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导入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8082615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772206.7

申请日:

20131127

公开号:

CN203634214U

公开日:

201406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00

主分类号:

A61B17/00

申请人:

常广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武周,田宇峯,陈政宏,洪一平,陈正雄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

优先权:

CN201320772206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雅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器械导入装置,包含一外壳、一止漏件、一保护件、一固定盖及一束环。该外壳包括围绕一轴线形成的一容室,及分别与该容室连通的一顶孔与一底孔,该止漏件由弹性材质制成具有可挠性并安装定位在该外壳内,包括一位于该外壳的一容室内的直筒体,及一内环槽,该保护件安装在该止漏件内并包括一嵌置入该内环槽的顶凸环,且该保护件的硬度大于该止漏件的硬度,该固定盖盖置在该外壳顶部并使该止漏件定位,该束环圈束在该止漏件的直筒体外,使该止漏件与该保护件产生束结,该束环的硬度大于等于该保护件的硬度,该束环的内径小于该直筒体的外径。借此,可以提高该止漏件与该保护件两者的结合力,可以防止该保护件脱离该止漏件以提高使用安全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器械导入装置,包含一外壳、一止漏件、一保护件、一固定盖及一束环,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包括围绕一轴线形成的一容室,及分别与该容室连通的一顶孔与一底孔;该止漏件由弹性材质制成而具有可挠性,安装固定于该外壳并包括一位于该容室内的直筒体,一成型于该直筒体顶端并坐置于该外壳的一顶面的固定环,一成型于该直筒体底端并设置一第一穿孔的底板,及一内环槽;该保护件安装在该止漏件内并包括一贴靠该直筒体的直筒部,一成型于该直筒部底端并对应该底板的底板部,一设置于该底板部并对准该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及一成型于该直筒部用以嵌置入该内环槽的顶凸环,且该保护件的硬度大于该止漏件的硬度;该固定盖盖置在该外壳顶部并使该止漏件的固定环定位,包括一连通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的导入孔;该束环圈束在该止漏件的直筒体外,使该止漏件与该保护件产生束结,该束环的硬度大于等于该保护件的硬度,且该束环的内径小于该直筒体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环的外径大于该外壳的底孔的孔径,也大于该固定盖的导入孔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环的长度不短于该止漏件的直筒体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还包括设置于该顶面的数个第一插孔,该止漏件还包括一自该直筒体朝向顶端扩径成型且形成该内环槽的嵌结部,及一自该嵌结部朝向顶端成型并位于该外壳的顶孔内的延伸部,该固定环自该延伸部往外成型并坐置在该外壳的顶面,该固定环具有对准所述第一插孔的数个第二插孔,该固定盖包括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一插孔使该固定环定位的数支插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盖包括一盖本体,一成型于该盖本体供套置于该外壳顶部的外环套,一成型于该盖本体供插置在该固定环内的内环套,及成型于该盖本体底侧的所述插柱,该内套环具有一围绕该轴线并形成该导入孔的一内环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由彼此套接结合的一顶壳体及一底壳体组成,该容室与该顶孔设置于该顶壳体,该底孔设置于该底壳体,该外壳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底壳体的外环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腔镜手术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器械导入 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为了减少腹腔镜手术形成的切口数量,申请 人申请有中国台湾第98116538号「单孔腹腔镜复埠式屏蔽装置」发 明申请案、中国台湾第98132057号「单孔腹腔镜复埠式屏蔽装置」 发明申请案、中国台湾第98122403号「伤口保护器」发明专利案及 中国台湾第101106952号「易改变操作角度的手术用通道装置」发明 申请案,前述申请案都具备一身件11供安装于患者腹部的一切口21, 及设置在该身件11顶部供数支手术器械13分别伸入患者腹部进行腹 腔镜手术的数个连接埠12,为了方便将所述手术器械13伸入所述连 接埠12并保持气密性,会在每一个连接埠12顶部安装一器械导入装 置30。

