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中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970657.5 (22)申请日 2015.12.23 A61K 36/902(2006.01) A61P 25/00(2006.01) A61K 35/618(2015.01) (71)申请人 关东升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 6 号河南省中医院 (72)发明人 关东升 李迎霞 崔应麟 孟毅 吴川杰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中药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 特别公开了一种 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中药。该一种治疗多发性硬 化病的中药的, 由树莓, 绒毛鸭脚木, 棉籽, 兰花双 叶。
2、草, 羊角参, 多花野牡丹, 瓦楞子, 山荷叶, 铁包 金, 裂叶秋海棠, 二叶香唇兰, 水蓑衣, 花榈木, 金 丝木通, 狮子七, 酢浆草, 蓝萼香茶菜, 甘草, 龙胆 草, 胆南星, 四季青, 地耳草, 大田基黄, 大青木, 飞扬草, 马交儿, 半边旗, 荆三棱, 云木香, 生藤和 单叶铁线莲为原料, 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合配 制而成。本发明配制简单, 吸收效果好, 药效持续 时间长, 疗效显著, 无副作用, 安全性高, 生产成本 低, 停药后不复发, 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
3、CN 105497704 A 2016.04.20 CN 105497704 A 1.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中药, 其特征为,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制成: 树莓1028 克, 绒毛鸭脚木926克, 棉籽1124克, 兰花双叶草1127克, 羊角参921克, 多花野牡丹 1329克, 瓦楞子1428克, 山荷叶1530克, 铁包金1226克, 裂叶秋海棠1327克, 二叶 香唇兰922克, 水蓑衣1626克, 花榈木1023克, 金丝木通1427克, 狮子七1728克, 酢浆草1425克, 蓝萼香茶菜919克, 甘草1125克, 龙胆草1026克, 胆南星1528克, 四季青1224克, 地耳草。
4、1327克, 大田基黄1430克, 大青木1122克, 飞扬草1020克, 马交儿1123克, 半边旗1024克, 荆三棱1628克, 云木香923克, 生藤1125克, 单叶 铁线莲1323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中药, 其特征为,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 中药制成: 树莓10克, 绒毛鸭脚木9克, 棉籽11克, 兰花双叶草11克, 羊角参9克, 多花野牡丹 13克, 瓦楞子14克, 山荷叶15克, 铁包金12克, 裂叶秋海棠13克, 二叶香唇兰9克, 水蓑衣16 克, 花榈木10克, 金丝木通14克, 狮子七17克, 酢浆草14克, 蓝萼香茶菜9克, 甘草11克, 龙。
5、胆 草10克, 胆南星15克, 四季青12克, 地耳草13克, 大田基黄14克, 大青木11克, 飞扬草10克, 马 交儿11克, 半边旗10克, 荆三棱16克, 云木香9克, 生藤11克, 单叶铁线莲13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为 汤剂, 将以上诸原料药选好、 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汤剂, 每剂200ml, 每日2次, 每次100ml, 口 服。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497704 A 2 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中药 (一)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中药。 (。
6、二)背景技术 0002 多发性硬化症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疾 病。 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 症状 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 10岁以下和50以上患 者少见, 男女患病比例为12。 起病形式以亚急性起病多见, 急性和隐匿起病仅见于少数病 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常见于肢体无力, 约50患者首发症状包括单个或多个肢体无力, 运动 障碍一般下肢比上肢明显, 可为偏瘫、 截瘫、 或四肢瘫, 其中以不对称瘫最常见。 浅感觉障碍 表现为肢体、 躯干、 或面部针刺麻木感, 异常的肢体发冷, 蚁。
