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8091005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179504.5

申请日:

20161103

公开号:

CN206560459U

公开日:

201710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16,A61B17/17

主分类号:

A61B17/16,A61B17/17

申请人: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发明人:

张英泽,郑占乐,于贤,于沂阳,常恒瑞,邵佳申

地址: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自强路139号

优先权:

CN201621179504U

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长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用于对胫骨平台关节内塌陷骨折进行骨隧道成型。其技术方案是:它的软钻的钻头由旋转头、环形钻圈和连杆组成,环形钻圈的上边缘沿着圆周排列有钻齿,环形钻圈的内壁通过连杆与软钻的旋转头相连接,多个连杆沿着环形钻圈的圆周均布,相邻连杆之间有骨块通过的间隙,环形钻圈的后端连接套管,连接套管为可弯曲的柔性结构,旋转头中心有导针孔,导针孔沿着旋转头的中心轴线。本实用新型是骨科手术中骨隧道成型的首创,可以保留骨隧道中的骨碎块用于植骨,十分有利于骨骼的恢复生长,保证骨折部位坚强固定,同时避免了从患者其它部位取骨操作,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也减少了手术费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它包括导针(2)、软钻,软钻的旋转头(4)后部与柔性钻杆(3)的前端相连接,柔性钻杆(3)的后端与电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它的软钻的钻头由旋转头(4)、环形钻圈(5)和连杆(6)组成,环形钻圈(5)的上边缘沿着圆周排列有钻齿,连杆(6)与旋转头(4)的轴线垂直,环形钻圈(5)的内壁通过连杆(6)与软钻的旋转头(4)的圆周外壁相连接,多个连杆(6)沿着环形钻圈(5)的圆周均布,相邻连杆(6)之间有骨块通过的间隙,环形钻圈(5)的后端连接套管(7),连接套管(7)为可弯曲的柔性结构,旋转头(4)中心有导针孔,导针孔沿着旋转头(4)的中心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杆(6)的杆体的中心线分别与旋转头(4)的直径重合,连杆(6)的杆体为扇形,扇形平面与旋转头(4)的轴向垂直,扇形平面的大端与环形钻圈(5)的内壁相连接,扇形平面的小端与旋转头(4)的圆周外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管(7)为螺旋金属管或金属丝编织的套筒,连接套管(7)的直径与环形钻圈(5)的直径相匹配,连接套管(7)的长度大于骨隧道(8)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钻圈(5)的直径为15-20mm,环形钻圈(5)的宽度为2-3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手术中可以对胫骨平台关节内塌陷骨折进行骨隧道形成的手术工具,在形成骨隧道的同时可以保留骨质,且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的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中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见遭受高能量损伤的中、青年人。由于骨折形态复杂多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目的是恢复关节面平整及下肢力线、坚强固定骨折块、避免出现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远期并发症。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关键步骤是复位移位的骨折块。传统切开复位技术为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常常需要大范围暴露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对于Schatzker II及III型外侧骨折,有学者提出将外侧半月板前半部分切开以充分暴露关节面;对于合并外后侧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Pires提出将腓骨近端切除以方面复位后外侧骨折块。这些操作虽然能够为复位带来便利,但术后软组织粘连、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风险大大提高。目前关节内骨折的发展趋势是微创复位,有效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

目前存在的问题,微创复位关节内骨折只能通过于远离骨折部位进行钻孔,通过钻孔形成的隧道到达骨折块下方进行顶起复位,但目前使用的钻孔器不能有效的保留骨质,造成骨质丢失,形成骨缺损,需要从患者其它部位取骨进行植骨处理,增加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和康复时间,也增加了手术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这种骨隧道形成器可以在骨折块下方进行骨隧道成型,并保留骨隧道中的骨碎块用于植骨,保证骨折部位坚强固定,使患者尽快康复。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它包括导针、软钻,软钻的旋转头后部与柔性钻杆的前端相连接,柔性钻杆的后端与电机相连接,它的软钻的钻头由旋转头、环形钻圈和连杆组成,环形钻圈的上边缘沿着圆周排列有钻齿,连杆与旋转头的轴线垂直,环形钻圈的内壁通过连杆与软钻的旋转头的圆周外壁相连接,多个连杆沿着环形钻圈的圆周均布,相邻连杆之间有骨块通过的间隙,环形钻圈的后端连接套管,连接套管为可弯曲的柔性结构,旋转头中心有导针孔,导针孔沿着旋转头的中心轴线。

