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590269.X (22)申请日 2014.10.29 A61K 36/8966(2006.01) A61P 11/14(2006.01) (71)申请人 张祖宇 地址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 乡柳河村二组 43 号 (72)发明人 张祖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代理人 王彦明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是 由中草药枇杷花、 枇杷核、 川贝母、 猫眼草、 矮地 茶、 桂花、 忽布筋骨草、 红花菜、 天。
2、门冬、 黄花蒿、 藕 粉、 樟树根、 桃叶、 山胡椒根、 雪山一支蒿、 荜茇、 铃 兰、 竹叶椒、 野丁香、 白芥组成。 本发明以纯天然的 中草药为原料, 标本兼治, 疗效确切、 无毒副作用, 不易复发。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5497473 A 2016.04.20 CN 105497473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制成中药的主要原料组方的重量配比为 : 枇杷花 5-15、 枇杷核 10-30、 川贝母 10-30、 猫眼草 5-20、 矮地茶 10。
3、-30、 桂花 5-15、 忽布筋骨 草 5-15、 红花菜 10-30。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 重量配比的原料 : 天门冬 10-30、 黄花蒿 5-20、 藕粉 10-30。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 重量配比的原料 : 樟树根 10-30、 桃叶 5-15、 山胡椒根 10-30。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 重量配比的原料 : 雪山一支蒿 5-20、 荜茇 5-20。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
4、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 重量配比的原料 : 铃兰 5-15、 竹叶椒 10-30、 野丁香 5-15、 白芥 5-20。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各味药的重量份配 比为 : 枇杷花6 g、 枇杷核25 g、 川贝母20 g、 猫眼草10 g、 矮地茶15 g、 桂花8 g、 忽布筋骨 草 8 g、 红花菜 15 g、 天门冬 10 g、 黄花蒿 15 g、 藕粉 20 g、 樟树根 20 g、 桃叶 10 g、 山胡椒 根 20 g、 雪山一支蒿 10 g、 荜茇 10 g、 铃兰 10 g、 竹叶椒 15。
5、 g、 野丁香 10 g、 白芥 15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497473 A 2 1/2 页 3 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风寒咳嗽因气候骤变, 或机体卫外不力, 风寒邪气侵袭, 或从口鼻而入, 或从皮毛 而受, 寒主凝滞, 收引, 肺卫受感以致肺气壅遏不宣, 清肃之令失常, 则痰液滋生, 阻塞气道, 影响肺气之出入, 因而引起咳嗽。 风寒外束, 腠理闭塞, 则恶寒无汗, 头身疼痛, 咳嗽频作, 咽 痒声重, 鼻流清涕, 或恶寒无汗, 发热头痛, 舌淡红, 苔薄白, 脉浮紧。 或伴有咳。
6、嗽痰多色白质 稀。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风寒咳嗽 的中药, 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 标本兼治, 疗效确切、 无毒副作用, 不易复发。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治 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其特点是 : 制成中药的主要原料组方的重量配比为 : 枇杷花 5-15、 枇杷 核 10-30、 川贝母 10-30、 猫眼草 5-20、 矮地茶 10-30、 桂花 5-15、 忽布筋骨草 5-15、 红花菜 10-30。 0005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进一步地 : 该中药还含有。
7、以下重量配比 的原料 : 天门冬 10-30、 黄花蒿 5-20、 藕粉 10-30。 000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进一步地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 的原料 : 樟树根 10-30、 桃叶 5-15、 山胡椒根 10-30。 0007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进一步地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 的原料 : 雪山一支蒿 5-20、 荜茇 5-20。 0008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进一步地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 的原料 : 铃兰 5-15、 竹叶椒 10-30、 野丁香 5-15、 白芥 5-20。 0009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
