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收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收集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59603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31 CN 102596033 B (21)申请号 201080040291.7 (22)申请日 2010.09.07 1861/DEL/2009 2009.09.09 IN A61B 5/151(2006.01) A61B 5/153(2006.01) (73)专利权人 保利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 印度哈里亚纳邦 (72)发明人 瑞西贝德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11276 代理人 刘云贵 韩龙 CN 1102776 A,1995.05.24, CN 1102776 A,199。
2、5.05.24, CN 1736332 A,2006.02.22, JP 特开 2000-166903 A,2000.06.20, EP 1579805 A1,2005.09.28, WO 2008/085393 A1,2008.07.17, (54) 发明名称 血液收集装置 (57) 摘要 本申请案涉及一种血液收集装置, 其包括 : 套 管毂(10), 其界定腔室(28) ; 入口套管(12), 其界 定轴且具有远末端和穿过其延伸的内腔, 所述入 口套管安装到所述套管毂以使得所述入口套管的 所述远末端在所述套管毂的外部, 且使得穿过所 述入口套管的所述内腔与所述腔室连通 ; 出口套 管 (1。
3、4), 其具有近末端和穿过其延伸的内腔, 所 述出口套管安装到所述套管毂以使得所述出口套 管的所述近末端在所述套管毂的外部, 且使得所 述出口套管的所述内腔与所述腔室连通 ; 闭合衬 套 (34), 其安装在所述出口套管的安置于所述套 管毂外部的部分上方 ; 以及通风机构 (38), 其提 供所述腔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连通。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2.03.09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IB2010/054013 2010.09.07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030282 EN 2011.03.17 (51)In。
4、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卢晓萍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596033 B CN 102596033 B 1/2 页 2 1. 一种血液收集装置, 其包括 : 套管毂 (10), 其界定腔室 (28) ; 套管包括, 入口套管 (12) 和出口套管 (14), 入口套管 (12) 和出口套管 (14) 经对准界定针轴且具有远末端, 近 末端和穿过其延伸的内腔, 所述套管安装到所述套管毂 (10) 以使得所述套管的所述远末 端和近末端。
5、在所述套管毂(10)的外部, 且使得穿过所述套管的内腔与所述腔室(28)连通 ; 闭合衬套 (34), 其安装在所述套管毂 (10) 外部的出口套管 (14) 部分 (32) 上方 ; 以及通风 机构(38), 其提供所述腔室(28)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连通, 其中所述通风机构(38)包括界定 穿过其的流体通路(42)的管状嵌件(40)和延伸穿过所述流体通路(42)的薄膜(44), 其中 所述薄膜 (44) 由空气可渗透且血液大体上不可渗透的材料制成, 所述通风机构 (38) 的所 述管状嵌件 (40) 具有外轴环 (52), 所述外轴环 (52) 形成在管状嵌件 (40) 的外表面处, 其 中所。
6、述通风机构 (38) 的所述管状嵌件 (40) 容纳于从所述套管毂 (10) 延伸的管状突出部 (50) 中, 所述外轴环 (52) 邻近于管状嵌件 (40) 的背对所述套管毂 (10) 的一端, 所述外轴 环 (52) 的外径大体上等于所述管状突出部 (50) 的外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所述管状突出部 (50) 在垂直于所述入 口套管的针轴的方向上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所述管状突出部 (50) 与所述套管毂 (10) 成一体。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所述通风机构 (38) 的所述管状。