该器械导入装置30具有一外壳31,一安装在该外壳31内的止漏 件(sealing member)32,一嵌置在该止漏件32内的保护件33,及一盖 置在该外壳31顶部的固定盖34。该外壳31具有一容室311,及一用 以与该连接埠12相互嵌置结合的外环槽312,该止漏件32为了适应 该手术器械13在使用时会移动,而以弹性材质制成具有可挠性,并 通过该固定盖34固定于该外壳31且位于该容室311内,该保护件33 通过一顶凸环331嵌置在该止漏件32内,可以避免该手术器械13通 过时划破该止漏件32。该器械导入装置30虽然具有可以引导该手术 器械13顺利伸入该连接埠12、该患者腹部进行腹腔镜手术的使用功 能,但是实务上存在下列问题:

如图3、图4所示,因为该止漏件32以弹性材质制成具有可挠性, 当该手术器械13夹取体积较大的棉花或恶性组织22后要往顶部拉出 进而通过该止漏件32时,常会带动该止漏件32造成该止漏件32产 生内翻,并推挤该保护件33导致该保护件33脱离该止漏件32,操作 人员发现此情况后,通常会重装该保护件33,由于操作人员对该器械 导入装置30的结构不了解,重装错误率偏高,导致该保护件33并未 确实嵌置于该止漏件32,造成该保护件33再度脱离该止漏件32,甚 至掉出该止漏件32,接着往下掉入该连接埠12、该患者腹部内,所 以该器械导入装置30存在该止漏件32与该保护件33的结合力不够、 使用安全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止漏件与保护件的结 合力,可以减少保护件脱离止漏件机率,可以提高使用安全的器械导 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器械导入装置,包含一外壳、一止漏件、一保护件、 一固定盖及一束环。

该外壳包括围绕一轴线形成的一容室,分别与该容室连通的一顶 孔与一底孔;

该止漏件由弹性材质制成而具有可挠性,安装固定于该外壳并包 括一位于该容室内的直筒体,一成型于该直筒体顶端并坐置于该外壳 的一顶面的固定环,一成型于该直筒体底端并设置一第一穿孔的底 板,及一内环槽;

该保护件安装在该止漏件内并包括一贴靠该直筒体的直筒部,一 成型于该直筒部底端并对应该底板的底板部,一设置于该底板部并对 准该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及一成型于该直筒部用以嵌置入该内环槽 的顶凸环,且该保护件的硬度大于该止漏件的硬度;

该固定盖盖置在该外壳顶部并使该止漏件的固定环定位,包括一 连通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的导入孔;

该束环圈束在该止漏件的直筒体外,使该止漏件与该保护件产生 束结,该束环的硬度大于等于该保护件的硬度,且该束环的内径小于 该直筒体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该束环的外径大于该外壳的底 孔的孔径,也大于该固定盖的导入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该束环的长度不短于该止漏件 的直筒体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该外壳还包括设置于该顶面的 数个第一插孔,该止漏件还包括一自该直筒体朝向顶端扩径成型且形 成该内环槽的嵌结部,及一自该嵌结部朝向顶端成型并位于该外壳的 顶孔内的延伸部,该固定环自该延伸部往外成型并坐置在该外壳的顶 面,该固定环具有对准所述第一插孔的数个第二插孔,该固定盖包括 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一插孔使该固定环定位的数支插柱。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该固定盖包括一盖本体,一成 型于该盖本体供套置于该外壳顶部的外环套,一成型于该盖本体供插 置在该固定环内的内环套,及成型于该盖本体底侧的所述插柱,该内 套环具有一围绕该轴线并形成该导入孔的一内环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该外壳由彼此套接结合的一顶 壳体及一底壳体组成,该容室与该顶孔设置于该顶壳体,该底孔设置 于该底壳体,该外壳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底壳体的外环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束环圈套在该止漏件的直筒 体外,可以使该止漏件与该保护件束结在一起以提高两者的结合力, 可以防止该保护件脱离该止漏件,可以提高使用安全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器械导入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一般器械导入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类似图2的视图,显示一保护件脱离一止漏件的状态:

图4是类似图1的视图,显示该保护件掉出该止漏件的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器械导入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所使 用的相对位置用语,例如“顶”、“底”是以各图所示方位暨正常使用方 位为基准。

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器械导入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用以 安装于一腹腔镜手术用通道装置40的一连接埠41,该较佳实施例包 含一外壳50、一止漏件(sealing member)60、一保护件70、一固定盖 80及一束环90。

该外壳50包括围绕一轴线Ⅰ形成一容室51的一内壳面52,分别 围绕该轴线Ⅰ并与该容室51连通的一顶孔53与一底孔54,一设置在 该外壳50底段的外环槽55,及设置于该外壳50的一顶面500的数个 第一插孔56。

该外壳50可为一件式或两件式设计,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外 壳50由彼此套接结合的一顶壳体501及一底壳体502组成,其中, 该容室51与该顶孔53和所述插孔56设置于该顶壳体501,该底孔 54与该外环槽55设置于该底壳体502。

该外壳50具有适当硬度,并通过该外环槽55与该连接埠41嵌 置结合。

该止漏件60由橡胶或硅胶种类的弹性材质制成而具有可挠性, 包括围绕该轴线Ⅰ的一直筒体61,一成型于该直筒体61底端并设置 一第一穿孔62的底板63,一自该直筒体61朝向顶端扩径成型且形成 一内环槽64的嵌结部65,一自该嵌结部65朝向顶端成型并位于该顶 孔53内的延伸部66,及一自该延伸部66往外成型并坐置在该外壳 50的顶面500的固定环67。该固定环67具有对准所述第一插孔56 的数个第二插孔671。

该保护件70为一安装在该止漏件60内的筒体,包括一贴靠该直 筒体61的一内筒面611的直筒部71,一成型于该直筒部71底端并对 应该底板63的一内板面631的底板部72,一设置于该底板部72并对 准该第一穿孔62的第二穿孔73,及一成型于该直筒部71顶端供嵌置 入该内环槽64的顶凸环74。

该保护件70的硬度大于该止漏件60的硬度,在本较佳实施例中, 该保护件70以塑胶材质制成,可以防止一手术器械100通过时划伤 或刺伤该止漏件60,避免手术过程中灌入手术操作空间内的气体外 泄。

该固定盖80包括一盖本体81,一成型于该盖本体81供套置于该 外壳50顶部的外环套82,一成型于该盖本体81供插置在该固定环 67内的内环套83,及成型于该盖本体81底侧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插孔 671与所述第一插孔56的数支插柱85,借此,使该止漏件60获得定 位,但该直筒体61可在该容室51内摆动。该内套环83具有一围绕 该轴线Ⅰ并形成一导入孔84的一内环面831。

该束环90圈套在该止漏件60的直筒体61外,且该束环90与该 直筒体61之间呈紧配合设计,也就是说该束环90的内径小于该直筒 体61的外径,借此,当该束环90束置在该直筒体61外,该直筒体 61会对该保护件70产生一朝向该轴线Ⅰ的束紧力,进而使该止漏件 60与该保护件70束结在一起以提高两者的结合力。

此外,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束环90以金属材质制成,该束环 90的硬度大于等于该保护件70的硬度,该束环90的外径大于该外壳 50的底孔54的孔径,也大于该导入孔84的孔径,如此可以防止该束 环90掉出该外壳50,及可防止该束环90被抽拉出该固定盖80。较 佳地,该束环90的长度不短于该直筒体61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使用时,当该手术器械100夹取体积较大的棉花或恶性组织(图 未示)后要往顶部拉出进而通过该止漏件60的第一穿孔62与该保护 件70的第二穿孔73时,除了可以通过该束环90提高该止漏件60与 该保护件70两者的结合力,进而防止该保护件70脱离该止漏件60 以外,还可以通过该束环90与该直筒体61的长度设计使该止漏件60 的变形量较小以减少产生内翻,如此防止该保护件70脱离该止漏件 60的效果更佳。