7、走感, 瘙痒感以及锐、 烧灼样 疼痛及定位不明确的感觉异常。 眼部异常常表现为急性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 眼部震 颤、 眼肌麻痹、 共济失调, 传导束性障碍和膀胱功能障碍等。 缓解和复发是本病主要临床表 现, 首次发作后症状可完全缓解, 反复发作后, 残余症状可以逐渐积累加重。 脑脊液检查、 诱 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三项检查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 法, 主要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进展, 采用对症和支持疗法, 缓解神 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 0003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属于 “痿证” 范畴, 疾病急性复发时以肝肾阴虚兼夹痰瘀内热为 主, 而大剂量应。
8、用激素更是助火伤阴, 使肝肾之阴益亏, 随着疾病的不断反复和缓慢进展, 阴损及阳, 终至阴阳两亏。 因此应以补肝肾, 化瘀血为治则, 配以清热、 温阳、 行气、 通腑、 养 血、 疏肝之品以收全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中药, 特别是补肾活血化瘀中药, 可以调节机体 免疫功能, 具有抗炎、 抗过敏的作用, 又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较长时间服用中药可延长缓解 期, 预防复发。 (三)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 疗效显著的一种治疗多 发性硬化病的中药。 0005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中药,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
9、药制成: 0007 树莓1028克, 绒毛鸭脚木926克, 棉籽1124克, 兰花双叶草1127克, 羊角参 921克, 多花野牡丹1329克, 瓦楞子1428克, 山荷叶1530克, 铁包金1226克, 裂叶 秋海棠1327克, 二叶香唇兰922克, 水蓑衣1626克, 花榈木1023克, 金丝木通1427 克, 狮子七1728克, 酢浆草1425克, 蓝萼香茶菜919克, 甘草1125克, 龙胆草1026 克, 胆南星1528克, 四季青1224克, 地耳草1327克, 大田基黄1430克, 大青木1122 克, 飞扬草1020克, 马交儿1123克, 半边旗1024克, 荆三棱1628克。
10、, 云木香923克, 生藤1125克, 单叶铁线莲1323克。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5497704 A 3 0008 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0009 树莓10克, 绒毛鸭脚木9克, 棉籽11克, 兰花双叶草11克, 羊角参9克, 多花野牡丹13 克, 瓦楞子14克, 山荷叶15克, 铁包金12克, 裂叶秋海棠13克, 二叶香唇兰9克, 水蓑衣16克, 花榈木10克, 金丝木通14克, 狮子七17克, 酢浆草14克, 蓝萼香茶菜9克, 甘草11克, 龙胆草10 克, 胆南星15克, 四季青12克, 地耳草13克, 大田基黄14克, 大青木11克, 飞扬草10克, 马交儿。
11、 11克, 半边旗10克, 荆三棱16克, 云木香9克, 生藤11克, 单叶铁线莲13克。 0010 本发明所述中药为汤剂, 将以上诸原料药选好、 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汤剂, 每剂 200ml, 每日2次, 每次100ml, 口服。 0011 其中各原料的药用性能为: 0012 树莓: 根: 苦、 涩, 平; 叶: 苦, 凉。 根: 活血, 止血, 祛风利湿。 用于吐血, 便血, 肠炎、 痢 疾, 风湿关节痛, 跌打损伤, 月经不调, 白带。 叶: 消肿解毒, 抗菌。 0013 绒毛鸭脚木: 性味归经, 苦、 涩, 平。 祛风活络, 补肝肾, 强筋骨。 用于骨折, 扭挫伤, 腰肌劳损, 风湿关节。
12、痛, 肾虚腰痛, 跌打损伤恢复期。 0014 棉籽: 性味辛, 热。 补肝肾, 强腰膝, 暖胃止痛, 止血, 催乳。 用于月经过多, 功能性子 宫出血, 乳汁缺乏, 胃痛, 腰膝无力。 0015兰花双叶草: 性味甘; 微温; 有小毒。 归经肺, 肾, 膀胱经。 补肝明目; 活血 经。 主云 翳遮睛; 目昏; 夜盲; 风湿麻木; 月经不调。 0016 三角参: 性味甘, 微苦, 凉。 补脾润肺; 养肝; 解毒消痈。 主脾胃虚弱; 阴虚肺燥; 咳嗽 咽干; 肝阳上亢; 头晕目眩; 疮痈肿痛。 0017 多花野牡丹: 性味归经, 涩, 凉。 入脾、 胃、 大肠经。 清热利湿, 化瘀止血。 用于消化不。
