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08135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4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3770.0

申请日:

2009.02.01

公开号:

CN101497262A

公开日:

2009.08.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41J2/01; B41J13/00; B41J11/58; B41J2/175

主分类号:

B41J2/01

申请人: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杉本淳; 山本晋也

地址: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

优先权:

2008.1.28 JP 2008-01578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陆锦华;关兆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墨水吐出头,具有墨水吐出口;传送机构,配置在所述墨水吐出头的下方,使记录介质与所述墨水吐出口相对着传送;记录介质供给部,配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下方,能够容纳记录介质,并向所述传送机构供给记录介质;再供给部,其一部分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部的下方,将利用所述传送机构传送的记录介质再次供给到所述传送机构;和墨水贮存部,配置在所述再供给部的下方,贮存向所述墨水吐出头供给的墨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墨水吐出头,具有墨水吐出口;
传送机构,配置在所述墨水吐出头的下方,使记录介质与所述墨水吐出口相对并传送;
记录介质供给部,配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下方,能够容纳记录介质,并向所述传送机构供给记录介质;
再供给部,其一部分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部的下方,将由所述传送机构传送的记录介质再次供给到所述传送机构;和
墨水贮存部,配置在所述再供给部的下方,贮存向所述墨水吐出头供给的墨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框体,在内部配置有所述墨水吐出头、所述传送机构、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部、所述再供给部及所述墨水贮存部;和
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传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向下方移动,
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部能够从所述框体拆卸,
在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框体抽出时,所述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传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向由于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部从所述框体抽出而形成的第一空间移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供给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从所述框体拆卸,
在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部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再供给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框体抽出时,所述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传送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第一空间和由于所述再供给部从所述框体抽出而形成的第二空间移动。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供给部的拆卸方向为所述传送机构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

5.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水贮存部在所述传送机构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铅垂方向上的长度。

6.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水贮存部配置有多个,
将多个所述墨水贮存部在水平方向上向铅垂面投影时的区域全部重叠。