通过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器械导入装置具有下述有益效 果:

本实用新型将该束环90圈套在该止漏件60的直筒体61外,可 以提高该止漏件60与该保护件70两者的结合力,进而可防止该保护 件70脱离该止漏件60,可以避免该保护件70掉入该腹腔镜手术用通 道装置40、患者腹部内,可以提高使用安全度。

器械导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器械导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器械导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器械导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械导入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3421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6.11 CN 203634214 U (21)申请号 201320772206.7 (22)申请日 2013.11.27 A61B 1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常广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 (72)发明人 林武周 田宇峯 陈政宏 洪一平 陈正雄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55 代理人 张雅军 (54) 实用新型名称 器械导入装置 (57) 摘要 一种器械导入装置, 包含一外壳、 一止漏件、 一保护件、 一固定盖及一束环。 该外壳包括围绕一 轴线形成。

2、的一容室, 及分别与该容室连通的一顶 孔与一底孔, 该止漏件由弹性材质制成具有可挠 性并安装定位在该外壳内, 包括一位于该外壳的 一容室内的直筒体, 及一内环槽, 该保护件安装在 该止漏件内并包括一嵌置入该内环槽的顶凸环, 且该保护件的硬度大于该止漏件的硬度, 该固定 盖盖置在该外壳顶部并使该止漏件定位, 该束环 圈束在该止漏件的直筒体外, 使该止漏件与该保 护件产生束结, 该束环的硬度大于等于该保护件 的硬度, 该束环的内径小于该直筒体的外径。借 此, 可以提高该止漏件与该保护件两者的结合力, 可以防止该保护件脱离该止漏件以提高使用安全 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

3、书 4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34214 U CN 203634214 U 1/1 页 2 1. 一种器械导入装置, 包含一外壳、 一止漏件、 一保护件、 一固定盖及一束环, 其特征在 于 : 该外壳包括围绕一轴线形成的一容室, 及分别与该容室连通的一顶孔与一底孔 ; 该止漏件由弹性材质制成而具有可挠性, 安装固定于该外壳并包括一位于该容室内的 直筒体, 一成型于该直筒体顶端并坐置于该外壳的一顶面的固定环, 一成型于该直筒体底 端并设置一第一穿孔的底板, 及一内环槽 。

4、; 该保护件安装在该止漏件内并包括一贴靠该直筒体的直筒部, 一成型于该直筒部底端 并对应该底板的底板部, 一设置于该底板部并对准该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 及一成型于该 直筒部用以嵌置入该内环槽的顶凸环, 且该保护件的硬度大于该止漏件的硬度 ; 该固定盖盖置在该外壳顶部并使该止漏件的固定环定位, 包括一连通该第一穿孔与该 第二穿孔的导入孔 ; 该束环圈束在该止漏件的直筒体外, 使该止漏件与该保护件产生束结, 该束环的硬度 大于等于该保护件的硬度, 且该束环的内径小于该直筒体的外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束环的外径大于该外壳的底 孔的孔径, 也大于该固定盖。

5、的导入孔的孔径。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束环的长度不短于该止漏件 的直筒体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外壳还包括设置于该顶面的 数个第一插孔, 该止漏件还包括一自该直筒体朝向顶端扩径成型且形成该内环槽的嵌结 部, 及一自该嵌结部朝向顶端成型并位于该外壳的顶孔内的延伸部, 该固定环自该延伸部 往外成型并坐置在该外壳的顶面, 该固定环具有对准所述第一插孔的数个第二插孔, 该固 定盖包括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一插孔使该固定环定位的数支插柱。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 :。

