;胃;大肠经。功能化痰消痞;散瘀;止痛。主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风湿疼痛。

柑核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chachiensisHort.等多种柑类的种子。味苦;辛;性温。归心;肝经。功能温肾止痛;行气散结。主腰痛;膀胱气痛;小肠疝气;睾丸偏坠肿痛。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祖国传统医学将胃肠功能障碍归属于“痞满”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共司水谷的纳运和吸收,清升浊降,纳运如常,则胃气调畅。若因表邪内陷入里,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等各种原因导致脾胃损伤,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即可发生痞满。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主要与“肝郁气滞”有关,认为情志失调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逆,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等等,造成气机逆乱,升降失职,形成痞满。其中尤以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致胃气阻滞而成之痞满为多见。因此,当以“疏肝解郁,理气消痞”之法治疗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肝郁气滞型)。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组方机理如下:

君药:大山黧豆、乳源木莲果功以疏肝理气。

臣药:山皮条、娑罗子功以理气宽中。

佐药:芭蕉花功以消痞散结;柑核功以行气散结。

使药:甘草功以调和诸药。

本方配伍合理,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消痞”之效,可明显减轻腹内高压患者的腹腔内压力,缓解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下:

大山黧豆6g、乳源木莲果6g、山皮条6g、娑罗子6g、芭蕉花6g、柑核6g、甘草6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下:

大山黧豆5g、乳源木莲果5g、山皮条5g、娑罗子5g、芭蕉花5g、柑核5g、甘草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下:

大山黧豆7g、乳源木莲果7g、山皮条7g、娑罗子7g、芭蕉花7g、柑核7g、甘草7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下:

大山黧豆8g、乳源木莲果8g、山皮条8g、娑罗子8g、芭蕉花8g、柑核8g、甘草8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下:

大山黧豆4g、乳源木莲果4g、山皮条4g、娑罗子4g、芭蕉花4g、柑核4g、甘草4g。

对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进行了临床药效学试验,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腹内高压合并胃肠胃肠功能障碍(肝郁气滞型)患者180例。纳入标准:(1)腹内高压诊断符合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腹腔内压力(IAP)≥10mmHg;(2)18岁<年龄<80岁;(3)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肠鸣音消失,腹泻,肠道扩张,恶心呕吐,高胃潴留量,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症状;(4)中医辩证属“肝郁气滞型”;(5)自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18岁者;(2)腹部手术3d内;(3)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骨盆骨折、神经源性膀胱等腹内压测量禁忌症;(5)不能配合治疗及观察者。

1.2中医辩证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中“痞满”“肝郁气滞型”诊断标准:胃脘痞满闷塞,脘腹不舒,胸膈胀满,心烦易怒,喜太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苔薄白,脉弦。

1.3治疗方法

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口服,组方如下:大山黧豆6g、乳源木莲果6g、山皮条6g、娑罗子6g、芭蕉花6g、柑核6g、甘草6g,水煎服,早晚分服,日一剂,以3天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腹腔内压(IAP)及腹腔灌注压(APP),观察并统计胃肠道症状数目,器官功能评估采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

观察中医症候积分变化,中医症候积分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按照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进行计分。

1.5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用药指导原则》。

①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1.6统计方法

使用SPSS14.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MAP、IAP、APP、SOFA评分比较

180例患者,治疗后IAP和SOF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P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MAP、IAP、APP、SOFA评分比较

时间 MAP(mmHg) IAP(mmHg) APP(mmHg) SOFA评分 治疗前 90.82±8.12 20.92 ±4.23 63.12±6.53 5.97 ±2.34 治疗后 89.14±8.92 9.23±1.36 84.42±7.21 1.25±0.41 T值 0.295 3.392 2.532 3.353 P值 0.426 0.024 0.033 0.025

2.2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数比较

治疗后胃肠道症状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数比较

胃肠道症状 治疗前 治疗后 肠鸣音消失 24.92±4.43 5.13±2.14 腹泻 16.99±3.15 4.31±1.25 肠道扩张 15.85±4.15 3.64±1.37 恶心/呕吐 18.57±4.32 3.28±1.19 高胃潴留量 14.72±3.26 2.67±0.85 消化道出血 10.05±2.09 2.91±0.36