上述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所述多个连杆的杆体的中心线分别与旋转头的直径重合,连杆的杆体为扇形,扇形平面与旋转头的轴向垂直,扇形平面的大端与环形钻圈的内壁相连接,扇形平面的小端与旋转头的圆周外壁相连接。

上述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所述连接套管为螺旋金属管或金属丝编织的套筒,连接套管的直径与环形钻圈的直径相匹配,连接套管的长度大于骨隧道的长度。

上述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所述环形钻圈的直径为15-20mm,环形钻圈的宽度为2-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软钻的钻头可以沿着导针进行弧形钻进,使骨隧道能够从胫骨侧面到达胫骨平台塌陷骨块的下方;软钻的钻头为环形钻圈,环状钻圈下方有连接套管,钻切下的骨块可以从环形钻圈的中空内孔中落入连接套管内,以供植骨时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胫骨骨折块下方进行骨隧道成型的问题,可以保留骨隧道中的骨碎块用于植骨,充分利用了患者自身的骨骼,十分有利于骨骼的恢复生长,保证骨折部位坚强固定,同时避免了从患者其它部位取骨操作,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使患者尽快康复,也减少了手术费用。

本实用新型是骨科手术中骨隧道成型的首创,为骨科微创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可以用于建立各种骨科手术的骨隧道,在骨科手术领域中有极好的推广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胫骨1、导针2、柔性钻杆3、旋转头4、环形钻圈5、连杆6、连接套管7、骨隧道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导针2、软钻、连接套管7组成,其中软钻由电机、柔性钻杆3、旋转头4、环形钻圈5、连杆6组成。

图中显示,旋转头4后部与柔性钻杆3的前端相连接,柔性钻杆3的后端与电机相连接,电机带动柔性钻杆3转动,柔性钻杆3带动旋转头4转动。以上结构是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图中显示,旋转头4中心有导针孔,导针孔沿着旋转头4的中心轴线。钻孔时,导针2插在旋转头4的导针孔中,旋转头4可以沿着导针2进行弧形钻进,使骨隧道8能够从胫骨侧面到达胫骨平台塌陷骨块的下方。

图中显示,环形钻圈5的上边缘沿着圆周排列有钻齿,环形钻圈5可以对胫骨1的内腔环形切割,环形钻圈5的内壁空间中的胫骨骨质被切割后可以从环形钻圈5中下落。环形钻圈5的直径为15-20mm,环形钻圈5的宽度为2-3mm。

图中显示,环形钻圈5的内壁通过连杆6与旋转头4的圆周外壁相连接,连杆6与旋转头4的轴线垂直,多个连杆6沿着环形钻圈5的圆周均布,相邻连杆6之间有被切割下的骨块通过的间隙。

图中显示,多个连杆6的杆体的中心线分别与旋转头4的直径重合,连杆6的杆体为扇形,扇形平面与旋转头4的轴向垂直,扇形平面的大端与环形钻圈5的内壁相连接,扇形平面的小端与旋转头4的圆周外壁相连接。连杆6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增加环形钻圈5的强度,防止环形钻圈5发生扭曲和变形。

图中显示,环形钻圈5的后端连接套管7,连接套管7为可弯曲的柔性结构。连接套管7为螺旋金属管或金属丝编织的套筒,连接套管7的直径与环形钻圈5的直径相匹配,连接套管7的长度大于骨隧道8的长度。钻切下的骨块可以从环形钻圈5的中空内孔中落入连接套管7内,以供植骨时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患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后取仰卧位。透视下自胫骨结节下3cm处以适当方向穿入Φ2.5mm导针2,导针2顶端至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块下约1cm处停止。