6、 该固定盖包括一盖本体, 一成型 于该盖本体供套置于该外壳顶部的外环套, 一成型于该盖本体供插置在该固定环内的内环 套, 及成型于该盖本体底侧的所述插柱, 该内套环具有一围绕该轴线并形成该导入孔的一 内环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外壳由彼此套接结合的一顶 壳体及一底壳体组成, 该容室与该顶孔设置于该顶壳体, 该底孔设置于该底壳体, 该外壳还 包括一设置于该底壳体的外环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634214 U 2 1/4 页 3 器械导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腔镜手术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器械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

7、0002 如图 1、 图 2 所示, 为了减少腹腔镜手术形成的切口数量, 申请人申请有中国台湾 第 98116538 号 单孔腹腔镜复埠式屏蔽装置 发明申请案、 中国台湾第 98132057 号 单孔 腹腔镜复埠式屏蔽装置 发明申请案、 中国台湾第 98122403 号 伤口保护器 发明专利案 及中国台湾第 101106952 号 易改变操作角度的手术用通道装置 发明申请案, 前述申请案 都具备一身件 11 供安装于患者腹部的一切口 21, 及设置在该身件 11 顶部供数支手术器械 13 分别伸入患者腹部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数个连接埠 12, 为了方便将所述手术器械 13 伸入 所述连接埠 12 。

8、并保持气密性, 会在每一个连接埠 12 顶部安装一器械导入装置 30。 0003 该器械导入装置 30 具有一外壳 31, 一安装在该外壳 31 内的止漏件 (sealing member)32, 一嵌置在该止漏件 32 内的保护件 33, 及一盖置在该外壳 31 顶部的固定盖 34。 该外壳 31 具有一容室 311, 及一用以与该连接埠 12 相互嵌置结合的外环槽 312, 该止漏件 32 为了适应该手术器械 13 在使用时会移动, 而以弹性材质制成具有可挠性, 并通过该固定 盖 34 固定于该外壳 31 且位于该容室 311 内, 该保护件 33 通过一顶凸环 331 嵌置在该止漏 件 。

9、32 内, 可以避免该手术器械 13 通过时划破该止漏件 32。该器械导入装置 30 虽然具有可 以引导该手术器械 13 顺利伸入该连接埠 12、 该患者腹部进行腹腔镜手术的使用功能, 但是 实务上存在下列问题 : 0004 如图 3、 图 4 所示, 因为该止漏件 32 以弹性材质制成具有可挠性, 当该手术器械 13 夹取体积较大的棉花或恶性组织 22 后要往顶部拉出进而通过该止漏件 32 时, 常会带动该 止漏件 32 造成该止漏件 32 产生内翻, 并推挤该保护件 33 导致该保护件 33 脱离该止漏件 32, 操作人员发现此情况后, 通常会重装该保护件 33, 由于操作人员对该器械导入。

10、装置 30 的结构不了解, 重装错误率偏高, 导致该保护件 33 并未确实嵌置于该止漏件 32, 造成该保 护件 33 再度脱离该止漏件 32, 甚至掉出该止漏件 32, 接着往下掉入该连接埠 12、 该患者腹 部内, 所以该器械导入装置 30 存在该止漏件 32 与该保护件 33 的结合力不够、 使用安全度 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止漏件与保护件的结合力, 可以减少保 护件脱离止漏件机率, 可以提高使用安全的器械导入装置。 0006 本实用新型器械导入装置, 包含一外壳、 一止漏件、 一保护件、 一固定盖及一束环。 0007 该外壳包括围绕一轴线。

11、形成的一容室, 分别与该容室连通的一顶孔与一底孔 ; 0008 该止漏件由弹性材质制成而具有可挠性, 安装固定于该外壳并包括一位于该容室 内的直筒体, 一成型于该直筒体顶端并坐置于该外壳的一顶面的固定环, 一成型于该直筒 体底端并设置一第一穿孔的底板, 及一内环槽 ; 说 明 书 CN 203634214 U 3 2/4 页 4 0009 该保护件安装在该止漏件内并包括一贴靠该直筒体的直筒部, 一成型于该直筒部 底端并对应该底板的底板部, 一设置于该底板部并对准该第一穿孔的第二穿孔, 及一成型 于该直筒部用以嵌置入该内环槽的顶凸环, 且该保护件的硬度大于该止漏件的硬度 ; 0010 该固定盖盖。