7.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供给部能够使记录介质的行进方向逆转。

说明书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吐出墨水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182113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彩色喷墨复印装置,其包括:记录部,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上进行记录;传送部,配置在记录部的下方,用于传送纸张;供纸部,配置在传送部的下方,将纸张供给到传送部;和配置在供纸部下方的墨水容器。该彩色喷墨复印装置仅在纸张的一个面进行记录。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182113号公报所记载的彩色喷墨复印装置中,在纸张的双面进行记录的情况下,需要形成使在一个面进行了记录的纸张翻转而再次向传送部供给的再供给路径。但是,在该彩色喷墨复印装置中,在传送部和供纸部之间设置再供给路径时,在再供给路径中使纸张翻转时的曲率半径变小,增加发生卡纸的情况。并且,在墨水容器的下方设置再供给路径时,从墨水容器发生墨水泄漏的情况下,再供给路径被泄漏的墨水污染,在再供给路径上传送的纸张上附着该泄漏的墨水而污染纸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能够减少卡纸的发生,并且即使发生墨水泄漏也不会污染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墨水吐出头,具有墨水吐出口;传送机构,配置在所述墨水吐出头的下方,使记录介质与所述墨水吐出口相对并传送;记录介质供给部,配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下方,能够容纳记录介质,并向所述传送机构供给记录介质;再供给部,其一部分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部的下方,将由所述传送机构传送的记录介质再次供给到所述传送机构;和墨水贮存部,配置在所述再供给部的下方,贮存向所述墨水吐出头供给的墨水。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由于墨水贮存部配置在再供给部的下方,因而即使从墨水贮存部发生墨水泄漏,也能防止位于再供给部的记录介质被泄漏的墨水污染。并且,由于将再供给部配置在记录介质供给部的下方,而不是记录介质供给部的上方,因而在再供给路径上使记录介质翻转时的曲率半径变大,能减少卡纸的发生。
附图说明
在参照附图进行的如下说明中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II-II线的喷墨打印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已从框体拆卸再供给盒时的喷墨打印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4A、图4B及图4C是用于说明传送带辊的移动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适用于通过吐出墨水而在记录纸张上记录文字及图像等的喷墨打印机中的一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中II-II线的喷墨打印机的侧面剖视图。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喷墨记录装置)包括长方体形状的框体1a。在喷墨打印机1的正面即图1中纸面跟前一侧的表面上,从上方开始依次设有:由用户进行操作而转动的转动部件61;开口10d;门1d,嵌入到开口10d内,且能够以下端的水平轴为支点开闭;开口10b,用于使供纸盒1b(记录介质供给部)插入到喷墨打印机1内;和开口10e,用于使墨水罐盒(Ink tank cassette)1e插入到喷墨打印机1内。并且,在喷墨打印机1的右方侧面设有开口10c,用于使再供给盒1c插入到喷墨打印机1内。并且,在喷墨打印机1的上表面设有排纸部31。门1d在框体1a的主扫描方向即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上与后述的传送单元21相对配置。
接着,参照图2对喷墨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1在框体1a内从上侧开始依次包括4个喷墨头2(墨水吐出头)、传送单元21、供纸盒1b、再供给盒1c及墨水罐盒1e。并且,喷墨打印机1的框体1a的内部从上方开始依次被区分为空问A、B、C、D。
在空间A,分别吐出品红色、青色、黄色、黑色的墨水,并且配置有具有多个喷嘴2a(墨水吐出口)的4个喷墨头2以及使纸张P与喷嘴2a相对地传送的传送单元21。
在空间B配置有供纸盒1b,所述供纸盒1b可从框体1a拆卸,以使纸张P的一个面与喷嘴2a相对的方式将纸张P逐张向传送单元21送出。该空间B与开口10b相连通。供纸盒1b相对于框体1a的拆卸是沿着主扫描方向进行。
在空间C配置有再供给盒1c,所述再供给盒1c可从框体1a拆卸,使由传送单元21传送的纸张P翻转,以使纸张P的另一面与喷嘴2a相对,并再次向传送单元21供给该纸张P。该空间C与开口10c相连通。再供给盒1c相对于框体1a的拆卸是沿着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即图2的左右方向进行。
在空间D配置有具有4个墨水罐50(墨水贮存部)的墨水罐盒1e,所述4个墨水罐50贮存有分别向4个喷墨头2供给的墨水。该空间D与开口10e相连通。墨水罐盒1e相对于框体1a的拆卸是沿着主扫描方向进行。
即,在框体1a内,在4个喷墨头2的下方配置有传送单元21,在传送单元21的下方配置有供纸盒1b,在供纸盒1b的下方配置有再供给盒1c,在再供给盒1c的下方配置有4个墨水罐50。