2.3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

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为(25.92±5.14)分,治疗后降低为(3.15±1.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03,P<0.05)。

2.4临床疗效

180例患者治愈164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愈率91.1%,总显效率97.2%,总有效率99.4%。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842023.1 (22)申请日 2015.11.28 A61K 36/88(2006.01) A61P 1/00(2006.01) (71)申请人 济南邦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50017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齐州路绿 地缤纷城 306 室 (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 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 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 组合物。该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 大山 黧豆4-8份、 乳源木莲果4。

2、-8份、 山皮条4-8份、 娑 罗子 4-8 份、 芭蕉花 4-8 份、 柑核 4-8 份、 甘草 4-8 份。诸药合用共奏 “疏肝解郁, 理气消痞” 之效, 可 明显减轻腹内高压患者的腹腔内压力, 缓解胃肠 功能障碍。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362507 A 2016.03.02 CN 105362507 A 1/1 页 2 1.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由以下重量份的中 药组成 : 大山黧豆 4-8 份、 乳源木莲果 4-8 份、 山皮条 4-8 份、 娑罗。

3、子 4-8 份、 芭蕉花 4-8 份、 柑 核 4-8 份、 甘草 4-8 份。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 大山黧豆 5-7 份、 乳源木莲果 5-7 份、 山皮条 5-7 份、 娑罗子 5-7 份、 芭蕉花 5-7 份、 柑 核 5-7 份、 甘草 5-7 份。 3.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 大山黧豆 6 份、 乳源木莲果 6 份、 山皮条 6 份、 娑罗子 6 份、 芭蕉花 6 份、 柑核 6 份、 。

4、甘草 6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362507 A 2 1/4 页 3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 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 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调查发现, 重症患者中腹内高压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 及其导致 的腹腔间室综合征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 的发生率高达36%60%。 IAH 可导致胃肠道组织灌注减少, 胃肠道缺血, 肠道毛细血管渗漏、 水肿, 释放大量细胞。

5、因子, 造 成酸中毒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目前, 西医主要依靠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 等方式治疗腹内 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但其临床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因此, 探讨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治 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0004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 组成 : 大山黧豆 4-8 份、 乳源木莲果 4-8 份、 山皮条 4-8 份、 娑罗子 4-8 份、 芭蕉花 4-8 份、 柑 核。

6、 4-8 份、 甘草 4-8 份。 0005 优选的, 上述的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由以 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 大山黧豆 5-7 份、 乳源木莲果 5-7 份、 山皮条 5-7 份、 娑罗子 5-7 份、 芭蕉花 5-7 份、 柑 核 5-7 份、 甘草 5-7 份。 0006 更优选的, 上述的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由 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 大山黧豆 6 份、 乳源木莲果 6 份、 山皮条 6 份、 娑罗子 6 份、 芭蕉花 6 份、 柑核 6 份、 甘草 6 份。 0007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 对于。

7、特殊病人, 如重症或轻症, 肥胖 或瘦小的病人, 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量的配比, 增加或减少不超过 100%, 药效基本不变。 0008 上述药物的重量份, 若以 g 为单位, 通常是 1 剂的用量。 0009 本发明中药的适应症 : 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 0010 本发明中药的禁忌事项 : 治疗服药期间禁食油腻、 生冷、 腥膻、 有刺激性及不易消 化的食物。 0011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 说 明 书 CN 105362507 A 3 2/4 页 4 大山黧豆别名茳芒山黧豆、 大豌豆。为豆科植物茳芒香豌豆 Lathyrus davidii Hance 的种子。味辛 ;。