13、 良, 痢疾, 肠炎, 衄血; 外用治跌打损伤, 外伤出血。 0018 瓦楞子: 性平, 味咸。 归肺经、 胃经、 肝经。 消痰化瘀、 软坚散结、 制酸止痛。 属化痰止 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用治顽痰积结、 黏稠难咯、 瘿瘤、 瘰疬、 癥瘕痞块、 胃痛泛 酸。 实验表明, 复方瓦楞子冲剂抗消化溃疡面愈合作用优于甲氰咪胍, 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 菌生长的作用, 其抑菌能力亦优于甲氰咪胍。 0019 山荷叶: 苦、 辛, 温。 有毒。 活血化瘀, 解毒消肿。 用于跌打损伤, 风湿筋骨痛, 月经不 调, 小腹疼痛; 外用治毒蛇咬伤, 痈疖肿毒。 0020 铁包金: 性平, 味甘、 淡、 涩。。
14、 归肺经、 心经。 理肺止咳、 祛瘀止痛、 舒肝退黄、 健胃消 积。 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用于劳伤咯血, 胃、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精神分裂 症, 跌打损伤, 风湿骨痛, 疔疮疖肿, 颈淋巴结肿大, 睾丸肿痛。 根及枝叶单味煎服, 治小儿疳 积、 小儿胃纳呆滞。 据抗菌试验, 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福氏痢疾杆菌、 伤 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0021 裂叶秋海棠: 酸, 凉。 清热解毒, 化瘀消肿。 用于感冒, 急性支气管炎, 风湿性关节 炎, 跌打内伤瘀血, 闭经, 肝脾肿大; 外用治毒蛇咬伤, 跌打肿痛。 0022 二叶香唇兰: 性味苦, 平。 补肺生肌, 。
15、化瘀止血。 用于肺痨咳血、 吐血、 衄血; 外用治 创伤, 痈肿, 水火烫伤。 0023 水蓑衣: 味甘; 微苦; 性凉。 清热解毒; 散瘀消肿。 主时行热毒; 丹毒; 黄疸; 口疮; 咖 啡肿痛; 乳痈; 吐衄; 跌打伤痛; 骨折; 毒蛇咬伤。 全草入药, 有健胃消食、 清热消肿之效。 0024 花榈木: 辛, 温。 活血化瘀, 祛风消肿。 用于跌打损伤, 腰肌劳损, 风湿关节痛, 产后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497704 A 4 血瘀疼痛, 白带, 流行性腮腺炎, 丝虫病; 根皮外用治骨折; 叶外用治烧烫伤。 抗沮丧、 抗菌、 催情、 杀菌、 利脑、 除臭、 补身。 稳定。
16、中枢神经系统, 有全面性的平衡效果, 可帮助情绪低落、 极度疲劳及忧心忡仲的心理状态, 使人振奋、 精神焕发。 是一些慢性病的最佳药方, 尤其在 免疫系统防御力低落的状态, 能提供身体极佳的抵抗力。 抵抗微生物与病毒颇有效果。 也是 喉部极有价值的抗菌剂, 可舒解喉咙发痒的咳嗽症状。 帮助身体调节过度的湿气和高温。 在 驱虫方面效果良好。 有效地刺激细胞, 使组织再生, 因此对伤口很有用。 改善干敏、 发炎的皮 肤极有声誉, 甚至能抗皱与延缓老化。 即使是保湿良好的皮肤, 也能从花榈木平衡、 温暖的 特性中获益。 0025 金丝木通: 根、 茎: 甘、 微苦, 平。 花: 淡, 平。 根、 茎。
17、: 利尿消肿, 祛风湿, 活血化瘀。 用 于肾炎水肿, 小便不利, 风湿关节炎, 闭经, 跌打损伤, 骨折。 花: 止血, 止带。 用于鼻衄, 崩漏, 白带; 外用治烧烫伤。 舒筋活络, 消炎利尿。 治风湿关节炎, 腰腿痛, 肾炎水肿, 尿路感染, 膀 胱炎, 尿道炎。 清热利水; 活血通经; 祛风除湿。 主小便不利; 水肿; 湿热淋证; 风湿痹痛; 跌打 损伤; 风火上炎; 眼赤疼痛; 闭经; 疥癞。 0026 狮子七: 性味归经, 苦; 涩; 温。 肝; 肾经。 养心安神; 活血化瘀; 止血; 清热解毒。 主气 虚体弱; 短气乏力; 心悸失眠; 头昏眩晕; 胸闷疼痛; 跌打损伤; 月经不调。
18、; 崩漏; 吐血; 痢疾; 腹泻; 调经, 固涩; 腰痛, 月经不调, 白带, 痢疾。 治吐血, 崩漏, 痢疾。 0027 酢浆草: 性寒, 味酸。 归肝经、 肺经、 膀胱经。 清热利湿、 凉血散瘀、 解毒消肿。 属清热 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用治湿热泄泻、 痢疾、 热淋、 血淋、 小便不利; 感冒发热、 咽喉肿 痛; 痈肿、 疔疮、 乳毒、 齿龈腐烂、 口舌生疮; 烫火灼伤、 蛇咬伤; 脚癣、 湿疹。 煎剂在试管内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 福氏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绿脓杆菌、 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0028 蓝萼香茶菜: 性味: 苦、 甘, 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用于。