在喷墨打印机1的内部,从供纸盒1b朝向排纸部31形成有传送作为记录介质的薄片状纸张P的纸张传送路径。供纸盒1b可在内部容纳层叠的多个纸张P。容纳在供纸盒1b内的多个纸张P由拾取辊25从位于最上方的纸张P开始逐张依次抽出,被引导部27a、27b、27c引导且被辊对26a、26b、26c夹持,并且一个面与喷嘴2a相对地向传送单元21传送。
拾取辊25安装在供纸盒1b上。在供纸盒1b的副扫描方向两端设有滑动部件52,其可相对于固定在框体1a上的支撑部件51滑动。即,通过滑动部件52沿着支撑部件51滑动,供纸盒1b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拆卸。
传送单元21包括:2个传送带辊6、7;环形的传送带8,以张架在两个辊6、7间的方式卷绕;张力辊9a、9b,在传送带8的下侧带圈与传送带8的内周面接触,并且向下方对传送带8施力而对传送带8施加张力。传送带辊7是驱动辊,从固定在其轴7x上的传送电机(未图示)施加驱动力,从而向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传送带辊6是从动辊,伴随着传送带8通过传送带辊7的旋转而运转,传送带辊6向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后文所述,从动侧的传送带辊6可朝向空间B和空间C向下方移动,空间B由供纸盒1b从框体1a分离而形成,空间C由再供给盒1c从框体1a分离而形成。即,空间B是容纳供纸盒1b的空间,并且是在传送带辊6向下方移动时配置传送单元21的一部分的空间。此外,空间C是容纳再供给盒1c的空问,并且是在传送带辊6向下方移动时配置传送单元21的一部分的空间。
传送带8的外周面因实施硅酮处理而具有粘接性。在纸张传送路径上夹着传送带8而与传送带辊6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夹持辊4。夹持辊4将从供纸盒1b送出的纸张P按压在传送带8的外周面上。被按压在传送带8的外周面上的纸张P因该外周面的粘接力而保持在外周面上,并且向右侧传送。
并且,在纸张传送路径上夹着传送带8而与传送带辊7相对的位置上,设有剥离板5。剥离板5将保持在传送带8的外周面上的纸张P从外周面剥离。利用剥离板5从传送带8的外周面剥离的纸张P被引导部29a、29b、29c引导且被辊对28a、28b、28c夹持着向上方传送,从形成于框体1a上部的开口30向排纸部31排出。
并且,辊对28a、28b、28c各自的一个辊为回转辊(Switch backroller),可向与用于将纸张P从传送带8传送并向排纸部31排出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并且,利用剥离板5从传送带8的外周面剥离的纸张P被引导部29a、29b、29c引导且被辊对28a、28b、28c夹持着向上方传送,然后通过辊对28a、28b、28c向相反方向旋转,纸张P被引导部30引导且被辊对32夹持着向下方的再供给盒1c传送。
再供给盒1c向铅垂方向即图2中上下方向延伸,其包括:下侧引导部71,从再供给盒1c的中途弯曲并向主扫描方向延伸;上侧引导部72,在与下侧引导部71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而形成纸张P的再供给路径70;和辊对73a、73b、73c。被引导部30引导且被辊对32夹持着向下方传送的纸张P被上侧引导部72和下侧引导部71引导且被辊对73a、73b、73c夹持着向与由传送带8传送纸张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此时,纸张P由未图示的倾斜辊进行倾斜修正。
并且,纸张P被形成使纸张P的行进方向逆转的U型旋转路径的引导部27a、27b、27c、74引导且被辊对26a、26b、75夹持着以另一面与喷嘴2a相对的方式向传送单元21传送。即,纸张P在从再供给路径70向传送单元21传送时,在从供纸盒1b向传送单元21传送时与喷嘴2a相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与喷嘴2a相对。由此,在纸张P的双面进行打印。另外,再供给路径70由引导部30、上侧引导部72、下侧引导部71和形成U型旋转路径的引导部27a、27b、27c、74构成。
并且,如图3所示,再供给盒1c可沿着由传送带8传送纸张P的方向(副扫描方向)从框体1a分离。若再供给盒1c的拆卸方向为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主扫描方向),则横跨从框体1a内拔出的再供给盒1c而残留的纸张P在拔出再供给盒1c时破损,但由于再供给盒1c的拆卸方向为传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从而在从框体1a拔出再供给盒1c时,容易看见残留在框体1a内的纸张P,容易进行再供给路径70中的卡纸处理。
4个喷墨头2分别沿着主扫描方向延伸,并在副扫描方向上并列设置,经由框架3支撑在框体1a上。即,喷墨打印机1是可在纸张P的双面进行打印的行式彩色喷墨打印机。在各喷墨头2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喷嘴2a。
在传送带8的带圈内,以与4个喷墨头2相对的方式配置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压盘19。压盘19的上表面与传送带8的上侧带圈的内周面接触,并从传送带8的内周侧对其进行支撑。由此,传送带8的上侧带圈的外周面和喷墨头2的下表面即喷嘴2a相对且平行,并且喷嘴2a和传送带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该间隙构成纸张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保持在传送带8的外周面上而传送的纸张P依次经过4个喷墨头2的相临下方时,通过向纸张P的上表面吐出各种颜色的墨水,在纸张P上形成所希望的彩色图像。