8、 性温。归肝经。功能疏肝理气 ; 调经止痛。主痛经 ; 月经不调。 0012 乳源木莲果别名木莲果, 为木兰科植物乳源木莲 Manglietia yuyuanensis Law. 的果实。味淡 ; 性平。功能疏肝理气 ; 通便止咳。主肝胃气痛 ; 胁肋胀痛 ; 老年便秘 ; 咳嗽。 0013 山皮条别名金雀花, 为豆科植物四川木兰Indigofera szechuensis Craib的根或 地上部分。味辛 ; 苦 ; 性微温。归肝 ; 胃 ; 肺经。功能理气宽中 ; 清热解毒。主胃脘痛 ; 肚腹 冷痛 ; 胸膈胀满 ; 肺痨发热 ; 疮疡肿毒。 0014 娑罗子别名梭罗子, 为七叶树科植物七。

9、叶树 Aesculus chinensis Bge.、 浙江 七叶树 Aesculus chinensis Bge. var. chekiangensis (Hu et Fang) Fang 或天师栗 Aesculuswilsonii Rehd. 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 性温。归归肝、 胃经。功能理气宽中, 和 胃止痛。用于胸腹胀闷, 胃脘疼痛。 0015 芭蕉花为芭蕉科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的花。 味甘 ; 微辛 ; 性凉。 归心 ; 肝 ; 胃 ; 大肠经。功能化痰消痞 ; 散瘀 ; 止痛。主胸膈饱胀 ; 脘腹痞疼 ; 吞酸反胃 ; 呕吐 痰涎 ; 头。

10、目昏眩 ; 心痛 ; 怔忡 ; 风湿疼痛。 0016 柑核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 Citrus chachiensis Hort. 等多种柑类的种子。味苦 ; 辛 ; 性温。归心 ; 肝经。功能温肾止痛 ; 行气散结。主腰痛 ; 膀胱气痛 ; 小肠疝气 ; 睾丸偏坠 肿痛。 0017 甘草甘, 平。归心、 肺、 脾、 胃经 。功能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 0018 祖国传统医学将胃肠功能障碍归属于 “痞满” 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脾胃同居中焦, 脾主升清, 胃。

11、主降浊, 共司水谷的纳运和吸收, 清升浊降, 纳运如常, 则胃气调畅。若因表邪 内陷入里, 饮食不节, 痰湿阻滞, 情志失调, 或脾胃虚弱等各种原因导致脾胃损伤, 升降失 司, 胃气壅塞, 即可发生痞满。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主要与 “肝郁气滞” 有关, 认为情 志失调多思则气结, 暴怒则气逆, 悲忧则气郁, 惊恐则气乱等等, 造成气机逆乱, 升降失职, 形成痞满。其中尤以肝郁气滞, 横犯脾胃, 致胃气阻滞而成之痞满为多见。因此, 当以 “疏肝 解郁, 理气消痞” 之法治疗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 (肝郁气滞型) 。 0019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组方机理如下 : 君药 : 大山黧豆、 乳源木。

12、莲果功以疏肝理气。 0020 臣药 : 山皮条、 娑罗子功以理气宽中。 0021 佐药 : 芭蕉花功以消痞散结 ; 柑核功以行气散结。 0022 使药 : 甘草功以调和诸药。 0023 本方配伍合理, 诸药合用共奏 “疏肝解郁, 理气消痞” 之效, 可明显减轻腹内高压患 者的腹腔内压力, 缓解胃肠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 本发明, 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0025 实施例 1 说 明 书 CN 105362507 A 4 3/4 页 5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

13、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 下 : 大山黧豆 6g、 乳源木莲果 6g、 山皮条 6g、 娑罗子 6g、 芭蕉花 6g、 柑核 6g、 甘草 6g 实施例 2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 下 : 大山黧豆 5g、 乳源木莲果 5g、 山皮条 5g、 娑罗子 5g、 芭蕉花 5g、 柑核 5g、 甘草 5g。 0026 实施例 3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 下 : 大山黧豆 7g、 乳源木莲果 7g、 山皮条 7g、 娑罗子 7g、 芭蕉花 7g、 柑核 7g、 甘草 7g。 0027 实施例 4 一种。