将软钻的旋转头4穿入导针2,沿导针2方向进行钻孔,钻孔到达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块下方,切割下的骨块储存在连接套管7内。

从骨隧道8中退出连接套管7、软钻、导针2,将塌陷骨块顶起器(另一个专利)置入骨隧道8内,以小锤轻轻敲击,将骨折块顶起。取出顶起器,测量骨隧道长度,将可吸收骨缺损填充体(另一个专利)置入骨隧道中填充,最后以接骨板固定骨折。

在上述过程中,导针2和软钻可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从胫骨侧向胫骨1斜上方直向打入导针2,然后软钻沿着导针2钻斜向直孔,至胫骨1中心线后停止,退出软钻和导针2。再从直孔的前端向胫骨平台下方沿着胫骨1中心线方向第二次打入导针2,软钻沿着导针2钻孔到胫骨平台下方,完成钻孔。采用两次钻孔的方法可以保证导针2打入的方向准确,钻孔不会偏斜。

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79504.5 (22)申请日 2016.11.03 (73)专利权人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地址 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自强 路139号 (72)发明人 张英泽 郑占乐 于贤 于沂阳 常恒瑞 邵佳申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13108 代理人 陈长庚 (51)Int.Cl. A61B 17/16(2006.01) A61B 17/17(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

2、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57)摘要 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属于骨 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用于对胫骨平台关节内塌 陷骨折进行骨隧道成型。 其技术方案是: 它的软 钻的钻头由旋转头、 环形钻圈和连杆组成, 环形 钻圈的上边缘沿着圆周排列有钻齿, 环形钻圈的 内壁通过连杆与软钻的旋转头相连接, 多个连杆 沿着环形钻圈的圆周均布, 相邻连杆之间有骨块 通过的间隙, 环形钻圈的后端连接套管, 连接套 管为可弯曲的柔性结构, 旋转头中心有导针孔, 导针孔沿着旋转头的中心轴线。 本实用新型是骨 科手术中骨隧道成型的首创, 可以保留骨隧道中 的骨碎块用于植骨, 十分有利于骨骼的恢复生 长。

3、, 保证骨折部位坚强固定, 同时避免了从患者 其它部位取骨操作, 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 也 减少了手术费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560459 U 2017.10.17 CN 206560459 U 1.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它包括导针 (2) 、 软钻, 软钻的旋转头 (4) 后部与 柔性钻杆 (3) 的前端相连接, 柔性钻杆 (3) 的后端与电机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它的软钻的钻 头由旋转头 (4) 、 环形钻圈 (5) 和连杆 (6) 组成, 环形钻圈 (5) 的上边缘沿着圆周排列有钻齿, 连杆 (6) 与旋转头 (4) 的轴线垂直, 环形钻。

4、圈 (5) 的内壁通过连杆 (6) 与软钻的旋转头 (4) 的 圆周外壁相连接, 多个连杆 (6) 沿着环形钻圈 (5) 的圆周均布, 相邻连杆 (6) 之间有骨块通过 的间隙, 环形钻圈 (5) 的后端连接套管 (7) , 连接套管 (7) 为可弯曲的柔性结构, 旋转头 (4) 中 心有导针孔, 导针孔沿着旋转头 (4) 的中心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连杆 (6) 的杆体的中心线分别与旋转头 (4) 的直径重合, 连杆 (6) 的杆体为扇形, 扇形平面与旋转 头 (4) 的轴向垂直, 扇形平面的大端与环形钻圈 (5) 的内壁相连接,。

5、 扇形平面的小端与旋转 头 (4) 的圆周外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套管 (7) 为螺旋金属管或金属丝编织的套筒, 连接套管 (7) 的直径与环形钻圈 (5) 的直径相匹配, 连接套管 (7) 的长度大于骨隧道 (8) 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钻圈 (5) 的直径为15-20mm, 环形钻圈 (5) 的宽度为2-3m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60459 U 2 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手术中可。