7、嵌件 (40) 借助于压入配合固定于所述管状突出部 (50) 中。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在所述管状突出部 (50) 的邻近于所述 套管毂 (10) 的所述腔室 (28) 的区中, 所述流体通路 (42) 由内轴环 (54) 减小。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所述套管毂 (10) 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 分 (16、 18) 形成。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 (16) 包括抓握部分 (20) 和管状部分 (22), 所述管状部分 (22) 在所述套管针轴的方向上从其向近端延伸。 8. 根据权利要求。
8、 7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 (18) 具有大体管状形状 且借助于压入配合而部分地容纳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管状部分 (22) 中。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 (18) 和所述第一部分 (16) 的至少所述管状部分 (22) 由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套管针轴由入口套管 (12) 和出口 套管 (14) 经对准形成, 入口套管 (12) 和出口套管 (14) 各自形成单独零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入口套管 (12) 具有远末端和穿过其 延伸的内。
9、腔, 所述入口套管 (12) 安装到所述套管毂 (10) 以使得所述入口套管 (12) 的所 述远末端在所述套管毂 (10) 的外部, 且使得所述内腔穿过所述入口套管 (12) 与所述腔室 (28) 连通。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出口套管 (14) 具有近末端和穿过其 延伸的内腔, 所述出口套管 (14) 安装到所述套管毂 (10) 以使得所述出口套管 (14) 的所述 近末端在所述套管毂 (10) 的外部, 且使得所述出口套管 (14) 的所述内腔与所述腔室 (28) 连通。 13.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所述入口套管 (12)。
10、 安装到所述套管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96033 B 2 2/2 页 3 毂 (10) 的第一部分 (16), 且所述出口套管 (14) 安装到所述套管毂 (10) 的第二部分 (18)。 1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套管针轴由单个套管 (56) 界定形成, 所述套管 (56) 具有远末端, 近末端和穿过其延伸的内腔。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所述套管 (56) 具备开口 (58)。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 其中, 所述套管(56)穿过所述内腔, 借助于 开口 (58) 与所述腔室 (28) 连通。。
11、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96033 B 3 1/4 页 4 血液收集装置 0001 本申请案主张 2009 年 9 月 9 日申请的第 1861/DEL/2009 号印度临时专利申请案 的优先权。所述印度临时专利申请案的整个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申请人主张此临时 申请案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液收集装置, 其包括 : 套管毂, 其界定腔室 ; 入口套管和出口套 管, 两者安装到套管毂且与腔室连通 ; 闭合衬套, 其安装在出口套管的安置于套管毂外部的 一部分上方 ; 以及通风机构, 其提供腔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连通。 背景技术 0003 长期以来一直使用上述种。
12、类的血液收集装置来收集患者的血液, 其中患者能抽血 的脉管常常相当小且 / 或不可见。如果入口套管的尖端未与血管内部连通, 那么收集血液 的程序可能不成功, 患者还可能因下面脆弱的组织被穿透而另外受伤害。 因此, 在抽血程序 中需要确定套管尖端准确地放置于血管中。 0004 因此, 已知的静脉内血液收集装置包含当入口套管尖端与血管内部相连通时用于 指示的机构, 例如, 套管毂有一个透明部分, 可通过这个部分观察到血液存在。在套管毂中 观察到血液称为 “闪回” 。 然而, 闪回检测对于许多此类血液收集装置来说不太令人满意, 因 为进入套管毂的透明部分的血液流受到套管毂中的空气反压力阻碍, 因此闪。
13、回确认不可见 或被延迟。此延迟可阻碍对套管尖端进入血管的精确时刻的确定, 这可能造成插入针的护 理工人错过脉管或将脉管穿孔且穿透进入脆弱的周围组织。因此, 静脉内血液收集装置带 有通风机构, 其提供套管毂的闪回腔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连通。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液收集装置, 其允许装置使用的更高效性以及对患者 实现较温和的治疗, 制造起来容易而且便宜。 0006 根据技术方案 1 所述的血液收集装置能达到此目的。 0007 本发明的血液收集装置包括 : 套管毂, 其界定腔室 ; 入口套管, 其界定轴且具有远 末端和穿过其延伸的内腔, 所述入口套管安装到套管毂以使得入口套管的。