14、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 下 : 大山黧豆 8g、 乳源木莲果 8g、 山皮条 8g、 娑罗子 8g、 芭蕉花 8g、 柑核 8g、 甘草 8g。 0028 实施例 5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腹内高压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 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 下 : 大山黧豆 4g、 乳源木莲果 4g、 山皮条 4g、 娑罗子 4g、 芭蕉花 4g、 柑核 4g、 甘草 4g。 0029 对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进行了临床药效学试验, 详情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腹内高压合并胃肠胃肠功能障碍 (肝郁气滞型) 患者 180 例。纳入标准 。

15、:(1) 腹内 高压诊断符合 WHO 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 腹腔内压力 (IAP) 10mmHg ;(2) 18 岁 年龄 80 岁 ;(3) 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 : 肠鸣音消失, 腹泻, 肠道扩张, 恶心呕吐, 高胃潴留量, 消 化道出血等胃肠道症状 ;(4) 中医辩证属 “肝郁气滞型” ;(5) 自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 准 :(1) 年龄 18 岁者 ;(2) 腹部手术 3d 内 ;(3) 慢性肾功能衰竭, 妊娠及哺乳期 妇女 ;(4) 骨盆骨折、 神经源性膀胱等腹内压测量禁忌症 ;(5) 不能配合治疗及观察者。 0030 1.2 中医辩证诊断标准 参照 中医内科学 中 “痞满” “。

16、肝郁气滞型” 诊断标准 : 胃脘痞满闷塞, 脘腹不舒, 胸膈 胀满, 心烦易怒, 喜太息, 恶心嗳气, 大便不爽, 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 苔薄白, 脉弦。 0031 1.3 治疗方法 给予本发明实施例 1 的中药口服, 组方如下 : 大山黧豆 6g、 乳源木莲果 6g、 山皮条 6g、 娑罗子 6g、 芭蕉花 6g、 柑核 6g、 甘草 6g, 水煎服, 早晚分服, 日一剂, 以 3 天为一个疗程。 0032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后监测平均动脉压 (MAP) 、 腹腔内压 (IAP) 及腹腔灌注压 (APP) , 观 察并统计胃肠道症状数目, 器官功能评估采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17、 (SOFA) 。 0033 观察中医症候积分变化, 中医症候积分评价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 相关标准, 按照无 0 分, 轻度 1 分, 中度 2 分, 重度 3 分进行计分。 说 明 书 CN 105362507 A 5 4/4 页 6 0034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评定标准参照 2002 年颁布的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用药指导原则 。 0035 痊愈 : 中医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 95% 显效 : 中医临床症状、 体征明显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 70% 有效 : 中医临床症状、 体征均有好转, 证候积分减少 30% 无效 : 中医临床症状、 体征均无。

18、明显改善或加重, 证候积分减少 30%。 0036 计算公式 : 尼莫地平法 : ( 治疗前积分 - 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积分 x100%。 0037 1.6 统计方法 使用 SPSS14.0 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治 疗前后比较采用 t 检验, 以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38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 MAP、 IAP、 APP、 SOFA 评分比较 180 例患者, 治疗后 IAP 和 SOFA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APP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 见表 1。 0039 表 1。

19、 治疗前后 MAP、 IAP、 APP、 SOFA 评分比较 时间MAP(mmHg)IAP(mmHg)APP(mmHg)SOFA 评分 治疗前90.828.1220.92 4.2363.126.535.97 2.34 治疗后89.148.929.231.3684.427.211.250.41 T 值0.2953.3922.5323.353 P 值0.4260.0240.0330.025 2.2 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数比较 治疗后胃肠道症状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 2。 表 2 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数比较 胃肠道症状治疗前治疗后 肠鸣音消失24.924.4。

20、35.132.14 腹泻16.993.154.311.25 肠道扩张15.854.153.641.37 恶心 / 呕吐18.574.323.281.19 高胃潴留量14.723.262.670.85 消化道出血10.052.092.910.36 2.3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 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为 (25.925.14) 分, 治疗后降低为 (3.151.38) 分,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t=4.503, P0.05) 。 0040 2.4 临床疗效 180例患者治愈164例, 显效11例, 有效4例, 无效1例, 治愈率91.1%, 总显效率97.2%, 总有效率 99.4%。 说 明 书 CN 105362507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