6、以对胫骨平台关节内塌陷骨折进行骨隧道形成 的手术工具, 在形成骨隧道的同时可以保留骨质, 且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的装置, 属于骨 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中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多见遭受高能量损伤的中、 青年人。 由于骨折形态复杂多变,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目的是恢复关节面平整及 下肢力线、 坚强固定骨折块、 避免出现术后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僵硬等远期并发症。 手术治 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关键步骤是复位移位的骨折块。 传统切开复位技术为获得良好的手术视 野, 常常需要大范围暴露膝关节周围软组织。 对于Schatzker II及III型外侧骨折, 。

7、有学者 提出将外侧半月板前半部分切开以充分暴露关节面; 对于合并外后侧移位的胫骨平台骨 折, Pires提出将腓骨近端切除以方面复位后外侧骨折块。 这些操作虽然能够为复位带来便 利, 但术后软组织粘连、 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风险大大提高。 目前关节内骨折的发展趋势 是微创复位, 有效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 0003 目前存在的问题, 微创复位关节内骨折只能通过于远离骨折部位进行钻孔, 通过 钻孔形成的隧道到达骨折块下方进行顶起复位, 但目前使用的钻孔器不能有效的保留骨 质, 造成骨质丢失, 形成骨缺损, 需要从患者其它部位取骨进行植骨处理, 增加了患者的手 术创伤和康复时间, 也增加了手术费用。。

8、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这种 骨隧道形成器可以在骨折块下方进行骨隧道成型, 并保留骨隧道中的骨碎块用于植骨, 保 证骨折部位坚强固定, 使患者尽快康复。 0005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它包括导针、 软钻, 软钻的旋转头后部与柔性 钻杆的前端相连接, 柔性钻杆的后端与电机相连接, 它的软钻的钻头由旋转头、 环形钻圈和 连杆组成, 环形钻圈的上边缘沿着圆周排列有钻齿, 连杆与旋转头的轴线垂直, 环形钻圈的 内壁通过连杆与软钻的旋转头的圆周外壁相连接, 多个连杆沿着环形钻圈的。

9、圆周均布, 相 邻连杆之间有骨块通过的间隙, 环形钻圈的后端连接套管, 连接套管为可弯曲的柔性结构, 旋转头中心有导针孔, 导针孔沿着旋转头的中心轴线。 0007 上述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所述多个连杆的杆体的中心线分别与旋转头 的直径重合, 连杆的杆体为扇形, 扇形平面与旋转头的轴向垂直, 扇形平面的大端与环形钻 圈的内壁相连接, 扇形平面的小端与旋转头的圆周外壁相连接。 0008 上述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所述连接套管为螺旋金属管或金属丝编织的 套筒, 连接套管的直径与环形钻圈的直径相匹配, 连接套管的长度大于骨隧道的长度。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5604。

10、59 U 3 0009 上述可以保留骨质的骨隧道形成器, 所述环形钻圈的直径为15-20mm, 环形钻圈的 宽度为2-3mm。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本实用新型的软钻的钻头可以沿着导针进行弧形钻进, 使骨隧道能够从胫骨侧面 到达胫骨平台塌陷骨块的下方; 软钻的钻头为环形钻圈, 环状钻圈下方有连接套管, 钻切下 的骨块可以从环形钻圈的中空内孔中落入连接套管内, 以供植骨时使用。 0012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胫骨骨折块下方进行骨隧道成型的问题, 可以保留骨隧道中 的骨碎块用于植骨, 充分利用了患者自身的骨骼, 十分有利于骨骼的恢复生长, 保证骨折部 位坚强固定, 同时避免了。