8、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进一步地 : 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 : 枇 杷花 6 g、 枇杷核 25 g、 川贝母 20 g、 猫眼草 10 g、 矮地茶 15 g、 桂花 8 g、 忽布筋骨草 8 g、 红花菜15 g、 天门冬10 g、 黄花蒿15 g、 藕粉20 g、 樟树根20 g、 桃叶10 g、 山胡椒根20 g、 雪山一支蒿 10 g、 荜茇 10 g、 铃兰 10 g、 竹叶椒 15 g、 野丁香 10 g、 白芥 15g。 0010 配制及服用方法 : 水煎服, 每日 1-2 剂, 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7 -14 天为一疗程。 0011 本发明中各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 枇杷花 :。
9、 治伤风感冒、 咳嗽痰血 ; 枇杷核 : 化痰止咳、 疏肝理气, 主治咳嗽、 疝气、 水肿、 瘰疬 ; 川贝母 : 润肺散结、 止嗽化痰, 主治虚劳咳嗽、 吐痰咯血、 心胸郁结、 肺痿、 肺痈、 瘿瘤、 廉疬、 喉痹、 乳痈 ; 猫眼草 : 祛痰、 镇咳、 平喘、 拔毒止痒 ; 矮地茶 : 化痰止咳、 利湿、 活血、 用于 咳嗽、 痰中带血、 慢性支气管炎、 湿热黄疸、 跌扑损伤 ; 桂花 : 化痰、 散瘀, 主治痰饮嘲咳、 肠 风血痢、 疝瘕、 牙痛、 口臭 ; 忽布筋骨草 : 清热解毒、 活血消肿, 主治感冒风热、 咽喉肿痛、 咳 说 明 书 CN 105497473 A 3 2/2 页 。
10、4 嗽、 吐血、 高血压、 面瘫、 跌打瘀痛红花菜 : 清热解毒, 主治风痰咳嗽、 喉痛、 火眼、 疔疮、 带状 疱疹、 外伤出血天门冬 : 滋阴、 润燥、 清肺、 降火, 主治阴虚发热、 咳嗽吐血、 肺痿、 肺痈、 咽喉 肿痛、 消渴、 便秘黄花蒿 : 清热解疟、 驱风止痒, 主治伤暑、 疟疾、 潮热、 小儿惊风、 热泻、 恶疮 疥癣藕粉 : 益血、 止血、 调中、 开胃, 主治虚损失血、 泻痢食少 ; 樟树根 : 祛风散寒, 主治风湿 骨痛、 跌打损伤、 感冒头痛 ; 桃叶 : 祛风湿、 清热、 杀虫, 主治头风、 头痛、 风痹、 疟疾、 湿疹、 疮 疡、 癣疮 ; 山胡椒根 : 祛风湿、。
11、 散瘀血、 通络脉, 主治风湿麻木、 筋骨疼痛、 脘腹冷痛、 跌打损 伤 ; 雪山一支蒿 : 消炎止痛、 祛风除湿 ; 荜茇 : 温中、 散寒、 下气、 止痛, 主治心腹冷痛、 呕吐吞 酸、 肠鸣泄泻、 冷痢、 阴疝、 头痛、 鼻渊、 齿痛 ; 铃兰 : 温阳利水、 活血祛风, 主治心力衰竭、 浮 肿、 劳伤、 崩漏、 白带、 跌打损伤 ; 竹叶椒 : 散寒、 止痛、 祛蛔, 主治胃寒及蛔虫腹痛、 牙痛、 湿 疮 ; 野丁香 : 温胃散寒、 降逆止呕, 主治胃寒呃逆、 呕吐、 胃粘膜充血等 ; 白芥 : 温中散寒, 主 治咳嗽气急、 胃、 腹冷痛。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以纯天然的。
12、中草药为原料, 标本兼治, 疗效确切、 无毒副 作用, 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 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 本发明, 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0014 实施例 1, 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 制成中药的主要原料组方的重量配比为 : 枇 杷花 5-15、 枇杷核 10-30、 川贝母 10-30、 猫眼草 5-20、 矮地茶 10-30、 桂花 5-15、 忽布筋骨草 5-15、 红花菜 10-30。 0015 实施例 2, 实施例 1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中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 比的原料 : 天门冬 10-30、 黄花。
13、蒿 5-20、 藕粉 10-30。 0016 实施例 3, 实施例 2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中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 比的原料 : 樟树根 10-30、 桃叶 5-15、 山胡椒根 10-30。 0017 实施例 4, 实施例 3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中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 比的原料 : 雪山一支蒿 5-20、 荜茇 5-20。 0018 实施例 5, 实施例 4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中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 比的原料 : 铃兰 5-15、 竹叶椒 10-30、 野丁香 5-15、 白芥 5-20。 0019 实施例 6, 实施例 5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中药中 : 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 : 枇杷花 6 g、 枇杷核 25 g、 川贝母 20 g、 猫眼草 10 g、 矮地茶 15 g、 桂花 8 g、 忽布筋骨草 8 g、 红花菜 15 g、 天门冬 10 g、 黄花蒿 15 g、 藕粉 20 g、 樟树根 20 g、 桃叶 10 g、 山胡椒根 20 g、 雪山一支蒿 10 g、 荜茇 10 g、 铃兰 10 g、 竹叶椒 15 g、 野丁香 10 g、 白芥 15g。 说 明 书 CN 105497473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