14、远末端在套管毂 的外部, 且使得穿过入口套管的内腔与腔室连通 ; 出口套管, 其具有近末端和穿过其延伸 的内腔, 所述出口套管安装到套管毂以使得出口套管的近末端在套管毂的外部, 且使得出 口套管的内腔与腔室连通 ; 闭合衬套, 其安装在出口套管的安置于套管毂外部的部分上方 ; 以及通风机构, 其提供腔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连通, 其中通风机构包括界定穿过其的流体 通路的管状嵌件和延伸穿过流体通路的薄膜, 其中所述薄膜由空气可渗透且血液大体上不 可渗透的材料制成。 0008 本发明的血液收集装置特别是其通风机构的特定设计允许在入口套管进入血管 后特别快速地发生血液闪回。这样能快速且可靠地进行静脉穿刺。
15、检测, 且有助于确保入口 说 明 书 CN 102596033 B 4 2/4 页 5 套管首次便正确地放置于患者中。最后, 可以对患者尤其温和的方式用本发明的装置收集 血液。 0009 根据本发明, 入口套管和出口套管可为两个单独零件或者其可由在闪回腔室的区 中具备开口的单个套管一体式形成, 所述开口让入口套管的内腔和出口套管的内腔都能与 闪回腔室连通。 0010 此外, 薄膜可经配置以使得在与血液接触后, 薄膜保持空气可渗透或变为不仅血 液不可渗透而且空气也不可渗透, 在后一情况下, 薄膜可称为自密封。 001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通风机构的管状嵌件容纳于从套管毂延伸的管状突出部 中。。
16、优选地, 所述管状突出部在横向于、 具体来说垂直于入口套管的轴的方向上延伸。 0012 如果管状突出部与套管毂、 具体来说与套管毂的承载入口套管的第一部分成一 体, 那么装置制造起来尤其简单而且便宜。 0013 根据又一实施例, 通风机构的管状嵌件借助于压入配合固定于管状突出部中。这 使得装置组装起来尤其简单且具成本效益, 因为通风机构可与套管毂分开来准备, 这样只 须将管状嵌件推入管状突出部中。 0014 为了防止管状嵌件被推入管状突出部中太远, 通风机构的管状嵌件可具有形成于 其外表面上邻近于背对套管毂的一端的轴环。 另外, 所述轴环实现密封功能, 因为其有助于 防止血液退出闪回腔室。 0。
17、015 优选地, 所述轴环的外径大体上等于管状突出部的外径, 因为这导致在组装状态 中从轴环到管状突出部的平滑过渡。 0016 根据又一实施例, 在管状突出部的邻近于套管毂的腔室的区中, 所述流体通路由 内轴环减小。此内轴环增加了密封功能, 因为其也有助于防止血液退出闪回腔室。 0017 根据另一实施例, 套管毂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形成, 第一部分承载入口套管且 第二部分承载出口套管。 0018 优选地, 第一部分包括抓握部分和在套管轴的方向上从其向近端延伸的管状部 分。抓握部分使得装置的握持更容易, 而从其延伸的管状部分可经设计以在血液进入闪回 腔室时能清晰地查看。 0019 根据又一实施例。
18、, 第二部分具有大体管状形状且借助于压入配合而部分地容纳于 第一部分的管状部分中。 因此, 第二部分仅需要被推入第一部分中以用于组装装置, 其有助 于简单化且成本效益化地制造装置。 0020 优选地, 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至少管状部分由透明塑料材料制成。这简化了闪 回检测且使得装置的制造甚至更具成本效益, 因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通过注射模制制 成, 且不必实施用于闪回检测的额外窗口。 附图说明 0021 在以下描述中和在附图中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其中 : 0022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的血液收集装置的透视图 ; 0023 图 2 是图 1 的血液收集装置的横截面图 ; 以及 0024 。
19、图 3 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血液收集装置的横截面图。 说 明 书 CN 102596033 B 5 3/4 页 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图 1 和图 2 所示的血液收集装置包括套管毂 10, 其承载入口套管 12 和出口套管 14。入口套管 12 和出口套管 14 经对准且界定针轴。根据此实施例, 入口套管 12 和出口套 管 14 形成单独零件。 0026 套管毂 10 由第一部分 16 和第二部分 18 形成。第一部分 16 和第二部分 18 都由 透明塑料材料例如通过注射模制而制成。 0027 第一部分 16 包含用于容易握持血液收集装置的远端抓握部分 20, 和从其向近端 延伸。