喷墨头2分别与配置在框体1a下方的墨水罐盒1e内的墨水罐50相连接。即,在4个墨水罐50内分别贮存有与各喷墨头2对应的颜色的墨水,从各墨水罐50经由管道(未图示)等向对应的喷墨头2供给墨水。4个墨水罐50沿主扫描方向延伸,且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大于铅垂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在将4个墨水罐50在水平方向上向铅垂面投影时的区域全部重叠。由此,能降低打印机1在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从而能使打印机1在铅垂方向上小型化。
接着,参照图4A、图4B及图4C对传送带辊6的移动进行说明。所述图是用于说明传送带辊的移动的概略图。
在传送带辊6的轴方向两端分别固定有轴6x,该轴6x从上述两端向轴方向突出。轴6x分别贯通形成于打印机主体上的狭缝60。狭缝60是下述的细长的孔:其上端位于图2所示通常打印时的轴6x的位置,且从此处以传送带辊7的轴7x为中心描绘圆弧并向右斜下方向延伸,其下端位于空间B和空间C的边界附近。在图4A、图4B及图4C中,描绘有传送带辊6的轴6x中的一个贯通插入于狭缝60的情况。在传送带辊6的一端,在该一端和轴6x之间形成有直径比轴6x大的阶梯部6y。在阶梯部6y的侧面固定有金属线(Wire)等连接部件62的一端。连接部件62的另一端固定并卷绕在转动部件61的轴61x上。在图4A所示的状态即通常打印时的状态下,在转动部件61的轴61x上例如利用齿轮、离合弹簧等向顺时针方向施加负荷,以不使连接部件62解开。
在处理纸张P卡纸时,打印机1的用户首先将供纸盒1b向图1的纸面跟前一侧拉出,以使其从框体1a分离。由此,成为在空间B(参照图2)没有容纳任何部件的状态。
然后,在将转动部件61向图4A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连接部件62从轴61x解开。随之,连接部件62中轴61x和阶梯部6y之间的长度变长,并且轴6x描绘以传送带辊7的轴7x为中心的圆弧而沿着狭缝60向右斜下方向滑动,如图4B所示在空间B内的狭缝60的中途部分停止。
随着轴6x如此移动,传送带辊6也描绘以传送带辊7的轴7x为中心的圆弧而向右斜下方向移动。由此,传送单元21的一部分即传送带辊6的一部分及传送带8的一部分配置在空间B内。即,此时传送单元21横跨空问A和空间B而配置。传送带辊7的位置始终固定,但张力辊9a、9b在传送带辊6移动时与传送带辊6同样以传送带辊7的轴7x为中心描绘圆弧而摆动,以使对传送带8的张力维持恒定,从而使传送带8的形状始终恒定。并且,在传送带辊6移动的过程中,在转动部件61的轴61x上例如利用齿轮、离合弹簧等向顺时针方向施加负荷,以防止移动速度过大。如此,由狭缝60、转动部件61及连接部件62构成移动机构。
通过使传送带辊6从图4A向图4B所示的位置移动,传送带8和喷墨头2的距离变大。因此,此后通过将设在框体1a正面的门1d(参照图1)向跟前拉出而打开,从而容易在传送带8的上侧带圈和喷墨头2之间确认在传送中途卡住的纸张P,并从框体1a将其取出。并且,由于利用供纸盒1b的配置空间即空间B,从而不需要用于使传送单元21移动的专用空间,因而能使打印机1小型化。
并且,在虽然传送带8和喷墨头2的距离变大但难以处理纸张P卡纸的情况下,打印机1的用户将再供给盒1c向图1的右侧拉出,使其从框体1a分离。由此,成为在空间C(参照图2)没有容纳任何部件的状态。
然后,在将转动部件61向图4B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连接部件62从轴61x解开。随之,如图4C所示,轴6x在位于空间B和空间C边界附近的狭缝60的下端停止。随着轴6x如此移动,传送带辊6也描绘以传送带辊7的轴7x为中心的圆弧而向右斜下方向移动。随之,传送单元21的一部分即传送带辊6的一部分及传送带8的一部分配置在空间C内。即,此时传送单元21横跨空间A、空间B及空问C而配置。传送带辊7的位置始终固定,但张力辊9a、9b在传送带辊6移动时与传送带辊6同样以传送带辊7的轴7x为中心描绘圆弧而摆动,以使对传送带8的张力维持恒定,从而使传送带8的形状始终恒定。
如此,除了供纸盒1b的配置空间即空间B以外,利用再供给盒1c的配置空问即空间C,从而用于使传送单元21移动的空间变大。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传送带辊6从图4B向图4C所示的位置移动,传送带8和喷墨头2的距离进一步变大。因此,更容易在传送带8的上侧带圈和喷墨头2之间确认在传送中途卡住的纸张P,并从框体1a将其取出。
这样进行卡纸处理后,关闭打开的门1d,将转动部件61向图4C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连接部件62卷绕在轴61x上,连接部件62中轴61x和阶梯部6y之间的长度变短,并且轴6x描绘以传送带辊7的轴7x为中心的圆弧而沿着狭缝60向左斜上方向滑动,在图4A所示的狭缝60的上端停止。随着轴6x如此移动,传送带辊6也描绘以传送带辊7的轴7x为中心的圆弧而向左斜上方向移动,向图4A所示的原位置即通常打印时的位置返回。然后,将供纸盒1b再次安装到框体1a,将其配置在空间B内,并且将再供给盒1c再次安装到框体1a,将其配置在空间C内。由此,打印机1再次成为能够打印的状态,在例如从PC(个人计算机)等接收再次开始打印指示时,送出在供纸盒1b内位于最上方的纸张P并进行打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由于墨水罐50配置在框体1a内再供给盒1c的下方,因而即使发生墨水从墨水罐50泄漏的情况,也能防止位于再供给盒1c中的纸张P被泄漏的墨水污染。并且,由于将再供给盒1c配置在供纸盒1b的下方,而不是供纸盒1b的上方,因而在再供给路径70中翻转纸张P时的曲率半径变大,能减少卡纸的发生。