19、感冒, 咽喉肿 痛, 扁桃体炎, 胃炎, 肝炎, 乳腺炎, 癌症(食道癌、 贲门癌、 肝癌、 乳腺癌)初起, 闭经, 跌打损 伤, 关节痛, 蛇虫咬伤。 0029 甘草: 性平, 味甘。 归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补脾益气、 止咳祛痰、 缓急定痛、 调和 药性。 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治疗脾胃虚弱、 中气不足、 咳嗽气喘、 痈疽疮毒、 腹中挛急 作痛、 缓和药物烈性、 解药毒。 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 抗炎、 抗过敏反应, 抗癌, 抗菌, 抗病毒, 防止动脉硬化, 抗脑缺血,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 0030 龙胆草: 性寒, 味苦。 归肝经、 胆经。 清肝火、 除湿热、 健。
20、胃。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 泻火药。 治疗目赤头晕、 耳聋耳肿、 胁痛口苦、 咽喉肿痛、 惊痫抽搐、 湿热疮毒、 湿疹、 阴肿、 阴 痒、 小便淋痛、 食欲不振。 龙胆有保肝、 利胆、 健胃、 抗炎及免疫、 抗甲亢、 抗菌、 镇痛镇静等药 理作用。 0031 胆南星: 性凉, 味苦、 微辛。 归肺、 肝、 脾经。 清热化痰、 息风定惊。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 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清热化痰、 息风定惊。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用治痰热咳嗽、 咯痰黄稠、 中风、 癫痫。 水浸剂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 0032 四季青: 性凉, 味苦、 涩。 归肺经、 大肠经、 膀胱经。 清热解毒,。
21、 消肿祛瘀。 属清热药下 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用治肺热咳嗽, 咽喉肿痛, 痢疾, 胁痛, 热淋; 外治烧烫伤, 皮肤溃疡。 0033 地耳草: 甘、 微苦, 凉。 清热利湿, 消肿解毒。 治传染性肝炎, 泻痢, 小儿惊风, 疳积, 喉蛾, 肠痈, 疖肿, 蛇咬伤。 0034 大田基黄: 苦、 辛, 凉。 清热利湿, 凉血活血, 解毒捎肿。 主治黄疽泻痢, 目赤, 吐血,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497704 A 5 血淋, 白带, 崩漏, 痛经, 闭经, 咽喉肿痛, 痈肿疮毒, 漉火, 瘰疬, 跌打, 蛇虫咬伤。 0035 大青木: 苦, 寒。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用于防。
22、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 炎, 治感冒头痛, 麻疹并发肺炎, 流行性腮腺炎, 扁桃体炎, 传染性肝炎, 痢疾, 尿路感染。 本 品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0036 飞扬草: 辛; 酸涩, 凉; 小毒。 清热解毒、 利湿消肿。 肺痈; 乳痈; 痢疾; 泄泻; 热淋; 血 尿; 湿疹; 脚癣; 皮肤瘙痒; 疔疮肿毒; 牙疳; 产后少乳。 用于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肠炎, 肠道滴虫, 消化不良, 支气管炎, 肾盂肾炎; 外用治湿疹、 皮炎、 皮肤瘙痒。 0037 马交儿: 甘、 苦, 凉。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用于咽喉肿痛, 结膜炎; 外用治疮疡肿毒, 淋巴结结。
23、核, 睾丸炎, 皮肤湿疹。 0038 半边旗: 止血, 生肌, 解毒, 消肿。 治吐血, 外伤出血, 发背, 疔疮, 跌打损伤, 目赤肿 痛。 药理显示有抗癌作和抗菌作用。 用于细菌性痢疾, 急性肠炎、 黄疸型肝炎, 结膜炎; 外用 治跌打损伤, 外伤出血, 疮疡疖肿, 湿疹, 毒蛇咬伤。 0039 荆三棱: 性平, 味辛、 苦。 归肝经、 脾经。 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 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 的破血消癥药。 治疗癥瘕痞块、 瘀血经闭、 食积胀痛。 三棱水提物可使凝血酶对纤维蛋白的 凝聚时间显著延长; 有抗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 水煎剂对离体兔子宫平滑肌呈兴奋作用; 抗 肿瘤; 对心脏有降低心肌细。