12、置在该外壳顶部并使该止漏件的固定环定位, 包括一连通该第一穿孔 与该第二穿孔的导入孔 ; 0011 该束环圈束在该止漏件的直筒体外, 使该止漏件与该保护件产生束结, 该束环的 硬度大于等于该保护件的硬度, 且该束环的内径小于该直筒体的外径。 00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 该束环的外径大于该外壳的底孔的孔径, 也大 于该固定盖的导入孔的孔径。 00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 该束环的长度不短于该止漏件的直筒体的长度 的三分之一。 001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 该外壳还包括设置于该顶面的数个第一插孔, 该止漏件还包括一自该直筒体朝向顶端扩径成型且形成该内环槽的嵌结。

13、部, 及一自该嵌结 部朝向顶端成型并位于该外壳的顶孔内的延伸部, 该固定环自该延伸部往外成型并坐置在 该外壳的顶面, 该固定环具有对准所述第一插孔的数个第二插孔, 该固定盖包括插入所述 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一插孔使该固定环定位的数支插柱。 00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 该固定盖包括一盖本体, 一成型于该盖本体供 套置于该外壳顶部的外环套, 一成型于该盖本体供插置在该固定环内的内环套, 及成型于 该盖本体底侧的所述插柱, 该内套环具有一围绕该轴线并形成该导入孔的一内环面。 001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器械导入装置, 该外壳由彼此套接结合的一顶壳体及一底壳体 组成, 该容室与该顶孔设置于该顶。

14、壳体, 该底孔设置于该底壳体, 该外壳还包括一设置于该 底壳体的外环槽。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 通过该束环圈套在该止漏件的直筒体外, 可以使该 止漏件与该保护件束结在一起以提高两者的结合力, 可以防止该保护件脱离该止漏件, 可 以提高使用安全度。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是一般器械导入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 0019 图 2 是一般器械导入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 0020 图 3 是类似图 2 的视图, 显示一保护件脱离一止漏件的状态 : 0021 图 4 是类似图 1 的视图, 显示该保护件掉出该止漏件的状态 : 0022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器械导入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

15、剖视图 ; 0023 图 6 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5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 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所使用的相对位置用 语, 例如 “顶” 、“底” 是以各图所示方位暨正常使用方位为基准。 0026 如图 5、 图 6 所示, 本实用新型器械导入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用以安装于一腹腔 说 明 书 CN 203634214 U 4 3/4 页 5 镜手术用通道装置 40 的一连接埠 41, 该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外壳 50、 一止漏件 (sealing member)60、 一保护件 70、 一固定盖 80 及。

16、一束环 90。 0027 该外壳 50 包括围绕一轴线形成一容室 51 的一内壳面 52, 分别围绕该轴线并 与该容室 51 连通的一顶孔 53 与一底孔 54, 一设置在该外壳 50 底段的外环槽 55, 及设置于 该外壳 50 的一顶面 500 的数个第一插孔 56。 0028 该外壳50可为一件式或两件式设计,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 该外壳50由彼此套接结 合的一顶壳体 501 及一底壳体 502 组成, 其中, 该容室 51 与该顶孔 53 和所述插孔 56 设置 于该顶壳体 501, 该底孔 54 与该外环槽 55 设置于该底壳体 502。 0029 该外壳 50 具有适当硬度, 并通。