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卡纸处理时,用户拉出供纸盒1b以使其从框体1a分离,然后对转动部件61进行操作,从而实现传送带辊6的移动。即,通过用户的操作移动传送带辊6,但也可以利用打印机1的控制器进行控制,从而自动地即不通过用户的操作来实现传送带辊6的移动。例如在打印机1上设有检测纸张P卡纸的传感器、检测拆卸供纸盒1b的传感器以及对转动部件61进行驱动的电机的情况下,首先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纸张P卡纸检测,向用户通知发生卡纸及供纸盒1b的拉出指示。并且,当用户拉出供纸盒1b时,根据传感器的供纸盒1b分离检测,控制器对电机进行控制,以使传送带辊6向用于容纳供纸盒1b的空间B移动。传送带辊6移动后,控制器向用户通知纸张P的取出指示。在确认该通知的用户打开门1d并将卡住的纸张P从框体1a取出之后关闭门1d时,控制器根据纸张P的卡纸处理结束以及门1d的关闭检测,对电机进行控制,以使传送带辊6返回原位置。此后,控制器向用户通知供纸盒1b的安装指示,当供纸盒1b再次安装到框体1a上时,根据传感器的供纸盒1b安装检测,再次开始打印。另外,关于供纸盒1b从框体1a的分离以及安装,也可以设置适当的机构,不通过用户进行操作,而通过控制器的控制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法实现传送带辊6的移动。
转动部件61也可以不设在框体1a上与配置有门1d和/或开口10d的面相同的面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机构设有转动部件61和连接部件62等,但移动机构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利用其他各种机构实现传送带辊6的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驱动一侧的传送带辊7固定并仅使从动一侧的传送带辊6移动,但例如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地将传送带辊6固定并仅使传送带辊7移动,或使传送带辊6、7同时下降而使传送单元21整体平行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驱动一侧的传送带辊7固定并仅使从动一侧的传送带辊6移动而进行卡纸处理,但在不发生卡纸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使传送带辊6移动的机构。
供纸盒1b的拆卸方向不限于主扫描方向,也可以是任意的方向。再供给盒1c的拆卸方向也不限于副扫描方向,可以是任意的方向。例如设再供给盒1c的拆卸方向为主扫描方向时,由于供纸盒1b和墨水罐50的拆卸方向相同,因而用户的操作方向相同,操作变得容易。并且,由于装置的副扫描方向两端设有壁等而制约设置的情况减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墨水罐50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比铅垂方向上的长度长,但哪个方向上的长度更长均可以。例如,在墨水罐为10个等非常多的情况下,因设置的限制,铅垂方向上的长度也会比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供纸盒1b和再供给盒1c完全拉出,但也可以是拉出至后端时被固定在框体1a上等仅一部分从框体1a拉出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4个墨水罐50沿着副扫描方向配置,但也可以沿着主扫描方向配置。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不限于喷墨方式,也可以适用于热敏方式。并且不限于行式,也可以适用于喷墨头往复移动的串行方式。另外,不限于打印机,也可以适用于传真机及复印机等中。
结合上述的特定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很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替换方式、修改及变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上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仅是示例,不进行任何限制。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喷墨记录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喷墨记录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喷墨记录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喷墨记录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喷墨记录装置.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墨水吐出头,具有墨水吐出口;传送机构,配置在所述墨水吐出头的下方,使记录介质与所述墨水吐出口相对着传送;记录介质供给部,配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下方,能够容纳记录介质,并向所述传送机构供给记录介质;再供给部,其一部分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供给部的下方,将利用所述传送机构传送的记录介质再次供给到所述传送机构;和墨水贮存部,配置在所述再供给部的下方,贮存向所述墨水吐出头供给的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