11、从患者其它部位取骨操作, 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 使患者尽快康 复, 也减少了手术费用。 0013 本实用新型是骨科手术中骨隧道成型的首创, 为骨科微创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 支持, 可以用于建立各种骨科手术的骨隧道, 在骨科手术领域中有极好的推广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16 图中标记如下: 胫骨1、 导针2、 柔性钻杆3、 旋转头4、 环形钻圈5、 连杆6、 连接套管7、 骨隧道8。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实用新型由导针2、 软钻、 连接套管7组成, 其中软钻由电机、 柔性钻杆3、 旋转头 4、 环形钻圈5、。

12、 连杆6组成。 0018 图中显示, 旋转头4后部与柔性钻杆3的前端相连接, 柔性钻杆3的后端与电机相连 接, 电机带动柔性钻杆3转动, 柔性钻杆3带动旋转头4转动。 以上结构是现有技术, 不再赘 述。 0019 图中显示, 旋转头4中心有导针孔, 导针孔沿着旋转头4的中心轴线。 钻孔时, 导针2 插在旋转头4的导针孔中, 旋转头4可以沿着导针2进行弧形钻进, 使骨隧道8能够从胫骨侧 面到达胫骨平台塌陷骨块的下方。 0020 图中显示, 环形钻圈5的上边缘沿着圆周排列有钻齿, 环形钻圈5可以对胫骨1的内 腔环形切割, 环形钻圈5的内壁空间中的胫骨骨质被切割后可以从环形钻圈5中下落。 环形 钻圈。

13、5的直径为15-20mm, 环形钻圈5的宽度为2-3mm。 0021 图中显示, 环形钻圈5的内壁通过连杆6与旋转头4的圆周外壁相连接, 连杆6与旋 转头4的轴线垂直, 多个连杆6沿着环形钻圈5的圆周均布, 相邻连杆6之间有被切割下的骨 块通过的间隙。 0022 图中显示, 多个连杆6的杆体的中心线分别与旋转头4的直径重合, 连杆6的杆体为 扇形, 扇形平面与旋转头4的轴向垂直, 扇形平面的大端与环形钻圈5的内壁相连接, 扇形平 面的小端与旋转头4的圆周外壁相连接。 连杆6采用这种结构, 可以增加环形钻圈5的强度, 防止环形钻圈5发生扭曲和变形。 0023 图中显示, 环形钻圈5的后端连接套管。

14、7, 连接套管7为可弯曲的柔性结构。 连接套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560459 U 4 管7为螺旋金属管或金属丝编织的套筒, 连接套管7的直径与环形钻圈5的直径相匹配, 连接 套管7的长度大于骨隧道8的长度。 钻切下的骨块可以从环形钻圈5的中空内孔中落入连接 套管7内, 以供植骨时使用。 0024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5 患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 麻醉效果满意后取仰卧位。 透视下自胫骨结节下 3cm处以适当方向穿入2.5mm导针2, 导针2顶端至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块下约1cm处停止。 0026 将软钻的旋转头4穿入导针2, 沿导针2方向进行钻孔, 钻孔到达胫。

15、骨平台塌陷骨折 块下方, 切割下的骨块储存在连接套管7内。 0027 从骨隧道8中退出连接套管7、 软钻、 导针2, 将塌陷骨块顶起器 (另一个专利) 置入 骨隧道8内, 以小锤轻轻敲击, 将骨折块顶起。 取出顶起器, 测量骨隧道长度, 将可吸收骨缺 损填充体 (另一个专利) 置入骨隧道中填充, 最后以接骨板固定骨折。 0028 在上述过程中, 导针2和软钻可以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从胫骨侧向胫骨1斜上方直 向打入导针2, 然后软钻沿着导针2钻斜向直孔, 至胫骨1中心线后停止, 退出软钻和导针2。 再从直孔的前端向胫骨平台下方沿着胫骨1中心线方向第二次打入导针2, 软钻沿着导针2 钻孔到胫骨平台下方, 完成钻孔。 采用两次钻孔的方法可以保证导针2打入的方向准确, 钻 孔不会偏斜。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560459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560459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