17、过该外环槽 55 与该连接埠 41 嵌置结合。 0030 该止漏件 60 由橡胶或硅胶种类的弹性材质制成而具有可挠性, 包括围绕该轴线 的一直筒体 61, 一成型于该直筒体 61 底端并设置一第一穿孔 62 的底板 63, 一自该直筒 体61朝向顶端扩径成型且形成一内环槽64的嵌结部65, 一自该嵌结部65朝向顶端成型并 位于该顶孔 53 内的延伸部 66, 及一自该延伸部 66 往外成型并坐置在该外壳 50 的顶面 500 的固定环 67。该固定环 67 具有对准所述第一插孔 56 的数个第二插孔 671。 0031 该保护件 70 为一安装在该止漏件 60 内的筒体, 包括一贴靠该直筒体 。

18、61 的一内筒 面 611 的直筒部 71, 一成型于该直筒部 71 底端并对应该底板 63 的一内板面 631 的底板部 72, 一设置于该底板部 72 并对准该第一穿孔 62 的第二穿孔 73, 及一成型于该直筒部 71 顶 端供嵌置入该内环槽 64 的顶凸环 74。 0032 该保护件 70 的硬度大于该止漏件 60 的硬度,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 该保护件 70 以 塑胶材质制成, 可以防止一手术器械 100 通过时划伤或刺伤该止漏件 60, 避免手术过程中 灌入手术操作空间内的气体外泄。 0033 该固定盖80包括一盖本体81, 一成型于该盖本体81供套置于该外壳50顶部的外 环套 8。

19、2, 一成型于该盖本体 81 供插置在该固定环 67 内的内环套 83, 及成型于该盖本体 81 底侧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插孔671与所述第一插孔56的数支插柱85, 借此, 使该止漏件60获 得定位, 但该直筒体 61 可在该容室 51 内摆动。该内套环 83 具有一围绕该轴线并形成一 导入孔 84 的一内环面 831。 0034 该束环 90 圈套在该止漏件 60 的直筒体 61 外, 且该束环 90 与该直筒体 61 之间呈 紧配合设计, 也就是说该束环 90 的内径小于该直筒体 61 的外径, 借此, 当该束环 90 束置在 该直筒体 61 外, 该直筒体 61 会对该保护件 70 产生一。

20、朝向该轴线的束紧力, 进而使该止 漏件 60 与该保护件 70 束结在一起以提高两者的结合力。 0035 此外,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 该束环 90 以金属材质制成, 该束环 90 的硬度大于等于 该保护件70的硬度, 该束环90的外径大于该外壳50的底孔54的孔径, 也大于该导入孔84 的孔径, 如此可以防止该束环 90 掉出该外壳 50, 及可防止该束环 90 被抽拉出该固定盖 80。 较佳地, 该束环 90 的长度不短于该直筒体 61 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0036 使用时, 当该手术器械 100 夹取体积较大的棉花或恶性组织 ( 图未示 ) 后要往顶 部拉出进而通过该止漏件 60 的第一穿。

21、孔 62 与该保护件 70 的第二穿孔 73 时, 除了可以通 过该束环 90 提高该止漏件 60 与该保护件 70 两者的结合力, 进而防止该保护件 70 脱离该 止漏件 60 以外, 还可以通过该束环 90 与该直筒体 61 的长度设计使该止漏件 60 的变形量 较小以减少产生内翻, 如此防止该保护件 70 脱离该止漏件 60 的效果更佳。 说 明 书 CN 203634214 U 5 4/4 页 6 0037 通过以上说明可知, 本实用新型器械导入装置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 0038 本实用新型将该束环90圈套在该止漏件60的直筒体61外, 可以提高该止漏件60 与该保护件70两者的结合力。

22、, 进而可防止该保护件70脱离该止漏件60, 可以避免该保护件 70 掉入该腹腔镜手术用通道装置 40、 患者腹部内, 可以提高使用安全度。 说 明 书 CN 203634214 U 6 1/6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34214 U 7 2/6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34214 U 8 3/6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34214 U 9 4/6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34214 U 10 5/6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34214 U 11 6/6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34214 U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