24、胞耗氧量、 减少冠脉阻力、 增加冠脉流量、 改善心肌缺氧耐受力 等作用。 有一定毒性。 0040 云木香: 味辛、 苦, 性温; 归脾、 胃、 肝、 大肠经, 芳香行散, 可升可降。 行气止痛, 用于 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 食少呕吐; 理气疏肝, 用于肝胆气滞引起的胁痛; 健脾消滞, 可调 胃肠滞气。 治疗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0041 生藤: 性味归经, 甘辛; 温, 脾; 胃经。 祛风散寒; 行气通络。 主感冒; 咳嗽; 脘腹胀痛; 风寒湿痹。 0042 单叶铁线莲: 辛, 平。 行气止痛, 活血消肿。 用于胃痛, 腹痛, 跌打损伤, 跌仆晕厥, 支 气管炎; 外用治腮腺炎。 0。
25、043 本发明以抗菌消炎, 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为治则, 多种药材组合协同, 主要用于养 肝护肝, 补肝肾, 强筋骨, 活血脉, 消炎镇痛, 提高免疫力, 对多发性硬化病有显著的治疗作 用。 0044 临床观察: 0045 (1)临床资料 0046 本发明人于2001年至今, 对274例患有多发性硬化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其 中, 男性205例, 女性69例。 0047 (2)治疗方法 0048 口服, 每日2次, 每次100ml, 饭后服用。 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 每15天为 一个疗程, 轻度患者服用1015疗程症状消失, 重病患者连服2060疗程症状消失。 0049 (3)。
26、临床结果 0050 临床治愈215例(78.47), 显效39例(14.23), 有效17例(6.21), 无效3例 (1.09), 总有效率为98.91。 0051 本发明配制简单, 吸收效果好, 药效持续时间长, 疗效显著, 无副作用, 安全性高, 生产成本低, 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5497704 A 6 (四)具体实施方式 0052 实施例1: 0053 取树莓10克, 绒毛鸭脚木9克, 棉籽11克, 兰花双叶草11克, 羊角参9克, 多花野牡丹 13克, 瓦楞子14克, 山荷叶15克, 铁包金12克, 裂叶秋海棠13克, 二叶香唇兰9克, 水。
27、蓑衣16 克, 花榈木10克, 金丝木通14克, 狮子七17克, 酢浆草14克, 蓝萼香茶菜9克, 甘草11克, 龙胆 草10克, 胆南星15克, 四季青12克, 地耳草13克, 大田基黄14克, 大青木11克, 飞扬草10克, 马 交儿11克, 半边旗10克, 荆三棱16克, 云木香9克, 生藤11克, 单叶铁线莲13克, 将以上诸原料 药选好、 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汤剂, 每剂200ml。 0054 用法用量: 口服, 每日2次, 每次100ml, 饭后服用。 0055 实施例2: 0056 取树莓28克, 绒毛鸭脚木26克, 棉籽24克, 兰花双叶草27克, 羊角参21克, 多花野牡 丹2。
28、9克, 瓦楞子28克, 山荷叶30克, 铁包金26克, 裂叶秋海棠27克, 二叶香唇兰22克, 水蓑衣 26克, 花榈木23克, 金丝木通27克, 狮子七28克, 酢浆草25克, 蓝萼香茶菜19克, 甘草25克, 龙 胆草26克, 胆南星28克, 四季青24克, 地耳草27克, 大田基黄30克, 大青木22克, 飞扬草20克, 马交儿23克, 半边旗24克, 荆三棱28克, 云木香23克, 生藤25克, 单叶铁线莲23克, 将以上诸 原料药选好、 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汤剂, 每剂200ml。 0057 用法用量: 口服, 每日2次, 每次100ml, 饭后服用。 0058 实施例3: 0059 。
29、取树莓19克, 绒毛鸭脚木20克, 棉籽17克, 兰花双叶草18克, 羊角参17克, 多花野牡 丹21克, 瓦楞子23克, 山荷叶22克, 铁包金20克, 裂叶秋海棠19克, 二叶香唇兰17克, 水蓑衣 20克, 花榈木17克, 金丝木通18克, 狮子七21克, 酢浆草19克, 蓝萼香茶菜15克, 甘草16克, 龙 胆草18克, 胆南星23克, 四季青16克, 地耳草21克, 大田基黄17克, 大青木14克, 飞扬草13克, 马交儿14克, 半边旗16克, 荆三棱24克, 云木香17克, 生藤19克, 单叶铁线莲17克, 将以上诸 原料药选好、 混合浸泡后加水煎成汤剂, 每剂200ml。 0060 用法用量: 口服, 每日2次, 每次100ml, 饭后服用。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497704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