20、的管状部分 22。 0028 第二部分 18 包含管状部分 24 和从其向近端延伸的带螺纹部分 26。第二部分 18 的管状部分 24 具有略微呈锥形的外表面, 且借助于压入配合而容纳于第一部分 16 的管状 部分22中。 带螺纹部分26使得可将血液收集管、 袋、 容器或类似物(未图示)附接到装置。 0029 第一部分16和第二部分18的管状部分22、 24共同界定套管毂10的闪回腔室28。 0030 入口套管12在其远端具有尖端30, 其适于插入到患者的供抽血的血管中。 入口套 管 12 安装到套管毂 10 的第一部分 16, 使得其内腔与闪回腔室 28 连通。 0031 出口套管 14 安。
21、装到套管毂 10 的第二部分 18, 使得出口套管 14 的内腔与闪回腔 室 28 连通。出口套管 14 具有从套管毂 10 的第二部分 18 延伸的近端部分 32, 其适于插入 到用于从闪回腔室收集血液的血液收集管、 袋、 容器或类似物 ( 未图示 )。出口套管 14 的 近端部分 32 由橡胶衬套 34 覆盖。出口套管 14 在其近端具有尖端 36, 用于在血液收集管、 袋、 容器或类似物将连接到装置时刺穿橡胶衬套 34。 0032 血液收集装置进一步包括通风机构 38, 其提供闪回腔室 28 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连 通。 0033 通风机构 38 包括界定穿过其的流体通路 42 的管状嵌件 。
22、40, 和延伸穿过流体通路 42 的薄膜 44。薄膜 44 位于沿着管状嵌件 40 的内表面 48 延伸的肩部 46 上, 且可例如通过 胶粘、 焊接等方式而附接到管状嵌件 40。 0034 薄膜 44 由空气可渗透且血液大体上不可渗透的材料制成。薄膜 44 可经配置以使 得在与血液接触时, 薄膜 44 保持对空气可渗透, 或变为不仅血液不可渗透而且空气也不可 渗透。适合材料的实例包含但不限于塑料、 热塑性塑料和聚乙烯。 0035 通风机构 38 的管状嵌件 40 容纳于管状突出部 50 中, 管状突出部 50 与套管毂 10 的第一部分 16 一体形成。管状突出部 50 从套管毂 10 的第。
23、一部分 16, 更具体来说在其抓握 部分 20 的近端区中垂直于针轴而延伸。 0036 通风机构 38 的管状嵌件 40 借助于压入配合固定于管状突出部 50 中。外轴环 52 形成于管状嵌件 40 的外表面处, 邻近于管状嵌件 40 的背对套管毂 10 的一端。轴环 52 的 外径大体上等于管状突出部 50 的外径。 0037 在从管状突出部 50 到闪回腔室 28 的过渡区中, 提供内轴环 54。管状嵌件 40 的 长度经选择以使得当管状嵌件 40 完全插入管状突出部 50 中时, 外轴环 52 对接于管状突出 部 50 的背对闪回腔室 28 的末端上, 而管状嵌件 40 的面朝闪回腔室 。
24、28 的末端对接于内轴 环 54 上。 0038 在使用时, 当入口套管 12 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时, 血液由于血压而进入入口套管 12, 进而使空气从入口套管 12 的内腔移位到闪回腔室 28 中。替代于在闪回腔室 28 中压缩 说 明 书 CN 102596033 B 6 4/4 页 7 且进而积累反压力, 经移位的空气可经由通风机构 38 的薄膜 44 从闪回腔室 28 逸出, 使得 入口套管 12 中的血液自由地流动到闪回腔室中, 进而指示静脉穿刺成功。同时, 薄膜 44 以 及管状嵌件 40 在管状突出部 50 中的压入配合连同外轴环 52 和内轴环 54 一起防止血液经 由通风机构。
25、 38 逸出闪回腔室 28。 0039 图 3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血液收集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其基本上与图 1 和图 2 所示 的血液收集装置相同, 区别是 : 入口套管 12 和出口套管 14 未形成单独零件。而是, 在图 3 的血液收集装置中, 入口套管 12 和出口套管 14 从具备开口 58 的单个套管 56 一体式形成, 所述开口 58 不仅区别入口套管 12 与出口套管 14, 而且让入口套管 12 的内腔和出口套管 14 的内腔都与闪回腔室 28 连通。开口 58( 例如, 狭槽或穿孔 ) 可位于闪回腔室 28 的区中 的任何地方。 0040 参考标号列表 0041 10 套管毂 。
26、0042 12 入口套管 0043 14 出口套管 0044 16 第一部分 0045 18 第二部分 0046 20 抓握部分 0047 22 管状部分 0048 24 管状部分 0049 26 带螺纹部分 0050 28 闪回腔室 0051 30 尖端 0052 32 近端部分 0053 34 橡胶衬套 0054 36 尖端 0055 38 通风机构 0056 40 管状嵌件 0057 42 流体通路 0058 44 薄膜 0059 46 肩部 0060 48 内表面 0061 50 管状突出部 0062 52 外轴环 0063 54 内轴环 0064 56 单个套管 0065 58 开口 说 明 书 CN 102596033 B 7 1/2 页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96033 B 8 2/2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96033 B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